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五种理论观点
心理咨询5种流派
咨询的流派1、精神分析a)基本理论及其意义:无意识理论(分区观点)、结构观点(人格理论)、心里动力观点(心理驱动)、发展观点(性欲学说)、适应观点(防御机制)З无意识理论:探讨来访者过往的经历;将这些经历和来访者目前的症状建立心理意义З人格理论:注意来访者的人格的三个构成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咨询的方案和目标(本我、自我、超我)З心里动力观点:里比多З发展观点: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13-15(恋母情结/恋父情结)--潜伏期15-16--青春期З防御机制:压抑(超我不能容忍,威胁性记忆念头禁锢于无意识中,选择性遗忘);投射(把本我欲望加在另一个身上,断定是别人而非自己存在这样的动机);置换(用一种精神宣泄替代另一种精神宣泄);合理化(形成了一个动机不能被意识接受的行为或观念,于是找一个正当理由解释);反向形成(反向表达观念);转化心理-身体b)311:í探讨来访者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í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来访者对本我的剖析í解除自我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í善用来访者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来访者的人际关系í目的是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成熟,提高适应能力c)异常心理原因说明З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发展理论)З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结构观点)З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压不住,产生心理和行为异常;压住,更深的意识不到的痛苦,以其他扭曲、伪装的形式表达出来(无意识理论,心理动力学)d)本我占优势,以便产生缺乏自我控制的原始人,超我占优势便产生抑制自我的清教徒。
所以应在科学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调节本我需求与超我要求的关系,使自我达到平衡,维护身心健康e)弗洛伊德弟子E.E琼斯将精神分析的理论主要原则概括为:З心理决定原则З情感过程的自主性原则З心理过程的动力性原则З心理压抑的作用З精神冲突的存在З儿童心理的性欲f)代表人物:霍妮、弗洛姆、沙利文、艾里克森等З心理意向疗法З心理综合法З支持性干预З大时间量疗法З简短疗法2、行为主义a)基本理论:З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应答性条件作用З华生(经典行为主义学说);R-S情绪反应可以由条件作用获得З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说);操作性条件作用З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b)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原因З巴甫洛夫: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是造成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З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З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З绝大多数的行为是通过学习的过程而获得的,而且可以通过在学习予以消除З行为治疗就是应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旧的、不适应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的过程S(刺激)—R(反应)--C(结果)R--认知情绪躯体动作(外显)c)治疗方法З系统脱敏法Υ三个程序:肌肉放松、建立害怕层次、实际治疗(想象系统脱敏、现实系统脱敏)Υ试用范围: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有学者认为对考试焦虑效果不一定很明显Υ肌肉放松:行为疗法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不合适抑郁症和无力感)既可以单独使用克服一般的身心紧张和焦虑,又可合并到其他技术中他通过循序渐进的放松一组一组肌肉群最后达到全身放松。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一、精神分析(一)理论基础1、潜意识理论(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3、梦的理论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4、性的理论(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
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
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二、行为主义(一)基础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1、系统脱敏法(问题八)(1)原理:通过放松方法来减弱求助者对引起焦虑、恐怖情绪的刺激物的敏感性,鼓励其逐渐接近令其害怕的事物,直至不再恐惧(2)组成:①放松训练②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一般所建立的等级层次以6至10个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20个)③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要求求助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并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害怕的内容,如此直至面对真实恐惧事物时,情绪反应)(3)要点:①设计合理的恐怖分级程度②循序渐进③恐惧时放松2、冲击疗法(1)是脱敏法之一(2)与系统脱敏法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通过由轻到重逐级接触令其恐惧的事物,而后者则是让求助者直接面对令其害怕的东西,并使之不断放松,逐渐减少对恐惧物的敏感3、想象脱敏法4、厌恶疗法5、放松训练6、模仿学习7、奖励法8、角色扮演或行为排演9、决断训练三、人本主义(一)基本理论1、对人的基本看法(1)人的主观性(2)人的实现倾向: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的价值、意义和独立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求助者自信、自强2、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1)人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的距离关系到人的心理健康,距离太大就会使人有心理失常感(2)人际交往中,人总是愿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利评价的,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并同时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时,他的自我概念是明确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1.理论基础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
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3.心理治疗的原理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
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
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
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的方法⑴梦的分析。
