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重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属性、诱导效应。 【必须掌握的内容】 1. 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 2.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3. 共价键的形成——价键法(sp3、sp2 sp杂化、σ键与π 键)和分子轨道法。 4.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及诱导效应。 5. 共价键的断键方式及有机反应中间体。 6.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
2Cl·
△H = +242kJ / mol (
双原子分子键能也就是键的离解能;多原子分子 同类型共价键的键能,是各个键离解能的平均值。
如: CH4 +435.1 ·CH +443.5 ·CH2 +443.5 ·CH +338.9 而CH
4 3
离解能△H(kJ / mol) ·CH3 + H· ·CH2 ·CH ·C ·C + H· + H· +物通过蒸馏、结晶、吸附、
萃取、升华等操作孤立出单一纯净的有机物。
[结构] 对分离出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和物理行为的了解
,阐明 其结构和特性。
[反应和合成] 从某一有机化合物(原料)经过一系列反
应转化成一已知的或新的有机化合物(产物)。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通常可用五个字概括: “多、燃、低、难、慢”。
△H = (435.1 + 443.5 + 443.5 + 338.9)= 1661 kJ / mol 故甲烷C-H 键的键能为:1661 / 4 = 415.3 kJ / mol 键能是指破坏或形成某一个共价键所需的平均能量。 一般来说,有机分子的键能越小,键就越活泼;键能越 大,键就比较稳定。
4. 键的极性与偶极矩 由两个电负性不同的原子组成共价键时,由 于成键的两个原子对价电子的吸引力不同,使成 键电子云在两个原子间的分布不对称,造成共价 键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极性键。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Sp3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3杂化轨道
Sp2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2杂化轨道
Sp2和sp3杂化轨道的形状大体相似,只是由于s成分的 逐渐增多,形状较胖,电负性较大。
Sp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杂化轨道
判断杂化类型的方法(第2和3章重点讲)
第一节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发展概况
Organic一词的意思是有机的、有生命的 , 因此,有机化合物的最初定义是指来源于 动、植物体的物质 。
甘蔗------制取蔗糖; 大米或果汁----酿制酒精 植物油和草木灰共融--------制成肥皂 米醋------乙酸等称为有机物,形成“生命力论”
共价键 C--C C=C C—O C—N C--Br
键能 347.3 611 359.8 305. 4 284.5
3、键角(bond angle) 有机分子中二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4、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当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共价键时,由 于其电负性相同,因此成键电子云对称地分布 在两个原子周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这种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
=dq 偶极矩的单位为德拜(Debye, Debye.Peter 荷兰物理学家), 简写为D。1D=10-8cm 10-10静电单位。
双原子分子的极性就是其键的极性,多原子分子 的极性是各个价键极性的矢量和。偶极矩是矢量,方向 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可书写如下:
δ+
H

Cl
偶极矩 u=q•d
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 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 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 动世界。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 钱恩、弗罗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 理学奖。

有机化学 chap1-绪论

有机化学 chap1-绪论

1848年—— 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1854年
油脂
有机物 × 无机物
1874年—— 碳氢化合物及其
衍生物的化学
维勒(德国)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NH4OCN(氰酸铵)

O NH2–C–NH2(尿素)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碳化合物的化学
1、与人类关系密切
凭什么一个C
就能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
2、数量众多
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 化学生物学 能源、工业、农业 ...... 等方面
190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90项,其中有机化学方面的 化学奖55项,占化学奖61%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有机化学》
1989年美国Harvard大学kishi教授等完成海 葵毒素(palytoxin) 的全合成。
Constitution(构造):指组成分子的原子或基团相互 连接的顺序。如C2H4Cl2有CH2ClCH2Cl和CH3CHCl2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有机化学》
Configuration(构型):指组成分子的原子或基团的固 有空间排列,其排列状态的改变,必须靠共价键的断 裂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化合 物
醛、酮 CH3–CHO CH3-C-CH3 O 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CH3–COOH CH3-C-Cl
生 含氮 硝基化合物 CH3–NO2
物 化合

CH3–NH2
物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N2HSO4-
杂环化合物 O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S
《有机化学》
四、有机物结构表示方式——构造式 表示无机物——分子式——组成(H2O) 构造式——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和次序。

