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件》二元运算基本概念和性质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课件-第四章 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课件-第四章 二元关系
则关系R的各次幂为: R0 =A ={<1,1> , <2,2> , <3,3> , <4,4> , <5,5>} R1=R
R2= R • R={<1,1>,<2,2>,<1,3>,<2,4>, <3,5>}
R3=R2 • R={<1,2>,<2,1>,<1,4>,<2,3>, <2,5>}
R4= R3 • R={<1,1>,<2,2>,<1,5>,<2,4>,
从关系图来看关系的n次幂
R:
1
2
3
4
5
R2:
1
2
3
4
5
R2就是从R的关系图中的任何一个结点x出发,长 为2的路径,如果路径的终点是y,则在R2 的关系 图中有一条从x到y的有向边。其他以次类推:
R3:
1
2
3
4
5
R4:
1
2
3
4
5
定理 设|A|=n,R A×A,则必有i,j∈N, 0≤i<j≤2n2,使得Ri=Rj。
=R5,R7=R6•R=R5,…,Rn=R5 (n>5) 故Rn{R0,R1,R2,R3,R4,R5}。
S0=IA,S1=S,
S2=S•S={<a,c>,<b,d>,<c,e>,<d,f>}, S3=S•S•S=S2•S={<a,d>,<b,e>,<c,f>}, S4=S3•S={<a,e>,<b,f>}, S5=S4•S={<a,f>}, S6=S5•S=Φ, S7=Φ, …, 故,Sn{S0,S1,S2,S3,S4,S5,S6}

离散数学二元关系与运算 ppt课件

离散数学二元关系与运算 ppt课件
= {,{1},{2},{1,2}} {1,2} = {<,1>,<,2>,<{1},1>,<{1},2>,
<{2},1>,<{2},2>, <{1,2},1>,<{1,2},2>} n阶笛卡儿积:
A1 A2 …An = {(x1,x2,… xn) | x1A1x2A2 …xnAn}
3、二元关系的数学定义
(2) 当AB,且A,B都不是空集时,有ABBA
(3) 当A,B,C都不是空集时,有(AB)C A(BC) 因为(AB)C中的元素< <x,y>, z>,而A(BC)中 的元素为< x, <y, z> > 。
(4) A(B∪C) = (AB)∪(AC) (对∪的分配律)
(B∪C)A = (BA)∪(CA)
解: 关系矩阵 :
1100 0011 0000 0100
关系图 :
1
2
4
3
§4.2 关系的运算
一、关系的定义域与值域
关系R的定义域: domR = {x | (y)<x, y>R} (即R中有序组的第一个元 素构成的集合)
关系R的值域:
ranR ={y | (x)<x, y>R} (即R中有序组的第二个元 素构成的集合)
AA的所有子集有2 n 2 个。 就是说,A上有2 n 2个不同的二元 关系,其中包括空关系、全域 关系UA和恒等关系IA。
例4.3 设A = {a,b},写出P(A)上的包含关系R :
解: P(A) = {,{a},{b}{a,b}} R = {<, >, < ,{a}>, <{,{b}>,<{a, b}>, <{a},{a}>,<{a},{a, b}>, <{b},{b}>, <{b},{a, b}>, <{a, b},{a, b}>}

1二元运算基本概念和性质(离散数学).

1二元运算基本概念和性质(离散数学).
13
a1∘a1 a1∘a2 … a2∘a1 a2∘a2 … ... ... ... an∘a1 an∘a2 …
an∘an
运算表的实例
例4 A = P({a, b}), , ∼分别为对称差和绝对补运算 ({a,b}为全集) 的运算表 ∼ 的运算表 {a } {b} {a,b} {a,b} {b } {a } X ∼X {a } { b } {a} {a} {a.b} {b} {b} {a,b} {a,b} {a,b} {b} {a} {a,b} {a } {a } {b } {b } {a,b}
15
二元运算的性质
定义 设 ∘ 为 S 上的二元运算, (1) 如果对于任意的 x, y S 有 x ∘ y = y ∘ x, 则称运算在 S 上满足交换律. (2) 如果对于任意的 x, y, z ∈S 有 (x ∘ y) ∘ z = x ∘ (y ∘ z), 则称运算在 S 上满足结合律. (3) 如果对于任意的 x ∈ S 有 x ∘ x = x, 则称运算在 S 上满足幂等律.
3/55
11.1 代数运算的基本概念
1.二元运算定义及其实例 一元运算定义及其实例 2.运算的表示 3.二元运算的性质
交换律、结合律、幂等律、消去律 分配律、吸收律
4.二元运算的特异元素
单位元 零元 可逆元素及其逆元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5
代数运算
定义1:设 A、B、D是三个任意的非空集。 一个A ×B到D 的函数 * , 叫做一个A ×B到D的代数运算。 对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a和B中任意一个元素b, 即对A ×B中的任意元素(a,b), 存在唯一的d∊D,使得 * ((a,b))=d 记之为 a*b =d
10

