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品鉴普洱茶
普洱茶评鉴活动策划方案
普洱茶评鉴活动策划方案以下是 9 条普洱茶评鉴活动策划方案:1. 咱就搞个超级有趣的普洱茶评鉴活动!把大家都召集起来,在一个温馨舒适的地方,摆上各种年份、产地的普洱。
大家一起闻香、品味,不比单纯自己喝茶有意思多啦?像上次我和朋友们一起评鉴的时候,那讨论多热烈呀,真的能学到好多呢!你不想来感受一下吗?2. 嘿,想象一下,弄一个别开生面的普洱茶评鉴活动。
找个风景美的地儿,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普洱。
可以让每个人分享自己对不同茶的感受,就像交流人生故事一样,多有意思啊!上次我们在花园里搞这个,简直太棒啦!你难道不想体验一把这样的乐趣?3. 咱来计划一次超棒的普洱茶评鉴活动吧!准备些精美的茶具,把那些顶级的普洱都拿出来。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茶汤的颜色,感受那口感的奇妙变化。
这就好比一场味蕾的奇妙冒险呀!你不加入咋行呢?4. 哇哦,搞一个超嗨的普洱茶评鉴活动怎么样?邀请各路茶友齐聚一堂,大家轮流泡茶、品茶。
互相交流心得,说不定还能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呢!上次我就通过这样的活动认识了一个特别投缘的茶友,那感觉太好啦!你不想也来碰碰运气吗?5. 咱弄个超有氛围的普洱茶评鉴活动呗!布置得古色古香的,放点舒缓的音乐。
大家在这样的环境里安静地品味普洱,就像穿越到古代文人的雅集一样。
你想想那场景,多令人陶醉呀!还不快来参与?6. 嘿呀,搞个超厉害的普洱茶评鉴活动吧!设立一些有趣的评比环节,比如谁能最准确地说出一款茶的特点。
然后给获胜者发个小奖品,多有意思呀!我之前参加过一次类似的,可兴奋啦!你不想去挑战一下自己吗?7. 咱来整一个超热闹的普洱茶评鉴活动嘛!大家可以一边喝茶一边玩小游戏,增加点欢乐气氛。
就像在开一个大派对一样,多开心呀!上次那样玩,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呢!你难道不想来凑凑热闹?8. 哇塞,计划一个超特别的普洱茶评鉴活动吧!专门请个专业的茶艺师来给大家讲讲茶道知识。
然后再亲自实践,感受一下专业泡茶的魅力。
这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茶艺世界的大门呀!你不想进去探索一番吗?9. 咱搞个超酷的普洱茶评鉴活动呀!设置不同的主题区域,比如生茶区、熟茶区。
停在普洱:《极端之美》读书心得
停在普洱:《极端之美》读书心得上一次读余秋雨先生的文章还是那本《文化苦旅》,只记得洛阳纸贵,一时铺天盖地的盗版,那时还小,还是可以揣个面包在书店站一整天看书都不觉得累的年纪,(如今少年时兴说“爱觉不累”,我那时大概叫站觉不累吧呵呵)时隔久远,我当年断断也没想过自己会在上海再读余先生文章,竟生起一丝“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恍惚。
书是2014年5月第一版,竟是新书了,而知道此书,却是因为喝茶,因为普洱,于是就不得不提到推荐此书给我的一位新近相识便想写写他又总觉得不能贸然下笔的人:础明师兄。
开课以来结识不少好朋友,础明师兄是意外的收获。
有一次我的理财讲座结束以后,大家不愿离开,依旧在继续讨论讲座的内容,础明师兄默默地给大家泡茶,泡的是普洱,他聊的也是普洱:他喝茶三十年,每次都是背着自己的大背包来喝茶,大背包里有各种小罐子,分门别类装着不同的茶,还有各种小紫砂壶,因为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紫砂壶来泡,甚至还随身带有计量器,每次泡茶前都要称量,而用完以后都用不同的茶巾小心擦拭包好各种小紫砂壶,喝茶到如此境界,应该也不多吧?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他喝茶的全部了,那就太可惜了,础明师兄最妙的却是说茶:他从来不像有些人把茶放冰箱——因为谁家把孩子放冰箱啊,但是他会把储存茶的房间常温调节好,定期通风打扫;如果是从外地买回来的茶,他也不会马上喝,他说要先在家里放几年,让茶叶认门,熟悉环境,磨合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喝,因为茶叶就像孩子,也认生;他泡茶不用过滤,因为所有的茶都是他自己去到那连GPS导航都失灵的地方,每一座山头和村庄,亲自挑选和看着长大的树,采摘以后他亲自压制茶饼,这样制成的茶,连茶渣他都舍不得倒掉,自然他也不会喝外面的茶;他给儿女准备的嫁妆和彩礼,就是每人数百茶饼,据说连年上涨,如今已经是不得了的数字,他每日喝的茶不过是以前存茶涨价的利息罢了;他泡茶每一遍都暖壶,他说这样内外温度一样,茶叶才会有最好的绽放,你懂茶,给它最好的呵护,茶也回报你最好的口感,茶是懂得感恩的;他也教我们如何握杯,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杯沿,中指托底,杯口先对外敬人,然后转过来敬自己,饮下,小小一杯茶中见礼数,我们都赦然,这些学问,今日方懂得,只因缘于一杯普洱茶,壶里乾坤杯中天地,果然“千秋万代一壶茶”。
《极端之美》读后感
《极端之美》读后感看到《极端之美》这本书,有一种由衷的喜悦,如果喜爱中国文化,如果喜爱古典文学,喜欢美好的事物,那么都可以一读此书,里面总共讲了三件事情:昆曲,书法,普洱茶,这三样都是我盲目崇拜的。
普洱茶是我经常喝而且也是最喜欢的一种茶,虽然身边喜欢喝普洱的人不少,但是从来没和任何人谈论过普洱茶。
而昆曲则是接触比较少的剧种,以前只看过电影《游园惊梦》和听说过白先勇推行昆曲的事情。
书法是我们小时候都练习过的,还记得小时候每天要交几篇书法字的不耐。
第一部分是普洱茶,余秋雨对普洱茶了解之深,甚至已位列行业内公认的“普洱老茶品鉴专家”,从普洱茶给初喝者形成的障碍开说,用精妙而简洁的语言对比了普洱茶、乌龙茶、绿茶的味道,用“陈酽、透润”来形容普洱茶的口感更是令人叹服。