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ppt课件

04
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药物合成
通过有机化学方法合成药 物,如抗生素、抗癌药物 等。
药物分析
利用有机化学原理和技术 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和纯 度检测。
药物设计
基于有机化学知识,设计 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药物 分子结构。
有机化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药合成
通过有机化学方法合成农药,用 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 ppt课件
• 绪论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与机理 • 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 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目录
01
绪论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01
02
03
04
05
碳氢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生命有机体中的 有机化合物
研究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烷烃、烯烃、炔烃等的结 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取代反应
有机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 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 应。
氧化反应
有机物得氧或失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
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链锁反应
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组 成。
离子型反应
自由基型反应
共价键发生均裂时,成键电子平均分 配给两个碎片,都产生单电子的碎片 (自由基),再由自由基与试剂之间 进行的反应。
命名
采用系统命名法,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 构特点和官能团类型进行命名,包括俗 名、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等。
03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与机理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加成反应
发生在有双键或叁键的物质中。 加成反应后,重键打开,原来重 键两端的原子各连上一个新基团。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sp2杂化的碳原子的几何
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sp2杂化的碳原子 有机化学 第一章
24
sp1杂化
sp杂化轨道 形状:梨形
成分: 1/2 s + 1/2 P 夹角: 180° 碳原子构型:直线型
未参与杂化的两个 p 轨道的对 称轴相互垂直,且均垂直于sp 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直线。
可形成两个 键和两个π键
19
杂化轨道理论 (hybrid orbital theory) 碳原子在基态时的价电子层电子构型
C : 2s2 2px1 2py1 2pz0
吸收能量
C*: 2s1 2px1 2py1 2pz1
sp3杂化
重新 分配
sp2杂化
sp杂化
有机化学 第一章
20
sp3杂化
可形成四 个 键
有机化学 第一章
21
ψ*

1
2

ψ
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必备条件: ① 能量相近 ② 最大重叠 ③ 对称性相同
有机化学 第一章
27
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填充顺序
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 洪特规则(兼并轨道规则)
最大重叠 此外还遵循成键三原则: 能量相近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 、合成、应用及相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那么,什么是有机物呢?
十七世纪中叶,据物质来源分为:动物、植物 和矿物
有机——“有生命的物质”
有机化学 第一章
3
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
十九世纪初瑞典化学家 柏齐利乌斯(Berzelius)把动物物质和 植物物质合并称有机化合物,把矿物物质称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第⼀章绪论⼀.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的价电⼦层1S22S22P2因此,有机物分⼦是共价键结合。

1.可燃性:绝⼤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2.耐热性、熔点、沸点低:3.⽔溶性:⼩,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形成氢键的能⼒。

4.导电性能:差。

5.反应速度:慢。

6.反应产物:常有副产物,副反应。

7.普遍在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理化性质不同的化分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1858年凯库勒和古柏尔提出有机化合物分⼦中碳原⼦是四价及碳原⼦之间相互连接成碳链的概念,成为有机化合物分⼦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较完整的的概念,提出原⼦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分⼦的⽴体概念,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碳原⼦总是四价的,碳原⼦⾃相结合成键,构造和构造式分⼦中原⼦的连接顺序和⽅式称为分⼦的构造.表⽰分⼦中各原⼦的连接顺序和⽅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两⼩点表⽰⼀对共⽤电⼦对的构造式叫电⼦式,⽤短横线(-)表⽰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只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四.共价键的性质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核间距离。

2. 键⾓: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

3. 键能:指断单个特定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也称为该键的离解能。

共价键的键能是断裂分⼦中全部同类共价键所需离解能的平均值。

4.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与键合原⼦的电负性有关,⼀些元素电负性数值⼤的原⼦具有强的吸电⼦能⼒。

常见元素电负性为:H C N O F Si P S Cl Br I2.1 2.53.0 3.54.0 1.8 2.1 2.5 3.0 2.5 2.0对于两个相同原⼦形成的共价键来说,可以认为成键电⼦云是均匀的分布在两核之间,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为⾮极性共价键。

有机化学-绪论(药学)

