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域地球物理场(重磁)特征、分区及地质解释
(一)我国东南沿海重磁场特征
1. 物性特征与物性层划分
(1)密度特征
由表1可知,浙闽粤三省各地层和侵入岩的密度参数主要有两个特点
密度参数单位:g/cm3
①新老地层的密度值有明显的差异,地层时代越老,其密度值越大。

平均密度值在地层学的“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应形成4个大的物性层。

新生界密度值最小约2.3g/cm3;中生界内部白垩与侏罗系之间也存在一密度界面;古生界内部志留系为一低密度层。

具有较为明显密度差异的层位有:a 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的层位,密度值在2.71g/cm3左右;部分岩性密度值低,接近古生代沉积岩的密度值;b以古生界沉积岩为主的层位,密度值在2.65 g/cm3左右;c本区地表大片分布的中生界侏罗系火山岩密度值在2.58 g/cm3左右;白垩系是本区密度值较低的地层,其密度值在2.50 g/cm3,但方岩组密度值比较大,由于其
分布范围有限,对重力区域场影响不大。

变质岩和古生界地层以及中生界潜山常形成局部正异常。

②侵入岩的密度值差异也较大。

一般是来自地壳深度较大的侵入体密度值较大,而浅成侵入体密度值较小。

如基性侵入岩的密度值为2.90 g/cm3左右,中性侵入岩和中酸性侵入岩的密度值分别在2.70 g/cm3和2.65 g/cm3左右,酸性侵入岩的密度值在2.58 g/cm3左右。

(2)磁性特征(表2图1)
表 2 磁性参数表
单位:K10-6×4πsi、r10-3A/M
3
h t t p ://g m c
886
.t a
o b
a o .
c o m
① 以中生界为主的火山岩,除部分火山沉积岩外,大部分基性、中性和酸性火山岩有较强的磁性,并以有较强的剩余磁性为特征。

② 以古生界为主的沉积岩,除部分受矿化蚀变影响的岩石有一定磁性外(如角岩化),大部分沉积岩没有磁性或仅有微弱磁性。

③ 以元古界为主的变质岩,除部分大理岩,石英岩,浅粒岩等岩石有微弱磁性外,相当一部分变质岩有一定的磁性,并以剩余磁性较弱,磁化率相对较强为特征。

④ 侵入岩中除部分酸性侵入岩磁性较弱外,其他侵入体都有一定的磁性,基性、中性侵入岩的磁性最强。

⑤ 根据物性资料较详细的浙江地区按地层顺序编制的磁性参数变化曲线中也可以看出,有磁性的地层主要分布在中生界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古生界的磁性很弱,元古界有一
定的磁性。

由此形成一个时间顺序上,新、老地层磁性强,新、老地层之间的中间地层磁
性弱的特性。

这一特性对从磁场信息中提取隐伏于火山岩下古生界沉积岩分布与厚度信息是重要的依据。

(3)磁性、密度参数的综合特征
为了研究不同地层和岩石的磁性与密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浙江较详细的物性资料,编制了各类岩石磁性、密度参数关系图 (图2)。

图中可见岩石类型从综合参
数可分为五类。

基性侵入岩是磁性和密 度参数值最大的物性体,很容易与其它 物性体加以区别。

古生代沉积岩是弱磁
性、中等密度的物性体。

元古界变质岩
中和中酸性侵入岩体都是具有中等磁性 中等密度的物性体,两者的差异是变质 岩磁性弱一些,密度高一些,中酸性侵 入岩磁性强一些,密度小一些。

中生代 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都是有一定磁性而 密度值较低的物性体,两者很难区分,
说明两者在成因上有密切的关系。

它们磁性变化很大,从弱磁性到强磁性的都有,而密度值变化不大,一般在2.58 g/cm 3左右;部分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由于磁性较弱,常常与沉积岩不易区分,表明它们在成因的性质和物质的来源上与沉积岩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关性。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2. 重力场特征
东南沿海浙闽粤地区,位于我国大陆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重力梯级带东侧重力场相对升高区的东南部。

在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新编1:400万布格重力异常图上,布格异常展布特征是:铜陵到湖州一线以北为正异常,杭州至上饶、南昌至吉安分布有两个鼻状重力高,二者之间被黄山重力低分割;井岗山至南岭一带分布有重力低。

