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a86aaf195f312b3069a52b.png)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___2_n_2__个电子(n为电子层 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8__个(当K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___2 _个)。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1_8__个。 (4) 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____最_低__的电子层里, 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______升_的高电 子层。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分层排布:一分、别原用子n 核= 1外、电2、子3、的4、排5布、6、7来表示从
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 示); ②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 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地
小结: (1)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
二看核电荷数
三看核外电子数或 最外层电子数
(2)对于同种元素: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②阴离子半径 > 原子半径 (3)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如 O2- > F-> Na+ > Mg2+>Al3+; S2- > Cl- > K+ >Ca2+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的变化
3~9
逐渐减小
11~17
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 子半径呈现 周期性 变化。
如何比较简单微粒 半径大小?
课件1:1.1.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课件1:1.1.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f953a2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1.png)
4
铍Be 1s2 2s2
5
硼B 1s2 2s22p1
6
碳C 1s2 2s22p2
7
氮N 1s2 2s22p3
8
氧O 1s2 2s22p4
9
氟F 1s2 2s22p5
10 氖Ne 1s2 2s22p6
【练习】试书写N、Cl、K、26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 布式。
Cl: 1s2 2s22p6 3s23p5
B. O2- 1s22s22p6
C.Na+ 1s22s22p6
D. Si 1s22s22p2
6.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C )
A.甲烷的电子式
B.氟化钠的电子式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D.碳-12原子符号 126C
1s22s22p63s23p4
本节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K: 1s2 2s22p6 3s23p6 4s1 26Fe: 1s2 2s22p6 3s23p63d6 4s2 注意书写:1s2 2s22p6 3s23p64s2 3d6
练习:请根据构造原理,写出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 电子排布式:
(1)Ne 1s22s22p6
。
(2)S 1s22s22p63s23p4 。
(3)29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4)32Ge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练习:请写出第四周期21—36号元素原子的基态电子排 布式。
钪Sc: 1s22s22p63s23p63d14s2 ; 钛Ti: 1s22s22p63s23p63d24s2 ; 钒V: 1s22s22p63s23p63d34s2 ; 铬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 锰Mn: 1s22s22p63s23p63d54s2 ; 铁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 钴Co: 1s22s22p63s23p63d74s2 ; 镍Ni: 1s22s22p63s23p63d84s2 ;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课件(共21张PPT)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课件(共21张PPT)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ffde88d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0.png)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得到电子
非金属性强
稀有气体元素→已达稳定结构 →性质稳定
惰性气体
常见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
镁原子
常见元素离子结构示意图
钠原离子
镁离原子
16 硫原子
16 硫离原子
氯原子 氯离原子
思考2.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除了K层,其 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又是多少?
结论: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还是2个 L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还是8个
× 若M层为最外层时,还能容
纳18个电子,则 第19号元素钾:(2,8,9) 第20号元素钙:(2,8,10)
当M层为最外层时,只能容纳8 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 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K层为2)时,就达到第18族稀有气体
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
思考3.次外层最多容纳个 现在18个
最多50个 现在18个
倒数第三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又是多少?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最多50个 现在32个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主要遵循的规律:
1. 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 则不超过2个)。 3.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 子数不超过32个。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的结果而得出。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复习
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原子
电中性
原子核
正电
质子 正电 中子 电中性
电子 负电
结构
决定
性质
思考 核外电子如何决定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
3.2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3.2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bcaa34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a.png)
硫离子 得2个电子,
带负电
氯离子 得1个电子,
带负电
探究新知
书写
1.右上角“+” “-”表电性; 2.有数字的, 数字在前,正 负号在后; 3.若只带1个 单位电荷,“1” 省略不写。
Mg2+ 2 Cl-
一个镁离子 数字“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一两个氯离子 表示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 电荷。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离核远近: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 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探究新知
➢ 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分层、无规则、高速。
电子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 排布。如何形象地把核外电子排布情况表述出来呢?