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1.理论基础其基本理论核心就是:人得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与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得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被压抑在潜意识里得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就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得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就是由3部分构成得,即本我、自我与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得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得作用就是平衡得。
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得本能与死得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与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得冲突与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得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得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得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得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得原因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得异常行为表现以及她们所意识到得内心体验仅仅就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得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得被压入潜意识得矛盾冲突。
也就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得心理冲突,就是日后发病得根源。
3.心理治疗得原理精神分析得工作,就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得那些童年创伤与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得东西。
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
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得领悟。
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得根源,对自己得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就是明了到潜抑得欲望、隐藏得动机,或不能解除得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与焦虑,摆脱情感得羁绊,理智地对待她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得方法⑴梦得分析。
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得另一技术就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她作得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得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得表面故事)与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得象征意义)。
心理咨询师考试不同流派观点汇总
心理学发展学派的纷争(基础心理学):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也就是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
背景:达尔文进化论和詹姆士实用主义思想。
机能主义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学科,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行为主义:华生。
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所谓的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
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因此,此学派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醒。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是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不断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心理咨询的几种理论
心理咨询的几种理论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和心理难题。
而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服务,背后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论作为支撑。
这些理论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了理解和处理来访者问题的不同视角和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几种常见的心理咨询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
这一理论强调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巨大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就像一座冰山,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潜意识则是隐藏在水下的大部分。
潜意识中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童年经历等,这些潜在的心理力量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等方法,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揭示潜意识中的内容,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例如,一个人总是在恋爱关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潜意识中存在着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或过去未解决的情感创伤。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只有当这些潜意识的问题被意识到并得到处理,个体才能真正实现心理的成长和改变。
行为主义理论则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环境的强化而形成的。
比如,一个孩子因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得到了奖励,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在未来努力学习以获得更多的奖励;相反,如果一个行为总是受到惩罚,那么这个行为就会逐渐减少。
在心理咨询中,行为主义的方法常被用于行为矫正。
例如,对于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咨询师可能会通过逐步暴露的方法,让他逐渐适应社交场合,同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和反馈,帮助他改变恐惧社交的行为模式。
认知行为理论结合了认知和行为的观点。