普洱茶与其他几种主要的茶叶品种的口味差别,来源于制作工艺的差别,说到底就是发酵方式的不同,余秋雨将普洱茶的发酵称之为“微生物美学”;看完了这本书了解到,原来普洱作为一种茶,也有如许精彩的历史,也了解到什么是“号级茶”,“印级茶”,什么又是我们常听说的“七子茶”,了解了普洱茶的制法,普洱茶的排名,书中余秋雨老师的解释详尽有趣,原来普洱茶的味道可以有这么多生动的描述。
第二部分的昆曲,昆字原来指的是昆山,昆曲产生于元杂剧之前,却是在元杂之后逐步从发源地浙江走向江南乃至全国的。
余秋雨在《昆曲纵论》文中细致的叙述了明代昆剧改革、昆曲扩散流行的过程。
令人感慨的是,昆曲清唱如同今天的流行神曲一样,曾在明朝让全国各地各阶层乃至全民都陷入痴迷的状态;彼时的昆曲,显现出在意境、结构、呈现上的高度精妙,了解了元曲和昆曲的承接关系,原来,《红楼梦》之中大家所听的原来都是昆曲!原来昆曲才是所有戏剧形式之祖。
如果白先勇先生的努力让我对于昆曲有了基本的认知,那么这本书的详尽讲解则让我对于昆曲有了更多的了解,从戏楼的种类,搭在水边的、巨型楼船的、观众坐在小船的。
主要的剧目特点、各个戏班的特点,各个戏班擅长的剧目都一一列举。
导师推荐意见书
对论文的推荐意见(包括论文的优缺点、数据、材料收集、论证、结论是否正确,有无新的见解等)
作者选取了著名作家余秋雨的系列散文《品鉴普洱茶》作为翻译实践文章,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框架以期对茶文化翻译提供一些借鉴。该选题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价值,有利于向外国推广茶文化,然而,由于文本文学性较强,包含独特的文化因素,文中综合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构成磅礴的语言气势,极富张力和文采,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在翻译领域的研究也比较少见,因此,如何将这篇佳作译成英文,考验作者的翻译功力,是具有价值和挑战性的尝试。
从整体看,首先,论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路方法,对于茶文化领域的翻译有一定启发;其次,作者巧妙运用功能对等理论解决散文翻译中遇到的借物抒情,直译不通等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翻译策略的探索,同时尝试形成茶文化翻译的标准。但论文中尚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第一,语言表达不够严谨准确,多处出现拼写和语法错误,如:“choses”,“After tea drinking……”;第二,译文翻译稍显稚嫩,未能完全传递出原文的意境。
曲阜师范大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on Translation ofA Taste of Pu’er Tea起止时间:2014年3月—2015年3月
《品鉴普洱茶》翻译实践报告
研究生姓名:郭晗学号:2013300274入学时间:2013年9月
专业学位类型:翻译硕士专业领域:英语笔译
总体而言,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价值,引证资料丰富,可以支持论点,全文条理清晰,表达准确流畅;论文观点明确,评述得当,能综合运用翻译理论和方法解决所研究的问题符合学术
论文的规范要求。反映出作者比较全面地掌握了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描写普洱茶的散文
描写普洱茶的散文
普洱茶,一把古老的灵魂。
它晶莹澄清,历久新鲜,芳香醇厚,清远甘甜,回甘回味。
古时候,它就是安静而幽香的,慢慢流传到千家万户,将沁人心脾的韵味传承下來,它溢满了尊贵,深沉,醇和,果香,清新,悠穠,舒缓,充满着习俗与专属性,就像是一杯杯山径中的古老之音,耐人寻味,让心灵感受到宁静之果。
它源自热带阳光,每一壶可以象征着一重新的生活,接受新的希望、新的力量。
它每壶茶叶,可以沉淀出内心的安宁,感受每一口的清新,学会懂得安静,追求净美,释
放一切。
它可以把一杯茶,一壶内心,杯中的香气,把最欢乐的时光缀入心底。
是路,是路,让你
把沉静安然,守候在等待,依赖在追求里,去叩着忙碌的时光,去向自然、虔诚致敬,去营造心脏的更醉人的气息。
普洱茶,以它的一杯杯的味道,像一首优美的咏叹调,感受明媚的灿烂、清灵的思妙;卷
起了梦,也给了希望和力量,感恩的心情,暖流心间,一道清新的缝纫,带着简单的心灵
之物。
普洱茶,质朴自然,处处是芳香,孕育着宁静与平静,勾勒出江山如画,浓淡自然,茶香萦绕着回味,此时此刻,只有安然,乘着它带来的无限内心深邃,回归本真,释放,感恩。
余秋雨写出的极端之美
余秋雨写出的极端之美余秋雨写出的极端之美今年夏天的时候,一位书友传给我一个网页链接,链接转向就是余秋雨所写的文章《品鉴普洱茶》。
诗人骚客与茶道、曲艺还有酒联系在一起,本不奇怪,如果连这几样都没有,文学的意境和文字美感就失去了依托。
尽管围绕余秋雨存在较多争议,但这些争议基本上与他的写作水平和美学鉴赏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余秋雨欣赏、品鉴普洱茶,专门写一篇文章,不奇怪。
当时,我带着震惊甚至可以说折服,读完了《品鉴普洱茶》。
余秋雨对普洱茶了解之深,甚至已位列行业内公认的“普洱老茶品鉴专家”,是我此前所不知道的。
而这个一个“专家”的名头,并不是余秋雨随随便便封给自己或者其他专家“抬轿”包装而成的。
《品鉴普洱茶》从普洱茶给初喝者形成的障碍开说,用精妙而简洁的语言对比了普洱茶、乌龙茶、绿茶的味道,用“陈、透润”来形容普洱茶的口感更是令人叹服。
他甚至借此展开了一番比喻和联想:“这一种,是秋天落叶被太阳晒了半个月之后躺在香茅丛边的干爽呼吸,而一阵轻风又从土墙边的果园吹来”;“那一种,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当归、二分冬枣用文火熬了三个时辰后在一箭之遥处闻到的药香。