离散数学课件07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课件07二元关系

闭包的定义
对于给定的二元关系R,其闭包记作R+, 是指在R的基础上,通过自反、对称和传递 三种扩展运算后得到的最小关系集合。
闭包的具体计算方法
通过自反、对称和传递三种扩展运算,将 R中的元素进行逐一处理,最终得到R+。
对称扩展
将R中的每一对元素(a, b)和(b, a)添加到 R+中,如果它们不在R+中。
02
CHAPTER
二元关系的性质
自反性
总结词
自反性是指一个元素与自己有某种关系。
详细描述
在二元关系中,如果任意元素x都与自己有关系R,则称该关系为自反关系。例 如,在一个班级中,如果任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朋友,则“朋友”关系是自 反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称性
总结词
对称性是指如果元素x和元素y有关系R,且元素y和元素x也有关 系R,则称该关系是对称的。
03
CHAPTER
二元关系的运算
并运算
总结词
并运算是一种二元关系的组合方式,表示两个关系中至少有一个对应的元素是相同的。
详细描述
在二元关系中,并运算是将两个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关系。具体来说,如果存在一个元素在两个关系 中都出现,则新关系中该元素对应的值为1(表示存在),否则为0(表示不存在)。
自反扩展
将R中的所有空元素添加到R+中。
闭包的性质
闭包的自反性
对于任意关系R,其闭包R+总是包含自反关 系。
闭包的对称性
对于任意关系R,其闭包R+总是包含对称关 系。
闭包的传递性
对于任意关系R,其闭包R+总是包含传递关 系。
闭包的运算性质
1 2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
2019/3/20 14
<x,y>R xRy 也称之为x与y有R关系。 后缀表示 中缀表示
<x,y>R xRy 也称之为x与y没有R关系。
例3. R是实数集合,R上的几个熟知的关系
≤ ≥ =
y x2+y2=4
x
从例3中可以看出关系是序偶(点)的集合 (构成线、面)。
2019/3/20 15
作业 P105 ⑵
2019/3/20 12
4-2 关系及其表示法
相关 按照某种规则,确认了二个对象或多个
对象之间有关系,称这二个对象或多个对象是相 关的。
例1: 大写英文字母与五单位代码的对应关系R1: 令α={A,B,C,D,…Z}
β={30,23,16,22,…,21}是五单位代码集合
β={11000, 10011, 01110, 10010,…, 10001} R1={<A,30>,<B,23>,<C,16>,...,<Z,21>}α×β
2019/3/20
AB (CACB)。
9
5) 设A、B、C、D为非空集合,则 ABCDAC∧BD 证明:首先,由ABCD 证明AC∧BD 任取xA,任取yB,所以 xAyB<x,y>A×B <x,y>C×D (由ABCD ) xCyD 所以, AC∧BD。 其次, 由AC,BD 证明ABCD 任取<x,y>A×B xAyB xCyD (由AC,BD) <x,y>C×D 所以, ABCD 证毕。
2019/3/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6
关系的表示方法 枚举法: 即将关系中所有序偶一一列举出,写在大括号内。 如R ={ <1,1>,<1,2>,<1,3>, <1,4>, <2,2>, <2,3>, <2,4>, <3,3>, <3,4>, <4,4>} 。 谓词公式法: 即用谓词公式表示序偶的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间 的关系。例如 R={<x,y>|x<y} 有向图法: RA×B,用两组小圆圈(称为 结点)分别表示A和B 的元素,当<x,y>R时,从x到y引一条有向弧 (边)。这样得到的图形称为R的关系图。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PPT课件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PPT课件

