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三轮复习精选新题好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三轮复习精选新题好题附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2020·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如影相随。

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

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和破坏;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从中国历史看,疫灾流行对我国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

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

影响最为巨大的,莫过于疫灾与战争叠加形成的兵疫灾害。

《老子》曰:“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周武王克商后的“遘厉虐疾”,三国初曹操兵败赤壁的大疫,从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北京遭遇的大疫,清代洪秀全太平军在南京遭遇的大疫,都印证着“大兵之后,必有大疫”的事实。

毋庸讳言,周幽王时期关中的大旱疫加速了西周王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

根据我们的研究,我国在先秦至清代(公元前770年至公元1911年)的2682年中,至少有224个兵疫交加之年,近三千年来,在北部农牧交错带、中部南北分界线、南部海陆交汇带形成了三个兵疫灾害密集带。

疫灾激发了中国预防医学和疫病防控的进步。

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晚期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成就了吴宣崇、罗汝兰的《鼠疫约编》;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

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

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还有死灰复燃之势,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

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探索疫灾的形成机理,对于当今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但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医学引入以前,不能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古人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

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疫灾防范意识,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所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

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灾能够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既会产生负面影响,也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B.疫灾常与其他灾害结伴而行,而与战争叠加形成的兵疫灾害影响最为巨大。

C.旧的传染病还可能死灰复燃,因此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

D.古代的大疫会影响社会穏定,与当时对于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不无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着眼于我国古代疫灾,主要论述了疫灾产生的复杂原因和对人类的重大影响。

B.文章对疫灾防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得出开展历史疫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C.文章在论述疫灾的影响时,举出较多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増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多处直接引用古籍中的句子,既使文章论述有理有据,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周幽王时期关中的大旱疫和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导致两个王朝最终走向覆灭。

B.清末正因为东北地区和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才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C.新的疫病不断出现,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进行深入干扰,导致全球环境发生变化。

D.虽然疫灾激发了古代预防医学的进步,但古人对疫灾流行原因的认识依然有限。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2020·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

举孝廉,袁绍以为参军。

绍逆公孙瓒于界桥,钜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

绍闻之,使昭领钜鹿。

问:“御以何术?”对曰:“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阳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

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时郡右姓孙伉等数十人专为谋主,惊动吏民。

昭至郡,伪作绍檄告郡云:“得贼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昭案檄告令,皆即斩之。

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

事讫白绍,绍称善。

会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

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

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

二日之中,羽檄三至。

昭弟访,在张邈军中。

邈与绍有隙,绍受将致罪于昭。

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

因杨上还印绶,拜骑都尉。

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

昭说杨曰:“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

况今有缘,宜通其事,并表荐之。

”杨于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

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殷勤。

杨亦遣使诣太祖。

太祖遗杨犬马金帛,遂与西方往来。

天子在安邑,昭从河内往,诏拜议郎。

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

会天子还洛阳,杨奉、董承及杨各庆不和。

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太祖书与奉曰:“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

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

”遂共表太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三国志·董昭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贼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
B.得贼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
C.得贼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
D.得贼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
勿坐/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可借代高官、使者、官宦之家。

文中指高官。

B.右姓,汉时以右为上,因称世家大族为“右姓”,又如“豪右”指豪门大族。

C.太祖,指曹操,其灭袁绍、吕布、刘表等力量,南征北伐,建立了曹魏政权。

D.薨,皇帝的高级妃嫔、皇子公主之死可称为“薨”,如《红楼梦》中元妃之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昭便宜从事,制服钜鹿豪族。

他初从袁绍,担任袁绍参军;时孙伉等人筹划反叛,董昭伪造袁绍檄文,斩杀孙伉,平定了此事。

此举获得袁绍赞同。

B.董昭善用计谋,平定贼人叛乱。

担任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人万数,他们派使者相互往来,买卖贸易,董昭先是厚待他们,然后趁机击败了敌人。