浙闽粤布格重力异常几乎全为负值(图3),重力 异常的主体部分(区域重力场) 外形似船状,北东、南西场值高, 中间低。

正异常从北部余姚、宁 波、象山始,经浙闽粤三省沿海
至广东大鹏湾和东莞—惠州东西
向异常带一起从北、东南三面包 围全区。

布格异常强度从沿海向 内陆,从浙东北、粤西南向连城 —龙泉方向降低。

分别在连城至 大田及庆元、龙泉、泰顺形成两
个大型重力低。

布格异常强度在平潭岛附近达35mgl ,浙西南-55mgl ,变化幅度达90mgl 。

和平—漳州以南的广东部分,丽水—临海一线以北的浙江部分表现为负异常中的相对升高场。

即使在布格异常图上亦可看出在粤境内存在龙川—梅县—南靖;河源—揭西;惠州—陆丰三条相对升高的走向近东西的异常带,它们是南岭纬向构造反映的一部分。


江仙居盆地一带,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呈北东东向拉伸,丽水盆地也呈现相对升高的重力
场。

沿海重力梯级带内陆一侧,由临海经平阳、福州至漳州一带,有一平均宽达60km 的布格异常缓坡带。

浙西南和福建大部分被-40mgl 等值线围限,是研究区内重力场强度最低的地区。

上虞、龙泉、政和、建瓯、南平、漳平、戴云山东等地分布有一些局部重力高,其中以南片异常面积最大。

浙闽粤布格异常强度一般在-20毫伽。

宏观上看,南部广东异常走向近东西向,福建、浙江作北东向分布。

重力场的另一特点是浙闽粤沿海分布着一条长达800km 非常醒目的梯级带。

上面提到的重力低(高),展布面积一般在5000km 2,甚至上万平方公里。

很明显,这一尺度的布格异常除了反映基底构造外,还蕴藏着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信息。

对于华南的重力负异常背景,王懋基(1986年)用地壳花岗岩化来统一解释,我们赞成这一论断。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此外临海、庆元、宁德、永泰、漳平、云霄等处展布着规模较大的环形重磁异常。

浙江象山港、仙居、丽水一线北西,正异常外形多不规则。

该带中的低缓异常前已述及推测系陈蔡群变质岩引起。

章镇、李宅出露的变质岩与异常吻合甚好提供了佐证。

龙泉—云和—青田一线0~100nT 的微弱正异常,推断它们是龙泉群、鹤溪群变质岩分布范围的显示。

叠加的次级异常多数与燕山晚期火山岩、火山构造相关联。

研究区及邻区主要梯级带有两条,均呈NE 向展布:
① 三门—黄岩—温州—长乐—南澳梯级带(即东南沿海重力梯级带);
(徐克定)
② 绍兴—江山梯级带。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后者在武夷山、仙霞岭北侧展现为密集的梯级带,金华南部因与北东东向的构造叠合,变化率最大可达1.75mgl/km 。

过金华后大致在北纬29°东经120°交汇处分叉,一支沿会稽山向北东延伸,另一支通往新昌、奉化方向,第三支通往天台。

浙闽粤重力场结构是南北分块,北东成带,除连城、庆元重力低外,剩余重力异常主要有:
① 龙川—梅县—漳州—泉州正异常带 ② 河源—揭西—诏安正异常带 ③ 东莞—惠州—陆丰正异常带 ④ 上杭—汕头异常带 ⑤ 定南—南靖负异常带
⑥ 新丰—云霄负异常带
⑦ 博爱—普宁负异常带 ⑧ 沿海异常带
⑨ 永定—温州正异常带 ⑩ 永安—宁波正异常带
仅就与浙江省有关的几条异常带简述如下: 沿海异常带
从象山—福清约500km 长度范围内,展布着10个近似等轴状异常。

