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三年级数学《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三年级数学《年、月、日》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三年级数学《年、月、日》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三年级数学《年、月、日》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课题的意义:学习和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探索学习时间单位及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感受,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课题介绍:本课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1. 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认识年、月、日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能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3)在探索年、月、日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计算全年的天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1)导入情境,进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的画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2)探究交流,构建新知:A认识年历B认识大月、小月C教学平年、闰年3)实践应用,反馈提高:通过练习、比赛、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4)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谈谈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成功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学生感兴趣的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这一资源入手,动态地呈现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采用多媒体演示年月日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主题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主题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主题研究性学习方案张文杰张文杰研究课题名称: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说明: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完善的,因此模版只是提供了一个供大家思考的框架模型,辅助教师们在真正组织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做到思路清晰明确。

只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间,逐步丰富和完善方案,最终才能形成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终才能形成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单位:单位: 设计日期: 2013年9月所属年级:所属年级: 三年级三年级指导教师:全体学生全体学生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生收的这种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棱角被磨平,个性被抑制,缺失独立思考的精神和问题意识,变得越来越“本分”,越来越循规蹈矩。

考的精神和问题意识,变得越来越“本分”,越来越循规蹈矩。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将学生至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知识单纯的从书本学习知识的传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真正把教育的重心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

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 1. 帮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帮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帮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 2.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性学习打基础。

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性学习打基础。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与意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

展开以小组分组形式进行的主题型探究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身边事探究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初步了解和体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意识和动脑、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全的现代人格。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也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首先,主体教育论认为:教育要培养主体性的人。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

通过双向互动,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

其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再者,施布尔的探究学习理论,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通过激疑、质疑活动的引起,解疑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在复试人类知识的发现过程中,获得创造力的提升。

三、实施的过程1、方案设计:(1)、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决策理论指导下构建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的程序框架,设计教学方法,落实小学数学自主创新学习研究活动的工程。

(2)、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主要是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活动准备:活动前:教师先让学生做好活动的充分准备注意培养小干部,在活动中帮助教师组织活动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素养——校本课程(暨少年宫活动)开发与实施方案一、课程开发背景:(一)学生基本情况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对几何图形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如角度、长度、图形的运动,周长面积等也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很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利于学生了解人与数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在数学领域的长足发现打下基础。

(二)项目的确定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针对目前小学教育普遍存在课堂过于严肃,授课方式单一,师生交流互动受到限制,学生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特举办形式多样、课题丰富的数学活动。

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向外拓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1.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丰富,兴趣得到发展。

2.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陶冶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实施方法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一学年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等场地:教室(三)课程内容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智。

在生活、生产、社会以及大自然向学生提出许多实际问题的时候,数学会帮学生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找出更多、更快、更好的答案,让数学伴学生渡过一生。

附:具体内容安排(第一、二、三周统一安排:课程申报、拟定方案、学生选课)三、课程评价:(一)评价原则1.自主原则。

评价要大胆鼓励自我评价,通过设定目标,让学生找到与目标的差距,自我学习、自我评价。

2.创新原则。

创新贯穿本课程的始终,也是本课程培养的重点,评价要大胆鼓励创新,通过展示学生解题方法,激发创新精神。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思路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究和思考的学科,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思路。

一、活动设计前的准备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应该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明确每个知识点的目标和学习重点。

其次,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教师还需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如教具、实物、图片等,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直观和具体的学习材料。

二、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利用问题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对于学习加减法的内容,可以提出一个生活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探索和发现。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活动,让他们亲自操作尺子,感受长度的概念。

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活动设计的评价与反思在活动设计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思。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得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在反思中,教师需要积极总结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并及时修正下一次的教学设计。

总结起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应注重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以问题启发和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并及时进行评价与反思。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肖丽丽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肖丽丽

《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研究学习
育英小学三年级一班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探索用两步连乘解决简答实际问题,并了解相关的数量关系。

2、能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思考,并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
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
学生自主探索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三、学习难点
正确地应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研究学习
1、出示80页的主题图。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2、学生自主小组讨论交流。

第一种方法:先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式:
再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式:
第二种方法:先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式:
再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式:
小组汇报。

其余学生补充。

有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教师提问:计算5×2×6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计算5×6×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巩固练习。

课本80页想想做做第1题
五、当堂检测
课本80页想想做做第2题,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再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策划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策划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策划引言: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本文将设计一套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设计内容:1.主题选择:选择与学生生活或实际问题相关的主题,如“小贩理发问题”、“购物算账问题”等。

2.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整理形成明确的问题。

3.设计研究步骤: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年级水平,安排合理的研究步骤,如资料收集、问题分析、假设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论推理等。