有机化学-绪论(药学)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现代定义:
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s) — 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研究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方法的一门科学。
CO32-、CO2、CO、CN-、OCN-、SCN-等由于 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习惯上仍列为无机物
: : ·· : : ··
·· · 4 H + ·C·
H·CHH···H
or
H H—C—H
H
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H·+ ·H
H·+ ·Cl:
y
y
:: ::
·· H H or H—H 电子云重叠区,吸引着 两个原子核,形成稳定 体系
H ··Cl: or H—Cl
y
x H(1s)
x Cl(2p)
x H—Cl
路易斯结构式:
H HC H
H
H
H
HC CH H C C H
Lewis 的共价键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比较正确的反映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不足:没有揭示共价键的真正本质。
配位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一对电子是由成 键的两个原子中的一个原子提供。配位键通常 用箭头 表示,指示从提供电子的原子指向 接受电子的原子。
H
109.5o
H
C
H
H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达方式:
凯库勒式
结构简式
H3C CH CH2 CH3
H HH HH HC C C C C H
HH HHH
CH2 CH3
CH3CHCH2CH2CH2CH3 CH3
键线式
OH
2.路易斯结构式
路易斯结构式: 用共用电子的点来表示共价 键的结构式.

第六版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第六版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0.2
0.4 0.72 2.5 16 200
11
红外光谱:当用一束波长连续变化的单色红外光 线透射某一物质时,该物质的分子对某些波长的红 外光线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从而产生一些特征吸收, 就是该物质的红外光谱。
12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复杂的,振动方式也 是多种多样,加上有些吸收带会重叠在一起。 另外,在分子的振动吸收频率中往往又包含 转动吸收,因此在红外光谱图是非常复杂。
2.经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1
n4

n1
2
n3
3.结构式的确定(四谱的运用)
4. 该化合物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在有机分子结构测定中常采用的仪器 分析方法简介
一)、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
1、电磁波谱区域
γ-射线
x-射线 紫外 可见 红外
微波
波长(微米)10-5
浓度 δ/ppm
100% 20% 10% 5% 2% 1% 7.45 6.8 6.4 5.9 4.9 4.35
此外,Van der Waals效应、质子交换、温度、 溶剂及溶液浓度等也对化学位移有影响。 28
6、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
在分子中,不仅核外的电子会对质子的共振吸 收产生影响,邻近质子之间也会因互相之间的作用 影响对方的的核磁共振吸收,引起共振谱线增多。 这种相邻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自旋偶合。因 自旋偶合而引起的谱线增多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a bc CH3CH2CH2Cl
2H
3H 2H
33
1H-NMR的谱图解析 解析步骤 ① 谱图中有几组峰?几种氢? ② 各种氢核的个数? ③ 各峰的归属? ④ 常见结构的化学位移大致范围。

《有机化学》第六版

《有机化学》第六版

《有机化学》(第六版)讲稿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教学要求:掌握:碳原子的三种杂化轨道(sp3 sp2 sp)的特点;分子极性与偶极矩的关系;分子轨道与原子轨道的关系; 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的差异;共振式与共振杂化体的区别;熟悉: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含义;键长、键角、键能和共价键的极性的含义;官能团的含义和圭要官能团;有机反应中共价键断裂的主要方式; 实验式、分子式和结构式的含义。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主要以共价键相结合。

掌握共价键的本质是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和反应机制以及化合物稳定性的基础。

因此本章对路易斯结构和现代价键理论作一简要回顾;有些化合物的结构用单一路易斯结构式不能准确表达,然而运用共振结构却有它的独到之处,为此对共振结构作一简介;掌握路易斯酸碱概念对理解有机反应十分有用,故将其作为一个知识点加以阐述。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反应类型及确定结构式的步骤与方法对提高学习有机化学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本章对此方面内容作一扼要介绍。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下面是一些简单而熟悉的有机化合物,他们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现代定义是指研究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第二节共价键一、现代共价键理论路易斯的共价键理论虽然揭示了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区别,但未能说明共价键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解释共价键为什么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等诸多问题。

现代共价键理论指出:当两个原子互相接近到一定距离时,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相互配对(即两原子轨道重叠)。