其中以椒江(海门)北异常和三都岛东侧异常强度最高。

极大值分别达10mgl 、8mgl ,其余局部异常极大值在3~6mgl 。

“重磁同高”的有象山、椒江、温州、文成东、连江、福清、永泰南异常,
推测它们是中酸性或复式岩体的反映。

两个实例如下:椒江重力高:南北长40km ,东西
宽30km 左右,面积约1200km 2。

航磁异常的展布形态与重力异常基本相同,只是在重力异常南部航磁似存在一近东西向的叠加场,极值300nT 。

出露地表的康谷岩体位于重力异常北西角,面积70km 2。

岩性为细粒石英二长岩,向南过渡为石英闪长岩,向北演化为二长花岗岩。

康岩体的ΔT 异常特征是“北弱南强”,与岩体从北而南由酸性演变到中基性一致。

重磁异常的西南角黄土岭已见辉绿岩出现。

推断这个重磁同现的异常是由复式岩体引起,岩体从北而南由酸性向中基性演化。

黄岩幅1:5万区调报告(宁波地质大队,1992)认为,岩体从地表向深部往基性、超基性岩方向演化。

福清重力异常:面积约1000km 2,呈等轴状,极大值6mgl ,对应部位有航磁异常,叠加的二级异常呈十字形(重力低缓异常也存在此现象),局部极大值400nT 。

异常区主要分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布下白垩石帽山群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异常中心有具磁性、高密度的石英闪长岩出露地表。

且重力异常等值线向北西端突出部位地表也见到石英闪长岩,故推断该异常为其引起。

永定(坎市)—温州正异常
长530km ,宽约50km 。

于坎市、漳平、戴云山北东,闽清北西、宁清西、南雁荡山东部、泰顺东直到温州形成8片正异常。

该带中相当一部分正异常与中酸性岩体或复式岩体有关。

例如泰顺东、宁德西异常均是重磁异常同高,推断它们分别是仕阳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引起的。

负异常主要是燕山晚期花岗岩、晶洞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引起,如福鼎南、福安西(周宁)、屏南南部的异常等。

