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必修1
沉浸式历史教学法在选择性必修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 王继平、王楚颖:《借历史剧梦回大唐 悟古人政治智 慧——以岳麓版必修 I 第 3 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2017 年第 5 期,第 43 页。
[2][ 美 ] 罗伯特·J·马扎诺等著:《高度参与的课堂:
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年, 第 18 页。
三、浸情:迁移应用中的素养生成
历史教育的根本旨归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沉浸式历史教学法,让学生在吸引中全 情投入,在参与中积极感悟,在感悟中创造性、持 续性地迁移运用于真实问题的解决,从而自然内生 核心价值。
本课的落脚点是人地和谐理念下的精神追求, 外显为中西文明融合发展下的城市精神。从古代村 落到集镇、城市,从中西城市各异到今天的中西城 市合璧,“古代的先民们用勤劳智慧建设家园,与 自然和谐共生。今天的我们延续传统,并以开放包
*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课题(课题编号:D/2021/02/813)、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 十四期课题(课题编号:2021JY14-L309)“涵养家国情怀: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的成果之一。
2022年第07期 55
教学研讨
周朝的钟吾都城,阐释古代的城市。在课件的设计 上,笔者采用了氛围感十足的花厅、窑湾和钟吾的 3D 实景图和路线图,让学生“看见”“听见”“摸 到”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开启一段奇妙之旅。 这一新颖、融情、生动、逼真带入式的联动情境沉 浸,由“境”入“神”,点燃了师生灵魂深处的悸动, 连听课的老师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期待万分。
2. 挑战线——由表及里的体验探寻 学生在第一环节集中思维的基础上,完全浸入 第二环节。 第二站“带上银子游窑湾” 教师语言沉浸:你正在窑湾集镇的入口,你的 任务是弄清楚窑湾集镇产生的背景和作用。你将需 要哪些材料? 教师提供了诸多窑湾古镇的资料供学生选择, 有古镇的布局图、建筑分析、商业发展统计、管理 者口述史、博物馆等,这些材料有古代、有现代, 有实物、有文献,有一手、有二手,需要学生首先 对史料进行辨别,进而选择和整理,这充分培养了 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素养。在选择材料的过 程中,不同认知水平和思维层级的学生选择了不同 的资料,充分地参与和投入。在分析过程中,面对 一系列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情不自禁的角色带入, 思维能力超常发挥——将所选材料环环相扣,逐层 深入,梳理知识线,出色地完成此环节的学习任务。 有的学生甚至能从建筑风格、古镇交易细节等自己 的特长领域总结出窑湾古镇的特色运河文化及商业 发展特点,激活和拓展了创新思维。此环节实施过 程还伴随学生相互间的思辨和互融共生,教学生成 及实际效果都超出笔者的预设。 3. 问题链——由链成网的掌控获得 链式问题设计利于解决复杂任务,发展学生的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1.12•【字号】浙教办基[2013]5号•【施行日期】2013.0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教办基〔2013〕5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2006年以来,我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浙教基〔2006〕242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浙教基〔2007〕78号)精神,积极开展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从201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开始组织实施。
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普通高中学校按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1月12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与原则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需要,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体现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对评价结果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客观叙述的原则,确保真实简明、可信可用。
二、内容与方法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将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的品行、学业、特长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情况全面、全程录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系统”。
浙江省新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变化及教学对策
浙江省新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变化及教学对策浙江衢州高级中学陈水土从2014年9月起浙江省试点新高考方案。
2014级入学的高一新生按照《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组织教学。
2014年新版的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2012版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调整。
本文在研读两本两版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新变化进行解读,以供教师教学参考。
一、教学目标调整新版的教学指导意见更加突出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
在前言部分增加这样一段表述:“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这说明新版的教学指导意见更强调历史学科育人目标,特别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改变以前教学只见考生不见学生的现象。
二、教学要求调整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核心理念是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扩大教育的选择性”。
新高考方案设计中,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选择,是否有利于高校自主选择,认为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生、学校不断的选择中实现的。
根据新高考方案2014版教学指导意见对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有三大调整:一是从必考科目调整为选考科目。
学生有多次机会参加选考的机会。
二是对必修模块中“教学要求”中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进行明确定位是:基本要求为会考要求,发展要求为高考要求。
三是将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调整为高考要求。
三、教学内容调整2014版教学指导意见对必修模块共有34处调整,分以下三种类型:1.基本要求调整为发展要求的: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将相关内容从基本要求调整发展要求。
具体调整内容如下:必修Ⅰ专题八第三课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整课内容。
必修Ⅱ专题四第三课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学。
必修Ⅱ专题七第一课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四省市《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拟定说明
《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四省市《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拟定说明为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有关人员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联合拟定了《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高中新课程标准研制的工作已接近尾声,本《指导意见》正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方案、课程理念和具体的教学与评价实施建议的框架下,同时考虑到现行课标和现行教材的使用情况,最大程度地采纳现行课标的课程内容而形成的。
一、必修内容设置。
《指导意见》把现行课标的必修课程《历史(Ⅰ)》《历史(Ⅱ)》作为必修内容,把《历史(Ⅲ)》纳入选修Ⅰ内容。
这一变动的主要考虑是:1.根据新的课程方案,必修课的学分由现行的6学分,改为4学分,由此需要删掉部分内容,采用模块整体迁移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2.必修课程的《历史(Ⅰ)》《历史(Ⅱ)》涉及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历程,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唯物史观”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不宜删除。
3.把必修课程的《历史(Ⅲ)》转入选修课程,理由是:(1)现行课标的三个必修模块,在文化内容上有部分重叠之处;(2)语文、政治等其他学科都有专门的文化专题;(3)《历史(Ⅲ)》转入选修课程,与新历史课标的基本精神相吻合,在新课标的选修I课程中即包括《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选修内容设置。
