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PDF与PE_CHDF在晚期肝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血浆透析滤过技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分析
血浆透析滤过技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分析崔嵩;晁娇娇;周恒杰;刘思伯;葛冬;王耀健;杨荣利【摘要】目的:对血浆透析滤过技术(PDF)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对2016—2017年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肝功能衰竭行人工肝治疗的重症患者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采取的人工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PDF组(19例次)与血浆置换组(PE,12例次)治疗前后的相关化验结果及患者转归进行对比,评估PDF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DF组治疗后血氨明显下降(P=0.035),PE组无变化;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两组治疗前后APTT、INR、肌酐、ALT及白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观察到出血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波动.PDF组及PE组分别有2例及3例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8.57%和33.33%;PDF组死亡1例,PE 组死亡3例,病死率分别为14.29%及33.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F可有效清除肝衰患者的血氨及胆红素,对血氨的清除优于PE;对ALT、凝血功能、白蛋白及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32)006【总页数】4页(P788-790,810)【关键词】血浆透析滤过;肝功能衰竭;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作者】崔嵩;晁娇娇;周恒杰;刘思伯;葛冬;王耀健;杨荣利【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6血浆透析滤过(PDF)技术是一种集成血液净化技术,它是将血浆成分分离技术和血液透析滤过技术(Hemodiafiltration,HDF)进行集成,使用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作为血液净化器,透析液在中空纤维膜的外侧流动利用弥散原理实现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使用置换液利用对流原理使中、大分子物质通过纤维膜滤过清除,同时在血液净化器后或经外周静脉补充新鲜冰冻血浆(FFP)及人血白蛋白补充损失的大分子蛋白及凝血因子[1]。
人工肝
人工肝操作方法一、概述人工肝是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的简称。
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肝衰竭(liver failur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的严重症候群,病死率极高。
肝衰竭的常见原因有:(1) 嗜肝病毒感染: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2) 酒精性肝炎;(3) 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酮康唑、抗痨药、抗代谢药、化疗药物、中药等);(4) 自身免疫性肝炎;(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7) 肝毒性物质中毒,包括化学物质、生物物质如毒覃等;(8) 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血色病等;(9) 物理损害,如创伤、中暑、辐射等;(10) 肝切除、肝移植、肝肿瘤等;(11) 其他病原微生物持续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血吸虫病等。
(12)其他病毒严重感染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肠道病毒(EV)等; (13) 缺血缺氧性改变如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14) 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人工肝治疗的意义: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机制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
由于肝细胞有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人工肝支持,有可能恢复肝脏的功能。
人工肝是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或者生物装置,通过它模拟肝脏的解毒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了已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者为肝移植等待时机。
人工肝的治疗方法有生物型和非生物型。
生物型人工肝尚处在科研和探索阶段,由于需要大量人工培养的肝细胞持续有效的工作,生物型人工肝还没有达到临床广泛大量应用的状态。
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在国内广泛使用并被证明是确实有效的方法,成为目前治疗肝衰竭急需、必备的治疗方法之一。
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应用
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应用王笑笑, 黄建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人工肝支持系统是基于肝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者延长肝移植患者等待肝源的时间。
人工肝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及混合型3种类型。
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利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应用吸附、透析、滤过、置换等方法清除有害代谢产物,补充生物活性物质;生物型人工肝以体外培养的肝细胞为基础构建体外生物反应装置,具有肝特异性解毒、生物合成及转化功能,进而起到清除有害代谢产物的作用;混合型人工肝是将非生物型及生物型人工肝装置结合应用,兼有二者的功能。
现将上述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NBAL为目前技术最成熟、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人工肝。
主要用于肝衰竭早中期,凝血酶原活动度介于20%~40%的患者;晚期肝衰竭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应慎重选择人工肝治疗。
在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资助下,本院联合全国十余家单位在“十二五”期间入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96例,探索了在肝衰竭早期应用人工肝和不用人工肝治疗的效果及在肝衰竭中晚期用不同模式人工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显示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早期患者人工肝治疗能改善肝功能,但短期生存率与综合内科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对乙型肝炎肝衰竭中期患者采用选择性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液滤过的人工肝治疗方法较单纯的选择性血浆置换疗效更好。
对乙型肝炎肝衰竭中期患者治疗2次以上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NBAL类型是血浆置换/选择性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在治疗过程中丢失大量血浆,需等量新鲜血浆补充,但国内血浆制品供应紧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血浆置换治疗的开展。