带中漳平异常规模大、完整,岩浆活动不强烈。

漳平异常位于一个大型环状构造的北东端,面积近900km 2,极大值3mgl 。

航磁异常穿越异常的北半部。

重力异常区内广泛分布T1—T3地层,并见零星泥盆、石炭、二叠纪
地层。

下三叠统溪口组及中三叠统安仁群在大田—漳平等地最为发育。

溪口组为一套浅海
相的含钨砂页岩,所含化石是我国南方早三叠常见的标准属种为格氏克氏蛤、蛇菊石等。

基于上述情况,同时考虑到该异常在向上延拓的物探图件上仍有清晰的显示,说明沉积岩地层有较大的厚度。

永安—宁波正异常带
于三明、南平、建瓯和龙泉、丽水形成两个面积较大的面型正异常区。

在缙云—仙居—临海和东阳—余姚展布着NEE 与NE 向两个条带状异常。

南屏异常外形不规整,面积约6500km 2。

由建瓯经南屏至三明方向存在次级叠加异常,剩余重力异常极大值8mgl 。

异常区内上震旦至下古生代变质岩广泛出露,建瓯至顺昌东重力高值异常范围内并见麻源群地层,岩性为石英片岩、变粒岩等。

南屏片所见重力异常即为Z 2—P 21地层引起,高值部分
是麻源群地层的反映。

与重力异常对应航磁呈0~50nT 的微弱正磁场背景异常,属变质岩
典型磁场类型,麻源群地层分布地段ΔT 异常达100nT 。

此外,政和附近分布一个走向近南北的局部重力异常,极大值6mgl ,面积800km 2。

航磁异常强度200nT 左右,异常区主要分布上侏罗系火山岩和沉积岩。

异常南端及北部有早震旦世和晚震旦世至早古生代地层出露,推断该异常亦是由高密度的变质岩引起。

丽水片异常由丽水、遂昌东、松阳、龙泉四个正异常组成。

丽水异常呈环形,面积约6400km 2。

异常中心为一零等值线围限的负异常。

东半环(缙云正南方)展布一条近南北向长50km 的条形正异常,极大值2mgl 。

异常区地表所见岩性主要是燕山期安山岩、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

燕山期流纹斑岩等浅成侵入体星罗棋布。

花岗岩及复式岩体(梅溪)也有出露。

推测这个重磁同现的环形异常是深部中基性火山岩的反映。

而背景异常可能是变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质岩的显示。

遂昌东异常走向SEE ,长50km ,南北最宽处30km 。

面积约1200km 2。

极大值1mgl 。

异常区出露燕山期火山岩外,异常西端(治岭头)见陈蔡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

在松阳东出露晋宁期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闪长岩)。

零乱航磁异常是中生代火山岩的反映。

该重力异常推断为陈蔡群变质岩引起。

松阳南西异常面积较小,约200km 2。

极大值2mgl 。

异常中心出露龙泉群变质岩,周围是中酸性火山岩。

航磁ΔT 零值线穿越重力异常南北边界,对应重力异常为0~30nT 的局部磁异常。

推测这个重力异常由分布在高亭北东之龙泉群变质岩引起。

龙泉异常呈不规则等轴状,面积900km 2。

NW 端等值线作东西向拉伸,高值部分主体呈NW 走向,(北纬28°附近)异常的西南部等值线呈NE 向。

从北纬28°浙闽交界线至
云和南10km 处,航磁展布0~50nT 的东西向面型微弱正异常面积约3000km 2。

龙泉北西,
云和县城南北两侧叠加有次级异常,极值100~200nT 。

异常区主要出露是侏罗系大爽组、高坞组、九里坪火山岩类。

推测重力异常系由潜伏于薄层火山岩之下的龙泉群变质岩产生。

龙泉西南NE 向条带状异常可能是类似小梅、查田出露的具磁性的龙泉群中的含铁片岩的反映。

云和南部的磁力高可能是强磁性侏罗系熔结凝灰岩或岩体引起。

东阳—余姚异常带,异常形态不完整。

零等值线圈定的长度约170km ,带中章镇南、东阳东面各分布一个局部重力高,章镇南异常极大值6mgl ,东阳3mgl 。

异常带中,章镇南和东阳李宅陈蔡群变质岩已出露地表,异常无疑是高密度、弱磁性变质岩的反映。

缙云临海异常带,走向北东东,长约130km ,由缙云东和仙居两个异常组成,-1mgl 等值线把它们连成一体。

缙云东部的异常,外形不规则,等值线往东南方向拖 ,西南宽
度大,北东呈窄条状,极大值2mgl ,面积约1200 km 2。

ΔT 呈负磁场。

仙居重力剩余异常
呈眼镜状,极大值3mgl 。

星点状ΔT 叠加异常呈环状,极大值200nT 左右。

推断这条异常带(重力背景场)由深部变质岩引起,仙居重磁同现的异常是中酸性岩体的反映。

3.邻区航磁场的展布特征
在中国及其毗邻海区航磁异常图上(地矿部航空物探总队,1989年编),南京—南昌—郴州—梧州一线以东,与其西部相比为一高值磁场区,强度在50NT 以上,长度在800km 甚至上千公里的宏伟正磁异常条带很引人注目,局部极大值在300nT 以上。

东南沿海异常带与平远—温州异常带最为醒目,在上延10km 在异常图上,几乎只剩下这两条宏伟的异常带,表明磁性体延伸较大。

陆域部分,磁异常各带的走向总体上以北东向为主,东西向异常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佛山—汕头一带),往北,东西向异常逐渐消失,转为北东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东向。

三组北东东向的线性异常带,分布在梧州—新丰江—蒲田;韶关北——南平(南部)—福安;萍乡—上饶—象山。

北西向串珠状异常带亦多处见及,如黄山—温州,吉安—泉州等。

因缺乏台湾海峡航磁资料,仅就陆域而言几组不同方向正磁异常带似都 “切”在沿海磁异常条带上。

磁异常条带反映了华南及邻区线性构造的轨迹,客观上显示了基底构造的轮廓。

中国东南部航磁异常图像是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结果的记录。

磁异常条带以北东向为主。

其应力机制,显然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推挤有关。

ΔT 磁异常轴向分布图示于图5。

(浙江省物化院 1992年)
我国东南沿海浙闽粤三省从南至北,于上杭—云霄一线与兴宁—潮阳一线之间;祟安—云霄与沙县—蒲田之间以及金华—温州和龙泉—福鼎之间,形成三块北西向展布的杂乱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正异常区块。

