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总结2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分离工程总结
天津科技⼤学-⽣物分离⼯程总结⽣物分离⼯程复习资料⼀、绪论从发酵液、反应液和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称为⽣物分离⼯程(Bio-Separations Engineering)亦称下游技术(Downstream Processing)⽣物产品的成本构成传统液体混合物产品(分离成本约10%)啤酒、葡萄酒等发酵饮料(简单固液分离和⽆菌处理)⼩分⼦⽣物产品(分离成本约30%,分离、精制部分的投资占整个投资的60% )酒精,丙酮,丁醇,抗⽣素,有机酸,核酸,酶制剂,单细胞蛋⽩)⽣物活性产品(分离成本约占整个⽣产费⽤的80%-90%)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基因⼯程发酵产品如:疫苗、单克隆抗体(规模⼩,纯度要求⾼)原料及产品特性:成分复杂(细胞、代谢物、培养基残余物)⽬标产物浓度低(1%---10%,杂质含量⾼)收率低易失活不稳定性收率计算:由于起始浓度低,杂质多,⽽产品要求纯度⾼,因此常需好⼏步操作,其结果使得⽣物产品的收率较低。
例:假设每步操作的收率为90%,若包含3步操作,则总收率为()=%,若包含6步操作,则总收率真为%。
【⽣物分离过程设计的原则:时间短(放罐后必须尽快提取) 温度低PH适中清洁卫⽣,勤清洗消毒。
⽣物安全(bio-safety)问题,要在密闭状态下将菌体排放到指定位置防⽌菌体扩散。
⽣物下游技术的⼀般操作流程:发酵液→预处理→固液分离→固:细胞(液:发酵液)→细胞破碎→细胞碎⽚分离→初步纯化→⾼度纯化(精制)→成品加⼯⼯业应⽤的⽣物分离技术回收技术: 絮凝,离⼼,过滤,微过滤。
细胞破碎技术: 球磨,⾼压匀浆,化学破碎技术超声波酶初步纯化技术: 沉淀,离⼦交换,萃取,膜分离技术,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成品加⼯喷雾⼲燥,⽓流⼲燥,沸腾⼲燥,冷冻⼲燥,结晶细胞碎⽚的分离(与细胞液⽐重相差不⼤,故较难分离):膜分离、梯度离⼼、双⽔相萃取提取⽅法:吸附、沉淀、萃取、超滤、结晶精制⽅法:重结晶、离⼦交换、⾊谱分离、膜分离成品加⼯⽅法:浓缩、⼲燥、⽆菌过滤、成型分离效率的评价:评价⼀个分离过程的效率主要有三个标准。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笔记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分离工程的历史及应用1. 历史生物分离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酿酒和面包制作时期,但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发展始于20世纪。
早期的生物分离技术主要依靠自然现象,如沉淀、结晶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崛起,生物分离工程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2. 应用生物分离技术在医药、食品、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疫苗生产中,需要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病毒或细菌;在抗生素提取中,需要从发酵液中提取抗生素;在蛋白质纯化中,需要从混合蛋白质中分离出目标蛋白质;在果汁澄清中,需要去除果汁中的悬浮固体等。
二、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1. 复杂性生物分离过程涉及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的分离和纯化,这些生物大分子在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因此生物分离过程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2. 多样性生物分离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生物大分子和混合物,需要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和工艺,因此生物分离过程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3. 灵敏度生物大分子在分离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因此生物分离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4. 易失活性生物大分子在分离过程中容易发生变性、降解等失活现象,因此生物分离过程需要尽量减少这些失活现象的发生。
5. 高价值生物大分子往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药物、生物制品等,因此生物分离过程需要高效、高收率地分离目标物质,以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章过滤一、过滤基本概念及预处理1. 过滤基本概念过滤是一种基于孔径大小实现固体与流体分离的技术。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过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液、发酵液、酶反应液等混合物的初步分离和纯化。
过滤过程中,混合物通过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固体颗粒被拦截在过滤介质上,而流体则通过过滤介质流出,从而实现分离。
2. 预处理为了提高过滤效率,通常需要对混合物进行预处理。
生物分离工程(2)
第一章绪论生物技术与生物分离(填空)1.生物分离的一般步骤:预处理、产物提取、纯化、产品精制。
生物分离的本质是物质的分离。
2.生物分离基本原理: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指根据混合物(包括原子、离子、分子、分子复合物、分子聚合体、和细胞、细胞碎片和颗粒等)中各种溶质间具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利用能够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性质和能够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实现各种物质的分离,或使被分离的产物得以纯化。
3.生物分离的方法依靠的性质①物理学性质:力学性质:溶质的密度:尺寸、大小和形状。
重力沉降,分子或颗粒的离心分离和膜分离热力学性质:溶质的溶解度(液相固相平衛)、挥发度(气液相平衡),表面活性剂及在相间的分配平衡行为的差异等性质,可进行蒸馏、蒸发、吸收、萃取、结晶、沉淀、泡沫分离、吸附传质性质:粘度、分子扩散系数和热扩散现象等,利用传质速度的差异也可进行分离如透析电磁性质:溶质的荷电特性,如电荷分布,电离度、等电点和磁性等可采用电渗析、离子交换、磁性分离②化学性质:化学吸附和化学吸收是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的分离的典型例子化学热力学性质(化学平衡常数)、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化学解离特性(激光激发作用极化、离子化)、③生物学:生物分子识别:生物亲和作用;生物输送性质:生物膜输送;生物反应、控制:酶反应、免疫系统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体分离一.预处理的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①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尺寸,降低液体黏度。
②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高价无机离子和杂蛋白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③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多数是液相)二.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1.降低液体的粘度:常用方法有加水稀释和加热处理。
