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供给侧改革

合集下载

中国银监会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4.07•【文号】银监发〔2017〕4号•【施行日期】2017.04.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7〕4号各银监局,机关各部门,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各协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银行业要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现就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出以下具体指导意见。

一、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一)深入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和债权人委员会制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提升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差别化信贷政策,细化分类名单制管理。

对于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以及包括落后产能在内的所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稳妥有序实现市场出清。

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中技术设备先进、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虽暂遇困难但经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仍能恢复市场竞争力的优质骨干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

要继续推广债权人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债权银行信息共享、客户评价、联合授信等机制,确保一致行动,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作。

(二)多种渠道盘活信贷资源,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在深入推进去产能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与地方政府协作,拓宽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积极运用重组、追偿、核销、转让等多种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等业务盘活信贷资源,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积极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方面,产能过剩、行业去杠杆化等问题导致了企业债务风险加大,许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困境。

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银行业面临着较高的信贷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以保障自身的安全稳健运营。

一、加强客户风险评估客户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在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创新类型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采用不同的信贷政策和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客户,应加强风险调查,完善风险评估模型,确保信贷发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严格把控贷款担保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避免贷款担保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重点之一。

商业银行应提高担保品的质量标准,加强对担保物的评估、监管和管理,并及时调整担保比例,控制担保风险。

同时,对于不符合贷款担保条件的客户,严格执行“拒贷原则”,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管控流程、内部控制制度、风险信息披露制度等。

商业银行应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手册,明确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防范、处置等流程,确保风险管理的科学、规范和有效。

四、加强内外部监管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强内外部监管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应及时提交风险信息报告,加强内部风险监控,做到风险预警和早期风险发现;并加强与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各方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完整的风险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加强对市场和客户风险的及时掌握和分析,为风险防范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需加强客户风险评估、严格把控贷款担保、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外部监管等方面的工作,以有效应对信贷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应坚持风险防范优先原则,积极主动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自身稳健运营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目的在于优化微观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这个背景下,财政金融政策扮演着重要的助推角色,通过政策组合的优化和调整,为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国家由央行实施数量和价格等方法控制货币供应和货币利率等方面,以影响经济运行的总体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在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以定向降准为例,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更多的资金,借助实体经济发展。

此举不仅能够补充企业融资渠道,促进投资增长,也有助于落实创新,创业,创造工作等方面的政策,进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

2.优化金融体系的结构。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大,业务范围单一,缺少风险管理能力,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货币政策应该要借助市场化手段,激励金融机构的创新和自主性,培育新型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调整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在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财政政策的作用也有两个方面:1.激活微观主体活力。

包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进财政资金下沉和民生资金使用等。

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增加生产和消费投资等主体积极性。

同时,加强财政预算的使用监督和透明度,增强市场的信任和信心,为改革服务。

2.优化宏观经济平衡。

包括扩大财政支出,加大公共产品供应,修建公共基础设施等。

将传统的经济刺激政策,转向结构性政策,从宏观角度指导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经济从规模到质量的飞跃。

三、财政金融政策的互动作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但在实际实施中,两者也会产生互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货币政策通过通过改变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方面,调整市场的信心和预期,使通货膨胀率趋于稳定。

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商业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不可忽视。

一、金融市场的重要性金融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是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桥梁,是实现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之间衔接的重要渠道。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造货币的特殊职能,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商业银行是传统的信贷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其信贷业务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业务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不可小觑。

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的相关评估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方式向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满足企业的经营资金需求。

这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

商业银行有各种理财产品,如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理财基金等,不同的理财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风险收益的匹配方案。

理财业务可以为那些暂时没有融资需求,但有闲置资金的企业提供投资渠道,进行收益的增值。

四、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商业银行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风险控制,这也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企业经济活动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通过对信用评估、评分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控制客户的信用风险;通过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的综合控制,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企业的稳健经营。

五、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当前,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业务,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比如,银行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贸易融资服务、生产质量担保等创新业务,在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的同时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风险成本等。

商业银行还可以开展股权投资、企业并购等业务,为企业融资提供多种选择,在发挥自身金融优势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供给侧改革

谈商业银行如何助力供给侧改革当前,中国经济中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而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矛盾突出,表现为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体制机制束缚供给结构调整,生产要素难以向有效需求领域配置,新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15个字构成当前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补充供给短板等具体方面。

