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实用工艺流程答题规律详细总结材料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化学工艺流程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愈发显著。

而在化学工艺的学习和考试中,流程题往往是让学生头疼的难题。

以下是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答题模板。

一、题目解析解析题目是答题的必要步骤,可以通过思考各种各样的方法,选取合适的策略解题。

首先,分析题目中所涉及到的原材料、产物、反应条件和工艺过程等方面,理清逻辑关系。

其次,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和工艺方法,确定适当的计算方法和数值,通过计算来解决工艺流程问题。

二、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解决工艺流程问题。

制定计划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各个环节,确定进度和流程。

三、操作流程对于化学工艺流程题,操作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确定起始物质和终止物质。

然后,按照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公式关系,设定量之间的关系式。

接着,根据化学反应的公式,在计算器上进行计算。

最后,将计算出来的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对比,得出答案。

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是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的关键。

在答题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反应方程式和计算公式是否正确,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2.注意单位之间的转换,尤其是涉及到摩尔、千分之一摩尔、毫升等单位。

3.注意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只有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案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4.注意化学工艺流程中不同环节之间的关系,例如步骤之间可能会有产物回收、溶液混合、氧化还原过程等等。

综上所述,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包括题目解析、制定计划、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掌握了这些方法,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成功处理化学工艺流程题了。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及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突破专题(答案均附后)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及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突破专题(答案均附后)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及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突破专题(答案均附后)一、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一)、原料预处理的各种方法1、粉碎或研磨:增大固液(或固气或固固)接触面积,加快反应(溶解)速率,增大原料的转化率(或浸取率)。

2、煅烧或灼烧:不易转化的物质转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其他矿转化为氧化物;除去有机物;除去热不稳定的杂质3、酸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4、碱溶: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2015全国Ⅰ卷】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

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例题1.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粗硼酸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_。

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____(写出两条)【对点练习】1、步骤I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2.MgSO4·7H2O可用于造纸、纺织、陶瓷、油漆工业,也可在医疗上用作泻盐。

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MgCO3,另外还有CaCO3、SiO2等杂质。

从此废渣中回收MgSO4·7H2O的工艺如下:第一不用硫酸浸出。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要求写出任意一条)。

(二)、调节溶液的PH:1、目的: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完全沉淀下来而除去2、需要的物质:含主要阳离子的难溶性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即能与H+反应,是PH增大的物质如用MgO、Mg(OH)2等等。

3、原理:加入的物质能与溶液中的H+反应,降低了的浓度,增大PH4、PH控制的范围:大于除去离子的完全沉淀值,小于主要离子的开始沉淀的PH例题2、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

高考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一、高考工艺流程题常考形式(一)物质制备型【题型方法技巧】明确题目要制备什么物质,给的原料是什么,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并结合题干给出的提示信息勾勒出原料到目标产物的化学转化路径。

流程中药品、各种条件的选择都是为了能更多地获得产品,核心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围绕这个核心分析药品、操作、条件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

1.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或用到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还有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2.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抑制水解。

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要蒸发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进行来抑制其水解。

3.如果产物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或强还原性物质,则要防止它们被其他物质还原或氧化。

如产物是含Fe2+、SO2-3、I-等离子的物质,要防止反应过程中O2的介入。

4.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固体等),则要注意在制备过程中对CO2或水的去除,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或水进入装置中。

5.当题目中给出多种物质的沸点、溶解度信息,则意味着需要用蒸馏、高温(或低温)过滤来进行分离。

6.在回答题目中条件的选择原因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2)对平衡转化率是否有利。

(3)对综合效益有何影响。

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等。

(二)分离提纯型【题型方法技巧】1.题型特点分离提纯型工艺流程题多以矿物、各种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各种处理,除去杂质获得有价值的产品。

考查的核心在各种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以及条件的控制选择上。

虽然把题目形式设计为工艺流程框图,但其实质还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操作的考查。

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

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

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
化学工艺流程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涉及到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化学反应原理、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化学工艺流程分析、工业生产安全、环保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
1. 题干分析:
(1) 读懂题干信息,明确题意;
(2) 分析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挖掘隐含信息;
(3) 分析工艺流程,确定反应条件及反应产物。

2. 流程分析:
(1) 根据工艺流程,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2) 根据工艺流程中的反应条件,判断反应类型;
(3) 根据工艺流程中的反应条件,确定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

