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概念汇总
物理初中力学部分总结归纳
物理初中力学部分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力学特性与力的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力学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中学物理力学部分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常用符号为F。
力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接触力是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推、拉、摩擦力等。
重力是物体所受的地球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弹力是物体在伸长或压缩后所产生的力,具有恢复原状的特性。
摩擦力是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的阻碍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二、力的作用与效果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产生形变。
力的效果有很多,比如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大小、使物体保持静止等。
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力可能会合成或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三、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力学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规定了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四、力的计算与图示力的计算可以利用公式F=ma,其中F为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力的图示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几何法则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向量图形可以直观地描述多个力的作用效果。
五、摩擦力与斜面运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对于沿斜面运动的物体,重力可以被分解成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其中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即为摩擦力。
斜面运动中,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斜面的倾角等有关。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初中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力、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原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力的概念和特点: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它的方向由箭头表示,大小由箭头的长度表示。
力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特点。
2. 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为零。
例如,一辆车开得很快,在刹车之前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车会继续匀速前进几米。
(2)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物体所受的力和它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行动和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被施加力的物体同样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等大且方向相反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另一方面,当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力的矢量和时,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力的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力学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阻碍它运动的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已经开始运动时阻碍它继续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材质有关。
5.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弹簧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经常用到胡克定律,它描述了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胡克定律可以表示为F=kx,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形变量。
6.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重力是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F=mg表示。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大全力学是中学物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知识。
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功1、力学中的功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2、功的计算: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整理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
一、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铁吸引铁钉。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比如,推门时,推力作用在门的不同位置,门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就是力的示意图。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常见的力1、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 = mg,其中 g =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 1 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这一特点,可以制成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2)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3、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分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中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的原因以及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
初中阶段是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阶段,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它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
2. 力的概念和特征力是一种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通过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来描述。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干扰,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叫作动力学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F=ma表示。
其中,F为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同时它也对其他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把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为合力。
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方法来计算。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把一个力分解为若干个力的合成,可以分解为平行于直角坐标轴方向的分力。
通过力的分解,可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物体受力平衡及纵向分力等问题。
三、力对物体的影响1. 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实际问题中,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2. 力对物体的位移和速度的影响力对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有影响。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进而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从而推导出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规律。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1.速度和加速度:-物体的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其中v为速度,s为距离,t为时间。
-加速度是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v-u)/t,其中a为加速度,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 F 为力,m 为物体质量,a 为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施力物体上。
3.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重力公式 F = mg 计算,其中 F 为重力,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m/s²)。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的过程。
分解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三角函数计算。
5.力的图示法:-力的图示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6.动量与冲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量的计算公式为p = mv,其中 p 为动量,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冲量是力在一段时间内作用于物体的总量。
冲量的计算公式为J=FΔt,其中J为冲量,F为力,Δt为时间间隔。
7.机械能与功:-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计算公式为 Ek =1/2mv²,其中 Ek 为动能,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计算公式为 Ep = mgh,其中 Ep 为势能,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高度。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规律。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主要包括质点和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效果、平衡力、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点。
下面将详细归纳这些知识点。
1、质点和力的概念:质点是指体积小、形状可忽略不计但具有质量的物体。
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产生运动的原因,有方向和大小。
2、力的作用和效果:力的作用:力只能通过物体之间发生接触的方式进行传递,力的作用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情况。
力的效果:力的效果包括使物体产生形变、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方向、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当两个或多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其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这些分力在其中一方向上合成为原力。
4、平衡力:平衡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平衡力分为平行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的平衡两种情况。