使电子云密集于两核之间,降低了两核间正电荷的排斥,增加了两核对电子云密集区域的吸引。

因此使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共价键有以下特点:第一、每个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取决于该原子中的单电子数目,这就是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第二、当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越多,核间电子云越密集,形成的键就越强,这种关系称为最大重叠原理。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1.1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2是否相同?如将CH 4 及CCl 4各1mol 混在一起,与CHCl 3及CH 3Cl 各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案: NaCl 与KBr 各1mol 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1mol 。

由于CH 4 与CCl 4及CHCl 3与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C+624HC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CH 4SP 3杂化2p y2p z2p x2sH1.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 C 2H 4b. CH 3Clc. NH 3d. H 2Se. HNO 3f. HCHOg. H 3PO 4h. C 2H 6i. C 2H 2 j. H 2SO 4 答案:a.C C H H H HCC HH HH或 b.H C H H c.H N HHd.H S He.H O NO f.O C H Hg.O P O O H H Hh.H C C HHH H HO P O O H HH或i.H C C Hj.O S O HH OH H或1.5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a. I 2b. CH 2Cl 2c. HBrd. CHCl 3e. CH 3OHf. CH 3OCH 3 答案:b.ClClc.HBrd.HCe.H 3COHH 3COCH 3f.1.6 根据S 与O 的电负性差别,H 2O 与H 2S 相比,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答案:电负性 O > S , H 2O 与H 2S 相比,H 2O 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有机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03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式表示方法
构造式是用来表示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用语,包括结构式、结构简式
和键线式等。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物理性质
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易挥发和易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在 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化学性质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这 些反应的发生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密切相关。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合成方法 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有机化学的 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实验方法
通过合成、分离、提纯等实验 手段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结构 和反应。
理论计算
运用量子化学等理论计算方法 研究有机物的电子结构、反应 机理等。
谱学分析
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 谱学手段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和 性质。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举例
01
取代反应
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的反应, 如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02 加成反应 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生成一个分子的反应,如烯烃的 加成反应。
03
消除反应
一个分子内两个基团之间化学键的断裂并生成不饱和 键的反应,如卤代烃的消除反应。
04
重排反应
分子内原子或基团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反应,如频哪醇 重排反应。
酚的定义和分类
酚是一类由羟基与芳香环直接相连 的有机化合物,根据羟基的数目和 位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 酚等。
醚的定义和分类
醚是一类由氧原子连接两个烃基的 有机化合物,根据烃基的不同可分 为简单醚、混合醚和芳香醚等。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第1章 绪 论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第1章  绪  论

第1章绪论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人类对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的认识,最初主要基于实用的目的。

例如,用谷物酿酒和食醋;从植物中提取染料、香料和药物等。

到18世纪末,已经得到了一系列纯粹的化合物,例如酒石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

这些从动植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但与当时从矿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相比,则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曾认为这些化合物是由动植物有机体内的“生命力”影响而形成的,故有别于从没有生命的矿物中得到的化合物。

将前者称为有机化合物,后者称为无机化合物。

“生命力”学说曾一度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尤其是减缓了有机合成的前进步伐。

给予“生命力”学说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是1928年德国年轻的化学家乌勒(Friedrich Wöhler,1802~1882)首次从无机化合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这也是有机合成的开端。

NH4OCN-→NH2CONH2氰酸铵尿素尿素的人工合成,突破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绝对界限,不仅动摇了“生命力”学说的基础,开创了有机合成的道路,而且启迪了人们的哲学思想,有助于生命科学的发展。

德国化学家拜尔(Adolf von Beyer,1835~1917)与他人合作,1870年首次合成了靛蓝。

由于他对靛蓝及其衍生物的深入研究而荣获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与此同时,人们又合成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

至此,“生命力”学说彻底破产了。

此后,人们还合成了成千上万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染料、药品、香料、炸药等有机物。

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再放上一个远远超过它的“新的自然界”。

这也是为什么要将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单独作为一个化学分支的原因之一。

因此,有机化学是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在19世纪初期,由于测定物质组成的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在测定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时发现,它们都含有碳,是碳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六版精编版

