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所以其城市化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法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城市发展史的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在其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法国城市化中国启示

作为传统的农业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83%,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经过漫长的百年的发展,法国实现了城市化。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应积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虽然中法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情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法国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体验了各种酸甜苦辣,其中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深刻的教训,我们也要引以为戒。

一、法国的城市化历程

法国最早的城市兴起于高卢——罗马时代,在11——14世纪又形成了第二批城市,16——17世纪兴起了第三批城市,在法国土地上已形成了稠密的城市网。工业革命后,工厂的生产技术有了进步,生产规模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根据法国教授菲利普·潘什梅尔的研究,法国城市化始于19世纪30年代,城市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化进程缓慢,经过世纪的发展,法国的城市人口增加到占全国人口的30%左右。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是法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经济重建的需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城市化基本实现。

(3)20世纪50年代至今:法国的大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达到75%左右稳定下来,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二、法国城市化历程中的独特性

1、农业的发展是法国实现城市化的基础

城市化最先体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在物质基础上,农业、农村的发展不仅能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生产、生活资料,满足大量人口的需要,而且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法国是西欧最大的农业国,农用地面积达3200多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0%左右。战后法国农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扶植,1955年颁布了农业法,1960年8月颁布了的农业指导法,同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措施。因而到60年代中期以后不仅逐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而且改变了农业结构,使法国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1)鼓励和支持土地集中。成立土地整治和农村建设公司等机构并且赋予他们优先购买土地的权利,政府直接干预市场,购买没有生命力的小农户的土地,转卖给有生命力的农场主,以扩大农场的经营规模。设立“调整农业结构社会行动基金”即离农终身年金,对自愿停止农业活动的上了年纪的农民在今后的一生中给予退休补足金,用于促进土地的调整。这项政策的实施,表明了法国政府开始鼓励农民离开土地,逐步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是法国农业政策的转折点。

(2)调控市场,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保护农民的利益。早在1953年,法国政府就建立起三个干预公司:家畜和肉类业公司、奶业公司以及国家土豆也公司。这些机构在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低于最低价格时收购农产品,高于最高价格时出售农产品,而当农产品的价格位于这两种价格之间时就让其自由活动。同时,法国政府非常注意调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平衡关系,让其随市场经济规律运动,而不是用行政的手段人为的制定农产品的价格,一方面

使农民获得了应有的收益,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面也使得工业产品的价格在农民看起来不是那么的高昂,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

2、公正合理的征地制度是法国实现城市化的用地保障

土地是有限的,发展是无限的。土地问题会伴随一个国家的整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城市化过程。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用地,保护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有需要限制用地,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城市化首先是城市空间和人口的扩张,土地问题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一个最直接和关键的环节,始终是制约城市化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核心因素。

目前,法国是世界上征地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法国征地制度的雏形早在大革命时期和第一帝国时期就建立了。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七条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事先在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这条法律确定了征地的基本原则即合法认定公共需要和事先公平补偿被征收人的损失。法国的征地制度有四个鲜明的特点:(1)征地主题相对宽泛。征地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具备条件的公益性法人以及具备条件的公司、事业单位等。(2)征地程序完备。一方面,法国的征地审批制度极为严格,包括申请、调查和批准三个阶段;另一方面,法国还从司法程序上保护被征收人的利益,对于征收决议不服的可以向专门的法官提起上诉。(3)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4)对征地行为的公共利益的认定极为严格。法国队公共利益的认定实行司法监督程序,行政法院可以受理越权起诉,审查公用征收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这种司法审查的途径监督行政机关行为,较之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更为公正、更为有效。

正是由于有了公平公正合理的又符合人民要求的征地制度,法国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又不至于因为剥夺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是法国实现城市化的前提

汤姆逊曾指出,城市的结构、它的用地范围的扩展,城市生活的方式和特点以及城乡之间差别的消失,等等,全都跟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质和质量有关。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是连接城市之间、城市各个角落的筋脉。法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把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大大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内部,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道路规划合理,方便快捷,同时为了解决城市堵车问题,法国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为生活在城市内部的人们出行提供巨大的便利。巴黎大区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公共交通体系,包括地铁、地区铁路快线、铁路郊线、轻轨、渠化公交线、公交车、租车等,与这些公共交通相衔接的接驳交通的设计科学合理,居民能够便利的利用各种交通到达任何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4、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口融入城市,最终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为了使城乡能够协调发展,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种以市镇联合体为地域单元的地方城市管理模式,把全国划为国家、大区、省、市镇四个层次,为每个层次都制定出总体规划,以总体规划为指导,确定各个行政区划单元的发展。其中大区构成了法国重要的行政区划单元,巴黎大区是法国22个大区之一,也是法国人口最多的大区。法国空间规划的核心内涵就是以综合的观点来看待国家和整个地区的发展,以总体规划来确保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在总体的综合规划之下,巴黎在巴黎大区中的中心地位愈加凸显,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巴黎大区的城乡一体化也获得良好发展。现在的巴黎早已不是20世纪60年代那个城乡分割的巴黎,而已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大都市区。

