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任游戏
(刘黄金组合:刘璐黄银萱金鑫)
一.引入:
信任:
在社会文化和组织制度的各个层面,对信任有着持续的关注。
Arrow指出“信任是社会系统的润滑剂”[ 1 ], Fukuyama认为“信任是预测经济成功的指标”[ 2 ],信任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是基于信任与合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信任与合作(cooperation)、互惠(reciprocal)、风险(risk)三个概念常常同时出现,合作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个人对群体其他成员期望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相信其他成员也会采取相同的合作行为,信任另一方不会利用自己的弱点[ 3 ]。
合作常常能得到互惠的结果。
在信息交流不畅,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合作决策,互惠具有不确定性,这使得信任总是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可以说,人们对未来持续合作关系的期待,维持着对他人行为的信任。
信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某种心理契约,它能降低合作的成本,是合作关系的起点、前提和基础[ 4 ]。
1信任的一般概念与来源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研究中经常提及信任(trust)和可信赖(trustiness) ,但到目前为止这两个概念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Boon和Holmes认为信任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动机抱以一种积极的、自信的期待状态[ 5 ]。
Cummings和Bromiley提出信任包括三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信任测量量表,提出信任是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群体(1)都努力在行动上遵循明确或不明确的任何承诺; (2)都忠诚于协商产生的结果; (3)即使在有机可乘的情况下,也不谋取任何额外利益[ 6 ]。
Mayer等人将信任定义为“一方愿意在另一方面前表现出脆弱,这建立在对另一方期望的基础上,希望即使委托一方没有监督或控制的能力,受托一方也会完成委托一方的任务。
”他认为信任包括三个维度:能力、仁爱心和诚实,并认为高信任时人们对别人的善意有信心,愿意参加互惠的合作,不害怕将被利用,更容易做出合作的决策[ 7 ,8 ]。
Hall等人对组织中的信任进行整合,提出信任是一方当事人愿意对另一方表现出脆弱,相信后一方是能胜任的、公开的、关切的和可信赖的。
这个概念把信任划分为四个维度,即信任的胜任维度、公开性维度、利害关系维度与可靠性维度。
认为信任是多个维度的结合体,具有整体性,任何一个维度的低水平信任会抵消其他维度的高水平信任[ 9 ]。
由以上这些不同的观点,可以达成共识的是,信任是存在于群体中间,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深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含了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的三个层面的内容。
Zucker根据经济结构中信任产生的三种模式,认为有来源于过程的信任、来源于特征的信任和来源于制度的信任[ 10 ]。
第一种模式,信任来自屡次参与交换的过程,互惠是这个过程的核心,即屡次发生互惠交
换,这使得人们能够学习和培养出人际之间的信任,合作产生的互惠能加强信任,反之则会损害信任。
第二种模式,信任建立在社会相似性基础上,个人的家庭背景、年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种族等等,强调成员的相似性和认同感,共同的特征可以产生信任,这种信任引出积极的互动,并实现互动的自我巩固。
第三种模式,信任与社会结构和制度紧密联系,制度作为社会的一种行为规则,鼓励和倡导一些行为,否定和压制另一些行为,这种引导使人们对他人的行为更具有预见力,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
解说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
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
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
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
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若对方沉默、我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
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
