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 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 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 私合营企业。在商业方面,则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 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1955年下半年,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 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这时,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最后地断绝了资本主义和农 村的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条件已经成熟。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 主义的最高形式,是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技术,便于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革和基本建设,因而可能有效地逐步扩大农业的再生产。第四, 由于能够更多地节约劳动的时间和更多地节约出劳动力,所以能够更好地发展副业的生产事 业,并从而加强农民的经济地位。第五,由于实行一定的按劳分配制度,所以能够大大地鼓 励农民对于劳动和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六,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有力量保证贫农 和中农的团结,因而也就能够更有效地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活动和贫富分化的现象作斗争。 第七,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逐步地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因而也就能够在供、产、销方面更容 易地和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而便于逐步地纳入国家经济计划的轨道。在当时情况下, 初级农业合作社,在一些主要农作物的每亩产量上,比个体农民有所增加。据12个产稻谷 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稻谷多产10%;据9个产小麦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小麦多产7%; 据8个产大豆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大豆多产19%;据9个产棉花的主要省份统计,每亩棉 花多产26%。

三大改造的现实意义

三大改造的现实意义

三大改造的现实意义
三大改造的现实意义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经济上的三大改造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支持力度,可以促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此外,三大改造还可以加强产业链的集成和协同,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其次,社会上的三大改造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福祉。

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可以提高人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提升就业和创业机会,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现代化发展。

此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也能提升人民的生态环境品质。

最后,环境上的三大改造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此外,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三大改造的现实意义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社会福祉和生活品质、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关键所在。

三大改造的内容

三大改造的内容

三大改造的内容1. 技术改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改造已经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改造指的是对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升级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1 设备升级在技术改造中,设备升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随着新的技术的出现,旧设备往往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对设备进行升级。

设备升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例如,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2 流程优化除了设备升级,流程优化也是技术改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流程优化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可以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找出其中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流程优化还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1.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技术改造中最重要的一环。

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新的商机,开辟新的市场。

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新产品、引入新技术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

例如,通过研发新型材料、新工艺,企业可以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提高市场份额。

同时,技术创新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管理改造除了技术改造,管理改造也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管理改造指的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组织效能和员工绩效。

2.1 组织结构优化在管理改造中,组织结构优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组织结构指的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工。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时间和成本。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机制,提高部门间的协作效率,避免决策权的分散和冲突。

2.2 绩效考核优化绩效考核是管理改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优化绩效考核,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

赎买的形式有两种 初期:“四马分肥”就是把企业盈余分成四份: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企业职工福利奖金和 资本家的股息红利四个方面。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国家按 照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所占的资本发给股息, 年息为5%,连续发给十年,十年后资本家企业收 归国有。 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 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送喜报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一、三大改造的内容 (一)农业合作化 (二)手工业合作化
(三)公私合营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时间
三、三大改造的作用 1956年底
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初步建 立的标志是三 大改造的完成。
1.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 2.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 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四、三大改造的缺点
1—5课考标
中华人 民共 和国的 成立 和巩固
识 理 运 记 解 用
社会主 义 4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 √ 道路的 和国宪法》 探索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 √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1、要改造哪三大行业? 2、怎么改造?改造成什么样?
一、三大改造的内容 农业: 农业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实质: 个体 生产资料私有制
集体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性质: 社会主义改革
一、三大改造的内容 (一)农业合作化 原因 时间 形式 目的 性质 阶段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953-1956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改革 1953开始 1955高潮 1956完成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什么是三大改造? 2、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结果如何?
(二)、公私合营 1、什么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中的“公” 指什么? “私”指什么? 2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3、三大改造何时完成?有什么意义?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5、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 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 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 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存在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4年
公私合营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和平赎买
荣氏第二代 荣毅仁
荣氏第三代荣智健
知识点回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改造 公有制 )
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 方式进行。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情况如何?
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②但分散经营使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 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 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本文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的三大改造的意义,仅供参考!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内容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①对个体农业、手工业通过走合作化道路的形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②实施“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变私有制为公有制.3、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义:1、标志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形成;2、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三大改造》PPT课件

