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复习资料汇总

水文地质复习资料汇总

1 排泄的定义?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2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贮水空间作用,集水廓道作用,导水通道作用,隔水屏障作用3 上层滞水的概念?是埋藏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4 潜水与承压水的异同?(1)定义不同::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2)补给条件不同:潜水补给主要是依靠大气降水和部分地表水,如河湖水。

通过包气带直接渗入补给。

承压水主要是依靠大气降水和河湖水通过潜水或承压水的补给区补给。

(3)稳定性不同:潜水动态不稳定,埋藏较浅,容易受污染,容易受季节变化影响。

承压水动态稳定,埋藏较深,水质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5:流网的概念?是有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络。

6 渗透系数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的难易程度。

渗透系数K是综合反映土体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

7 矿化度,给水度,持水度矿化度:是水中所含的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

持水度:是指在重力作用下仍能保持的水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给水度: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能释放出来的水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8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异同?含水层,是指那些既能储存重力水,又能让水自由流动的岩层。

隔水层是指:重力水流不能透过的土层或岩层。

在饱水带内含水层与隔水层都含水。

前者含重力水、结合水,后者仅含结合水。

9 岩石的水理性质的概念?定义:反映水的分布状态的岩石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

其特点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

10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岩石具有可溶性,透水性。

水具有流动性,侵蚀性。

11 洪积扇的特点?定义:洪积物多分布在山间平原和山间盆地,呈扇形,故称洪积扇。

(1) 由三个不同的水文地质带构成:顶部径流带,中部溢出带,尾部垂直交替带。

(2)地面坡度由山前向平原方向逐渐减小,含水介质由粗变细(3)地质结构,坡度由陡变缓,径流条件由好到差,水位埋藏由深到浅,矿化度由低到高,水质由好变差。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重点总结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重点总结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第一章1、水文学概念: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水文循环(1)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有无明确的“终了”的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2)水分由海洋输送到大陆又回到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

水分在陆地内部或海洋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

为区分这两种小循环,将前者叫做陆地小循环,后者叫做海洋小循环。

(3)内因——水的三态在常温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4)四个环节: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3、水文循环的时空分布变化特点(简答—扩展)(1)水循环永无止境(2)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具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4、水量平衡原理概念:水量平衡是指在自然水循环过程中,任意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化量。

第二章1、河流基本特征(看透书P15—P17、小题)(1)河流长度(L)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长度。

深泓线(中泓线):河槽中沿流向各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2)河流的弯曲系数(Φ)河流的弯曲系数等于河流长度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

(3)河槽特征1)河流的断面河流横断面河谷河槽:基本河槽洪水河槽过水断面河流的纵断面2)河流平面形态(4)河流纵比降(J)河流纵比降指任意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河段纵断面近于直线:J=(Z1-Z2)/L河段纵断面呈折线:J=[(Z0+Z1)L1+(Z1+Z2)L2+…+(Z n-1+Z n)L n-2Z0L]/L2(5)河流分段一条河流按照河段不同的特征,沿水流方向可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5段。

2、流域的概念:流域是指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域,是相对河流的某一端面而言。

闭合流域的概念:当流域的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则地面和地下集水区域也相重合,相邻的流域不发生水量交换,此种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水文地质学考试总结

水文地质学考试总结

绪论水文地质学概念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水文地质学研究范围主要任务有哪些。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浅部层圈水和深部层圈水浅部层圈水:从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

深部层圈水:分布于地壳下部直到下地幔这一范围内。

自然界水循环及水循环的分类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构成一个系统,该系统内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快慢及涉及层圈范围,分为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及其分类。

水文循环定义: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范围、四个环节)。

特点: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水文循环的划分循环路径不同: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时空尺度不同: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水文循环的作用水通过不断转化,水质得以净化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定义: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2)过程:初生水的形成;在地幔下降流区,含有大量水的地壳岩块沉入地幔,使地幔得到浅层圈水的补充;此外,地质循环还发生在成岩、变质、风化等作用过程中。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1 水文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2 水文循环速度快、更替较快3 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有极大的影响,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的研究重点。