5、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简述为: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6、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简述为: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与作用于该物体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在与外力方向相同的方向上。
公式表达为 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7、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简述为: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这个定律也叫做作用-反作用定律。
8、力的测量和计算:力的测量采用弹簧测力计或动量计等仪器进行。
力的计算通常使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物体质量和加速度进行计算。
9、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情况。
10、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当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时,会产生与形状改变相反方向的弹力。
初中物理力学概念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概念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受力以及相互作用。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是学习力学概念的基础,掌握好这些概念对于更高级的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加深对力学的理解。
一、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在力学中,距离、时间和速度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距离是物体运动的路程长度,单位可以是米(m)。
时间是物体运动的持续时间,单位可以是秒(s)。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是距离与时间的比值,单位可以是米每秒(m/s)。
二、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不变,物体在同样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三、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单位可以是米每秒平方(m/s²)。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成等差数列。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四、重力和自由落体运动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没有其他外力干扰。
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垂直向下的加速度约等于9.8米每秒平方(9.8m/s²),记作g。
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化规律是,初始速度为0,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成等差数列。
五、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和初角度进行抛射运动。
在斜抛运动中,物体同时具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
竖直方向速度的变化符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水平方向速度恒定不变。
斜抛运动中,物体的轨迹为抛物线。
六、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有推力、拉力、重力、弹力等。
推力是使物体朝着力的方向运动的力,拉力是使物体远离力的方向运动的力,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的吸引力,弹力是物体恢复形状时的力。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基础部分,它涵盖了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初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推或拉的作用,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发生改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单位: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
- 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 2. 力的测量与表示- 测量工具:弹簧秤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常用工具。
- 力的图示: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分力的合理选择可以使问题简化。
# 4. 重力- 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计算公式:重力 \( F = mg \),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 5. 弹力- 定义: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力的方向与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 6. 摩擦力- 定义: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 影响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 7.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 8. 力的平衡- 概念:当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相互抵消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条件:对于任何物体,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 9. 简单机械- 杠杆:固定点附近的硬棒,可以绕固定点转动,利用杠杆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和外力对物体的作用关系,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理学科之一、初中物理力学主要包括机械平衡、运动学、动力学等知识点。
下面是初中物理力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
1.机械平衡机械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和合外力矩都为零。
其中,合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合力矩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矩的矢量和。
机械平衡的条件是物体合力矩为零,即转动力矩平衡条件。
2.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由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位移的大小等于位移的轨迹长度,方向与轨迹有关。
-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平均速度可以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的单位通常是m/s。
-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率。
平均加速度可以用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瞬时加速度则是指物体其中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通常是m/s²。
3.动力学动力学研究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相互接触且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主要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不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状态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涉及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下是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详细总结:# 1. 力学1.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的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重量不同。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2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因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3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
1.4 力与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浮力:流体对物体的上升力,与物体所排流体重量相等。
# 2. 热学2.1 热现象-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间热能的传递量。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2.2 热膨胀- 线性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长度的增加。
- 体积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2.3 物态变化-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 蒸发: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2.4 热机- 内燃机: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产生动力的机械。
- 热效率:有效利用的能量与总能量之比。
# 3. 光学3.1 光的传播- 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返回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
3.2 光的反射- 平面镜:光在平滑表面反射的镜子。
初中必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必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它涉及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
掌握好初中物理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1. 力学1.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物体的速度、位置、形状无关。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加速度: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三个基本规律。
1.3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1.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1.5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2. 能量2.1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动能与势能:物体由于运动和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2 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机械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2.3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通过杠杆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距离。
- 滑轮系统:通过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3. 热学3.1 温度与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3.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的过程。
- 对流: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3.3 热膨胀- 热胀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 4. 光学4.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汇总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初中物理学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进行汇总。
1. 力和力的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用于改变物体的状态。
力的单位是牛顿(N)。