选修课程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
选修Ⅰ包含三个模块,其中一个模块为《历史(Ⅲ)》,其他两个模块从现行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模块中任选两个。
选修Ⅱ课程为校本课程,各地区和学校可自行设置。
三、学分与选课。
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共同的基础课,4 学分,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其课程内容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范围。
历史选修Ⅰ课程的每个模块2学分,在修完必修课后,由学生自主选修;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的内容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范围。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高考重要依据)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高考重要依据)新高考新信息2011-03-03 16165cc149a20100pa9r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高考重要依据)前言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语文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按照“课程标准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四个部分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是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编写要求制定的整个专题的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与“说明"三个部分,以表格形式列出。
“基本要求”强调基础性,有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具备的共同基础,也有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所需的不同基础。
强调掌握高中语文学习必需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浓厚兴趣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发展要求”强调选择性,是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提出的需要适度拓展的要求。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层次、别提出了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语文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说明"部分主要是为了对学习内容作适当控制,以防加重学习负担。
对于其中提出的指导性学习建议,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行取舍。
会 考 内 容
b
a
a
c
a
b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①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
②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④印刷术的进步及其影响
b
a
a
a
c
b
b
b
▲2.中国的古代艺术
①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②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③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a
a
a
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a
a
a
a
b
b
b
b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b
a
b
c
a
b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b
b
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②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b
b
c
c
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欧洲的联合
①欧元的诞生及其影响
a
b
▲2、发展的亚太
①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
②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a
a
b
b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a
a
b
a
a
a
b
a
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目录前言上篇:必修模块经济生活(必修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生活(必修2)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文化生活(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下篇:选修模块*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3)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5)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专题五家庭与婚姻专题六法律救济经济学常识(选修2)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专题三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前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与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便于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本学科的教学要求,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以下简称《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
《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是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思想政治学科组在分析2006年以来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要求,和优化课程结构内容,实现学生共同基础上有个性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对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的研究制定的。
“窥”探学生心理生成有效课堂——以人民版《历史》必修1为例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指出“《必修1》着重反映的是人类政治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了解政治文明的相关内容,探讨其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影响,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历史课中,政治史的教与学碰到了许多困难:政治史内容专题线索繁多、跳跃性大、概念性强、内容抽象,一直是教与学的难点。
笔者尝试分析学生在学习历史《必修1》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生成有效课堂、提高历史意识。
一、高中学生政治史学习心理调查与分析(一)高中学生喜欢历史课内容的调查我对自己学校的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总共300人,男女各150人;调查内容如下:表1历史内容分类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战争史世界文化遗产男生人数301520184530女生人数381518142532表1表明:1、男女生都喜欢具体生动、新奇有趣的东西(如历史人物的事迹、文化遗产);2、他们已经普遍注意对历史的价值观,理性认识(如人物评价)的探索,显露了责任感和求异思维。
3、学生对政治文明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高中学生对政治史不感兴趣的原因调查在表1的基础上,我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注重分析学生对《必修》1政治文明史的态度并简述理由。
题目是这样的:“你对学习政治史感兴趣吗?并说明理由。
”表2态度理由有兴趣或比较有兴趣1、老师上课有吸引力2、对政治制度有兴趣没兴趣或兴趣不大1、不懂、了解不多2、太枯燥、没意思、记不住3、概念性太强,内容太复杂4、知识跨度太大,没有系统性“窥”探学生心理生成有效课堂——以人民版《历史》必修1为例周慧(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摘要:高中历史《必修1》的内容包含政治制度、近现代中外关系、当代国际格局。
这块内容专题线索繁多、跳跃性大、概念性强、内容抽象,一直是教与学的难点。
笔者尝试分析学生在学习历史《必修1》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生成有效课堂、提高历史认识。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案(2024年)
复习课: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指导依据说明教学理念:本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对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P4)“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P59)《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大概念是一种概念性的工具,具有强化思维,连结不同知识片段,使学生具备应用和迁移的能力。
