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供参考)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4a9e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4.png)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实词推断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相关案例。
2. 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实词意义。
c. 邻字帮助法:通过邻近字的含义来推断实词意义。
d. 成语联想法:运用成语中的实词意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境、语法、邻字和成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推断方法、分析实例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职官、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实词。
2. 介绍古代诗词: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实践1. 安排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运用所学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https://img.taocdn.com/s3/m/e39bc9d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9.png)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规律,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本教案共十个章节,本节课为第一章至第五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重要性。
2.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概述1.1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意义1.2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第二章:语境推断法2.1 语境推断法的定义2.2 语境推断法的应用第三章:语法推断法3.1 语法推断法的定义3.2 语法推断法的应用第四章:成语推断法4.1 成语推断法的定义4.2 成语推断法的应用第五章:常识推断法5.1 常识推断法的定义5.2 常识推断法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内容,让学生了解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意义和常用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第二章至第五章的案例,让学生掌握语境推断法、语法推断法、成语推断法和常识推断法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词义推断。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
3. 长期效果:通过阶段性测试,评估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
2. 文言文阅读材料。
3. 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词义推断方法的应用。
3. 加强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4.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功底,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结构分析法6.1 结构分析法的定义6.2 结构分析法的应用第七章:形旁辨义法7.1 形旁辨义法的定义7.2 形旁辨义法的应用第八章:声旁推断法8.1 声旁推断法的定义8.2 声旁推断法的应用第九章:互文见义法9.1 互文见义法的定义9.2 互文见义法的应用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词义推断方法的总结10.2 拓展阅读建议七、教学过程6. 结构分析法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结构分析法的定义和应用。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b07b7d7e21af45b207a809.png)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二、话说实词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三、方法探究(一)课文求义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经典例句1——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
提示:(《寡人之于国也》)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
经典例句2——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
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提示:(《六国论》)先根据语境“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说明郑氏家族不可能是获罪了,那么此处的“完”就不应该是结束,完蛋之类了,再联想教材《六国论》中“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是“保全”的意思,正与语境相合。
(二)成语印证法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经典例句3——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
我们可联想成语“绳之以法”而推出其为“约束、制裁”经典例句4——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708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c.png)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概述1.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1.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利用词类活用规律参考成语、古籍等资料第二章:词类活用推断实词2.1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时态、语气、态态活用动词的宾语、补语、状语2.2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用法2.3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的修饰语、宾语、补语第三章: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3.1 上下文语境的定义和作用上下文语境对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方法3.2 具体语境下的实词推断实例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分析不同语境下的实词推断技巧第四章:成语、古籍参考推断实词4.1 成语对实词推断的启示成语中的实词含义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4.2 古籍对实词推断的参考价值古籍中的实词用法和含义利用古籍资料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综合练习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5.2 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第六章:词义引申与转移推断实词6.1 词义引申的概念解释词义引申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词义引申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应用6.2 常见词义引申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词义引申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词义引申的推断方法第七章:反义词、同义词推断实词7.1 反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反义词推断实词7.2 同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同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同义词推断实词第八章:通假字、异体字推断实词8.1 通假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通假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8.2 异体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异体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异体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词序、成分省略与实词推断9.1 词序变化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词序变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词序变化推断实词9.2 成分省略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成分省略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成分省略推断实词第十章:文言文实词推断实践与应用10.1 实践题目设计与分析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词推断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10.2 应用拓展与讨论鼓励学生将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与经验第十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策略与技巧11.1 实词推断的策略介绍常见的实词推断策略,如语境分析、语法分析等强调策略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11.2 实词推断的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实词推断技巧,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分析等强调技巧的实际运用和效果第十二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与评估12.1 实词推断练习设计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12.2 实词推断评估方法介绍一些评估实词推断能力的方法,如答题正确率、解题思路等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十三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13.1 实词推断案例选取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实词推断方法和策略13.2 实词推断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实词推断能力第十四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与实施14.1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培养学生实词推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14.2 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具体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第十五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反思与改进15.1 教学反思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改进的空间15.2 教学改进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强调持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实词推断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教学教案,包括实词推断的意义、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aa87e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3.png)
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词性等信息推断实词。
c. 常识运用法:运用生活常识、历史知识等推断实词。
d. 词义引申法:根据实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3. 典型例句分析:分析含有实词的典型例句,讲解实词推断的过程和方法。