4 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

5 地质循环速度缓慢。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要素有哪些。

1 气象因素(1)大气圈结构(2)大气热源(3)主要气象要素a.气温b.气压c.湿度。

绝对湿度(m或e) 饱和水汽含量(M或E) 相对湿度(r):绝对湿度(m或e)与饱和水汽含量(M或E)之比(百分数)。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点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点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点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二、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1.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2.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3.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三、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四、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常用的方法:1.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2.水文地质钻探;3.水文地质物探;4.水文地质(现场)试验;5.地下水动态观测;6.室内分析、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

新技术与新方法(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3)GIS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五、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六、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础,为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具体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2)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括数量,地下水与区域地表水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环境条件的关系。

(3)调查方法的特点: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应用区域地质、水文、气象、遥感、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

七、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水某方面研究提供依据。

(2)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提供工程项目设计所要求的水文地质资料。

(3)调查方法的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

调查范围可大可小,并且可在大范围进行特殊的调查,可以根据特殊的方法进行调查,掌握与常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地质专业知识点总结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分布、地下水运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

而地质学则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结构、形态、地质变化和地球历史的学科。

两者都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地球资源和环境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水文学和地质学的专业知识点,对这两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水文学的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分布、地下水运动,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学科。

水文学主要包括水文观测、水文数据处理和水文模拟等内容。

2.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和蒸散发等过程。

水文循环是水资源形成、分布和转移的基础。

3.水文观测水文观测是指对水文要素如降水、蒸发、流量等进行实测和记录的过程。

水文观测是研究水文循环的基础。

4.地下水运动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水,地下水运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

地下水运动是水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5.水文模拟水文模拟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对水文循环、地下水运动等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水文模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灾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

二、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地质学的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结构、形态、地质变化和地球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主要包括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等内容。

2.地球结构地球结构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层次结构。

地球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地球结构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是指地球表层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活动和地貌演变等过程。

4.地层和地质年代地层是指地球表层的地质岩层序列,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历史的时间序列。

地层与地质年代是地质学研究地球历史和演化的重要依据。

5.资源地质学资源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资源形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学科。

主要包括矿床成因、石油地质、矿产勘探和资源评价等内容。

水文地质期末复习重点讲解

水文地质期末复习重点讲解

⽔⽂地质期末复习重点讲解绪论1.⽔⽂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圈、⽔圈、⼤⽓圈、⽣物圈以及⼈类活动相互作⽤下地下⽔⽔量和⽔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类服务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下⽔3.研究内容:地下⽔的形成与转化;地下⽔的类型与特征;饱⽔带及包⽓带中⽔分和溶质的运动;地下⽔动态与⽔均衡;地下⽔资源计算与评价;地下⽔资源系统管理;4.地下⽔的功能:宝贵的⾃然资源;重要的⽣态环境因⼦;灾害因⼦;活跃的地质营⼒;地球内部信息载体第⼀章地球上的⽔及其循环1.⽔循环:地球上各个层圈系统内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包括⽔⽂循环和地质循环。

⽔⽂循环:是指发⽣于⼤⽓⽔、地表⽔和地下⽔之间的⽔循环⽔⽂循环分类:路径不同:⼤循环(海-陆)和⼩循环(海-海或陆-陆);时空尺度:全球⽔⽂循环,流域⽔⽂循环,⽔-⼟-⽣系统2.⽔系:是指汇流于某⼀⼲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流域:是指⼀个⽔系的全部集⽔⾯积,亦即地表⽔或地下⽔的分⽔岭所包围的集⽔区域。

分⽔岭(分⽔线):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点的连线。

3.径流模数:是流域内单位⾯积单位时间产⽣的径流量,单位为L/s·km2,计算公式M=Q/F×103。

径流深度:是某⼀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均匀分布于整个流域⾯积上所得到的平均⽔层深度,单位为mm,计算公式R=W/F·10-3。

径流系数:是同⼀时段内流域⾯积上的径流深度R(mm)与降⽔量P(mm)的⽐值,表⽰为b=R/P。

第⼆章岩⽯中的空隙与⽔分1、空隙:岩⽯中没有被固体颗粒占据的那部分空间,是地下⽔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

类型:松散岩⽯中的孔隙;坚硬岩⽯中的裂隙;可溶岩⽯中的溶⽳空隙特征的表征指标:孔隙---孔隙度(n);裂隙---裂隙率(Kr);溶⽳(溶隙)---岩溶率(Kk)2、岩⽯的⽔理性质:是与⽔的储容、运移及释出有关的岩⽯性质的总称。