闻到的人,正在磐声中轻轻诵经”;……对普洱茶的介绍和品鉴,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已经可以说达到普洱茶“资深饮客”的层次。
余秋雨没有就此停顿,而是引领读者迈进更深更广的天地。
普洱茶与其他几种主要的茶叶品种的口味差别,来源于制作工艺的差别,说到底就是发酵方式的不同,余秋雨将普洱茶的发酵称之为“微生物美学”;接下来,再转入普洱茶的历史沿革叙述。
在文章的最后一节,余秋雨将普洱茶的奥秘升华为地球局部生态未遭破坏而对人类的回馈,认为普洱茶代表着中国的新文化“生态文化”,稳健、着地、深厚、悠长。
《品鉴普洱茶》这篇文章带有雅趣,反映出极致化的文字之美。
阅读这样的文章,可以带着很轻松、很放松的心态,会让门外汉了解到有关普洱茶的多项常识,也能启发“资深茶客”们的领悟——但最终会让人调整到郑重审视普洱茶文化韵味及其代表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角度。
普洱茶有关的著名散文
普洱茶有关的著名散文我是个粗人,对茶知之甚少,更别说泡茶品茶之道了。
虽说在单位也天天泡茶喝,只不过是些大众茶而已,每天抓一小撮入杯,冲上开水一泡了事,不懂得茶是要洗要润的。
至于品尝,只要是茶,想必皆有其香,味道嘛,涩中略带点苦味,除此以外便再也吃不出别的来了。
终于有一机缘,我也雅了这么一回。
周末,应朋友之邀赴了一个品茶会。
会址设在闹市口档次很高的那个茶艺馆内。
门口有几位身着旗袍的年轻美貌的迎宾女子,彬彬有礼地鞠着躬,脸上带着职业的迷人的微笑。
馆内是中式装修,几个漂亮的屏风将大厅分割成若干单元。
单元内布置有几排棕红色桌椅,前排是一位穿着粉红旗袍的漂亮女子在做茶艺表演。
茶桌上摆放着七八个杯、盏、盘、碟,还有几样钵、罐、壶、勺等工具,其余的便不知其名了。
从烧水取茶开始到泡出一杯茶汤,大概有十几道工序,手法极尽精妙,极尽完美。
后台上,一幅帘子后面是琵琶古筝之类的独奏,演奏的曲目也都是极有名的古曲,演奏者想必也都是些技艺精湛的美女们,那气氛几乎清雅到了极致。
来的茶客多半是些谈天说地,博古论经的文人雅士,从鲁迅的犀利,沈从文的清新到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聊得好不热闹,也有观点相悖发生争执的,不过,毕竟都是些有素质的人物,也不会破坏这大好气氛,败了大家兴致的,相互一笑也就断了争执。
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美女的表演,畅谈着国事、家事、天下事,也是件惬意畅快之事。
茶盏端在手里,放在桌上,也不过是些摆设而已,没人去观其色,嗅其味,茶似乎成了品茶会上的配角,喝上一口,味道跟平时的也无多大区别,茶艺师所描述的那种甜那种香,我努力了很久,却始终未有品得出来。
我悄悄在想,那种甜味是不是加了糖的缘故,不过,我也是好面子的人,不好意思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等没水准的话来,也就附和着跟他们一起说道:好茶,好茶!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外国故事——皇帝的新装。
品茶会接近尾声的时候,茶艺师突然一改清雅的常态,带着一点似乎怕人听不见而故意夸张的语调说道:各位宾客,今天给大家展示的几款茶品都是我公司新近推出的新品,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今天出席品茶会的各位宾朋我们给大家打八折。
美到极端是什么 ——读余秋雨新著《极端之美》
转 向生态文 化 。普 洱茶 ,只是体 现这种 趋势 的一个代 表 。 书法是 纯粹 的文本 文化 ,昆 曲是 文本文 化兼 生态文化 ,而 普洱茶 则是 纯粹 的生态 文化 。前 两种 主要代表 过往 , 普 洱 茶主要 代表 未来 。 应 该 说 ,读 过余 秋 雨 的 自序 后 ,人 们 先人 为主 的 疑 惑 多少 会减 轻一些 。也许 ,作者事 先就 已经料 到人们会 有 这样 的反应 ,所 以他在 自序 中以惯有 的 “ 余 氏风格 ”进 行 了 一 番解 释 与 阐述 。作 为 我 们 这些 普 通 的读 者 ,既 然 已 经捧上 了这本 新书 ,最好 的办法不 是跟着别 人 纠结起 哄 , 而是应 该埋下 头来 ,沿着作 者提供 的路 径 ,走进 书法 、昆
・
余秋雨还解释说文化极品必须要符合独有性 、顶级性、具
体性 、 共 知性 、长 续性这 些特性 ,几 经筛选 , “ 在 我眼前 只剩下 了三项 : 书法 、 昆曲、 普洱茶 。当然 还可 能有别项 , 我 一时 没想 出来 。这三项 ,既不 怪异 ,也不生 僻 ,但 是却 无 法让外 国人 全然 把握 。如果他 能把握 ,那我 就会 上前搂
普洱茶的说明文阅读考试作比较
普洱茶的说明文阅读考试作比较如下:
普洱茶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茶,其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品质优良,深受人们喜爱。
与其他的茶相比,普洱茶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普洱茶的产地是中国云南省的普洱市,这里的自然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普洱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比其他茶叶产地,普洱茶的生长环境更加独特,这也是其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普洱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
普洱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陈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以及掌握好发酵的程度。