t ( s (<x,s>∈F∧<s,t>∈G)∧<t,y>∈H)
t s (<x,s>∈F∧<s,t>∈G∧<t,y>∈H)
s (<x,s>∈F∧t (<s,t>∈G∧<t,y>∈H))
s (<x,s>∈F∧<s,y>∈GH) <x,y>∈F(GH)
所以 (FG)H = F(GH)
.
18
证明
所以有F ↾(A∪B) = F ↾A∪F ↾B.
.
24
证明
(4) F [A∩B] F [A]∩F [B]
证:任取 y∈F [A∩B]
x (<x,y>∈F∧x∈A∩B) x (<x,y>∈F∧x∈A∧x∈B) x ((<x,y>∈F∧x∈A)∧(<x,y>∈F∧x∈B)) x (<x,y>∈F∧x∈A)∧x (<x,y>∈F∧x∈B) y∈F [A]∧y∈F [B] y∈F [A]∩F [B]
(<x,t>∈F∧<t,y>∈H) <x,y>∈FG∧<x,y>∈FH <x,y>∈FG∩FH
所以有 F(G∩H) FG∩FH
.
21
推广
定理7.4 的结论可以推广到有限多个关系 R(R1∪R2∪…∪Rn) = RR1∪RR2∪…∪RRn (R1∪R2∪…∪Rn)R = R1R∪R2R∪…∪RnR R(R1∩R2∩ … ∩Rn) RR1∩RR2∩ … ∩RRn (R1∩R2∩ … ∩Rn)R R1R∩R2R∩ … ∩RnR
BA

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 二元关系ppt15

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 二元关系ppt15

2018/7/1
92-11
7.3.4 良序关系
定义 7.3.6 设<A,≤>是一偏序集,若 A 的任何一个 非空子集都有最小元素,则称“≤”为良序关系, 简称良序,此时<A,≤>称为良序集。 从定义7.3.6可以看出:
(1)R是良序关系 R是偏序关系和A的任何非空 子集都有最小元;
(2)良序关系一定是偏序关系,反之则不然; (3)良序关系一定是全序关系,反之则不然。
2018/7/1 92-4
例7.3.7 (续)
24
36
24 12
36
6
12 6 2 3 2 3
关系图
2018/7/1
哈斯图
92-5
3 特殊元素
定义 7.3.3 设<A,≤>是偏序集, B 是 A 的任何一个子 集,若存在元素b∈B,使得对任意x∈B, 1. 都有x≤b,则称b为B的最大元素,简称最大元;
2018/7/1
92-3
例7.3.7
设A={2,3,6,12,24,36},“≤”是A上的整除关系R, 画出其一般的关系图和哈斯图。 解 由题意可得
R={<2,2>,<2,6>,<2,12>,<2,24>,<2,36>,
<3,3>,<3,6>,<3,12>,<3,24>,<3,36>, <6,6>,<6,12>,<6,24>,<6,36>,<12,12>, <12,24>,<12,36>,<24,24>,<36,36>}, 从而得出该偏序集<A,≤>的一般关系图和哈斯图如 下:

离散数学第4章-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第4章-二元关系

4.6 等价关系与划分
• 三 性质 • 定理4.13 设R是A上的等价关系,则 (1)对任一a∈A,有a∈[a]; (2)对a, b∈A,如果aRb,则[a]=[b]; (3)对a, b∈A,如果(a, b)∉R,则[a]∩[b]=∅; (4)∪a∈A[a]=A。
4.6 等价关系与划分
• 定理4.14 集合A上的任一划分可以确定A上 的一个等价关系R。 • 定理4.15 设R1和R2是A上的等价关系, R1=R2⇔ A/R1=A/R2 。 • 定理4.16 设R1和R2是A上的等价关系,则 R1∩R2是A上的等价关系。
4 .3 关系的运算
• 一 逆运算 • 定义4.7(逆关系) 设R是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则从B到A的二元关系记为R-1,定义为R-1 ={(b,a)|(a,b)∈R},称为R的逆关系。 • 定理2.1 (1)(R-1)-1=R; (2)(R1∪R2)-1= R1-1∪ R2-1; (3)(R1∩R2)-1= R1-1 ∩R2-1; (4) (A×B)-1= B×A;
4 .5 关系的闭包

