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64628f011ca300a7c39038.png)
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下面小编为您推荐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形成自然灾害的两个必备条件。
2.运用景观图片,依据分类标准,将自然灾害进行分类。
3.运用资料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及危害。
4.运用课本阅读资料,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然灾害的特点。
2、通过视频、图片及文字数据资源进行小组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现实生活来分析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节使用的教材为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自然灾害是伴随地球演化过程的一种自然变异过程和现象,自然灾害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是人类持之以恒的、艰巨的任务。
本节教材从培养公民的基本素养出发,紧扣课标要求,重点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危害等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学生知识阅历的不断提高,近期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如2008年我国南方多个省区遭遇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等),不但引起社会、媒体、政府和中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责任感。
因此,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灾害案例,借助多媒体技术,整合大量图片、视频、文本资料,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学会对各种自然灾害进行分类,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及危害,是本节学习的主要任务。
四、重点难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1.运用资料,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过程4.1 教学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一学时教学。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1339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0.png)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2. 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3. 自然灾害的特点:突发性、广泛性、严重性、复杂性。
4. 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稳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自我保护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灾害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自我保护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思考如何防范。
六、自然灾害的预警与应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和预警系统。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2. 教学内容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含义。
预警系统的组成和运作。
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措施:疏散、避难、救援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的识别和理解。
预警系统的运作机制。
应对措施的执行和应用。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预警信号的种类和含义,预警系统的组成和运作。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灾害预警和应对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应对方法。
模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应对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c40a71f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5a.png)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自然与社会的两种属性;并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机制和规律有一初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并能正确识别自然灾害与自然变异、人为灾害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特点【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景导入】【图片展示】从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到2008年5.12大地震、2009年的春旱,还有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故的图片,让无数人们为之震惊、悲痛和抗挣。
因为它们都威胁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体现,从我们这一届开始,有关自然灾害和防治的知识将单独作为一本选修课程来学习。
本节课我们首先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展示板书】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展示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教师讲解】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结合展示的图片判断最后一组是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请举例说明(或P2的思考活动)。
【点拨】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降,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或高温引起中暑等)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过渡】依据自然灾害的属性,我们可以界定哪些灾害是自然灾害,那自然灾害又有哪些特点呢?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第4-8页,同时归纳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50e5e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e.png)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知道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概念2. 自然灾害的种类3. 自然灾害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2.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自然灾害案例来说明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自然灾害吗?能举个例子吗?b.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讲解自然灾害的概念a. 教师给出自然灾害的定义。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复述概念。
3. 分析自然灾害的种类a. 教师列举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
b.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4. 探讨自然灾害的特点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的特点。
b.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
5. 案例分析a. 教师展示自然灾害的案例视频或图片。
b. 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自然灾害种类及特点。
6. 小结a.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b. 学生复述,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a. 请学生课后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b. 完成相关练习题。
8. 板书设计a. 自然灾害的概念b. 自然灾害的种类c. 自然灾害的特点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口头表扬或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明确的评价和反馈,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答方法。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31f48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0.png)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自然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 准备教案、PPT和黑板。
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1.1 自然灾害的定义1.2 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区别第二章:自然灾害的分类2.1 气象灾害2.2 地质灾害2.3 海洋灾害2.4 生物灾害2.5 人为灾害第三章: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3.1 突发性3.2 不可预测性3.3 破坏性3.4 周期性3.5 地域性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4.1 自然灾害预警4.2 自然灾害防范4.3 应急预案第五章:自然灾害的应对与救援5.1 自然灾害救援5.2 受灾群众安置5.3 灾后重建六、案例分析:典型自然灾害实例6.1 地震案例:如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和海啸6.2 台风案例:如2013年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6.3 洪水案例:如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6.4 干旱案例:如2011年非洲之角干旱危机6.5 火山喷发案例:如2010年印尼卡鲁火山喷发七、自然灾害的连锁效应7.1 次生灾害的概念7.2 自然灾害的连锁反应7.3 灾害链的防范与应对八、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8.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8.2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策略8.3 案例分析: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实例九、全球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9.1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9.2 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9.3 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10.1 自然灾害教育的重要性10.2 学生防范意识的培养10.3 未来自然灾害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然灾害的分类2.2 地质灾害2.3 海洋灾害2.4 生物灾害2.5 人为灾害难点解析:自然灾害的分类是对自然灾害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解的基础。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475ba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b.png)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2. 自然灾害的特点3. 自然灾害的影响4. 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思考如何进行防范和应对。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和逃生路线。
