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菌筛选方法及策略

合集下载

菌种筛选办法

菌种筛选办法

菌种筛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

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

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

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

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

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

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

有人曾统计过3,484的育种中,fujikuroi)1)2) 或喷洒在已3)4)3 摇瓶培养法摇瓶培养法是将待测菌株的单菌落分别接种到三角瓶培养液中,振荡培养,然后,再对培养液进行分析测定。

摇瓶与发酵罐的条件较为接近,所测得的数据就更有实际意义。

但是摇瓶培养法需要较多的劳力、设备和时间,所以,摇瓶培养法常用于复筛。

但若某些突变性状无法用简便的形态观察或平皿快速检测法等方法检测时,摇瓶培养法也可用于初筛。

初筛的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只做一次发酵测定,从大量菌株中选出10-20%较好的菌株,淘汰80-90%的菌株;而复筛中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培养3瓶,选出3-5个较好的菌株,再做进一步比较,选出最佳的菌株。

4 特殊变异菌的筛选方法上述一般的筛选菌株方法的处理量仍是很大的,为了从存活的每毫升106左右细胞的菌悬液中筛选出几株高产菌株,要进行大量的稀释分离、摇瓶和测定工作。

虽然平皿快速检测法作为初筛手段可减少摇瓶和测定的工作量,但稀释分离的工作仍然非常繁重。

而且有些高产变异的频率很低,在几百个单细胞中并不一定能筛选到,所以,建立特殊的筛选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例如营养缺陷型和抗性突变菌株的筛选有它们的特殊性,营养缺陷型或抗性突变的性状就象一个高效分离的"筛子",以它为筛选的条件,可以大大加快筛选的进程并有效地防止漏筛。

高效聚磷菌的筛选

高效聚磷菌的筛选

磷矿废水中高效聚磷菌的筛选近年来我国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水体受到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与动植物的生存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人们的工农业发展。

而水体富营养化都与水中的磷含量剧增有关,所以除去水中的磷对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特别重要,这也是个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我校的南湖水体污染特别严重是我校的美中不足。

关键词:生物去磷聚磷菌筛选环境污染污水处理目前城市污水处理主要使用生物除磷,它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从水中摄取磷,并将磷存于体内,在水低形成高磷的污泥,达到了去磷防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

聚磷菌是生物除磷的决定生物,而聚磷菌的工作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氧浓度,PH值,温度等,且不同的聚磷菌的聚磷能力不同,所以要想达到高去磷的效果就必须筛选出聚磷效率高的菌种.实验材料与方法1.1主要的的仪器设备摇床,超净工作台,全自动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电子天平,酸度计,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培养皿20个,细菌过滤器,移液枪(100ul和1000ul),量筒(10ml和50ml各一个),锥形瓶(150ml,250ml和500ml),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碘液,95%的酒精,石碳酸复染红,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

1.2主要的试剂微生物分离纯化用的试剂均是国产分析纯,主要有牛肉膏,蛋白胨,琼脂,乙酸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钠硫酸铵,钼酸钾,抗坏血酸,酒石酸锑钾,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钾过硫酸钾,MOPSHighPurityGrade,Tricine,X--Pi.1.3样本采集磷矿废水1.4培养基及溶液(1)YG培养液:酵母侵膏1g,葡萄糖1g,K2HPO4 0.3g KH2PO4 0.25g 七水硫酸镁0.2g, 蒸馏水1000ml.(2)MOPS培养基:100ml的10*MOPS 8.370g, tricine 0.717g, 30ml的去离子水,10mol/L KOH调PH到7.4. 总体积44ml. 0.01mol/L, 硫酸亚铁1ml,按下列加:氯化铵(1.9mol/L)5ml, 硫酸钾(0.276mol/L)1ml,二水氯化钙0.02mol/L)0.025ml, 六水氯化镁(2.5mol/L)0.21ml, NaCl(5mol/L)10ml, 微量元素混合液0.02ml, 葡萄糖0.1g, )取25ml置于两个500ml的三角瓶中,向一个三角瓶加0.0087gK2HPO4,成为限磷培养基。

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研究

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研究

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研究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研究概述油脂废水是各种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业废水,具有高浓度、高粘度和难降解的特点。

传统的处理方法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在处理这类废水时存在着效率低、工艺复杂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研究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方法以及其在油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方法1. 筛选菌种的来源高效油脂降解菌主要从自然环境中筛选获得,如油田、市区下水道和石油化工厂等。

这些环境中富含大量的油脂,是高效油脂降解菌的潜在来源。

2. 筛选菌种的方法(1)富集培养法: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利用油脂为唯一碳源来增加油脂降解菌的数量。

(2)筛选培养基的优化:为了提高油脂降解菌的筛选效率,可以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和条件,如pH值、温度和培养时间等。

3. 初步筛选方法通过测定菌株对油脂的降解率、生长速度等指标,初步筛选出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

4. 准确筛选方法(1)酶活测定法:通过测定油脂降解菌体外分泌的酶活性,筛选出具有高降解能力的菌株。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出属于高效油脂降解菌的菌株。

二、油脂废水的强化处理1. 微生物降解方法高效油脂降解菌通过分泌酶类降解废水中的油脂物质,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废水中的油脂得以降解。