它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不是由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决定的。
比如,同样是面对考试失败,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一次挫折,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而有的人则可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陷入绝望和自责。
认知行为疗法的重点在于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从而调整情绪和行为。
咨询师会引导来访者挑战负面的思维模式,用更积极、合理的想法代替,进而改善心理状态。
人性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人性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导言人性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旨在探讨人的内心机制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长期的实证研究中,人性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观点,以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本文将介绍人性心理学领域中的几个主要理论观点,并对其内容和应用进行探讨。
1. 心理动机理论心理动机理论是人性心理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通过探索人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根源。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结构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受到三个部分的相互作用: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代表了人类原始的本能欲望,自我则是平衡本我和现实需求的媒介,超我则代表了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
心理动机理论的应用广泛,可以解释人的欲望、动机和行为倾向,对于心理治疗、教育和管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阿尔伯特·班德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该领域的经典代表,他认为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
他还提出了自我效能观念,即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中能力的信念,对人的动机和努力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实践。
3. 心理需求理论心理需求理论关注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并试图解释人类行为和满足感的产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该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他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按照层次排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更高层次的需求只有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出现。
心理需求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咨询和幸福感研究等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个体的需求和动机,从而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4.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探讨了人类个体的特质和气质,试图解释人的行为稳定性和一致性。
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理论和方法
ppt课件
13
解释
解释是心理分析中最常用的技术。要揭示症状背后的无无意 识动机,消除阻抗和移情的干扰,使病人对其症状的真正含 义达到领悟,解释都是必不可少的。
解释的目的是让病人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 西,使之无意识中的内容变成意识的。
解释要在病人有思想准备时进行,较有效的方法是在一段时 间内渐渐地接近问题,从对问题的澄清逐步过度到解释,不 断地向病人指出其行为、思想或情感背后潜藏着的本质意义。
常用作焦虑状态的颉颃反应,如治疗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 心身疾病、睡眠障碍等问题。
ppt课件
20
系统脱敏疗法
理论基础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是建立在松弛疗法基础上,一种松弛和紧张交替的治疗方
法,克服在特殊情形中出现焦虑的技术。
步骤: 诊断
告诉治疗的原理 识别引发情绪的情境
识别已经过去的及现在存在的焦虑产生的情境 会谈评估 求助者的自我监测 自我报告问卷测评
投 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 的身上
退 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 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隔 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 抵 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转 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ppt课件
ppt课件
14
精神分析治疗的实施
精神分析治疗的规定
时间安排 每次治疗50-60分钟短程治疗每周一次,中、长程治疗 每周2-3次。
疗程设定 短程治疗一般20次左右,中程治疗50-60次左右。长程 治疗持续时间视患者的问题和治疗进展而定。
治疗室布置 安静、舒适、庄重
收费 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疗都应该是收费的,患者对治疗付 费的态度和表现方式在治疗中具有动力学意义
心理咨询师培训咨询心理学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精选课件
10
二、结构观点
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精选课件
人格结构
11
适应作用 道德原则
超我
稽查作用
自 我
人格结构说
现实原则 意识层 前意识
动力作用
人格结构理论 (心理动力论)
本我
(一切行为动力的来源)
快乐原则
潜意识
精选课件
1212
本我:快乐原则,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发展。追求立即满足,心理健康 的第一标准----有幸福感
精选课件
27
五、适应观点
人的本能得以实现,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 形式不同的应对。
两种本能的应对经历构成两本基本应对方式:
性本能应对:性本能常常受到压抑,于是性本能不 惜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来得到满足。如通过 变相宣泄的方式。否则形成“神经症焦虑”。
保存本能应对:在面对现实中的危险时,形成“真 实焦虑”,用冷静的头脑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危险, 然后采取最有希望的办法。如逃避、防御或进攻。
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精选课件
1
课程目录
31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2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3
认知心理学观点
4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35
