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循规”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襄阳市中小学后勤管理干部培训班讲稿提纲
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循规”与“创新”
襄阳四中王启波
现在是一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但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不会天天靠创新来推动,只有脚踏实地抓好常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学校后勤常规管理是针对学校日常工作,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的管理活动。正确解读常规管理的价值,将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久久为功,常规管理便升华为学校教育实践创新的软实力。
一、解读常规管理:以人为本,贵在常抓不懈,要落实到位
众所周知,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特点是:全面性、时间性、专业性、偶发性和服务性,其原则是:整体性、方向性、教育性、勤俭节约和民主管理。
如果说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后勤常规管理与服务就是提高质量的基石。要让基石更牢固,就必须以人为本,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做到事事有规范,处处抓过程,环环重精细,把每一项标准不打折扣落实到位,把每一个问题一次性解决到位,把每一件工作无借口完美做到位。
1、因地制宜,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后勤常规管理首先要构建管理制度。制度的构架要体现“全面、全员、全程”的特点。而每一项制度“落地”的关键,是构建对应于该制度的操作程序。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制度与程序的设计,要体现精心的态度和精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精品的结果便水到渠成。制度与程序的设计是否科学和实用,关键是看制度的现实可行度、标准的可信度、持续改进的提升度。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一切遵循特定规范和“强条”。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多一些规范才能成典范。
2、以人为本,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学校后勤常规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即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常规管理的着眼点,将教师的发展作为常规管理的着力点,使得常规管理符合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办学规律。常规制度管理在执行过程中要取得理想的成效,关键在于包容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更要包容教师的个性,解放教师。因此,人们常说,管理是一种包容和妥协的艺术。执行力的好坏,关键在于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量化和非量化的关系。教育有自身的规律,有些工作可以量化,也有一些无法量化,难于量化的不代表不重要,作为教育
人,要有超越数据的视野和胸怀;二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关系。目标管理不仅仅是自上而下下达目标任务,而且要调动基层积极性,推动基层自下而上确定工作目标;三是刚和柔的关系。树立“人人都很重要”的理念,以“情”为主要抓手,以“动人心”为关键途径,平等沟通,竭力为师生发展提供服务,营造浓郁的温情组织氛围。
3、持之以恒,增强制度的生命力。常规管理的生命体现在坚持。常规管理的特点是“常”和“长”。所谓“常”,是指对后勤日常的管理、常态管理;所谓“长”,是对常规管理的长期坚持。失去了“常”,后勤管理便成了“即兴发挥”的“应景之作”。失去了“长”,常规管理便如“流星”,掠过星空时异常耀眼,但也就是“一过之亮”。因此,“常”是“长”的基础,“长”是“常”的保证。常规管理的效率体现在落实。否则,即使常规管理制度制订的再严密、再严格,如果没有操作层面的落实,常规管理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对于各项标准和规范的落实,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复抓、抓反复”。
二、践行常规管理:精细思维,根在人本文化,要小题大做
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精处是过程,深处是制度,高处是文化,最高境界是有教无痕,润物无声。说到底,它是对人的管理,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管理无小事,事事都育人。
学校后勤管理的精髓在精细,即“目标细化、过程硬化、结果量化”,要用目标引领发展,推行精细管理,构建精品学校,追求精致教育。有人说,后勤管理工作很繁琐、很乏味、常重复、无前途。常言道: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我认为: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1、尊重主体地位。后勤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过程中,应将“人本”两字贯穿始终,把“尊重”作为管理的基础,充分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理解、支持、配合、自觉”良性后勤管理过程中。尊重主体地位除了师生之外,更重要的是后勤管理人员和从事后勤服务的临时工,因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是靠他们具体来落实。尊重他们、激发他们、关心他们、担当他们,也就是为自己树立威信和施展才能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2、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常规活抓,实行动态管理,把不断变化的实际与相对稳定的常规有机统一起来,使常规管理更具灵活性,更有针对性。动态管理可推行“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运行模式,拓展管理时空,消除管理盲点,不断科学调控、完善,推动常规的落实和巩固。动态管理关键在于“动”,即管理者要少
动口、少指挥、勤动手、勤迈腿,要在转动中和第一现场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转动中掌控、拿捏、调整各项规章制度。后勤干部在师生中要逐步享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外号“某转转”。
3、内化管理效应。后勤常规管理不能靠冷冰冰的管理制度或行政命令,必须要有真情实感的投入,身体力行的引领,才能激发广大师生的心灵共识。所以,在常规管理中,学校应做到沟通陪伴、示范引领和指导服务,有学生的地方一定要有教师,有教师的地方一定要有管理服务人员,确保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由此,三者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充分的关心与行为的示范,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集力,从而促使师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心理行为定势,达到内化管理的目的,并最终发展成为全体师生的内在道德品质。
三、升华常规管理:与时俱进,意在打破陈规,要常抓常新
常规首先是规范,但不排斥创新。创新不等于推到重来,变革也是创新。实践证明,教育创新实践较为可靠的做法是全面的、持续的变革。换句话说,如果后勤管理有100个要素,对100个要素进行100%的改变,其风险往往巨大;但对100个要素中的每一个做1%的变革,其变革总量就是100%.因此,常规管理切忌“管死”和“死管”,切忌见“章”不见“人”,要有弹性化、人性化。唯如此,后勤管理创新实践才有其孕育和生发的基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使命,学校后勤管理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在操作上不断反思创新,在理论上不断归纳升华。
1、突出问题导向。后勤管理人员要以能否积极并善于发现问题做为衡量自己工作效益的试金石。问题往往是努力的方向、潜在的成绩、进步的阶梯。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责任、能力),回避问题是最可怕的问题(态度、担当),掩盖问题是最不可饶恕的问题(失职、犯罪)。因此,建议我们每周至少和一个教师或一个学生进行交流,每周至少发现一个问题,每周至少发现一个亮点,每周至少提出一条工作建议等,确保工作在问题中,管理在问题中,在问题管理中有的放矢,在问题解决中取得实效。
2、推动提质增效。后勤管理应始终坚持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向常规管理要提高,要通过卓越管理促使后勤工作人员从时间战向效益战转变,从松散战向整体战转变,从粗放战向精细战转变。要在常规管理过程中,坚持抓反思、求提升,抓精细、求完美,抓执行、求速度,抓流程、求效果,使各项工作真正标杆中的标杆,一流中的一流,精品中的精品。提质增效的关键是量化考核,考核时效有周、月、期中、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