水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水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1 绪论1、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科学2、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下水与周围环境(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下,其水质、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造福于人类。

§2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1、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2、地质循环是地球浅部层圈和深部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是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有绝对温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等多种表示方法。

4、绝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中的水汽含量,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用重量表示时,符号记为m,单位为g/m3;用压力表示时,符号记为e,为空气中所含水汽分压,相当于水银柱高度的mm数或mba(1mba=102Pa),表示空气中水分的不饱和程度。

5、相对湿度: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值,亦即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即r(%)=e/E×100%=m/M×100%式中,f为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毫米隶柱;E为饱和水汽压、(同一温度下,水汽压的最大值)。

6、蒸发:是指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而变成气态的过程或现象。

7、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现象。

为水流的重要环节和水均衡的基本因素。

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8、水系是指汇流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9、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面积,亦即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10、分水线(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

⽔⽂地质学期末复习⽔⽂地质学期末复习第⼀章绪论1、⽔⽂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科学。

2、地下⽔:赋存于地⾯以下岩⽯空隙中的⽔。

3、地下⽔的功能和作⽤:(1)基本功能:●宝贵的⾃然资源●重要的地质营⼒●不可忽视的灾害因⼦●活跃灵敏的⽣态环境因⼦●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2)作⽤:作⽤根据地下⽔的功能⾃⼰解释即可。

4、⽔⽂循环:⽔⽂循环是⼤⽓⽔、地表⽔和地壳浅表地下⽔之间的⽔分交流。

5、地质循环:发⽣于⼤⽓圈到地幔之间的⽔分交换称为地址循环。

6、⽔圈:从地表到地幔带各个层圈所构成的具有⼀定⽔⼒联系的统⼀的含⽔整体。

第⼆章地下⽔的赋存条件⼩编有语:本章知识是重点。

讲述了地下⽔的赋存条件,赋存的空间类型(孔隙、裂隙、溶⽳),岩⼟中的⽔(结合⽔、重⼒⽔、⽑细⽔),同时还介绍了⼀些相关的参数,如给⽔度、含⽔量等,最后引出地下⽔的赋存(含⽔层和潜⽔等概念)。

1、岩⽯中的空隙总共分为三类:空隙、裂隙和溶⽳。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概念:(1)什么叫空隙:岩、⼟中各种类型的空洞的总称。

(2)什么叫岩⽯空隙:岩⽯空隙是地下⽔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

2、空隙特征的表征指标:(1)孔隙:孔隙是指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孔隙度(n )是描述松散岩⽯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定义:某⼀体积岩⽯(包括颗粒⾻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例。

%100?=V Vnn影响因素:a. 与排列有关——紧密与疏松理想最疏松孔隙为47.64%(⽴⽅体排列),最紧密排列孔隙为25.95%(四⾯体排列)。

b. 与颗粒分选有关(颗粒均匀程度)c. 与颗粒形态(棱⾓)有关影响孔隙度⼤⼩的主要因素是试样的分选程度。

(2)裂隙:固结的坚硬岩⽯中存在的各种应⼒作⽤下产⽣的裂缝。

(3)溶⽳:可溶的沉积岩,在低下⽔溶蚀下形成的空洞。

3、岩⽯中岩⽯的⽔理性质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空隙度、持⽔度、给⽔度、含⽔量、储⽔系数;渗透性;)容⽔度:岩⽯完全饱⽔时,所能容纳的最⼤⽔体积与岩⽯总体积之⽐。

水文地质学第一章至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学第一章至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研究对象: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及人活动相互作用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研究内容:1)地下水的形成、埋藏、赋存、分布;2)地下水的运动;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4)物理化学性质、成份及形成原因;5)地下水的起源、循环、转化规律。

3.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1、地下水水位变动破坏原有的岩土与地下水的力学平衡系统,以及产生的各种效应。

最典型的是斜坡稳定问题。

2.土壤盐渍化。

3、矿坑涌水、充水问题。

4、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导致的农业生产问题。

5.沙漠化、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逐年增加。

6、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问题河湖萎缩、干涸、水质遭受严重污染。

7、地下水水资源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4,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地下水是重要的液体矿产和矿水资源;3、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介质和能源;4、是有效的找矿标志,预报地震的手段;5、是地下矿坑和地下工程突水的重要因素;6、地下水是有些工程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润滑作用;侵蚀作用。