2. 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灾害应急自救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概念、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自然灾害案例分析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防范、应对措施。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自然灾害的文本资料。
2. 影像资料: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有关自然灾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案例。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第3-4课时: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
3. 第5-6课时: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4. 第7-8课时:讲解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和逃生路线,学习自然灾害应急自救知识。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1083faa00b52acec7ca02.png)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情景导入先思考———————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2016年6月9日证实,“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一架战机当天完成飞行表演任务返回驻地途中坠毁,一名飞行员丧生,另一名飞行员生死不明,尚在搜寻中。
战机两个黑匣子已经找到。
有分析称,事故原因很可能是发动机故障。
思考探究:此次飞行事故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提示:不属于。
因为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不具备自然属性。
——————基础知识要记牢———————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灾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
(2)地质灾害指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包括泥石流、滑坡等灾种。
4.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1)气象灾害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2)洪涝灾害:①洪灾: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②涝灾: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造成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
5.海洋灾害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附近发生的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等灾害。
6.生物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由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灾害。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自然灾害三要素二、自然灾害的双重性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异变导致的一种结果,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
例如,降水很少、雨量适中、连续大雨,都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只适于“雨量适中”的情形;降水很少则会出现旱灾,连续性大雨则会发生洪灾。
2017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选修5
![2017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9702e92c5acfa1c7aa00cca5.png)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情景导入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新华社北京2006年6月13日电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他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机制,坚持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指出,沙尘暴的成因极其复杂,防沙治沙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
要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和治理工作,全面落实防沙治沙规划,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
要严格保护沙区植被,依法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
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建设内容,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思考:在防沙治沙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提示:看上文内容。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445b5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c.png)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1.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 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自然灾害的图片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你们听说过哪些自然灾害?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二、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发事件。
2. 介绍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三、自然灾害的特点(15分钟)1. 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广泛性、复杂性、持续性等。
2. 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自然灾害的特点。
四、自然灾害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社会稳定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灾害防范和应对(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总结灾害防范和应对的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公众灾害防范意识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六、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警(10分钟)1. 介绍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的重要性。
2. 讲解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3. 探讨如何通过预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七、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10分钟)1. 阐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方法。
2. 讨论如何通过风险管理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3. 介绍风险评估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fe61fa03d8ce2f0166236a.png)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教学准备】资料卡片、投影仪(片)。
缺勤登记:【课时安排】 2课时【板书设计】§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转承]那么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哪些条件呢?2、形成具备两个条件: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定义表述为:[点拨]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当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无论其 程度大小,只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造成损失就形成自然灾害。
[点拨] 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所以说,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 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教师教、导过程设计3、灾情大小的判断灾情大小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
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受灾体——是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通常用自然因子是否经常发生异变(频率)、异变的程度或是灾变能量大小(强度)[致灾因子的风险性]。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7e094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5.png)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气象、地质、生物等)突然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的灾害事件。