相比其他茶叶的制作工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更加繁琐和精细,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第三,普洱茶的口感独特。
普洱茶的口感醇厚,带有一种陈香,回甘强,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相比其他茶叶的口感,普洱茶的口感更加浓郁,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这也是其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最后,普洱茶的价值很高。
由于普洱茶的产地、制作工艺和品质优良等特点,其市场价值一直很高。
而且,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普洱茶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综上所述,普洱茶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茶,其产地、制作工艺、口感和价值等方面都与其他茶叶有所不同。
相比其他茶叶,普洱茶的特点和优势更加突出,这也是其成为人们喜爱的茗茶的原因之一。
余秋雨与普洱茶
余秋⾬与普洱茶2021-03-26 余秋⾬,1946年8⽉23⽇出⽣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浙江省慈溪市),中国当代作家、学者。
下⾯是⼩编帮⼤家分享的余秋⾬与普洱茶,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个⼈总有多重⾝份,往往隐秘的⾝份⽐外在⾝份更有趣,尤其是那些已经为⼈们熟知的名⼈。
⾦秋⼗⽉上市的⼀本新书《极端之美》,让余秋⾬曝光了⾃⼰的⼀个隐秘⾝份:“普洱⽼茶品鉴专家”,与他⼀起“漏风”的还有他的夫⼈马兰,⽽且马兰在普洱茶的品鉴地位上远⾼于余秋⾬。
余秋⾬在⾃序中这样说道,“任何⽂化都会有⼤量外在的宣⾔、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个‘命⽳’,⼏处‘胎记’”。
在《极端之美》中,余秋⾬将普洱茶与昆曲、书法⼀起称为“举世独有的三项⽂化”。
据悉,余秋⾬对普洱茶的观点在⼀个专业杂志上发表之后,没想到惊动了整个普洱茶⾏业。
从⽣产者、营销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读。
⽂中所排列的普洱茶级别序列,也引起了⼴泛重视。
据说,现今全国的茶庄、茶客在品鉴和流通那些顶级普洱茶时,⼤多会翻阅这篇⽂章。
由这篇⽂章印成的⼩册⼦,已在阵阵茶⾹中发⾏了⼏⼗万本。
⽽本书特意配了200多幅图⽚,有很多资料图⽚如今已经相当罕见,⽐如《品鉴普洱茶》⾥⾯选了“福元昌号七⼦圆茶”“宋聘号”以及⼀些古董茶的⼤票和内飞等。
《极端之美》第⼆篇“昆曲纵论”则有更多的故事可讲。
提到昆曲,⼤多数⼈⾸先会想到⽩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多数⼈却不知道原来⽩先勇的《牡丹亭》与余秋⾬还颇有渊源。
从作者⼩序中我们得知,22年前⽩先勇就邀请余秋⾬到台湾发表⼀个有关昆曲的系统讲演。
在演讲中,余秋⾬将昆曲定位为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典范”,这⼀观点让很多台湾学者吃惊不已,却深得⽩先勇的认同和赞许。
后来,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那个寒冷的冬夜,余秋⾬和妻⼦马兰⼀直陪在⽩先勇⾝旁。
随后,青春版《牡丹亭》名扬遐迩,余秋⾬也⼀直担任阐释者。
孙海彬:茶品人生——北京普洱品鉴中心老板素描
孙海彬:茶品人生——北京普洱品鉴中心老板素描
程远
【期刊名称】《中国市场》
【年(卷),期】2008(000)017
【摘要】@@ 北京三月,春寒袭人.rn马连道茶城的一间茶铺内,在微微泛红的竹制茶海上,一盏紫砂壶,两只小巧的杯子,惹人怜爱.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程远
【作者单位】《中国市场》实习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2
【相关文献】
1.龙润普洱当选普洱茶品质鉴定中心指定供茶 [J],
2.北京华彬费尔蒙酒店:品鉴战斧牛排饕餮盛宴 [J], ;
3.2009'徽茶品鉴会在北京举行 [J], 浩远
4.2009'徽茶品鉴会在北京举行 [J], 浩远
5.“敬亭绿雪”参加2009北京徽茶品鉴会 [J], 王仕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品鉴普洱茶余秋雨读后感
2024年品鉴普洱茶余秋雨读后感《品鉴普洱茶余秋雨》是一本关于普洱茶的读物,通过作者余秋雨的眼睛,我们得以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和制作过程。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普洱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这本书进行品鉴和读后感。
首先,作者余秋雨通过详细地描述普洱茶的历史和文化,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
他介绍了普洱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向我们展示了这种茶叶的独特之处。
通过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这种茶叶的价值和魅力。
其次,作者还着重描述了普洱茶的制作过程。
他详细解释了普洱茶的生产工艺和关键环节,让读者了解了普洱茶是如何由鲜叶加工而成的。