5、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保护历史文化遗

产,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的法国不但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独具魅力的国度。20世纪初,法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制定并不断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设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并逐渐把保护单个的文化遗产发展成为保护整个历史文化区,保留了众多的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街区。更为重要的是对公民的教育,在法国,从最底层的流浪者到身居高层的政府官员,都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荣,以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为耻。由于法国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特别注重保护文化遗留物,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巴黎是一个拥有历史古迹、艺术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实践证明,高度城市化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不矛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能为一个国家创造大量的旅游外汇收入,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三、法国城市化历程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过,21世纪影响世界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一是中国城市化。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仅只有10.60%,城市总数136座;1978年改革开放时,中国的城市化率是17.90%,城市总数是193座;但到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46.59%,城市总数已达655座。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要发生一个巨大的转折:城市化率将首次超过50%!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法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也可以为我们提供诸多借鉴。

1、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观念,实施科学具体的符合农民

诉求的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以计划经济的手段强行的使农业的资金向工业化的方向集中,即所谓的“剪刀差”。“剪刀差”让农民付出了6000亿到8000亿的代价,直接造成了农业、农村、农民的积贫积弱。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农业作为支持,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农业、农民在城市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推进城镇化作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途径。但是理性的政治关怀与科学的具体措施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发展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还面临着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制度的约束。我们应该吸取法国的经验,在城市化过程中,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而不是脱离我国实际的政治政策。

2、规范征地行为,保护农民利益

土地是有限的,土地这一特性决定了土地问题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广大官员对于城市化的理解过于简单,把城市化单纯看成是拆旧城建新城,扩大城市规模,现在中国的每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到处都在施工,每天都有新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征地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那么这些地要怎么去征用就值得思考了。当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剪刀差,城市从农村剪了8000个亿,那么未来的土地剪刀差,如果以每亩地国家征用再出让仅获利10万来算的话,未来1.5亿亩农地进城,将给城市带来15万亿的预算外收益,这相当于粮食统购统销时代剪刀差的20倍,土地收益完全与农民无关,突出表现在城中村问题上,由于征地、拆迁造成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加公平合理的征地制度以及征地监督机制,让农民能切切实实的从土地升值中获得自己应有的收益,而不是以行政手段强行“掠夺”农民的土地。

3、构建更加便利的交通网络,注重城市内部交通的合理规划

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内部交通拥堵已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道路拥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小汽车数量过多,公共交通不够发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城市交通设计不够合理。提高城市化水平,需要发达的交通的支持,首先我国的道路改造和建设要在结合城市特点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而不是越修越乱,越建越堵;再者,我们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满足市

民的出行需要。

4、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要从整体着眼的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出很强的“城市偏向性”,我们的政府制定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不在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而是牺牲农村、牺牲农民以求得城市扩张,为自己政治目标的实现增加砝码,这样的城市化是空洞的城市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化,是不可持续的城市化。大树底下不长草,在我国,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吸附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索取远大于给予。尤其是在大城市周边的乡村,往往更加贫困。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环京津地区目前存在大规模的贫困带,有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272.6万贫困人口。北京的发展需要周边的农村为其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但是他们却没有享受到北京发展的成果。所以,我们的城市规划应该吸取法国的经验,立足城市的实际情况,把大城市的周边地区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城乡发展,最终我们的大北京经济圈也会像大巴黎区一样,发展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大都市区。

5、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屹立世界东方

现如今的中国城市千篇一律,高楼大厦,笔直的街道,城市广场更是“低头是铺装,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前是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走在现今的中国城市里,根本无法区分到底是哪一个城市,中国的大拆大建,拆掉的不仅仅是旧街区,借房子,拆掉的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拆旧建新给明天留下的依然是旧街旧城,而且是没有文化依据的没有灵魂的旧面貌。中国的城市化应该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中华民族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财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一句空话,首先要转变思路,城市化与保护文化遗产并不矛盾,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可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再者,要明确相关保护机构的责任,实行个人负责制,各个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具体到个人;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机制,最后还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是公民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英国现代化进程