《有机化学》第六版精编版

《有机化学》(第六版)讲稿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教学要求:掌握:碳原子的三种杂化轨道(sp3 sp2 sp)的特点;分子极性与偶极矩的关系;分子轨道与原子轨道的关系; 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的差异;共振式与共振杂化体的区别;熟悉: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含义;键长、键角、键能和共价键的极性的含义;官能团的含义和圭要官能团;有机反应中共价键断裂的主要方式; 实验式、分子式和结构式的含义。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主要以共价键相结合。

掌握共价键的本质是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和反应机制以及化合物稳定性的基础。

因此本章对路易斯结构和现代价键理论作一简要回顾;有些化合物的结构用单一路易斯结构式不能准确表达,然而运用共振结构却有它的独到之处,为此对共振结构作一简介;掌握路易斯酸碱概念对理解有机反应十分有用,故将其作为一个知识点加以阐述。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反应类型及确定结构式的步骤与方法对提高学习有机化学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本章对此方面内容作一扼要介绍。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下面是一些简单而熟悉的有机化合物,他们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现代定义是指研究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第二节共价键一、现代共价键理论路易斯的共价键理论虽然揭示了共价键与离子键的区别,但未能说明共价键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解释共价键为什么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等诸多问题。

现代共价键理论指出:当两个原子互相接近到一定距离时,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相互配对(即两原子轨道重叠)。

使电子云密集于两核之间,降低了两核间正电荷的排斥,增加了两核对电子云密集区域的吸引。

因此使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共价键有以下特点:第一、每个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取决于该原子中的单电子数目,这就是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第二、当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越多,核间电子云越密集,形成的键就越强,这种关系称为最大重叠原理。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2020/3/2
双原子分子:键能=离解能 例如:Cl2 Cl. + Cl. E=242KJ/mol. 多原子分子:键能=平均离解能,例如 :
CH4 CH3 CH2 CH CH4
CH3 + H
435.1KJ/mol
CH2 + H D2= 443.5KJ/mol
CH + H D3= 443.5KJ/mol
2020/3/2
四、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生命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医药学(药物化学,病理学,生化分析等) 农业(农业化学,农用化学品等) 石油(石油化工等) 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功能材料等) 食品(食品化学,营养学,添加剂等) 日用化工(染料,涂料,化装品等)
2020/3/2
§1-3 诱导效应 一、定义
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两个成键原子的 电负性大小不同,成键原子的电子云的分布偏向 电负性大的一方,产生极性共价键。例如:
δδδδ + δδδ + δδ + δ + δ CH3 CH2 CH2 CH2 Cl
由于极性键C-Cl 的影响,使得C1带部分正 电核,C2带更少的部分正电核,C3带更更少的 正电核,这种现象称为诱导效应。
C + H D4= 338.9KJ/mol
C + 4H
H=
D1+D2
4
+D3 + D4=
415.25KJ/mol
2020/3/2
4、共价键的偶极矩:在共价键中,由于成键的 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大小不同,使得成键的电子云 偏向电负性大的一端,电负性大的原子具有部分 负电核δ-,电负性小的原子具有部分正电核δ+。 由此定义偶极矩:µ=q.d