人性心理学理论观点
精选课件
2
真题分析(05-11至09-11)
章节
单选 多选
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14
5
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3
3
三、认知心理学观点
0
0
四、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 0
五、适应观点
*(3)拒绝 ( denial )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一、精神分析(一)理论基础1、潜意识理论(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① 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② 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 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 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 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 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 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3、梦的理论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 4、性的理论(1) 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
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 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2) 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3) 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
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 使症状消失。
心理咨询主要有哪几大流派
心理咨询主要有哪几大流派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与专业人士交流,帮助个体或群体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心理咨询的适用范围很广泛,包括个人成长、人际关系、职场生涯、心理健康等等。
而在不同的心理咨询师中,也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即所谓的心理咨询流派。
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心理咨询流派。
一、精神分析派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它在心理咨询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往往有潜意识因素的影响,而人们需要通过自我洞察、解析梦境、自由联想等方式,去发现并解决自己的潜意识问题。
精神分析派的心理咨询师常常采用心理分析、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客户解决自我认知和情感问题。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又称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派,是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咨询流派。
它关注个体的人性和成长潜能,认为人的内在本性是积极的、自我实现的,人应该被尊重、信任和支持。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强调了咨询师关注和表达客户情感、尊重客户权利、提供支持和认可等方面的重要性。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总称,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行为是可观测的,而个体的心理状态是无法直接观测的。
因此,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心理咨询师会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来影响其心理状态。
其中包括对抗性技术、系统性脱敏等方式,也有一些派别会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四、认知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是一种研究人类思维、记忆、知觉等心理过程的流派,它在心理咨询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因为理解和掌握了语言符号系统,才能够进行思考和表达。
认知心理学派的心理咨询师通常会通过认知重构、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帮助客户重塑思维模式和处理情绪的方式。
总的来说,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选择心理咨询时,个人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和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和流派。
胡海波 心理咨询师 咨询心理学知识 前导班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方法论上,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而后,以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
特点:严谨、科学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否认传统心理学以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代之以行为,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
托尔曼:刺激和行为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就是机体的内部因素B=f(S、P、H、T、A)B是行为,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为年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人类行为既不是单纯地取决于内力驱动,也不是单纯地被环境所摆布。
人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过程,它们不但参与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可以参与人格的形成和保持。
行为治疗一般包括七个步骤:1、对靶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
进行这类分析时,特别注意靶行为经常发生和很少发生的情境。
2、对靶行为严重程度的标定。
3、靶行为矫正目标的制定。
4、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
5、监测干预计划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6、结束阶段。
一旦达到目标,即可逐步结束干预计划7、检验阶段。
如有靶行为复发,可给以辅助性处理。
(三)、认知心理学观点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或重建不良认知为目标的一类心理疗法。
