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金丝猴研究现状及保护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金丝猴研究现状及保护建议
毕晓静(2016级自然地理学专业学号12016000363)
摘要
通过对近30 年关于滇金丝猴研究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对滇金丝猴的研究历史、分类地位、形态、行为、种群数量等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滇金丝猴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进行了说明,据此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滇金丝猴;种群数量;行为; 保护
1. 引言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奇之一, 它仅存于滇藏交界处的雪山
峻岭之颠的高寒森林中。其环境的特殊性导致该物种产生了特殊的生态行为适应, 因而它是
灵长类中最有趣的物种之一。目前其野生种群仅存在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地区的高山暗针叶林中[1],数量约1700 只[2]。
在动物系统分类上, 它隶属于灵长目、猴科、金丝猴属(Rhinopithecus)。该属是现生存灵长类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类群, 在系统发育上处于旧大陆猴与猿之间的特
殊分类地位[3、4]。故对金丝猴的研究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而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为此,笔者对滇金丝猴的研究简史、分类地位、生物学特征、分布和栖息地特征、种群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对滇金丝猴进行深入和研究及其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 滇金丝猴概况
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ieti Milne Edwards )又名黑白仰鼻猴、黑金丝猴、云南仰鼻猴,又被称为青猴、雪猴,隶属于哺乳纲( Mammalia)灵长目( Primates) ,猴科( Cercopithecidae) ,疣猴亚科( Colobinae) ,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与其他灵长类相比,滇金丝猴的生存环境特殊,并因此产生了特殊的生态行为。滇金丝猴在形态上具有一般疣猴的特征,如长尾,后肢较前肢长,拇指小或无等。与川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和黔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relichi) 一样,滇金丝猴鼻短、鼻梁凹陷,鼻尖向上翻,鼻子朝前,形成仰鼻。但它也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如肉红色的嘴唇,尾通常短于身长等[5]。滇金丝猴背上被覆23 cm 左右的黑色体毛,头顶生有一撮尖形黑色冠毛,臀部和后腿内侧有显著的白色臀斑,上臂内侧、喉部、颈部、耳部以及会阴部均为白色,胸部乳白色,腹部橘黄色,面部皮肤为肉色,吻部肿胀程度不及川金丝猴[6]。滇金丝猴体形粗壮,一般成年雄猴毛长、体型大,体重可达30 kg( 记载中有1 只公猴的体重达到48.7 kg[7]) ; 雌性体小毛短,成年雌猴体重约10 kg[8]。滇金丝猴婴猴体毛为灰白色,1岁后逐渐变为灰黑色,最后达到成体毛色[9]。滇金丝猴大多在6~9 月交配,孕期6.5~
7个月,出生集中在3~4月份,母猴和亚成年猴负责照顾婴猴和幼猴,雄性成年猴一般不介入[10]。
3.研究历史
有关滇金丝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19世纪60年代,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高山中1种黑色拖着长尾巴俗称“雪猴”的猴子被人发现[11]。1871 年,法国传教士Pere Armand David 首次正式报道了滇金丝猴的存在[1]。1890 年,法国人R.P.Soulie 和Monseigneur Biet 在德钦县境内捕获了7 只滇金丝猴,将其皮张和头骨送至巴黎博物馆。1897 年和1898 年,法国动物学家Milne Edwards 先后2 次对滇金丝猴进行科学描述并将其正式命名为Rhinopithecus bieti [12]。此后,滇金丝猴的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62 年,彭鸿绶等报道在云南省德钦县收集到8 张滇金丝猴皮张[12],对滇金丝猴的各种研究工作才逐渐开展。
1979 年,李致祥等在德钦县阿东采集到4 只滇金丝猴标本,标志着该物种重新被发现[13]。当年10~11月,1个由20多只个体组成的猴群在甲午雪山被发现,李致祥等对其栖息环境、分布和习性等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滇金丝猴主要取食长苞冷杉、丽江云杉等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杉树花苞与叶芽苞,少量取食松萝[14]。1985 年,白寿昌等在白马雪山崩岩山对1 个滇金丝猴群的数量、分布和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列出了滇金丝猴在春夏秋3 季的食物统计表,该表显示滇金丝猴采食的植物种类在20 种以上,主要取食植物的叶、花、果及种子[15]。1986 年,赵其昆等利用粪便调查法对1 个滇金丝猴亚种群的冬季活动海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冬季滇金丝猴倾向于利用海拔3 400 ~4 100 m 的林带上缘或开阔地,并提出滇金丝猴极有可能是分布海拔最高的非
人灵长类[16]。1986 到1988 年,吴宝琦3 次到德钦县叶日区域对该地的滇金丝猴亚种群进行了累计约10 个月的观察研究,认为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是被子植物( 主要为草类) 和地衣,并认为滇金丝猴是地栖和半林栖的灵长类[17]。1991 年,邹如金等对滇金丝猴的运输和饲养管理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昆明动物研究所捕获饲养的6 只滇金丝猴个体进行择食性试验,结果表明滇金丝猴取食的植物种类达56 种以上。他推测滇金丝猴的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野外观察到的食物种类较少可能与栖息地的植被有关[17]。
1987~1994年,龙勇诚等对野外分布的滇金丝猴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考察,确定了滇金丝猴的分布范围,落实了13个滇金丝猴种群,并统计出了具体的地理位置以及数量。结果显示,滇金丝猴的自然种群生活在以冷杉为主要树种的森林中,主要食物是松萝。此外,他还对滇金丝猴的行为、习性等做了较为细致的描述[12]。1992~1994 年,Kirkpatrick 等对野外滇金丝猴自然种群进行了社群关系研究,提出滇金丝猴以单雄多雌群为基本社会单位,并对滇金丝猴群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做了较为细致的描述[2]。1997~1999 年,杨士剑在云南丽江金丝厂通过对滇金丝猴的粪便进行分析发现,箭竹叶片残迹在粪便内所有食物的残迹中所占的比例全年平均约为59%,他认为当地衣和箭竹叶同时存在时,滇金丝猴更倾向于食用箭竹叶[18]。1998~2002 年,丁伟在云南省维西县塔城乡对1 个由约360 只个体组成的滇金丝猴种群进行了研究,首次运用扫描取样法获得了滇金丝猴在不同季节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和较完整的食物谱[19]。2000~2001 年,崔亮伟在云南省德钦县对滇金丝猴与其1 种天敌( 鵟属Buteo 的1 个物种) 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了滇金丝猴对天敌的反应行为[20]。2000~2002 年,刘泽华等在云南省兰坪县对1 个滇金丝猴种群进行研究,报道了滇金丝猴对过夜地点的选择情况[21]。2002~2005 年,向左甫等分别在云南云龙县和西藏芒康县( 即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