1个
3个
Cl +17 2 8 7 ①
Cl +17 2 8 7 ②
Cl +17 2 8 7 ③
探究新知
Na +11 2 8 1
失去 1个电子
Na+ +11 2 8
Cl +17 2 8 7
得到 1个电子
Cl- +17 2 8 8
Na+ Cl-
课题活动
学以致用
Mg +12 2 8 2
失去 2个电子
Mg2+ +12 2 8
探究新知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 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相对稳定。
探究新知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 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0e3b4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a.png)
一、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一低”——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里。排满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的电子层。
各电子层电子数不超过2n2 (2)“两不超”—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
不超过2个
2. 四点说明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 地应用其中的一项。 (2)要熟练掌握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这是顺利解答推断题的基础。 (3)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间的 区别。 (4)最外电子层中排满8个电子(He为2个)时,这 种电子层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其他的电子层 结构为相对不稳定结构。不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在一定条件下要变为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答案: (1)Ar (2)S2- (3)K+ (4)Cl-
名师点睛: 除有规律的归纳 2e-、10e-、18e- 粒子外,还应对常见的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
均相同的粒子进行归纳,二者均属于热点内容,
归纳如下: ①Na+、NH4+、H3O+ ②F-、OH-、NH2- ③Cl-、HS- ④核外电子数为 10 的分子 ⑤核外电子数为 18 的分子 ⑥N2、CO
所以 A 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 元
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即 A 为氮元
素,B 为镁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3N2。
答案: D
5.(2010·厦门高一检测)写出元素符号并画出下 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核外有10个电子的原 子______________。 (2)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原子________。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__。 解析: (1)核外有10个电子的原子,质子数为10, 是Ne原子。 (2)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原子,质子数为23 -12=11,为Na原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所以次外层第1层, 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2×3=6,是 O原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7fe697aeaad1f347933f20.png)
1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碱性强弱
①常温或加热下遇水 Al _无__明__显__现__象__
②与酸反应__剧__烈_
Al(OH)3:_两__性__氢___氧__化__物_
结论
Na、Mg、Al的金属性逐渐_减___弱_
②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Cl、S、P、Si
HClO4>H2SO4>H3PO4>H2SiO3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什么是电子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是什么? 1.电子层 (1)电子层的含义。 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别在__能__量__不__同__的区域内运动,人们把 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之为电子层。
(2)电子层表示方法。
电子层n 1 2
【典例3】(2012·大纲版全国卷)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 X元素为( ) A.Al B.P C.Ar D.K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Ca2+、P3-、K+均为18e-结构; (2)Al3+为10e-结构,Ar是稀有气体元素; (3)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随核电荷数递增,离子半径递减。
的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等于其核电荷数,D错误。
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
从同周期 (从左往右)
减小
主要化合价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单质
氧化性 还原性
+1→+7 -4→-1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同主族 (从上到下)
增大
相似(最高正价相同)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178a4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a.png)
(2)离子结构示意图 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 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同周期的稀有气体 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能量越低离核越近,能量越高离核
越远。
例2 下列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二、微粒(原子或离子)的结构 1.微粒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 H、Li、Na;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__e_、 Be、Mg 。 (2)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 次外层电子数2倍、3倍、4倍的原子分别是 C、O、Ne 。 (3)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Si 。 (4)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P 。 (5)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H、Be、Al ;电子层数是最外 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 Li 。 (6)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 He、C、S ;最外层电子数是 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 O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的能量 (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 不同 。 (2)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 较低 ,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的 电子的能量 较高 。 2.电子层 (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 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_不__连__续_ 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9cf0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1.png)
29Cu
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处于半充满、全充满或全空状态时,整个体系能量最低。
洪特规则特例:
全充满
半充满
29Cu
全空
这些美景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e- 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
原子的发射与吸收光谱
低能量轨道电子
吸收能量
高能量轨道电子
原子吸收光谱
6 碳C 1s2 2s22p2 7 氮N 1s2 2s22p3 8 氧O 1s2 2s22p4 9 氟F 1s2 2s22p5 10氖Ne 1s2 2s22p6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排布式 Li: 1s22s1 问题2
泡利(Pauli),奥地利科学家,对于量子力学的形成以及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获得1945年诺贝尔物理奖。他对科学理论有着很深刻的洞察力,语锋犀利,被称为“理论物理学的心脏” 。
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
试一试 你能行
1、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从第四周期开始出现能级交错现象,3d和4s轨道的能级之差很小,同时还由于洪特规则的作用,因此,情况比较复杂。
21Sc
24Cr
1s22s22p63s23p63d14s2
[ Ar ]3d14s2
[ Ar ]3d54s1
1s22s22p63s23p63d104s1
例:2p3:
2px
2py
2pz
例:2p4:
2px2py2pz Nhomakorabea01
02
03
04
05
交流与讨论:
原子实:将原子内层已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部分写成“原子实”,以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外围电子发生变化,而“原子实”不受影响。
初中化学课件:核外电子排布
![初中化学课件: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b2cc1c3c192e45361166f50f.png)
3、离子的特点 最外层均为相对稳定结构, 且质子数与电子数 不相等 。 当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时,为 阳 离子
当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时,为 阴 离子
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C.
D.
S O 2S O 2-
Na Ne Na
ClNa+ Cl-
Ne
Na+
练习:1、判断下列是原子结构图、离子结构图?