(四)、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马斯洛(A.Maslow)——需求层次论罗杰斯(Carl R. Rogers)有效治疗的四个条件: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2.共情3.真挚4.不要解释,也不要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建议,重诉来访者的思想和情感(五)、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基本观点:只有从人的本质属性,即从人性出发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个性及其发展、心理病理变化、临床心理诊断与矫正等问题人性:生物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人的本性是三种属性的综合心理动力:发自人性的精神、生物、社会三位一体的需求是人的真实心理动力发展变化:种系、个体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身心障碍是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人性的偏离,即人性内部结构的失衡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协助求助者理顺和平衡自身的人性结构,即调整好人的三种属性间的关系,以便在后来的生活中能按照现实的条件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自己的人性。
心理咨询五种理论观点
心理咨询五种理论观点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与客户进行积极互动和对话,以帮助他们解决内心问题,改善心理健康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领域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观点被用来解释和指导咨询师的实践。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心理咨询理论观点,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观点、人本主义理论观点、认知行为理论观点、解决问题短期治疗理论观点以及系统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是基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而建立的。
根据这个理论观点,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源于潜意识冲突和童年经验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认为,通过解决这些潜意识冲突和对童年经验的认识,人们可以达到内心的平衡和健康。
在精神分析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使用一些技术,如自由联想、解梦和分析转移等,来帮助客户探索和理解潜意识中的问题。
人本主义理论观点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的主观体验。
根据这个理论观点,人们天生具有发展和成长的能力,并且有权利追求个人目标和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并给予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
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倾听客户的故事,认同他们的情感体验,并与他们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工作关系。
认知行为理论观点认为,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
根据这个理论观点,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在认知行为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与客户一起探索他们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并提供一些技巧和策略来帮助他们改变这些模式。
此外,咨询师还会引导客户参与一些行为实验,以帮助他们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并观察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解决问题短期治疗理论观点强调在短期内解决客户的目标和问题。
根据这个理论观点,心理咨询师应该关注客户的当前问题,并尽力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短期治疗心理咨询通常采用一些结构化的方法和工具,如目标设定、任务分解和行动计划等。
咨询师和客户一起制定具体的目标,并通过反馈和评估来跟踪进展,以确保客户在短期内取得实际的变化和改善。
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一、精神分析一理论基础1、潜意识理论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3、梦的理论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4、性的理论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三分析治疗的方法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二、行为主义一基础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1、系统脱敏法问题八1原理:通过放松方法来减弱求助者对引起焦虑、恐怖情绪的刺激物的敏感性,鼓励其逐渐接近令其害怕的事物,直至不再恐惧2组成:①放松训练②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一般所建立的等级层次以6至10个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20个③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要求求助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并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害怕的内容,如此直至面对真实恐惧事物时,情绪反应3要点:①设计合理的恐怖分级程度②循序渐进③恐惧时放松2、冲击疗法1是脱敏法之一2与系统脱敏法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通过由轻到重逐级接触令其恐惧的事物,而后者则是让求助者直接面对令其害怕的东西,并使之不断放松,逐渐减少对恐惧物的敏感3、想象脱敏法4、厌恶疗法5、放松训练6、模仿学习7、奖励法8、角色扮演或行为排演9、决断训练三、人本主义一基本理论1、对人的基本看法1人的主观性2人的实现倾向: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的价值、意义和独立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求助者自信、自强2、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1人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的距离关系到人的心理健康,距离太大就会使人有心理失常感2人际交往中,人总是愿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利评价的,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并同时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时,他的自我概念是明确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但他如果一味地去满足别人期望而忽视自我或不惜改变自己的准则,就会使自我概念扭曲,忽视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造成人格发展的异常、萎缩二关键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潜能,认为为此,求助者中心疗法特别重视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为求助者所创造的平等、理解、接纳、鼓励这一氛围的意义,强调要以求助者为核心,给求助者以真诚、准确的通情达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三主要咨询方式非指导的治疗方式:着眼于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具体地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