只有加快出清过剩产能,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建立有利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基本职能.从历史上看,银行是随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而生,并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决定了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全球历次金融危机告诫我们,商业银行只有立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防控风险。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金融改革实践告表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必须要把握实体经济领域的真实需求,不断优化实体经济领域的要素配置,才能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自身发展。

当前,国内经济正经历换挡期、阵痛期和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三大任务:一是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金融资源的支持;二是支持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改革深化;三是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力度、特别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商业银行的使命和责任.商业银行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同时修炼内功,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立足当前,助力供给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6年的首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其目的就是将宝贵的资源要素从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和僵尸企业中释放出来,理顺供给端,提高有效供给。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企业文化手册2020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企业文化手册2020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企业文化手册2020摘要:,以及根据撰写的一篇详细文章。

以下是和正文:一、前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成立于2007 年,是中国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邮储银行以“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为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金融服务。

企业文化手册2020 是邮储银行对企业文化的全面阐述,包括企业愿景与使命、价值观、企业精神、发展历程、服务理念、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以及企业文化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二、企业愿景与使命邮储银行的企业愿景是“成为最受信赖、最具价值的一流商业银行”。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邮储银行明确了自身的使命,即“践行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三、价值观邮储银行秉持“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金融理念,致力于为最广泛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四、企业精神邮储银行的企业精神是“求实、创新、协作、奉献”,强调实事求是、创新发展、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

五、邮储银行的发展历程自2007 年成立以来,邮储银行经历了从邮政储蓄到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再到今天的综合性、现代化商业银行。

邮储银行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自我创新、积极拓展业务的特点。

六、邮储银行的服务理念邮储银行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便捷、专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七、邮储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邮储银行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员工凝聚力,传递企业文化价值观。

八、邮储银行的企业文化实践邮储银行将企业文化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中,通过服务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等途径,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九、结语邮储银行企业文化手册2020 全面阐述了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内容,展示了邮储银行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成果。

关于商业银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思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和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结构,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市场变化的需要。

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展开工作。

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可以研发和推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发展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等。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创新等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向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型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金融资源之间的流动性配置,鼓励金融机构之间合作共赢,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增强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注重减少金融风险的传导、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四,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业务,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提供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创新。

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密切与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规范,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还可以积极参与金融监管创新,推动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风险管理、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创新。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作者:吴亚君来源:《财讯》2016年第09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也已经告别过去高增长、高息差、高利润的时代。

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次改革的机遇,持续调整业务结构,大力推动金融创新,推进深化改革以及转型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鄢红兵在其文中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重大发展。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从需求侧发力刺激经济的政策效果逐渐减退。

这一现实反映出当前面临的不是短期周期性的外部冲击,而是中长期结构性的内部压力。

与此同时,需要强调的是: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管理,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两者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困难状况不仅是由供给端造成的,需求端同样存在问题。

因此,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之间的关系,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两端同时发力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稳健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宏观经济的调控思路由注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商业银行是金融的重要支柱,因此,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应当把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作为目标,更好地去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经济,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担当重要责任,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工行金融工作总结报告题目

工行金融工作总结报告题目

一、报告背景2023年,我国金融市场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积极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现将我行2023年金融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政策引领,坚定服务实体经济(1)积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2)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3)强化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安全稳定。

2. 创新驱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1)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2)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

(3)加强跨界合作,拓展金融服务领域。

3. 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与乡村振兴(1)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2)拓展普惠金融服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3)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现代化。

4. 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1)积极布局绿色金融业务,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

(2)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支持绿色产业。

(3)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

5. 养老金融,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1)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金融需求。

(2)加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老年人金融获得感。

(3)助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

三、工作成效1. 业务发展稳健,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2.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3. 金融科技应用成效显著,客户体验不断提升。

4. 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业务取得突破,助力国家战略实施。

5. 养老金融业务稳步推进,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

四、未来展望2024年,工商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以创新为引领,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 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2. 持续优化金融产品体系,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

3. 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业务,助力国家战略实施。

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使命与对策详解

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使命与对策详解

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使命与对策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形态提出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研究商业银行怎样才能满足供给侧改革的新态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对策1 引言今年初,我国银行业监管协会的会议要文中提出,要重点解决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去杠杆、补短板这几大重点任务,推动银行资金支持供给侧的改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明确供应侧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把握供应侧的重点和改革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常态的改革。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增长并不均衡,当前供给侧的改革对于商业银行的转型来说是一个机遇,应当明确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良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所以,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主导作用,积极培育新的供给和创新的动力,既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和保持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宏观经济供给方改革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2.1 对商业银行供给端的影响首先,资本工具创新为商业银行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过去,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次级债、可转换债券,这占绝大多数次级债资本。