3. 化学反应分析:
(1) 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2)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3) 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是否平衡,是否需要调节反应速率。

4. 混合物分离提纯:
(1) 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
(2) 根据混合物的性质,确定提纯方法;
(3) 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5. 总结答题思路:
(1) 根据题意,总结答题要点;
(2) 根据题意,规范答题格式;
(3) 根据题意,检查答题思路是否清晰,答题内容是否准确。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考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同时,考生还需要加强对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复习,掌握各种反应类型、分离提纯方法和工业生产流程等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必备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必备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必备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化学产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化学中的化学工艺流程题也成为了高考的常客。

这种题型考查学生的对化学反应步骤和条件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化学工艺流程题必备知识点:1.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反应原理类别在化学工艺中常用的反应类型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配位复合反应、酯化反应和酰化反应、重氮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

对于不同的反应类型,对应的反应原理也不同。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反应的基本原理,以便在做题时能够较为准确地推导出化学反应的的方程式。

2. 化学反应中的常用反应物和试剂在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化学反应是基于特定的反应物和试剂展开的。

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出哪些反应物和试剂,以便在做题时能够准确应对问题。

3. 化学反应中的温度、压力、光照、催化剂等因素在化学反应中,很多因素都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方向。

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在什么条件下反应会发生,以及什么条件下反应会停止或减缓,以便在做题时能够较为准确地推导出化学题目的答案。

4.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对于某些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等,还需要了解其平衡常数和反应热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做题时能够求出相应的化学参数。

5.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学生需要了解反应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来控制反应速率。

答题模板总结:1. 确定哪种反应类型,写出反应方程式。

2. 根据反应方程式推导出物质转化的量关系。

3. 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需求量和提供量中哪些为无关物质。

4. 计算所需的物质转化量。

5. 根据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等)计算反应时间或计算蒸馏等其他操作。

6. 计算所需的反应物质量或者其他物理量。

7. 最后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以上是化学工艺流程题必备的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广大的高中化学学生。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规律及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规律及解题技巧

一、高中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总结第Ⅰ部分一、【考点分析】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

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一)原料的预处理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

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化学流程题答题套路归纳总结

化学流程题答题套路归纳总结

化学流程题答题套路归纳总结一、整体思路。

化学流程题就像是一场化学世界里的冒险旅程。

咱们看到这种题,先别慌。

要把整个流程在脑海里想象成一个工厂里的生产流水线,从原料开始,经过各种加工步骤,最后得到产品。

1. 读题目的时候呢,一定要仔细。

就像寻宝一样,每个字都可能是线索。

看看原料是什么,这是咱们冒险的起点。

比如说原料是一种矿石,那你就得知道矿石里可能含有的成分。

然后再看看产品是什么,这是咱们的目标。

明确了起点和目标,心里就有个大概方向啦。

2. 流程中的箭头很重要哦。

箭头指向哪里,就表示物质的走向。

顺着箭头看,就能知道物质在这个流程里是怎么变化的。

有时候会有分支箭头,这就表示物质有不同的去向,可能是发生了不同的反应,或者是经过了不同的分离步骤。

二、分析反应。

1. 反应条件是关键。

在流程题里,不同的反应条件往往决定了反应的类型和产物。

比如说加热,那可能是发生分解反应,或者是促进某些反应的进行。

如果是有催化剂存在,那这个反应可能就会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

咱们要像侦探一样,看到反应条件就联想到可能发生的反应。

2. 物质的性质也要牢记于心。

如果原料是一种金属氧化物,而后面要得到金属单质,那咱们就要想到还原反应。

这时候如果看到有还原剂(像一氧化碳之类的)出现,那就八九不离十啦。

而且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很重要哦。

在流程中常常会有过滤这一步骤,那就是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离物质的。

如果一种物质是沉淀,而另一种是溶液,过滤就能把它们分开啦。

三、回答问题。

1.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这是流程题里经常考的。

要先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根据前面分析的反应类型和物质走向,找出参加反应的物质。