根据作用对象和性质的不同,力可分为接触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直到外力作用改变其状态。
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表达式为F=ma。
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有相等大小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质量和重力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量度,而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质量决定了物体的惯性,而重力决定了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
4.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
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可以表示为p=mv。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5.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
位移是物体从起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置改变量。
速度可以表示为v=Δs/Δt,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Δv/Δt,位移可以表示为Δs=s₂-s₁。
6. 质量和惯性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7.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多个力的合成结果,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合成。
分解力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结果,可使用正余弦定理进行分解。
8.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表面之间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静止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力学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学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知识点总结:# 1. 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力或拉力。
-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速度和方向,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
#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时产生的阻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有关。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 支持力:物体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 拉力:绳子、弹簧等物体对其他物体的拉伸作用力。
#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分力的矢量和等于原力。
- 平行四边形法则:二维平面上力的合成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 三角形法则:三维空间中力的合成分解遵循三角形法则。
# 4. 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力达到平衡。
- 二力平衡: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三力平衡:三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 5.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6. 动量与冲量- 动量: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量。
- 冲量: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也是矢量量。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它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或形变的原因。
2. 力的性质(1)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力的作用对象是物体,具有特定的作用点。
(3)力可以相互抵消,称为力的合成。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1牛顿的力是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加速度为1米每平方秒的力。
二、力的计算1. 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不在运动方向上,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牛顿三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即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力。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接触面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它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导致物体产生运动阻力。
2. 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静摩擦系数μs来计算。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动摩擦系数μk来计算。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的大小,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法向压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的引力。
2.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物理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基础内容,它涵盖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以及能量的转换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初中力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机械运动-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的标准物体。
- 运动和静止: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速率和方向两部分组成。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 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 2. 力的作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合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外力相互抵消,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3. 重力-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受到的基本力之一。
-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 F = m \cdot g \),其中 \( g \) 为重力加速度。
-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即竖直向下。
# 4. 弹力和摩擦力-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其方向与形变恢复的方向一致。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5. 简单机械- 杠杆:固定点固定不动的硬棒,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来传递力的简单机械。
-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 滑轮: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来传递力的简单机械。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力和改变力的大小。
# 6. 浮力- 浮力的概念: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而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力学运动的规律和基本理论。
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力学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个知识点是力的作用。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者改变形状的原因。
力有大小和方向的概念,通常用矢量表示。
常见的力有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有三种方式:拉力、推力和摩擦力。
拉力是使物体沿着一个方向运动的力,推力是使物体沿着相反方向运动的力,摩擦力则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第二个知识点是牛顿三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合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出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总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三个知识点是功和能量。
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
当力使物体发生了位移时,才称为做了功。
功的大小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者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使其进行工作的性质。
常见的能量有势能、动能、热能等。
势能是物体因被抬升而具有的能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热能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引起的能量。
第四个知识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封闭系统是指在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的情况下。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势能和动能,并进行相应的运动分析。
第五个知识点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由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有两种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未开始运动之前需要克服的力,动摩擦力是在物体已经开始运动时产生的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物体的材料-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重量不同-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动或拉动作用-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 力学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4. 摩擦力- 静摩擦力: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5. 压强- 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P = F/A(P为压强,F为压力,A为面积)6.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流体重量- 浮力的计算:F_b = ρVg(F_b为浮力,ρ为流体密度,V为物体在流体中排开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7. 功、能量和功率-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的量度,W = Fd(W为功,F为力,d为位移)- 动能:运动物体的能量,K = 1/2mv^2(m为质量,v为速度) -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P = W/t(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热冷程度的度量- 热量:物体间能量转移的量度2. 热传递方式-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宏观流动传递-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3. 热膨胀- 定义: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线膨胀:物体长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4.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气体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温度成正比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速度和传播方向改变- 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n为折射率,θ为入射角和折射角)3. 光的色散- 定义: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速不同,导致光分散成不同颜色4. 光的干涉和衍射- 干涉: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衍射:光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物质带电的量度- 库仑定律:两电荷间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 电路基础- 电流:电荷的流动,I = Q/t(I为电流,Q为电荷量,t为时间) - 电压:电势差,V = W/Q(V为电压,W为功,Q为电荷量)-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R = V/I(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3. 欧姆定律- 定义:在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4. 电能和电功率- 电能:电流做功的能量,W = VIt(W为电能。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状态,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质点运动学1. 位置、位移和路径:位置是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