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次级债,风险无法分散,在新的监管要求下,被认定为不合格的资本。

现在,随着创新资本工具的引入,包括两个资本债券、优先股、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资本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并可以避免资本市场融资的影响。

根据新华网的相关新闻数据整理,2008-2015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已发行了两种资本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等形式的资本,主要是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进行的。

其次,利率下行趋势催生更多理财产品需求。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存款利率的逐步下行通道,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中央证券登记处和清算公司全国银行业金融信息登记系统的数据,发布了近三年来中国银行金融市场年度报告,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在银行业的数量、产品数量和募集资金数量都在迅速上升.2。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商业银行在资金的存储和流通、企业融资、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分析其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1. 资金存储和流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存储和支付结算服务。

通过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等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吸收民众和企业的闲散资金,将其转化为信贷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商业银行还通过支付结算系统,实现资金的快速、便捷的流通,为经济活动提供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

2. 企业融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发放贷款、票据贴现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开拓市场,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尤为重要,对于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 货币政策传导商业银行通过资金流通的渠道,将货币政策的影响传导到实体经济中。

作为央行的政策执行机构,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信贷政策等手段,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信贷条件进行调控,以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1. 规模扩张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科技的推动,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2. 服务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也日益活跃。

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层出不穷,为客户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有效促进了金融创新和经济的发展。

3. 风险防控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不断降低,风险防控能力逐步增强,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浅析银行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浅析银行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提升。
标与约束不相容的问题 , 以企业高速成长所带来投 资收益对债务l 生 融资进行风险补偿 。 投贷联动业务 可加速政府创新驱动战略的部署和实施 , 并且有效
4 2 全 里 ±茎 垫: 堂塑 型
~ 现代金融 2 0 1 6年第 1 2 期 总第 4 0 6 期
二、 银行 业本 身 的供 给侧结 构性 改革
金融机构应该谨慎向产 能过剩 的项 目投放信贷额 度, 防范新的过剩产能产生 , 将 资金资源 由过剩产
能转 移 到符合 产 业 政策 导 向的 战略 新兴 产 业 , 提 高 资金 的运 作效 率 。积极 支持产 能过 剩行 业 的兼并 重 组, 提 高 产业集 中度 , 帮 助企 事业 渡过 难关 。
( 二 ) 支持 新 兴产 业 的发 展 ,适 度 增加 信 贷投
投资牌照的公司协同合作 ,以便更好地开展业务 ,
控制 总体 风 险 。 2 . 债转 股重 组业 务 。 目前 已经有 多家 商业 银行
正在研究债转股事宜 ,债转股作为重组 的一种 , 意 在 帮助 银行 业抑 制不 良资产 率 。 银 行债 转股 业务 是
将 一部 分债 权 转化 为股 权 ,继 续 持有 并运 作 资产 , 最 后 通过 出售 、 I P O等 方式 退 出 。银 行 业完 全 可 以
放。 银行 的信贷资源应向“ 中国制造 2 0 2 5 ” 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倾斜。 2 0 1 5 年l 2 月2 2日 人 民银 行 正式 发布 公 告 , 允 许 金 融机 构在 银 行 间债 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绿色金融债券的推 出将 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 , 尤其 是中长期绿色信贷的供给。 绿色信贷作为银行主动 负债 的工 具 , 不 仅有 助 于银行 缓 解 传统 业 务 面临 的 下行压力 , 而且能够调整商业银行负债 结构 , 解决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 。 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化 的债权产品获得高效 、 低成本 的融资渠道。 ( 三) 创 新对新 兴 产业 的投 融 资模 式 。 1 . 推进投贷联动业务 。银行业应加快推进投贷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持力量,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资本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信贷投放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业务为信贷业务,为实体经济提供贷款服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责。

银行应当在通过风险评估后,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提高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增加授信额度等手段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也可以通过优化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手续、提升服务水平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办贷体验,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2.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市场日益细分化,商业银行需要增加金融服务品种,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展创新性产品并完善金融服务,在提供稳定资金支持的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资金结算、投融资咨询等多元化金融服务的支持。