该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

2. 强化菌株的应用将筛选出的高效油脂降解菌株应用于油脂废水的处理中,可以增加废水处理系统的油脂降解能力。

通过培养优良菌株,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 条件优化在使用高效油脂降解菌处理油脂废水时,需要优化处理条件,如菌株的培养条件、温度和pH值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4. 协同处理法将高效油脂降解菌与其他废水处理方法结合,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可以使废水处理效果更好。

环境污染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环境污染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探索更快速、准确的筛选方法,提高高效降解菌的筛 选效率。
发展复合降解技术
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发展复合降解技 术,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成功筛选出多种高效降解不同类 型污染物的菌种,这些菌种在实 验室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性 能。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生物 治理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 指导,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
02
探索高效降解菌的生态学特征和进化机制,以 更好地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
04
加强高效降解菌在实际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包 括工艺优化、成本效益分析和长期稳定性评估等。
THANKS
降解特性分析
总结词
研究高效降解菌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降解性能和降解机制。
详细描述
降解特性分析包括降解动力学研究、降解产物检测、降解酶的分离与鉴定等,有助于全面了解菌种的 降解能力和应用潜力。
05
高效降解菌的应用前景与挑 战
应用前景
高效降解污染物
高效降解菌能够快速分解和转化多种环境污染物,降低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详细描述
生理生化鉴定主要包括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分析、代谢产物检测等,有助于初步 判断菌种的降解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结词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16S rRNA基因测序,对高效降解菌进行准确鉴定和分类。
详细描述
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可以更深入了解菌种的基因组信息和系统发育关系,为后续的降解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高效降解菌进行生物修复,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和恢复,具有成本低、环保等优势。
促进可持续发展
高效降解菌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

产纤维素酶菌种的筛选与优化一、菌种筛选的原理与方法菌种筛选的原理是通过筛选产纤维素酶活性高、产量大的菌种。

常用的菌种筛选方法有以下几种:1.传统菌种筛选:分离环境中的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筛选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再通过多次温育和活性测定,逐步筛选出高活性的菌株。

2.显性菌种筛选:利用纤维素酶结构上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在环境DNA中扩增出纤维素酶基因片段,使用这些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构建,然后在宿主中进行表达,通过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筛选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

3.基因工程菌种筛选:利用已知纤维素酶的基因进行基因工程,通过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中,通过外源表达基因,从而获得产纤维素酶菌种。

二、菌种优化的原理与方法菌种优化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菌株基因组或环境条件,提高纤维素酶产量和活力。

常用的菌种优化方法有以下几种:1.自然进化优化:通过长期培养,逐渐挑选出产酶能力强、极端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突变菌株。

2.诱变优化:利用物理、化学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通过筛选获得产纤维素酶能力强、菌株稳定的变种。

3.基因工程优化:利用已知纤维素酶的基因进行基因编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菌株基因组进行改造,以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活力。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1.菌种筛选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应综合运用传统筛选、显性筛选和基因工程筛选等方法,发展新的高效、快速的菌种筛选方法。

2.菌种优化技术的优化与提高产量、活性:要通过生理、代谢工程的方法改造纤维素酶产生菌,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活力。

3.开发新型纤维素酶菌株:从不同环境中分离筛选出产酶能力强的菌株,进一步发现和研究产纤维素酶的新菌株。

4.提高纤维素酶产量与废弃物转化率的研究:将纤维素酶应用于废弃物转化过程,提高纤维素酶产量和转化率。

综上所述,产纤维素酶菌种筛选与优化的研究是促进纤维素酶应用的关键。

通过不断改进筛选和优化方法,进一步开发新的菌种,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活力,将对纤维素酶的应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效菌株的筛选及其抑菌物质的初分析

高效菌株的筛选及其抑菌物质的初分析
第3 卷 5
第5 期

业 科

V0 . 5 No 5 13 . S t e) . 20lO
20 10 年 9 月
Fo RESTRY SCI ENCE & TEC HN o Lo GY
文章 编号 :10 — 4 9 (0 0 5- 0 9—0 0 1 9 9 2 1 )0 0 2 5
西安 7 0 6 ) 103
摘 要 :通 过 8个 菌株 对 物 树 烂 皮病 病 原 茵 茵 丝 及 孢 子 萌 发 抑 制 作 用的 比较 , 筛 选得 到 的 高 效 菌 株 有 :鳞 柄 白 鹅 膏 ( m n av oa 、 瑚 茵 ( a ai hte d嗍 ) 白 霜 杯 伞 ( loyedabt) 对 3种 菌 株 粗 提 物 进 行 紫 外 A a i i s) 珊 t r R m r e ev oe a p rr 、 Cicb elaa 。 t 可 见 光谱 扫 描 的 结 果 显 示 : 瑚 茵活 性 物 质 粗提 物 的 发 色 团吸 收 峰 分 布 在 2 0— 7 m、8 珊 5 2 5n 2 0~30 n 30n 白 0 m、6 m; 霜 杯 伞 活性 物 质 粗提 物 的发 色 团吸 收峰 分布 在 2 0~ 0 m、6 m 左 右 ; 柄 白鹅 膏粗 提 物 的发 色 团吸 收峰 分 布 5 30n 30n 鳞
高 效 菌株 的 筛 选 及 其 抑 菌 物 质 的初 分 析
冀瑞 卿 宋瑞 清 一 孟 黎 莹4 ' 。
(.吉林 农 业 大 学 ,长 春 1 10 1 ;2 30 8 .黑 龙 江 省林 业 科学 院 ,哈 尔 滨 10 8 ; 50 1
3 东北林业 大学 ,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4 ; . 5 0 1 4 西北 政法大学 ,陕西

