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饱和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b1f59f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a.png)
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1. 增强信息意识:保持对媒体信息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关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新闻报道、评论和分析,以获取多样化的信息来源。
2. 提高辨别能力:学会区分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了解不同媒体平台的报道风格和偏见,以更全面地理解信息背后的意图和动机。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媒体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不盲目接受媒体的观点和立场。
学会提出质疑和批判,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 拓宽信息渠道:不仅关注主流媒体,也要关注其他渠道的信息来源,如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等。
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和观点。
5. 学习媒体知识:了解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新闻传播学、媒体伦理等。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媒体运作的规则和背后的逻辑。
6. 参与媒体互动: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的讨论和互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同时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7. 持续学习:媒介素养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定期回顾自己的媒介消费习惯和信息处理方式,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
同时,关注媒体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的出现,保持对媒介素养的持续关注和学习。
总之,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增强信息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拓宽信息渠道、学习媒体知识、参与媒体互动以及持续学习,你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体信息的影响。
媒介素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媒介素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686d48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2.png)
媒介素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对媒介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生存技能。
本文将从媒介素养的定义、重要性、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媒介素养的定义。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在利用媒介时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它包括对媒介信息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以及对媒介内容的创造和传播能力。
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利用媒介资源,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其次,媒介素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首先,媒介素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媒介素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其次,媒介素养是人们进行思考和判断的重要基础。
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常常受到质疑,具备媒介素养可以帮助人们辨别信息的真伪,做出正确的判断。
再次,媒介素养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必备条件。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人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互动。
总之,媒介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后,媒介素养的培养途径。
要提高媒介素养,个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培养。
首先,加强对媒介知识的学习。
个体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对媒介知识的了解。
其次,培养批判性思维。
个体在接收媒介信息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相信一切信息,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再次,提升媒介技能。
个体可以通过实践和训练,提升自己的媒介技能,如网络搜索、信息筛选等。
最后,注重媒介素养的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媒介素养,才能真正掌握这一重要能力。
综上所述,媒介素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个体应该重视媒介素养的培养,提升自己在媒介信息时代的适应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发言稿(精选4篇)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发言稿(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409a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6.png)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发言稿(精选4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言的主题是“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一言以蔽之吧,我的观点是,放飞心灵风筝,且守道德底线!大家是否在网上利用过匿名的身份说过有背道德的话,做过违反法律的事呢?是否曾经因为是网络,所以就觉得自己言论自由,不加约束呢?错了,网络依旧是法内之地,“自由"也是在网络法律之内的相对概念。
如果打着自由的幌子,行着无德的苟且之事,时代进步的同时,我却要为有些人的道德退化而心碎。
在网络中,自由平等是核心的要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呈现出信息量大、范围广、良莠不齐等特点。
国家早已注意到了这类问题,网络管理措施频出,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打压,但是,难免会出现一些漏网之鱼,这时,就必须要依靠我们的理性判断了。
有了理性,无论怎样嚣张的丧德者,也掀不起什么浑浊的恶浪。
不信谣,不传谣,说来容易行也难,但是道德认知和法治底线是护身爱人之本。
在看到一条信息时,我们要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对其讲行理性的判断和分析,而不是夸大其辞,第一时间将这条消息散布出去。
三思而后行,谣言就不会轻易走出制度的笼子,“人言可畏”、谣言止于智者”,当值得点赞和欢呼。
拥有理性的判断,是基于我们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我们要记住,"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话。
其次,我们不可以当墙头草,听谁在理就向着谁的话,应该综合所有的因素,用自己的脑与心去分析,才能让别人拉不走我们的思维,拉不走我们的网络灵魂。
网络世界其实完全靠我们自己掌握,避其害,扬其利,网络星空璀璨如诗,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得以在人前分享我们的生活,让文化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发展,让教育有了新的途径,通过网络,我们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个性,传播文化,弘扬正能量,不亦乐乎。
孔子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德”也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深入人心的德,另一种,是放在表面做做样子的德。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447213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4f.png)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应用网络媒体的网民迅速增加,特别是青年学生成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
面对这样一种功能优越、影响强大而又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传播媒体,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缺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应用的素质和能力,以致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许多忙乱,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有目共睹。
所以,客观认识网络媒体,把握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我们必须面对而且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新媒体超时空、超媒体、自主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深刻地影响着新世纪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人际交往,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成为大学生认知社会与世界的重要渠道。