因此新型NBAL模式应运而生,如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CAPS)、血液透析滤过、配对血浆置换吸附滤过等。
周新民:人工肝技术在肝衰竭当中的应用
周新民:人工肝技术在肝衰竭当中的应用作者:陈词来源:《肝博士》 2018年第2期陈词人物档案周新民: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肝病科主任。
现任陕西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和人工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重肝和人工肝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感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
“JOH”中文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等多种专业杂志编委或特约审稿人。
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
长期从事临床工作,擅长消化系常见病及危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并发症、肝功能衰竭、肝癌的诊断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率。
是陕西省及西北地区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及领头人。
获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先进群体创新基金共10余项。
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在国际国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记者:周教授,您好!目前国内肝衰竭患者多、发病率高,其中免疫肝和药物肝的肝衰竭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并不好,相关报道其死亡率很高。
常规的治疗方法很难治愈这类型患者,人工肝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肝衰竭治疗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大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请问,具体的人工肝技术是怎么实现的?周新民:这是一个专业的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误理解为将肝脏直接换了,而真正换肝的技术叫肝移植。
人工肝是一种体外支持系统,主要分为生物型人工肝、非生物型人工肝和混合人工肝,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非生物型人工肝。
非生物型人工肝从本质上是一项血液净化技术,将血液中的毒素排掉。
众所周知,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若肝脏衰竭了就会造成体内大量毒素的堆积,随着血液流通到全身各处,这些毒素又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对人体的心脏、肾脏、大脑等其他器官造成影响。
现代血液净化技术在人工肝的应用——新型非生物人工肝的进展
现代血液净化技术在人工肝的应用——新型非生物人工肝的进展郭利民北京地坛医院一、传统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类型1994 年Uchino 提出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分类(表1)至今仍为沿用。
表1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分型主要技术功能I 型(非生物型)血液透析/滤过,血液/血浆灌流以解毒功能为主II 型(中间型)血浆置换清除毒性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III 型(生物型)体外肝细胞生物反应装置生物合成及转化IV 型(混合型)III 型与I、II 型的合成兼有I、III 型功能生物型/混合型人工肝目前尚停留于临床试验阶段,当前临床应用的仍是非生物型人工肝,其中常采用的治疗模式为血液灌流(blood perfusion, HP )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
1.HP:最权威的报告来自于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医院肝病研究所,1974 年~1988 年,他们对HP 治疗FHF 进行了系列研究。
Gimson 和Williams 曾报告76 例FHF 的HP 治疗结果,29 例患者最终存活(38%),但IV°肝性脑病(HE)患者存活率仅为20%。
O`Grady 的对照性研究报告显示,III°肝昏迷患者HP 治疗的存活率较高,可达50%~51.5% ;而患者IV°肝昏迷患者HP 的疗效较差,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34.5% 和39.3%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脑水肿和肝肾综合症(HRS)。
2.PE:日本90年代初文献报告,PE治疗FHF的存活率在20~46%之间,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存活率约为60%。
2000年意大利的Se Silvestro总结了自1982年~1999年的PE治疗经验,70例FHF患者的存活率为41%。
我国1998年~2001年的报告数据显示,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PE 的治愈好转率在42.2%~51.6% 之间。
如按病情轻、中、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价,重肝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多在20%以下(表2)。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又称普罗米修斯系统,该技术采用了成分血浆分 离技术,与MARS近似。FPSA采用的双回路系统间 由可滤过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50 000道尔顿的滤膜分 隔,从而达到滤出白蛋白及与毒素结合白蛋白的目
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成熟,肝移植已被广 泛用于治疗包括重型肝炎在内的终末期肝病,是被世 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⑴。为 了暂时替代自然肝脏的解毒、转化、合成、分泌等功 能,促进肝细胞的自然修复与再生,桥接肝衰竭患者 接受肝移植,支持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⑵, 人们已经设计出基于生物、化学或机械性的体外装 置,即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O上世纪九十年代,ALSS与肝移植的紧密结合 促进了该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就ALSS在肝移植术 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置换利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并丢弃体内含高浓 度致病因子的血浆,并补充同体积的新鲜冰冻血浆或 新鲜冰冻血浆加少量白蛋白溶液,具有操作方便、设 备简单、费用较低、完全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的特 点,但血浆消耗量大,可引起输血反应,有传播疾病等 风险。
DFPP是将血液依次经过两层滤膜,将粒径大于 膜孔径的血浆成分(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脂蛋白 等)分离并丢弃,将通过滤膜的血浆成分回输血液,并 补充一定量的白蛋白溶液或少量新鲜冰冻血浆。该 方法可通过调节二级膜的孔径控制清除不同分子质 量的致病因子,不需要或可使用以白蛋白溶液为主的 置换液,节约血液资源。但在二级滤过时可造成血清 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的丢失⑷。
患者,应将ALSS积极用于移植术前的准备,为等待适 宜肝源争取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肝移植的指 征,让更多患者可以通过肝移植获得新生〔何。
人工肝治疗指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
•.
