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8: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10: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10: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054297a5e9856a561260ef.png)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2 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教材分析:教材从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区位条件入手,说明我国对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三项措施,并指出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入能源的综合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
最后,教材探讨了在能源开发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重难点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状况,还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教学重点之一是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
山西省煤炭资源状况包括煤炭的数量、质量和开采条件,市场条件包括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交通条件包括山西省的交通位置和交通线的建设情况。
能源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证,针对能源工业发展现状及能源需求实际,我国应大力加强能源工业的建设。
为了因地制宜地建设能源基地,必须清楚地把握能源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从理论层面上论证其开发建设的有效性,避免盲目投资建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教学重点之二是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采取的具体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因为它是山西省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突破口,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它,有助于对它有个清楚认识。
教学难点之一是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建设措施,特别是建成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煤炭外运铁路线的记忆。
教学难点之二是山西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如何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理解和掌握这些措施,难度较大。
学习本节知识目的是为了应用,山西省能源基地是我们社会生产中的一个例子,我们要引导学生就事论事论得清,还要从点到面,逐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运用的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标分析: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以山西省为例,分析山西省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若在能源开发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就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的学习,进一步探讨其他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第2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第2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b9374660029bd64793e2c00.png)
第二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自主学习』一、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山西煤炭开发为例)1.存在问题204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构建了煤—电—铝、05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3.效果(1)形成了以06能源、冶金、07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08产业结构的升级。
[自我探究] 进行资源深加工,构建三大产业链有哪些意义?提示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1)生态问题的成因:01露天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02道路的铺设。
(2)03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三废”的治理(2)治理措施②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3.调整产业结构(1)(2)[自我探究] 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什么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提示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诸如地表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同时进行生态环境治理。
『自我反馈』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能源,循环经济,转型发展”。
据此回答第1题。
1.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①资源回收率低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若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使可开采煤炭资源数量不断增长,有利于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下列工业部门,宜在山西能源基地布局的是( )①化学工业②有色冶金③电力工业④电子工业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 C解析山西的工业发展方向应立足于当地的能源资源丰富,发展化工、有色冶金、电力等工业。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3.1.2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3.1.2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a6012ea1c7aa00b42acbbe.png)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2005年夏,江苏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生活用电急剧上升,拉闸限电的举措被省内许多城市采用,事关国计民生的能源问题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能源问题将制约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
师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步伐,取得了许多成就。
推进新课板书:二、能源基地建设(一)成就师山西省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地理范围不同,出示山西能源基地示意图,指图说明山西能源基地的地理范围,它是以山西省为中心,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地区,这里分布着中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乌金三角”。
【知识拓展】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我国“乌金三角”概况。
“乌金三角”——晋、陕、内蒙古三省接壤地区山西能源基地除山西省外,晋、陕、内蒙古三省接壤地区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位于三省区的交界地带,包括16个县市。
这里分布着中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乌金三角”。
晋、陕、内蒙古三省接壤地区具有发展煤炭、电力工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现有保有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26.3%。
本区煤炭多为优质动力煤,煤层大多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建设和生产成本低。
该区沿黄河部分地段水资源相对富集,而且土地开阔,为建设电站提供了水源和用地保障。
此外,这里开发前景相当可观的天然气和铝土矿资源也是进行能源基地建设的物质基础。
“乌金三角”地区具有近煤、靠水、有场地的办电优势,可以建立巨型火电站链,在沿黄河两岸有条件布设一系列火电站群,形成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的中国最大火电站链,可以向东部输送的电力相当于长江三峡的五六倍。
师山西省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据测算,含煤地层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0%,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28%,年产量占全国的1/4,是山西能源基地的核心。
以山西省为核心的山西能源基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高二地理人教版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PPT教学课件
![高二地理人教版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dbf9f15901020207409ce9.png)
D.山西应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 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答案】D
一、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
图 3-1-10
2.产业结构的调整 图 3-1-11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③第三产业→43.8%到 36.6%→下降 10.2%。
【答案】C
(2)该省工业主导产业是( )
A.机械制造
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
D.轻纺工业
山西省为我国煤炭能源基地。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建设我国煤炭能源基地
→依托丰富的能源发展能源工业。 【答案】C 教师专享 【备用样题】读下图,安徽亳州市煤炭资源分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文科专 用):第三章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 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2课 时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与治理