有机化学-第六版-第01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六版-第01章-绪论

可能的异构体271。
HO
OCHH3
OH
OH OH
O
HO O CH3 OH CH3 OH
OH
HO
N H
OH
O OH OH
OH
HO
OH
HO
CH3 O
OH
OH
CH3
O CH3
OH
HO
OH
OH
HO HO
OH OH
OH
OH
最毒物质 LD50= 150 ng/kg KCN的LD50= 1 mg/kg
有机合成的珠穆朗玛峰 哈佛大学Kishi 1989年合成成功
1940年-,石油化工时代 石油→三大合成材料(橡胶、塑料、合成纤维)
3
3
有机化学学术成就
诺贝尔化学奖(1901-2002,92届中70届与有 机化学有关)。 二十世纪(46项重大发明,8项与有机化学有 关)。
4
4
阿道夫.冯.贝耶尔 (AdolfVonVaeyer)德国有机 化学家,1835年10月31日生 于柏林。由于合成靛蓝,对 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的 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得 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子吸引而靠近它的一边,使它带有微负电荷(或叫部分负电
荷),用δ-表示,电负性较弱的原子则具有微正电荷(或
部分正电荷)用δ+表示,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CF
δ-
O HH
δ+ δ-
δ+ δ+
单键
双键
叁键
44
杂化 类型
sp3
sp2
sp
形状
正四面体 平面三角 直线型
44
指出碳原子的杂化状态?
sp sp sp2 sp2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子式 C12H22Cl2
4. 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
[化学方法] 官能团分析、化学降解及合成
[物理方法] 红外(IR)、紫外(UV)、核磁(NMR)、质谱 (MS)、气液色谱和X衍射等。
非常重要,先自学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 1 . 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学好前几章的基础 内容,打好基础。
• 2 . 多作习题,多练习,多思考。 • 3 .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 4 . 及时总结、比较前后所学内容之异同,
迄今已知的化合物已达几千万种(主要通过 人工合成 ),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同分异构现象 2)分子组成复杂 VB12:C63H90N14PCo
C63H90N14PCo
4、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同分异构现象 2)分子组成复杂 VB12:C63H90N14PCo 3)熔、沸点低,易燃 4)难溶、反应速度慢 5)副反应多
以减少记忆量。 • 5 . 记化学反应式时,重点记忆官能团的转
化。
lewis酸碱反应形成配位键,产生加合物。
lewis 酸 + lewis 碱
加合物
BF3 + O(CH2CH3)2
F CH2CH3 F BO
F CH2CH3
B(CH3)3 + NH3
H3C H CH3 B N H
H3C H
•lewis酸具有亲电性,lewis碱具有亲核性。
常见的lewis酸:
BF3 AlCl3 SO3 FeCl3 SnCl4 ZnCl2 H+ Ag+ Ca2+ Cu2+ . . . . . .
2、机体的代谢过程,同样遵循有机化学 反应的活性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经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1
n4