4.资料收集与整理: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问专家和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5.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6.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学生根据问题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取规律和结论。

7.结果讨论与分享:学生根据研究结果,展开讨论,分享归纳出的规律和解决方法,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8.结论推理与反思:学生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推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三、设计实例:小贩理发问题1.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小贩的理发计算和收费方式,学生提出了“小贩理发问题”:小贩理发时,如何根据不同长度的头发准确计算理发费用,并找零给顾客?2.研究步骤:(1)资料收集与整理:学生实地考察并访问小贩,了解小贩理发的具体计算和收费方式。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旗,更加关注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

倡导旨在克服单纯接受学习弊端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这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小学数学各年级学习内容,要求如下:一年级上册学习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要求是: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学生一方面要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要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学生会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

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

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2014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认识分数》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认识分数认识分数所教年级 三年级三年级 研究学科 数学数学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本课内容《认识分数》安排在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认识分数,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认识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通过两个教材通过两个人平均分一个蛋糕的情境,人平均分一个蛋糕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分得的每引导学生对分得的每1份数进行表示,份数进行表示,使学生体会使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并结合实物体会的意义;之后,安排涂一涂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一步理解;接下来是进行对几分之几的教学。

接下来是进行对几分之几的教学。

接下来是进行对几分之几的教学。

教材的编写注重了分数的产生教材的编写注重了分数的产生的意义,目的是体现分数的必要性。

的意义,目的是体现分数的必要性。

对于平均分,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已有过接触;对于分数,大多数学生有所了解,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很清楚,表现在对分数分母、分子的位置有混淆,对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认识不清。

有混淆,对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认识不清。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本节课是概念的起始课教学,应加以重视,多给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造动手操作的活动,尽可能充分地进行数形结合的教学,让学生对概念形成较深刻的认识。

分地进行数形结合的教学,让学生对概念形成较深刻的认识。

认识分数中,认识分数中,对出现的必要性和意义的理解是学习分数的基础,所以应为对出现的必要性和意义的理解是学习分数的基础,所以应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时空来理解;当学生充分理解了。

学生创造充分的时空来理解;当学生充分理解了。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设计学生认识分数,让设计学生认识分数,让设计学生认识分数,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小学数学研究性研究方案研究性研究名称:理财知识——利息与数学小组成员:42人,分为6个小组所需时间:1课时研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结合具体数据,认识活期、定期储蓄、利率和本金等名词。

2、能够运用学过的百分数、小数除法等知识,计算利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研究研究,初步掌握探究研究的方法,并能写出自己的研究体会或简单调查报告。

2、通过小组调查合作研究,初步了解生活中的理财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感受互相关心、团结协作的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通过研究,初步懂得生活中简单的理财方法。

情境:银行存款与利率1、背景说明:大多数人会选择把剩余的钱存入银行,这样既安全又能获得一定的利息。

但是,怎样存款才能最合适不同的需求,且又能取得更高的利息呢?这看似简单而平常的事,实则有很多学问,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理财手段的作用。

2、课题的意义:很多学生不了解银行在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利率和利率的计算方法。

利率的教学是在教学了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率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也更为专业化。

为了以后能够科学地选择存款方式,我们开展了此次研究。

3、课题介绍: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存款方式、利率,从而掌握求利息的方法。

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和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合作研究、利用互联网研究的能力。

通过实施本活动,引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任务与预期成果:研究的预期成果可以通过论文、网站、多媒体等表现方式呈现。

过程: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学生活动:1、接触、讨论本金、利率等有关问题。

2、了解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

3、研究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教师活动:1、举例说明存款的方法,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组织学生谈感受,提问题。

2、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一、提出和选择课题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调查。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下面是一个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供参考。

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具体目标1.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质疑意识,学会发现问题;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学会分析问题;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5.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6.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法。

三、具体方案1.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数学竞赛和挑战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的质疑意识,引导他们观察、思考;3.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的数学研究任务;4.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5.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共同解决数学难题;6.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7.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和学习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和研究;8.导入数学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研究结果;9.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实验室或数学博物馆,开拓他们的数学视野;10.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数学分析方法。

四、预期成果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实施,预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的数学兴趣明显提高,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2.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质疑意识显著提升,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3.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4.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研究任务;5.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所提升,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6.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法;7.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有所提高,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分析方法。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的方案.doc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的方案.doc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的方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的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善于终身学习,善于获取信息,善于知识创新。

这样,对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改变几千年来传统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信息化社会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为此,我国制定了“科研兴国”的战略方针,并掀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力图打造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推进素质教育。

其中,课改、德育、评价、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四个核心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举措。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有效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者有机结合的课程载体。