《三大改造》PPT课件
第5课 三大改造
-.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原因) 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②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 、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 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 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通 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再见
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
化建设的需要
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 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建
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
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在各自所处的历史形势下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微拓展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关系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三大改造
是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
即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
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它们之间相互促进。
典例分析
例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名党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
三天不吃饭,也要坚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
是指( B)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供销社
D.农村信用社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 行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走合作化道路,引导农民参加农 业生产合作社。故选择B项。

三大改造的具体措施

三大改造的具体措施

三大改造的具体措施
三大改造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如何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历史意义
广州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 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 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 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 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农业合作化高潮
(4)可是,正在这时,浙江对合作化却采取了‚坚决收缩‛的 方针。一下子解散了共约四十万农户的大批合作社。 (5)在批判小脚女人之后,毛泽东认为《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 论》已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合作化要大发展,这是农民群众的 要求;2.晚解放区、山区、落后乡、灾区都能发展;3.少数民族 地区也可以办社;4.没有资金、没有大车、没有牛、没有富裕中 农参加也可以办社;5.‚办社容易,巩固也不难‛;6.没有农业 机器不能办社的迷信也能完全破除;7.合作社不能随便解散;8. 如不赶快上马(办合作社),就要破坏工农联盟等等……。 (6)正是由于对农民两个积极性的误判,由于对小脚女人的批 判,促使农村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掀 起了高潮。
二〃把生产资料 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 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 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三大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 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1953年,先后发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 作的决议 》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 ,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到1956 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能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 线的关系。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 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 在政治、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最后,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工人 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
农 业 生 产 合 作 社
穷棒子精神
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 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 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 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 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 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 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 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 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 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 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 “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 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 穷棒子精神 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 向毛泽东送喜报。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全鸭席
总结
三 大 改 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 义工 商业 利用、限制、改造 公私合营 合作社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
公有制
私有制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2、会议通过了哪一部法律? 3、这部法律的内容有哪些呢?
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新中国的三大改造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经济上,我国经济仍然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

随着土地改革的成功,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于是,我国决定进行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土地改革后的中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中农化”。

在老解放区,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了土地买卖和两级分化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出现极大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与进步,于是从1951年12月开始,党和政府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国范围内,在农村开展互助活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土改之后的农村,集体化的农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但是由于国家领导人的冒进,在政策上加速合作社的发展,于是在合作化运动高潮形势的推动下,各地不顾实际条件是否成熟都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侵犯了富裕中农的实际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

同时,由于实行集体经济的原因,农村中又出现投机取巧、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又极力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而对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也是实行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实行生产合作社,目的是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解放生产力,发挥他们固有的生产经营灵活、产品多种多样、能够适应人民不同需要和市场千变万化的需要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规模细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及封建保守、行会观念、生产盲目、自发倾向等弱点,改变旧中国小生产被压迫、受剥削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简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

简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

简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国社会经济进行的三次重大改革。

这三次改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要历史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第一次改造是对农村经济的改造。

在农村改造中,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化。

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并消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农村合作化使农村生产资料集体化,农民合作社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形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二次改造是对城市经济的改造。

在城市改造中,实行了工业化和国有化。

工业化使中国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

国有化则是通过国家对关键工业部门的收归,实现了国家对工业经济的控制和管理。

第三次改造是对思想文化的改造。

在思想文化改造中,实行了“文化大革命”,旨在打破旧思想、旧文化的桎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具有革命精神、拥护社会主义的新一代。