第 2 课时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能源的综合利用 1 . 变 革 原 因 : ①_产__业__结__构__ 单 一 、 ②__经__济__效__益_ 低 下 、 ③_生__态__环__境__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进行④_产__业__结__构__调__整_,结合本区⑤_铁__矿__、 ⑥_铝__土__矿__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⑦_煤__—__电__—__铝_、 ⑧_煤__—__焦__—__化__、⑨_煤__—__铁__—__钢__三条产业链。
对比项目 产业结构
能源综合利用前 单一结构
能源综合利用后 多元结构
主导产业 能源综合利用来自输出产品煤炭工业(采掘) 程度低 原煤输出
原料工业(能源、冶金、化工、 建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能源资源开发》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能源资源开发》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8e16aabe23482fb5da4c42.png)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能源资源开发与地域可连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认识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4、理解山西省修筑三条产业链的资源条件及意义。
5、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6、认识科技创新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7、理解山西省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他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策划策。
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图表、资料,解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经过师生交流谈论,培养学生优异的地理思想能力。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能源工业是发展公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学会一分为二的对待能源基地的建设成就,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能有新的打破。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要同步,引导学生成立正确的发展观与生态道德观。
3、凡事要学会因时而变,要学会用发展的看法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
授课重点1、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2、产业结构的调整授课难点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一、授课过程:授课环节教学过程与意图设计妄图新课导入新课解说过渡过渡过渡过渡1.我国能源花销构成与世界能源花销构成差异?2.以上能源按性质划分把它归类、分属哪一各种类?3.煤炭在我国最大的分布区在哪个省?(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一个煤炭基地的形成,必备的条件是什么?(板书)一、资源开发条件教师部署任务:结合图 3.1 解析归纳,资源开发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看书归纳)(板书) 1.资源状况(1)储量(2)分布状况(3)质量(4)开采条件2.市场条件3.交通条件思虑:雅鲁藏布江水能储蓄量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较少,没有形成能源基地,解析原因?山西省是我国的产煤大省,其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重视能源基地的建设,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的优势呢?(板书)二、能源基地建设教师引导回答 47 页活动题,(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教师总结:(板书) 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3、加强煤炭的加工变换你知道煤炭的有哪些用途吗?(板书)三、能源综合利用教师引导看图 3.7 并结合文字回答以下问题“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的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学生谈论)能源在开发过程中若办理不当,则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我们应怎样做到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能够保护环境呢?(板书)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图文解析学生谈论做活动题读图解析合作商议小结作业板书设计反思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板书)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3、“三废”的治理这节课学习的是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基本思路是资源--- 开发 --- 问题 ---解决,这也是我们学习地域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教学设计2:3.1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教学设计2:3.1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f620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9.png)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法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六、学法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
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cd9a4261bb68a98271fefad7.png)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能源的分类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⑵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②有限的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2.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3.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更突出⑴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⑵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①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②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图3.1)。
③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
《能源的综合利用》教学设计
![《能源的综合利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c0b2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4.png)
《能源的综合利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能源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能源的综合利用方法;3.培养学生关注能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能源的概念和种类;2.能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教学难点:1.能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能源的图片素材,并将其打印出来;2.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能源的图片素材,激发学生对能源的兴趣;2.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能源吗?举例子说明一下。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简要解释能源的概念:“能源是指能够转化为可直接使用或者间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形式,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2.教师列举常见的能源种类,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如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分发案例分析材料,提供两种不同能源的情景描述,并请学生分析各自的利弊和存在的问题;2.学生针对所给的情景,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知识扩展(15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能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并简要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领域;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能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同时记录重点内容。
五、小组合作研究(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能源进行研究;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分析所选能源的利弊和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六、成果展示(15分钟)1.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所选能源的利用方法和解决方案;2.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互动。
七、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能源的重要性和综合利用的意义;2.教师提问:“你觉得应该如何促进能源的综合利用?”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八、课堂作业(5分钟)1.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复习并巩固所学内容;2.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能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精彩的成果展示表明本课设计的方法有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1.2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1.2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cebeeb080b4c2e3f572763da.png)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以技术创 新为先导
洁净煤技术
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 废物利用技术 技术改造和环境保护
多品种、多层
次的清洁能源 生产体系
3、调整产业结构
重化工 调整 业为主
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 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 值方向发展