采取病机制的治疗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治疗 肝移植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
分型
技术•.
功能和临床应用
I型(非生物型)
SMW-S
弥
MMW-S
散
PB-S
血液
透析液
对SMW-S高效 对MMW-S低效 对PB-S无效
血液滤过
原理 •. 以对流方式清除血液中过量的 水分和有毒物质
清除率与超滤量和筛滤系数有 关,而与分子量大小无关
特点
与血液透析相比,血液滤过对 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更为有效
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伴有肝肾 综合征或肝性脑病
预防及处理
低蛋白血症患者术前或术中输血浆、白蛋白或其它胶体溶液 严重贫血患者在治疗前要补充血液 药物或血浆过敏者预先给予抗过敏治疗 纠正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心律失常 非心源性低血压应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升压药 血液灌流综合征可预先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改用血浆
吸附
继发感染
III型(混合型) I型与II型混合组成
兼有I、II型功能,临 床试验阶段
为了规范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中 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在二
•.
零零二年制定了人工肝治疗指南,经过三年的 使用后,现进行了部份修订,供大家讨论。
•.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设置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设置
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医院必须具备血
•.
人工肝治疗机制和方法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机制
➢清除肝衰竭所产生的•. 各种有害物质 ----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 ➢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 ----部分替代肝脏生物合成等代谢功能 ➢改善内环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024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与相对禁忌证
2024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与相对禁忌证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尤其是HBV),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
肝衰竭死亡率高,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早期积极进行人工肝治疗。
什么是人工肝?人工肝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肝衰竭患者的存活率。
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
人工肝分为生物型、非生物型和混合型三种,临床上目前应用成熟且有临床疗效的是非生物型人工肝。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借助体外循环装置(理化或生物反应装置),通过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或者血液透析的方式,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肝衰竭的作用。
生物型人工肝脏的基本原理是:将培养的外源性肝细胞放置或继续培养于体外生物反应器中,当患者血液或血浆流经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直接接触的方式与培养的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其中的肝细胞发挥清除毒素和中间代谢产物.参与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及分泌具有促进肝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等功能,从而达到暂时的支持作用,但目前尚处于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阶段。
混合型人工肝指将非生物型人工肝和生物型人工肝装置结合的系统。
不管是生物型人工肝还是非生物型人工肝都只能暂时性地部分替代人体的肝脏功能,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合成功能、代谢功能、解毒功能和免疫功能。
非生物人工肝适应证及相对禁忌证1.非生物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1)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PTA在20%—40%之间和血小板>50χ109∕1的患者为宜;晚期肝衰竭患者也可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多见,治疗风险大,临床医生应评估风险和利益后作出治疗决定;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但有肝衰竭倾向者,一旦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也可考虑早期人工肝治疗。
DPMAS与PE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相关预后预测因子的筛选和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DPMAS与PE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相关预后预测因子的筛选和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王玉静;贺璐璐;丁小莹;歧红阳【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24(35)11【摘要】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与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的效果,并筛选其相关预后预测因子,构建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收治的159例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6例接受PE治疗,43例接受DPMAS治疗,50例接受DPMAS联合PE治疗。
统计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0例和预后不良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肝衰竭患者预后情况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独立预测因子预测预后的价值,并构建列线预测模型,采用校正曲线、ROC和决策曲线(DCA)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ELD)评分、谷丙转氨酶(ALT)、治疗方案、白细胞计数(WBC)、感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上消化道出血、总胆红素(TBIL)、肝性脑病、谷草转氨酶(AST)、肝肾综合征、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DPMAS和PE治疗肝衰竭的预后有关(P<0.05);经Lasso回归分析筛选DPMAS和PE治疗肝衰竭预后的特征变量分别为MELD评分、治疗方案、感染、肝性脑病、ALT、AST、TBIL、INR、CRP、IL-6;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感染、肝性脑病、ALT、AST、TBIL、INR、CRP、IL-6均是影响DPMAS和PE治疗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PMAS联合PE治疗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的10个独立预测因子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基于10个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校正曲线结果显示C-index为0.912,校准度为0.895,ROC显示该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CI:0.778~0.927),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正向净获益。