2.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置的变化量,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3.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等时间内位移相等,速度不变。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等时间内位移不等,速度变化。
三、力学的基本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四、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可以根据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决定分解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摩擦力1. 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与支持物接触面上的摩擦力。
2. 动摩擦力: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与支持物接触面上的摩擦力。
3.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在支持物表面滑动时,与支持物接触面上的摩擦力。
六、重力1. 万有引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重力加速度: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物体在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为9.8米/秒²。
3. 重力势能:物体在高度变化过程中由于重力而具有的势能。
4.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重力使物体具有下落运动和斜抛运动。
七、力的能量转化1. 功:力对物体做功,表示为W,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概念汇总50.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任何物体都有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体的形状、、状态状态、、位置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位置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常常用单位还有吨用单位还有吨((t 、)、克克(g 、)、毫克毫克毫克((mg 。
)。
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1)天平的使用天平的调节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平衡螺母节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注意::1、调节平衡螺母按调节平衡螺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2)天平使用注意事项天平使用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称量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游砝最大读数))。
B .取砝码要用镊子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并轻拿轻放。
C .保持天平干燥保持天平干燥、、清洁清洁。
5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kg/m3,通常用字母通常用字母ρρ表示密度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表示体积,,ρ=m/V 。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一般不变同种物质一般不变,,不同种物质一般不同,会查密度表会查密度表。
要测物体的密度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ρ=m/V 求出密度值求出密度值。
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1L=1dm31ml=1cm31g/cm3=1000kg/m3。
52.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
53.密度的应用密度的应用::(1)利用公式利用公式ρρ=m/V 求密度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利用公式m=ρV 求质量求质量。
(3)利用公式V=m/ρ求体积求体积。
54.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国际主单位是m 。
55.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56.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m/s 。
57.力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力的作用效果是①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简称牛。
符号是N 。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测力器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测力器。
弹簧测力器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
(在弹性范围内在弹性范围内在弹性范围内))58.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要会画力的示意图要会画力的示意图。
5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方向:竖直向下竖直向下,,作用点作用点::重心重心。
60.重力跟质量成正比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关系是G=mg ,其中g=9.8N/kg 。
61.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
若有二力为F1、F2,且方向相同且方向相同,,则合力为F=F1+F2方向与两力方向相同方向与两力方向相同。
若两力方向相反若两力方向相反,,则合力为F=∣F1-F2∣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6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63.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64.两力平衡的条件是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如果大小相等如果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力平衡则这两力平衡。
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物体可能是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可能是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分为静摩擦摩擦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66.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表面垂直压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表面垂直。
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
67.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的公式是P=F/S 压强的单位是“N/m2",通常叫“Pa ”。
1Pa=1N/m2,常用的单位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兆帕兆帕((106帕)。
68.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用来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压强计用来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压强计。
69.公式p=ρgh 常适用于液体常适用于液体。
该公式的物体意义是该公式的物体意义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量而与液体的重量、、体积体积、、形状等无关形状等无关。
公式中的公式中的““h ”是指液体中的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垂直距离指液体中的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垂直距离。
另外,该公式对规则该公式对规则、、实心均匀且水平放置的正方体水平放置的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固体也适用圆柱体等固体也适用。
70.上端开口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它的性质是它的性质是::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茶壶茶壶、、锅炉水位计都是连通器锅炉水位计都是连通器。
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71.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对浸入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1654年5月,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72.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一个标准大气压压,1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1.01×105Pa(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m 高的水柱的水柱))73.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跟气压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山上烧饭要用高压锅上烧饭要用高压锅。
74.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钢笔吸进墨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工作的作的。
7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F 浮=F 下—F 上)。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悬浮物体悬浮、、漂浮时都有F 浮=G 物,但两者有区别但两者有区别((V 排不同排不同))。
76.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是F 浮=G 排=ρ液gV 排。
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气体。
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物质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如铁等如铁等))制成空心的制成空心的,,以浮于水面以浮于水面。
轮船轮船、、潜水艇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都利用了浮力气球和飞艇等都利用了浮力。
77.一根硬棒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这根硬棒叫杠杆。
分清杠杆的支点清杠杆的支点、、动力动力、、阻力阻力、、动力臂动力臂、、阻力臂阻力臂。
78.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阻力臂阻力臂,,公式F1L1=F2L279.杠杆分为三种情况杠杆分为三种情况::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为省力杠杆;;②动力臂小于阻力臂阻力臂,,为费力杠杆为费力杠杆;;如:镊子镊子、、理发剪子理发剪子、、筷子筷子、、钓鱼竿等钓鱼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