7、地下水是破坏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8、地下水是某些地方性疾病的致病原因;9、地下水引起的公害: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1 地球上的水存在空间:浅部层圈水,深部层圈水。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构成的系统中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

(水在循环过程中与地球表面圈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水资源、生态与环境、水旱灾害等都与水循环有关。

)地质循环图示与图解1—来自地幔岩的初生水;2—返回地幔的水;3—岩石重结晶脱出水(再生水);4—沉积成岩时排出的水5—和沉积物一起形成的埋藏水;6—与热重力和化学对流有关的地内循环7—蒸发和降水(小循环);8—蒸发和降水(大循环);9—地下径流;10—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勘察复习总结资料

水文地质勘察复习总结资料

水文地质勘察复习资料1、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性目的: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揭示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国民经济开展规划、工程工程设计以及在判定利用或排除地下水措施和分析解决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地质工程问题时,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和依据。

任务:(1)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2)地下水危害防治;(3)地下水理论研究;重要性:①认识来源于实践。

水文地质资料来源于调查,一切水文地质生产和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的上下和结论的正确与否,主要决定于占有实际资料的多少及其是否正确可靠。

②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是一项费用很高、工期很长的工作。

勘探工程布置不当或不按规程的技术要求进行,其后果将是既浪费勘查费用,又不能提供工程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如果据其得出错误的结论,将会有多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③一个担负着水文地质勘查任务的专家,仅仅掌握水文地质的根底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那些既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得如何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才能胜任水文地质生产、科研工作的重任。

2、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类型及阶段划分勘察工作类型: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辅助性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划分:普查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施工(开采)阶段3、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时期划分准备时期(收集资料、编制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设计书(即勘查工作方案、踏勘工作、按设计书要求及时地进行人员组队、现场安排和技术、物资、经费准备)、野外勘察工作时期、室内资料整理综合研究成果时期。

4、水文地质勘察有那些主要技术手段(工种)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

5、水文地质调查设计书如何编写第一局部:对调查区已有研究工作的评述和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内容包括:1 .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调查区位置、面积及交通条件,调查阶段和调查工作起止时间。

2.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3.已有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存在问题。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专门水文地质学总结与复习第一章: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1.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特点:①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分布趋势相似,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②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岩溶水和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南方。

③在北方地区,东部的松辽地区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约占北方地下水总量的50%,补给模数大于西部。

④北方地区中部的黄河流域,包括黄土高原及其相邻地区是我国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

⑤西闻的内陆盆地处于干旱的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mm,但由于四周高山的降水及冰雪融水的补给,50%--80%地表水自山区进入盆地后便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较丰富,但地表水与地下水应统一规划和开采利用。

2.地下水资源特点系统性和整体性流动性循环再生性可调节性3.地下水储量分类动储量静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4.允许开采量定义:允许开采量,又称可开采量或可开采资源量,是指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并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在允许范围之内变化,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等前堤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d或m3/a。

简言之,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取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组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即开采补给量减少的天然排泄量储存的变化量。

5.地下水系统水力方面的主要功能:储存功能、传输功能、延时功能、平滑功能。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1.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

《水文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水文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自然界的地下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彼此密切联系,经常不断互相转化。

这种彼此转化的过程就是自然界的水循环。

与地下水的关系:水循环的一部分渗入地下,转换成地下水。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和径流。

3、岩石是空隙性: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性岩石中的溶隙。

孔隙: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颗粒组合而成的,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空隙:固结的坚硬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受力破裂形成的空隙。

溶隙: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水流长期溶蚀扩展而形成的空隙4、松散岩石孔隙率的大小有关的因素:①岩石的分选性②岩石的密实程度③岩石颗粒形状④岩石的胶结程度;通常情况下颗粒越小,岩石越疏松,分选性越好,磨圆度和胶结度越差,孔隙度就越大。

5、岩石中各种形式的水及其特点:①气态水:即水汽存在于未饱水的岩石空隙中。

②结合水:在岩石颗粒的静电吸附能力的作用下,水分子能牢固地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水分子薄膜,这层水膜就是结合水。