这三块正异常区在航磁上延10km 导数图上仍有清晰的反映。

在上述区块内重力局部异常也相应集中些。

研究区内航磁异常的分布特征可概括为:NE 成带SN 成块的格局。

与全国重力场有一定相似性。

就背景场而言,测区西南广东一带较高,东北浙闽两省负异常分布明显增加。

环状航磁异常大量分布则是闽浙地区的另一磁场特点。

浙闽粤三省磁场大致可分为广东异常区与闽浙异常区。

广东省展现为100nT 以下的微弱正磁场,其上叠加有NEE —EW 向排列的次级异常。

福建省由北西至东南,正负相间展布着三组北东向的异常带。

三条正异常带是:长汀—建瓯异常带;平远—温州异常带;潮安—平潭异常带。

浙闽粤东部地区航磁异常细分之航磁正异常区(带)有:
① 东山—漳州正磁异常区
② 上杭—大田北东向(正)磁异常带
③ 福州—浦田异常区
④ 政和—宁德北西向异常带
⑤ 古田—福安—三沙异常带 ⑥ 温州—丽水—泰顺异常区 ⑦ 象山—椒江异常区 负磁异常区主要有:
① 龙岩—德化—闽清负磁异常区(三个负心) ② 龙川—漳州异常区 ③ 惠州—梅县异常区
④ 东阳负异常区
仅就与浙江有关的平远—温州异常带简述如下:
平远—温州异常带:南端交会于定南(江西)—焦苓(广东)东西向磁异常带。

作北东向延伸,经龙岩、漳平、龙溪、福安,迄于温州。

异常带平均宽50km ,长逾600km 。

该带西南段(龙溪—平远)异常呈平稳场,强度0~50nT ,叠加的次级异常强度在100nT 。

东北段(龙溪—温州)异常杂乱强度大。

叠加的异常,磁场强度一般在200nT ,福鼎北温州南局部异常极大值有的达到400 nT 以上。

该带中多处见元古代与古生代地层出露,如上杭南西、屏南市东部见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地层出露,漳平至大田一带分布有上泥盆统至中三叠统,福鼎附近有石炭纪地层出露。

推测这条异常是古生代、元古代地层的反映。

就目前资料和认识水平看,该带是筛选浙闽粤油气靶区的条带之一。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线性构造
浙闽粤重磁线性构造有北东、北西、北东东、东西、南北五组方向,共30条,多是隐伏断裂的反映(图6)。

涉及浙江的主要有:象山—南澳、青田—南靖、余姚—海丰、温州—和平(广东)。

图6 浙闽粤东部重磁推测断裂带及环状构造略图
1-深断裂及编号;2-大断裂及编号;3-一般断裂(未编号);4-环状断裂及编号
(张春林、朱苏浙 1992年)
环形构造
我国大陆东南部是中生代陆相火山岩重要的分布区,火山构造十分发育。

在余姚—海丰与象山—长乐-南澳深大断裂之间,分布着12个大型和巨型环状构造(直径多在70~160km )和部分中小型环状构造(直径在50km )。

显见火山岩盖层中的环形构造受基底区域性大断裂控制(图6及表4)。

这些环型构造在重磁图土的反映都比较清楚,其位置与卫片解释结果大致相应,惟范围形态上略有差异。

重磁反映的环状构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① 一类周边为重磁力低,中心为重磁同源的正异常。

按其地质意义又可分为两个亚类即;A 环体中心重磁同源的正异常,是代表古生代地层或变质基底分布区,周边由岩体产生的重力低组成环状。

这类环体构造的实例有丽水环、漳平环、龙川环等。

B 环体中心重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磁力高是代表中基性岩体的隆起区,地表常可见到复式岩体。

这一类环体的代表以温州环为典型。

② 第二类周边为重磁力高,中心为重磁力低,或呈正负异常镶嵌状态,它们是负向火山构造的反映。

研究区内多数环体属之。

如括苍山环、宁德环、安溪环等。

括苍山环代表了一个大型破火山构造,宁德环中心的永泰环则反映了一个构造火山洼地。

(二)浙江省重力、航磁场特征(图7、图8)
重力、航磁、化探资料展示的区域场面貌,是各个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岩浆活动(包括侵人、火山喷发及变质作用)所共同导致的结果,间接地反应了我省地质构造的格局。

各个大地构造单元内地质情况的差异,决定了各自独特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场特征。

虽然
由于方法的原理不同,重力、航磁、化探反映的深度有深有浅。

但对比我省物化探图件,
很容易发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的共同地质问题常有惊人的一致性。

因此,利用这些区域物化探资料显示的信息,进一步确定基底构造,圈定火山机构和岩浆岩的分布,分析区域场与矿产分布的关系,既是成矿区划的基础,同时也将为我省基础地质的研究提供一些深部依据。