二、理论的假设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是: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讲,儿童普遍好奇,爱追根究底,“从心理特点看,现代的学生智力发育好,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较强,对自我价值、自己的地位认识较清楚,在活动中力图表现自己的意愿,对人际关系敏感,心理体验深刻;情绪情感外露性和冲动性明显等。

这就要从实际出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儿童学习的知识有两类。

一是陈述性学习(言传),二是程序性学习(默会)。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讲,学习环境存在四个要素:情感、协作、交流、意义建构。

教学方式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还有终身教育、全体教育理论,以及科学认识论、方法论等,这些构成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还依据与心理学家j.s.布鲁纳(j.s.bruner)倡导的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理论提出应区分讲解式教学与假设式教学。

假设式教学与讲解式教学相对,使学生处于合作状态,要激起学生发现的期望,使学生感到什么都要“尝试”一下、“思索”一下,进行现象的重新组织和转换工作,探究其中的规律性或相互联系,获得新领悟。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_分数乘法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_分数乘法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
1、组长自荐和同学推荐后由老师确定,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各小组顺利完成研究学习,保证人人参与。
2、制订合作学习规则给学生,使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各人的分工,制作调查表,需要准备那些资源都要列清楚等。
3、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能保证师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育的保障措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以提升。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六年级的学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正好处在从小学向初中的过渡期,他们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他们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分析,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参加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虽然对分数乘法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只是基于表面的,而且他们平时缺少对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课时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一、讨论分数乘法有关的数学知识。
二、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方面,确定研究主题。
1组织学生讨论。
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4课时
成立课题组
1、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
2、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三、各个小组根据自己上网、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等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把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的结论,以书面形式写下来。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第一课时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四、巩固练习P108 2、3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可能性(二)[教学目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二、实践探索新知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活动汇报、小结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2、教学例4(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3、P106“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三、练习P109 4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四、作业 109页5题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可能性(三)[教学目标]: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记录次数黄红活动汇报、小结(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3)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2、练习P107“做一做”3、小结三、巩固练习P109 6[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3]实践、记录、统计[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四、作业P109 7学生讨论完成五、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一、利用的数学知识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二、活动步骤(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三、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简单的组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三)拓展应用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四)课后反思:.第六课时简单的排列(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 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四)课后反思:第七课时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2、激趣导入.导语: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3、引导参与.4、共同探究.师:200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3、学生汇报.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5、一小组演示.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11、师生共同.12、小结.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15、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1)进行礼仪教育.(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三、拓展练习.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讨论、汇报.四、课后反思:第八课时巩固排列组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4、学生汇报.(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5.“做一做”(1)练习二十五第7题.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2)练习二十五第9题.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课后反思:第九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二、[活动过程]: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三、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课后反思:第十课时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具[教学方法]:引导观察[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五、课后反思:第十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二)掌握平行四边形.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三)巩固平行四边形.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四)作业:完成练习九第5题.(五)课后反思::第十二课时周长[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用具]:各种实物、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1.活动一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⑴出示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4.周长的概念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⑵学生说一说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六、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一、总体目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

本研究性学习计划旨在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 数的认识:认识0-100之间的数,了解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 加减法:学习1-100的加减法,以及正反运算的基本原理。

掌握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

3. 乘除法:学习1-20的乘法表,掌握乘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 分数:了解分数的概念,学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5. 小数:认识小数的概念,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三、学习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探究式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课外拓展法:开展一定数量的拓展课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学习过程1. 提出问题: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 探索解决方案:让学生自主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展开实际操作。

3. 分享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4. 总结归纳: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五、评价方法1.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考试,测试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平时课堂表现占20%,期中考占30%,期末考占50%。

2. 课外拓展评价:通过学生参加课外拓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成绩评价。

六、实施步骤1. 制定教学大纲:根据小学数学学科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最新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最新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第一课时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四、巩固练习P108 2、3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可能性(二)[教学目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二、实践探索新知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活动汇报、小结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2、教学例4(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3、P106“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三、练习P109 4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四、作业 109页5题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可能性(三)[教学目标]: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记录次数黄红活动汇报、小结(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3)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2、练习P107“做一做”3、小结三、巩固练习P109 6[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3]实践、记录、统计[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四、作业P109 7学生讨论完成五、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一、利用的数学知识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二、活动步骤(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三、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简单的组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三)拓展应用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四)课后反思:.第六课时简单的排列(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 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四)课后反思:第七课时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2、激趣导入.导语: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3、引导参与.4、共同探究.师:200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3、学生汇报.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5、一小组演示.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11、师生共同.12、小结.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15、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1)进行礼仪教育.(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三、拓展练习.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讨论、汇报.四、课后反思:第八课时巩固排列组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4、学生汇报.(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5.“做一做”(1)练习二十五第7题.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2)练习二十五第9题.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课后反思:第九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二、[活动过程]: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三、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课后反思:第十课时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具[教学方法]:引导观察[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五、课后反思:第十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二)掌握平行四边形.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三)巩固平行四边形.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四)作业:完成练习九第5题.(五)课后反思::第十二课时周长[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用具]:各种实物、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1.活动一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⑴出示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4.周长的概念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⑵学生说一说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六、课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方案(3篇)

