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核心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梳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梳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根本任务: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 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途径: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P101—P102)
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④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它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胜利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 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时代新风。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①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 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 化修养水平。
2.为什么 (1)文化的作用(见第一单元) (2)现状: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作用;文化生活有“喜”也有“忧”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 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 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 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新人教必修3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课件.doc

新人教必修3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课件.doc

新人教必修3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课件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考点概览 1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2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考点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 1 、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 2 、文化生活中的可喜变化和存在问题可喜变化存在问题原因因表现现对策策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新闻炒作,传播绯闻轶事;等等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 2009 广东卷)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

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 A A .严格规范,整齐划一 B B .言论自由,顺其自然 C C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D D .全面开放,海纳百川3 3 、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1 1 )现阶段我国人民文化生活需求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 2 )对策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 3 )什么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我们所讲的大众文化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内容上它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二是在形式上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能够满足人民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期末复习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期末复习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3

八、走进文化生活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特点: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使大众传媒迅速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积极的影响):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消极的影响):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③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使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为什么?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怎么样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

人教版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三知识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人教版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三知识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1、當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斕的原因?(1)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文化產品的大批量,規模化,產業化生產與流通成為可能。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2、文化生活的"喜"與"憂"的表現(1)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文化生活帶來的正面影響:①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②傳播科學文化知識③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地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④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推動生產的發展。

(2)文化生活中的憂慮現象:(原因)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3、大眾文化(1)含義--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所宣導的大眾文化。

(2)如何發展?一個原則:遵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

雙為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三貼近和三創新: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

四種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讓精神文化產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的進步。

二、在文化生活中選擇1、落後文化(1)含義: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後文化。

(2)表現: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成表現出來。

如看相、算命、測字、看風水等(3)態度: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1)含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色情文化等,都屬於腐朽文化。

(2)危害: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

(3)態度: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3、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導致、誘發、滋生)(1)我國曾長期處於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殘餘和舊的習慣勢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

人教版必修3(高中政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

人教版必修3(高中政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

第四单元知识整合知识概述本单元作为文化生活的结束部分,起到了对全书归纳总结的作用,中心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这也是我们学习文化生活所要达到的目的。

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既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郑重思考的问题。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了文化环境,危害了社会,国家应加强管理和引导,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紧紧抓住文化建设的根本,只要人人自觉地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文明之花就会更加绚丽多彩。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我们要在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努力做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通过学习,使我们明确两个关系:第一,进一步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的文化生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人们在文化生活方面面临着众多的选择,必须明辨是非。

在全球文化的大潮下,必须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明确人民大众的文化,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本单元围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这一中心,从选择文化生活、发展先进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必须明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就要提高辨识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懂得什么样的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发展和繁荣人民大众的文化,必须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政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体系(新人教必修3)

政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体系(新人教必修3)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体系1、表现、原因P872、内容1:大众文化(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考试要求:理解)原因P88、含义(内容)P89、怎么做—--发展3、内容2:文化激荡看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导原因P934、内容3:先进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探索历程P96-97古代—近代—转折点—党成立—新民主主义—当代中国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文化):P97 (★考试要求:理解)指导思想:目标:特点:本质/核心:(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3)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根本要求、根本保证(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1:根本要求、根本保证要求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P97-98 (△△新增内容,重点把握)是什么(内容):为什么(意义):怎么做:(5)不会妨碍文化的多样性(6)高举旗帜----P99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99内容,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原因(7)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建设①原因:三个文明的关系P100、文化的作用(第一单元)②根本任务、根本目标----培育“四有”新人P100 (★考试要求:理解)③具体要求1: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P101-102 (★考试要求:理解)具体要求2:投身伟大实践,建设和谐文化P103 (△注意问题,内容有调整)④中心环节(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道德典范P105地位: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主要内容:P10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P106 (△△新增内容,重点把握)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作用:P106-107文化生活:忧1、表现、原因P872、具体要求落后文化:含义、表现形式、危害、对策P90-91、存在原因P92腐朽文化:含义、表现形式、危害、对策P90-91、存在原因P9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生活的喜与忧1、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弘扬主旋律2、提高眼力,拒绝污染3、加强管理,正确引导P88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P94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复习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复习课

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复习一、知识网络二、必背知识一个核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两个概念: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三对关系: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四项措施:一是怎样净化文化环境,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二是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是党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四是怎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感受真题1.(2018·全国卷Ⅱ)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①说法错误;④中“确立了……话语主导权”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答案:C2.(2018·卷)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

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长江万里图》局部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这说明《长江万里图》的创作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2、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有普遍性。