通过了解这一过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普洱茶的味道和特点,进而更好地品味和品鉴普洱茶。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普洱茶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他详细解释了不同种类普洱茶的区别和特点,告诉读者如何辨认和选择好的普洱茶。
这对于新手来说非常有帮助,能够让他们在品鉴普洱茶时更加有自信和能力。
除了介绍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和制作过程,作者还分享了自己的品鉴经验和心得。
他介绍了品鉴普洱茶的方法和技巧,告诉读者如何通过观察泡茶的色、闻茶的香、品茶的味来评价一款普洱茶的好坏。
这对于喜爱普洱茶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享受普洱茶的乐趣。
在读完《品鉴普洱茶余秋雨》之后,我对普洱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作者余秋雨的描述和分享,我不仅了解到了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和制作过程,还学习到了如何品鉴普洱茶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让我更好地欣赏和品味普洱茶。
最后,我想说的是,《品鉴普洱茶余秋雨》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仅通过作者余秋雨的眼睛,让我们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和制作过程,还分享了作者的品鉴经验和心得。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和品鉴普洱茶,享受普洱茶带来的乐趣和滋味。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读到这本书,了解普洱茶,品味生活中的美好。
余秋雨《极端之美》读书笔记与感悟
余秋雨《极端之美》读书笔记与感悟余秋雨《极端之美》读书笔记与感悟寒假期间,细细阅读余秋雨先生的《极端之美》一书,对中华文明之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尤其是对普洱情有独钟。
一、普洱之美在于“真”与“陈”中国茶的种类繁多,都各具其特色。
如绿茶之美在于“新鲜香雅”;半发酵茶之美在于“酽丽长韵”;而普洱茶则美在于“山性陈气”。
所谓“真性普洱”。
“真”,其性也,物之真实性。
普洱茶的真性是“厚化兰樟香、山头原林韵”。
求普洱茶的“真”,其必须先有好的普洱茶菁。
来自云南大茶山与多种森林植物混生的大叶种乔木茶树的普洱茶菁,其真性原味是有着醇厚甘化的茶汤、兰香、樟香的茶香以及有“山头原林”的磅礴气韵。
真性普洱茶的制造工序,必须是将普洱茶菁先制作成晒青毛茶。
传统的普洱茶是制作成生茶青饼茶品,经过多年的长期陈化后,才起出品饮或出售,方能得其真性之美。
至于真性普洱茶的陈化,必须是干仓存放。
凡是能够保有真性的普洱茶品,就是好的普洱茶。
其次,上好茶菁做成的生茶普洱茶品,经过长期干仓陈化后,方会显露出普洱茶的真性原味。
“越陈越香”是形容普洱茶最切题的一句名言,美好普洱茶和美酒一样都必须要有一段漫长的陈化时间,尤其是普洱茶更有“祖父做茶,孙子卖茶”的美誉。
“茶,点仓。
树高二丈,性不减阳羡。
藏之愈久,味愈胜也。
”、“饮之可以消积食。
去胀满。
陈者尤佳。
”以上说明了普洱茶是以陈老而品饮为佳的茶品。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的茶菁为原料。
大叶种所含有的物质成分特别丰富饱满,所以制成的生茶普洱茶品,其味特别会有苦涩浓烈醇酽,不太适宜新鲜品饮,须经过一段时间贮藏陈化,待其苦涩消退后,才显露出其原味真性。
也因为经过长期陈化的效应,使得这些老普洱茶品有着一份浓厚的陈韵之美,陈韵是普洱茶特有的品味和艺境。
二、教学之美在于“趣”与“变”课堂教学需要普洱茶之真与陈,课堂教学之真在于真爱在于教师之真情实感,所谓“身教不如言教”;课堂教学之陈在于积累,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素养的沉淀,所谓“推陈才能出新”。
云南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卷语文
云南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卷语文1.(1小题共1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侍候(cì)腐烂(fǔ)呢喃(ní)彬彬有礼(bīn)B.赞誉(yù)游弋(yì)恣睢(zì)鸠占鹊巢(jiū)C.墨守(mò)摇曳(zhuài)契合(qì)天衣无缝(fèng)D.山麓(lù)瘦削(xiāo)萌发(méng)前仆后继(fù)2.(1小题共1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松懈磅礴狂妄自大如雷贯耳B.翩然膨胀走头无路置之不理C.缄默赋予正重其事相得益彰D.筵席盘缠附庸风雅言不及意3.(1小题共1分)下列句子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老虎嘴梯田是元阳哈尼梯田最具有代表性、最为_____的地方,完全可以用“绵绵不绝”“丝丝相连”“无边无垠”来形容。
站在高高的老虎嘴上_____,只见梯田如潮似海,仔细观看,隐约像有两匹骏马奔驰原野,又似一只千年乌龟静卧山间,它们仿佛_____着哈尼先民开垦梯田的沧桑史。
A.美观仰视塑造B.壮观俯视讲述C.美观俯视讲述D.壮观仰视塑造4.(1小题共1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做好创新与传承工作。