十四、教学反馈
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告诉他们他们在文言文实词推断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十五、教学资源补充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如相关的文章、视频、练习题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知识和方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总结讲解:总结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灵活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在实词推断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词推断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他们在学习文言文实词推断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十二、教学改进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适合学生的水平。
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他们在实词推断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
3.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9f8a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c.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推断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推断方法,自主解读文言文。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常见实词推断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3. 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准确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推断的定义、方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
c. 词义引申法:根据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d. 词义推测法:根据常识、成语等推断词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词推断在阅读文言文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一篇文言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实词推断方法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2.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应提供充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f79dd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06.png)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推断法。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实例: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段落。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知识:介绍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如上下文推断、成语推断、语法推断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进行实词推断。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推断法,对给定的文言文段落进行实词推断。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实词推断法的要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运用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词推断能力。
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还要注重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运用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在实词用法上的差异,加深对文言实词推断的理解。
2. 文化讲解:讲解文言实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实践: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案例,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 课堂展示:让学生选取一个文言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实词推断法进行推断。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阅读文言文的实词推断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53b3a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1.png)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推断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论讲解和例句分析。
2. 练习材料:含有文言实词的句子或段落。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文言实词推断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第二环节: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法的定义和原理。
2. 介绍文言实词推断法的几种常用方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推断法、成语推断法等。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20分钟)1. 呈现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2. 讲解例句中的实词推断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推断方法。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材料,让学生独立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进行解答。
2.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五环节: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法及其运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文言文时,积极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法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的反馈,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评价方法:a.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解题能力和推断过程。
b.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设计(配套学案)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设计(配套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5205c250e2524de5187e60.png)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解题方略,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一、导入新课二、考纲分析:《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分值为3分;二是文言文翻译也重点考查实词理解。
因此,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分值应该在6分以上。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平时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三、推断词义的方法例题引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①昭(人名)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②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找规律,悟方法一牛刀小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①使老弱女子乘.城②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
③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
④松根茯苓,其大如斗,采之可茹.。
例题引路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找规律,悟方法二:牛刀小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①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②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③弃礼仪,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例题引路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①系燕父子以组.。
②抚军厚赉.成。
③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找规律,悟方法三:牛刀小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①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②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③道济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如有异心,速殛.之”。
形声字形旁释义举例:“刂(刀)、弓、矛、戈、斤(斧)、殳”多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犭、鸟、虫”多与动物有关“(言)、辶(走)、彳(行)”多与人的行为有关“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钱财有关;“歹”与死亡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纟”与丝麻有关;“月”与肉有关;“穴与房屋有关“求”与毛皮有关;“目”与眼有关;“忄”与思想有关“舟”与船舶有关;例题引路4:①范增数目.项王。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f6e9d9050876323112125d.png)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运用这些方法准确推断实词的词义。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意思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做到运用这些方法来推断实词词义。
【做例题,找规律】看黑板上的例句,我们先来推断这些实词的词义,再来归纳推断方法。
一、例句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果园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绐(dài):欺骗3、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jí)之。
”殛(jí)诛杀。
方法总结:1、语境推断法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的实词中无处不在,要想对它们的词义进行准确界定,常常需要借助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认真揣摩,仔细推断。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
二、例句课内迁移1、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发动战争,以武力进攻2、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09江苏卷)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成语推断3、汝罪宜死,今姑贷.汝。
贷:联系成语严惩不贷,贷即宽恕。