人工肝技术的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人工肝技术的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人工肝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下面列举50条关于人工肝技术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的详细描述:1. 肝功能衰竭程度:通过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功能等,来判定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2. 生命指标恢复:评估患者的生命指标恢复情况,如意识状态、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判断人工肝技术是否有效。
3. 脑功能恢复:检测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如意识清晰度、神经反应等,来评估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4. 肝脏病因治疗效果: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脏病因治疗的效果,如抗病毒治疗、解毒治疗等。
5. 血液生化指标恢复: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等,评估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6. 肝细胞损伤度: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细胞损伤度的改善情况,如肝细胞变性、坏死等。
7. 肝功能代偿能力: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功能代偿能力的改善情况,如肝脏合成蛋白能力、解毒功能等。
8. 凝血功能恢复: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评估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9. 腹水量减少: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腹水量减少的效果,通过监测腹水的产生和排出情况。
10. 肝衰竭并发症治疗效果: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衰竭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
11. 肝细胞功能: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如胆汁分泌功能、糖代谢功能等。
12. 肝衰竭预后: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如生存率、生活质量等。
13. 脑功能改善: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脑功能改善的效果,如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14. 肝移植适应症改善: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移植适应症的改善情况,如肝移植排队等待时间的延长。
15. 肝移植后预后: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移植后预后的影响,如肝移植后存活率、排异反应等。
16. 肝脏再生功能: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脏再生功能的影响,如肝细胞再生率、肝脏体积恢复等。
2024肝衰竭前期的人工肝治疗
2024肝衰竭前期的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前期是指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存在肝衰竭的风险,但尚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的一种疾病状态。
若能对患者肝衰竭发生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并及时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我国等亚洲国家,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以HBV感染为主,目前多数肝衰竭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而在西方国家主要为酒精性肝炎相关性ACLF。
近年来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pre-ACLF)概念的提出及早期干预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将重点围绕pre-ACLF的研究现状及人工肝治疗进行讨论。
1、Pre-ACLF的概念及诊断标准ACLF是一类在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进展期具有多器官衰竭特征,患者的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30%~70%。
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常见诱因包括HBV再激活、急性HAV/HEV感染、大量饮酒及急性细菌感染等。
在亚洲人群中,以上诱发因素均较常见,而在西方人群中,饮酒和细菌感染是常见的触发因素。
由于不同区域ACLF的基础病因、临床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对该病的诊断在我国、亚太地区及欧美地区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在现有的指南和共识中,AeLF的诊断是基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表现出肝衰竭(亚太肝病学会共识及中国标准),或表现为肝及肝外多器官功能衰竭(欧洲肝病学会)的典型特征;无论基于何种诊断标准,晚期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明显高于早期及中期患者,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于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早诊早治的生存优势,及时判断肝衰竭前期的患者非常重要。
不同地区的肝病学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了各自判断pre-ACLF的标准。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提出了Pre-ACLF的概念及相应的临床特征:(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2)ALT和/或AST大幅提高,黄疸进行性加深,TBil在85.5〜171μmol/L或每日上升217.1UmOI/L;(3)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40%〜50%且INR<1.5o该诊断标准强调了ALT、AST大幅升高是Pre-ACLF的标志,同时限定了TBiI升高和PTA下降幅度,与pre-ACLF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肝昏迷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成功行跨血型肝移植1例报告
孙爽,等. 肝昏迷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成功行跨血型肝移植1例报告肝昏迷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成功行跨血型肝移植1例报告孙爽,刘金泉,冯帅,王淑贤,徐祥美,戴德淑,王建红,蔡金贞,许传屾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通信作者:许传屾,*****************(ORCID:0009-0004-0770-6409)摘要:本文报告1例经过人工肝支持治疗并成功过渡到肝移植的肝昏迷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后期恢复较好。