(2)各民族间的文化存在着差异性。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必然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4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热点二
学雷锋,献爱心
【背景材料】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4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1年3月5日新华社报道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
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48年后的今天,成千上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材料二
2011年3月5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工
作座谈会在郑州举行,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
蒋建国指出,要充分认识假报刊、假记者、假记者站、假
新闻的危害,要以科学的工作精神、求实的工作态度,认 真解决好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不给“四假”的滋生提供空 间和土壤。
人 教 版 政 治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4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4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热点一
强化社会管理
净化文化环境
【背景材料】 材料一 2010 年, 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活动、 重点工作,
人 教 版 政 治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集中行动和专项治 理。2 月上旬至 4 月底,春节、全国“两会”前后专项行 动;4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迎世博“扫黄打非”专项行
必修③ 第4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4单元 知识整合梳理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动;4 月 15 日起,推进手机网站禁黄专项行动;7 月 21 日到 10 月底,2010 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 动”;9 月 27 日至 11 月 30 日,迎亚运“扫黄打非”专项 行动„„

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考点知识诠释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人教必修3

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考点知识诠释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人教必修3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知识体系:二、高考考点: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三、高频考点:频考点 1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例1 [2022·安徽卷]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旨在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些纪念活动旨在宣传和弘扬先进党员的优秀革命道德和崇高精神,而这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该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③当选;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的方向,宣传党的思想、弘扬党的精神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④当选,答案为D。

频考点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纳总结 课件(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纳总结 课件(人教版)
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时 代精神的重要体现,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开放精神的重要体现,面向 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鼓励创新精 神的重要体现。这种时代精神、开放精神、创 新精神,集中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 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3.教材P115探究问题 • 提示:(1)“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映时代前进的方 向,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先进性,就在于它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政 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2.教材P114探究问题2 • 提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面
• (2)例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设立 “公民道德宣传日”和“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月”等。在当代中国,我们建设的先进 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
• 易错点一: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都是积 极的
• 提示:应全面地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 响。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 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从而丰富人们的 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 大众传媒也使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得以扩散。
• 易错点二: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 提示: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的出现是文 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但不 能将它们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问题的出现不在于是否发展市场经济,而在于 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法律意识和有关部门对 文化市场监管调控的力度。
• ③“大众的”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自 于人民大众,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服务于人 民大众,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人民的 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 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求;强调人民大众既是 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社会主义文化 的服务对象。

(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4单元归纳总结

(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4单元归纳总结

易错点一: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提示:应全面地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一方
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
播,从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另一方 面,大众传媒也使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得以扩散。
易错点二: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加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3)要立足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着眼 于 世界文化 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 优秀传统 ,汲取 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 共同事业 。 只 有 人民群众 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通过传统习俗表现 出来的文化也并非都是传统文化。我国传统习俗既有前人积累 的精华,也有糟粕。
易错点四:大众文化就是大众传播的文化
提示:我们所倡导的文化要强调两方面:一是文化要面向
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二是文化的内容只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而不能是庸俗 的、低级趣味的。因此,我们不能把二者混淆起来。
律。
易错点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 一回事 提示:(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彼此相辅 相成,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2)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 生活的需要,不仅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知 识能力的条件,还是传播革命理想、道德和纪律观念的手段。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文化建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 展,马克思主义不但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全部 思想建设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还为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指导,从而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提纲

内蒙古海拉尔第三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习提纲: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积极影响消极影响⑴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积极影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⑵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消极影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①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迎合低级趣味;③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2.大众文化的含义大众文化就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落后文化的含义、表现、措施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措施落后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⑴落后文化的含义、表现、措施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措施: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⑵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措施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作用内容措施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精神力量,在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九、十课综合概
括)
(一)各类文化的做法归纳:
实践—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大众文化—落后腐朽文化---精神文明(四有公民;公益文化;和谐文化)—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两种素质
1、实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先进文化:牢牢把握前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
华,取其糟粕,保持民族性,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性,
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4、外来文化:着眼于世界优秀的文化发展前沿,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大众文化: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前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

6、落后腐朽文化: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7、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四有公民;发展科学教育文
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公益性文化权益;开展群众性精神
文明创造活动,弘扬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8、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9、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
容多样,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0、荣辱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11、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三个主体的归纳
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先进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大众文化;落后与腐朽文化;精神文明(教育科技);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
个人:以下几句话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把握正确的航向,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企业(或者文化从业人员文化单位):
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对经济和人的影响;加强待业自律,提高经营者的道德修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生产人民大众需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三)注意: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
(3)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以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6)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7)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吸引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8)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1)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2)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古为今用;赋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利用现代传媒发展。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

(4)要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5)吸引多方面投资,规模化经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如果材料中涉及到文化交流的有关问题时,答文化交流意义,涉及的原理有: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创新。

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2)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4)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注意:
1.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根本任务、内容或者途径一律按照教材顺序记忆;
2.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内容或者途径一律按照教材顺序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