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评报告书-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点位的布设根据项目废气的特点和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情况,同时根据场址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本次评价在场址周围设置2个大气监测点,其具体布点情况详见附图四及表4-1。
表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2、监测因子及分析方法根据本工程排污特点,确定监测因子为SO2、NO2小时值和日均值,TSP、PM10日均值。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2。
表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分析方法3、监测时间和频率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由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5月22日至2015年5月28日进行监测,一次性连续监测7天。
监测频率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因子和监测频率4.1.2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气象数据本项目环境空气监测期间参数统计表见表4-4。
表4-4 环境空气监测期间参数统计表4.1.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根据新乡市环境保护局红旗区分局关于本次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意见,本次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4-5。
表4-5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6。
表4-6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监测数据表明,除联盟新城小区PM10日均值出现轻微超标现象外,其余各监测点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根据调查可知,PM10超标的原因主要和新乡市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且集中,颗粒物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因素有关。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2.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断面的布设本项目废水经医院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小店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本次评价利用河南省联谊制药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其布设情况详见表4-7。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1浉河地表水现状监测信阳工业城物流中心项目污水经治理后排入高岗河,高岗河经北干渠下部河道穿越,最终汇入浉河,入浉河口位于珍珠大桥以西,琵琶山桥断面的下游,五里店国控断面上游。
浉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由于浉河城区段具有丰富的例行监测资料,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信阳市环境监测站2012年3月份、11月份设在浉河五里店国控断面、琵琶山桥断面(原平桥渠首)的例行监测数据作为监测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1。
表4-1 地表水水质例行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由表4~1知,信阳市环境监测站2012年3月份、11月份例行监测数据表明:浉河五里店国控断面、平桥渠首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考虑拟建工程无生产性废气排放、废气主要来自酒店、餐馆烹饪燃烧天然气产生的废气、天然气为清洁能源,部分来自厨房食用油烟、汽车补漆、烘漆时产生少量油漆废气等,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轻微;且2013年1月至今,项目场址所在地没有新上以废气污染为主的中型以上工业项目;CBD中心城东北部监测点位于项目厂址西北约4.5km,其间地形地貌相近,且项目场址与信阳工业城物流中心项目同属于信阳工业城范围,距离较近,两场址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鉴于此,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利用2013年《河南顺发置业有限公司CBD中心城项目》环评期间设置在CBD中心城东北部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进行评价,不进行现状监测。
2013年1月CBD中心城东北部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4-2。
由表4-2知,CBD中心城东北部监测点的TSP、PM10、SO2、NO2日均浓度以及SO2、NO2的时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说明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较好。
第四章 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
5.种的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是生物群落中种类与个体数的比值。在正常水体中群落 的结构相对稳定,水体受到污染后,群落中敏感种类减少,而耐污种 类的个体则大大增加,污染程度不同,生物群落变化也不同。常用的 多样性指数有:格利森和马格列夫多样性指数、香农-韦弗多样性指 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凯恩斯连续比较指数 6.生产力 生产力是反映一个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指标。常 用的有: P/R值:根据群落的初级生产量P和呼吸量R的比率划分污染等级。 P/R 值在水质正常是一般为1左右,如偏离过大,则表明受到污染。 自养指数:用单位质量(mg/m3)的去灰分重与叶绿素的比值来表。 7.残留量指数及富集系数 用生物个体或种群的某种化合物或元素的实测残留量与环境中的本 底量的比值来表示。
二、水污染生物监测与评境条件改变时,人们就可以根据水生生物的 反应,对水体污染程度作出判断,这是水生生物监测水体污染的基础。
1.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 (1)水污染的细菌学指标: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
总数1mL自来水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数每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 (2)水样的采集与保存:供细菌学检验用的水样必须按一般无菌操 作的基本要求进行采样,并保证运送、保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生物监测的特点和不足
特点:1)能直接反映出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影 响;2)能综合反映环境质量状况;3)具有连续监 测的功能;4)监测灵敏度高;5)价格低廉,不需 购置昂贵的精密仪器;6)不需要繁琐的仪器保养 及维修等工作;7)可以在大面积或较长距离内密 集布点,甚至在边远地区也能布点进行监测。 不足:1)不能象理化监测那样迅速做出反应;2) 不能象仪器那样能精确地监测出环境中某些污染物 的含量,生物监测通常只是反映各监测点的相对污 染或变化水平。
袁兆华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q——排入河流的废水流量, m3/s ;
06
ρ2 ——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mg/L。
07
例1:河边拟建一工厂,排放含氯化物废水,流量2.83 m3/s,含盐量1300 mg/L。该河平均流速0.46 m/s,平均河宽13.7m,平均水深0.61m,上游来水含氯化物100 mg/L,该厂废水如排入河中能与河水迅速混合,问河水氯化物是否超标?(设地方标准为200 mg/L)。
解: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1.10μg/L
忽略纵向弥散时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练习题2: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25 m3/s,苯酚浓度为ρ2 =35µg/L,河流流量Q=6.5 m3/s,流速ux =0.5m/s,苯酚背景浓度ρ1=0.6µg/L,苯酚的降解(衰减)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Ex =12m2/s。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忽略纵向弥散系数) 。