然后根据化合价配平化学方程式。

千万不要粗心,哪怕一个小的系数写错了,那可就全错啦。

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个小块都得放对位置。

2. 回答一些关于操作目的或者作用的问题。

比如说为什么要在某个步骤中调节pH值呢?这时候就要联系前后的物质和反应啦。

可能是为了让某些离子沉淀,或者是为了让反应在合适的酸碱度下进行。

化学流程题答题套路归纳总结

化学流程题答题套路归纳总结

化学流程题答题套路归纳总结1. 原料预处理阶段。

研磨(粉碎)目的: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示例:在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流程中,将矿石研磨成粉末,这样在后续的酸浸等反应中,矿石中的有用成分能更快更充分地与酸反应。

酸浸(碱浸)目的。

酸浸:溶解金属、金属氧化物等,将目标物质转化为离子形式进入溶液。

例如,用硫酸浸取氧化铜矿石,反应方程式为CuO + H_2SO_4=CuSO_4+H_2O。

碱浸:溶解两性金属(如铝)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等。

例如,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取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Al_2O_3+2NaOH = 2NaAlO_2+H_2O。

可能涉及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居多。

灼烧(焙烧)目的。

除去可燃性杂质,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灼烧海带可以除去其中的有机杂质。

将金属硫化物转化为金属氧化物,如2ZnS+3O_2→(焙烧)2ZnO + 2SO_2,以便后续酸浸等操作。

2. 核心反应阶段。

反应类型判断。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

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例如在从废旧电路板中回收铜的流程中,用H_2O_2和稀硫酸浸取铜电路板中的铜时,反应方程式为Cu +H_2O_2+H_2SO_4=CuSO_4+2H_2O,其中铜元素化合价从0升高到 + 2,氧元素化合价从 1降低到 2。

非氧化还原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

例如在制备硫酸钡的流程中,BaCl_2+Na_2SO_4=BaSO_4↓+2NaCl。

化学方程式书写。

步骤。

根据题目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注意反应条件的标注。

例如在工业合成氨的流程中,反应方程式为N_2+3H_2frac{_text{高温、高压}}{text{催化剂}}2NH_3。

3. 产品分离提纯阶段。

过滤。

目的: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例如在从海水中提取粗盐后,要通过过滤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必备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必备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必备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第Ⅰ部分一、考点分析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

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一)原料的预处理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

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总结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

总结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

总结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答题一直是学生们比较难掌握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答题的规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工艺流程的基本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化学工艺流程是制备化合物或者进行化学反应的具体步骤,关键在于需要知道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条件和原理。

因此,我们在学习化学工艺流程的过程中,要牢记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原理,这些都是关键点。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这在回答化学工艺流程相关的问题中非常重要。

高考试题中,化学反应和化合物都是非常常见的考点,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反应类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一些常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了解,如碳酸钠、硝酸等,这些化合物在化学工艺流程中经常用到。

接下来,我们需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要点,例如化学试剂的性质和用途、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回答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时需要掌握的内容。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化学工艺流程试题的考察重点,例如试题中一些重要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化学反应中的关键步骤等等。

在做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时,我们可以根据试题中的提示,结合化学知识和实验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这样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综上所述,化学工艺流程答题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要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经验,并且在做试题时要注意考试题目的考点。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高考中顺利地应对化学工艺流程相关的试题,获得更好的成绩。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全方面版)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全方面版)
物料分析
滤液和滤渣的成分判断
熟记常见难溶于水微溶于水的物质
盐酸盐:AgCl、HgCl、CuCl2;硫酸盐:BaSO4、PbSO4、CaSO4、Ag2SO4。
碳酸盐、亚硫酸盐:除K+、Na+、NH4+外均难溶;氢氧化物:除KOH、NaOH、Ba(OH)2、 NH3·H2O外均难溶。
微溶物:CaSO4、Ag2SO4、MgCO3、Ca(OH)2。
温度的
控制
①加热:
加快反应速率或溶解速率;促进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
除杂,除去热不稳定的杂质,如NaHCO3、Ca(HCO3)2、KMnO4、I2、NH4Cl等物质;使沸点相对较低的原料气化或升华。
②降温:
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分解);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放热方向);使某个沸点较高的产物液化,使其与其他物质分离;降低晶体的溶解度,减少损失。
水洗
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类似的还有酸洗、醇洗等
酸作用
溶解、去氧化物(膜)、抑制某些金属离子的水解、除去杂质离子等
碱作用
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调pH
①目的: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完全沉淀下来而除去。
②需要的物质:含主要阳离子的难溶性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即能与H+反应,是pH 增大的物质如MgO、Mg(OH)2等。
③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含Fe2+、 SO32-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
④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固体等物质),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2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或水进入装置中。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解题技巧化学工艺流程题(27题)解题技巧一、除杂、分离、提纯类工艺流程题这类题目的本质是对混合物进行除杂、分离、提纯。