③毛细水:赋存在地下水面以上毛细空隙中的水。

④重力水:重力影响大于吸引力,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的水。

⑤固态水:当岩石的温度低于水的冰点时,储存于岩石空隙中的水便冻结成冰,从而形成固态水。

6、持水性越强的岩石,给水性与透水性不一定越强。

7、容水性指岩石空隙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理论上等于孔隙度。

持水性指在重力作用下仍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颗粒越小持水度越大。

给水性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能,容水度减去持水度。

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性能,主要与岩石的孔隙大小有关。

8、粘土的孔隙度比粗砂大,但粘土是不透水层粗砂是很好的透水层,为什么?因为粘土属细颗粒土,细颗粒土由于结合水占据了大部分空隙,粒间孔隙极小,地下水流动阻力极大,所以透水能力差。

9、为什么岩石颗粒越大,越均匀,透水性越强?因为岩石颗粒越大,越均匀,颗粒之间的空隙便越大,地下水流受阻力较小,水从中透过的能力就越强。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资料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资料

一、名字解释1.动储量: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程流量;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致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2.补给量: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人含水系统的水量。

3.储存量:指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循环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介质中聚积并储存的重力水体积4.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5.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是以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把地球水圈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体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运移的机理,并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

6.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的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7.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8.给水度:给水度(产)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9.水文地质参数: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还有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有关参数,如降水人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10.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11.导水系数(T):是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12.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13.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14.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是降水渗人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15.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表征在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溶解物质弥散能力的参数。

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地下水:赋存于地表(严格地说应该是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之上包气带的重力水称为过路重力水)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可以自由流动)。

除了重力水,还有结合水、毛细水等。

2. 地下水的功能:①作用上的重要性②补给上的有限性;③时空上的多变性④利用上的多样性。

水是一种极其活跃的重要的地质营力水(尤其是地下水)承受载荷,是应力的传递者与热量及化学组分的传输者。

水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水还是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

水是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第二章1.水循环概念:地球上各层圈的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这一过程称为水循环。

2.地球上各层圈的水也称水系统。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和涉及的圈层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3.自然界的水循环:①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a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b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

②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水的地质循环,这种由地幔熔岩物质直接分异出来的水叫初生水。

第三章1.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第四纪地质学);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构造地质学);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岩溶地貌学)。

2.孔隙度与颗粒大小没关系,和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关。

孔隙的最宽部分称为孔腹,最窄部分称为孔轴。

3.岩土空隙中的水有结合水、液态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4.毛细水有三种类型:将一根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毛细管内的水面即会上升到一定高度,这便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毛细现象。

①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因此称为支持毛细水。

水文地质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知识点总结作为水文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水文地质知识点涉及地下水的形成和储集、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利用及保护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就水文地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下水的形成和储集地下水是指在地下岩石裂隙、岩洞、岩溶缝隙中的自然水源。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漏和地下岩石中的储水层组成。

地下水是地表水向地下渗漏产生,也可以是通过降水、河流渗漏、湖泊、沼泽、水库等地表水渗漏到地下所形成。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多集聚在地下含水层中。

地下含水层是地下水运动中的一种特征变质,是由吸水能力很强的岩石层构成的一个地下水储集地。

地下水的形成和储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岩层的渗透性、受压缩水层的特性、地下水的抬升,还有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固有的水源特性等。

二、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是一种天然资源,它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通过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状况。

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的水位、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流速等。

地下水的水位是指地下水位于岩层中的位置情况。

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方向。

而地下水流速是指地下水流动的速度。

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可以掌握地下水的流动和分布状况,提高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地下水的利用及保护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水资源。

地下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水源。

地下水的利用主要包括饮用水、工业水、农业水、城市供水等方面。

对地下水的利用,需要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保护主要包括减少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污染是指在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因为人类活动或其他原因,导致地下水中的各种物质浓度增高,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

地下水的补给是指地下水的源头水源,减少地下水补给,会影响地下水资源。

以上是水文地质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水文地质知识。

《水文地质学》大学笔记

《水文地质学》大学笔记

《水文地质学》大学笔记第一章:水文地质学概述一、水文地质学的定义与意义1. 定义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涉及地下水的起源、分布、流动、质量和管理与保护。