指导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小标题: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明清时期的名族关系-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梁启超: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三、学情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上)和选择性必修2和3都有相关内容,“中国”这一概念能很好的统摄这些知识,有利于知识结构化。
四、学术分析本课参考书目:1.葛兆光等:《殊方未远:古代中国的疆域、民族与认同》,中华书局2016年出版。
2.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华书局2018年出版。
3.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
4.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5.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6.韦兵:《完整的天下经验:宋辽夏金元之间的互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通过对这些学术著作的阅读,我很快的找到了本课的大概念——中国。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1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与目标1.通过时间轴或表格进行知识梳理、时空定位,整理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等史实,以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知道上述史实的时空范围。
2.通过对教材内容内在关联性的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3.通过史料分析,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4.除却知识目标,历史学科还肩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以及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故本课尝试推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习得和落地。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隶属《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与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之间起着知识内容、专题线索方面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内容标准是: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具体抗战,从而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认识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共5个课时的知识,对本课考纲和指导意见所要求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和识记一般基础知识,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零散和孤立,缺乏联系性,更缺少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渗透,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浙江历史学科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实施意见》等文件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专题按照“课程标准内容”、“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采取按专题直接录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学习要求”按课用表格分“学习要求”与“说明”列出。
“学习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表示,如识记层次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讲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分析”、“评价”、“探讨”、“比较”、“讨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学习要求。
“说明”部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
“教学建议”是按专题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所提出的参考建议,如课时分配、基于什么途径或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哪些学习要求等。
“教学建议”不是刚性要求,而是一个导向。
历史必修Ⅰ《历史必修Ⅰ》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政治活动本身丰富而复杂,并且总是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的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
因此,了解这些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其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了解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目标。
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15周至第16周教研活动安排表
嵊州市教体局教研室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15周至第16周教研活动安排表
希各校通知相关教师准时参加。
嵊州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二○一四年十二月一日
已报名参加2014高中英语综合素质比武教师名单
马寅初中学金媛媛华瑛爱德学校严美灵麻寒肖黄泽中学尹珊周菁崇仁中学徐彩红张利沈亚飞
长乐中学邢翠蔡马英钱园袁丽芳王珏三界中学章杭芹
高中政治外出学习交流名单
陈青傅秋荣姚浙飞魏安波许群燕(嵊中)吴江英(政)裘向锋赵军(马中)徐海锋陈春梅(爱德)邢钧燕沈海强(崇中)
王秋雷(长中)李伟陈丹青(黄中)史吕芳裘慧斐(界中)
初中语文第五届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名单:
阮春霞、周雨、叶洁洪、朱巧铃、周钦浩、韩建丽、邢小燕、郭丰、丁泽栋、吕铭、商磊、丁南杰、周聪、斯铖锴、李泥泥、卞良帅、张诗园、钱婷婷、吴琳洁、张浙军
小学“小班化”试点学校:
育英小学、逸夫小学、鹿山街道浦桥小学、浦口街道棠头溪小学、仙岩镇百兴小学、三界镇白沙小学、长乐镇绿溪中心小学、王院乡中心学校、竹溪乡中心学校、里南乡中心小学、贵门中心学校、黄泽镇后枣园小学、通源乡中心学校
嵊州市近几年招聘的体育专业教师名单。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上)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高一地理(上)本“指导意见”以章节为单位,分“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按章直接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提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尺度。
必修模块“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学习中必须要达到的要求,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考试范围;“发展要求”则是部分学生模块学习能达到的较高要求,列入高考选考加试题的考试范围;“说明”是对教学深度和广度的界定。
“教学建议”中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仅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高中地理学科必修学分的三个模块为《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共6个学分,108课时时(按每课时45分钟计)。
说明:《地理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必修部分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必修《地理Ⅰ》始业课一、教学要求二、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
2.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简单介绍地理学科的发展情况、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学业评价作简单说明。
教学中还可以列举一些事例,说明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内容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要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四节1课时。
关于举行2017年高中各学科命题竞赛的通知.doc
温教研高函〔2017〕275号关于举行2017年高中各学科命题竞赛的通知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市局直属各高中: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适应学考与高考改革,加强考法研究,发挥教学质量检测评价,对深化课程改革与评价的导向和引领作用,经研究,决定举行2017年全市高中各学科命题竞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加对象全市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学科任课教师。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