铁、铝、煤、水
山西省输出的产品是什么?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 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煤炭
煤工业制成品
产品附加值提高,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阅读材料并从中找出以下问题: 1.山西省建设引水工程图3的.8原万因家寨?引水工程 2.其缺水严重的地区有哪些? 3.最大的引水工程--万家寨引水过程简介。
内蒙东部 山西
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 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生态环境源自题生态问题污染问题
①隔离坝(保护河道与矿区) ②排水沟(排泄矿坑水和雨 季大气降水,防止水流四溢 造成水土流失) ③固沙草方格、乔木和灌木 结合形成的防风体系(防止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还有吸 烟滞尘、净化空气和美化矿 区环境) ④复垦区(恢复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保护水土,减少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三废”的治理
1、生态环境建设
能源开发和 综合利用
露天矿表土的 剥离、井矿巷 道的建设、矿 区道路的铺设
大面积开挖地 表,排弃大量 土石,处理不 当会造成生态 问题
燃煤发电、洗 煤、炼焦等重 化工业的发展
极易造成“三 废”污染
2.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 区位和交通条件。
地区
区位条件
交通条件
2.2能源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2能源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c479d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c.png)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
1.通过设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分析我国能源政策、能源利用技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通过设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分析我国能源政策、能源利用技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案例的总结环节,我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明确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提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践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建议。通过这份优秀教学案例,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能源的基本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使学生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紧迫性;
3.培养学生关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积极参与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
4.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践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行为,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贴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能源知识。具体包括:
2.2能源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的第二章“能源及其利用”中,我们探讨了能源的分类、形成及其利用方式,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念,掌握能源的利用技术,并培养他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针对这一章节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8: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8: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fee686bd64783e08122b09.png)
第二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课程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图表和文字资料,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背景、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2.了解山西省能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知识体系梳理一、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1)产业结构单一,①是山西省的经济核心部门;(2)经济结构效益低下;(3)严重的②问题。
2.产业结构调整(1)条件:资源优势有铁、煤、③矿;(2)产业链:④、⑤、⑥;(3)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⑦。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1)单一结构转变为⑧结构;(2)以能源、冶金、⑨、建材为主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1)以⑩为先导,改变⑪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2)提高煤炭的⑫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⑬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1)环境问题的根源:以⑭为主的产业结构。
(2)措施: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⑮、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⑯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1)废渣: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2)废气:做好⑰工作;营造⑱,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3)废水: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预习效果检测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此回答1~2题。
1.下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②营造速生薪炭林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⑤大力发展畜牧业⑥加强交通建设A.①②⑤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②③④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9: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9: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55909d31126edb6e1a1009.png)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2 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课标细化】1.了解山西以煤为中心的能源综合利用的措施及其结果,了解山西能源基地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2. 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和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
3.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为例,明确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途径。
4.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了解我国能源基地建设和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5.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6.学会分析区域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的关系。
【课前练习】一、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六五”时期:开始进行调整,结合本区、等资源优势,围绕,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产业结构以为主的单一结构变为以为主的多元结构。
②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1.提高技术和技术,推进的发展。
2.“三废”的治理(1)废渣:对于煤矸石,主要用于、和充填矿坑及塌陷区;对于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2)废气:消除烟尘、营造防风林带、。
(3)废水:净化,回收利用。
3.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旅游业,降低的比重。
【课内探究】探究点能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治理材料一课本P44—P47内容、图表。
材料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方面重创了山西结构单一的煤炭产业,同时也成了调整、升级煤炭产业的大好机遇。
山西的能源“新政”提出,大力发展煤炭循环产业,提高煤炭产业的上下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材料三教材图3.7 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4: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4: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0afc47b8f67c1cfbd6b894.png)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2课时★第Ⅰ部分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自学探究】三、能源的综合利用: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
经济的核心部门是——煤炭工业经济结构效益低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延长了生产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针对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总结出了模式,即围绕煤田的、和,通过及措施,结合,充分利用厂矿的、和优势,建立、及基地。
2.针对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三废”污染,山西煤炭基地以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和,推进的发展。
3.山西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另一方面,。