它是一门跨学科领域,结合了地质学、环境科学、水文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 意义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还与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城市建设、农业灌溉等众多领域紧密相关。

二、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 地下水的形成与循环- 地下水的起源:降水、地表水渗入、岩石水等。

- 地下水循环:补给、流动、储存、排泄等过程。

2. 地下水的分布规律- 地下水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等。

- 地下水层位的分布特征:水位、水质、水温等。

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味道、透明度、密度、导电性等。

- 化学性质:溶解离子、气体、有机物、微生物等。

4. 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达西定律: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规律。

- 地下水流动方程: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

5.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利用- 资源量评价:储量、补给量、可开采量等。

- 开发利用技术:钻井、抽水、地下水处理等。

6. 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污染源: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等。

- 防治措施:污染源控制、地下水修复、环境监测等。

7. 地下水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下水因素。

三、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 地表水系调查- 钻井与水文地质剖面- 水文地质试验:抽水试验、渗透试验等。

2. 实验室测试- 水样分析:化学成分、微生物含量等。

- 岩石样品分析:孔隙度、渗透性等。

3. 数值模拟- 地下水流动模拟- 污染物迁移模拟- 降水-径流模拟4. 遥感技术- 地下水资源的遥感监测- 地下水循环过程的遥感分析5. 地球物理勘探- 电法勘探- 地震勘探- 重力勘探6. 社会经济调查- 水资源需求调查-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调查四、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程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地下水理论的初步形成- 达西定律的提出2. 形成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 水文地质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确立- 地下水流动方程的建立3.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 计算机技术在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 遥感、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水文地质学研究五、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1.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水资源合理分配与调度2. 城市供水与排水- 水源地的勘查与评价- 城市地下水管理与保护3. 农业灌溉- 地下水灌溉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农田地下水位控制4. 矿产资源开发-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查- 矿井涌水预测与防治5. 环境保护与治理- 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 污染场地修复与风险管理6. 地质灾害防治- 地下水诱发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地下水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第二章:地质基础一、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1. 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理论:板块的划分、板块边界的类型(离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门水文地质学总结与复习第一章: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1. 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特点:①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分布趋势相似,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②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岩溶水和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南方。

③在北方地区,东部的松辽地区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约占北方地下水总量的50%,补给模数大于西部。

④北方地区中部的黄河流域,包括黄土高原及其相邻地区是我国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

⑤西闻的内陆盆地处于干旱的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m m,但由于四周高山的降水及冰雪融水的补给,50%--80%地表水自山区进入盆地后便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较丰富,但地表水与地下水应统一规划和开采利用。

2. 地下水资源特点系统性和整体性流动性循环再生性可调节性3. 地下水储量分类动储量静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4. 允许开采量定义:允许开采量,又称可开采量或可开采资源量,是指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并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在允许范围之内变化,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等前堤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d 或m3/a。

简言之,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取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组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即开采补给量减少的天然排泄量储存的变化量。

5. 地下水系统水力方面的主要功能:储存功能、传输功能、延时功能、平滑功能。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1.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

)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随时间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形成条件。

)2. 地下水露头调查泉的调查内容1)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出露的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的含水层, 确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2)观测泉水的流量、涌势及其高度,泉水的流量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泉的物理性质(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及有无气体逸出等)和化学性质,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3)泉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4)对矿泉和温泉,还应查明其特殊组分及其出露条件,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出评价;5 )每一个泉都要现场绘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平面和剖面图。

3. 水文地质调查的四个阶段:普查、详查、勘探、开采。

4. 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方法:常用方法(1)水文地质测绘(2)水文地质物探(3)水文地质钻探(4)水文地质试验(5)地下水动态观测(6)室内分析实验新技术与新方法(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3)GIS 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第三章:水文钻探和水文地质物探1. 水文钻探定义:水文地质钻探就是使用一定的钻探工程勘察地表下面较深处的地下水赋存活动情况的工作,是探寻地下水的最直接的勘探手段,也是开采地下水的主要方法,但是费用很高。

基本任务:对不同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任务或同一勘察任务的不同勘察阶段,水文钻探的具体任务虽有差别,但其基本的任务是相同的:(1)揭露含水层,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岩性和水头压力,查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借助钻孔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含水层富水性和各种水文地质参数。

(3)通过钻孔(或在钻进过程中)采集水样、岩土样,确定含水层的水质、水温和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