C.董昭慧眼识人,直言劝说主将。

曹操弱小时,他就看出曹操是英雄,劝说张扬向朝廷通报曹操之事,表荐曹操任镇东将军、承袭父爵,以此结交曹操。

D.董昭考虑周全,妥善处理关系。

他替曹操写信给长安的众将领李傕、郭汜等人,向他们表示殷勤友好;后又以曹操名义给杨奉写信,替曹操笼络杨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阳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

(2)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20·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

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9.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0.(2020·辽宁省辽南协作校高三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即便在芳香与污浊混杂的环境里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以体现其“不忘初心”的决心。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指法灵活多变,乐曲曲目丰富多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0·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这样的艺术家一顽泼,对于社会恶势力,也就从的敌视,转向居高临下的蔑视。

顽泼的君子,已经不会从政治上寻找对手,( )。

在关汉卿的同行里不失正经的君子,例如,马致远故意把剧名定为《汉宫秋》,并在剧中反复强调一个“汉”字,这在汉人被奴役的时代,显然是一种高雅的“词语风骨”。

纪君祥把剧名定为《赵氏孤儿》,让人直接联想到刚刚灭亡的宋代皇帝就是“赵”,因此大家都称得上是“赵氏孤儿”。

这儿有一种勇敢的“密码潜藏”,让人佩服。

但关汉卿经过观察,暴虐的统治者既看不懂也不明白这种文字游戏,因此,他寻找从整体上痞子和无赖的方式。

他的《窦娥冤》为什么能够“感天动地”,因为窦娥是民间底层一个只知平静度日的弱女子,没有任何理由遭到迫害,但迫害还是毫无逻辑、毫无缘由地来了,而且来得那么、严丝密缝、昏天黑地。

原因是她活在一个无赖的世界,上上下下全是无赖。

如果是政见之恶,总会有前后左右关系的制约,总会有利益集团的暗规,总会有一点点矜持和掩饰,但是,无赖。

这就是窦娥们所遭遇的“无逻辑恐怖”。

这正是关汉卿的杰出之处,他不仅仅是逐一批判独裁专制、贪官无道、无赖横行、司法纵容,而是综合成一个整体结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无赖结构。

11.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是高官政客,也只看成痞子和无赖
B.所有的高官政客,也都看成痞子和无赖
C.虽然是高官政客,也都看成痞子和无赖
D.尽管是高官政客,也只看成痞子和无赖
12.依次填入文中模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剑拔弩张揭露陈陈相因无所不至
B.争锋相对揭示陈陈相因目空一切
C.争锋相对揭露丝丝入扣无所不至
D.剑拔弩张揭示丝丝入扣目空一切
1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关汉卿经过观察,暴虐的统治者既不在乎也看不懂这种文字游戏
B.但在关汉卿看来,暴虐的统治者既看不懂也不在乎这种文字游戏。

C.但在关汉卿看来,暴虐的统治者既看不见也不在乎这种文字游戏。

D.但关汉卿经过观察,暴虐的统治者既不在乎也看不见这种文字游戏。

14.(2020·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二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表明,许多鸟类都进行李节性迁徙,其迁徙往往是沿着一定路线进行。

_________,从几公里到逾万公里,最长的旅程要数北极燕鸣,远到1.8万公里。

它们在迁徙前必须储备足够的能量,能量的储备方式主要是沉积脂肪。

不仅__________,而且脂肪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分也能为身体所利用。

鸟类的迁行为是在进行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环境不断变化,其行为也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

即使到了今天,
____________。

例如野生的金丝雀从前是地中海地区的一种留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分布区已扩展到欧洲大陆波罗的海地区,现在在地中海地区这种鸟仍为留鸟,但在新的分布区内变成了一种候鸟。

15.(2020·湖南省益阳市高三5月联考)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2月14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透露,近日,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实验室联合多家研究机构,最新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

据介绍,仅需采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且患者的血浆稀释500至1000倍后,仍能检测出阳性条带。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示,这一试剂盒在湖北某医院进行了应用试验。