解:在岸边排放时,
在河中心排放时,
01
概述 价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03
评价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可能影响的主要地区。
要求:
02
预测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和由此影响而引起的其他间接危害,并针对这些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
主要任务:
有针对性的设置评价专题。 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统一布置、同步进行。 充分利用现有资料。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单项组分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BOD
很高
高
较低
低
硫化氢
强烈气味
臭味没了
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 简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特定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了解环境污染状况、生态系统健康度和人类健康风险等情况。
该评价旨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为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参考。
2. 环境质量评价指标2.1 大气质量大气质量是衡量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水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2 水体质量水体质量评价主要关注水源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域环境。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浑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等。
水体质量评价可以揭示水域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和供水安全。
2.3 土壤质量土壤质量评价主要关注农田、园林和工业用地等土壤环境。
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铅、镉、汞等)、农药残留和有机化合物等。
通过对土壤中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监测,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农产品安全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2.4 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是指人为引起的不良声音环境。
常见的噪声源包括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和社会生活噪音等。
通过对噪声强度进行监测,并结合人体健康标准,可以评估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3.1 监测与采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首先需要进行监测与采样工作。
通过设置监测站点,并采集空气、水体和土壤样品,获取不同环境介质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数据。
3.2 数据分析与评价在获得监测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价。
通过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对各项指标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评估。
同时,结合环境标准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环境质量问题进行综合评价。
3.3 结果呈现与报告编写将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图表展示,并撰写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区域的概况、监测结果、问题诊断和建议措施等内容,以便为相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
第四章 环境评价方法与技术
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第一节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一、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是指建设项目在施工兴建、竣工后正常生产中和服务期满后对环境产生的、诱发的环境质量变化或一系列新环境条件的出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不利的环境影响,定性的说明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可能的范围,为环境影响预测指出目标,为综合防治指出方向;通过污染综合防治,控制不利影响,使其减少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从而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
二、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一)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对人类某项活动(如某项建设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识别,首先要弄清楚该工程影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范围。
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组成、特性及其功能,结合工程影响地区的特点,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选择需要进行影响评价的环境因子。
自然环境影响包括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地表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草原森林、陆生生物与水生生物等方面的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对城镇、耕地、房屋、交通、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人群健康以及重要的军事、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影响。
各个影响方面又由各环境要素具体展开;各环境要素还可由表达该要素性质的各相关环境因子具体阐明,构成一个有结构、分层次的因子空间,此因子空间具有通用性。
为了入选的环境因子尽可能地精练,并能反映评价对象的主要环境影响和充分表达环境质量状态,以及便于监测和度量,选出的因子应能组成群,并构成与环境总体结构相一致的层次,在各个层次上通过回答“有”、“无”(可含“不定”)全部识别出来,最后得到一个某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识别表,用以表示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S为监测总项数;Wj为污染级别;C超标项数 (5)综合污染指数
注:用两个最小评 分值之和除以2, 商为奇数则进为偶 数,该数所超级别 评价水质。
注:综合污染指数
n为监测点数,bj为 监测点j所控河段长 度占总长度的比例, wj为污染等级
4、分级评分法
这是国家环保总局标准处曾经推荐的一种方法。 (1)评价标准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水质分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 (DO饱-DOi)/ (DO饱- DO0)
式中, DO饱-实测水文条件下中饱和溶解氧浓度
在计算时,根据黄浦江的具体情况,各项标准规定如下:
BOD0=4mg/L;COD0=6mg/L;NH3-N0=1mg/L; DO0=4mg/L。定A≥2作为开始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DOi/DO0
式中:A-综合污染评价指数
BODi、BOD0-B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CODi、COD0-C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NH3-Ni、NH3-N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DOi、DO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上面的式子也可改写成:
例题
南京某三类水域,通过实测得以下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 总砷 挥发酚 总氰化物 铬(6价) 总汞
实测值 (mg/L)
0.025