4、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2011年安徽卷)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的意思方法总结:2、知识迁移法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e7f86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9.png)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语境推断法: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
3.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推断其意义。
4. 联想推断法:联系已知词语的意义,推断未知词语的意义。
5. 字形推断法:通过词语的字形特点,推断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推断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定义及重要性。
2. 讲解语境推断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意义。
3. 讲解语法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根据词语的语法地位推断其意义。
4. 讲解联想推断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联系已知词语意义推断未知词语意义。
5. 讲解字形推断法:分析典型例句,讲解如何通过词语的字形特点推断其意义。
6. 实践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8.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在阅读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准确性和解题思路。
3. 小组讨论效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2bf1b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f.png)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运用推断方法理解实词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一篇文言文,让学生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实词,引出文言文实词推断的话题。
2.推断方法讲解
(1)字形推断法: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推断实词的含义。
(2)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含义。
(3)语法推断法: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其词性和含义。
(4)联想推断法:通过联想已学过的文言文或成语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
3.实例演练
选取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推断实词的含义,并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练习
布置一些文言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中的实词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5.归纳总结
总结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在阅读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推断。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1f5b8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0.png)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对象:高中语文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包含有一定难度的实词。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过哪些难以理解的实词?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二、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包括:a. 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b. 运用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推断c. 利用词缀和词尾变化推断d. 比较和对照常用词义推断2. 举例讲解每种方法的运用和效果。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解决文言实词的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练习与反馈(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文言实词的推断。
2.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反馈和解答疑问。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和技巧。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 教师给出建议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所学生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段含有较多未知实词的文言文段落,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和推断。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词推断任务。
3.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七、拓展与深化(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其他文言文材料?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讨论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7f27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e.png)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语法结构、词义推测等手段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学生能够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实践阅读推断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文言文阅读材料。
2. 相关文言实词推断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文言实词推断概述1.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讲解:解释文言实词推断的概念和方法。
1.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1.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二章:上下文推断法2.1 导入:介绍上下文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2.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含义。
2.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2.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三章:语法结构推断法3.1 导入:介绍语法结构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语法结构推断实词含义。
3.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3.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四章:词义推测法4.1 导入:介绍词义推测法的原理和应用。
4.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词义推测实词含义。
4.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4.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五章:综合推断法5.1 导入:介绍综合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5.2 讲解:解释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推断方法推断实词含义。
5.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5.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推断的正确率。
3. 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词类活用推断法6.1 导入:介绍词类活用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3938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8.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以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一、导入:某年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测练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余置笔砚坐片时置:设置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文理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津:渡口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殆:危险答案:C 温习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①奢泰亡度③及后恣己,忘其前善(节制)(放纵)考点扫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虽然没有单独的考实词。
但在整句的翻译中还是占有很大的分值。
翻译的句子中是否具有考查价值、便于设置给分点的实词,成为该句被选择做翻译句的判断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值远在3分以上。
二、对策------注意积累学会推断第一组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全国卷)比喻细小的东西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广东卷)友好、与……交好。
总结:方法一:迁移联想法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第二组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广东卷)安排……就寝2、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樵:柴火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重庆卷)赞美,赞赏总结:方法二: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9865ff5901020206409c3d.png)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模板教学案导入: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分值仅次于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关键就是准确理解文段,尤其是准确理解文段中文言实词的词义。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学习重点: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二、课前预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含义。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傲慢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7.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多8.使童子烛之用蜡烛照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刻毒10.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漆成红色漆成黑色1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破旧的总结:这些实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的`是我们书本学过的,有的是课外练习做过的。