(4)利用钻孔监测地下水动态或将钻孔作为供水井。

第四章:水文地质试验种类1. 水文地质试验种类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地下水示踪试验、连通试验2. 抽水试验定义:抽水试验是通过从钻孔或水井中抽水,定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判断某些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野外试验工作方法。

目的、任务:(1)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2)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主要方法。

(3)抽水试验可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代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系数等,并可根据水位降深和涌水量选择水泵型号。

(4)通过抽水试验,可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允许)开采量。

(5)可以通过抽水试验查明某些其他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边界性质和强径流带位置等。

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3. 渗水试验(1)试验目的在野外现场测定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

在研究大气降水、渠水、灌溉水等对地下水的补给时,常需进行这种试验。

(2)试验原理达西渗透定律,K=V/I=Q/WI。

(3)试验方法与装置渗水试验一般在试坑中进行。

在试验层中开挖一个截面积约为0.3〜0.5m2的圆形试坑,放置圆形铁环防止坑壁坍塌,不断将水注入坑中,并保持坑底水层厚度一定(一般为10cm)。

4. 达西公式Q=KA(H1-H2)/L (各项参数的含义、单位,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第五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1. 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

(1)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原因;(2)地下水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即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是由均衡的性质和数量所决定的。

4. 地下水动态观测的任务不同目的水文地质调查,其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任务是不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任务:(1)查明不同地下水系统、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2)查明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确定地下水动态类型;(3)为地下水均衡研究提供依据,预测地下水水量、水质、水位的变化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作用的变化;(4)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如推求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等。

5.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意义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对于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作出水量和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述如下:(1)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是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形成条件的综合反映。

可根据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分析,认识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认识水量、水质的形成条件,区分不同的含水层;(2)地下水动态是均衡是的外部表现,故可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源计算地下水的某些均衡要素。

(3)地下水动态资料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预测时必不可少的依据。

(4)用任何方法计算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都必须能经受地下水均衡计算的检验;任何地下水开采方案,都必须受地下水均衡量的约束。

(5)由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如水资源衰竭等环境地质问题均需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地下水的均衡状态,以便预测环境地质作用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6. 地下水动态的监测项目地下水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和井、泉流量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1.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 :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工作总结,通常由水 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报告组成。

2. 水文地质图件种类: 一般包括四类,基础性图件、综合性或专门性图件、单项 地下水特征图件和应用性图件。

3.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主要内容(1)、地层及构造特征(3)、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5)、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貌现象(7)、地下水化学特征(9)、岩层富水程度 4. 水文地质图的特点1)、多变性2)、复杂性3)、由水文地质图系组成4)、图件的内容与图幅的数量与调查深度有关5. 文字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水文地质报告的章节内容包括: 1) . 序言(2) .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 3) . 水文地质条件(4) . 地下水资源评价 5) .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6) . 结论和建议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2)、地下水类型 4)、地表水系和地表水体 6)、地下水系统划分 8)、地下水运动特征 10)、剖面图及镶图1. 给水度:2. 渗透系数:3. 导水系数:4. 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

5. 储水系数: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放或储存的水量。

6. 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

7. 越流因素:或称越阻系数,其值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倒数乘积的平方根。

第八章:地下水水质评价1. 地下水中的物质组分: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

2. 地下水质:地下水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

3. 地下水水质指标:表示地下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衡量地下水水质的具体标准。

4. 地下水水质指标可划分:物理性质指标: 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其他指标化学性质指标: 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有毒的化学指标、氧平衡指标生物性质指标: 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病原菌及病毒11. 生活饮用水基本要求:(1)水的感官性状良好(2)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5. 饮用水水质评价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6.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主要是锅炉用水水质评价)(1)、成垢作用概念水煮沸时,水中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附着在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

危害锅垢会影响传热、浪费燃料、降低锅炉的效用,有时可使炉壁受热不均,炉壁过热融化烧蚀,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2)、起泡作用概念:指水在锅炉中煮沸时,在水面上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

原因: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浊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的结果。

危害: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形成泡沫层,泡沫太多将使锅炉内水的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位急剧上升,导致锅炉不能正常运行。

(3)、腐蚀作用概念由于水中氢置换铁,使炉壁受到损坏的作用称为腐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