促进其自我概念更好的发展四、认知疗法一关键点认知疗法认为,刺激S与反应R之间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对应关系,其间有一个认知C的作用;即行为和情绪之所以产生有赖于个体对情境所作出的评价,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从此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观念,可以纠正其适应不良的行为和情绪;因此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认知的错误所导致的,故心理咨询的任务就是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方式;二治疗方式——合理情绪疗法RET问题七1、基本理论:1合理情绪疗法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是认知疗法的一种2ABC理论: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不合理信念,C指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外界事件只是引起不良情绪、不适应行为的间接原因,人们对此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更直接的原因,艾氏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3不合理信念的三个典型特征:①绝对化的要求,即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如“我必须成功”②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包括对自己和对别人③糟糕透顶,即认为某一事情发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糟糕不合理信念的存在,极易使人陷入不良心境中2、RET步骤①帮助求助者明了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观念,以及与不良情绪之间的关系②帮助求助者明了目前自己的不良情绪来自于自己,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③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观念,调整认知结构④帮助求助者学习理性的观念,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观念3、合理情绪疗法的技术方法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产婆术治疗者以科学的方式、向来访者所持的有关他们自己的、关于他人的以及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不合理的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以疑问式提问为主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REI3认知的家庭作业:①合理情绪治疗自助量表②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③合理的自我分析。
心理咨询师 咨询心理学知识 前导班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三、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观点2.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认知心理学观点3.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4.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1.分区观点:心理结构1.潜意识2.前意识3.意识2.结构观点本我:生物本能欲望,快乐原则,无意识的,无理性的,要求无条件得到满足,婴儿的人格结构就属于本我;自我:现实原则,代表理性和审慎,一部分是无意识的,一部分是意识的,合乎逻辑,对本我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驭本我的需要;超我:道德原则,从自我中分化出来,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是父母权威的内化,可分为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和良心——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主要作用是监督和控制自我。
(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3.心理动力观点●精神分析的核心内容●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它出自先天的本能●1)同自我或自我保护有关的驱力,包括饥、渴及其他与生存有关的生理需要,是个体生存必需的。
●●2)性驱力,与性欲望和种系的繁衍有关——力比多(驱使人寻求各种感官快乐的心理能量)(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4. 发展观点口欲期(0-1岁):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肛欲期(1-3岁):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生殖器期(3-5岁):快乐来自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潜伏期(6-11岁):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生殖期(12岁以后):兴趣转向异性(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5. 适应观点变相宣泄:因为主要的心理动力--性本能的活动与发展,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与自我不断周旋中进行的,是在自我的监督、控制中度过的,所以,本我必然练就一套“应对的功夫”,甚至不惜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自己得到满足。
(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自我防御:自我保存本能,在个体发展中,随时都要维护个体的安全,他对现实中一切危害生命的危险,必须及时予以反应,以尽自己的职守。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归纳总结45-咨询心理学-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心理咨询师-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第二单元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第三单元认知心理学观点第四单元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第五单元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引论》,即性学三论:《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病通论》以性本能解释心理现象或神经症症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分为以下几部分:⒈分区观点⒉结构观点⒊动力观点⒋发展观点⒌适应观点一、分区观点人类的心理分为三个层次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发现“深层心理学”三、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力比多:使性本能起作用的力量,但不是心理发展的惟一动力,本能有二:性本能,所有愉快的活动皆起源于性本能营养本能,作为自我保存的本能,也是自我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动力,即力比多,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这是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观点的全部生本能:使个体走向生机勃勃死本能:使个体走向衰败甚至灭亡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⒈口欲期:0-1岁,快乐来源于唇、口、手指⒉肛欲期:1-3岁,快乐来源于忍受和排泄粪便,肌紧张的控制⒊生殖器期:3-5岁,快乐来源于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⒋潜伏期:5-12岁,不对性感兴趣,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获得快感,将兴趣转向外部,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⒌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五、适应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得以实现,必须经历不懈地努力和艰苦的应对两种本能的应对经历,构成人类的两种基本应对方式,即变相宣泄和自我防御1.