并且对肝移植手术的时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肝移植;肝功能衰竭;肝,人工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3MH240);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2023年度人工肝专项基金”(iGandanF-1082023-RGG037);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X”科研项目(QYFY+X202101060)Successful trans-blood liver transplantation after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therapy in a patient with hepatic coma: A case reportSUN Shuang,LIU Jinquan,FENG Shuai,WANG Shuxian,XU Xiangmei,DAI Deshu,WANG Jianhong,CAI Jinzhen,XU Chuanshen.(Organ Transplantation Center,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U Chuanshen,*****************(ORCID: 0009-0004-0770-6409)Abstract:This article reports a patient with hepatic coma who underwent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therapy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successfully,and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in the later stage after active treatment.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timing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Key words:Liver Transplantation; Liver Failure; Liver, ArtificialResearch funding:General Project of Shan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ZR2023MH240);The “2023 Artificial Liver Special Fund” of the Beijing Hepatobiliary Mutual Welfare Foundation (iGandanF-1082023-RGG037); The “Clinical Medicine+X” Research Project of Qingdao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QYFY+X202101060)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情进展快,病死率极高。
人工肝常用治疗模式
人工肝常用治疗模式包括血浆置换/选择性血浆置换(PE/SPE)、血液灌流(HP)/血浆灌流(PP)、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浆透析滤过(PDF)、血液滤过(HF)/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
人工肝各种模式特点详见表1。
人工肝组合模式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组合模式。
1.DPMAS+PE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血浆置换应用要点:DPMAS一般单次治疗剂量为2-3倍血浆量,与常规治疗量PE或半量PE序贯进行。
对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偏低但≥20%的患者,建议先行DPMAS,再以血浆为置换液行PE或SPE;对于PTA<20%的患者,建议先以血浆为置换液行PE或SPE,再行DPMAS治疗;对于PTA正常的患者,可先以血浆代用品,如白蛋白溶液等为置换液行PE,再行DPMAS。
治疗频率取决于原发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所清除致病因子的分子量和血浆中的浓度,应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优点:DPMAS既可以特异性吸附胆红素,还可以清除炎症因子及其他毒素,同时又不丢失自体血浆,同时联合PE可补充凝血因子及白蛋白,改善DPMAS所致凝血物质及白蛋白的少量消耗,缓解血浆资源短缺问题。
与单独应用DPMAS或PE相比,可增加对胆红素等毒素的清除力度,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缺点:无法改善肾功能。
以血浆为置换液行PE时可能会加重肝性脑病。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肝衰竭前期、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尤其是胆红素水平>500 μmol/L者。
2. PE+HDF 血浆置换+血液透析滤过应用要点:两种模式可同时进行或序贯进行。
序贯治疗时建议先行PE再行HDF,这样有助于纠正PE可能引起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
两种模式同时进行时,体外循环血量较大,可先行HDF治疗,待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PE。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影响的研究》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影响的研究》一、引言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目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技术通过清除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替换为健康的血浆,从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等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XX名肝衰竭患者,其中男性XX例,女性XX 例,年龄X岁至X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
2. 方法在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TNF-α、IL-6、IFN-γ等炎症因子的水平。
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
3.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
1. 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经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有所降低。
其中,TNF-α和IL-6的降低程度较为显著,IFN-γ的降低程度相对较小。
治疗前后各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较高,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可以降低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等炎症因子的水平。
这些炎症因子在肝衰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水平的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预后。
此外,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还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替换为健康的血浆,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情。
因此,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衰竭的方法。
在机制上,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清除有害物质、提供营养支持等多种途径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其中,抑制炎症反应是该治疗方法的重中之重。
肝衰竭与人工肝
肝功能衰竭
大量肝细胞坏死
白蛋白合成功能衰竭
多浆膜腔积液
双下肢水肿
血浆渗透压下降
低蛋白血症
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蛋白质合成——凝血物质:
多种凝血物质在肝细胞内合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Ⅴ、 Ⅶ、Ⅷ、Ⅸ、Ⅹ等凝血物质)
肝衰竭患者凝血物质合成障碍,可以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肝衰竭
凝血物质合成障碍