★第Ⅱ部分课内探究★【精讲点拨】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读图分析】读图3.7:煤—电—铝产业链在工业炼铝中,主要采用电解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在国外,炼铝工业一般靠近大型水电站,以便就近获得廉价的水电。
煤—焦—化产业链,前面提到山西有优质的主焦煤基地,发展炼焦业可以为省内外的钢铁工业提供燃料,炼焦的附产品如煤焦油、煤渣等还是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的原料。
煤—铁—钢产业链,这是比较典型的移铁就煤型的钢铁工业基地。
一方面可以输出钢铁,另一方面又为本地煤铁开采和治金工业提供机械制造原料。
2.课本活动题:(1)点拨:从煤炭的蕴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矿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1/10、矿种单一、煤质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埋藏浅。
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开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共2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共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252dd6483c1ec5da50e27043.png)
活动 1、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内蒙古东部 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
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 1/3 ,矿种 齐全、煤 质优良 、埋藏 浅 ; 内蒙古东部储量占全国的 1/10 、矿种 单一 、 煤质 中等 ,地质构造简单 、煤层 厚、埋藏 浅 。
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因为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 造成的影响很大。
例如: ◆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 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 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加强 生态环境 建设的力度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时2 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学习目标:
1.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 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2.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 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一、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工程措施:
(3)公路紧靠采掘区: 方便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 上公路。 (4)固沙草方格:
阻沙、固沙,建立起旱生植 物带,营造挡沙树林。 (5)复垦区:
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 土地,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3.10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
读图
读图3.10理解:
1、说出图中各种工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
活动 3、内蒙古东部地区还有哪些矿产资源?该地 区能否借鉴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经验吗?
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还有 石油 、 萤石 、 天然碱 、铅锌矿 、 铁矿 等。 这些矿产在 开采 和 提炼 过程中,需要煤作燃料, 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作为 化工原料 。这些矿产为内 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提供 资源 条件。 能。内蒙古应改变其将煤作为燃料输出的单一经济 模式,充分利用褐煤的特点,形成煤→发电→有色金属 →输出有色金属制品;煤→气化、液化气→输出煤气、 液化气;煤→化工原料→化肥、吸附剂等多条产业链。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努力增加煤炭的附加值。
2020学年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2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学案人教版必修3
![2020学年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2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学案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6d517679e31433238689330.png)
第2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体现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综合利用措施。
2.山西省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2.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3.效果产业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三废”的治理类型措施煤矸石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煤泥干燥后再利用废水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
一、判断题1.山西省发展化学工业可增加煤炭资源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 )2.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是使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由单一结构变为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 )3.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 )5.山西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
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6~7题。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9: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9: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3f85769ec3d5bbfd0a74ef.png)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2 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源分类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
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教学过程】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这种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首先对运输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国内能源市场需求减弱,将对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山西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煤的综合利用程度和增加附加价值。
1、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⑴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
这种经济结构不仅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⑵“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引导学生读P45图3.7“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思考)请同学们完成P45“思考”题:1.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煤一电一铝:依赖煤炭和铝矿;煤一焦一化:依赖煤炭;煤一铁一钢:依赖煤炭和铁矿)分别输出哪些产品?(电力、煤气、液化气、铝制品;焦炭、化工产品;水泥、钢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a87c7225c52cc58bd6bef4.png)
学年:高二学科:地理编号:B3-3-1-2 编制人:郝伟审核:高二地理组班级:姓名:小组:课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说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途径;2、利用列表比较,分析山西省在煤炭开采和利用当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3、通过读图思考,说明山西省在矿区是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的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导学过程】【预习导航】四、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_______________。
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
这种经济结构不仅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_问题。
2、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①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产业链。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A.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多元结构.B.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图3.8),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C.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⑴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__________问题;⑵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_______污染。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和废物利用技术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③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⑵调整产业结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_______________为主的产业结构,采取的具体措施: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