3.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应该优先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为此,商业银行可以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提供贷款咨询、贷款快速审批、便捷的贷款操作、小额信用贷款等服务。

同时,银行应该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和扩大业务覆盖面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和金融支持。

4.加强风险控制银行作为管理资金的大型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较大。

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控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分类管理、责任约束等加强自身内控,增强风控能力,提高信贷服务质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可靠的金融服务。

5.加强社会责任商业银行肩负扶持实体经济的重任,同时也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应该关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本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实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亦可借机推广自身品牌形象。

总之,商业银行应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强风险控制,承担社会责任等措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供贷款和贷款担保等方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审慎评估实体经济的资信状况,为有发展潜力和良好经营基础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产业升级。

其次,商业银行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和针对性。

最后,商业银行还可以鼓励创新,通过研发风险共担机制、推动智能风控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

二、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商业银行可以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加大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其次,商业银行可以与科技公司、创新企业等合作,共同探索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和应用场景,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最后,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员工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三、优化金融服务体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

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提升线上金融服务的能力,为实体经济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银行服务。

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加强网点建设,提高网点服务能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贴心和温暖的线下服务。

最后,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对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金融知识的普及度和应用能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四、推动开放合作商业银行可以积极推动开放合作,扩大与实体经济的合作范围。

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银行座谈会领导发言稿范文

银行座谈会领导发言稿范文

大家上午好!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在这里召开银行座谈会,共同探讨和交流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创新举措和风险防控等问题。

首先,我代表银行领导班子,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银行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此,我想结合当前形势,就以下几个方面发表几点意见:一、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当前,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金融体系总体稳健。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金融市场风险不容忽视。

我们要充分认识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二、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行业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信贷支持;二是深化金融创新,探索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新模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助力企业“走出去”。

三、加强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安全风险防控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

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严守风险底线。

一是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严控不良贷款规模;二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银行体系稳健运行;三是加强市场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银行业竞争力银行业要深化改革,提升竞争力。

一是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三是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提升银行业信息化水平。

五、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良好形象银行业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行业自律。

一是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二是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三是加强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最后,我相信,在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银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72016.9经济金融摘 要:供给侧改革是未来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对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机遇。

本文从分析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入手,找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提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最后提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 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1X-2016(9)-0027-03■ 杨吉峰 肖起峰 刘相兵(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监管分局 山东烟台 264000)“供给侧改革”指从供给侧入手,对导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的指定性矛盾进行改革。

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处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商业银行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商业银行在支持供给侧改革中也存在不足,商业银行应积极研究,妥善处置四对关系,着力解决存在问题,积极支持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处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一)供给侧改革将强力驱动商业银行选定明晰的转型路径。

虽然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商业银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但很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一直游走于“大而全”和“小而精”,发展路径模糊。

在“需求侧驱动”的环境中,金融需求单一且旺盛,受益于经济扩张、利差锁定、牌照稀缺等政策红利,商业银行依然取得了良好业绩。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产业调整、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将驱动客户的金融需求更趋多样化,以往同质化竞争的格局将被全面打破,银行模糊定位下“规模扩张+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结合各自发展实际,选定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径。

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案(最新)

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案(最新)

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案为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意识,坚持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落实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总体任务要求,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切实加强金融服务。

二、推进措施(一)大力支持我市发展战略。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发展战略和市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按照《中国制造X行动纲要》和《X年工业“3+2”产业推进方案》等规划,大力支持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镁精深加工等产业。

在能源、交通、电信、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和城市建设领域,要继续发挥重要支持作用。

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配合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工作。

(二)加快推进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持续推动X县联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进一步深化市农商行、X县农商行改革,进一步明确支农支小职责定位。

积极采取措施引进域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来X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适应企业金融需求多元化趋势,探索财务融资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涵盖银行、保险、投资、咨询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融资解决方案。

(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规定。

禁止向小微企业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

要力争实现“X年三季度当季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当年一季度明显下降,四季度较三季度保持平稳态势”的总体目标。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我见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我见

金融视线Financial View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引导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旨在匹配有效供给与消费,以期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能力,使供给体系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于金融端,在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服务实体经济主要动力的商业银行,对过往经济模式下经营逻辑的冲击。

过往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的模式驱动下,以要素驱动型投资和成本竞争型出口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成为主导,并由此决定了整个市场主要的金融需求。