2.调节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3.凝聚:改变细胞、细胞碎片及溶解大分子物质的分散状态,使其聚结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提高过滤速率。
生物分离工程总结
生物分离工程总结2(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生物分离工程:是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它描述了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因为它处于整个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后端,所以也称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2,凝集:通过加入无机盐,在无机盐作用下,发酵液中的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凝集成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3,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4,离心分离:是指在离心场的作用下,将悬浮液中的固相和液相加以分离的方法。
5,过滤:发酵液通过一种多孔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的过程。
6,滤饼过滤:固体颗粒沉积于过滤介质表面形成滤渣层。
7,深层过滤:固体颗粒进入并沉积于多孔孔道内,溶液经孔道缝隙流过滤渣。
8,细胞破碎: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非分泌型生化物质的基础。
9,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10,物理破碎法:通过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坏,使细胞破碎。
生物分离工程(下游加工过程)11,化学破碎法: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坏,使细胞破碎。
12,通过细胞本身酶系或外加酶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外层结构破坏。
13,超声破碎法:在超声波作用下,液体发生空化作用,空穴的形成,增大和闭合产生极大的冲击波和剪切力,使细胞破碎。
14,空化作用:指存在于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声波作用下发生变化,声压达到一定值,在声波纵向传插负压区,空泡化增大,在声波传播的正压区,空泡闭合,在反复增大,闭合中,空泡化崩溃,崩溃的瞬间,产生巨大的剪切力。
15,酶解法:利用溶解细胞壁的酶处理菌体细胞,使细胞壁受到破坏后,再利用渗透压冲击等方法破坏细胞膜。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分离工程期末重点知识总结
一.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1.对于生物新产品,分离工程所占成本最大。
A 类: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产品。
下游加工占总成本10~20% B 类:小分子生物产品、非活性大分子产品和细胞产品(即传统发酵工厂产品)。
投资占60%左右,下游过程成本占30%左右,能源消耗占60~80%C 类;生物活性物质产品。
下游过程成本占80~95% 2.分离工程的落后阻碍生物技术的发展。
a.许多生物工程上游技术的新成果由于没有合适的提取与精制方法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b.由于提取和精制方法的落后,使某些生物产品收率低、成本高,缺乏竟争力。
二.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①成分复杂,固液分离困难;②浓度低,分离能耗大③收率低;④易失活;⑤不稳定性。
三.生物分离工程的发展方向。
1新型分离方法的研究与开发①膜分离技术完善与推广应用。
②亲和技术。
③色谱分离技术。
④吸附技术。
⑤新型萃取技术。
⑥复合(集成)分离技术的研究.2上游技术对下游过程的影响,①将胞内产物变为胞外产物,②选择便于产品分离的培养基,③通过代谢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方法,减少影响目标产物分离的副产物的形成 3 原位分离技术研究——发酵培养与产品分离耦合技术,(1)避免或减少产物反馈抑制作用(2)减少生物活性物质产品的失活损失四.精制产品分离纯化一般流程 1.胞外产品:发酵液→预处理→目的产物尽量进液相→→固液分离→收集液相 后→提取与精制 2.胞内产品:发酵液 →预处理→除杂、改变液相性质→ 固-液分离→ 收集细胞或菌体 →细胞破碎 →目的产物进液相→ 固-液分离→ 收集液相 →后提取与精制五.生物悬浮液的特性:①悬浮物颗粒小,比重与液相相差不大;②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③粘度大,含有蛋白质、多糖等胶体物质,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
改性的目的:降低滤饼比阻,提高过滤与分离的速率。
六.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间双电层排斥电位的降低,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凝聚作用机理:加入电解质→电解质中的高价阳离子→对胶体周围离子的影响→双电层电位↓→胶体稳定性↓→发生凝聚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发酵液胶体粒子凝聚能力的次序为: Al3+>Fe3+>H+>Ca2+>Mg2+>K+>Na+>Li+七.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知识点整理
生物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生物分离工程的定义和过程生物分离工程定义(名词解释):为提取生物产品时所需的原理、方法、技术及相关硬件设备的总称,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养液、酶反应液和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提取、分离纯化、富集生物产品的过程。
过程:目标产物捕获目标产物初步纯化(萃取、沉淀、吸附等方法)目标产物高度纯化和精制细胞分离三种手段:重力沉降离心沉降过滤第二章离心分离原理和方法:原理:离心沉降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的。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式中:r为离心半径,即从旋转轴心到沉降颗粒的距离;ω为旋转角速度;N为离心机的转数,s-1方法:(1)差速离心分级(2)区带离心(差速区带离心、平衡区带离心)离心分离设备:离心力(转速)的大小: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离心机按用途:分析性、制备性按工业应用:管式离心机、碟片式离心机实验室用以离心管式转子离心机,离心操作为间歇式悬浮液的预处理方法和目的:方法:1.加热:最简单和最廉价的处理方法。
黏度、促凝聚、固体成分体积、破坏凝胶结构、增加空隙率调pH值: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廉2.凝聚:在凝聚剂(如铝盐、铁盐、石灰和NaCl)作用下,细胞蛋白质等胶体去稳定,并聚集成1mm大小的凝聚块的过程。
(机理:破坏双电层,水解后胶体吸附,氢键结合等)3.絮凝: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的作用下,胶体颗粒和聚合电解质交连成网,形成10mm大小的絮凝团过程。