首先,要找出需要得到的主要物质和混合物中的杂质。

其次,需要仔细分析加入某一试剂后,会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产物。

最后,需要思考如何使用合适的方法去除杂质。

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步操作的目的。

二、物质制备类工艺流程题这类题目需要先确定要制备的物质,并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如果产品具有某些特殊性质,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他杂质。

接下来,需要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了解反应物、反应方程式以及该反应对制造产品的影响。

最后,需要从问题中获取信息,标准化问题并给出标准化回答。

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

如果产物具有特殊性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产生其他杂质。

例如,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需要控制温度。

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需要加相应的酸来防止水解。

对于产物是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的情况,需要防止它们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产物容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而变质,则需要注意在制备过程中去除CO2或水,并防止它们进入装置中。

如果题目中包含产物的溶解度信息,则需要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并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

三、熟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与名词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熟悉工业流程中常见的操作和名词,例如蒸发、干燥、水解、挥发性物质等。

对于这些操作和名词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题目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Industrial process ___:1) Common exam points and terms in the raw material processing stage:① ___ (methods: increasing temperature。

stirring。

工艺流程答题模板

工艺流程答题模板

工艺流程答题模板(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二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模板一、答题的套路:1.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适当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浸出液的浓度、固体粉碎增大接触面积。

提高固体的焙烧效率方法:增加氧气的量、固体充分粉碎、逆流焙烧、适当升温等。

2.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

3.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 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2O2、NH4HCO3)分解// (如Na2SO3)氧化或促进(如AlCl3)水解等,影响产品的生成。

温度不低于××的原因:加快反应速率或者对于吸热反应而言可是平衡正移,增加产率。

4.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溶质、含结晶水的晶体以及受热易分解的溶质)的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或热水洗或乙醇洗)、干燥。

5.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溶质的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

6.溶液配制、蒸发、过滤以及固体灼烧时用到的仪器(略)7.控制某反应的pH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

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pH过小的后果: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

pH过大的后果: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

8.减压蒸馏(减压蒸发)的原因: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如H2O2、浓硝酸、NH4HCO3)受热分解\挥发。

9.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清夜向其中滴入沉淀剂,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沉淀完全。

10.洗涤沉淀: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高中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高中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高中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一、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1. 解题思路。

- 读题审题。

- 首先要明确工艺流程的目的,是制取某种物质、提纯物质还是进行物质的检测等。

例如,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目的就是将金属元素从矿石中分离出来并提纯。

- 看清流程中的原料和产品,明确它们的主要成分和杂质成分。

比如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_2)为原料制取粗铜,原料中的杂质可能包括其他金属硫化物等。

- 分析流程。

- 按照流程的顺序,分析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发生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方程式。

例如,在矿石酸浸的步骤中,可能发生金属硫化物与酸的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离子和硫化氢气体等。

- 关注流程中的条件控制,如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等。

这些条件的控制往往对反应的进行、产物的纯度和产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某些沉淀反应中,控制pH值可以使特定的金属离子沉淀而其他离子留在溶液中。

- 解答问题。

- 根据对流程的分析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可能涉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物质成分的判断、操作名称、产率计算等。

2. 解题方法。

- 原料预处理方法。

- 研磨:将固体原料研磨成粉末状,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例如,在矿石冶炼前将矿石研磨,使矿石中的有用成分能更充分地与反应试剂接触。

- 煅烧:对于一些含碳酸盐或硫化物的原料,煅烧可以使其分解或氧化。

如煅烧石灰石(CaCO_3)得到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CO_2),反应方程式为CaCO_3 {高温}{===}CaO + CO_2↑。

- 反应条件的控制。

- 温度:不同的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

升高温度可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对于一些易分解或易挥发的物质,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副反应或产物损失。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但温度不能过高,否则浓盐酸大量挥发,影响氯气的产量。