0.005
0.1
标准值 (mg/L)
0.05
0.005
0.2
权重
0.2
0.2
0.1
0.01 0.0001
0.05 0.0001
0.2
0.3
试判断该水域的环境质量。
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课件下载
学特征时,还应该调查有关的污染源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水平。 主要的是对污染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两个方面的调查。
80%的污染物列
3、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确定 污染源j占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j=Pj/P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污染源j占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j=Pj/P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是无量纲数,它表示某种评价因子在环境中的观测值相对于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程度。
第二节 现状调查与评价
(1)调查期间 区域污染控制规划和污染源治理的依据
3、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确定
一般以最近五年以内的环境空
第二节 现状调查与评价
累计百分比大于
80%的污染源列
为主要污染源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五、污染源评价品厂。 其污水排放量和 污染物监测结果如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 污染源。各厂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mg/l)。
项目
污水量(m3/s) 挥发酚 COD(Cr) SS S
判别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物列为主要污染物
一是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值, (3)区域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即调查地方性敏感保护目标及其环保要求。 主要的是对污染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两个方面的调查。 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源列为主要污染源 经验计算法(排放系数、排污系数)
区域污染控制规划和污染源治理的依据 评价区污染物i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i=Pi/P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一、污染源的定义与分类 (二)污染源的分类
污染源分类
大气
自然
污染物产生来源
人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
第四章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东麓,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地处东径112°14′~113°14′,北纬33°34′~33°00′。
东西长90km,南北宽44km。
总面积2432km2,东邻宝丰、叶县;南毗方城、南召;西接嵩县、汝阳;北靠汝州市和平顶山西区。
本项目位于鲁山县城南新区尧山大道与钢厂路交叉口东南角,其周围环境示意图见图4-1。
图4-1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示意图4.1.2地形地貌鲁山县属丘陵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茶庵岭,海拔264m,最低石龙河河床150m,相对高差93m。
西部中山区一般海拔400~800米,山势陡峭,岩石裸露;中部低山区海拔一般在250~400米,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土薄石厚,耕地多分布在山谷河川两岸;东部南北两侧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50~250米,岗丘起伏,土层浅薄;东部平原,海拔在90~15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基岩出露面积较大,岩石节理、裂隙不太发育,所以本区不易产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项目建设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
4.1.3地质鲁山县处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东段,底层分区属于秦岭底层区豫西小区,境内出露岩层有:混合片麻岩区、火山喷发岩区、石英岩区、煤系地层区、黏土层-亚沙土岩、花岗岩区。
鲁山县城处于新生界第四系沉积岩之上,下付基岩位元古界老地层,隐伏的基地构造:鲁山-漯河大断裂带沿沙河由县城南部通过,上部北厚度大于400m的局厚新生界地层掩盖。
鲁山县境内另有大规模的断裂三条:下汤-车村深大断裂、岳村-北孜断裂、四棵树断裂,均位于县境西北山区。
城区范围内地表岩层为第四纪上更新(Q3),松散沉积物,主要岩性为亚粘土和黄土状亚粘土,厚度5~7米,其下为砂砾石层夹亚砂土,亚粘土层,一般建筑可以适应,对设置重型设备和高大建筑,需要做工程地质测试;县城以南为上更新(Q3)岩层,沙质量增多,以亚砂土为主;南部沙河漫滩部位,为第四纪全新统(Q4)冲积沙、砾石,地基载力较差。
Cij—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Si—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0.70.7,--=sujj pH pH pHS 4.4.2.1评价河流本项目区域地表水体为沙河和澧河,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漯河市环境监测年鉴(2016年)》对澧河-三里桥断面和沙河-刘李渡口断面的常规监测数据。
4.4.2.2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及评价方法评价选取pH 、COD 、氨氮、挥发酚、氯化物、总磷共6项监测因子进行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评价因子进行单项水质参数评价,计算公式为:式中:S ij —某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 C ij —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Si —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对于pH 值:pH j ≤7.0pH j >7.0 式中:S pH ,j ——pH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 pH j ——j 点的pH ;pH sd ——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 值下限; pH su ——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 值上限。
对于溶解氧:sij i j i C C S ,,=sd jj pH pH pHS --=0.70.7,式中:DO f——饱和溶解氧浓度;DO s——溶解氧的地面水质标准;DO j——监测点位的溶解氧浓度;T—水温。
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功能要求。
(2)评价标准依据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沙河和澧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具体见表4-9。
4.4.2.3地表水监测结果分析澧河-三里桥和沙河-刘李渡口的具体监测数据见表4-10和4-11。
表4-11 沙河-刘李渡口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单位:mg/L(pH无量纲)由上表可见,澧河-三里桥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同时也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
沙河-刘李渡口断面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
第四章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 主要污染因子 其次,应选择项目特征污染物
同时,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还有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
5
等标排放量 Pi(m3/h) 的计算
Qi Pi 109 C 0i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