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
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 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 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 代偿
肝衰竭诊治指南.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321327
肝衰竭的诊治是世界性难题
人工肝
支持治疗
3
2
肝移植
1
内科综 合治疗
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达70-80% 肝移植:供肝短缺,费用高昂
出凝血障碍
口腔、消化道 出血
皮肤瘀斑 瘀点
胆红素代谢障碍
肝衰竭患者 肝细胞广泛 坏死,导致 胆红素的摄 取、结合、 排泄均有障 碍
×
解毒功能障碍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 内源性),例如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在肝内变成无毒的尿素。 肝衰竭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氨的代谢产生障碍。
10,000
筛选系数
20W 30W 40W 50W
100,000
1,000,000
10,000,000
Cascadeflo EC 筛选系数
清除
1.01 00.8.8 00.6.6
EC-20W EC-30W EC-40W EC-50W
ふるい係数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与生物型人工肝研究进展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与生物型人工肝研究进展周莉,杨颜榕,陈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肝衰竭与人工肝治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69通信作者:陈煜,**********************.cn(ORICD: 0000-0003-1906-7486)摘要: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综合征,进展快速,预后不良。
目前其内科治疗方法仍有限,人工肝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启动时机、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设置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动态演变过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与非生物型人工肝相比,生物型人工肝能更好地模拟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其核心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相关临床研究也在积极进行,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就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的优化及生物型人工肝相关进展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人工肝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人工;肝功能衰竭;治疗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304400);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培养计划(DFL20221501);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22-2-012);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220484201)Optimization of non-bioartificial liver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ZHOU Li, YANG Yanrong, CHEN Yu.(Beijing Municipal Key Laboratory of Liver Failure and Artificial Liver Treatment Research,Forth Department of Liver Disease Center/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Liver Diseases and Artificial Liver Center,Beijing YouAn Hospital, Capital Medi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Yu,**********************.cn(ORICD: 0000-0003-1906-7486)Abstract:Liver failure is a common clinical syndrome with rapid progression and poor prognosis. Currently, there are still limited internal medical treatment methods for liver failure,and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Non-bioartificial liver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and clinicians should determine the starting time,mode,and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and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disease,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n-bioartificial liver,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can better simulat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liver cells. At present,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ts core technology, and related clinical studies are being conducted actively,suggesting a vast pot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of non-bioartificial liver technology and the advances in 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artificial liver technology.Key words:Liver, Artificial; Liver Failure; Therapeutics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22YFC2304400); Beijing Hospitals Authority’s Ascent Plan (DFL20221501);Construction Project of High-level Technology Talents in Public Health (2022-2-012);Beijing Nova Program (20220484201)肝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以多种因素引起严重的肝功能损伤为特征,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死率极高[1],肝移植是其唯一的治愈方法。
人工肝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3】Lalcman w,Wilmer A,Evenelmel只et
stem ceils from adult 2007。131:86l-872.
h眦咖fibroblasts
et
by defined factors.Cell。
edsorbem redrcutating system and Prometheus de“ccs failure.Oit Care,2006,10:R108.
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Hoste EA,Dhondt A.Clinical review:啦e of rcmal replacement
flmmpies in special gro'印s ofICU lmtients.Grit Care,2012.1 6=201.