• (1) (2) (3) • (1) (2) (3)
二 基本性质
定理4.5 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则 R是自反的 ⇔ r( R )=R; R是对称的 ⇔ s( R )=R; R是传递的 ⇔ t( R )=R; 定理4.6 设R1和R2是A上的二元关系,若R1⊆R2则 r(R1)⊆ r(R2); s(R1)⊆ s(R2); t(R1)⊆ t(R2)。
第四章 关系
4.1 二元关系 4.2 关系的性质 4 .3 关系的运算 4 .5 关系的闭包 4.6 等价关系与划分
4.1 二元关系
• 一 定义4.1(二元关系)
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A×B的子集R称为从A到 B的二元关系。当A=B时,称R为A上的二元关系。若 (a, b)∈R,则称a与b有关系R,记为aRb。 (a, b)∉R:a与b没有关系R R=∅:空关系 R=A×B:全关系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 PPT课件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 PPT课件
7.2.1 二元关系的基本定义
▪ 常见的几种特殊的二元关系
▪≤ ≥ < > = ▪| ▪ 集合之间的关系 : = ≠
2020/7/15
20
计算机科学学院 刘芳
7.2.2 二元关系的表示
1.集合表示法
2.关系矩阵(matrix of relation)
▪ 设A={a1,a2,…,am} ,B={b1,b2,…,bn},R是A到B的一个二
所以, (A∩B)×C=(A×C)∩(B×C)成立。
2020/7/15
11
计算机科学学院 刘芳
7.1.3 有序 n 元组和 n 阶笛卡尔积
定义:
▪ n个元素x1,x2,…,xn组成的有序序列,记做:
<x1,x2,…,xn>
▪ 称为n重组(n元序偶、n元组)。
约定:
▪ <x1,x2,…, xn-1, xn>= <<x1,x2,… ,xn-1 >,xn>
1 1 1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2020/7/15
28
计算机科学学院 刘芳
7.2.2 二元关系的表示
关系的表示方法
▪ 关系R的集合表达式 ▪ 关系矩阵MR ▪ 关系图GR
三者均可以唯一相互确定。
2020/7/15
29
计算机科学学院 刘芳
7.3 关系的运算
7.3.1 关系的定义域、值域 和 域
例:
▪ (1) R={<x,y> | x,yN, x+y<3}
={<0,0>, <0,1>, <0,2>, <1,0>, <1,1>, <2,0>}
▪ (2) C={<x,y> | x,yR, x2+y2=1}

离散数学 第五章:二元运算及其性质1

离散数学 第五章:二元运算及其性质1

是集合A上的二元运算, l 和 r 分别是 零 元,则 ,且 是 的唯一 l r
r
证明 1) 因为 l 和
因此, l
分别是

的左、右零元,
l r r , 为零元 令 ,则 是 的零元。 l r
因此 是 2)设 也是
果唯一。 (2) S中任意两个元素的运算结果都属于S,即S对该 运算是封闭的。
例1. 判断下列运算是否为指定集合上的二元运算
(1)自然数集合N上的乘法、 除法
(2)整数集合Z上的加法、减法、乘法 、 除法
(3)非零实数集R*上的乘法、除法、加法、减法. (4)设Mn(R)表示所有n阶实矩阵的集合(n≥2), 则Mn(R)上的加法、乘法 (5)S为任意集合,则∪,∩,—,为S的幂集P(S)上的二元运算, (6)S为集合,
定义5-7 设 S 是非空集合,


例: 在幂集P(S)上∪和∩是满足吸收律的.
例7: 给定
定义如下:
N , , ,其中 N 对任意 a, b N , 有:
是自然数集合,

a b max a, b , a b min a, b ,
试证:
和 互为吸收的.
的唯一的零元。

的零元,


为零元
3. 逆元
定义5-10 设 对于任意
x S,
为S上的二元运算,e S 为运算 的幺元,
若存在一元素
yl
(或
使得 yr ) S ,
yl x e (或 x yr e) 则称 yl (或 yr ) 是 x 的 左逆元 (或右逆元). 若 y S 既是左逆元又是右逆元,则称 y 为逆元.