但同时也必需看到新媒体的“双刃剑”性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污染、信息爆炸、信息侵略极易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要适应这种信息环境的变化,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能力。
媒介素养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听说读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是一个素质概念,它的宗旨是使大众成为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它与提高社会文化品质与健全公民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受众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巨大的挑战。
媒介素养教育从概念到实现,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
有学者指出媒介机构、社会组织、受众应为建构主体。
媒介机构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实施主体,社会组织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环境主体,广大受众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动力主体。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信息时代青年人的媒介素养》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信息时代青年人的媒介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5f9d1de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c.png)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信息时代青年人的媒介素养试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媒介素养一般是指理解、鉴别、选择、评价以及有效利用传媒信息的自觉与能力,如批判性思维、信息筛选能力等。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然而大量信息有时也会误导我们,或给我们带来烦恼,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学校将以“涵养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文章,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两种:①请就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②讲述你与某种媒介发生的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
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核心概念】一、媒介素养的定义(注意:名词解释多次考到)(1)所谓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2)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
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二、受众的媒介素养体现(一道非常好的简答题)(1)获取:媒介技术的基础技能以及媒介信息查询收集能力;(2)分析:媒介信息选择能力(在信息洪水中选择有价值的讯息的能力);媒介信息识读能力;判断媒介信息是否符合事实,因果关系是否符合逻辑,记者的意图和观点,信息产生的政治、经济、历史语境,媒介自身的发展与社会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3)评价:对信息内容的质疑批判能力;(4)传播:信息的加工制作和发布能力。
三、如何在“浅阅读”时代提升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分为两个维度:组织媒介素养、个人媒介素养。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7a0563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e.png)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全面发展,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媒体包括网络、社交媒体、移动端应用等等,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他们的媒介素养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和成长,还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未来。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部分探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第一部分,阐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概念及特点;第二部分,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则是从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方案。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概念及特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再是单纯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而是需要具备全面的媒介知识、媒介技能和媒介情感,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营销素养、创新素养等。
因为追求真实、快速地获取信息往往需要使用复杂的技术工具,涉及到传媒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方面,这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多元化特点面对众多的传播渠道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媒体,大学生需要适应各种媒介工具,掌握各类信息的特点和对应的媒介语言,以便更好地在信息传播中获取和传递信息,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开放性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他们不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获取信息,也可以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想法,开展自主、合作和共同创造的学习和交流。
3.技能化特点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不但需要掌握各类传播技巧,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包括搜索工具、安全设置、信息加密等方面的技能,从而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然而,事实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巨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1.缺乏相关的课程设置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培养媒介素养的课程。
浅谈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方法及途径媒介素养的意义
![浅谈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方法及途径媒介素养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1f3822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44.png)
浅谈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方法及途径媒介素养的意义一、媒介素养教育及其必要性和社会意义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和媒介已为大众所熟知,但媒介素养及其教育对大多数中国民众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曾对于媒介素养做出了两个层次的解释,一方面是普通大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
这里我们谈的是对于社会整体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众的媒介素养,即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介信息(例如新闻、广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流行音乐等等)时,对这些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和使用的能力等。
对于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下面一组数据中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达100分钟;青少年用户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
根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在2022年6月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也就是说,在中国平均不到5个人中就有1位网民。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环境中,大众从认知到掌握媒介的能力就是必需的了。
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对于社会成员的个体来说,媒介素养是个体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技能。
媒介素养教育是使人能够更好的汲取社会信息,构建自己的相对客观的认知世界的必要途径。
一位美国的媒介素养学者曾就媒介素养的作用打了个比方。