2. 自然灾害的分类:按照成因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其中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暴雨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3. 自然灾害的特点: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破坏性、持续性、反复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难点:自然灾害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灾害的实际情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如汶川地震、南方洪水等。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并提出具体措施。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检验学生对自然灾害概念、分类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自然灾害相关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直观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自然灾害案例和新闻报道,作为教学辅助材料。
4. 教具:准备自然灾害地图、图片等教具,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96276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8.png)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引言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星球,其中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是他们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和管理。
1. 自然灾害的概念• 1.1 定义和解释• 1.2 自然灾害的分类2. 自然灾害的成因• 2.1 地震• 2.2 飓风和台风• 2.3 洪水和暴雨• 2.4 干旱• 2.5 火山喷发• 2.6 山体滑坡3. 自然灾害的影响• 3.1 人类• 3.2 环境• 3.3 经济4. 自然灾害的管理与减灾• 4.1 预防与减灾• 4.2 应急响应和救援• 4.3 复原和重建• 4.4 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5. 自然灾害案例分析• 5.1 中国汶川地震• 5.2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 5.3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6. 自然灾害与全球变暖• 6.1 气候变化的影响• 6.2 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灾害风险7. 地理技能的应用•7.1 地图阅读和制作•7.2 数据分析和统计•7.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使用8. 教学资源和活动•8.1 视频和影片•8.2 网络资源和交互式教材•8.3 实地考察和观察活动•8.4 借助地理软件的模拟和模型结论通过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对自然灾害的深刻理解。
他们将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影响和管理方法,同时也能从案例分析中学习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通过实际活动和技能应用,学生将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并能积极参与班级和社区的自然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为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adbc7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6.png)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气象、地质、生物等)造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等方面的严重损害。
2. 自然灾害的分类:按照成因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3. 自然灾害的特点:突发性、季节性、区域性、连续性等。
4. 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实际影响。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自然灾害案例分析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提出的观点。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3. 思考如何提高自身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灾害模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地震、洪水等灾害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 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自然灾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地震遗址、洪水治理工程等地,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准备:1. 灾害模拟体验器材:如地震模拟器、洪水模拟设备等。
2. 纪录片:收集关于自然灾害的纪录片素材。
3. 实地考察:联系相关单位,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灾害模拟体验活动中,确保学生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在观看纪录片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高中地理高考精品备课教案: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高考精品备课教案:自然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e81d14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5.png)
自然灾害(含答案)课标要求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气象灾害分析 2023湖南,T11—13 2022浙江6月,T27 2022全国甲,T37【人地协调观】认识避灾、防灾的措施,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认识地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综合思维】从区域空间联系的角度,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
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区域认知】认识典型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023福建,T15—16 2021山东,T18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023广东,T11—12 2022浙江6月,T1—2命题分析预测 各区域突发的自然灾害增多,成为命题的热点情境备考策略复习自然灾害部分要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以及相互联系。
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不同的问题,梳理基础知识,强化综合思维考点1 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灾害成因时空分布危害防治措施洪涝长时间、高强度的降水,[1]排水不畅我国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多发;易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淹没农田、村镇,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干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少,大气和土壤中严重缺水我国华北地区的春季(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2]伏旱);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台风热带、副热带洋面强烈发展的[3]热带气旋夏秋季节的西北太平洋等海域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易造成洪涝灾害;影响海上作业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准备寒潮[4]强冷空气入侵冬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北美洲中部等农作物受冻害,影响交通、通信等及时预报、作物覆盖、烟熏等2.典型自然灾害分析(1)寒潮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天气较少外,其他地区均有明显寒潮天气,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影响较大。
高中地理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选修
![高中地理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7234bfe4580216fc710afd91.png)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材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搜寻和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范例,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广泛性、频繁性、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正确人地观。
2.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的特点,强化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习惯。
3.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可减轻性特点,坚定学生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并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世界共同合作的观点。
[教学重点]①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
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被毁;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山崩等。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dbf3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c.png)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与特点,掌握地震、火山、洪水、飓风、干旱等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灾害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珍惜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学重点1.灾害的分类与特点。