高效菌筛选方法及策略

高效菌筛选方法及策略

高效菌筛选方法及策略菌筛选是指在大量细菌中筛选出具有特定性状或有潜力的菌株。

高效菌筛选方法和策略的研发对于开展微生物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效菌筛选方法及策略。

1.快速筛选方法:快速筛选方法主要通过缩短菌筛选的时间,提高筛选效率。

其中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荧光标记在特定条件下或对特定物质的响应。

如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菌株,通过荧光筛选可以快速获取目标菌株。

2.抗性筛选方法:抗性筛选方法通过添加特定抗性基因或对抗特定抗生素,来获得对这些抗生素具有耐受性的菌株。

这样一来,对抗生素的敏感菌株可以被消除,而具有抗性的菌株则可以快速筛选出来。

3.变异筛选方法:变异筛选方法通过利用菌落的形态、色素等可变性特征,筛选出变异菌株。

可以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涂片染色、荧光筛选等方法,快速获得形态或性状变异的菌株。

4.高通量筛选方法:高通量筛选方法利用自动化设备,如微孔板阵列、高通量测序仪等,对大量菌株进行快速筛选。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菌株库的筛选或特定代谢产物高效筛选等方面。

5.代谢产物筛选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检测菌株代谢产物的产量或特性,筛选出具有特定代谢产物的菌株。

可以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成像等手段,对菌株代谢物进行分析和筛选。

6.分子筛选方法:分子筛选方法利用特定的分子探针或探测基因,在菌株中筛选具有特定基因或特定基因表达的菌株。

可以通过PCR、南方印迹等技术,对菌株的基因组或转录组进行筛选。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和策略,可以实现高效菌株的筛选。

同时,还可以采用多因素组合的策略,如结合菌株形态、生长能力、产物产量和基因组信息等进行筛选。

高效菌筛选方法和策略的研发有助于加快菌株研究和开发,提高微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土壤中分离提纯高效的酵母菌

从土壤中分离提纯高效的酵母菌

从土壤中分离提纯高效的酵母菌主要内容:利用各种微生物实验技术,从土壤中分离并提纯酵母菌,再通过检测酵母菌发酵速率,从而筛选出高效的酵母菌。

关键词:分离提纯高效酵母菌在土壤中分离酵母菌,因此土壤的采样地点在果树下较好。

采集好土壤,将土壤配制成10^-2悬液,主要方法是称取1g土壤,放入三角瓶,迅速倒入99ml无菌水,震荡5-10min即成所需的土壤悬液。

1.由于土壤中酵母菌含量较低,因此在分离前要先进行富集培养24h。

2.接下来是配制培养基,由于要分离的是酵母菌,配制马丁氏培养基。

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115℃/30min4.取出后待50℃以下是加入链霉素,每一百克三毫升5.队超净台消毒,点燃酒精灯6.在酒精灯旁倒平板。

7.接种,画线。

8.放入26℃保温箱3-4d。

9.取生长较好的六个菌落分别接入0.05mol/L4ml的六个试管中,编号1-6。

10.3d后检测葡萄糖含量。

11.配置新制的氢氧化铜0.5mol/L50ml12.将强氧化铜分别放入六个试管中每个4ml。

摇匀加热。

13. 5min后比较六个试管的颜色深浅。

编号颜色1褐色'++褐色+2褐色'--3褐色-4褐色+5褐色6结论:三号试管的颜色最浅,所含葡萄糖最少,所以三号试管的酵母菌效率最高。

结果讨论:实验比较成功,但是培养基的菌株较少,这可能和富集培养的时间太短有关系,忘了设置对照试验。

选取高校教务军,可以重复做这个实验,选出比较高效的酵母菌。

注意:1.注意培养基的灭菌2.注意紫外线只能在无人的时候开启3.注意接种环要灼烧彻底4.注意在培养箱中放培养技师要倒置5.注意统一变量。

五种菌种选育的方法

五种菌种选育的方法

五种菌种选育的方法1. 筛选优良菌株:通过对菌种进行筛选,选出具有较高产量、快速生长、稳定性等良好性状的菌株。

可以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生长速度以及产物产量等指标进行初步筛选。

2. 交配选育:将具有不同有益特征的两个菌株进行交配,产生具有更优秀性状的杂种,进一步提高菌种的产量和品质。

3. 基因工程改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菌株的基因进行修改和调整,强化其有益性状,例如提高产量、耐逆性或产物纯度。

4. 微生物育种:利用微生物的自然变异、诱变或基因重组等方法,通过筛选和选育,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5. 隔离培养:从自然环境或特定寄主体内分离出有良好性状的菌株,单独培养并进行繁殖,以保持其稳定性和纯度。

6. 高通量筛选:利用高通量技术,如高通量测序、高通量筛选装置等,对大量菌株进行快速筛选和检测,以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7. 环境适应培养:通过将菌株暴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不同温度、盐度、pH值等,挑选出能适应多种环境的菌株,提高其应用广泛性和稳定性。

8.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特定的性状需求,调配选择性培养基,利用特定生理功能或代谢产物的需求,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菌株。