英国的发展史 : 一、 中世纪西欧的英国 中世纪英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封建等级制——封建等级君主制——封建君主专制 ①经济上: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中世纪庄园制经济) (特征:农奴劳动、地租剥削、自给自足) 采邑改革 西欧封建制度 (促进) (内涵) ②政治上:封建等级制度 —— 封建割据 (导致) ①等级君主制建立的背景 : 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加强。以国王为代 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 面。——所以13世纪下半叶,英法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逐步形成了等级君主制。 ②等级君主制的概念: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 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③等级君主制的意义 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 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④法国的等级君主制 1302年的法国三级会议 标志着法国的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1265年英国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

二、英国政治现代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政治制度从封建君主专制演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斯图雅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的中心。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扩大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力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伊丽莎白一世等英国君主专制早期采取了政治上巩固王权稳定社会、经济上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在对外关系上坚持对外扩张,加强海军力量,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扫清障碍 ③英国国内的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 2)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表现是什么? 詹姆士一世以及查理一世政治上宣扬君权神授,认为王权至上,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经济上实行专卖制和重税政策,所以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1640年召开“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1688年的光荣革命 01、光荣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恢复君主专制,实行反攻倒算,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02、光荣革命的过程是什么? 废除詹姆士二世,迎接女婿威廉和女儿玛丽为英国国王。 03、为什么称为光荣革命? 因为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用政变方式推翻复辟王朝,避免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明智之举。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具体内容例如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等等。 《权利法案》的意义是限制了王权,废除君主专制;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推动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使英国进入了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 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 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 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 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 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 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 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 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 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 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 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 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 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 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

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 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 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 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 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 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时 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 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此时,新的 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 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而国王处处限制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权力集中。但国王忽视的一点是,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了,人们对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资产阶 级带给人们的利益远远胜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随后,爆发了资产 阶级革命,推翻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王权政治体制,建立起了 有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一、英国的崛起 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 (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 (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 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 (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 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 (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Word文档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英国通过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首先崛起,开辟了世界近代化进程的先河。法国、美国继起成为世界强国。德、俄、日在19世纪中后期也相继跻身于世界近代化国家的行列。通过本主题的学习,知道主要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理解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和平发展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一)为什么要选择这一主题? 现代化意味着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是文明结构多侧面、全方位的重塑,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和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等内涵。现代化肇始于西欧。16—18世纪,西欧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接踵而至,首先在英、法等国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18世纪60年代后,工业革命释放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工业文明由西欧向全球扩展,作为工业文明载体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在19世纪后期形成,由此迈入现代化的全球性发展阶段。 从世界历史的演进看,现代化进程在不同国家起步有早有晚,现代化动因或产生于内部或来自外力,形成了“早发内生”,和“晚发外生”两种现代化类型。主要发达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则有三种途径:革命、改革、王朝战争,可谓殊途同归。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各国受到本国国情的影响,选择了不同发展模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大势,对本国及其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正身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学生,本主题将有助于他们通过审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加深对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认识。 (二)如何理解这一主题及其学习要求 1. 英国 英国革命之所以被称为“清教革命”,从现象上看,是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贯穿始终。从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对革命进程的影响而至“光荣革命”,都离不开宗教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英国革命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尚未展开,意识形态仍受宗教影响,披着宗教外衣的反映社会各阶段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英国革命历时50年,其间政体四变,最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分析英国政治民主的特点:通过立法提高议会的权威来制约王权,在议会内部则实施分权制衡,并以两院制和两党制防止议会专权,搭起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框架;但英国革命忽视平等,保障的仅是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人民大众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高中历史】法国现代化进程

法国 考点(教学重点): 大革命:启蒙运动;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从复辟到共和:从“七月王朝”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权更迭。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推动欧洲联合。 法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线索: 15课大革命:启蒙运动是大革命的舆论准备,大革命充分体现了启蒙思想。16课从复辟到共和:艰难的86年共和之路,迎来了1875年宪法。 17课法兰西第五共和国:20世纪的创举——欧盟(法国是推动者和领导者)。 按时间顺序: 1,14—16世纪资本主义兴起 英法百年战争,法国建立民族国家。 2,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是启蒙运动中心。 1789年开始大革命,颁发《人权宣言》,提倡人权和法治。 3,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末开始工业革命。 1804年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颁布《法典》。 1830年七月革命后,七月王朝代替了复辟的波旁王朝。 4,19世纪中期工业时代的革命和改革, 资本主义成为世界体系,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发展。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诞生第二共和国。 1852—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6—1860年与英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后,第三共和国建立。 1875年宪法确认共和体制。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法国是典型的高利贷帝国主义。 6,1914—1918年:一战 参加协约国作战。 7,1919年—1937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是巴黎和会中的严厉制裁派。 面临德国崛起,放弃阻击德国政策,伙同英国对德绥靖。 8,1937—1945年二战 1940年败降。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9,1947—1991年冷战 1954年: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日内瓦和约》。 1958年戴高乐建第五共和国,确立半总统制,促进法发展。 1951年起推动欧洲联合,法德轴心成为欧洲联合的基础。 10,1991年至今多极化时代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大国崛起》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再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今天,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等产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今天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叹服。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随着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展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相对孤立的格局由此打破,而大国崛起的旅程也由此真正地揭开序幕。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大国的兴衰发展史无疑对而今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不妨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经济是基础。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强盛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稳坐世界霸主的位置,成为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殖民领土,让18世纪的英国真真正正完成了大国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世界市场就以英国为中心初步建立论。亚当斯密的《国富》将自有资本和自由竞