- pH值:通过调节pH值可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如在含有Fe^3 + 和Al^3+的溶液中,调节pH值到一定范围,可以使Fe(OH)_3先沉淀而Al^3+仍留在溶液中。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答题策略和知识清单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答题策略和知识清单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答题策略和知识清单一、工艺流程题的答题策略二、化工流程题的结构特点及知识清单原料浸取出元素——条件控制去杂质——分离提纯得产物【归纳】原料预处理:①酸浸:溶解、去氧化膜等,使得可溶性的离子进入溶液中,不容物过滤去除。

②碱浸:去油污(酯)、溶解铝、二氧化硅、氧化铝等,使得可溶性的离子进入溶液中,不容物过滤去除。

③水浸:与水反应或溶解,使原料变成离子进入溶液中。

④研磨(雾化、粉碎):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⑤灼烧(焙烧、煅烧):使物质高温分解或者氧化去除杂质、改变物质结构,使物质能溶解。

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

煅烧高岭土。

⑥加入其他物质:如有机物醇、四氯化碳、无机盐等----反应、溶解。

【归纳】控制反应条件:①溶液的PH:提供酸碱性环境反应、抑制或促进离子水解等产生沉淀便于分离等。

调节PH的方法: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一是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二是不引入新杂质。

(一般酸、碱、氧化物、水解的盐等)如:要除去Cu2+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不可加入NaOH 溶液、氨水等。

②温度:升温----加快反应(溶解)速率;促进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去除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或易升华的物质。

降温----防止物质分解,挥发;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使高沸点的物质液化,使其与其他物质分离;降低溶解度,减少损失。

控温-----水浴、沙浴、油浴-----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温度太高---速率太快;物质可能分解、挥发、水解;催化剂可能中毒;发生副反应等。

温度太低----速率可能太慢;催化剂活性不高;物质转化率、产率不高等。

③氧化剂(还原剂)(电化学):生产目标(过程)产物或去除某些离子。

④其他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隔绝空气等。

【归纳】分离提纯的方法:①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四洗;四洗--为什么要洗--用什么洗----怎么洗涤----洗干净没?为什么洗:去除晶体表面的杂质;把目标产物尽可能洗出来,提升产率;用什么洗:蒸馏水、冷水、有机溶剂(醇、酮、醚)等;如酒精洗硫酸亚铁铵晶体可降低晶体因溶解造成损失,可以出去表面的水,酒精易挥发,易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总结第Ⅰ部分一、【考点分析】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

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一)原料的预处理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

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实用文档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④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

⑤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和组成,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和石灰石。

(二)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①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pH值的控制。

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物质开始沉淀沉淀完全3.7 2.7 Fe(OH) 39.6 7.6 Fe(OH) 29.88.3Mn(OH)2+22+若要除去Mn溶液中含有的Fe,应该怎样做?Fe,再调溶液的pH到3.7提示:先用氧化剂把Fe 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调节+3+2。

氧化为pH+3+2+,可)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2FeCu溶液中混有的)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1+反应,CO、CuO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OH)Cu(OH)加入CuO、、CuCOpH值(原理:、Cu(OH)Cu(OH)与H33222222+上升)。

浓度减小,使溶液中HPH ②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物质的水解,提高产率③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由题意而定)④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⑤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⑥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①结晶——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浓缩蒸发)重结晶是利用固体物质均能溶于水,且在水中溶解度差异较大的一种除杂质方法。

②过滤——固、液分离③蒸馏——液、液分离实用文档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分离⑤萃取——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

⑥升华——将可直接气化的固体分离出来。

⑦盐析——加无机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四)常见名词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水洗:通常为除去水溶性杂质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四、【常见文字叙述方法】1.洗涤沉淀: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注意:①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XX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没有完整概括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②审题要抓住关键,如看清楚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并注意配平。

五、【难点解析】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

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

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NO、KNO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334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

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

例如2NaCl 和KNO 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母液中是KNO 和少量33NaCl。

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 ,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

如果是除33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

如KNO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3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KNO固体了。

如果NaCl溶3液中含少量KNO,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3实用文档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只有知道了实验目的,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流程的意义所在,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

而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

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还有如HO、Ca(HCO)、KMnO、AgNO、HNO(浓)等物质。

33334222(2)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

如:制备FeCl、AlCl、MgCl、Cu(NO)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22333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O 、AlO 、MgO、CuO;而像Al (SO ) 、NaAlO 、24223323NaCO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OH) 、HSO 、NaHCO 、NaOH 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332342发时,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2+2SOFe、(3)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含3-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