B.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C.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校外超前超标培训问题上都下了大力气。
D.劳动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
5.(1小题共1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导致一些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存在问题②很大一部分是从同学、朋友等“非正规”教育渠道完成的③也由此产生青少年沉迷网络、网络暴力等社会隐患④未成年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习得⑤通过自主阅读、活动研讨等灵活而深入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⑥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网络素养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系统规划与组织A.④②③①⑥⑤B.④②①③⑥⑤C.②①③④⑥⑤D.②④①⑥⑤③6.(1小题共1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是填词用的曲调名,不同的词牌在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普洱雅苑茶语清心墨印高端普洱茶
普洱雅苑,茶语清心——墨印高端普洱茶
余秋雨在他的书《品鉴普洱茶》当中说过这样的话:“人们一旦沉浸于自己的某一身份,常常会忘了其他身份。
每当我进入普洱茶江湖,全然忘了自己是一个能写文章的人。
”由此可见普洱茶的魅力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的巨大。
一杯上好的普洱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
当蜷曲的茶叶在开水中慢慢的舒展开来,那墨绿色的茶叶便能在浸染了茶水的同时,顷刻间便浸润泡茶者的心。
喝上一口,有着些许草木的微涩,更多的却是一种只属于春天的芬芳,新鲜的可以让你听到山间燕雀的鸣叫、看到彩云之南天空的蔚蓝。
墨印高端普洱茶就是这样的一种好茶,它的清香不仅仅只留存于唇齿之间,还留存于每一个喝茶人的心里面。
墨印高端普洱茶生长于有300年历史的古茶园里,茶条肥壮匀整,茶汤呈
琥珀色,滋味浓厚爽滑,陈香馥郁,回味悠长,微甜中略有花香,任谁喝过后都不会忘记它的味道。
怪不得余秋雨要在书中感叹普洱茶独特的味道了。
茶最重要的不是喝它,而是要走入它,用心去体味它,如果我们也能在萦绕的茶香中消解了自己世俗的身份,在茶香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寻觅与天地更好的和鸣,也就领悟到了茶的真正乐趣。
普洱雅苑,茶语清心,品一杯墨印香茗,给心放一个假,放松紧绷的神经,让身心在茶香中尽情旅行。
教师暑假生活分享范文(16篇)
教师暑假生活分享范文(16篇)范文范本是学习写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并为大家提供写作的参考。
暑假生活分享感想演讲稿大家好!在我的期待中,暑假生活终于开始了!在这个暑假中,我体验到了父母平常工作中的辛苦,也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去年我参加了__都市报举办的卖宝、换宝活动,觉得挺有意义的,所以经过和父母的商量决定:今年在我们小区卖掉自己家中的旧物。
__月__日中午是我第一在小区里摆摊,早上我和奶奶提上了我们的“宝贝”出发了。
外面的阳光格外明媚,我们的心情也格外的兴奋。
虽然第一天我一分钱也没有挣,但是奶奶很开心,我也体会到了父母工作中的辛苦。
下午我又和奶奶去摆摊,经过了2个小时左右我挣了十三块钱。
后面的几天我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挣的钱也越来越多。
而且现在小区里也有许多人认识我了,也有了许多的“老顾客”。
我觉得摆摊卖旧物挺好的,既可以锻炼我的自立能力,又可以将旧物循环利用,我挣来的钱还可以在来买学习用具和书等,等我看完后又可以低价卖给别人,这样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可以让别人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
我觉得我这个暑假过的十分有意义,我喜欢我的暑假生活!谢谢大家!教师暑假生活随笔假期里逛书店,看到了余秋雨老师的《极端之美》,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便被吸引了,什么会被余老师称之为极端之美,翻开书便看到极端之美的副标题是“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余秋雨老师把“书法、昆曲、普洱茶”选为“文化极品”。
这三者都是我的欢喜,但我对它们了解却不多。
茶,最早我是没有感觉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茶越来是越喜欢,每每闻着茶香,我都心旷神怡。
老公也非常喜欢茶,家里存放了各种的茶,我也就试着了解各式茶来:西湖的龙井,信阳的毛尖等属于绿茶,武夷山的大红袍,属于乌龙茶,长在武夷山的`岩石上……普洱茶呢,我喝过几次,泛红的茶汤,有点干树叶的味道,细细咂舌,有种回甘。
余秋雨《行者无疆3-1两方茶语》原文及读后感赏析
余秋雨《行者无疆3-1两方茶语》原文及读后感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余秋雨《行者无疆3-1两方茶语》原文及读后感赏析【导语】:扼守秋天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行者无疆。
为什么说普洱茶是品茶的最后一站