布点方位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 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 至少在约0°、90°、 在约0°、45°、90°、135°、 180°、270°等方向布 180°、225°、270°、315° 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 等方向布点,并且在下风向加 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 密布设1~3 个监测点,也可 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 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 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 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 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 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 做适当调整。 整。
14
三、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气象要素——对大气状态和物理现象给 予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物理量。 主要气象要素
气温:离地面1.5m高处的百叶箱中观测到 的空气温度。
15
百叶箱
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 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 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 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 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 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百叶箱分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 537 毫米、宽 460 毫米、深 290 毫米。安 置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 发湿度表;大百叶箱的内部高 612 毫米、宽 460 毫米、深 460 毫米,安置温度计和湿度计。百 叶箱内外各部分均涂刷白色油漆。
能见度:反映大气的混浊程度及杂质的多少
某县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 自然环境4.1.1 地理位置原阳县地处豫北平原,隶属于新乡市,位于新乡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6´~114°15´,北纬34°55´~35°11´,总面积为1339km2。
县县域南邻黄河与郑州隔河相望,西与新乡县相邻,北与新乡市区、延津县接壤,东与封丘县搭界,县城城区规划面积为70 km2。
原阳产业集聚区原规划选址位于原阳县城西南部,106~107国道连接线两侧,北至原阳县城南干道,南至工纬五路,东至陈平路,西至西二环西侧,总规划面积为10.5km2。
集聚区调整方案向南、向东扩区,西、北边界不变,调整后区域为东至黄河路,南至工业大道,西至西二环,北至南干道,规划总面积14.69平方公里。
集聚区与京港澳高速入口接壤,距省会郑州35km,一河之隔,三桥相连,新乡市区25km,处于郑州、新乡、开封和焦作所自然形成的交汇中心要冲地域。
107国道、京港澳高速、郑焦晋高速、黄河公铁两用桥107连接线、310省道从规划区附近穿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厂址位于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四周环境为:东邻金华南路,对面为集聚区中央厨房区;南邻小庄村(规划搬迁至聚龙社区);西临空地(规划为二类工业用地);北临解放路,路对面空地(规划为居住用地)。
厂区四周环境如下图图4-1 项目四周环境示意图4.1.2 地形地貌原阳系黄河中下游冲击平原,地势大致平坦。
原阳县县域地势西南高,东北地,坡降约为1/6000~1/10000,海拔高度为70.5米至93.5米之间。
黄河大堤南北地面高差7至9米。
黄河自古流经县境,在境内多次决溢、改道,自此形成自北至南的沙丘、冲击平原、背河洼地、高滩等四大地貌特征。
沙丘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和北部,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3至10公里,面积15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8%;冲击平原面积2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9%;背河洼地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大堤北侧一线,包括天然干渠两岸,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2至12公里,面积为43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3%;堤南高滩地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2至6公里,面积4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9%。
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评价概述PPT课件
2021/6/18
2
第2页/共71页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概述
4.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③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在背景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确 定主要监测因子。监测项目的选择因区域环境 污染特征而异,但主要应依据评价的目的。
2021/6/18
3
第3页/共71页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概述
2021/6/18
21
第21页/共71页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概述
4.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 环境质量分级 根据环境质量的数值及其对应的效应作质量等 级划分,将环境指数值与环境质量状况联系起来, 以此赋于每个环境质量数值的含义,这就是环境 质量分级系统。
2021/6/18
22
第22页/共71页
2021/6/18
11
第11页/共71页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概述
4.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 区域污染源评价和评价所确定的主要污染源 和主要污染物。 c 评价费用的限额与评价单位可能提供的监测 和测试条件。
2021/6/18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2页/共71页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概述
4.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环境指数评价的依据及分类 ① 要评价的环境要素及其评价参数的依据
a 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所选择的评价要素和评价参数应能满足预定的 目的和要求。一般来说,做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 价时,要求选择较多的环境要素参加评价,以利 作出较全面而确切的评价结论。在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的现状评价部分时,所选择的环境要素和参 数应该是受拟议行动影响的那些内容。
第四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一)预测工作的准备 1.预测时段与范围
(1)预测时期
预测时段:
地表水预测时期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个 时期。冰封期是北方河流特有的情况,此时期的自净 能力最小。因此,对一、二级评价项目应预测自净能 力最小和一般的两个时期环境影响。对于冰封期较长 的水域,当其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 或渔业用水时,还应预测冰封期的环境影响。三级评 价或评价时间较短的二级评价可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 时期的环境影响。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意 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度、 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虫剂、 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参数的 相对重要权系数。
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评价
目的:一个预测;一个确定; 一个分析;一个解释;一个提出。