(机理:絮凝剂主要起中和电荷、桥架和网络作用)4.惰性助滤剂:一种颗粒均匀、质地坚硬的粒状物质,用于扩大过滤表面的适应范围,减轻细小颗粒的快速挤压变形和过滤介质的堵塞。
(使用方法:预涂层;按一定比率混合。
助滤剂种类:硅藻土、纤维素、未活化的炭、炉渣、重质碳酸钙等。
)目的:提高过滤速度和过滤质量是过滤操作的目标。
各种细胞破碎技术原理和优缺点:原理:许多生物产物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保留在细胞内,需破碎细胞,使目标产物选择性地释放到液相。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总结
第一章1、什么是生物分离工程?对于由生物界自然生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过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2、生物分离工程特点:1).发酵液的特性;2).发酵液是多组分的混合液;3).目的产物的稳定性差;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
3、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及各流程所包含单元操作。
①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离心,过滤)②初步纯化(产物提取)(沉淀,吸附,萃取,超滤)③高度纯化(产物精制)(层析,离子交换,亲和色谱,吸附色谱,电色谱)④成品加工(浓缩,结晶,干燥)第二章1、发酵液的基本特征:1).发酵产物的浓度低,基本是水;2).悬浮物小,密度与液体相差不大;3).固体粒子的可压缩性大;4).液相粘度大;5).性质不稳定。
2、发酵液为什么要预处理(目的)?有哪些方法?目的:A、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⑴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降低液体黏度;⑵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方法:1)加热法: a)加热降低液体粘度;b)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去除杂蛋白2)调节悬浮液的pH值: 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值可改善其过滤特性。
3)加入惰性助滤剂:4)加入反应剂: 加入某些不影响目标产物的反应剂,可消除发酵液中的一些杂质对过滤的影响,从而提高过滤速度。
5)发酵液的相对纯化:A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2+)Ca2+ ——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注意回收草酸);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Fe2+ ——黄血盐,→普鲁士兰沉淀;B杂蛋白:沉淀法;变性法;吸附法6)凝聚和絮凝:2、什么是凝集和絮凝的概念?原理?概念:①凝聚:胶体粒子在中性盐促进下脱稳相互聚集成大粒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总结
生物分离工程思考题第一章一、凝聚、絮凝的概念凝聚作用:向胶体悬浮液中加某种电解质,使胶粒双电层电位降低,排斥作用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胶体间相互碰撞产生凝聚的现象。
特点是凝聚体的颗粒比较小絮凝作用:当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胶体表面上,产生架桥联接,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特点是可形成粗大的絮凝体二、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过滤速度?过滤操作一般以压力差为透过推动力,只靠重力很难达到足够大的透过速度透过速度:()L m c dV A Pdt R Rμ∆=+过滤速度与过滤面积,介质两侧压力差,滤液粘度,介质和滤饼阻力有关,适当增加过滤面积,提高介质两侧压力差,加入助滤剂均可提高过滤速度三、什么是分离因素?据此离心机可以分为哪几类?影响分离速度的因素还有哪些?离心设备所能达到的离心力与重力的比值称为分离因素分离因素:224N r Zgπ=根据分离因素可将离心机分为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和超高速离心机三类分离速度:()2218P S LsLd rVρρωμ-=与颗粒直径、颗粒密度、液体密度和液体粘度有关密度差越大,分离速度越大;密度差存在时,固体颗粒尺寸越大,越容易离心;粘度增大时,不容易离心;颗粒密度与液体密度差异小,固体颗粒不大,粘度很大时,增加离心力能提高离心速率细胞破碎思考题一、试述微生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层组成,细胞壁较厚,约15-50nm,肽聚糖含量占40%-90%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在肽聚糖层的外侧还有分别有脂蛋白和脂多糖及磷脂构成的两层外壁层,肽聚糖层约1.5-2.0nm,外壁层约8-10nm,肽聚糖含量占5%-10%酵母的细胞壁由葡聚糖(30%-40%),甘露聚糖(30%)和蛋白质组成,比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霉菌由多聚糖(几丁质+葡聚糖)(80%-90%)构成破碎难度霉菌>酵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二、常用微生物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哪些?机械法:珠磨法、X-Press法、超声破碎法和高压匀浆法非机械法:溶酶法、化学法、渗透压法和冻结融化法三、选择细胞破碎法的原则一般原则(1)、仅破坏或破碎目标产物的位置周围,当目标产物存在于细胞膜附近时,可采用较温和的方法,如酶溶法(包括自溶法),渗透压冲击法和冻结融化发等,当目标产物存在于细胞质内时,则需采用强烈的机械破碎法(2)、选择性溶解目标产物,当目标产物处于与细胞膜或细胞壁结合的状态时,调节溶液pH值,离子强度或添加与目标产物具有亲和性的试剂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等,使目标产物容易溶解释放,同时,溶液性质应使其他杂质不易溶出,另外,机械法和化学法并用可使操作条件更温和,在相同的目标产物释放率的情况下,降低细胞的破碎程度。
分离过程期末总结
分离过程期末总结一、引言在分离过程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分离方法和相关的实验操作。
分离过程是化学和生物学实验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对混合物中组分的分离,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分离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下面将对本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本学期的分离过程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首先是混合物与纯物质的区别,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而纯物质则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
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我们学习了四种基本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发、结晶和蒸馏。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操作锻炼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本学期的分离过程学习中,我们进行了多次的实验操作。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准备实验物质,如何设置实验器材,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以及如何进行结果分析。