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2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
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2年的情况较佳。
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
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监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
这就是“困境”所在。
例子有效地证明了:非零和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是互相冲突的。
现实的例子
上述例子可能显得不甚自然,但现实中,无论是人类社会或大自然都可以找到类似囚徒困境的例子,将结果划成同样的支付矩阵。
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动物行动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都可以用囚徒困境分析,模拟生物面对无止境的囚徒困境博弈。
囚徒困境可以广为使用,说明这种博弈的重要性。
以下为各界例子:
[编辑] 政治学例子:军备竞赛
在政治学中,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可以用囚徒困境来描述。
两国都可以声称有两种选择:增加军备(背叛)、或是达成削减武器协议(合作)。
两国都无法肯定对方会遵守协议,因此两国最终会倾向增加军备。
似乎自相矛盾的是,虽然增加军备会是两国的“理性”行为,但结果却显得“非理性”(例如会对经济造成都有损坏等)。
这可视作遏制理论的推论,就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遏制对方的进攻,以达到和平。
[编辑] 经济学例子:关税战
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
1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
(背叛)
2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
(合作)
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而独自提高关税(背叛)时,另一国也会作出同样反应(亦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背叛的结果)。
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
(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
)
[编辑] 商业例子:广告战
商业活动中亦会出现各种囚徒困境例子。
以广告竞争为例。
两个公司互相竞争,二公司的广告互相影响,即一公司的广告较被顾客接受则会夺取对方的部分收入。
但若二者同时期发出质量类似的广告,收入增加很少但成本增加。
但若不提高广告质量,生意又会被对方夺走。
此二公司可以有二选择:
3互相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开支。
(合作)
4增加广告开支,设法提升广告的质量,压倒对方。
(背叛)
若二公司不信任对方,无法合作,背叛成为支配性策略时,二公司将陷入广告战,而广告成本的增加损害了二公司的收益,这就是陷入囚徒困境。
在现实中,要二互相竞争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是较为困难的,多数都会陷入囚徒困境中。
[编辑] 自行车赛例子
自行车赛事的比赛策略也是一种博弈,而其结果可用囚徒困境的研究成果解释。
例如每年都举办的环法自行车赛中有以下情况:选手们在到终点前的路程常以大队伍(英文:Peloton)方式前进,他们采取这策略是为了令自己不至于太落后,又出力适中。
而最前方的选手在迎风时是最费力的,所以选择在前方是最差的策略。
通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大家起先都不愿意向前(共同背叛),这使得全体速度很慢,而后通常会有二或多位选手骑到前面,然后一段时间内互相交换最前方位置,以分担风的阻力(共同合作),使得全体的速度有所提升,而这时如果前方的其中一人试图一直保持前方位置(背叛),其他选手以及大队伍就会赶上(共同背叛)。
而通常的情况是,在最前面次数最多的选手(合作)通
常会到最后被落后的选手赶上(背叛),因为后面的选手骑在前面选手的冲流之中,比较不费力。
与囚徒困境相关的各事件
[编辑] 异想
威廉·庞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中,以一新西兰的例子来说明囚徒困境。
在新西兰,报亭既无管理员也不上锁,买报纸的人自行放下钱后拿走报纸。
当然某些人可能取走报纸却不付钱(背叛),但由于大家认识到如果每个人都偷窃报纸(共同背叛)会造成以后不方便的有害结果,这种情形很少发生。
这例子特别之处是新西兰人并没有被任何其他因素影响而能脱离囚徒困境。
并没有任何人特别去注意报亭,人们守规则是为了避免共同背叛带来的恶果。
这种避免囚徒困境的大家共同的推理或想法被称为“异想(magical thinking)”。
[3]
[编辑] “认罪减刑”不可行