9. 抗菌素筛选:利用抗菌素对菌株进行筛选,选择出对某种特定抗菌素敏感或耐药的菌株,为后续应用提供基础。

10. 应激培养:通过暴露菌株于适宜剂量的外界应激因子,如氧化应激、低温应激等,筛选出对应激因子具有较高耐受能力的菌株。

11. 连续培养:通过在连续培养系统中进行菌株的增殖和筛选,选出适应此种培养方式的优良菌株。

12. 自动化选育:利用自动化系统对菌株进行快速筛选、监控和评价,提高选育效率和可控性。

13. 发酵条件优化:通过改变发酵条件中的温度、pH值、气体供应等参数,优化菌株的生长和产物产量,提高其应用效果。

14. 组合选育:将具有不同优势特征的菌株进行组合,形成互补优势,从而提高整体产量和产品品质。

15. 代谢工程优化:通过调整和改变菌株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分布,来增强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高效微生物菌种筛选与应用优化效果评估研究

高效微生物菌种筛选与应用优化效果评估研究

高效微生物菌种筛选与应用优化效果评估研究1. 研究背景高效微生物菌种是一种在农业生产、环境修复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生物资源。

在众多微生物菌种中,筛选出高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菌种并进行应用优化是当前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效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应用效果评估,深入探讨在不同领域中微生物菌种的潜在应用价值。

2. 筛选方法在高效微生物菌种的筛选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筛选目标和需求。

同时,合理选择适当的菌种筛选方法也是确保筛选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采用了包括传统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一系列综合方法,以确保筛选出的菌种具有稳定的菌群结构和优良的生物学特性。

3. 应用优化在获得高效微生物菌种后,如何进行应用优化是确保其在具体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培养实验,逐步优化菌种的生长适应性和代谢产物特性,提高其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产效率。

4. 效果评估为了全面评估高效微生物菌种的应用效果,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实地应用试验。

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比对,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菌种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和效果表现,为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5.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高效微生物菌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将高效微生物菌种应用于农作物的生长促进和产量增加实验中,发现其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6. 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在环境修复领域,高效微生物菌种的应用也呈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研究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为例,探讨了高效微生物菌种在土壤重金属修复中的效果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高效微生物菌种可以有效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7. 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除了农业生产和环境修复领域,高效微生物菌种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本研究以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应用为例,探讨了高效微生物菌种在食品加工中的效果评估。

高效微生物工程菌株的筛选及优化

高效微生物工程菌株的筛选及优化

高效微生物工程菌株的筛选及优化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生物工程菌株的筛选与优化是微生物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寻找到具有优异代谢能力、高度稳定性以及生长速度迅猛的微生物菌株。

此外,对于某些需要大量生产的生物工程产物而言,更是需要选出高效稳定的微生物菌株。

一、微生物工程菌株的筛选微生物工程菌株的筛选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许多因素,如微生物菌株种类,抗菌素敏感性,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等。

在筛选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比如PCR、酶切和基因突变等分析手段,以确定微生物细胞中目标基因是否存在。

1. 过筛条件的选择在微生物工程菌株的筛选过程中,过筛条件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过筛条件的选择需要结合微生物菌株的基本特性以及生长环境的影响因素,比如温度、pH值、气体压力等等。

此外,也需要考虑筛选目标,如酶活性、代谢产物、结构蛋白等等。

因此,筛选条件的选择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优化,以取得尽可能高的筛选效果。

2. 筛选方法的选择在进行微生物工程菌株的筛选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筛选方法,如自然选择法、突变体筛选法、抗性筛选法等等。

自然选择法是指通过自然变异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微生物菌株,此方法适用于产物代谢能力的增强和酶的改变。

突变体筛选法适用于产物增加和酶的改进。

抗性筛选法是指利用抗生素、毒素等化合物筛选微生物菌株,此法用于筛选高抗菌素的微生物菌株。

3. 微生物菌株的生长条件在微生物工程菌株筛选过程中,对于微生物菌株的生长条件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微生物菌株需要维持一系列合适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pH值、维生素和氮源和细胞透明质酸等条件保证细胞的快速生长。

二、微生物工程菌株的优化在微生物菌株筛选过程中,一旦有了具备筛选条件的微生物菌株,接下来就是进行微生物菌株的优化。

针对微生物菌株的优化,主要是优化内部代谢道路的设计,以及优化生长环境的条件,以达到更好的菌株效率和产量。

一种菌种筛选及优化方法

一种菌种筛选及优化方法

一种菌种筛选及优化方法
特定菌种筛选及优化方法
一、基因分析
1. 实验原理:通过结合多样性分析技术,将菌株作用为基因组组成的模式,分析和识别特殊的基因序列,以确定特定的菌种。

2. 基因组测序:使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测定生物有机体的完整基因组,可以从中搜索和比较想要的菌株的特定基因序列,以查找特定的菌株。

3. PCR:可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进行多位点引物,以识别和鉴定特定基因序列,用以确定特定菌种。

二、蛋白质分析
1. SDS-PAGE: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比菌株中各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以辨认出两个相似菌株之间的差异,以确定特定菌株。


2. 蛋白质结构分析:可利用晶体结构分析技术,X射线结构分析技术等,比较不同菌株的蛋白质结构,以确定特定的菌株并优化菌种。

三、生化特性分析
1. 耐受表示:使用耐受表示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对不同菌种的影响,以确定不同菌种的区别,筛选出特定菌种,从而优化菌种。