离散数学(第13讲)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第13讲)二元关系
4 6 3
例:A={1,2,3,4,5,6},D是整 :A={1,2,3,4,5,6}, 除关系,哈斯图为: 除关系,哈斯图为
则 若 B ={2,3,4,5} 3,4,5为 的极大元。 3,4,5为B的极大元。 2,3,5为 的极小元。 2,3,5为B的极小元。
5
2 1
12
A={1,2,3,4,5,6,8,12,15,24,30,60,120}, 例 A={1,2,3,4,5,6,8,12,15,24,30,60,120}, R)是一个偏序集 是一个偏序集。 R是整除关系。则(A, R)是一个偏序集。 是整除关系。 哈斯图为: 哈斯图为: ={2,4,6,12}, (1). B1={2,4,6,12}, 则12是B1最大元,也是极大元; 12是 最大元,也是极大元; 最小元,也是极小元。 2是B1最小元,也是极小元。 (2).B ={1,2,3,4,6,15}, (2).B2={1,2,3,4,6,15}, 最大元不存在,极大元是4 最大元不存在,极大元是4、6、15。 15。 最小元,也是极小元; 1是B2最小元,也是极小元;
5
画出下列偏序集的哈斯图。 例1 画出下列偏序集的哈斯图。 ({1,2,3,4,5,6}), 其中D 为整除关系。 (1). ({1,2,3,4,5,6}),DA), 其中DA为整除关系。 (1):显然: 解 (1):显然: DA={<1,1>,<2,2>,<3,3>,<4,4>,<5,5>,<6,6>,<1,2>, <1,3>,<1,4>,<1,5>,<1,6>,<2,4>,<2,6>,<3,6>} 先画出D 的关系图,然后按规则简化: 先画出DA 的关系图,然后按规则简化: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rn2 ... rnn
ri,j =是关系矩阵
第十三页,共66页
例题
• 设A={1,2,3,4},R={<1,1>,<1,2>,<2,3>,<2,4>,<4,2>} 的关系图和关系矩阵为:
1 100 0 01 1 0 00 0
01 00
第十四页,共66页
关系图
• 设V是顶点的集合,E是有向边的集合,令V={x1, x2,..., xn},如果xiRxj, 则有< xi,xj >E,那么 G=<V,E>就是R的关系图.
•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 若AC且BD,则有AxBCxD;(真) • 若AxBCxD,则有AC且BD.(假)
第八页,共66页
n阶笛卡儿积
• 定义4.4 设A1, A2,…, An,是集合(n2),它们的n阶 笛卡儿积记作A1x A2x… xAn,其中 A1x A2x… xAn={<x1, x2,…, xn>| x1 A1, x2 A2,..., xn An }
• 例如平面直角的坐标:<1,-1>,<2,0>,<1,1>,他的特性是 : 当x≠y时,<x,y>≠<y,x> <x,y>=<u,v>等充分必要条件是x=u,y=v.
• 序偶与集合的关系, <x,y>≠<y,x>,但{x,y}={y,x}
第三页,共66页
有序n元组
• 定义4.2 :一个有序n元组(3≤n)是一个有序对,其中 第一个元素是一个有序n-1元组,一个有序n元组 记作<x1, x2,…, xn,>,即 <x1, x2,…, xn,>=<< x1, x2,…, xn-1,>, xn >

离散数学ch10[1]二元运算

离散数学ch10[1]二元运算

几类实际问题
项链问题
例(分子结构的计数问题):在一个苯环上结合H原子或 CH3原子团,问可能形成多少种不同的化合物?
如果假定苯环上相邻C原子 之间的键都是互相等价的, 则此问题就是两种颜色6颗 珠子的项链问题。
几类实际问题
数字通信的可靠性问题
例:简单检错码——奇偶性检错码 用6位二进制码来表示26个英文字母; 其中前5位顺序表示字母; 第6位作检错用,码中1的个数始终是偶数个。
二元运算
二元运算
例: f:R×R→R,f(<x,y>)=x+y就是实数R上的二元运算, 实数集合R,实数集合R上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都是二元运算 S为任意集合,则,,~等为S的幂集上的二元运算 S为任意集合,SS是S上所有函数的集合, 则合成运算º S上的二元运算 是S 自然数集合上的减法运算是不是二元运算?
零元
例: 定义集合A={a,b,c}上的二元运算º 如下:
。 a b c
a a a a
b b b b
c b c a
则左么元: b 左零元: 无
右么元: 右零元:
无 a b
不满足交换律 也不满足结合律
逆元
逆元
设 * 是集合 X 中 xX 的二元运算,并且集合 X 中有 幺元 e,再设任意的元素 xX (1)如果有一个元素 xl,能使 xl*x=e, 则称xl是 x 的左逆元; 同时,称 x 是左可逆的。 (2)如果有一个元素 xr,能使 x*xr=e, 则称xr是 x 的右逆元; 则称 x 是可逆的。 注: 逆元具有唯一性 同时,称 x 是右可逆的。 (3)如果元素 x 既是左可逆的, 同时又是右可逆的,
c的右逆元: 无 左逆元:
a
二元运算的性质:吸收律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