他说,媒介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且有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比如它有时使人冷得发抖,有时使人浑身湿透,……虽然人们无法控制天气的变化,但我们却可以通过科学技术预测天气并且控制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其所表达的意义即通过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来控制媒介对我们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媒体素养与信息素质提升
![信息时代的媒体素养与信息素质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f5fe3f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f.png)
信息时代的媒体素养与信息素质提升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噪音和虚假信息。
在这个背景下,媒体素养和信息素质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信息时代的媒体素养和信息素质的概念及其提升的途径。
一、媒体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媒体素养是指个人对媒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信息时代中具备正确、全面理解媒体信息的能力。
媒体素养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获取、鉴别和利用信息,从而增强个人的信息获取和传播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中,媒体素养的提高可以提升人们的信息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
提升媒体素养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掌握媒体语言和传播技能:了解媒体运作的基本规律,掌握媒体语言和传播技能,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媒体信息。
2. 增强媒体批判能力:善于辨别信息的真伪、价值和立场,对媒体报道进行批判性思考,有助于过滤虚假信息、降低信息噪音。
3. 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渠道,获取来自不同媒体和渠道的信息,有利于拓宽信息视野。
4. 建立合理的信息筛选和管理机制: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建立起合理的信息筛选和管理机制,避免被信息淹没和碎片化。
二、信息素质的概念与培养途径信息素质是指个人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处理能力和利用能力,是在信息时代中进行合理、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信息素质的提升有助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提升信息素质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学习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学习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如信息检索、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发展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培养信息搜索、筛选和整理的能力,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效率。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辨别真伪、价值和立场的思维能力,对信息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4. 建立信息分享和合作意识:积极参与信息分享和合作,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信息处理和利用能力。
媒介素养实施方案
![媒介素养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c5ec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4.png)
媒介素养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素养逐渐成为人们必备的能力之一。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评价和应用能力,包括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制定和实施媒介素养实施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
1. 提高媒介素养水平,使个体能够理解和评价各种媒介信息;2. 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个体对媒介信息的创造性应用能力;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个体能够在媒介信息中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通过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包括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增加媒介素养课程。
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增加媒介素养相关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媒介信息,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3. 提供媒介素养资源。
建立媒介素养资源库,为个体提供丰富的媒介素养学习资源,包括书籍、视频、网络课程等,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媒介素养知识和技能。
4. 开展媒介素养实践活动。
组织各类媒介素养实践活动,如媒介素养比赛、主题演讲等,让个体在实践中提高媒介素养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与反馈。
建立媒介素养评估体系,定期对个体的媒介素养水平进行评估,了解个体的媒介素养水平,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个体不断提高媒介素养水平。
五、总结。
媒介素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个体的媒介素养水平,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和落实媒介素养实施方案,使更多的人受益,提高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利用媒介信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46d16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0.png)
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在社交媒体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使用,青少年们接触各种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媒体资源,成为了当下青少年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媒介素养的概念、重要性、培养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引起社会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在媒介环境中获取、评价、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意味着个体能够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辨别信息的真伪,主动选择对自己有益的内容,正确处理媒体信息带来的影响,做到在媒体的世界中游刃有余。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媒介素养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内容,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有效搜索信息、辨别信息的真伪,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其次,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媒介素养,青少年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不被媒体信息轻易左右,保持清醒的头脑。
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可以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在媒体中的形象,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避免盲目模仿和自我放纵。
那么,如何进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呢?首先,学校应当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或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体资源。
其次,家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应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引导他们理性看待媒体内容,监督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和移动设备。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总之,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才能在媒体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健康成长。
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和提升途径
![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和提升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f83e85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5.png)