2. 色谱分析:可利用高效色谱分析技术,比较不同菌种的生物活性,以及生化特性,如酶的性质,膜电位,热稳定性等,以确定特定的菌株和优化菌种。

四、遗传工程技术
1. 转基因:通过将外源基因插入某特定菌株中,进行基因工程变异,实现特定功能,从而筛选出有用的特定菌种,并使其优化培育。

2. 基因编辑: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重新组装特定菌株的DNA序列,优化特定菌种的表型,从而筛选和优化特定的菌株。

基因工程菌的筛选及优化方法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菌的筛选及优化方法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菌的筛选及优化方法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菌的筛选与优化在生物制药技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生产高效、高质量的生物药物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基因工程菌的筛选与优化方法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

1.基因工程菌的筛选方法基因工程菌的筛选方法是通过将目标基因导入到菌株中,再通过一系列的筛选步骤选择出表达目标蛋白的菌株。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抗生素筛选、色素筛选、信号报告筛选、基因标记筛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筛选方法:1.1 抗生素筛选抗生素筛选是最常用的基因工程菌筛选方法之一。

在将目标基因导入菌株后,加入能够杀死非转化菌株的抗生素。

通过抗生素对非转化菌株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只有带有目标基因的转化菌株才能生存下来。

1.2 色素筛选色素筛选是基于一些目标基因与产生特定色素的关联关系进行筛选。

通过将目标基因与产生特定色素的基因相连,将转化菌株培养在含有特定底物的培养基中,观察培养基的变色情况来筛选出表达目标基因的菌株。

1.3 信号报告筛选信号报告筛选是通过将目标基因与信号转导路径中的关键节点相连,利用信号转导途径中响应特定信号的特征来筛选菌株。

通过选择性引入人工激活子,可以利用点荧光、荧光素酶或蛋白结构等方式来筛选表达目标基因的菌株。

1.4 基因标记筛选基因标记筛选是通过在目标基因与某种可观察突变基因之间形成亲和性,将转化菌株培养在特定培养基中,通过观察生长情况或某种可观察特征的表达来筛选出表达目标基因的菌株。

2.基因工程菌的优化方法基因工程菌的优化方法是通过改良菌株的遗传背景及培养条件,以提高目标基因表达水平和产物产量。

常见的优化方法包括遗传背景优化、调控元件优化、培养条件优化等。

2.1 遗传背景优化遗传背景优化是通过改变目标基因所在的菌株遗传特征,使其背景更有利于目标基因的表达。

例如,通过敲除或过表达某些负调控因子,可以提高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2.2 调控元件优化调控元件优化是通过改变基因调控元件的序列或结构,使其更适合宿主菌株或产物的表达需求。

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 ) hd mn 1R oa ieB筛 选法 :取 1mL驯化 的菌 液 , 入 9m 加 L无 菌水 , 制成 起始 菌 液 , 后 按 1之 然 0、 l 14 1 、O 0 、0 、0 1 浓 度 稀 释 ,各 取 O1m . L涂 布 在 R oa i 选择l平板上 (Oc hd mn B e 生 6 时加入过滤除菌的 C R oa n )3 C h dmieB ,5c培养 4 ~ 2h然后在 30nn 8 7 , 5 i紫 外光下观察 , 依据平板上形成的荧光 圈大小进行筛选 。 () 2 吐温 一 0 选 法 : lmL驯化 的菌 液 , 人 8筛 取 加 9mL无 菌水 , 制成起 始 菌 液 , 匀 后取 01m 混 . L涂 布
154 平 板初 筛 。 ..
p H值 自然 ; 平板筛选培养基 : 白胨 5g , 蛋 / 酵母膏 L 5g , / 葡萄糖 1 /, 2P 41 , 籽 油 3 , L . g KH O . 0 L 0 菜
琼 脂 1 /,.%过 滤 灭 菌 的 R oa ieB溶 液 ; 5 gL 02 hdmn 平 板划 线 培 养 基 与斜 面保 藏 培 养 基 : 母 膏 5 gL 酵 /, 蛋 白胨 5 L 葡萄 糖 1 /, 2 O . g 琼 脂 , . g KHP 41 / 0 L 0 L, l / p 自然 ; 5g H L, 液体 种 子培 养 基 : 酵母 膏 5 gL 蛋 /,
Na O4 1 / , C . / Mg O47 0 05 gL, HP . gL Na ]05 g 0 L, S ・H2 . /
15 驯 化培 养 。 5 m .. 3 取 L富集后 的菌 液 , 接种 于含 2 L驯化 培 养基 ( 菜 籽油 5 /)的 2 0 m 5m 含 . gL 0 5 L 三角 烧瓶 中 , 于 3 I,5 /i 置 5c 10r n的恒温 摇床 上培 二 a r 养。 3d为 1 周期 , 周期 结束 后将 菌液 移 至含油 个 每 量为 1. gL的驯化 培养 基上 培养 。为 了抑制 细菌 00 / 生长 , 培养 基 中加 入 8 / 0 UmL的青霉 素 。

筛选和研发高效有机杀菌剂的技术与方法探索

筛选和研发高效有机杀菌剂的技术与方法探索

筛选和研发高效有机杀菌剂的技术与方法探索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然而,有机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害。

有机杀菌剂的研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索筛选和研发高效有机杀菌剂的技术与方法。

首先,筛选合适的杀菌剂素材是有机杀菌剂研发的第一步。

常见的有机杀菌剂素材包括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杀菌活性,因此可以作为合适的杀菌剂素材。