变相宣泄:主要的心理动力-性本能的活动与发展,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与“自我”不断周旋中进行的,是在自我的监督、控制中度过的所以“本我”必须练就一套“应对的功夫”,甚至不惜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得到满足“隐性梦”就是性本能的应对方式之一,即变相宣泄若不能宣泄,就可以形成神经症性焦虑2.自我防御焦虑是被感觉到的、不愉快的感情状态,伴随着一种警告人们预防迫近危险的生理感觉,是心理疾病的主要问题(1)现实(客体)性焦虑:有助于个体的自我保存(2)神经症性焦虑:漂浮的焦虑,对未知的危险的担心,危险来自于本能的冲动(3)道德性焦虑:体验到罪恶感和羞耻感,从而使个体的行为符合个人的良心和社会道德规范,危险来自于“超我”焦虑导致防御自我防御机制在本我与现实状况相冲突时形成的一种对外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人们同时接受自我欲望和现实要求,从而不致引起情绪上的严重痛苦和焦虑常见心理防御机制1、压抑: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欲望,抑制到无意识中去。
第三章: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
3、领导者良好的人格品质—助人自助的作用
领导者决定团体气氛(信任、温暖、接纳、尊重和关心), 所以团体领导者应将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的咨询态度内 化到人格特质中,同时表现出适度的自我开放、积极地倾听。
4、会心团体的原理
提供尊重、信任、温暖、接纳和关心的团体气氛,促进团体 成员认识、接纳自我,放弃自我防御机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完善人格,达到自我实现。
(五)团体领导者的任务
提供安全的气氛,起到催化的作用。
(六)团体基本技术
团体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即个人中心理论 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包括积极倾听、感受 的反应、澄清、支持、连接、摘要、分享个人 经验、非批评性、与成员会心、支持和面质、 肯定成员的自我决定能力,随着团体的自然发 展而不试图指导团体发展。
(二)人性观——生物决定论 (三)主要理论与概念
1.人格理论 (1)自我的构成(弗洛伊德)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 德原则)
(2)人格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的5阶段论&埃里克森的8阶段论 2.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
潜意识当中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往往以心理障 碍或心理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心理疾病的致 病根源。
隐藏自己的想法; 3. 言毕磕碰自己大腿或膝盖,状似盖章动作,代表自己
愿遵守此诺言; 4.其他成员认为自己可遵守者,亦以手掌碰大腿或膝盖,
代表自己愿意遵守此诺言; 5. 自领导者顺时针方向,每位成员轮流表达个人对团体
的期待,方式同2、3、4。诺言包括:不希有人早退或中途离席、 希老师准时结束团体、希大家尊重(倾听)别人的发言、不愿 看到有人在团体内恶意攻击,共同守密等;
(一)创始人——罗杰斯(人本主义 ) (二)人性观——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基础上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主要概念1.人性观:决定论(人受控于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与生物本能)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推论潜意识的临床证据:梦、口误、遗忘、催眠后的话、投射出的内容、精神病症状等2.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3.心理动力:是性的本能(其相关的动力机制为力比多)和营养的本能的复合体心理发展⏹心理社会化与性心理发展阶段(侧重6岁前):-0-1岁:口欲期-1-3岁:肛门期-3-5岁:生殖器期-5-12岁:潜伏期-12-18岁:生殖期-成年期适应问题人类的两种基本应对方式:1.变相宣泄:本我在应对自我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应对策略;如梦2.自我防卫:压抑;否定;反向作用;投射;转移;合理化;升华;退化;内射;认同;补偿焦虑-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是一种紧张状态,会激励我们去做某些事情。
焦虑来自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之间冲突的结果。
其作用是示警危险的迫近。
焦虑有三种:现实性焦虑(害怕外在世界威胁),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内心力量平衡受到干扰)。
对于焦虑除非采取干预措施,否则危险会持续上升,直至自我崩溃。
当自我无法用直接方法控制焦虑时,就会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即防卫机制)。
⏹治疗目标⏹使潜意识浮至意识⏹强化自我使行为能更顾及现实情况而较不受本能的影响⏹分析原理⏹性是决定我们思维,感受与行为的原动力⏹性的感觉原于童年⏹情绪问题是由于潜抑影响所导致(潜抑来自于团体与个人的禁忌)⏹即使是一个正常人也存在性堕落倾向⏹被潜抑的性欲隐藏和保留于潜意识中⏹被潜抑的性感觉通过被社会允许的伪装方式反抗着,并透过生活表现出来(梦,神话和艺术,口误,穿着,俏皮话)⏹六项技术:⏹维持分析架构⏹自由联想⏹释梦⏹解释⏹阻抗分析⏹移情分析⏹新近来的变化:⏹治疗目标变小,不局限于重建人格⏹治疗者较少使用长椅⏹治疗次数减少⏹更多使用支持性干预,例如,同感,治疗者的自我袒露,支持,恢复信心⏹更重视实际问题,不太重视处理幻想方面的素材行为主义理论观点⏹人性观:⏹经典观:机械论.⏹认知行为观: 开始注意到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Bandura, 1974)⏹基本特征及假设:1.由实验得到的学习原理,其结论均来自观察,而非个人信念;2.强调当前问题与情景因素,不看重历史;3.治疗以行动为导向,反对空谈;4.强调教导当事人学会自我管理技能,通过家庭作业,应用于日常生活;5.疗法具有弹性,可根据不同当事人设计不同方法;6.行为治疗依赖治疗者与当事人的合作: 第一,治疗者的每一项尝试,都会预先告诉当事人; 第二,治疗者经常要训练当事人自己进行治疗或评估疗效.发展阶段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老鼠迷宫实验);⏹华生的“刺激-反应模式”:R=f(S)⏹托尔曼刺激和反应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
公式:B=f (S、P、H、T、A),(B为行为, 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 为年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公式:R=f(S.A),(R为反应,S为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行为治疗的认知趋势(cognitive trend): A.Bandura; A. Ellis; A. Beck班都拉观点新行为主义学派另一个杰出代表班都拉(Albert Bandura ,1925-),他同意学习理论,但是,他更加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了新的“社会学习理论”。