一、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 1.技术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 序可分为四个阶段(见图):
第一阶段:了解工程设计、现场踏勘、 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定评价 级别和评价范
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在这阶段还要 做些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方面的工作; 第二阶段:详细开展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做 仔细的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价水环境现状; 第三阶段:根据水环境排放源特征,选择或建立 和验证水质模型,预测拟议行动对水体的污染影 响,并对影响的意义及其重大性作出评价,并且 研究相应的污染防范对策; 第四阶段:提出污染防治和水体保护对策,总结 工作成果,完成报告书,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 作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1监测点布设
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评价级别及区域环境特征,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共布设4个。
具体监测点位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布设一览表
4.1.2 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为环境空气中的SO2、NO2、TSP和PM10。
4.1.3 监测时间及频率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9月23日~29日进行,连续监测7天,同时记录了监测时的气象状况(风向、风速、气压、气温)。
现状监测因子及频率具体见下表4-2。
注:每次监测的同时观测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
4.1.4 监测分析方法
具体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方法及检出限
4.1.5 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Pi=Ci/Si
式中:Pi——i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4.1.6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见表4-4。
表4-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表4-5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一览表
4.1.7 监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监测报告,各监测点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5。
根据表4-5监测数据分析可知,监测点的环境空气的SO2、NO2、PM10、TSP、监测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表1二级标准。
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监测断面布设
本次环评监测布设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功能、方位和污染源的距离)的布设见表4-6及图4-1。
表4-6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表
4.2.2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
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5日进行,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见表4-7。
表4-7 地表水监测项目、频次、时间一览表
地表水监测分析按照国家标准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进行,采取全过程质量控制,具体分析方法见表4-8。
表4-8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
4.2.4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具体见表4-9
表4-9 监测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单位:mg/L(pH 除外)
4.2.5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公式如下: 单项水质因子i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为:
(除pH 和DO )
pH 值的标准指数为:
ij
ij si
C S C
式中:ij
S ——评价因子i 在j 点的标准指数; ij
C ——评价因子i 在j 点的实测浓度,mg/L ; si
C ——评价因子i 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
pH j S ——pH 在j 点的标准指数;
pH j
——pH 在j 点的实测值; pH sd ——评价标准中pH 的下限值;
pH su
——评价标准中pH 的上限值。
4.2.6评价结果
地表水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10。
pH 7.0pH pH 7.07.0pH pH 7.0pH 70pH
7.0j
j j sd j j su S -⎧≤⎪
-⎪=⎨
-⎪⎪-⎩(当)(当>.)
表4-10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表单位:mg/L(pH除外)
根据表4-10监测数据分析可知,各监测点各监测因子的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4.3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3.1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布设
本次评价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共设4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布设见表4-11。
表4-11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一览表
4.3.2监测因子
地下水监测项目选取pH、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氯化物、总大肠菌群数共6项。
4.3.3监测时间及频率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4日进行,连续监测2天,每天取样一次,监测同时记录井深、相对地下水位、水温等参数。
4.3.4监测分析方法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12。
表4-12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
4.3.5评价方法
根据南阳市环境功能区划,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具体见表4-13。
表4-13 地下水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
表4-14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4.3.6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4.3.7监测结果与分析
本次评价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13。
由表4-14中数据分析可知,总硬度超标因为地下水天然背景中钙镁离子含量高,其余各监测点位各因子除总硬度外现状监测值均可以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
4.4声环境质量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4.4.1监测布点、频率及时间
本次评价布设7个环境监测点,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4日进行,连续监测2天,监测情况见表4-15。
表4-15 声环境现状监测情况
4.4.2评价标准
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具体见表4-16。
表4-16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单位:dB(A)
4.4.3评价方法
根据噪声监测结果,统计出Leq,采用监测结果与评价标准直接对照分析,得出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4.4监测结果(见表4-17)
表4-17 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dB(A)
由表4-17 可知,厂区四周厂界昼夜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