三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反思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五、活动参与人员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六、活动流程(一)第一阶段:集体备课(2:00-3:00)1. 主持人介绍活动目的和流程。

2. 分组讨论:将三年级数学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

3. 小组讨论:- 分析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 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 设计课堂活动和学生练习。

4. 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5. 主持人总结:对各组汇报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二)第二阶段:课堂观摩(3:00-4:00)1. 观摩教师介绍:观摩教师简要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

2. 课堂观摩:观摩教师进行15分钟的课堂教学展示。

3. 观摩教师反思:观摩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不足。

4. 其他教师点评:其他教师对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第三阶段:教学研讨(4:00-5:00)1. 主持人引导:主持人引导教师围绕以下话题进行研讨:- 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2. 分组讨论:教师分成小组,针对主持人提出的话题进行讨论。

3. 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提出该课题是基于以下原因:1、现行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弱点:重结果,而对过程重视不够;重知识学习,而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够;重接受性学习,而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不够;重书本学习,而与社会生活联系不够;重独立思考,而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不够;重机械模仿,而激发学生创造性不够。

2、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产生重大突破,学生需要在学习方式上要有较大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理论假设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而优化学生智能结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其中,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符合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能有效激发主动探究。

它注重过程、强调学生体验,学生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它注重知识的应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多的表现与发展的机会,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开发。

三、研究内容1、探究性学习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开放性作业(含小专题)设计与应用研究。

3、数学实践活动课研究。

4、数学学习中学生探究方法及实践途径研究。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相对应,本课题研究力争达到以下目标:1、教师掌握了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及方法,形成了基本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自主构建、主体突出,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局面。

2、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条件、方法、问题进行解题。

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加强,能从生活中发现和提炼出数学问题,又能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形成了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学生在活动课中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旅游中的数学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所教年级三年级研究学科数学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和合理搭配等方法,都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应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我们外出旅行需考虑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才能使所有的座位尽可能坐满,才能使所需费用最少。

在三年级上册中“旅游中的数学”,渗透着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经过理论学习这些内容后,想到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自己合理安排,合理搭配从多种策略中选择最优方案;因此设计了“旅游中的数学”为主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尝试从最优化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本次以“旅游中的数学”为主体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通过选择最合理省钱的租车方案和荤素搭配,培养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

3、课题介绍在学生学习的《旅游中的数学》一课的知识后,设计了“旅游中的数学”为主题的研究活动。

其基本目标是:(1)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兴趣。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参与课题学生是三年级全体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可爱活泼,对身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有探索的强烈欲望;2、学生刚学过本单元中的《旅游中的数学》的基础知识,记忆犹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三年级数学《年、月、日》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课题的意义:学习和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探索学习时间单位及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感受,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课题介绍:本课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 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认识年、月、日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2)技能目标: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能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3)在探索年、月、日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计算全年的天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1)导入情境,进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的画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2)探究交流,构建新知:A认识年历B认识大月、小月C教学平年、闰年3)实践应用,反馈提高:通过练习、比赛、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4)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谈谈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成功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学生感兴趣的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这一资源入手,动态地呈现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采用多媒体演示年月日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观察年历,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发现创造,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谈收获、谈感想,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知识进行梳理,利于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
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2、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内容: 1. 通过用左拳记忆法和记大月的儿歌,轻松地帮助学生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慧智岛闯关的练习遵循了学生爱动、爱玩、爱挑战的特点,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

3.“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把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4.每人写一篇有关“年、月、日”为题数学小作文。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将以报告或PPT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调查问卷、手抄报、多媒体播放以及学生小作文集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现。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资源:课件、教材、网络、与课题有关的图片等。

日历和纸张。

提供一些数学学习网站给学生收集关于年、月、日的图片和片段。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图片资料、纸、笔、日历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八、总结
与反思:数学
知识的学习
过程是不断
发现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
过程。

在本部分教学中,教师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特别是整百年是否为闰年的判断更是学生数学智慧的一次提升,同时插入平年闰年的课外知识,
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