通过这些实验操作的训练,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怎样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分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时会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的情况,我们不仅要分析出问题的原因,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同时,在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时,我们还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学习方法的改进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实际操作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离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实验操作,多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在学习中也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总结,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文献,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生物分离工程总结
第一章一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1 发酵液或培养液是产物浓度很低的水溶液2 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3 生化产品的稳定性差4 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二.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三. 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1、产品价值2、产品质量3、产物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位置4、杂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位置5、产品和主要杂质独特的物化性质是什么6、不同分离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第二章 1 如何预处理发酵液1.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去除钙离子通常使用草酸。
但由于草酸溶解度较小不适合用量较大的场合。
去除镁离子加入三聚磷酸钠与镁离子形成络合物。
用磷酸盐处理也能大大降低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
例如环丝氨酸的提取。
去除铁离子: 加入黄血盐使其形成普鲁士蓝沉淀而除去。
2 凝聚和絮凝的区别凝聚向胶体悬浮液中加入电解质由于双电层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胶体粒子间因相互碰撞而产生凝集1mm左右的现象。
常用的凝聚剂有Al2SO43.18H2OAlCl3.6H2OFeCl3ZnSO4MgCO3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10mm的絮凝团的过程。
其他自己总结 3 滤饼的重量比阻rB 滤饼的重量比阻rB表示单位滤饼厚度的阻力系数是衡量过滤特性的主要指标。
4 了解常用固-液分离设备及其特点1、板框式压滤机国内广泛采用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过滤面积大。
缺点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滤液澄清度不高。
2、鼓式真空过滤机主要用于霉菌发酵液的过滤优点能连续操作实现自动化控制适用于处理量大而固体含量较多的滤浆。
缺点压差较小不适用于滤饼阻力较大的物料。
3、错流过滤是一种新的过滤方式与常规过滤的区别在于它的固体悬浮液流动方向与过滤介质平行。
优点过滤速度快缺点固液相的分离不太完全 5 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了解机械破碎法所用设备高压匀浆珠磨破碎撞击破碎超声破碎机械破碎法化学试剂处理酶溶化学破碎法渗透压寤鞣ǘ辰崛诨 ㄎ锢砥扑榉ㄏ赴 扑榉?高压匀浆器珠磨机撞击破碎器第三章一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哪些多价金属离子聚电解质非离子型聚合物特殊沉淀剂热沉淀其他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盐析沉淀沉淀法1、盐析沉淀原理盐析Salting-out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生化分离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化分离工程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绪论1、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在工业规模上,通过适当的分离纯化技术与装备并消耗一定的能量和分离介质来实现生物物质(产品)制备的过程,是生物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生物工程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1)成分复杂:固体成分、液体成分(2)悬液中的目标产物浓度低(3)稳定性差:化学(温度和pH值)或微生物引起的降解(4)生物产品质量要求高:纯度、卫生、生物活性3、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4个阶段):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初步纯化(提取)、高度纯化(精制)、成品加工。
4、某一具体产品的分离提取工艺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①产物本身的性质;②是胞内产物还是胞外产物;③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④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理化特性及差异;⑤产品用途和质量标准;⑥产品的市场价格;⑦不同分离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及废液的处理方法等。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与过滤1、发酵液的预处理发酵液的预处理的方法:(1)加热:最简单、最经济的预处理方法是加热,降低料液黏度,也可以对其进行灭菌。
但加热变性的方法只适合于对热稳定性的产物。
(2)调节料液的pH值:促进全细胞聚集。
(3)凝聚和絮凝:凝聚是指通过加入简单电解质降低了胶体粒子间的排斥电位,从而使得范德华引力起主导作用,聚合成较大的胶粒,粒子的密度越大,越易分离。
常用凝聚剂多为阳离子型如明矾、三氯化铁。
絮凝是指预处理时加入絮凝剂(通常指天然或合成的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既能降低排斥电位,又吸附了周围的微粒,形成桥架作用,促使胶粒形成粗大,密度低的絮凝团。
这些絮凝团很容易被过滤得到。
主要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聚苯乙烯、多聚胺衍生物。
(4)使用惰性助滤剂:硅藻土、珍珠岩。
2、真空过滤器的优点:连续自动操作,节省人力,生产能力大。
真空过滤器的缺点:附属设备多,投资费用高,推动力小适用于量大易过滤的料液。
3、压滤器的优点:过滤推动力大,过滤面积大。
