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演奏家陆金山:一生只走音乐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子演奏家陆金山:一生只走音乐路

陆金山笛情埙韵独奏音乐会珍贵视频他创作的《苦去甜来》《运粮忙》《塞北春歌》等数十首乐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代表性著作《笛子自修教程》为我国最畅销音乐工具书之一,首创的陶制吹奏乐器“十二孔埙”、“鸳鸯埙”获国家专利证书。2011年,喜获“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竹笛情缘1937年,陆金山出生在阳原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毛毛匠,长年在张家口做工,母亲一边务农一边抚养着陆金山姐弟5人。1946年,母亲将全家迁到张家口,一家人得以团聚。到张家口后,陆金山进入西驼号小学读书。1950年,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授课需要,音乐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买一支苏州产的竹制六孔竖笛。陆金山不但学得快,而且吹得好,很快便小有名气,被同学誉为“小小吹破天”、“小小音乐家”。不久学校成立了一个竖笛演奏队,老师还让陆金山当了队长。每逢节假日,这个演奏队都要上街游行表演,什么地方人多,就在什么地方玩命吹,引得路人直鼓掌。班里有个淘气的同学,一次爬上了自家房顶,结果发现了一只横吹的竹笛。因风吹日晒,竹笛已经多处开裂吹不出声。但陆金山依然羡慕的不得了,拿出自己心爱的军棋和他交换了。陆金山把这支竹笛拿回家,用线绳缠了缠,裂缝处灌了点洋蜡,一吹还真吹响了。从此,他改吹横笛,也开始了一

生的竹笛情缘。1953年,陆金山小学毕业了,因为家里穷,上不起中学。父母看他还想上学,就说:“既然想上学,家里又供不起,你就去考管饭吃的学校吧。”一个同学说,宣化有个地质学校正在招生,还管饭吃。于是,陆金山和几个同学坐火车赶到宣化,可是到了学校一打听,地质学校是中专,只招初中毕业生。名没报成,回家的车票钱也不够了,几个同学没办法,沿着火车道往回走,上午出发,30多公里路,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没多久张家口师范学校开始招生了,招小学毕业生,这也是一所管饭吃的学校,而且每年还发给学生一身单衣服和一身棉衣服。陆金山高兴地去报了名,初试通过,接下来是复试,350人中只录取90人。发榜后,陆金山没敢从前面看,而是从倒数第一看起,一直看到倒数第三十名还不是自己,心里就想:看来是没戏了。突然一位同学大声喊到:“陆金山,你在这儿呢。”一看,竟然是第十五名。音乐之路1953年9月,陆金山如愿进入张家口师范学校,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氛围浓厚,而且一般学校不被看好的小三门---音乐、美术、体育在这里很受重视。“教音乐的老师是李宏娥,当时十八九岁,刚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分配过来。个子不高,白净清秀,漂亮大方,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对李老师陆金山记忆犹新。班里有50名学生,其中30名是从小学毕业生中招来的,另外还有20名“调干生”是从小学选上来的小学教师,这些“调干生”岁数较

大,一上音乐课,这些“调干生”免不了要给比他们小好多的李老师起哄。每逢这时,李老师总是显得不慌不忙,停下课来直盯着那个带头起哄者,锐利的目光直逼得他面红耳赤。几次过后,再没人敢捣乱了。李宏娥老师发现陆金山对音乐特别有兴趣,便对他进行了特殊培养,利用业余时间教他乐理,辅导唱歌,还让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唱歌比赛,结果拿了个三等奖,奖品是一精美的歌本。1954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张殿芳老师来到学校,热情爽朗,极富号召力,大伙都很喜欢她。张殿芳除了教音乐课还负责学校的文艺团队活动。她让陆金山在民乐队吹笛子,还让他当了队长。一到周日,同学们都去逛街,而陆金山却待在学校里吹笛子、弹风琴、唱歌。张殿芳看他是块料子,便买来冯子存的独奏唱片给他听,并让陆金山记下《喜相逢》《放风筝》的谱子练习。

师范学校两位音乐老师的精心培养,为陆金山开启了通向音乐圣殿的大门,为他日后的音乐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956年,河北天津师范学院音乐系来张家口招收初中毕业生。来的是著名音乐理论家、指挥家、教育家杨今豪和著名油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康明瑶。陆金山吹了笛子唱了歌,两位老师非常满意。接下来的文化考试也顺利通过,他被录取了。一曲成名河北天津师范学院音乐系的任务是培养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必修课是钢琴、声乐和音乐理论,另加

一门专业选修课。陆金山喜欢吹笛子,选修课选了竹笛。老师是著名演奏家金沙教授,当时是我国唯一一位竹笛演奏专业教授。在金沙教授的谆谆教诲下,陆金山如鱼得水,进步飞快。1957年6月16日,纪念“刘天华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音乐会”在天津文艺俱乐部举办,陆金山参演民乐合奏《枫桥夜泊》等节目外,还与同学张福和合作演奏了笛子二重奏《天下乐》。这是他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1958年,学校组织师生去塘沽参加海河建闸劳动,丰富的生活阅历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一首描写海河修好后美景的笛子独奏曲《海河之春》很快诞生了。之后经校领导推荐,陆金山走进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录下了自己创作并演奏的第一首笛子独奏曲《海河之春》。1961年,这首笛曲被选入全国笛子专业统一教材。1963年10月要举办第二届天津市“海河之春”音乐周音乐会。系书记找到当时在河北艺术师范学院任教的陆金山,要求他必须在一个月之内编创出一首笛子独奏曲,准备参加音乐周音乐会。时间紧迫,陆金山忽然想起自己曾写过一首歌曲,便决定把它改编成一首笛曲。这首歌曲调欢快活泼,旋律优美抒情,便取名《喜讯》。《喜讯》不但参加了音乐周音乐会,还被选中参加“天津市民族民间音乐会”专场演出,受到一致好评。之后,陆金山演奏的《喜讯》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相中,并录音。这首笛曲很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扬信、索取乐谱的信件雪

花般飞来。《喜讯》成了陆金山的成名作,这一年他26岁。古埙新声一晃到了1984年,那段时间陆金山每周和古筝教师王小月合练箫与古筝。王小月问他为什么不吹埙,陆金山说没有埙。王小月手里正好有一枚陶埙制作家曹正教授亲手制作的埙,借给了陆金山。一吹,发出一种与其他乐器都不同的声音,淳厚、圆润、古朴、庄重。为参加198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华北音乐节《北京之歌》音乐会的演出,上级指定陆金山创作一首以天津蓟县独乐寺为题材的埙独奏曲。接任务后,陆金山专程去了一趟独乐寺,感受一番香火袅袅钟磬齐鸣的氛围,捕捉创作灵感。1985年3月,他和作曲系教师苏友民合作创作的《独乐寺怀古》完成了。院领导提出要求,让陆金山在前人研制的基础上对埙进行改革,争取能以自己的最新改革成果进京参演。起初做埙没等干透就多处开裂,后来就缠上透明胶布,往里面涂上油漆防裂。陆金山在仿制十孔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指孔,调整了孔径和位置。这样一种音域更宽广、半音更齐全、更加适应人体生理特点的新型陶埙---十二孔埙诞生了。1986年,陆金山又研制出国内首创的鸳鸯埙,采用连体组合方式,将两个高音不同的十二孔埙以同为一底的方式做在一起,可以转换着吹。1987年二月,十二孔埙和鸳鸯埙获文化部文化科技成果奖。1988年,十二孔埙和鸳鸯埙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权。2006年,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CD《笛情埙韵---陆金山笛埙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