离散数学 二元关系

例:R1={ <1,a>,<1,c>,<2,b>,<3,a>,<4,c>} R2={ <1,1>,<1,4>,<2,3>,<3,1>,<3,4>, <4,1>,<4,2>}
上例中
2019/3/20
1 MR1 = 2 3 4
abc
101 010 100 001
MR2=
4× 3
1 2 3 4
1234 1001 0010 1001 1100
2019/3/20
次序关系。
1
4-1
序偶与集合的笛卡尔积
一、序偶与有序n元组 1.定义:由两个对象x、y组成的序列称为有序二元 组,也称之为序偶,记作<x,y>;称x、y分别为 序偶<x,y>的第一,第二元素。 注意,序偶<x,y>与集合{x,y}不同:
–序偶<x,y>:元素x和y有次序; –集合{x,y}:元素x和y的次序无关紧要。
2019/3/20 10
6)约定 (…(A1A2)…An-1)An)=A1A2…An 特别 AA…A = An 设R是实数集合,则R2表示笛卡尔坐标平面, R3表示三维空间,Rn表示n维空间。
3. 应用
1)令A1={x|x是学号} A2={x|x是姓名} A3={男,女} A4={x|x是出生日期} A5={x|x是班级} A6 ={x|x是籍贯} 则A1A2A3 A4A5 A6中一个元素: <001,王强,男,1981:02:16,计2001-1,辽宁> 这就是学生档案数据库的一条信息,所以学生的档 案就是A1A2A3 A4A5 A6的一个子集。

1二元运算基本概念和性质(离散数学).

1二元运算基本概念和性质(离散数学).
16
实例分析
Z, Q, R分别为整数、有理数、实数集;Mn(R)为 n 阶实 矩阵集合, n2;P(B)为幂集;AA 为 A上A,|A|2. 集合 Z, Q, R Mn(R) P(B) 运算 普通加法+ 普通乘法 矩阵加法+ 矩阵乘法 并 交 相对补 对称差 AA 函数符合 交换律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无 有 无 结合律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幂等律 无 无 无 无 有 有 无 无 无
公式表示 例3 设 R 为实数集合,如下定义 R 上的二元运 算 ∗: x, y∈R, x ∗ y = x. 那么 3∗4=3 0.5 ∗ (-3) = 0.5
运算表(表示有穷集上的一元和二元运算)
12
运算表的形式

a1 a2 . . . an a1 a2 … an a1∘an a2∘an a1 a2 . . . an ∘a i ∘a 1 ∘a 2 . . . ∘a n
若θ∈S关于∘运算既是左零元又是右零元,则 称θ为 S 上关于运算 ∘ 的 零元.
20
二元运算的特异元素(续)
可逆元素及其逆元 令 e 为 S 中关于运算∘的单位元. 对于 x∈S,如 果存在yl(或 yr)∈S 使得 yl ∘ x = e(或 x ∘ yr = e), 则称 yl ( 或 yr )是 x 的 左逆元 ( 或右逆元 ). 关于 ∘运算,若 y∈S 既是 x 的左逆元又是 x 的 右逆元,则称 y 为 x 的逆元. 如果 x 的逆元存在,就称 x 是可逆的.
7/55
闭运算的例子
例1 (1) N 上的二元运算:加法、乘法. (2) Z 上的二元运算:加法、减法、乘法. (3) 非零实数集 R* 上的二元运算: 乘法、除法. (4) 设 S = { a1, a2, … , an}, ai ∘aj = ai , ∘为 S 上二 元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b))=d 记之为
a*b =d
5/55
集合A上的代数运算
定义2 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 若* 是A×A到B的一个运算, 则称 * 是集合A上的一个代数运算或二 元运算。
6/55
闭运算
设 * 是A×A到B的一个运算, 若B⊆A, 说*是集合A上的闭运算。 也说集合A对运算 * 是封闭的。
18
二元运算的特异元素
单位元
定义 设∘为S上的二元运算, 如果存在el(或er)
S,使得对任意 x∈S 都有
el ∘ x = x ( 或 x ∘ er = x ), 则称 el ( 或 er )是 S 中关于 ∘ 运算的 左 ( 或右 )
单位元.
若 e∈S 关于 ∘ 运算既是左单位元又是右单位 元,则称 e 为 S 上关于 ∘ 运算的 单位元.
0 00000 1 01234 2 02413 3 03142 4 04321
15
二元运算的性质
定义 设 ∘ 为 S 上的二元运算, (1) 如果对于任意的 x, y S 有 x ∘ y = y ∘ x, 则称运算在 S 上满足交换律. (2) 如果对于任意的 x, y, z ∈S 有 (x ∘ y) ∘ z = x ∘ (y ∘ z), 则称运算在 S 上满足结合律. (3) 如果对于任意的 x ∈ S 有 x ∘ x = x, 则称运算在 S 上满足幂等律.
8/55
(5) 设 Mn(R) 表示所有 n 阶 (n≥2) 实矩阵的集 合,即
二元运算的实例(续) Mn(R)