【2]Mitzn钉S.Klrmmlt S,¥tange J,et a1.Albumin regeneration in liver atpt,ort-ompmson of differ曲t methods.11I盱Aph盯D蚍2006。
建的BAL如AMC.BAL(Amsterdam Medical
Centrv
BAL)和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BLSS等,乜处于雅床 试验阶段。国内浙江大学采用中华实验型小型猪肝 细胞的BAL进行了15例临床研究,南京鼓楼医院 也开展了12例临床研究,初步显示出安全性和疗效。 2.人肝细胞系BAL:美国的体外肝脏辅助器 (既昀c0Ip唧1 liver assist d器rioB,ELAD)型BAL以 C3A细胞为活性肝细胞,目前治疗了24例急性肝衰 竭患者,在降低血氨、胆红素和改善肝性脑病方面 疗效显著is]。2006年.ELAD在中国进行了针对肝 衰竭的临床研究,治疗组采用ELAD辅助治疗,治
“人工肝”治疗模式的区别及适应症
肝衰竭毒素
肝衰竭时体内蓄积毒素主要有两类 ➢ 致肝昏迷和脑水肿物质:如胆红素、胆汁酸
氨、酚、硫醇、芳香族氨基酸、短链脂肪酸 γ氨基丁酸、具有神经毒中分子等
➢ 引起全身系统性损害的毒性物质:如内毒 素、细胞因子(TNF、IL)、自由基等
MARS示意图
灌流器型号及作用
目前市场份额较大有“健帆-HA,BS”和“血净RA”品牌系列
灌流器型号及作用
HA130树脂血液灌流器 HA130树脂血液灌流器主要通过吸附尿毒症
患者体内的难透性尿毒症毒素如甲状旁腺素( PTH)、瘦素、β2微球蛋白(β2-MG)、肾 素、血管紧张素等,用于预防和治疗尿毒症并 发症,如肾性骨病、异位钙化、淀粉样变、腕 管综合征、营养不良、顽固性高血压、心血管 并发症等。
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 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适用于各种药物、
毒物中毒,
1、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特别是无特效解 毒剂的中毒;
2、中毒患者患有肝病或肾病,估计有解毒 或排泄功能障碍;
3、延迟性药物、毒物中毒。
HA280树脂血液灌流器
HA280适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 包括:1、结缔组织病2、皮肤病,如银屑病( 牛皮癣)、天疱疮、黄褐斑、重症痤疮、重症 药疹等;3、各种血管炎,如过敏性紫癜、 ANCA相关性血管炎、荨麻疹性血管炎、白塞 氏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川崎 病等。
内科治疗
病因治疗:去除原因、抗病毒 控制炎症发展 修复肝细胞膜 改善肝细胞代谢 促进肝细胞再生 防治并发症 支持治疗
内科治疗不足
➢ 见效缓慢、作用有限; ➢ 无法有效调节水、酸碱电解质平衡; ➢ 重要脏器的替代和维持作用不足,不能在短
生物人工肝和肝移植:肝衰竭治疗新模式
生物人工肝和肝移植:肝衰竭治疗新模式
丁义涛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17(033)009
【摘要】肝衰竭的主要特征是肝细胞大范围坏死,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差,目前治疗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归纳了肝衰竭的4种治疗手段:内科治疗、细胞移植、肝移植和人工肝支持治疗,并就现有的治疗手段进行阐述分析.目前内科治疗方案有待优化,细胞移植治疗尚未应用于临床,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手段,但供肝短缺、费用昂贵,人工肝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性物质.因此提出人工肝作为肝移植的过渡治疗,可以为肝再生或者肝移植争取时间,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生物人工肝联合肝移植的新模式,可以为肝衰竭患者带来福音.
【总页数】6页(P1693-1698)
【作者】丁义涛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南京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3;R617
【相关文献】
1.生物人工肝及肝移植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近况 [J], 王海霞;江元森
2.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体会 [J], 周大明;徐洪涛;王开林;李学昌;刘青;韩大康;李颖;段钟平
3.非生物型人工肝在非肝衰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刘磊;韩涛
4.非生物性人工肝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丁苯酞所致急性肝衰竭一例 [J], 杨崇猛;公春艳;杨冬梅;高兴连;卢永新;路蓉;孙燕娥;童宗武
5.肝衰竭患者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112例临床疗效 [J], 向照;杨晋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肝PDF 与PE +CHDF 在晚期肝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周观林1,张伦理2,刘春文1,杨沛华1,张琼3,谢志军3(1.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江西赣州341000;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江西南昌330000;3.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评价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PDF )模式及人工肝血浆置换(PE )+血液滤过透析(CHDF )模式在晚期肝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方法:选取肝衰竭晚期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PDF 治疗,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PE +CHDF 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肝功能生化的改善情况及对临床治疗3个月病死率的影响。
结果:两组治疗前生化治疗比较无差别(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 <0.05),两组3个月死亡率相同,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晚期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PE +CHDF 治疗与配合PDF 治疗相比,能获得更好的肾功能改善及脱水效果,相近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但在节约治疗时间及治疗成本的控制方面PDF 更有优势。