1. 浙江省重磁场特征 重力场特征
全省重力场以负值为主,正异常分布范围很小,并呈“N ”字形展布千杭州湾两岸和东部沿海及大陆边缘地区。

布格异常的强度由北东往西南作阶梯状降低,从东向西重力高与重力低相间排列。

负异常中心位于泰顺、庆元一带,极小值达-55毫伽。

极大值分布在
海宁、嘉兴附远(约+40伽毫伽)。

省域范围内,南北重力差值近100毫伽。

全省重力场明
显分成五大块(图7)。

浙西下扬子板块上重力场以正值或相对升高场为特征。

浙东华夏微板块上分布的是强度较大的负异常。

实测布格异常图上浅部构造反映清楚,可与省局研究所编的构造体系图对比。

众所周加,重力异常是深部构造(主要指莫霍面的起伏)与地壳上部构造岩浆活动的综合反映。

小范围(如百平方公里)的异常主要决定于盖层界面的变化。

据密度标本统计结果。

本省表层的密度界面主要有两个,一个在新生界与中生界之间,密度差0.22g/cm 3。

另一是中生界与古生界之间密度差0.1~0.22g/cm 3。

浙西北古生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界内部二迭系到中石炭统与下伏地层(C—S)之间还存在一个负的密度界面,密度差在0.1g/cm3。

不同时代的岩浆岩以花岗岩的密度最为稳定,普遍在2.55~2.58g/cm3。

可见变质岩残块和古生界地层的隆起、第四系覆盖下的中生代潜山将形成局部重力高,而中生代的局部凹陷与规模较大中酸性岩体则往往形成自行圈闭的重力低。

根据重磁推断的浙闽粤东部中大型环形构造列于表4
表4 浙闽粤东部重磁推断大型环形构造特征表
航磁特征
大致以江绍断裂为界分为浙西、浙东两个磁场区。

浙西磁场区在负背景场上展布着湖州—千里岗、嘉兴—建德、海盐—兰溪、江山—上虞几条北东向的正异常带。

且在千里岗一带出现大面积的低缓正异常。

浙东磁异常整体呈杂乱形态。

又以温州—建德一线为界分为两个磁场亚区:北东亚区(宁波—临海一带)异常以正负跳跃变化剧烈为特征;西南亚区(丽水、龙泉、泰顺、平阳一带),面积较大的低缓正异常增多。

此外,江山—郭巨—普陀一带之南存在一特殊航磁异常区,将在后文伤叙述。

2. 区域重磁场分区
航磁场的分布总的格局基本与重力场相呼应,其展布特征无论浙北、浙西,或是浙东部都对应良好(如浙东重力场显示的几个NE 向阶梯,航磁亦有显示)。

只是航磁更清楚的
反映了燕山中晚期构造岩浆强强烈活动的面貌而已(图8)。

其中两条燕山中—晚期火山活
动带(天目山—杭川湾;遂昌—宁海)和一个园饼状燕山晚期火山活动区(临安—永嘉)在航磁图上展示得特别醒目,将在后面专门叙述。

以实测重力异常为主,结合航磁资料,并参照滤去表层构造影响的滑动平均(10×10km 2)布格异常图,将全省重磁场分为6个区16个亚区(图9)。

Ⅰ 浙西北异常区
Ⅱ 皖浙边界异常区:(1)天目山莫干山亚区;(2)昌化柯桥顺溪亚区;(3)开化亚区; Ⅲ 浙北异常区:(1)嘉兴金山亚区;(2)余杭—杭州亚区;
Ⅳ 浙西异常区:(1)东阳—诸暨亚区;(2)建德一金华亚区;(3)衢县—常山亚区; Ⅴ 浙东异常区:(1)舟山亚区;(2)宁海—象山亚区;(3)宁海—嵊县亚区;(4)丽
水—临海亚区;(5)遂昌—庆元亚区;
Ⅵ 沿海异常区:(1)渔山列岛亚区;(2)台州湾亚区;(3)温州南麂山亚区 就陆域范围而言,Ⅲ、Ⅳ、Ⅴ异常区构成了我省的主体,尤其是浙东异常区(V )占到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

h t
t p ://g m c 886.t a o b a o .c o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