a11

a21

an1
a12 a22
an2


a1n
a2n


ann
aij R, i, j 1,2,...,n
{a,b} {a} {a} {b} {b} {a,b}
14
运算表的实例(续)
例5 Z5 = { 0, 1, 2, 3, 4 }, , 分别为模 5 加法 与乘法
的运算表
的运算表
01234
0 01234 1 12340 2 23401 3 34012 4 40123
01234
abc
a cab b abc c bca
∘ abc
1、集合A中任意两个元素可以进行该运算; 2、运算的结果仍然属于集合A
7/55
闭运算的例子
例1 (1) N 上的二元运算:加法、乘法. (2) Z 上的二元运算:加法、减法、乘法. (3) 非零实数集 R* 上的二元运算: 乘法、除法. (4) 设 S = { a1, a2, … , an}, ai ∘aj = ai , ∘为 S 上二 元运算.
x, y∈R, x ∗ y = x. 那么 3 ∗ 4 = 3
0.5 ∗ (-3) = 0.5 运算表(表示有穷集上的一元和二元运算)
12
运算表的形式
∘ a1 a2 … an
a1 a1∘a1 a1∘a2 … a1∘an
a2 a2∘a1 a2∘a2 … a2∘an
.
...
.
...
.
...
an an∘a1 an∘a2 … an∘an
24
消去律
定义 设∘为V上二元运算,如果 x, y, zV, 若 x ∘ y = x ∘ z,且 x不是零元,则 y = z 若 y ∘ x = z ∘ x, 且 x 不是零元,则 y = z
那么称 ∘ 运算满足 消去律.
实例: Z, Q, R 关于普通加法和乘法满足消去律. Mn(R) 关于矩阵加法满足消去律,但是关于矩阵 乘法不满足消去律.
右逆元,则称 y 为 x 的逆元. 如果 x 的逆元存在,就称 x 是可逆的.
21
实例分析
集合
Z, Q, R
运算 普通加法+ 普通乘法
el ∘ x = x
单位元 0 1
Mn(R) 矩阵加法+ n阶全0矩阵
矩阵乘法 n阶单位 矩阵
P(B) 并