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和提升途径一、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中,媒介素养作为人们获取、解读和运用信息的重要能力,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媒介,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2. 塑造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媒介传递的信息,从而塑造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
3. 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避免受到媒介的不良影响。
4.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媒介素养的提升途径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提升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为了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注重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
只有加强教育,才能为年轻一代的媒介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2. 自我学习和提升。
个人也应该注重媒介素养的自我学习和提升,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
3. 提高信息筛选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筛选能力,学会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避免受到媒介的影响。
4. 培养批判性思维。
良好的媒介素养需要建立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学会对媒介传递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接受媒介的信息。
5. 注重跨媒体素养的培养。
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注重跨媒体素养的培养,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媒介进行信息获取和表达。
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和提升途径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意识到媒介素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注重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迎接信息爆炸时代的挑战。
媒介素养教育的世界视野与中国模式
![媒介素养教育的世界视野与中国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4b208e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a.png)
媒介素养教育的世界视野与中国模式一、概述在数字化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是提升公众对媒介信息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全球趋势和中国实践,我们可以为提升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构建健康的信息生态环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媒介素养教育,亦可称为媒体素养教育,是一种针对公众,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形式,其目标在于培养他们正确地理解、分析、评价、创造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等各种媒介形式,涉及媒介批判性思维、媒介伦理道德、媒介审美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认知世界的主要渠道。
媒介信息的海量、复杂和多样性,使得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在面对媒介时,往往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媒介信息的辨识能力,理解媒介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掌握批判性思考的技能,从而做出明智的媒介选择。
同时,媒介素养教育也是提高公民素养、建设民主社会的必要途径。
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公众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培养他们在媒介使用中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他们在享受媒介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全球范围内,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由于各国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不同,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也存在差异。
在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 全球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媒介素养教育正在从传统的“批判范式”向“参与式”和“赋权”范式转变。
媒介素养知识点总结
![媒介素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697c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7.png)
媒介素养知识点总结媒介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能够理智、独立和批判地对待并正确理解、使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在当前信息泛滥和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在媒介素养方面具有高水平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媒介素养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对新媒体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对信息内容的判断和评价等方面。
媒介素养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媒介素养的重要性1.1 个人层面媒介素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获取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在信息时代,媒介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也涉及到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一个拥有高水平媒介素养的个体,能够更加熟练地获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正确判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交往的能力,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缺乏媒介素养的人,则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判断,甚至走向迷信和极端的方向,导致个人发展受阻。
1.2 社会层面媒介素养是社会中每个成员共同的基本素养,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
具有高水平媒介素养的社会成员,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程度同样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准确性、社会和谐度、文化品位和社会稳定度,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1.3 国家层面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具有高水平媒介素养的人民,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能够更好地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而在国家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高水平的媒介素养也会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媒介素养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
二、媒介素养的知识点2.1 媒介素养的基本知识(1)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是媒介素养的基本能力之一。
信息获取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
线上信息获取主要包括网络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网站浏览等方式;线下信息获取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
具有高水平媒介素养的人应该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获取方式,并能够快速定位需要的信息。
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5f56bae4028915f814dc239.png)
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出,有其社会根源。
自大众传媒特别是视听媒介出现后,以大众 媒介为载体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一直 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传播学史上著名的“佩恩研究”。
“佩恩研究”拉开了传播学效果研究的序幕, 也开启了传播学密切关注大众传媒、大众文 化、青少年成长之间互动关系研究的传统。
可见,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受 众的批判意识。
例子:如何介绍一本故事书
美国围绕“解构”这个核心内容,成立于 1989年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组织——媒介素养 中心提出了关于美国媒介素养的核心概念和 关键问题。这五个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提出 后,成为许多机构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 框架:
甚至已习惯于将“媒介环境”视为“现实环 境”,这种状况极易造成媒介对公众的误导 ;“媒介真实”不等于“客观真实”,“媒介 真实”背后有社会、有政府、有权利,有作 为反映这种真实的媒体本身的局限,而受众 理解这种“媒介真实”的过程中,搀杂了社 会影响并受自身的种种限定。因此,媒介素 养教育就是要培养公众对媒介“建构现实” 功能的“破译”能力和醒觉能力,打破对煤 介的神秘幻想,要于媒介的表现中自觉加以 辨别,自主获取知识,使之为我所用,而非 被其奴役。
利维斯是英国一位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英 国早期文化保守主义代表人物。以他为首的 ((Scrutiny))《细绎》集团十分关注20世纪 以来科技发展带来的大众文化兴起和流行的 现象。
他们从保护主义立场出发,反对传媒中的流 行文化价值观念,批评大众文化缺乏“道德 的严肃性”和“审美价值”,将误导社会成 员的精神追求,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 面影响;倡导以系统化的课程和训练,培养青 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以抗拒大众媒介中“ 低水平的满足”(Satisfaction at the Lowest Leval)。
《媒介素养教育》课件
![《媒介素养教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43e8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6.png)
目录 CONTENT
• 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 媒介素养的组成要素 • 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 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媒介素养教育与现代科技发展 • 媒介素养教育的国际视野
01
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媒介素养的定义
媒介素养
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以及媒 介信息的能力,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 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 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对策二:强化学生的媒体伦理观念
总结词
学生应了解媒体伦理规范,明确媒体信息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
详细描述
媒介素养教育应加强媒体伦理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媒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 责任。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引导学生思考媒体信息的道德和社会影响, 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对策三: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
国际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与趋势
媒介素养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
各国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媒 介素养教育模式。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正朝着更加多元化、跨学 科的方向发展。
国际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
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在线课程、社交媒 体平台等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突破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
利用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 技术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为习 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 源和推荐,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
06
媒介素养教育的国际视野
总结词
教师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导者,需要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水平。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素材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8b19a56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a.png)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素材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中掌握、理解和运用媒介技术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信息渠道丰富多样,如何正确有效地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素养之一。
首先,媒介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获取的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各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
然而,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是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媒介素养首先要求我们具备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验证信息来源、对比不同媒体的报道、分辨信息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辨别能力,才能避免盲目相信谣言、误导和误解。
其次,媒介素养要求我们具备信息评估的能力。
信息的质量和价值参差不齐,媒介素养就是要我们有辨别信息质量的能力。
我们不能只凭新闻的标题和摘要就下结论,要深入了解文章的来源和写作者的背景,了解其中的充足证据和合理推理。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提出问题,以便在大量信息中找到准确、有价值的信息。
再次,媒介素养需要我们具备信息利用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和评估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学会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
信息的利用不仅指的是获取知识和信息本身,还包括如何分享、交流和应用这些信息。
在信息社会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基本的媒体软件和工具,能够开展文本编辑、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基本操作。
最后,媒介素养还要求我们具备信息道德的意识。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不仅涉及到个人的技术能力,更涉及到个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意识。
我们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也应该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不传播谣言、不诋毁他人、不侵犯他人的隐私。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泄露隐私或者被他人利用。
只有做到信息的合法、合规、可靠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介素养的作用。
总之,媒介素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只有具备正确的信息获取、评估、利用和道德意识,我们才能在信息时代中更加自由、独立地获取知识、传播价值观,从而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dc57a9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4.png)
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
然而,信息的海量涌入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假新闻、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等。
在这种背景下,媒体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并推广媒体素养教育。
一、媒体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媒体素养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使人们具备正确理解、分析、评价和使用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对媒体内容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还包括使用媒体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的技能。
二、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信息筛选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
媒体素养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提高信息筛选能力,学会从众多信息中辨别真伪,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2. 增强批判性思维媒体素养教育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学习如何分析和评价媒体信息,人们能够更加独立地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被他人的观点左右。