+16 2 8 6 +11 2 8 1
+17
2 8 8
S
+8 2 8
Na
+10 2 8
Cl+11 2 8
O 2-
Ne
Na+
练习2、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的是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
练习3、下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组 别是: C、D 。
A. B.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按离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在核外分层排布。
1
2
3
4
5
6
7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又叫分层运动)
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5
6
7
远 高
电子离核的距离 近 电子具有的能量 低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然后依次 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
8
+17
2 8 8
Cl-
原子结构 课时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原子结构 课时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9d8f92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a.png)
课后作业
13. 如图所示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
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 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
的能量 D.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第13题)
课后作业
14. 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x B. 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 C. x =2 D. 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课后作业
9.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B. 原子核外,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 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一定为8 D. 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课后作业
10. 根据下列各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的化学 性质相似的一组是( C )
B. 中子数
C. 电子层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课后作业
7. 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D )
A
B
C
D
课后作业
8. 如图所示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
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 最外层有8个电子
B. 该粒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C. 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核电荷数为18
(第8题)
A
B
C
D
课后作业
三、化学用语积累
11.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铝元素 Al ; 钙元素 Ca ;
铜元素
Cu
;
氢气
H2
;
氮气 N2 ;
二氧化硫
SO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5b2a744a7302768f993920.png)
4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自主解答】(1)L层有8个电子,则M层有4个电子,故A 为硅(Si)。(2)当次外层为K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是
硼(B)
; 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电子数
为1.5×8=12,违背了排布规律,故不可能。
(3)C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0+1=11,故为钠,故+1价离子是 Na+。(4) -2价离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1 ,当
4
次外层为K层时,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与Ne
电子层排布相同,则其原子的质子数为10-2 = 8,为氧元 素,写出O2-结构示意图即可;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 则有32个电子,故不可能。
【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变化所决定的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 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易错选项】C
【易错剖析】 (1)易错选项分析 本题易错选C的原因在于对知识掌握不准确,将“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错误地认为是“氧化物的水化物”,正确 说法是“同周期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2)其他错误选项分析 【标准答案】B
1.(2011·漳州高一检测)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递增 B.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C。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 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周期性变化都是由它引起的。
3.2.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共26张PPT)
![3.2.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b3c11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7.png)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
原子 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不停运动着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Ⅱ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设的
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至七层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电子层:1 2 3 4 5 6 7
+13 2 8 3
钠Na
镁Mg
铝Al
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非金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7 2 5
+8 2 6
+16 2 8 6
+17 2 8 7
氮N
氧O
硫S
氯Cl
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 2
+10 2 8
+18 2 8 8
氦He
氖Ne
氩Ar
原子最外层一般都有8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 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课时1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1 2 8 1
+12 2 8 2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在此 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认为正电荷均匀 分布在整个原子内,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
实心球模型
我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端”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也提出了意义相近的 “原子”的概念。1808年,道尔顿提 出了原子论。上述“端”和“原子” 可被认为是原子的“实心球模型”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8123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9.png)
13
3
8
3
Al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8个(He为2个)
比较稳定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
金 属
一般少于4个
易失电子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
非金属
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
易得电子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的稳性
化学性质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反应
3.元素分类、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不稳定结构
不稳定结构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易得到电子
<4≧4原子核外电子来自布KLM
N
O
P
Q
1
2
3
4
5
6
7
低 → 高
近 → 远
+8
2
6
原子核
电子层
该层上的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
电子层
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原子核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我会描述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个电子
2
(2)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层排布)
1.电子能量的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
电子层 离核远近 能量高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K L M N O P 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
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
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视频演示]:原子的构成
考点/易错点1.核外电子排布对于氢原子来说,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电子的运动状态没有固定的轨道。
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
是一个球形。
对于多个电子的原子里。
它的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视频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结合视频2: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
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能量低的。
通称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向外类推,分别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电子层运动。
1
2
3
4
5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分布
1、电子层与能层符号的关系
2、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的四条规律
4、原子、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知识点精讲一、核外电子排布
1、一般规律:(1)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
(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3)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
层内,排满后再依次向外排布。
(4)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是2个电子),处于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适用范围:仅限IA~VIIA族,B族元素不全符合,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符合最大数。
2、特殊规律
即排满K层排L层,排满L层排M层,但不是排满M层排N层易考点、易错点:①Fe、M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下面是1-20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以下规律:
(1)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
(8)与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是: (9)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分子:二、元素周期律
思考:根据上图所示元素原子的大小,比较一下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半径,有何规律?规律一: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表中由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由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1)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核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
考点、易错点: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与核电荷数、电子层数以及电子数的关系:
1、当电子层数及核电荷数均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的,半径越大;如Na<K(层不同,层多,径大)
2、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的,半径越小;如Na>Mg;Na+>Mg2+(层相同,核多,径小)
3、阴离子半径大于对应的原子半径;如Cl<Cl-
4、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如Na> Na+
5、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
O2- < F- < Na+< Al3+ 练习:比较下列粒子的半径的大小:
①Cl Na ②O C③K Ca④N F ①Cl Fr ②Si Al ③K P④B O⑤NaNa+⑥F F-⑦Cl- S2- ⑧K+ Na+
规律二: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1到8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三: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①元素的最高正价呈现由+1到+7,②最低负价呈现由-4到-1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四: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思考:如何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金属性的比较:
1、元素与水或酸反应置换H2的难易程度:元素越容易置换出H2,则金属性越强
2、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金属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所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
3、金属的置换反应:被置换出来的金属,其金属性较弱
考点:★元素金属性强弱:K>Ca>Na>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
1、元素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元素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生成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非金属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所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
4、非金属的置换反应:被置换出来的金属,其金属性较弱★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探究性试验★运用(探究实验)
钠镁铝金属性强弱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元素周期律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