B
对称差

θl ∘ x =θl
零元 无 0
无 n阶全0
令 yl = yr = y, 则 y 是 x 的逆元. 假若 y’∈S 也是 x 的逆元, 则
y'= y’ ∘ e = y’ ∘(x ∘ y) = (y’ ∘ x) ∘ y = e ∘ y = y
所以 y 是 x 惟一的逆元. 说明:对于可结合的二元运算,可逆元素 x 只有 惟一的逆元,记作 x1.
• 70年代在数据库研究中人们发现关系代数理论能够 作为数据库的理论模型;
• 泛代数和多类代数是程序设计方法学研究中的有力 工具;
• 抽象数据类型代数规范理论和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 机软件形式说明和开发以及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3/55
11.1 代数运算的基本概念
1.二元运算定义及其实例 一元运算定义及其实例
矩阵加法和乘法都是 Mn(R) 上的二元运算. (6) 幂集 P(S) 上的二元运算:∪,∩,-, .
(7) SS 为 S 上的所有函数的集合:合成运算∘.
9
一元运算的定义与实例(补)
定义 设 S 为集合,函数 f:S→S 称为 S 上的一 元运算,简称为一元运算. 例2 (1) Z, Q 和 R 上的一元运算: 求相反数 (2) 非零有理数集 Q*,非零实数集 R*上的一元
任取x, y, zQ, (x ∘ y) ∘ z= (x+y+2xy) + z + 2(x+y+2xy) z
= x+y+z+2xy+2xz+2yz+4xyz x ∘ (y ∘ z) = x + (y+z+2yz) + 2x(y+z+2yz
= x+y+z+2xy+2xz+2yz+4xyz 26
例题分析(续)
分析学 数学中沟通形与数且涉及极限运算的部分
代数学 数学中研究数的部分
几何学 数学中研究形的部分
这三大类数学构成了整个数学的本体与核心。 在这一核心的周围,由于数学通过数与形这两 个概念,与其它科学互相渗透,而出现了许多 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1/55
代数学
算术 初等代数——实数有理数无理数、加减乘除 高等代数——矢量矩阵、线性变换 数论 抽象代数——抽象元素、代数运算
矩阵 B 无
yl ∘ x = e
逆元 X 的逆元 x X 的逆元 x1 (x-1属于给定集合)
X逆元X X的逆元 X1 (X是可逆矩阵) 的逆元为 B 的逆元为 B X 的逆元为 X
22
惟一性定理
定理 设 ∘为S上的二元运算,el 和 er 分别为 S
中关于运算的左和右单位元,则 el = er = e 为 S 上关于 ∘ 运算的惟一的单位元.

el = el ∘ er = el ∘ er = er
所以 el = er , 将这个单位元记作 e. 假设 e’ 也是 S
中的单位元,则有
e’ = e ∘ e’ = e.
惟一性得证.
类似地可以证明关于零元的惟一性定理.
注意:当 |S| 2,单位元与零元是不同的;
当 |S| = 1 时,这个元素既是单位元也是零元. 23
(2) 设∘运算的单位元和零元分别为 e 和 ,则对于 任意 x 有 x∘e = x 成立,即 x+e+2xe = x e = 0 由于 ∘ 运算可交换,所以 0 是幺元.
对于任意 x 有 x ∘ = 成立,即 x++2 x = x + 2 x = 0 = 1/2
给定 x,设 x 的逆元为 y, 则有 x ∘ y = 0 成立,即
x+y+2xy = 0 y x (x = 1/2)
因此当 x 1/2时, y
x
1
2x

x
的逆元.
1 2x
27
例题分析(续)
例7 (1) 说明那些运算是交换的、可结合的、幂等的. (2) 求出运算的单位元、零元、所有可逆元素的逆元.
表示二元或一元运算
对二元运算 ∘,如果 x 与 y 运算得到 z,记做 x∘y = z;
对一元运算 ∘, x 的运算结果记作 ∘x
表示二元或一元运算的方法: 公式、 运算表
注意:在同一问题中不同的运算使用不同的算符
11
二元与一元运算的表示(续)
公式表示 例3 设 R 为实数集合,如下定义 R 上的二元运 算 ∗:



























17
二元运算的性质(续)
定义 设 ∘ 和 ∗ 为 S 上两个不同的二元运算, (1) 如果 x, y, z∈S 有 (x ∗ y) ∘ z = (x ∘ z) ∗ (y ∘ z) z ∘(x ∗ y) = (z ∘ x) ∗ (z ∘ y) 则称 ∘ 运算对 ∗ 运算满足分配律. (2) 如果∘ 和 ∗ 都可交换, 并且 x, y∈S 有 x ∘ (x ∗ y) = x x ∗ (x ∘ y) = x 则称 ∘ 和 ∗ 运算满足吸收律.
单位元也叫做 幺元. 19
二元运算的特异元素(续)
零元
设 ∘ 为 S 上的二元运算, 如果存在θl(或θr)
∈S,使得对任意 x∈S 都有
θl ∘ x =θl ( 或 x ∘θr =θr ), 则称θl ( 或θr )是 S 中关于 ∘ 运算的 左 ( 或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