【Syx】能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Syx】能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44336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1.png)
第2节能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经了解大量的能源。
也知道能源在生活中的重要利用价值。
但是没有系统、总结性地学习能源的种类、人类利用的情况。
本节课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用所学知识梳理能源相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第4章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后出现的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第三大问题——能源问题。
也为接下来所学的低碳生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也是在学生系统学习过各种能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的内容,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很好体现。
三、教学目标1、了解能源的分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说明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
2、了解煤、石油的主要特点,能借助图说明煤和石油的分布情况。
3、了解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能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能源危机的影响。
4、渗透生活中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能源的分类和主要能源的分布、消费情况;合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节能意识。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由于本节内容主要是了解性质的教学要求,故我采取学生小组自学,加教师指导的方法。
课堂上主要体现学生自学、小组之间互学、组别之间竞学的模式。
让学生大胆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能源的现状认识,对未来能源的畅想。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1、教师讲述目前世界面临“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系统学习能源的问题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了前面第4章第1节的人口与环境问题,将本节知识提升一个高度。
希望引起学生的重视。
同时也点明本节学习的目标。
2、教师抛出“能源:定义,让学生回答究竟什么是能源。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一般学生不能够完整地回答,之所以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脑海里将原来所学的能量区别开来,也为下一步学生罗列能源的种类埋下伏笔。
3、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继续提问,让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写出所知道的能源种类。
设计意图:让学生放松心情,课本上也可以直接找出大部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B.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C.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引导读P47图3.11“废水的回收利用”)。
⑶调整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采取的具体措施: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a.使山西省产业结构多元化: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b. 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c.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能源资源的蕴藏状况、与其他矿产资源的组合状况、区位条件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都决定着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内蒙古东部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由伊敏、霍林河、元宝山等煤田组成(图3.9),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全国褐煤总量的76%,是全国褐煤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褐煤主要作为燃料及气化原料用,优质褐煤可作为化工原料。1.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从煤炭的蕴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矿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1/10、矿种单一、煤质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埋藏浅。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开采。)
单元(章节)
课题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本节课题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时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
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本节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说明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材首先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能源基地建设的三大条件,接着又说明我国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三项措施,指出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从而引入能源的综合利用以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46图3.10“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并思考并以小组方式讨论
P47“思考”题:
1.图中各种工程及生物措施有什么作用?
2.对这个生态建设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⑵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加强“三废”的治理
①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和废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内蒙古东部地区还有哪些矿产资源?(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部分石油、食盐、天然碱、铅锌矿、铬矿等,这些矿产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需要煤作燃料,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作为化工原料。这些矿产为内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资源条件。)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经验,能够借鉴到该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中吗?(可以。内蒙古也应改变其将煤作为燃料输出的单一经济模式,充分利用褐煤的特点,形成煤→发电→有色金属→输出有色金属制品;煤→气化、液化→输出煤气、液化气;煤→化工原料→肥料、吸附剂等等多条产业链。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努力增加煤炭的附加值。)
(过渡)能源的综合利用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因此,能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同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山西省在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采取了哪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手段,以最终达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同步。
【板书】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具体措施)
⑴实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肉蛋奶生产基地。
2.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通过,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洲线、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临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工业中心,运输煤炭也较近便。)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练习册、学案等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与学生学
教师个性化修改
【板书】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
⑴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这种经济结构不仅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例如,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发展;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发展;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建材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学情析
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山西成为能源基地的条件及开采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关于基地建设的成就,材料中涉及少,老师还要补充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能源的综合利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提炼的课题
(思考)请同学们完成P45“思考”题:1.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煤一电一铝:依赖煤炭和铝矿;煤一焦一化:依赖煤炭;煤一铁一钢:依赖煤炭和铁矿)分别输出哪些产品?(电力、煤气、液化气、铝制品;焦炭、化工产品;水泥、钢材)2.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得山西输出产品多样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了经济效益。)
⑵“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引导学生读P45图3.7“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