(4)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固体等物质),2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或水进入装置中。

22(5)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根据它们的不同变化,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

2、寻找在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制备原理,从中了解流程图。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中会发现,大多数题目都会给出制备物质时所需的原料,但一般会涉及到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操作。

所以在明确了实验目的之后,再写出主要的反应方程式,观察有没有副产品,如果有,剩余的步骤就是分离提纯了。

3、注意外界条件对工艺流程的影响在很多流程图的题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出现,不同的工艺对物质反应的温度或压强有不同的要求,它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却都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所在,也是命题专家们经常要考察学生的地方。

对外界条件的分析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2)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这里主要说一说温度的影响,归纳总结之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形式来考察学生:①趁热过滤(或冰水洗涤)的目的: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或升温时会溶解)而带入新的杂质;②冰水中反应或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③反应中采取加热措施的作用:一般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或加速某固体的溶解;④如果题目中要求温度控制在具体的一个温度范围内(可用水浴或油浴来控制):一般有以下几个目的:实用文档a、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或挥发,也可能是为了使某物质达到沸点挥发出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如侯德榜制碱中,将CO通入NaCl的氨溶液中,保持溶液的温度为(30+2)℃,可得NaHCO晶32体,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目的就是防止NaHCO分解。

而在Br的制取过程中,出溴口的温度控制在80-2390℃,目的就是要使Br挥发出来而又减少水蒸气混入Br中。

22b、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好:如工业合成氨或工业SO2氧化为SO3时,选择的温度是500℃左右,原因之一就是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高。

c、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如乙醇的消去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70℃,原因是就是在140℃时会有乙醚产生。

d、对于一些工艺来说,降温或减压可以减少能源成本,降低对设备的要求,达到绿色化学的要求。

以上有关温度的总结只能说是有这种可能来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第Ⅱ部分一、答题规律:(1)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增大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2)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3)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挥发(如浓硝酸);分解(如HO、22NHHCO);氧化(如NaSO);促进水解(如AlCl)等,影响产品的生成,造成浪费32343(4)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干燥】(5)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6)溶液配制、灼烧、蒸发、过滤用到的仪器(“仪器”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来考察,如: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等)(7)控制某反应的pH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pH分离时的范围确定、范围过小的后果<导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或过大的后果<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8)减压蒸馏(减压蒸发)的原因: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如HO、浓硝酸、NHHCO)受热3224分解\挥发(9)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对应的沉淀剂(必要时先加酸酸化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沉淀完全(写出详细的操作、现象、结论)(10)洗涤沉淀: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液面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11)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若……,则沉淀洗涤干净(写出详细的操作、现象、结论)实用文档(12)洗涤的目的:除掉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13)冰水洗涤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14)乙醇洗涤的目的: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得到较干燥的产物(15)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某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溶液时为获得AlCl需在HCl气流33中进行(16)事先煮沸溶液的原因: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如氧气)防止某物质被氧化(17)控制PH可以抑制或促进物质的水解二、常考问题: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答: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加入过量硫酸,边加硫酸边搅拌2、如何提高吸收液和SO反应速率:2答:适当提高温度、增大吸收液或NaClO的浓度、增大SO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或搅拌233、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4、过滤用到的三个玻璃仪器:答: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的操作原因:答: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的单层处,导致滤纸破损;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6、沉淀洗涤操作:答:往漏斗中(工业上改为往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2-:含SO)(7、检验沉淀Fe(OH)是否洗涤干净4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说明洗涤干净答: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中得到无水MgClMgCl8、如何从·6HO222受热产生的水6HOMgCl的水解,且带走MgCl·气流中抑制了答: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干燥的HCl222汽的方程式生成LnOClLnClMg(OH)Cl的方程式;②加热·6HOO·9、①直接加热MgCl6H易得到2232)OH==LnO==nH·;②(加氯化铵抑制其水解)O)(△O==·MgCl答:①6H==MgOHCl+MgO+HCl+5HLnCl△(23222实用文档+3HCl+(n-3)HO233+10、CuCl中混有Fe加何种试剂调pH值:23++Fe(OH)Fe的水解,生成CuO 消耗溶液中的H的,促进Cu答:CuO、Cu(OH)、CuCO、(OH)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