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挖掘情感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挖掘情感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正确理解、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与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一、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是一门激发情感的艺术,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调动。
1.动情于师,以情传情
教师积极的情感表现在教师的语言、行为和衣着上,特别是在教师的语言上,如能充满激情,寓理于情,寓知识于生动,昂扬着奋发进取的精神,学生往往乐于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朗读示范,移情诱导等手段,激起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教师在课堂上充满真诚的赞赏、热情的鼓励和精当的点拨,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美的享受,表现自我,获得成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挖掘情感,合理转换
现在的小语教材,既是教育之“材”,又为教学之“本”,虽然还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大部分课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是适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经典范文。这些范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课文,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上课时努力抓住课文中的动情点。如《白杨》这篇文章,其动情点是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在那大戈壁风沙雨雪压迫下,仍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白杨“这么笔直,这么高大”,使作者看到了“正直、朴实、伟岸”的品格;“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又使作者看到了建设者们的积极乐观精神。课上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地方,让学生着重体会感悟。
3、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阅读活动不仅仅是机械的知觉活动,更是阅读者的认知和情感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忽视情感这一条线索搞“无情教育”,就会使阅读认知活动像一部没有润滑剂的机器那样,不断减慢运转速度。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在情感方面加强刺激的娱悦性,即这种刺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产生心理上的愉快,进而增加学生阅读活动的内动力。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
如《黄河的主人》一课,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在教学时,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九曲黄河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画面,听一听黄河水那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学生定会激情澎湃、跃跃欲试。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调控,由此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莫高窟》中形态各异的彩塑,精妙绝伦的飞天;《槐乡五月》中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的槐花;《拉萨的天空》中那蓝宝石一样的天空;《海底世界》的物产丰富、景色奇异……这些景象,都可以通过播放录像资料或展示图片,把学生带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让他们从强烈的视听感觉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增加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达到了更好的吸收和内化。
4.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教师面对活泼好动的学生,使他们愿意听、能听懂是一个起码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运用情感的独特作用。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
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品读、体会、感悟。
第一步:自读重点段,谈体会。可以这样设计: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打动你的地方,用你喜爱的方式读一读,品一品,交流交流。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抓住了情感的震撼点——“老天鹅带头破冰面”,提领而顿,披文入情。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阅读,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学生能主动地读细读重点段,品字词,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
第二步: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可以这样设计: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让学生在空白处写上内心最想说的话,引导学生扣住“胸脯和翅膀”、“腾空而起”、“石头似的”等发表见解。
第三步: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可以这样设计: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亲眼目睹老天鹅的壮举,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你能通过朗读再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
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注重个性化阅读,读悟结合,既为学
生创设了放手自读的时间和空间,又引导学生在重点词句上反复品味,品词嚼句,再现“老天鹅破冰面”泣同类、感天地惊天动地的壮举,感受生命的不屈与伟大力量,引发学生的共鸣。无疑,老天鹅奋力拼搏的形象深深地印刻于学生的脑海中,忘我牺牲的精神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2.品词赏句,领悟深情
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品赏词句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让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如《大禹治水》一文,我抓住描写禹决心治理洪水“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等重点词语,让学生通过反复品味、朗读,想象跋山涉水、忍饥挨饿、风雨兼程、精疲力尽的种种艰辛,从而来体会禹治理洪水的坚定信念,以及禹为了治理洪水而废寝忘食、绞尽脑汁,为了百姓的安宁生活,饱受沧桑也心甘情愿的忘我精神。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了禹那种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教材之中。
3.形象感知,丰富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