3. 促进有效沟通媒体素养教育还涉及使用媒体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进行建设性的对话,都是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4. 保护个人隐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隐私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媒体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
三、结论媒体素养教育对于培养现代社会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重视媒体素养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理性、有序的媒体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c23d53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f.png)
媒介素养教育什么是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个人在数字和传统媒体环境中所具备的技术、知识、能力及信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就是人们获取、评估、使用和创造媒介信息的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各方面素养。
在当前信息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成为重要的个人素质,在学校教育、职业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需要媒介素养教育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获取、评估和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
而实际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媒介信息都会对其认知结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适时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通过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使个人能够更有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提高职业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具体教育方法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媒介知识科普,让学生了解各种媒介形式的基本特点和分类,以及各种媒介所包含的信息种类和格式等。
其次,需要加强对学生在线信息交流的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聊天工具等,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等。
最后,需要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媒介创作和交流活动,如撰写博客、制作视频等,以此提高其媒介创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育策略除了上述具体教育方法,媒介素养教育还需要相应的教育策略。
首先,需要在学校教育中纳入媒介素养的教育内容。
媒介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该适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并让其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需要提高家长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
家庭教育在媒介素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媒介素养知识,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各种媒介形式。
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的实践经验
![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的实践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9298c9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9.png)
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的实践经验媒介素养与媒介教育一直是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
而媒介教育的实践经验也逐渐积累,不断探索出一套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方法。
本文将从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媒介教育的实践经验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媒介素养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成员,人们需要具备对各种媒介形式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媒体如同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只有具备了媒介素养,人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信息的真伪,辨别信息的价值。
良好的媒介素养还能有效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其次,媒介教育在培养媒介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媒介教育致力于通过系统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对各种媒体形式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在实践经验中,一些成功的媒介教育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比如,结合课程内容设置丰富多样的媒体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表现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在线学习社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开展媒介素养培训,提高师生对媒体素材利用的能力等等。
这些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媒介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的实践经验是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其成为真正的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希望未来在媒介教育方面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培养有媒体素养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饱和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作者:李德刚何玉来源:《中国教师》2009年第07期一、信息饱和:新时代的来临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电视媒介已经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成为了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一个由信息封闭到信息开放、由认识自我到认识世界的伟大历程。
中国几乎所有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件都在电视屏幕中留下了痕迹,市场观念的普及、影视文化的流行、时尚音乐的引爆、共同话题的创造无一不闪现着电视的影子。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视,我们的生活将是多么的单调,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将会何等的苍白,它所记录的不仅仅是中国时代的变迁,也是国人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
30年后的今天,电视虽然依然拥有着最多数量的受众,但是人们获取媒介信息的渠道却变得越来越多元,我们开始进入到一个由媒介信息构成的宏大超市时代。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也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我们生活中的信息商品较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为丰富,比世界上任何物质性的商品都更为多彩。
美国伯克利大学信息管理与系统学院的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数量是968735册,广播电台每年制作的节目数量为6550万小时,电视台每年生产的电视节目是4800万小时,目前全世界共有47776家广播电台,21264家电视台,22643家报纸。
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互联网还为我们提供了约25亿个文档资源的访问。
另外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艺术家从1970年的73.7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220万人,音乐家从1970年的10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8.7万人,作家数量则增长了四倍,达到了12.8万人。
每天这些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都在通过我们的媒介渠道向我们注入更多的信息。
可见,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新时代。
由于信息的急剧增长以及媒介共享导致的信息泛化,信息被传递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而且永无休止。
以每年新增的电视节目为例,如果想要全部看一遍的话,至少要用35个世纪才能看完,而且中间还不能有任何的停歇!我们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信息饱和”(message saturation)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浸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任何想要跟上信息步伐的企图都是不现实的。