以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年)为指导,以《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为依据,命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基础性。
侧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检测,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基本规律,注重培养动手动脑,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性。
试题内容与形式具有创新性,题目必须原创或改编,杜绝抄袭;题目设计与答案设置具有开放性,体现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新趋势。
4.规范性。
考试目标明确,命题科学规范、难度适中;试题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结构和题型要求编写;题目、题干简洁,参考答案规范,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三、参赛要求1.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成命题参赛小组,最多署名5人。
每所高中学校每个学科各推荐选拔一个命题参赛小组,并经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或市局直属高中组织初评或初选后推荐参赛。
2.每个命题参赛小组命制本学科一份试题(包括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和命题意图等),命题范围、题型、难度、考核要求与《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及2017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高考、2017年4月选考本学科试卷等同(各学科的具体要求见附件1),并填写《2017年温州市高中各学科命题竞赛报名表》(见附件2)。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省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有关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省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有关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08.05.09•【字号】浙教办基〔2008〕79号•【施行日期】2008.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省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有关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教办基〔2008〕79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进一步做好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省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有关工作实施意见》。
现予以印发,请研究执行。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二〇〇八年五月九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有关工作实施意见一、关于课程设置与实施(一)各地各学校在执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时,要适当减少高一年级并开科目,严格控制周课时,高三年级上学期仍应以新课教学为主,不得过早结束新课;要保证所有学生每学年在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领域和选修Ⅱ中都获得一定学分;要注意课程设置与会考、高考方案的衔接。
(二)从2008级开始,全省普通高中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一门学科调整到高二开始开课,高一的周课时不超过31课时(含选修Ⅱ1课时);高二的周课时不超过34课时(含选修Ⅱ1课时)。
具体调整方案由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征求学校意见后制定。
(三)学校可以在征得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自行调整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开课顺序,自行确定选修IA、IB模块的开课时间和顺序。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大选课、走班的力度,选修IB模块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走班”每周不少于两个单位时间。
要积极探索学生跨校选修或在社会教育机构中学习的组织形式。
(四)各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是把握教学要求、评价学业水平以及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各地各学校要认真研究执行,以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选修6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已经与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它们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特色;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国家;能够用艺术的美的眼光来审视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能就这些遗产对不同文明的影响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够收集有关资料,以多样的学习方法体会与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会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开阔的视野,学习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的光芒,每个单元在表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折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意蕴。
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文化情境创设与历史学科关系初探
教学心得ART EDUCATION RESEARCH“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因此创设恰当、准确的文化情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涵义,又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对高中各学科教材的考察,笔者认为历史学科内容与美术鉴赏共通处最多、联系最紧、学科契合度最高。
利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有助于创设文化情境,以实施美术鉴赏教学。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与历史教材中美术史内容比较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一历史课教材为人民出版社的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高二文科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选修三、选修四,高三高考“十八选六”历史学科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选修一、选修六。
比较上述七本教材与美术鉴赏教材,可得出知识交叉点如表1。
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美术学科〈美术鉴赏〉模块教学指导意见》,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以美术史为主,部分教学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重复,故删除本单元教学内容,列入学生选修。
因此表1中未将第二单元列入比较。
二、历史教材中美术史叙事更注重文化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认识美术,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深入研究美术的性质和特殊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由于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侧重不同,历史教材中美术史的内容更注重时代背景对美术的影响。
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课标内容:“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课标内容:“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必修2
历史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发展要求: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说明:学习时应依据“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这一目标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神农’的传说”、“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感受古代中国手工业领先世界的自豪感,培养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发展要求: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说明:“‘工官’和‘匠户”,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概述“市”在历代的发展;概述古代中国商业都会崛起的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发展要求: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说明: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体会当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发展要求:说明:“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教学时要注意分析其作用和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