压滤器的:缺点:板框压滤机劳动强度大,投资、维护费用高。
分离工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分离工程知识点总结(2014.12.11):一、概论:1.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1)目的产物来源和种类广泛,成分复杂(2)目的产物含量少,浓度低(3)生化产品的稳定性差,对操作条件要求严格:热、极端pH值和有机溶剂等会引起变性失活;化学和微生物降解(4)产品的质量要求高2.纯度、回收率和纯化倍数的定义纯度:1.)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主要看产品的纯度和均一性,在纯化过程中需着重考虑产品最终纯度要求。
2.)纯度受分析方法精确度的限制,3.)分离纯化过程中纯度可用于评价分离效果但不一定代表产品质量。
回收率单步操作回收率:操作后目标产物的总量与操作前目标产物总量比值,用%表示总回收率: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最终产物的总量与初始原料中产物的总量的比值,用%表示;总回收率等于各步操作的回收率的乘积纯化倍数:纯化倍数:操作后纯度/操作前纯度单步纯化倍数取决于所采用的纯化方法和纯化效果总纯化倍数高低取决于目的蛋白含量比例和纯化效果【矛盾:总纯化倍数越高,需要的分离纯化步骤越多,总回收率越低】3.分离纯化的一般步骤不同产物、同一产物不同技术路线采用的纯化工艺不同,但分离纯化的主要工艺步骤仍具有共同性:1.)原材料的预处理:将目的产物从原始材料中提取出来2.)固-液分离:固体杂质的去除3.)目的产物分离:从提取物中去除可溶性杂质4.)目的产物纯化:去除残留杂质使目标产物达到所需纯度5.)对目标产物进行必要的后加工(修饰、加稳定剂、佐剂)4.分离纯化的原则和目标分离纯化的原则:(1) 尽可能简单、低耗、高效、快速。
(2) 分离步骤尽可能少。
(3) 避免相同原理的分离技术多次重复出现(4) 尽量减少新化合物进入待分离的溶液。
引起新的化学污染;蛋白质的变性失活(5) 合理的分离步骤次序:先高通量,后低通量;先低选择性,后高选择性;先低成本,后高成本。
分离纯化的目标(1)最小化操作体积;(2)最少化操作步骤(3)组合不同机理分离技术分离纯化三部曲:“1.提取;将目标产品从原料中初步纯化;浓缩和提高稳定性 (如:去除蛋白水解酶);去除主要杂质。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分离工程总结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资料一、绪论从发酵液、反应液和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称为生物分离工程(Bio-Separations Engineering)亦称下游技术(Downstream Processing)生物产品的成本构成•传统液体混合物产品(分离成本约10%)•啤酒、葡萄酒等发酵饮料(简单固液分离和无菌处理)•小分子生物产品(分离成本约30%,分离、精制部分的投资占整个投资的60% )•酒精,丙酮,丁醇,抗生素,有机酸,核酸,酶制剂,单细胞蛋白•生物活性产品(分离成本约占整个生产费用的80%-90%)•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基因工程发酵产品如:疫苗、单克隆抗体(规模小,纯度要求高)原料及产品特性:成分复杂(细胞、代谢物、培养基残余物)目标产物浓度低(1%---10%,杂质含量高)收率低易失活不稳定性收率计算:由于起始浓度低,杂质多,而产品要求纯度高,因此常需好几步操作,其结果使得生物产品的收率较低。
例:假设每步操作的收率为90%,若包含3步操作,则总收率为()=%,若包含6步操作,则总收率真为%。
生物分离过程设计的原则:时间短 (放罐后必须尽快提取) 温度低 PH适中清洁卫生,勤清洗消毒。
生物安全(bio-safety)问题,要在密闭状态下将菌体排放到指定位置防止菌体扩散。
生物下游技术的一般操作流程:发酵液→预处理→固液分离→固:细胞(液:发酵液)→细胞破碎→细胞碎片分离→初步纯化→高度纯化(精制)→成品加工工业应用的生物分离技术回收技术: 絮凝,离心,过滤,微过滤。
细胞破碎技术: 球磨,高压匀浆,化学破碎技术超声波酶初步纯化技术: 沉淀,离子交换,萃取,膜分离技术,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高度纯化技术:离子交换,结晶,重结晶,各类层析如:亲和,疏水,聚焦,离子交换,凝胶等成品加工喷雾干燥,气流干燥,沸腾干燥,冷冻干燥,结晶细胞碎片的分离(与细胞液比重相差不大,故较难分离):膜分离、梯度离心、双水相萃取提取方法:吸附、沉淀、萃取、超滤、结晶精制方法:重结晶、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膜分离成品加工方法:浓缩、干燥、无菌过滤、成型分离效率的评价:评价一个分离过程的效率主要有三个标准。
生化分离工程知识点二
生化分离工程分离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生物物质和生物分离:(1)抗生素多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如青霉素采用乙酸丁酯法。
(2)有机酸采用中和沉淀法(Ca(OH)2形成钙盐沉淀,加浓硫酸析出有机酸溶液,浓缩,结晶。
)、低浓度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
(3)除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外,18种氨基酸均可用直接发酵法制造。
氨基酸的分离多采用离子交换法。
(4)多糖主要采用酒精沉淀法提取,纯化采用层析法。
多糖中的黄原胶用于增稠,右旋糖酐用于代血浆。
(5)酶的分离多采用盐析沉淀法,纯化采用层析法。
最常用的盐析剂由(NH4)2SO4、卤水(MgCl2)、CaSO4(石膏)。
(6)有机溶剂主要采用精馏法。
脂类物质多用萃取法分离(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7)核酸和核苷酸类物质多采用浓盐法、阴离子去污剂法(SDS)、苯酚抽提法、水抽提法。
注:任何物质都可采用层析法来纯化。
2、生化分离的一般流程:产物提取(isolation)——产物浓缩(concentration)——产物纯化(purification)——成品化(polishing)(1)提取:沉淀,萃取,膜分离(2)浓缩:蒸发,超滤,吸附,沉淀(3)纯化:层析,电泳(4)成品化:结晶,干燥,无菌过滤3、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产品稳定性差、质量要求高、成分复杂、浓度低4、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分离用层析,纯化用色谱)(1)分离:超离心、泡沫分离、超滤、透析、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盐析沉淀、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2)纯化:色谱、电泳5、主要生物分离技术和分离机理:P7,表1-1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1、发酵液杂质的去除:(1)、无机离子的去除:1)Ca2+,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注意回收草酸)2)Mg2+,三聚磷酸钠,→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3)Fe3+,黄血盐,→普鲁士蓝沉淀4)Fe2+,赤血盐,→滕氏蓝沉淀(2)蛋白质的除去: 1)Savage去除蛋白质2)三氯乙酸去除蛋白质3)蛋白质酶去除蛋白质2、改善培养液的性能:1)加热法2)调节pH值3)凝聚和絮凝3、凝聚和絮凝:(1)凝聚:中和电荷(通常细菌的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工业上常用阳离子型。
生物分离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分离工程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们生物工程专业在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生物分离工程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设备;2. 熟悉生物分离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 深化对生物分离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实习内容1. 生物分离工程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生物分离法等。