微生物制剂因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农业防治病害。

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则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其活性和稳定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在筛选有机杀菌剂素材时,可以综合考虑这些素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素材进行进一步研发。

其次,在筛选和研发有机杀菌剂时,可以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

高通量筛选技术是一种快速筛选大量化合物的方法,利用自动化设备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化合物的筛选。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快速的抗菌活性筛选,从而找到具有良好活性的有机杀菌剂候选物。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筛选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筛选成本。

同时,可以通过合成化学的手段对有机杀菌剂进行结构优化。

通过对有机杀菌剂的结构进行调整,可以提高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

合成化学技术可以灵活地合成各种化合物,从而获得更具活性的有机杀菌剂。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成化学的方法调整有机杀菌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溶解度、毒性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最后,为了开发高效的有机杀菌剂,还可以采用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上调控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获得更好的抗菌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纳米包覆技术将有机杀菌剂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增加其接触面积,提高杀菌效果。

此外,纳米材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作为有机杀菌剂的载体,发挥双重杀菌效果。

综上所述,筛选和研发高效有机杀菌剂的技术与方法主要包括合适的杀菌剂素材的筛选、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合成化学的结构优化以及纳米技术的应用。

烟区土壤高效氨化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烟区土壤高效氨化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烟区土壤高效氨化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一、研究背景烟区土壤中,氮素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之一,但因化肥高投入和不合理使用,使土壤中氮素含量过高或过低,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氮素肥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高效氨化菌能够将氨态氮快速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为植物的吸收利用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

因此,筛选一株高效氨化芽孢杆菌菌株,可为土壤氮素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提高土壤氮素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

二、研究方法1.样品来源本实验采用烟区已耕种土壤样品。

2.准备菌种从样品中挑选一些细菌样品,通过传统的分离纯化技术,筛选出高效氨化细菌。

利用普通细菌培养基进行培养。

3.繁殖和纯化菌株选取萌发良好的单菌落或菌液,接种到1L含有氨氮物质较高(1.2g/L)的氨氮氮素含量高的环境,进行繁殖和纯化菌株。

4.菌株特性鉴定通过鉴定菌株的生长特性、基础代谢特性、氮素代谢特性、呼吸代谢特性等评估菌株含氮素的高效氨化能力。

三、研究结果1.筛选鉴定出一种高效氨化芽孢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

2.高效氨化芽孢杆菌菌株对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代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对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能够迅速进行代谢,具有较高的氮素转化效率。

3.高效氨化芽孢杆菌菌株对土壤中氮素的利用效率较高,经过5天的培养,菌株可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使总氮素的含量提高了38.4%。

4.高效氨化芽孢杆菌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环境条件下(pH为7.0,温度为30℃,氨氮浓度为1.2g/L),氨氮转化率约为75%。

本研究通过对烟区土壤中的高效氨化菌进行筛选鉴定和特性分析,成功获得一株高效氨化芽孢杆菌菌株。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该菌株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总氮素的含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透明圈法筛选菌种

透明圈法筛选菌种

透明圈法筛选菌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透明圈法是一种用于筛选菌种的常用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方便快速地筛选出具有特定特性的菌株。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筛选菌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选取到适合需求的菌株才能进行后续的实验和研究工作。

透明圈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菌株,从而提高实验效率,促进科研工作的进展。

透明圈法是利用菌株对特定物质的代谢能力来筛选菌株的一种方法。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来选择出具有某种代谢能力的菌株。

透明圈法的原理是根据菌株生长在含有特定物质的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透明圈,通过观察这些透明圈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对特定物质的代谢能力。

在应用透明圈法筛选菌种时,首先需要准备含有特定物质的培养基。

以筛选产生某类酶的菌株为例,我们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底物,如淀粉、蛋白质等,然后将待检菌株点斑于培养基表面。

接着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待菌株生长一段时间后,观察培养皿上出现的透明圈并进行记录。

透明圈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无需复杂的实验操作,只需要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和耗材即可完成。

而且该方法结果直观,适合用于初步筛选菌株。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透明圈法筛选菌种时,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选出的菌株真正符合所需的要求。

除了透明圈法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可以用于筛选菌种,如酶活性检测、遗传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

透明圈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筛选菌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菌株,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0字】第二篇示例:透明圈法筛选菌种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筛选方法,通过观察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形成情况来判断细菌产生的酶的类型和活性。

透明圈是由于细菌分泌的特定酶作用于培养基中的某些物质,使其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快速筛选出产酶菌株,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word版)菌种筛选方法

(完整word版)菌种筛选方法

菌种筛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

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

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

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

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

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

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

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

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2 平皿快速检测法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形态"变化。

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5.6.1。

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

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

图5.6.1 平皿快速检测法示意图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以避免多菌落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