n1
2
n3
3.结构式的确定(四谱的运用)
4. 该化合物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10
在有机分子结构测定中常采用的仪器 分析方法简介
一)、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
1、电磁波谱区域
γ-射线
x-射线 紫外 可见 红外
微波
波长(微米)10-5
25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H0
CC
HC
CH
CC
H感
C +C
H0
H C- -C H
CC
+
26
双键及叁键上的质子也有各向异性效应:
H +H
-C C -Βιβλιοθήκη HH+
R+ -C O-
H +
+ C -C +
27
(iii) 氢键
氢键有去屏蔽效应,使质子的δ值显著增大。 但原因不明。
例:PhOH中酚羟基质子的化学位移与浓度的 关系:
在识谱时,要解析每一个吸收峰是不可能的, 所以主要研究分子中化学键或基团的特征吸 收峰。
13
2. 红外光谱图的组成
横坐标 上线:波长()
下线:波数(~)
纵坐标 左側:透过率(T)
右侧:吸光度( A)
吸收图谱 指纹区(1500-400cm-1 )官能团区(4000-1500cm-1)
14
二)、核磁共振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29
一级谱图和(n+1)规律
一级谱图:满足((△ν/J)>6)条件的谱图。
△ν——化学位移之差; J ——偶合常数。
(n+1)规律——一个信号被裂分的数目取决于相邻碳上 1H的数目,如果相邻碳上有n个氢,则该信号被裂分 为(n+1)重峰。裂分峰强度比符合二项式展开系数比, 可由巴斯卡三角形求得。
单峰
1
二重峰
11
三重峰 1 2 1
四重峰 1 3 3 1
五重峰 1 4 6 4 1
30
CH3CH2CH2NO2的NMR谱。
31
7、峰 面 积 与 氢 原 子 数 目
核磁共振谱中H原子的个数与其峰面积成正 比,可从峰面积的积分值(直接从谱图中 得到)得到不同化学环境中H原子的个数。
32
C3H7Cl的NMR。
浓度 δ/ppm
100% 20% 10% 5% 2% 1% 7.45 6.8 6.4 5.9 4.9 4.35
此外,Van der Waals效应、质子交换、温度、 溶剂及溶液浓度等也对化学位移有影响。 28
6、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
在分子中,不仅核外的电子会对质子的共振吸 收产生影响,邻近质子之间也会因互相之间的作用 影响对方的的核磁共振吸收,引起共振谱线增多。 这种相邻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自旋偶合。因 自旋偶合而引起的谱线增多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a bc CH3CH2CH2Cl
2H
3H 2H
33
1H-NMR的谱图解析 解析步骤 ① 谱图中有几组峰?几种氢? ② 各种氢核的个数? ③ 各峰的归属? ④ 常见结构的化学位移大致范围。
34
18
* 扫频:固定 Ho,改变射。 * 扫场:固定 射 ,改变Ho
1H-NMR(或PMR)表示氢的核磁共振 用于指示氢在碳骨架上的位置。
13C-NMR(或CMR)表示碳的核磁共振 用于指示碳的骨架是如何组成的
19
20
3、屏 蔽 效 应
由于有机分子中质子周围存在运动着的电 子,循环电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引起另一 个与外磁场相反的感应磁场,该感应磁场会 抵消外磁场的强度,因此质子所感受的磁场 强度减弱,必须在较高场才会产生核磁共振, 这种效应称为屏蔽效应。
23
(i) 电负性
Y-H中Y的电负性越大,1H周围电子 云密度越低,屏蔽效应越小,δ值越大, 越靠近低场出峰。
例1:
化合物 电负性 δH/ppm
CH3I I:2.5
2.16
CH3Br Br:2.8
2.68
CH3Cl Cl:3.0
3.05
CH3F F:4.0
4.26
24
(ii) 各向异性效应 实验数据:
3
一) Theory of Kekule Structure
• 1 Carbon in organic compounds has always four chemical bonds;
• 2 Carbon atom can be combined with other carbons into carbon chain or cyclostructure by single ,double, three bond besides conjunction another elements.
15
1、NMR给出的信息: √①化学位移:各种结构的1H、13C有不同的化学
位移,对结构敏感。(像IR中的特征吸收) √②磁性核附近的取代情况及空间排列:通过偶
合常数J和自旋-自旋裂分来判断。(IR谱中 没有)
核磁共振谱中的每一个峰都有归属! √③峰面积(积分高度): a. 用于结构分析:各种化学环境相同的核(1H)
的个数; b. 用于成分分析:依据特征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16
Energy Levels
S
S
S
N
电磁波辐射 (射频)
N 低能量
N 高能量
17
2、核磁共振定义
让处于外磁场(Ho)中的自旋核接受一 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射),当辐射的能量 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的能量差时, 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 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第一章 绪论
1
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的现代定义是指研究含碳化合 物的化学。主要内容是研究有机化合物 的性质、结构、合成、反应机理等。
• 例如:天然产物的研究 • (提取、分离、结构鉴定) • 高选择性控制和不对称合成。
2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是有机化学的精髓。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按现代观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指分子的 组成、分子中原子相互结合的顺序和方式; 价键结构、分子中电子云分布;三维结构和 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相互影响等。
0.2
0.4 0.72 2.5 16 200
11
红外光谱:当用一束波长连续变化的单色红外光 线透射某一物质时,该物质的分子对某些波长的红 外光线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从而产生一些特征吸收, 就是该物质的红外光谱。
12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复杂的,振动方式也 是多种多样,加上有些吸收带会重叠在一起。 另外,在分子的振动吸收频率中往往又包含 转动吸收,因此在红外光谱图是非常复杂。
hybridization
5
• 2)sp2 • 3)sp
饱和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6
双键的碳原子为sp2杂化
7
三键碳原子均为sp杂化
8
• 三)、 method of molecular orbit • ΦA + φ B=ψ1 • ΦA-φ B= ψ2
9
二.有机化学的结构鉴定 1.元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 3 saturated carbon atom is tetrahedral in shape (presented by Van’t Hoff and Le Bel)
4
• 二)、 现代价键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 • 1)sp3 hybridization of carbon
excitated
Sp3
21
4、化 学 位 移
原子核(如质子)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
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称为化学位移
(chemical shift),常用δ表示 。
νs —νTMS
δ=
× 106 (ppm)
核磁共振频率
νs :样品的共振频率
22
5、结构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质子在不同的结构环境中经受的屏蔽效应 不同,其化学位移也不同。氢原子上电子密 度越大,其受到的屏蔽效应越大,质子信号 出现在高场, 值会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