然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实词可以说都是一些特殊的实词,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涉及了一些词类活用或者是一些并不常用的词义。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关键: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2、掌握正确的方法推断文言实词一般来说,有六种基本方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三、类型例说:(一)、联想推断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既有令名,复求寿考便言多令才美好②铨简秀士简能而任之选拔官吏③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执政④引次江北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⑥曾不知老之将至曾不若孀妻弱子连都,竟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向吾不为斯役,则九已病矣以前⑧进之布指算,不爽(2007年高考江苏卷)差错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⑨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07年高考江苏卷)宰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杀⑩道济趋下阶(2007年高考江苏卷)快走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快走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快走。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6a585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a.png)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a. 语境分析法b. 语法分析法c. 联想推断法d. 词义辨析法3. 实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a. 语境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其他词语,推断实词的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其意义。
c. 联想推断法:根据实词的常见搭配和用法,推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d. 词义辨析法:通过对实词的词义进行辨析,找出最符合语境的义项。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4. 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片段,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并讨论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实词推断实例分析。
2. 文言文片段练习。
3. 参考资料:有关文言文实词推断的书籍和网络资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难度:中等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巩固知识点。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七、教学环境: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便于拓展知识。
八、教学策略:1.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1、2课时一、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
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2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推断练习】(1)刑天舞干戚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4)径造庐访成形旁为走意思为到会意字也可用此方法推断词义。
(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6)家人瞷见者,悉骇愕左目右間,意思为从门缝中看,“窥视”(7)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题) “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9)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井绳)(10)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二)、字音推断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推断练习】(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通“驻”)(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通“背”, “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促”)(4)使有司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禁令),薄敛,已责。
(《左传》)责, 意思为___________ “责”,《说文》:“求也,从贝,刺声。
”王筠说:“谓索求负家偿物也。
”“责”就是“债”字,但是它在上古可用作动词,兼有讨债的意义。
它之所以从贝,是因为贝表示财。
《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禁废除各种,薄敛(减少田租),已责(停止讨债)。
”这是“责”的本义。
(5)“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苏轼《教战守策》)顿(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7)“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8)“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匈”(9)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罢(三)联想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联系教材,联想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推断练习】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鄙:粗俗联想:“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把……当作边境)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词义为友好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词义为认为……奇异4、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词义为往,到5、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词义为嘱咐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05年辽宁卷)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喻:明白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薄:靠近8、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宁卷)联想:投笔从戎投,扔掉,舍弃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
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2006年高考湖北卷)联想: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徒:只是10、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
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宋史》联想:严惩不贷〖解释〗惩:处罚;贷:宽容。
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贷:宽恕、宽免(四)相似结构推断法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较整齐,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相同或相近,就是相反。
【推断练习】(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怙”对“恃”,词义为依仗、凭借(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用”,词义为被任用(3)文过饰非(“过”与“非”同义)“文”对“饰”,词义为掩饰(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对“愈”词义为更加(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对“择”词义为选择,选拔(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推断练习】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3、行将为人所并(将)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5、出则接遇宾客,入则应对诸侯(接待)(六)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的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推断练习】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次解释为: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器)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2000年全国高考题)樵:木柴。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_______(2004湖南)“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
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2005年高考浙江卷)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条:整理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脯(杀做肉干)(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得很厉害,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二者都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7、其罪当与童贯等。
等:一样,等同句中主语为“其罪”,“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
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
8、(08广东)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嫁给)(七)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根据“无景”与“美”意思相反,可推断“欹”与“正”意思也相反,即“倾斜”。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断粮)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抗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
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2005年全国卷ⅱ第8题a项) “辩”用于动词谓语“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富有”)之后,作宾语,应该是名词。
由此可推断,选项释为动词“辩驳”有误。
(“辩”的正确解释是“辩才”)4、(07浙江)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敬佩)第3、4课时例题解析:教师用书P113页、122页、149页附:一、通假字1、通假字的含义: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①音同形似。
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坐”通“座”,意思是“座位”②音近形似。
如:“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意思是“显现”③音同形异。
如“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放的”④音近形异。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二、古今异义:(一)古今异义词的种类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