通过对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的了解,为后续实习操作奠定了基础。
2. 生物分离工程常用设备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实验室的生物分离设备,如:离心机、过滤机、膜分离设备、层析柱等。
了解了各种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3. 生物分离工程实际操作(1)离心分离:我们学习了离心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了离心分离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离心速度、离心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2)过滤分离:我们学习了过滤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了过滤分离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过滤介质的选择、过滤压力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3)膜分离:我们学习了膜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了膜分离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膜的选择、操作压力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层析分离:我们学习了层析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了层析分离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层析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4. 团队协作与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同时,我们还与指导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解答了实验过程中的疑问。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生物分离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2. 掌握了生物分离工程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与交流能力;4. 了解了生物分离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2024年生物工程总结范文(2篇)
2024年生物工程总结范文2031年5月,回顾____年的生物工程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了突破和挑战的年份。
在这一年中,人们在生物工程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和成就,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以下是对____年生物工程发展的总结。
首先,____年生物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科学突破。
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成熟和普及,使得基因编辑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许多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突变得到了校正,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此外,人们还成功地编辑了一些动植物的基因,使其在抵御病虫害、适应环境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能力。
其次,____年的生物工程领域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干细胞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可以用于治疗各种退行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通过将干细胞培养成特定类型的细胞,可以替代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如人工皮肤、人工器官和人工血管的成功制备,为替代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途径。
再次,____年的生物工程领域在精准医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将个体基因组信息与临床数据相结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精准的医疗方案。
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成为现实,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预测患者病情的能力。
此外,人们还开发出了一些具有药物传递功能的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直接传递到患病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最后,____年的生物工程领域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做出了一些重要贡献。
通过利用生物工程手段改良植物和微生物,人们成功地开发了一些具有高效分解能力的生物材料,用于清理污水和处理废物。
此外,人们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了植物的抗逆能力和产量,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减少了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
总之,____年是生物工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生物分离工程小结
第三章 细胞分离技术 1、 细胞破碎的方法: 根据破碎机理不同,可分为: ⑵物理破碎法:冻融法、低温玻璃化法; ⑶化学渗透法:酸碱法、盐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有机溶剂法、变性剂法、温 和化学渗透剂处理; ⑷酶溶法:降解细胞壁。 2、 变性剂的作用:变性剂(如盐酸胍和脲)的加入,可削弱氢键的作用,使 胞内产物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从而易于释放。 包含体:是聚集蛋白质形成的浓密颗粒(密度达1.3mg/ml),可在光学显微镜 下观察到,直径可达μm级,呈无定形或类晶体。 蛋白质复性:又称再折叠,是指变性蛋白质在变性剂去除或浓度降低后,就会 自发地从变性的热不稳定状态向热稳定状态转变,形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天然 结构。 复性方法:①稀释与透析复性法、②色谱复性技术、反胶束萃取复性法。