两组患者3个月病死率相同。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透析;晚期肝衰竭;疗效中图分类号:R57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79(2014)04-0527-03Efficacy Comparison between Artificial Liver PDF and PE +CHDF in the Treatment of Late Liver FailureZHOU Guan-lin 1,ZHANG Lun-li 2,LIU Chun-wen 1,YANG Pei-hua 1,ZHANG Qiong 3,XIE Zhi-jun 3(1.Dept.of Hepatopathy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Ganzhou ,Ganzhou ,Jiangxi 341000;2.Dept.of Infectious Diseas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00;3.Dept.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he artificial liver Plasma filtration dialysis (PDF )mode and plasma exchange (PE )plus continuous hemofiltration dialysis (CHDF )mod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end-stage liver failure.Methods :40patients with the end-stage liver failur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DF medical treatment 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E plus CHDF therapy.The biochemical improvement of liver function and the three-month mortal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the better biochemi-cal improvement than observation group (P >0.05),but the two groups had the same three-month mortality.Conclusion :PE plus CHDF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an get a better improvement in renal function and dehy-dration effects than PDF therapy mode ,whil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DF therapy and PE plus CHDF therapy on liver function improvement.But the PDF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an save the therapy time and treatment costs than PE plus CHDF therapy mode.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DF therapy and PE plus CHDF therapy on the three-month mortality.Key words :PDF ;PE plus CHDF ;end-stage liver failure ;efficacy—725—第34卷第4期赣南医学院学报Vol .34NO .42014年8月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AUG .2014*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ZBBG70042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2]。
晚期肝衰竭患者的人工肝治疗模式现在主要有血浆置换(PE)+血液滤过透析(CHDF)及血浆滤过透析(PDF)。
PE和CHDF联用是为了更好的让这两种模式扬长避短,克服血浆置换治疗固有的缺陷,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PDF结合了PE和血液滤过(HF)技术的新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具有同时更有效清除中小分子毒素的优点。
PDF能够持续去除生成速度快、弥散性强、分布容积广的中分子物质(MMS),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更符合机体生理特性。
如何优化这些模式,提高治疗效果,一直都困扰着从事肝衰竭及人工肝研究的众多国际及国内专家。
我们近两年在人工肝PDF及PE+ CHDF治疗晚期肝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做了一些对比,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1.1对象选取2012年1月 2013年12月在我院肝病科住院肝衰竭晚期患者40例(无消化道出血及休克并发症),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男17例,女3例;对照组男17例,女3例。
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2012年《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提出的晚期肝衰竭诊断标准[1]。
治疗前2组患者基础状况如年龄、性别、病情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对症、保肝、退黄、营养支持等)基础上给予PDF治疗,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PE+CHDF治疗。
具体方法:使用旭化成IQ-21及Ach-10人工肝机,PDF、PE、CHDF分别使用EC-30,OP-08,AEF-13血浆分离器。
PDF置换血浆1600mL,治疗时间为6h,透析泵速度40mL·kg-1·h-1,补液泵血浆输入速度约267mL·h-1,滤过泵速度为透析泵加补液泵速度,人工肝血液速度100 120mL·min-1。
PE置换血浆2000mL,治疗时间约1.5h,人工肝血液速度100mL·min-1,分浆比:25% 30%。
CHDF治疗时间为6h,透析泵速度1.5L·h-1,补液泵血浆输入速度约40mL·kg-1·h-1,滤过泵速度为透析泵加补液泵速度,血液速度120 150mL ·min-1。
PDF及PE+CHDF置换液配方一般为林格氏液3500mL,5%碳酸氢钠210mL,50%葡萄糖35mL,术前及术中监测电解质,根据电解质情况对置换液配方做适当调整。
肝素均根据患者凝血功能调整,术前均预防性使用非那根12.5mg,术中均预防性补钙10mL,术后均3d复查肝功能,若TBIL>170μmol·L-1或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继续配合PDF或PE+CHDF治疗(3天1次);若患者TBIL>170μmol·L-1,不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不再行PDF或PE+CHDF治疗,予内科综合加PE 治疗(3天1次),若患者TBIL<170μmol·L-1(10倍正常值以内)或治疗5次病情仍无好转不再行人工肝治疗,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反应,给予非那根、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处理。
人工肝治疗后给予的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
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惯,避免使用其它可能影响疗效的药物。
1.3观察指标人工肝治疗前后检测血生化、血常规、电解质、血氨、凝血功能、腹部彩超等,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常规每周复查肝功能1次,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头晕等症状及神志、计算力等肝性脑病体征)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统计临床治疗3个月的病死率。
1.4统计方法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治疗后2组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生化比较无差别(P>0.05),治疗后对照组较观察组指标改善明显(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