面对大众传媒越来越具侵略性的传播方式,人类的信息问题已经从最初的获取信息,变成努力跟上信息,到现在又变成要避免信息了。
那么,如何才能在信息的海洋里畅游呢?如何才能有效地役用媒体,而不是被媒体所奴役呢?二、第二课堂:青少年的媒体使用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媒体不是物件,而是环境。
“无人能够自绝于媒体,媒体己经超越物件本身,而成为环境,如同阳光、水、空气,是生命生活的要素;媒体更是教育环境,人人透过媒体认识世界,认识人、事、地、物与自己的关系。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媒体对自己的影响,我们与他人都在透过复杂的媒体互动建立社会关系,再将这些社会关系整合成为日常生活的样貌”。
半个世纪以来,难以计数的研究结果一再地揭示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小学阶段的孩童,每天平均约有2~3小时花在电视机前面。
电视自问世至登堂入室的这50年间,早就成为有史以来人类从摇篮到坟墓之间最亲密的伴侣。
终其一生,保守估计,一个活到75岁的人,大约有9年的时间是不舍昼夜地在电视机前面度过的,而其中有一年半的时间是在不停地观看各种各样的电视广告。
美国尼尔森的调查显示,在高中毕业前,美国学生总共花11000小时在学校,但却花了20000到25000小时看电视。
台湾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台湾国小学生平均一年有1200个小时是在学校度过的,同时则有1000多小时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而国中生则有1200个小时与各种媒体为伍。
《中国青年报》2003年9月7日报道:中国80.9%的小学生和81.2%的中学生课余时间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电视,而且每天花100分钟看电视的最为普遍。
另外,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青少年也日渐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力,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互联网报告,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19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占比重高达35.6%,总数在所有年龄群体中占据第一;而中小学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高达9.5个小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81分钟,仅次于电视。
2003年中小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和2008年中小学生的上网时间之和为181分钟,也就是说我国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花在主要媒体上的时间为3个多小时,而且今天中小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如果再算上假期看电视和上网时间的话,这个数值将会更为惊人。
因此,将媒体称之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一点都不过分,而且就影响力而言,媒体凭借其丰富广博的内容和生动有趣的叙事,对青少年的冲击更是大有超越学校这个第一课堂的趋势。
正如《天生买家:商业化童年和新消费文化的危险》一书中所指出的:谁是孩子的主人?商品。
谁规划孩子的前途?企业。
谁建构童年?广告。
……这样说不是答案的全部,但却相当精确地掌握了社会趋势的神韵。
当然啦,我们也可以把上述广告词改为更加直截了当:谁是孩子的主人?媒体……谁规划孩子的前途?媒体……谁建构童年?媒体……意思还是一样的,因为围绕在媒体人前人后的,就是商品啦、企业啦、广告啦!三、媒介素养教育: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欧洲照亮了欧洲的黑暗世纪,让统治阶层对信息的垄断变得不再可能;现代电子技术的发明,让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实时化成为可能;互联网的发明,让信息传播的个人化和互动化成为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电子技术对信息传递的革命性作用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跨越国界和自然法则的超媒体社会。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饱和的时代,对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变得异常便利与廉价,信息的垄断时代永远被丢在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然而,对信息的简单便利获取并不等于个体知识与智慧的增长。
纷繁复杂的信息并不总是人间的天使,也可能是潘多拉盒子里面的魔鬼,更多时候则是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人无数,尤其是对于对社会缺乏全面认知的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
今天,无论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大众传媒都是社会真实最为重要的建构元素。
媒体通过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报道,将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里的受众有机地串联起来,塑造出共同的社会认知与情感态度。
如果说,这些信息全部都是真实可靠的话,那么这种肆无忌惮的建构毫无疑问是有益的。
然而,媒体的残酷性就在于其内容并不总是反映真实,也不总是客观中立立场的持有者,透过光怪陆离的形式,事实上媒体内容无一不是经过人为的选择、加工、包装等建构而成的,其中包含了大量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企图。
作为受众的社会大众更多时候并不是媒体所谓的被服务的对象,而是媒体劝服的对象,或者劝服接受其中的政治、价值观立场,当然更多时候是劝服接受其中的商业信息——作为广告商力图攻陷的目标消费者而存在。
正如加拿大媒介素养之父约翰·庞杰特所说:“主流媒介或明或暗地传播着有关道德生活的本性、消费者至上主义(consumerism)、妇女的社会角色、权利认同和绝对爱国主义(unquestioning patriotism)等问题的意识形态讯息。
”正是因为现代传媒在信息形成过程中存在太多被操纵的可能,所以对于作为观众、听众和读者的我们,尤其是对于尚不具备完整世界观但模仿能力却相当强大的未成年人而言,最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资讯本身,因为资讯的获取并不代表知识或者智慧的增长;而是如何去更好地理解资讯背后的内容,去了解我们关于社会的认知是如何通过大众媒体被赋予意义从而被建构起来的,媒体是如何有目的地选择、组织与传播信息,有时甚至是故意隐瞒与扭曲信息的。
在信息时代,这种对于大众传媒内容的使用与评估的能力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正如文字需要学习一样,对于传媒的认知与使用能力的建立也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而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或者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每一个现代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成为一个耳聪目明的信息消费者,对信息具有主动的免疫能力,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更应该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和思辨者,成为具备媒介素养的媒介受众。
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介素养主要指的是媒介受众所应具有的对信息的认知能力、获取能力、解读能力、思辨能力与使用能力,即受众不仅应该具备获取信息、使用信息与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应该具备主动批判信息、辩证吸收信息的能力。
而使大众具备媒介素养的教育过程便被称之为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又被称之为媒体素养教育、传媒素养教育,也被简称为媒介教育或者传媒教育,在国外则主要有两种称呼“Media Literacy Education”或者“Media Education”。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媒介素养教育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之后流行于欧美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和实践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学术界真正开始认识并展开媒介素养的研究则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而且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新闻与传播学领域,作为一个教育命题却一直没有引起教育学界的重视。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由于对网络信息的片面认识与错误使用而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事件不断攀升;而更让教育学界惊愕的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媒体所引领的市场主流文化所导致的社会变迁,校园内的正式教育体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越来越受到来自媒体这一社会教育体系的挑战,由此导致的两者之间的裂缝也越来越大,“学校教育失效”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假设而是越来越成为当今的现实。
应对这种挑战,需要整个教育理念与体系的变革,而推进媒介素养教育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作为青少年社会化机制的教育与媒体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并驾齐驱的今天,如果我们仍然无视媒体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仍然将教育自我封闭于学校的藩篱之内,那么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教育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而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因为“媒体的限制,就是世界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