争的理念将英国经济真正推向世界的中心,此后的百年自由经济理念在世界经济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德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美国借此发展军事以及政治,促进国内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大危机后,政府干预政策让美国迅速从经济萧条中缓过气来,得以筹备战争,也因此大发战争横财,在二战后成为西欧各国的大债主牢牢把握着欧洲经济的命脉,从此,美国发展为超级大国,且至今从未被超越。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大国的关键一项。中国曾经的闭关锁国,让中国远落后于西方,之后一系列对经济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要发展的中国首先经济必须要抓起,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在中国现今国情上说,这些成果相比于发达国家是远远不够的。而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展,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有望取得更辉煌的成果。总之,由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强盛的根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稳定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这政治稳定不仅体现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组织运行有序,

各国现代化

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法等国通过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工业革命到来创造条件。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并逐次扩展到法,德等欧洲国家。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度。在推动新兴强国后来居上的同时,也掀起了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的瓜分世界狂潮。 20世纪初,以英法德俄等列强为主导通过殖民主义方式,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其中,欧洲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与产品输出国,亚非拉农业国沦为经济附庸、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英国现代化 17世纪,兴于英国的启蒙运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武器,洛克的分权学说为革命后的英国设计了政治构想。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经历半个世纪曲折与反复后,英国以革命形式结束君主专制统治。并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政体。此后长期的社会稳定,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工业革命,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率先进入大机器和蒸汽时代,成为“世界工厂”,并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加紧对外进行殖民侵略扩张,形成“日不落帝国”。 法国19世纪的发展之路 政治领域:18世纪的法国思想领域的启蒙运动和1789年的大革命扫荡了法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人权宣言》的发布,《拿破仑法典》的颁布等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法国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封建王朝几次复辟,虽传统的封建秩序已无法再恢复,但各种资产阶级政治势力的反复较量,各种政治体制的先后实验,一直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建立时,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才在法国最终建立,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基本实现。 经济领域: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法国通过从英国引进新技术,初步建立起现代纺织业,冶金业等工业部门;在拿破仑统治时期,通过国家政策扶持,技术革新等方式,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法国各个部门的机械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工业化进入完成阶段建立,建立起以机器生产为主导的现代工业;1870年,法国的工业产值超过的农业产值,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势,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美国的崛起 1775年到1783年,在欧洲启蒙思想启迪和鼓舞下,北美13块殖民地人民发动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独立战争后为巩固新生的国家,1787年《合众国宪法》颁布,美国人民运用启蒙思想以及自己的创新,构建了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的联邦国家,为随后美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固有矛盾激化,并最终引爆了美国内战。这场内战以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胜利告终,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黑奴制等障碍,随后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到狂飙发展时期。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诞生,美国跨越发展,并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成功运用罗斯福新政,成功挽救了美国式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随后,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二战结束后美国成功登