政府和企业方面,多数体现为简单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房地产开发融资和流动资金周转需求;而个人方面,虽然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但由于长期的投资渠道不畅和理财意识不足,个人投资消费仍然以储蓄和保本理财等单一金融产品为主,而信贷需求则大多集中于住房消费贷款、个人信用贷款和信用卡等业务。

在这种相对单一、需求旺盛的金融环境中,银行处于金融供给的“卖方市场”,借助于利率管制、利差锁定的政策红利,以及业务牌照优势,银行可以稳定地获取超额收益。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银行原有的经济红利减弱,传统部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原有的制度红利消失,随着民营银行获批速度的加快,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逐渐放开,牌照红利将不复存在;原有的成本优势不再,存贷利率上限的取消,意味着过往的低成本负债优势面临瓦解,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

传统模式的终结,意味着商业银行应加快创新,加快自身的“产能出清”。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3)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3)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3)(三)加大风险管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僵尸企业、落后产能退出、新兴产业的支持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都对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消除工作中风险防控的空白点,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是强化风险识别化解。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健全风险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机制,不断提升风险监测、控制与动态管理的水平,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和早处置。

三是加大风险吸收能力。

商业银行要利用拨备资源仍然充分的时机,进一步扩大资本补充渠道,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积极利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持续增强风险消化和风险吸收能力。

四是加大对特殊行业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要根据供给侧改革要求,强化对僵尸企业、过剩产能、落后行业的风险防控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商业银行稳步退出;同时,在新进入部分行业、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要强化风险防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 [篇2]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可控的渐进回落状态,作为社会资金供给主体的商业银行,应当清醒地判断当前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着力提高银行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

近期,南阳分局对辖区银行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现状(一)当前商业银行产能相对过剩银行产能过剩的表现是日渐高企的存差和日趋低位的存贷比,截止7月底,全市银行业存差由十年前的226.84亿元,达到了当前1516.84亿元。

存贷比由十年前的67.76%降至当前53.62%。

与此同时,同期资产规模扩大了8倍多,达到了3867.78亿元,存差高企导致:一是存款外流。

二是提高了社会资金成本。

三是资金脱实就虚,向非信贷领域快速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商业银行如何助力供给侧改革当前,中国经济中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而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矛盾突出,表现为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体制机制束缚供给结构调整,生产要素难以向有效需求领域配置,新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15个字构成当前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补充供给短板等具体方面。

只有加快出清过剩产能,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建立有利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基本职能。

从历史上看,银行是随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而生,并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决定了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全球历次金融危机告诫我们,商业银行只有立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防控风险。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金融改革实践告表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必须要把握实体经济领域的真实需求,不断优化实体经济领域的要素配置,才能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自身发展。

当前,国内经济正经历换挡期、阵痛期和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三大任务:一是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金融资源的支持;二是支持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改革深化;三是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力度、特别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商业银行的使命和责任。

商业银行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同时修炼内功,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立足当前,助力供给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6年的首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其目的就是将宝贵的资源要素从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和僵尸企业中释放出来,理顺供给端,提高有效供给。

商业银行应立足现阶段“去产能”的攻坚任务,着力防范和化解风险,助力改革。

我国企业的债务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钢铁、房地产等过剩行业领域债务高企,当前实体经济风险加大,使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违约风险上升,银行业不良资产呈上升趋势,加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制约了银行持续扩大融资供给的动力和能力。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需要化解自身经营风险。

一方面可以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处置去产能行业形成的不良债务,同时,积极参与低效供给企业的资产重组,形成有效的银行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改善银行资产质量,避免潜在风险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统筹收益及风险,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帮助企业“去杠杆”,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成功渡过难关或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能性,降低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的压力。

在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优化增量信贷结构,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和能量。

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关键。

商业银行应拓宽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渠道和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和工具,组合利用好多种手段,收回沉淀在低效、产能过剩行业里的资金,盘活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资产,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腾挪出更多信贷资源,将增量贷款优化配置。

优化增量信贷结构就是要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入到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行业领域,应当从“源头”入手,综合运用信贷资源配置、经济资本控制等手段,根据风险收益水平,适时调节信贷资源在不同客户、行业、区域的配置机制,支持有效益、有前景的信贷需求,引导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实体企业的活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同时逐步形成流动性强、收益结构好,境内外业务、表内外业务、传统与中间业务、信贷与非信贷业务等协同发展的优质高效信贷结构。