为什么说普洱茶是品茶的最后一站喝完普洱之后再回头来喝绿茶,只让很多人感觉绿茶淡而无味,又不耐泡,而且口感的丰富程度完全没法跟普洱茶相比。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喝茶的最终归宿就一定是普洱。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普洱茶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来,内地比较火热,其实最早的时间普洱茶在除云南以外的市场,特别是像我们安徽这样的省份,基本上就没有多少人喝,甚至很多人不认识。
老茶客常说“普洱是喝茶人的终结,是茶人的最后一站”,为什么呢哪怕他是一个喝了30年50年的老茶客,对普洱茶的认知可能还不是很深刻,甚至有很多人确实没有去喝。
所以说喝茶人最终的归宿是普洱茶,而普洱茶是人生的最后一站,这个话有点片面,有点夸张。
对于特别喜欢喝普洱茶的人来说,也许是如此,但是茶有千样,百茶百性,每个人喝茶的习惯和他所喜欢的茶叶完全不同,所以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去喝普洱茶。
比如说,我们在安徽地区很多朋友交流,他们都只习惯喝绿茶,他们的一生中也只能接受绿茶。
那么你能说他们最终也会回归到普洱茶的怀抱吗?普洱茶会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站吗?肯定不能这么说的。
说这句话只能是针对特定的人群,也就是说喜欢和喝普洱的人。
老茶客常说“普洱是喝茶人的终结,是茶人的最后一站”,为什么呢而且喝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茶叶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就好。
一个乡下的老茶农,他可能一生喝的都是很多精致喝茶人口中所说的口粮茶或者是老树叶子,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爱茶,并不妨碍他们喝茶。
你让他们去喝一芽一叶特别鲜嫩的小芽头,反而他们觉得一点都不好喝。
同样的理论也可以套用在喝普洱茶这件事情上。
每个人的喝茶习惯和喝茶体验是不同的,他们接触到的茶叶也不一样。
所以说普洱是茶叶的终点站,是人生喝茶的最后一站,这句话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也只能适用于某一部分人,而不能将所有喝茶的人都囊括进去。
大家说对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雨:品鉴普洱茶
很多人初喝普洱茶,总有一点障碍。
障碍来自对比。
最强大的对比者,是绿茶。
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
茶叶仍然保持着绿色,挺拔舒展地在开水中浮沉悠游,看着就已经满眼舒服。
凑嘴喝上一口,有一点草本的微涩,更多的却是一种只属于今年春天的芬芳,新鲜得可以让你听到山岙白云间燕雀的鸣叫。
我的家乡出产上品的龙井,马兰的家乡出产更好的猴魁,因此我们深知绿茶的魔力。
后来喝到乌龙茶里的“铁观音”和岩茶“大红袍”,就觉得绿茶虽好,却显得过于轻盈,刚咂出味来便淡然远去,很快连影儿也找不到了。
乌龙茶就深厚得多,虽然没有绿茶的鲜活清芬,却把香气藏在里边,让喝的人年岁陡长。
相比之下,“铁观音”浓郁清奇,“大红袍”饱满沉着,我们更喜欢后者。
与它们生长得不远的红茶“金骏眉”,也展现出一种很高的格调,平日喝得不少。
正这么品评着呢,猛然遇到了普洱茶。
一看样子就不对,一团黑乎乎的“粗枝大叶”,横七竖八地压成了一个饼型,放到鼻子底下闻一闻,也没有明显的清香。
扣下来一撮泡在开水里,有浅棕色漾出,喝一口,却有一种陈旧的味道。
人们对食物,已经习惯于挑选新鲜,因此对陈旧的味道往往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防范。
更何况,市面上确实有一些制作低劣、存放不良的普洱茶带着近似“霉锅盖”的气息,让试图深入的茶客扭身而走。
但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又停步犹豫了,因为他们知道,世间有不少热爱普洱茶的人,生活品质很高。
难道,他们都在盲目地热爱“霉锅盖”?而且,这些人各有自己的专业成就,不存在“炒作”和“忽悠”普洱茶的动机。
于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开始怀疑自己,重新回头,试着找一些懂行的人,跟着喝一些正经的普洱茶。
这一回头,性命交关。
如果他们还具备着拓展自身饮食习惯的生理弹性,如果他们还保留着发现至高口舌感觉的生命惊喜,那么,事态就会变得比较严重。
这些一度犹豫的茶客很快就喝上了,再也放不下。
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功效。
几乎所有的茶客都有这样的经验:几杯上等的普洱茶入口,口感还说不明白呢,后背脊已经微微出汗了。
随即腹中蠕动,胸间通畅,舌下生津。
我在上文曾以“轻盈”二字来形容绿茶,而对普洱茶而言,则以自己不轻盈的外貌,换得了茶客身体的“轻盈”。
这可了不得。
想当年,清代帝王们跨下马背过起宫廷生活,最大的负担便是越来越肥硕的身体。
因此,当他们不经意地一喝普洱茶,便欣喜莫名。
雍正时期普洱茶已经有不少数量进贡朝廷,乾隆皇帝喝了这种让自己轻松的棕色茎叶,就到《茶经》中查找,没查明白,便嘲笑陆羽也“拙”了。
据说他为此还写了诗:“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他的诗向来写得不好,我当然不会去考证,但如果真用“金茎露”来指称普洱茶,还算说得过去。
《红楼梦》里倒是确实写到,哪天什么人吃多了,就有人劝“该焖些普洱茶喝”。
宫廷回忆录里也提到:“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因为它又暖又能解油腻。
”由京城想到茶马古道,那一条条从普洱府出发的长路,大多通向肉食很多、蔬菜很少的高寒地区。