[读后感]大国崛起读后感6篇

[读后感]大国崛起读后感6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1):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样化的视野,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光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好处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到了16世纪出这个人口只有150万的国家,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能够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弊端,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成效微弱。 在众多国家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岛国日本,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以前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应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效率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因此,只有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借鉴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经验,提高国民素质,调动人民的用心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大国崛起读后感(2): 此刻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吸取自我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若想在在如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大国崛起》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因为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014-10-23 11:50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张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879次点击:我要评论 正是依靠这种自信,美国克服与战胜了种种危机与困难,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崛起梦想。所以,对于当前正在期盼实现中国梦的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怀疑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成功道路,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只要我们坚定这三个自信,中国梦的实现 在国际政治话语里,所谓崛起就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实力差距迅速缩小或拉大,从而对整个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大国崛起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也格外受人瞩目。以美国而言,其崛起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到“一战”爆发这一阶段,是美国崛起的起飞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面临过种种困难和危机,可以说美国是带着诸多的难题实现崛起的。总结美国崛起的若干经验,对于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但又面对各种难题的中国而言,大有裨益。 一、美国崛起起飞阶段中所遭遇到的主要难题 (一)行政效率低下与政治腐败 美国一直宣称其有一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完美政治制度,并以此而自豪。但实际上,美国崛起起飞阶段的诸多麻烦恰恰来自于其政治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缺陷就是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权力划分模糊。19世纪后期,美国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是国会,联邦行政部门的规模非常小,甚至小到不能有效履行基本职能。例如,一直到1900年,美国的联邦政府全部雇员人数也只有94000人,财政收入只有4亿多美元,甚至比不上美国铁路公司的规模。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一直难以承担起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不能根据当时的经济趋势相应地制定对策,导致美国经济发展中不断产生危机。同时,由于权力的不平衡,美国国内政治腐败情形相当严重。以最廉洁为指数0、最腐败为指数1为标准,19世纪70年代,即共和党总统格兰特执政期间(1868—1876年),指数创下1.03的历史纪录。在此期间,号称民意机构的国会有12名议员包括众议院议长遭到收受贿赂的指控,这引起民众对立法机关强烈的不信任。除此之外,行政与司法系统腐败的情形也十分严重。行政部门官员通过分配公共职位偷窃国库,通过泄漏与利用内部信息以及在政府采购中巧取豪夺等多种办法大肆获取不义之财。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也多次做出不公判决。例如,19世纪末,由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标准石油公司就多次通过重金贿赂法官来阻止竞争对手获得巨额赔偿金。 (二)企业垄断和环境污染严重 从表面上看,美国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其产权制度对于所有的人都给予同样的保护,但实际上产权的保护是非中性的,制度设计对工商业利益集团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偏爱。例如,美国宪法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原文是:“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从而使公司企业可以以“法人”身份行事,把维护产权放在司法判决的核心位置,强调私人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而忽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垄断。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垄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国际收割机公司控制了85%的收割机市场;全国9/10的罐头由美国罐装食品公司出售;美国糖业集团控制着美国全部的食糖市场。同时,商人对利润的过度追求和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企业处理它们导致的煤烟和灰尘,这些煤烟和灰尘被任意排放,特别是在毗邻矿山的地方,矿物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排放进大气与湖泊河流。空气和水的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三)社会道德严重滑坡 19世纪后期,美国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与达尔文主义相结合,导致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泛滥,社会道德滑坡情况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情形使当时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完全为贪婪所左右。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对食品、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任何监管,食品和药品安全构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例如贪得无厌的生产商和销售商经常销售结核病奶牛生产的奶、低质量的奶,在牛奶中掺水、盐、苏打水等,在脏牛奶上覆盖一层好牛奶,用没有消毒的、敞开的容器运送牛奶等。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屠宰场》里描写屠场老板唯利是图,把腐烂发臭的肉当作好肉制成罐头销售,虽然是小说,却被公众广泛认为是事实。 (四)外交的摩擦不断,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从美国内战结束之后到“一战”之前,美国在世界上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一方面,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使美国不愿介入外部事务;另一方面,国力快速上升引起了美国和欧洲老牌强国的摩擦。191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总和。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出口商品急剧增加,影响了欧洲强国的商业利益。在强盛国力的支持下,美国在美洲极力寻求独大地位也引起了欧洲老牌强国的不满。因而,美国当时和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强国的关系都十分紧张,1889年美国和德国围绕萨摩亚岛屿以及1895年美国和英国围绕委内瑞拉边界划分问题,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已是家喻户晓,那么,就先从国家与财富的关系说起。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

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学习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更是我们难得的一笔重要财富。 纵观《大国崛起》中讲述的九个大国,体制创新是一个大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开启了全球化的时代,但却沉溺于封建体制,不思进取,最终霸主地位被象征资本主义文明——英国所取代。因为,英国在同一时期进行了艰辛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才打下了未来日不落帝国的体制——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先进文明的代表,使得工业先声在英国奏响,世界的天平也由此向西欧的一个偏僻小岛——英格兰倾斜。回顾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我们会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体制创新对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作用。19世纪是一个资本主义旋律在全世界激荡的时代。我们的邻居——日本,也避免不了与我们相同的命运。黑船事件之后,日本深刻认识到了封建体制的腐朽,决心文明开化。明治维新使日本得以避免中国的厄运。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醉生梦死,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华夏大地一片震惊。然而,为时已晚,中国的灾难从此以后接踵而至。西方世界里,似乎也同样上演着这一幕——法德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