囚徒困境的结论是许多国家中认罪减刑(英文:plea bargain)被禁止的原因之一。
囚徒困境带来的结论是:如果有二个罪犯,其中一人犯罪而另外一人是无辜的,犯罪者会为了减刑坦白一切甚至冤枉清白者(单独背叛)。
最糟糕的情况是,如果他们二人都被判入狱,坦白的犯罪者刑期少,坚持无罪的冤枉者刑期反而更多。
[编辑] 公用品悲剧
现实的博弈参与者不只一方,会有多方参与的囚徒困境。
加勒特·詹姆斯·哈丁(Garrett James Hardin)的公用品悲剧就是一例:“公用品悲剧是指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财产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例如渔业,公海中的鱼是属于公共的,而在本身不滥捕其他人也滥捕的思想下,渔民会没有节制的大捞特捞,结果海洋生态破坏,渔民的生计也受影响(共同背叛的结果)。
但是,多方囚徒困境的提法有待商榷,因为其总是可以被分解为一组组经典的二方囚徒困境。
就是说只有二方的囚徒困境,没有多方的。
所谓多方的囚徒困境只是由多个二方囚徒困境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错觉。
信任博弈
Berg等人提出的信任游戏的基本范式:
在信任游戏中, 成对的双方分别扮演A角和B角( 双方素不相识也未曾谋面, 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以保证匿名性) 。
主试分给A和B各1美元,并告知他们实验规则是:告诉A她可以选择送出1美元或者保留。
如果保留,实验终止,即A、B每人仍拥有1美元;如果给出,那么主试会将A交出的1美元翻三倍,变为三美元,交给B角,这样B 就拥有4美元,这时B可以选择与A平分或者全部纳入自己囊中。
在整个实验中,A、B 两人都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A选择给出与否取决于她对B可能行为的估计。
若A假定B是一个自私自利者,如果自己交出1美元,B拥有4美元且不愿意均分,那自己将一无
所有;相反,如果A觉得B平分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他就会把1美元交出去,同时他自己也会从中获利,即由原来1美元变为了2美元。
也就是说,A角对B角送出一定的金额就意味着使自己面临着受伤害和剥削的风险,因为她对B角的动机、意图和可能行动都不确定。
A是否送出1美元,取决于她对B是否会平分的可能性的一个估计,这种估计就称作信任尺度。
也有人将此游戏称作投资博弈。
信任游戏的变式:
1 基本形式的复杂化:
在信任游戏中, 成对的双方分别扮演A角和B角( 双方素不相识也未曾谋面, 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以保证匿名性) 。
A角首先拥有实验主持人分派的一定数额的基金X(X>0)( B角开始时是没有这笔基金的) , 她必须决定从这个基金X中送出一定金额x给B角( 这个金额取决于A角自己的意愿, 0≤x≤X, 数额取整) 。
A角送出的金额经实验主持乘三倍(3x)后交到B角手上,然后B角决定从既得的收益(3x)中回报一定金额y给A角( 这个数额取决于B角自己的意愿, 0≤y≤3x, 数额取整)。
这样A最终得到(X-x+y),B最终得到(3x-y)。
双方得到的最后的金额即是他们参加实验所得的报酬。
这些流程信息对双方都是完全告知的。
但在实验过程中, 彼此都是匿名的。
在该范式中, A角的送出行为代表的是信任( trust) , B角的回报行为代表的是互惠( reciproci-ty)。
实验过程中, A角对B角送出一定的金额意味着使自己面临着受伤害和剥削的风险。
他她对B角的动机、意图和可能行动都不确定。
信任博弈最初由Berg等人提出来的,比较个人的实际决策与理论预测之间的差异,现在已经成为信任研究的代表性博弈实验。
信任博弈的基本内容是:投资者(trustor)拥有一定数额的金钱S ,他要把其中的一部分金钱Y给被信任者(trustee) ,在外力的辅助下,被信任者将得到相当于这部分金钱3倍的收益3 Y ,但是他必须回报给投资人X ,最终投资人的收益为S - Y + X ,被信任者得到的收益是3 Y - X。
没有正式的契约规定投资人应该给被信任者多少金钱Y ,也没有契约规定被信任者应该回报给投资人多少金钱X[ 12 ]。
行为博弈视野下关于信任的操作性定义是通过信任博弈来实现的。
信任博弈没有正式的契约规定投资人应该给被信任者多少金钱Y ,也没有契约规定被信任者应该回报给投资人多少金钱X。
因此,所谓“信任”是指个体愿意相信对方会与之在某种风险活动中互惠(对方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
Y反映了投资者信任的程度,X反映了对方可信赖的程度。
信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信任具有风险性,投资者会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而对自己的委托行为感到后悔或是生气。
(2)信任具有互惠性,是互动关系,一方相信另一方也遵从互惠性。
(3)信任具有合作性,对未来合作关系的期望维系着信任。
议价博弈
议价博弈(bargain game)是信任博弈的一种变式,议价博弈包括两个参与人。
例如,一个参与人自己做出分配决定,两人各得20元,也可以将决定权交给另一个参与人,这个参与人面临两种分配方案,一种是两人各得30元,一种是自己得50元,另一人得5元。
根据参与人的方案选择,可以评定其信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