那里本该发生较多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们终于从马帮驮送的茶饼、茶砖上找到了原因:“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食之,以腥肉之食,非茶不消”;“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当今中国,食物充裕,越来越多的人遇到了清王室和高原山民同样的问题。
因此,普洱茶风行,理由充分。
其次,是口味
如果普洱茶的好处仅仅是让身体轻盈健康,那它也就成了保健药物了。
但它最吸引茶客的地方,还是口感。
要写普洱茶的口感很难,一般所说的樟香、兰香、荷香等等,只是一种比拟,而且是借着嗅觉来比拟味觉。
世上那几种最基本的味觉类型,与普洱茶都对不上,即使在茶的天地里,那一些比较稳定的味觉公认,如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系列所体现出来的味道,与普洱茶也不对路。
总之,与这一些类型化、准类型化的味觉定型相比,普洱茶显得暧昧、含糊、内敛,因此也难以言表。
人是被严重“类型化”了的动物,离开了类型就不知如何来安顿自己的感觉了。
经常看到一些文人以“好茶至淡”“真茶无味”等句子来描写普洱茶,其实是把感觉的失落当作了哲理,有点误人。
不管怎么说,普洱茶绝非“至淡”“无味”,它是有“大味”的。
如果一定要用中国文字来表述,比较合适的是两个词:陈酽、透润。
普洱茶在陈酽、透润的基调下变幻无穷,而且,每种重要的变换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慢慢聚集成一个安静的“心理仓贮”。
在这个“心理仓贮”中,普洱茶的各种口味都获得了安排,但仍然不能准确描述,只能用比喻和联想予以定位。
我曾做过一个文学性的实验,看看能用什么样的比喻和联想,把自己心中不同普洱茶的口味勉强道出。
于是有了:
这一种,是秋天落叶被太阳晒了半个月之后躺在香茅丛边的干爽呼吸,而一阵轻风又从土墙边的果园吹来;
那一种,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当归、二分冬枣用文火熬了三个时辰后在一箭之遥处闻到的药香。
闻到的人,正在磐钹声中轻轻诵经;
这一种,是寒山小屋被炉火连续熏烤了好几个冬季后木窗木壁散发出来的松香气息。
木壁上挂着弓箭马鞍,充满着草野霸气;
那一种,不是气息了,是一位慈目老者的纯净笑容和难懂语言,虽然不知意思却让你身心安顿,滤净尘嚣,不再漂泊;
这一种,是两位素颜淑女静静地打开了一座整洁的檀木厅堂,而廊外的灿烂银杏正开始由黄变褐;……
这些比喻和联想是那样的“无厘头”,但只要遇到近似的信号,便能立即被检索出来,完成对接。
普洱茶的“心理仓贮”一旦建立,就容不得同一领域的低劣产品了。
这对人生实在有一点麻烦,例如我这么一个豁达大度的人,外出各地几乎可以接受任何饮料,却已经不能随意接受普洱茶。
因为“心理仓贮”产生了敏锐的警觉,错喝一口,就像对不起整个潜在系统,全身心都会抱怨。
这种拒绝,说大一点,是在人品结构边缘衍伸了一个小小的“茶品”结构,在人格形态外沿拖拽出了一个小小的“茶格”形态。
不管是“品”是“格”,都是通过否定和删削,来求得等级自守。
这对茶事来说,虽然无关精神道德,却是有涉生活素质。
第三,是深度。
与人们对其他美好饮食的记忆不同,普洱茶的“心理仓贮”,空间幽深、曲巷繁密、风味精微。
这就有了徜徉、探寻的余地,有了千言万语的对象,有了玩得下去的可能。
相比之下,只有法国的红酒,才有类似的情形。
你看,在最大分类上,普洱茶有“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等等代际区分,有老茶、熟茶、生茶等等制作贮存区分,有大叶种、古树茶、台地茶等等原料区分,又有易武山、景迈山、南糯山等等产地区分。
其中,即使仅仅取出“号级茶”来,里边又隐藏着一大批茶号和品牌。
哪怕是同一个茶号里的同一种品牌,也还包含着很多重大差别,谁也无法一言道尽。
在我的交往中,最早筚路蓝缕地试着用文字写出这些区别的,是台湾的邓时海先生;最早拿出真实茶品在一次次深夜冲泡中让我们从感性上懂得什么是顶级普洱老茶的,是菲律宾的何作如先生;最早以自己几十年的普洱茶贸易经验传授各种分辨诀窍的,是香港的白水清先生。
我与他们,一起不知道喝过了多少茶。
年年月月茶桌边的轻声品评,让大家一次次感叹杯壶间的天地实在是无比深远。
其实,连冲泡也大有文章。
有一次在上海张奇明先生的大可堂,被我戏称为“北方第一泡”的唐山王家平先生、“南方第一泡”的中山苏荣新先生和其他几位杰出茶艺师一起泡着同一款茶,一盅盅端到另一个房间,我一喝便知是谁泡的。
茶量、水量、速度、热度、节奏组成了一种韵律,上口便知其人。
这么复杂的差别与一个个朋友的生命形态连在一起了,那个天地就有了一种让人舍不得离开的人文深度。
以上这三个方面,大体概括了普洱茶那么吸引人的原因。
但是,要真正说清楚普洱茶,不能仅仅停留在感觉范畴。
普洱茶的“核心机密”,应该在人们的感觉之外。
茶月诗情:茶香月明家望诗
“和田春色好,弓月照轮台。
”
人越把自己弄得匆匆忙忙,读诗的闲适体验也就越少,更不要说做诗的雅兴了。
前日,喜得同行周家望新上市的一本诗集《茶月诗情》,翻了又翻,读了再读,竟有诗情画意久违之感,顿觉光阴荏苒、俗物缠身消磨我辈几多雅趣。
古典诗词以典雅著称,而朴拙常在,唐宋两代遗留下多少令后人捧读不尽的诗篇。
而家望兄的习作篇什,虽无意与古人比肩,却属得其精髓而咏叹,自铸伟辞以抒怀。
集中,分“春、夏、秋、冬”四章,共二百余首,佳构连连,颇有可观。
师情浓浓,友情深深,皆是为人敦厚的诗人最沉醉的歌咏题材,句句从心底流溢而出,读之令人怦然心动。
譬如《恩师赐茶试饮敬题》一诗,词句恭敬有加而情意蕴藉:“明前龙井出西湖,火焙青芽值万铢。
借得富春江上水,绿烟香透紫砂壶。
”一幅师徒同坐、款款啜茗的温情画面跃然纸上。
而五言诗《早春寄友人之和田》则流露出诗人胸襟浩荡、囊括古今的风采:“浩荡天山雪,莲花绝顶开。
长风几万里,乘兴踏诗来。
左帅(左宗棠)曾挥剑,林公(林则徐)亦遣怀。
和田春色好,弓月照轮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