通过对部分临床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阳性(但PCR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血样进行复检,该试剂盒能检出相当部分(IgM)阳性,提示可与核酸检测形成互补。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C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项,“旧的传染病还可能死灰复燃,因此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错误,原文第四段“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还有死灰复燃之势”,可见,“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的原因并非仅是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主要论述了疫灾产生的复杂原因”错误,第二段“从中国历史看,疫灾流行对我国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是疫灾的影响;第三段“疫灾激发了中国预防医学和疫病防控的进步”,是疫灾的作用。

故选A。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导致两个王朝最终走向覆灭”错误,原文第二段“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可知是“加速”。

B项,“清末正因为东北地区和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错误,原文第三段“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可知没有提及广东地区的鼠疫与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的关系。

C项,“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进行深入干扰,导致全球环境发生变化”错误,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原文没有提及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的原因。

故选D。

二【答案】
4.B
5.C
6.C
7.(1)一个人的微弱力量,不能消除众人的图谋,我想假装和他们共同商议,等得到他们的实情,就根据具体情况来制服他们。

(2)这时太祖兼任兖州刺史,派使臣拜访张杨,想让他向张杨借路向西到长安去,张杨不答应。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

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

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

④句子成分的省略。

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的翻译是:(我)得到贼人安平人张吉的口供,他们将攻打钜鹿,贼人原孝廉孙伉等人做内应,檄文传到郡中就逮捕孙伉等人执行军法,作恶的只是他们本人,妻子儿女不连坐。

“贼”指“孙伉”,是对孙伉的蔑称,应断在下句,排除A;“军法”是“行”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妻子”是“勿坐”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5.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建立了曹魏政权”错,建立曹魏政权的是曹丕。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C项,“表荐曹操任镇东将军、承袭父爵”错,表荐曹操任镇东将军、承袭父爵的是杨奉等人,不是董昭。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

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微,微弱力量;阳,通“佯”,假装;与同议,权,权宜、变通。

(2)领,兼任;诣,拜访;假涂,借路。

参考译文:
董昭,字公仁,是济阴定陶人。

被举荐为孝廉,袁绍让他担任参军。

袁绍在界桥迎战公孙瓒,钜鹿太守李邵和郡中官员,认为公孙瓒兵力强盛,都想归附公孙瓒。

袁绍听说了,派遣董昭兼任钜鹿太宁。

袁绍问:“你用什么办法制服他们?”董昭回答说:“一个人的微弱力量,不能消除众人的图谋,我想假装和他们共同商议,等得到他们的实情,就根据具体情况来制服他们。

计策临到那时才能确定,(现在)不能说出来。

”当时郡里的豪门大族孙伉等几十人是专门谋划反叛的主要人物,惊扰了官吏和百姓。

董昭到了郡里,假造袁绍的檄文告谕全郡说:“(我)得到贼人安平人张吉的口供,他们将攻打钜鹿,贼人原孝廉孙伉等人做内应,檄文传到郡中就逮捕孙伉等人执行军法,作恶的只是他们本人,妻子儿女不连坐。