• 7、去乳化剂有两种: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代十五烷基 吡啶,适用于破坏W/O型乳浊液; ②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 二烷基磺酸钠,易溶于水,微溶于有机溶剂,适用于破坏 W/O型乳浊液。 • 8、 聚合物的不相溶性:两种聚合物分子间如存在相互排 斥作用,即某种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非异种分子, 达到平衡时,就有可能分成两相,而两种聚合物分别进入 一相中的现象。 • 9、在生化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双水相体系主要是:聚 乙二醇-葡聚糖体系和聚乙二醇-无机盐系统。 • 10、液膜分离系统的膜相组成:通常有膜溶剂、表面活性 剂、流动载体、膜增强剂构成。 • 11、液膜分类:根据其结构可分为3种 P87 ①乳状液膜, ②支撑液膜,③流动液膜
• 第五章 萃取技术 • 1、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原料) 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 2、分配定律: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 中分配时,达到分配平衡后,如果其在两相中的相对分子 质量相等,则其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为一常数,此常 数称为分配常数A,A=c1/c2 • 3、分配常数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满足3个条件: ①必须是 稀溶液;②溶质对溶剂的互溶度没有影响;③溶质在两相 中必须是同一分类型,不发生缔合伙离解。 • 4、工业上液液萃取的基本过程包括几个步骤: ①混合:料 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并形成乳浊液的过程,设备:混合器; ②分离:将乳浊液分开形成萃取相和萃余相的过程,设备: 分离器; ③溶剂回收:从萃取相或萃余相中回收萃取剂的 过程,设备:回收器。 • 5、按操作流程划分,液液萃取可分为: ①单级萃取,② 多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和多级逆流萃取。 • 6、影响有机溶剂萃取的因素: 一水相条件的影响:影响 萃取操作的因素:主要有PH、温度、无机盐等 ①PH ②温 度 ③盐析 ④带溶剂 二有机溶剂的选择 三乳化现象:乳化 是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不相混合的液体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分离工程:是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它描述了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因为它处于整个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后端,所以也称为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2,凝集:通过加入无机盐,在无机盐作用下,发酵液中的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凝集成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3,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4,离心分离:是指在离心场的作用下,将悬浮液中的固相和液相加以分离的方法。
5,过滤:发酵液通过一种多孔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的过程。
6,滤饼过滤:固体颗粒沉积于过滤介质表面形成滤渣层。
7,深层过滤:固体颗粒进入并沉积于多孔孔道内,溶液经孔道缝隙流过滤渣。
8,细胞破碎: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非分泌型生化物质的基础。
9,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10,物理破碎法:通过各种物理因素作用,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坏,使细胞破碎。
生物分离工程(下游加工过程)11,化学破碎法: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坏,使细胞破碎。
12,通过细胞本身酶系或外加酶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外层结构破坏。
13,超声破碎法:在超声波作用下,液体发生空化作用,空穴的形成,增大和闭合产生极大的冲击波和剪切力,使细胞破碎。
14,空化作用:指存在于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声波作用下发生变化,声压达到一定值,在声波纵向传插负压区,空泡化增大,在声波传播的正压区,空泡闭合,在反复增大,闭合中,空泡化崩溃,崩溃的瞬间,产生巨大的剪切力。
15,酶解法:利用溶解细胞壁的酶处理菌体细胞,使细胞壁受到破坏后,再利用渗透压冲击等方法破坏细胞膜。
16,酶解—自溶作用:利用生物体自身产生的酶来溶胞,而不需要外加其他酶。
17,自溶作用:改变其生长环境,可诱发产生过剩的这种酶或激发产生其他的自溶酶,以达到自溶作用。
18,包含体:一种蛋白质不溶性聚集体,包括目标蛋白,菌体蛋白等。
目标蛋白的一级结构是正确的但立体结构是错误的,所以没有生物活性。
19,沉淀:是指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溶质溶解度降低,生成无定形固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20,盐析法: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以至于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方法。
21,等电点沉淀法:利用蛋白质在pH等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
22,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23,分配定律:在恒温恒压下,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分配,达到分配平衡后,如果其在两相中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其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为一常数,称为分配系数k。
k=a/c2=萃取相中的浓度/翠余相的浓度。
24,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的流体。
25,超临界流体萃取:也叫气体萃取,流体萃取,稠密气体萃取或蒸馏萃取。
作为一种分离过程的开发和应用,是基于一种溶剂对固体和液体的萃取能力和选择性在超临界状态下较之在常温常压下可获得极大的提高。
它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即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某种高沸点或热敏性成分,以达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26,膜分离过程: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天然或合成薄膜为分离介质,在膜两侧的推动力作用下,原料液体混合物或气体混合物中的某个或某些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使混合物达到分离,分级,提纯,富集和浓缩的过程。
27,水通量:指纯水在一定温度,压力下(,25℃),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透过的水的量。
28微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截留水中粒径在~ 10m之间的颗粒物的膜分离技术。
29,超滤:在压力差的驱动下,用可以阻挡不同大小分子的滤板或滤膜将液体过滤的方法。