也称模仿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既不是由单纯内力驱动,也不是绝对由环境决定。
人有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参与、获得和维系行为模式的重要因子。
班都拉的“新社会学习理论”由以下几个基点:(1)“替代性学习”或观察学习。
是社会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2)人可以自我评价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批判,自我强化。
(3)人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受外界左右。
治疗历程⏹目标:创造新的条件,供当事人重新学习。
基本假设即学习能改善问题行为。
⏹治疗者的功能:1)有系统地收集情境的因素,问题行为的诸方面以及造成困扰的原因; 2)作为当事人学习的榜样。
⏹治疗目标必须具体、可测量。
可以使当事人有一个参考架构来评价自己的进步。
⏹治疗关系:多数的行为治疗者并不看重治疗关系的重要。
⏹行为学派治疗者倾向于具有主动指导性,及扮演顾问与解决问题专家的角色。
治疗技术与应用⏹松弛训练(Relaxation Training)⏹系统脱敏(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松弛训练-订出焦虑等级(anxiety hierarchy)-脱敏治疗⏹暴露治疗-现实脱敏(in vivo desensitization)-洪崩(flooding)⏹模仿学习⏹自信训练⏹自我管理技术⏹自我管理计划与自我指导行为(self-management programs &self-directed behavior)-教导人们在面对问题情境时使用因应技能,并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有效自我管理的5项特点(Cormier & Cormier, 1998):1)采取混合策略通常比采取单一策略好;2)持续(不可间断进行);3)订立实际的目标,评估达成的程度;4)自我强化;5)要保持得来的改变,需要环境的支持-自我管理模式:1)选择目标:一次应该围绕一个目标;2)将目标转成靶行为;3)自我监控:正确而详细地观察与记录行为;4)制定改变计划:‘自我强化’,‘自我契约’,及‘计划评鉴’对于行为治疗的五项批评⏹行为治疗也许可以改变行为,但不能改变感觉;⏹忽视了治疗关系要素;⏹未能提供洞察(问题解释贫乏;治标不治本);⏹忽视目前行为的历史原因;⏹治疗者涉及控制与操纵认知心理学观点⏹认知心理学与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不同,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是不重要的,是不可探索的“黑箱”;而认知心理学则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认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所作出的预期。
认知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
⏹认知理论从行为主义心理学那里继承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法,把视野限制在矫正特定的认知过程以使个体达到适应当前的生活,使用的方法是对具体的认知过程进行细致的、客观的科学研究。
⏹ A. Ellis 提出理性情绪行为治疗(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基本取向强调认知、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行为治疗从1960‘s开始重视认知,把认知当作行为的一部分,也是可以学习和矫治的。
⏹REBT基本假设:人们对于生活事件基本情况之理解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重整个人的自我陈述句可以对应地改变行为。
A-B-C人格理论治疗历程⏹治疗目标:关心自己、社会兴趣、自我引导、容忍、弹性、接受不确定、承诺、科学的思考、自我接纳、敢于冒险、不要太理想化、高度容忍挫折、以及为自己的困难负责(Ellis et al., 1987)⏹治疗者功能:协助当事人矫正想法和放弃非理性信念。
⏹治疗技术:-认知方法:驳斥非理性信念、认知家庭作业、存在-人本主义理论观点⏹基本理论观点⏹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本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它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其哲学的基础,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
尽管它被炒作为“第四浪潮”,但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理解,它并未具备系统的研究方法或者严谨的论证手段,它仅仅是一般的哲学说词,即便在咨询和治疗方面,也无规范的操作格式,仅仅给出了某些建议或注意事项而已。
这一学派理论具有四个共同的认识:1、强调着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
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3、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4、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应该遵循现象学途径。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中,有些问题尚值得质疑,如“需求层次论”,“潜能”,“超越自我”等等。
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Carl Rogers, 1902-1987)⏹治疗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治疗者的态度,个人特质,治疗关系⏹个人中心疗法的四阶段:1.1940s, “非指导性咨询”(nondirective counseling): 强调反应与澄清;2.1950s, Client-centered therapy 一书出版:明确强调自我实现倾向;3.1960s, <成为一个人>(On becoming a person)一书出版,取向的重点放在”成为一个忠于自我的人”;4.1970s-80s, 将其观点扩充至教育,工业及追求世界和平的领域; 主要概念⏹人性观⏹治疗者的三大特质:⏹真诚⏹无条件地正面关怀(包括接纳和关怀)⏹准确的同感⏹治疗的基本特征为一种共同参与的探险⏹注重当事人的责任与能力,强调面对现实⏹心理治疗是建设性人际关系的一个范例⏹治疗者与当事人均显露人性,一起追求成长经验治疗历程⏹治疗目标:与传统不同,目的在于帮助当事人更为独立与整合。
侧重于人本身而不是问题(协助个人除去假面具)。
⏹ROGERS(1961)认为,除去假面具的个体应该是一个不断实现的人:⏹对经验持开放的态度⏹自我信任⏹对世界有自己的独立评判⏹乐于继续成长⏹个人中心治疗理论基础:透过当事人与一位具有催化作用的治疗者所建立的关系,来界定自己的目标(即治疗者协助当事人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目标)。
⏹治疗者的功能⏹治疗者的态度可以促使当事人改变人格,而非其知识,理论,或技术。
⏹透过真诚关怀的态度,尊重,接纳,以及了解,治疗者可以松弛当事人排斥及顽固的想法,进而发挥更高层次的个人功能,走向实现自我。
⏹当事人在治疗中的经验⏹初次会晤的当事人通常具有不现实的态度,即自我知觉与现实经验有差距(理想与现实自我观念不符)⏹当事人中心治疗关系可以令当事人为自己负责,并可以更自由地获得较多自我了解⏹当治疗逐渐展开,当事人可以更广泛探索自己感觉时,当事人会体验到恐惧,焦虑,羞耻或愤怒等无法接纳自我的感觉(认识到理想与现实自我脱节)⏹借助于治疗,这种限制与扭曲逐渐减少,他们更愿意接纳和整合自己的冲突与混乱,并开始感受到自己的强大。
⏹治疗关系⏹导致人格改变的六项必要及充分条件(Rogers, 1987e):⏹两个人有心理上的接触⏹当事人表现出表里不一⏹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位表里如一/整合的人⏹治疗者对当事人提供无条件尊重,或真诚关怀⏹治疗者对当事人的内在架构有同感的了解经验,并尽力将这种经验告诉当事人⏹治疗者的这些同感与无条件尊重应该能够让对方感受到⏹“平等感”是治疗关系的特征.⏹不尊重当事人的治疗是无效的,当事人会因为感觉到不被重视,而逐渐增加自我防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