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菌生长 状况 检测及 定性 分析 。 123 .. 双 瓶 栽 培 法 筛 选 大 豆 根 瘤 菌 菌 种
此 方法 温室最 佳共 生 匹配试验 方案 。
1 2 3 1 选 取 优 良 的 大 豆 种 子 , 人 无 菌 培 养 皿 . .. 放 中 , 入 9 % 的 乙 醇 , 枪 头 反 复 冲 洗 , 使 种 子 表 加 5 用 以
21 0 1年 5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e o g l ce c c n lg & Ec n my nn rM n o i S in eTe h oo y a oo
Ma y 201 1
第1 o期 总 第 2 6 3 期
No. 0 T o a 1 t lNo.2 36
筛 选 与 豆 科 作 物 品 种 匹 配 、 氮 能 力 好 、 争 结 瘤 能 固 竞
力 强 的 优 良菌 株 , 提 高 根 瘤 菌 应 用 效 果 的 重 要 途 是
基 中 , 摇 瓶 培 养 法 在 3 培 养 条 件 下 2 0p 摇 床 用 0C 0 rm
中培养 至 发酵液 菌 体密 度 5 0亿 个 / m]以 上 后 , 于 置 4 的冰箱 中低温保 存备 用 。 ℃
豆 血 红 蛋 白 , 时 具 备 类 菌 体 和 豆 血 红 蛋 白 的 根 瘤 同
1 2 1 大 豆 根 瘤 菌 的 培 养 .. 将 大 豆 根 瘤 菌 HLJ 1 0 , HL N 1 0 , N 01 J 0 2
H LJ 1 03, H LJ 1 4, H LJ 1 0 N 0 N 00 N 0 5, H LJ 1 6, N 00
固氮作用 的发挥 提供 依据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材料 . 111 .. 供 试 菌 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选过程


特点:发生频率低;随机性大 过程:先初筛,后复筛,测突变菌株性能
诱变育种的基本筛选程序: 出发菌株→绝大多数个体死亡,少数存活(存活 率)→少数突变(突变率)→少数正变(正变率) →少数降解酶活增加幅度大(增加率)且要求稳 定

三.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指在一 定选择条件下,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 生质体发生融合,并进而发生遗传重组以产生 同时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性稳定的融合子。 始于1976年,最早是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 后来早微生物中得以应用。使细胞间基因重组 的频率大大提高了,已大于10-1 (而诱变育种 一般仅为10-6 )。发生基因重组亲本的选择范 围更大,可以在不同种、属、科,甚至更远缘 的微生物之间进行。

3.2原生质体制备:去除细胞壁是制备原生质体的
关键,一般采用酶解法去壁。多酶混合除壁效果较好。 影响因素:菌体前处理、菌龄、酶浓度、酶处理 温度、PH、渗透压稳定剂(不仅起保护原生质体免于 膨裂,而且还有助于酶和底物的结合。 原生质体对渗透压极其敏感,低渗引起细胞破裂。 多采用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等有机物和氯化钾和氯 化钠等无机物。稳定剂的浓度一般均在0.3-0.8mol/L 之间。
三. 原生质体融合

3.3原生质体融合:融合促进剂:聚乙二醇(PEG,浓度 为25%-40%)可有效促进原生质体融合。 另外,紫外线照射和脉冲电场等物理因素处理也能促进 原生质体融合。 3.4原生质体再生:是使原生质体重新长出细胞壁,恢复 完整的细胞形态结构。可再生的只占原生质体的一部分, 细菌再生率为3%~10%;真菌为20%~80%。用再生培养基。 提高再生率必须避免因强力动作而使原生质体破裂, 另外菌液浓度不宜太高。菌龄、再生时的温度、溶菌酶用 量和溶壁时间、细胞壁去除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再生。
一、传统分离及驯化技术 不经人工诱变,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 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或自然分离。 微生物自然突变有两种原因: (1) 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低剂量的宇宙射线、各种 短波辐射、低浓度的诱变物质和微生物自身代谢 产生诱变物质的作用引起的突变; (2)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所发生的错配。
一、传统分离及驯化技术


出发菌株的选择: 1.选择纯种作为出发菌株,借以排除异核体或异质体 的影响; 2.不仅效果好,而且要考虑其它形状,如生长快、营 养要求低等; 3.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 4.选择已经诱变过的菌株。 诱变剂的选择(物理: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碱基类 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亚硝基胍,甲基磺酸乙酯) 要考虑诱变剂本身的特点,如紫外线作用于DNA分子的嘧 啶碱基,而亚硝酸主要作用于DNA分子的嘌呤碱基,两者 复合使用,突变谱宽,效果较好。
五.基因工程

主要过程:
目标基因片段
获得特定的目标基因
DNA重组

载体 DNA进入受体细胞并扩增、表达 组体 具目标基因表达功能重

基因工程的“专用工具”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黏性末端
EcoRI
黏性末端
来源:主要从原核细胞分离 作用: 限制酶是在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内的一种酶,一种限制性内
切酶只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 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切割DNA分子)
第三章 高效有机物降解菌的构建 技术及策略
第三章 高效有机物降解菌的构建 技术及策略

第一节 高效有机物降解菌的构建技 术
一、传统分离及驯化技术 二、诱变技术 三、细胞融合技术 四、基因重组技术 五、基因工程
第三章 高效有机物降解菌的构建技 术和策略


第二节 高效有机物降解菌的构建策略
常用的运载体主要有两类:
三.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特点: 1 杂交频率较高 2 遗传物质体传递更为完整 3 存在着两株以上亲株同时参与融合形 成融合子的可能 4 提高效果的潜力较大
三. 原生质体融合