30,纳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截留水中粒径为纳米级颗粒物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31,反渗透:在压力驱动下使溶液中的溶剂(如水)以与自然渗透相反的方向通过半透膜进入膜的低压侧,从而达到有效分离的过程。
32,浓差极化:由于水透过膜而使膜表面的溶质浓度增加,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溶质与水以相反方向向本体溶液扩散,在达到平衡状态时,膜表面形成一溶质浓度分布边界层,它对水的透过起着阻碍作用。
33,吸附:是指溶质从液相或气相转移到固相的现象。
34,离子交换吸附:简称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待分离组分,依据其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利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35,吸附平衡等温线: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的函数关系称为吸附平衡等温线。
36,色谱:能用于混合物分离的方法称为色谱。
37,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他们在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38,液膜(液体膜):是从生物膜奇妙的选择性输送功能上得到启发而模仿的一种人工膜。
39,膜膨胀:是一个传递外水相溶液进入内相的过程。
40,反胶团:若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称为反胶团(或反胶束)41,膜分离技术:用人工合成的某种材料作为两相之间的不连接区间实现不同物质分离的技术。
42,配基:在亲和层析中起可逆结合的特异性物质。
43,“Ks”分级盐析法:在一定pH和温度下以改变离子强度进行盐析,常用于提取液的处理。
44,硫酸铵饱和度:指饱和硫酸铵溶液的体积占混合后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45,提取:利用一种溶剂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从混合物中分离出一种或几种组分的过程。
46,柱层析:将固定相装于柱内,使样品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达分离目的的方法。
47,“β”盐析法:在一定离子强度下仅改变pH和温度进行盐析。
常用于初步纯化。
48,分配系数K:当萃取体系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
49:有机溶剂沉淀法:在含有溶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溶解度时沉淀析出。
50离心机:是在高速旋转的转子中,借离心力作用过滤和澄清悬浮液,分离,分析生物大分子或一种相对密度不同而又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设备。
生物化工产品通过生物发酵过程、酶反应过程或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获得,从上述发酵液、反应液或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称为下游加工过程。
2. 传统生化产品和基因工程产品的区别①传统生化产品都为小分子(工业用酶除外,但它们对纯度要求不高、提取方法较简单).其理化性能(如平衡关系等)数据都为已知,因此放大比较有根据;基因工程产品大多为大分子,必要数据缺乏,放大多凭经验。
②由于第一代基因工程产品都以作为宿主,表达产品处于胞内,提取前需将细胞破碎,细胞内物质释放出来,给提取增加了很多困难;而发酵液中的产物,浓度较低,杂质又多,且一般大分子较小分子不稳定(易失活,如对剪切力),故提取较困难。
③大分子(蛋白质)的分离主要困难在于杂蛋白的分离,由于蛋白质都内氨基酸所构成,所以性质相似,分离主要依靠高分辨力的精制方法,如色谱分离等。
3.选择依据依据目标蛋白和杂蛋白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性质的差异,尤其重要的是表面性质的差异。
例如,表面电荷密度(滴定曲线)、对一些配基的生物学特异性、表面金属离子、糖含量、自由巯基数目、分子大小和形状(相对分子质量)、PH值和稳定性等。
4.下游加工工艺过程的一般流程图1.发酵液预处理概念、方法概念:以细胞培养液或发酵液为出发点,设法使目标产物转移到液相中,同时除去其它悬浮颗粒以及改善滤液性状,利于后续操作,该过程称为预处理。
方法:(1)凝聚和絮凝技术(2)杂蛋白的去除方法①等电点沉淀法②加热③吸附作用④蛋白质沉淀剂(3)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2.凝聚和絮凝技术概念(混凝)(1)凝聚作用是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如中性盐作用下,使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2)絮凝作用: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使粒胶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它是一种以物理的集合为主的过程。
(3)混凝:在料液中,先加入无机电解质,使悬浮粒子间的相互排斥能降低,脱稳而凝聚成微粒,而后再加入絮凝剂,凝聚作用为絮凝剂的架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了絮凝效果。
这种包括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程,常称为混凝。
3.滤饼质量比阻概念衡量过滤特性的主要指标是滤饼的质量比阻rB (或α).它表示单位滤饼厚度的阻力系数,与滤饼的结构特性有关,rB(或α)越小,则发酵液越易过滤。
单位:(m/kg)4.影响rB的因素影响滤饼比阻的主要因素有形成滤饼的颗粒物性(颗粒尺寸,形状等),过滤压力差,料浆的浓度,溶液的PH,过滤速率和过滤时间等。
①形成滤饼的颗粒直径越大,其比表面积越小,比阻越小。
②颗粒在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颗粒与颗粒的孔隙也就越大,过滤阻力越小;③对于可压缩性滤饼,rB是操作压力差的函数,滤饼的比阻值是随操作压力差的提高而增大的。
④料浆浓度对比阻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浓度,当料浆浓度小于临界浓度时,比阻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料浆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比阻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⑤过滤速度的增加会导致滤饼阻力系数的增加和空隙率的减少。
由于滤饼的孔隙率随时间而增大,因而滤饼比阻有随过滤时间减小的趋势。
5.草酸调节发酵液PH的作用1、由于大多数蛋白质的pI在酸性范围,所以把pH调到等电点附近,杂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被除去。
提高滤液质量。
2、发酵液酸化后目标产物容易转入到液相。
3、加入草酸钠调pH值,草酸根离子还可以跟钙离子、镁离子结合,形成不溶物,而去除钙离子和镁离子。
4、酸化后的发酵液粘度降低,有助于提高过滤速度。
6.板框过滤的应用条件优点:1)过滤面积大,过滤推动力(压力差)能较大幅度地进行调整,并能耐受较高的压力差,2)适应性强,3) 设备结构简单、价格低、动力消耗少等。
适用范围较广,一般用于滤饼较干的场合,不用于含挥发性有毒物质或有生物危害的场合。
1.高压匀浆,高速珠磨概念与比较比较:①细胞所受到的作用力高压匀浆:液相剪切力高速珠磨:剪切力层之间的碰撞和磨料的滚动高压匀浆:从高压室压出的细胞悬浮液经过阀座的中心孔道从阀座和阀杆之间的小环隙高速喷出,高速喷出的浆液又射到静止的撞击环上,被迫改变方向从出口管流出,细胞在高速造成的剪切力、碰撞力和高压到常压的变化等作用下,造成细胞破碎。
高速珠磨:细胞悬浮液与极细的研磨剂在搅拌浆作用下充分混合,珠子之间,珠子与细胞之间互相剪切、碰撞,促使细胞壁破裂,释出内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