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得改造中也出现了严重的扭曲和误解,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历程,为中国走向经济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与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提出 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问题采用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为社会 主义企业,并认为收购在当时已经日益缩小,不必再列为一 个形式。这样,国家资本主义就只包括低级形式的加工订货、 统购包销和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两种形式了。毛泽东同志在 讨论过程中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出这个总路线 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 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报告”也 提出了,不仅要把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工商 企业;而且要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政策 上,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
意义: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 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 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同时,三大改造的提出与工业化还存 在相悖的一面,即脱离生产力水平的改造速度和改造目标。 三大改造对工业化的积极作用包括:在基本建设投资金额 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维持了资金和物资的基本平衡和市 场的基本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帮助私营企业克服生产 任务和原材料不足等困难等。其消极作用包括:经过对资 改造,私营企业也同原有公营企业一样,难以进行独立的 经济核算,影响了品种的更新、质量的提高和固定资产的 更新;使农业增长速度放慢,从而也影响了工业化的速度 等等。三大改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在不同年度作用的程度 不同。在“一五”期间特别是前4年,积极因素是主要的; 1957年以后,消极因素逐步占居主要方面,这种消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突出。
四、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湖的到来 一九五五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陈云和陈毅 在全国工商联扩大会议上提出两点:(一)为了解决“吃苹果”与 “吃葡萄”的矛盾,今后公私合营将有计划地按全行业进行;(二) 在利润的分配上,从“四马分肥”改为按资本每年给予定息。让全国 工商业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表推动工商界接受改造的宣言。一九五 六年一月,工商界要求全行业公私合营。这首先是在首都北京发动起 来的,接着上海、天津等城市也纷纷行动起来。资本家在敲锣打鼓、 放鞭炮声中,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为什么会进行得这么顺利? 首先是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对资本家做了大量教育工作,使许多资本 家认识到,资本主义必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资本家要掌握自己的命 运,只有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党中央的带动之下,各省、市委和地 委都大力地在做这项工作。其次,各地工人群众在党的教育和全国总 工会的推动下,纷纷起来推动资本家实现公私合营。资本家之接受全 行业公私合营,从多数人来说,是迫于形势的。这就是当时所流传的 “大势所趋,不得不走”。再次,资本家中的进步分子,在这次运动 中也起了作用。他们认为, 与其后合营,就不如早合营。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同仁堂的商标
同仁堂的新貌
三大改造
改造对象: 农业、手工业、工商业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 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 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缺点
这一阶段速度过快 , 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表现是: 1.将大量不属于资本家的小商小贩、 夫妻店和个体生产 者,同资本家的企业一起进行合营,并定股定息,实行 固定工资,既破坏这部分劳动者的生产和经营特点,也 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给国家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2.合营之后硬搬国营制度,人为地割断某些工商业的原有 供销、协作关系和综合性经营业务,减少经营 品种, 影响市场供应。 3. 过早地、轻率地改变原有企业的经营制度和服务制度 ,甚至废除一些应该 保留的合理的经营管理手段。 4.在人事安排上,一些地方将资本家及某些职工调离原厂 原店,有的将原企业主安置当了工人,引起部分私方人 员的不满,影响企业的 生产和经营。
报名参加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也叫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
具体形式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90%
成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 业生产合作社。
3.公私合营 开始时间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 具体形式 公私合营。
“公”(国家),“私”(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变化: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成果 政策
生产资料: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 原因 农业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 需要使用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土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 具体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料等

三大改造的时间

三大改造的时间

1.三大改造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

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

在这个改造过程中,我国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1、改造的内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改造的方式:建立合作社,赎买。

3、改造的目的:实现把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改造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一、近代史上美国的侵华步骤:1.追随英法、协同侵略。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等,以攫取侵华特权。

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独立的“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

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一战期间和20年代,与日本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

一战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

4.“扶蒋反共”政策。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二、现代史上中美两国关系1.1949年~1972年的全面对抗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2.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和解、建交和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3.发展到今天的合作与斗争相交织(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美国始终未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和不足:
到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革命性质:三大改造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之一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3.生产关系: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多种剥削关系;在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

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及其实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缺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过程中,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自主学习】
1.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

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

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4.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依据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农民一般分为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

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

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下面是1953年湖南
思考一:表中贫农、雇农的户均耕地达到6.98亩,这主要得益于什么制度的改革?
思考二: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当时农民的生产能力怎样?如果要提高生产能力,在当时的条件下,怎样组织生产才更有效?
【基础训练】
1.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完全没收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3.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由资本家自已决定
C.组织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4.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A.自愿互利
B.全部没收
C.赎买
D.劳资两利
5.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恢复国民经济
7.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
福的年代里》。

这里“幸福年代”的含义是()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8. 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是()
A.受到农民的欢迎
B.所有制形式改变了
C.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D.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9.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③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④西藏和平解放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知识归纳】
请用思维导图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知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思考一:得益于新中国初期的土地制度改革。

思考二:耕牛、犁、水车等生产资料数量较少,说明当时生产能力比较低下。

最好的方式是实行农户与农户间的互助合作,有限的生产工具能交换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率。

(或者以合作社的形式组织生产。


【基础训练】
1.B
2.A
3.D
4.C
5.D
6.C
7.A
8.B
9.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