”董昭依照檄文的命令,立即将孙伉等人都斩首了。

全郡人都恐惧不安,董昭就依次安慰,于是全都平息安定下来。

事情结束后禀告衰绍,袁绍称赞他干得好。

恰逢魏郡太守栗攀被士兵杀害,袁绍就让董昭兼任魏郡太守。

当时魏郡境内大乱,贼人数以万计,他们派遣使者和董昭相互往来,买卖交易(货物)。

董昭优待使者,就利用他们做间谍,趁贼人力量虚弱时讨伐他们,就将贼人打得大败。

两天之中,插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就多次到来。

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的军中任职。

张邈与袁绍有嫌隙,袁绍听信谗言将把董昭治罪。

董昭想到汉献帝那里去,到河内时,被张杨留下。

通过张杨交还印绶,被授任骑都尉。

这时太祖兼任兖州刺史,派使臣拜访张杨,想让他向张杨借路向西到长安去,张杨不答应。

董昭劝张杨说:“曹操现在虽然弱小,但实际上是天下的英雄,您应当有意和他结交。

况且现在正有机缘,应该帮助他与朝廷联系,并且上表荐举他。

”张杨这才向朝廷通报曹操的情况,又上表荐举。

董昭又替曹操写信给长安的各个将领如李傕、郭汜等人,根据他们的地位轻重不同分别表示殷勤友好。

张杨也派遣使臣去见太祖。

曹操赠给张杨犬马金帛,从此与西部地区有了往来。

天子在安邑,董昭从河内前往,天子下诏书任命他为议郎。

建安元年,太祖在许昌平定了黄巾军,派遣使臣到河东去。

恰逢天子返回洛阳,杨奉、董承及张杨相互有矛盾造成不和。

董昭认为杨奉兵马最强却缺乏同伙之人的援助,以太祖名义写信给杨奉说:“将军您应当作为内部的主要力量,我作为外部的援军。

现在我有粮草,将军您有军队,互通有无,完全可以互相帮助,生死离合,让我们共患难。

”杨奉收到信后十分喜悦,对各将军说:“兖州诸军近在许昌,有兵有粮,国家会有依靠了。

”于是一同上表举荐太祖为镇东将军,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为费亭候。

董昭八十一岁时去世,谥号定侯。

【答案】
8.C C项,“壮志难酬”说法错误,诗歌塑造的是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但无“壮志难酬”之意。

故选C。

9.①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③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10.【答案】(1)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答案】
11.A此句表达的是顽泼的君子“已经不会从政治上寻找对手”,四个选项可以从关联词语上选择判断。

“高官政客”和“只看成痞子和无赖”之间是假设关系,才能够表达对这些政治对手的蔑视。

“即使……也”表假设关系,强调就是高官政客也不拿他当回事,最符合语境。

“所有……也”搭配不当且表转折关系;“虽然……也”表转折关系;“尽管……也”表转折关系。

故选A。

12.D “剑拔弩张”,形容书法笔力遒劲。

也比喻对方摆开了阵势,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争锋相对”,意思是针尖对锋芒。

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语境修饰“敌视”,侧重紧张的形式,选“剑拔弩张”。

“揭露”,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

“揭示”,公布(文告等);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语境中,因为统治者看不懂剧作家们的“密码”,所以关汉卿寻找从整体上使他们能看懂的方法,应选“揭示”。

“陈陈相因”,意思是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丝丝入扣”,意思是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合拍。

语境与“严丝密缝”搭配,应选“丝丝入扣”。


无所不至”,意思是指没有什么不去做,也指无处不到,还指没有什么没做到。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

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

语境是形容“无赖”的,指他们狂妄自大,什么都不怕。

应选“目空一切”。

故选D。

13.B原句“但关汉卿经过观察,暴虐的统治者既看不懂也不明白这种文字游戏”属于中途易辙,前半句“但关汉卿经过观察”只有主语“关汉卿”,没有谓语和宾语。

“既看不懂也不明白”语意重复,可改为“既看不懂也不在乎”。

A项,中途易辙,“但关汉卿经过观察”只有主语“关汉卿”,没有谓语和宾语;“既不在乎也看不懂”语序不当,应是“既看不懂也不在乎”。

C项,“看不见”不合逻辑,改为“看不懂”。

D项,中途易辙,“但关汉卿经过观察”只有主语“关汉卿”,没有谓语和宾语;“看不见”不合逻辑,改为“看不懂”,且应放在“不在乎”的前面。

B项修改正确。

故选B。

14.【答案】①迁徙距离有近有远②脂肪为候鸟提供能量③迁徙行为仍在不断形成
15.【答案】钟南山指导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采一滴血15分钟内可获检测结果。

该试剂盒已进行了应用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