3.1选择亲株:必须选遗传性状稳定且具有优势互补
的两个亲株,而且必须带有可以识别的遗传标记(多 为营养缺陷型或抗药性标记)。
3、接合


供体菌(雄)通过其性菌毛与受体 菌(雌)相接触,前者传递不同长度的 单链DNA给后者,并在后者细胞中进行双 链化或进一步与核染色体发生交换、整 合,从而使后者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 的现象。 F因子:决定性别的质粒
五.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在生物体外用人工 方法进行DNA的重组,以改变生物的性状创 造生物的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一门新学科。 对于环境中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化合物, 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新的代谢途径, 利用相关的基因构建工程菌。这样不仅提高细 胞单一酶的浓度增加代谢途径中某一限制酶的 表达,还能使代谢途径中所有基因的表达获得 同步增加,从而大大提高降解效率,促使有毒 化合物分子进一步降解为无害的末端产物。
三. 原生质体融合

3.5筛选优良性状融合重组子:原生质体 融合后,来自两亲代的遗传物质经过交 换并发生重组而形成的子代成为融合重 组子。这种重组子通过两亲株遗传标记 的互补而得以识别。(真正的融合和暂 时的融合) 融合子生理生化测定。 原生质体技术还可用于诱变育种中。
四、基因重组技术

1.转化
2. 传导


完全普遍传导:完全缺陷噬菌体将外源DNA导 入受体细胞,该片段可与受体细胞核染色体组 上的同源区段配对,再经过双交换而整合到受 体菌染色体组上,使后者成为一个遗传性状稳 定的转导子。 流产普遍传导:经转导而获得的供体菌DNA片 段的受体菌,如果外源DNA在其内不进行交换、 整合和复制,也不迅速消失,而仅进行转录、 翻译和性状表达。
G AA T T C
G AA T T C C T T AA G AA T T C G
C T T AA G
G AA T
同种限制酶 切割 T C G
G
C T T AA
基因的针线: DNA连接酶
GA A T T C
C T T A AG
C T T AA
•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可把黏性末端之间的缝 隙“缝合”起来,即把梯子两边扶手的 断口连接起来(形成磷酸二酯键),这样一 个重组的DNA分子就形成了。



1.转化

转化因子
本质:DNA 大小:占细菌核染色体组的0.3%,含15个基因。 转化频率:0.1%~1%,最高达10%。 呈质粒形式的转化因子,其转化频率最高,因为 它进入受体菌后,可不必同受体染色体进行交换、整 合即可进行复制和表达,一般认为转化因子都是线状 双链DNA。
1.转化


过程:
一、优化污染物的降解途径 1.重组互补代谢途径 2.改变污染物代谢产物流向 3.同源基因体外随机拼接 4.拓宽氧化酶的专一性 二、提高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 1.重组表面活性剂编码基因 2.重组污染物跨膜转运基因 三、增强细菌的环境适应性 1.增强细菌的抗毒能力 2.增强细菌的放射线耐受性
第一节 高效有机物降解菌的构建技术
作用结果:平未端及粘性未端
• 什么叫黏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 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 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 要想获得某个特定性状的基因必须要用限制酶切几 个切口?可产生几个黏性末端?
要切两个切口,产生四个黏性末端。 • 如果把两种来源不同的DNA用同一种限制酶 来切割,会怎样呢? 会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让两者的 黏性末端黏合起来,就似乎可以合成重组的 DNA分子了。
1)双链DNA片段与感受态受体细胞 表面的特异位点结合; 2)在吸附位点上的DNA被核酸内切 酶分解,形成片段; 3)一条单链被膜上的另一种核酸 酶切除,另一条单链逐步进入细胞; 4)DNA片段与受体细胞核染色体组 上的同源区段配对,交换、整合和 取代,形成杂合DNA片段; 5)受体菌染色体复制,一个为转 化子,一个不是。
诱变过程

影响诱变效果的因素: 菌种的生理状态:对分裂中的细胞更 有效; 细胞悬浮液要求生理状态一致,为分 散均匀的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浮液(一方面 分散状态的细胞可以均匀地接触诱变剂, 另一方面可避免长出不纯菌落)。
诱变过程
诱变剂的剂量:诱变率随诱变剂量的增加 而提高,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剂量,反 而会使诱变率下降,使负变异株多,因此,主 张用中等剂量,如75%-80%或更低剂量。 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复合处理 可以将两种或多种诱变剂分先后或同时使用, 也可以用同一诱变剂重复使用。复合处理可扩 大突变的位点范围,使获得正突变菌株的可能 性增大。

二、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 等因素,使诱变的细胞内遗传物质染色 体或DNA的片段发生缺失、易位、倒位、 重复等畸变,或DNA的某一部位发生改变 (又称点突变),从而使微生物的遗传物 质DNA或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微生 物的遗传变异。因此,诱发突变的频率 远大于自然突变。
诱变过程
一、传统分离及驯化技术


纯化:1.菌落纯
2.菌株纯
1.菌落纯:从“种”的水平来说是纯的,其方 法有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 2.菌株纯:较为精细的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


性能鉴定:菌的生长情况、酶活测定、效 果测定
自然选育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选育方法。但自然选育的效 率低(10-8—10-10)。
三. 原生质体融合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有些情况下,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在共同存 在时才能降解某种污染物,单独存在时不能降解 该污染物,这可能是因为彼此为对方提供了生长 所必须的条件或为对方消除了生长的障碍,使得 它们在共存的条件下能够顺利降解环境污染物。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融合这两种微生物,融合子就会具备两个亲本的 基因与优点,能够降解某种环境污染物,这也是 目前污染治理工程菌制备的一个主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