二、着眼长远,助力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于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如沉淀在两高一剩等行业的低效资源)、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如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如逐步消除制约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使生产要素从过剩、无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流向中高端领域,进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最终实现供给侧的转型升级。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改革,应着眼长远,重塑中长期的内生增长能力。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顺应实体经济的改革、发展路径,通过助力供给侧转型升级而逐步优化自身资产配置,在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中谋求内生增长能力的形成。

首先,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产业升级,应支持创新企业及项目,如鼓励及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参与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等建设及发展;尝试介入创新产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质项目;同时,通过产品设计,为企业人力资源投资、职业技术教育等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企业竞争能力的项目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通过全面支持供给侧要素生产率及效能的提供,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通过支持实体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提高参与程度,为分享新兴行业的发展成果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二,商业银行应通过提高自身盈利能力,腾挪出更多空间,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服务风险大、成本高,“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了一个长期的现实问题。

但“小微”企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不仅在于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活力,而且在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快内部机制、流程及组织架构层面的创新,统筹资源,继续加快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积极研发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探索支持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等多种渠道融资,发展应收账款、保理等供应链融资,促进企业的存量资产转化为发展资金,为创新能力强、具备核心技术资源、具备潜在市场需求的优质“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同时,优化内部业务流程,逐步建立专业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服务流程,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繁的难题。

第三,商业银行应全力支持“补短板”,在扩大实体经济有效供给中谋求自身发展。

“补短板”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

当前补短板的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等方面扩大有效供给等。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参与“补短板”,一是对贫困家庭及农村地区给予有针对性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支持其发展当地优势或特色产业;二是支持教育产业的升级发展,特别是支持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素质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及与教育产业相关的互联网、视讯等技术的升级和发展;三是参与医疗体系的改革升级,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优化,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支持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建设及发展;四是参与养老服务市场。

2015年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305亿元,基金支出19847亿元,当期收支结余3458亿元,基金累计结余30626亿元。

养老服务市场的全面放开,为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养老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商业银行可以参与养老服务市场,为养老服务及产品的供给提供更多支持,同时继续以多种形式与保险公司展开合作,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养老保险产品及服务。

三、修炼内功,助力供给侧改革现代金融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

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商业银行的产品及服务均由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而产生及发展。

现阶段,中国实体经济处于重要的转型升级阶段,商业银行也应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产品及服务的转型升级,才能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修炼内功,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积极创新制度、产品及服务。

一是充分利用好各类国家战略及发展契机,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创新及业务开拓。

如“一带一路”战略,为商业银行拓展跨境业务打开市场空间。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近1/3,国际贸易占全球的近1/4。

巨量贸易融通将带来结算、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货币互换等贸易金融和衍生金融业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推动大量境内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境投资。

大量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客观上要求国内银行走出去设立分支机构。

同时,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信贷及融资代理业务需求,为商业银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又如“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发展契机,为商业银行注入新活力。

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的定价水平取决于资产运作能力和核心负债拓展能力,商业银行将加快改变依赖存贷利差的传统发展道路,根据自身优势和客户定位重塑商业模式。

同时,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更有动力寻找和配置高收益资产,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零售的信贷投放,以对冲利差收窄对利润的影响,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资产结构调整。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进行产品创新及升级。

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果。

近几年,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大大缩减了商业银行的交易处理时间,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互联网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获取路径。

电子商务的积聚效应推动形成“平台经济”并实现快速发展。

每一个平台背后都聚集了大量个人和企业客户。

商业银行通过与各类平台合作,批量获取客户,在短时间内实现客户和业务量的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互联网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

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商业银行实现批量化业务处理,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互联网+”时代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机构群体,如互联网理财、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石,商业银行可以争取到新的目标客户和资金监管、清算等业务机会。

商业银行可以与这些机构在风险管理、产品设计与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新型竞合关系。

另一方面,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及利用。

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产品信息系统及客户资源管理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交易行为、经营状况、资金流向、信用水平等进行分析挖掘,有效化解产品与市场脱节问题。

重点推进数据信息系统的整合,合理安排各类系统之间在数据生产、管理、分配及流向方面的关系,解决基础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时效性问题,提高数据系统的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为业务发展服务。

三是重视人才培养。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服务业,其自身的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