“工商业的管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和逐渐解体的原因与作用;知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知道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主要表现;认识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发展要求:说明: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商朝的政治特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发展要求: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条主线,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发展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法令出一”一目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评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发展要求:理解清朝的边疆政策。
说明:本课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学习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一些主要新变化之外,还可以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如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认识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发展要求: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一整个专题的总体目标,把握这一课的深度和广度。
“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发展要求:概述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认识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说明:教科书选择的典型例子所反映的反侵略斗争精神都有其特定含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都表现了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是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举。
第3课:伟大的杭日战争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等史实;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理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发展要求:说明:本课子目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战的画面,贯穿着全民族团结御侮这一主线:中国军民由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要表现和最终结果。
这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烘托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外阅读!)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发展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可以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政洽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变化等角度认识。
“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简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的召开及其意义;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其意义、土地革命的作用、红军长征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及其意义、全民族抗战、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三大战役的名称及意义、渡江战役的作用;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体会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发展要求:理解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知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知道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去思考与把握。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认识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认同。
发展要求: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说明:“政治建设”,特别是三大政治制度是本课重点。
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感受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
发展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史实。
说明:教科书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揭示了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中共八大”、“‘文革’背景”、“徘徊中前进”等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与喜悦,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统一意识。
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发展要求:理解“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
说明:本课三个子目均围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这一中心展开,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这一中心。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所采取的外交方针;了解新中国从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发展要求:说明: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容构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概况: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发展要求:说明:本课的关键词是“突破”,教学时要抓住这一关键词,掌握学习要求。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体会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贡献的理想和国际意识。
发展要求: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意义。
说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第1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了解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说明影响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体会古代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
认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
说明:教学本课时要注意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为重心,理解古代希腊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一主题。
第2课:卓尔不群的雅典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知道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知道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发展要求:说明:本课第一、二目通过对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等典型事例的介绍,展示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第三目则专题讨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学习时要注意“论从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实际上就蕴藏在第一、二目的内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