2.地震、火山、洪水、飓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地震、火山、洪水、飓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些灾害性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引起对自然灾害的注意,并引发学生对灾害的思考。
2.知识讲解与拓展(25分钟)(1)灾害的分类与特点灾害按照引起的原因和发生的地球层面,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如地震、火山、洪水、飓风、干旱等。
人为灾害则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如环境污染、战争等。
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点:- 规模巨大,波及范围广;- 发生突然且无法预测;- 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2)地震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壳内部构造变化造成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内部的地壳运动。
地震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地面震动、地面破裂、地面塌陷等。
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经济损失等。
(3)火山火山是指地球内部深层岩浆通过裂隙、断裂面等通道到达地表,并喷涌而出的地质现象。
火山的形成主要与板块运动和地球内部热能有关。
火山爆发的危害包括火山灰降落、火山熔岩烧毁、火山喷发引发的火山灰暴等。
(4)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因降水过多、融雪过快等原因,导致水位上涨,泛滥形成的自然现象。
洪水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水患、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等。
洪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河流堤防决口、城市内涝、交通瘫痪等。
(5)飓风飓风是大型气旋的一种,是热带海洋中产生的风暴系统。
高中地理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湘教版选修
![高中地理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湘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50bc576d1a37f111f0855ba1.png)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学案(湘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自然灾害的概念。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①______________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分类⎩⎪⎨⎪⎧ ②人为灾害 2.自然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③____________现象和过程。
(2)属性⎩⎪⎨⎪⎧④⑤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自然灾害的特点⎩⎪⎪⎪⎪⎨⎪⎪⎪⎪⎧ 广泛性和区域性⎩⎪⎨⎪⎧ 分布范围很广⑥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非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⑦不确定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联系性⎩⎪⎨⎪⎧ 区域之间⑧之间危害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⑨性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灾害的概念1.下列有关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事件才称为灾害B.灾害是由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造成的,二者可以叠加造成灾害C.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主要发生在人口较多的地区,自然变异造成的灾害则相反D.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比自然变异造成的灾害少得多考查点2自然灾害的概念2.下列现象能演化为自然灾害的是()A.南极洲发生强度很大的雪崩B.煤矿矿井发生塌顶事件C.川藏公路上出现山崩D.火车出轨造成多人死亡考查点3自然灾害的特点3.寒潮的暴发会引发低温和霜冻,地震会引发滑坡、海啸、火灾等,这说明了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特点()A.区域性 B.周期性 C.可减轻性 D.联系性4.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干旱、洪水的发生都有严格的周期性规律B.“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指的是每10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C.自然灾害的过程、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D.不重复性是指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具有周期性方法技巧练方法如何判断自然灾害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4月,美国南部多州遭受多次龙卷风袭击,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严重B.2011年7月23日,温州路段两列火车相撞,造成重大人员死亡C.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D.2008年6月10日,南极洲出现“冰震”方法技巧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要看其是否由自然变异引起,如大气圈变异引起的龙卷风、台风灾害,水圈变异引起的海洋灾害等。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82ab7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5.png)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到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
2. 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包括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破坏性和持续性。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概念2. 自然灾害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2.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持续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防范自然灾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思考。
2. 讲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详细阐述自然灾害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
3. 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讲解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破坏性和持续性,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分析案例中自然灾害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防范自然灾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总结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自然灾害的资料,加深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2. 分析各类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如气象灾害中的洪水、干旱、台风等;地质灾害中的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中的蝗虫、红火蚁、植物病虫害等。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2.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为自己所在地区设计一份自然灾害防范预案。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
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学生活动】作教材P.5活动题。
【点拨】(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
(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却是不确定的。
阅读图1-7,明确:
自然灾害的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主要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举例说明】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
生大洪水8次和次;60年代至70年代大洪水相对较少,20年中只有4次;到90年代,大洪水的次数明显增加。
【学生活动】作教材P.6活动题。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表现在区域之间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举例说明】南美洲西海岸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
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如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点拨: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例
如,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生了7.7级、7.8级、8.5
级三次大震,而在瑞尼赫湖区则引起了300万方、600万方和3000万方的三次大滑坡;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浪高达30米。
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公里的速度扫过太
平洋,抵达日本时仍高达3-4米,结果使得1000多所住宅被冲走,20000多亩良田被淹没,15万人无家可归。
由这次地震所引起的海啸、水灾则构成了另一个灾害链。
以上这两个灾害链,是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还有一些接连发生的灾害,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或在成因上是同源。
或在空间分布上是同地,也有人称之为灾害链,如在太阳活动高潮期,旱灾、洪涝、地震、矿井突水突瓦斯等自然灾害常接连发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