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艺术史
写出拜占庭艺术哥特艺术巴洛克艺术各自的特点和相同之处?代表作品?各艺术发生的年代?
哥特艺术:是指与古典文化那种均衡和谐观念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是宫廷贵族艺术的世俗化,是“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哥特艺术包含建筑、雕刻、玻璃器皿、灯式、装饰画等,这些哥特艺术当中,宗教题材扮演重要角色。影响从12世纪到16世纪中叶,玲珑的哥特式教堂至今仍是基督教的标志。
哥特艺术风格集中体现在教堂建筑上,以尖形拱门代替罗马式的半圆形,建筑物重量及引申力集中于高耸的尖塔,墙壁较薄,窗户较大,饰有彩色玻璃的图案。内部圆柱较细,光线比较充足,门前饰有生动的浮雕和石刻。许多雕刻生动自然,具有现实主义风格。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的风格,是教会弃绝尘寰的思想的体现,也是各个城市显示其强大生机的反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夏特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兰斯大教堂都堪称欧洲哥特式建筑的经典。英国有坎特伯雷大教堂﹑索斯伯—里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德国哥特式建筑最为壮观的乃是科隆大教堂,而乌尔姆教堂尖塔高达161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也受哥特式风格影响。
哥特雕刻艺术主要表现为教堂门楣中心的浮雕群像,以及门券里和立柱上的圣母、基督及圣徒立像。典型代表有巴黎圣母院《最后审判》群雕和夏特大教堂《众圣徒》圆柱体雕刻群像等,特色是形体修长,姿态拘谨,以人物前倾后仰、左顾右盼来表现动作。波希米亚的《克鲁莫圣母》雕像,以结构明快清晰,线条优美雅致著称。以“哥特式摆动”而法国阿维尼翁维勒夫教堂的《圣母子像》利用象牙的弯曲度把人象雕成扭动姿态,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
哥特式绘画伴随哥特建筑而生,主要包括玻璃镶嵌画,插图画,壁画和嵌板画。由于哥特式教堂窗户扩大,壁面减少,所以其绘画艺术以彩色玻璃窗画为主。彩色玻璃窗画以《圣经》故事为内容,用红、蓝,紫等颜色的玻璃镶嵌而成。最突出的作品即夏特大教堂和布鲁日教堂中的玻璃窗画。哥特式壁画有14世纪西蒙·马蒂尼为锡亚那大教堂创作的祭坛画《天使报喜讯》。木板画乔托为佛罗伦萨新圣母教堂创作的《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
拜占庭艺术:是约5到15世纪中期于东罗马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充满了精神的象征主义,重视心象,不容有写实主义的存在。拜占庭艺术融合了古典艺术的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的抽象装饰特质,有浓厚的东方色彩。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其思想内容是崇拜帝王和宣扬基督教神学,为巩固贵族阶级的统治服务。
成熟的拜占庭风格以线条和平涂的色彩的动态为基础,不以形体为基础。人物的个性特征受到抑制,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的脸型,
体型平面化,衣褶处理为旋动的线条图案。整个画面予人以灵魂超脱肉体的感觉;人物的三维空间表现已为精神力量所取代,精神力量借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来。其人物形象取严格的正面姿势和拜占庭脸型、巨大的眼睛和锐利的眼神,以及典型的金色背景。这类背景在孤立人物的画面上,使形象宛若悬浮于墙壁与观众之间的空间某处。
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细密画及工艺美术的风格创造上,都有较大的成果。其建筑上的杰出成就有圣索菲亚大教堂。最早的拜占庭建筑采用巨大的圆屋顶和拱顶。在结构或视觉效果上,圆屋顶同其下的纵列墙壁之间存在著不协调。因此,在10世纪,大部分地区的建筑均改用辐射状,包括4座相同的有拱顶的臂状结构,其交叉处覆盖有圆屋顶,而臂状结构即以此为中心向外延伸。这类有中心的、辐射式的设计非常符合东方教会教阶组织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可明显地见于教堂的圣像装饰设计、壁画或镶嵌画中。它们覆盖了教堂的圆屋顶、墙壁和拱顶,使建筑与绘画的表达语言充分地融为一体。这种圣像设计也反映著一种礼拜仪式:基督与圣母生平的故事性场面,不像在西方教堂中那样按其情节发展顺序铺列在壁上,以配合说教和感召的需要,而是根据节日的意义进行挑选,并按照其神学意义安置。这些镶嵌画和壁画的制作风格反映出它们只是表达神和上帝的静态象征的形象。
拜占庭工匠将马赛克艺术发展到了新高度。彩色玻璃管和金色背景创造出闪亮的光色效果,马赛克装饰教堂的墙壁和天花板,美化上帝和君王,杰出的马赛克作品意大利拉文那的圣维塔雷教堂。拜占庭帝国
很少制作纪念性雕塑,主要集中于象牙板雕刻。
巴洛克艺术: 16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兴起,17世纪入盛期,18世纪渐衰。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它有豪华的特色,有宗教的特色和享乐的色彩;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调,强调艺术家的想象力;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立体感;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如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塑及绘画的综合,此外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一些因素和想象;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占主导地位;多数巴洛克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似一些花纹。
把建筑画成平面图,其共同特点是正方形、圆形和十字形;巴洛克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以及从复杂的几何图中变化的更复杂图形。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形式赋予建筑元素动感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特征,追求令人意外的效果。代表作有维纽拉和戴拉·伯达的罗马《耶稣教堂》,马德诺完成的米开兰基罗未完成的《圣彼得教堂》。十七世纪巴洛克建筑大师贝尼尼,雕刻家兼精建筑,在1624~33年间完成圣彼得大教堂内的青铜华盖,又设计了门前双臂环拱形广场和柱廊,成为西方最大的广场建筑之一。波罗米尼的四泉的《圣卡罗教堂》,被誉为巴洛克建筑的典范。意大利北部的杜林地区瓜里尼建的《圣布小教堂》圆顶。西欧诸国的巴洛克建筑又结合各地的特点而各有所长,如英、法等国带有较严谨的色彩,例如
巴黎凡尔赛宫。
巴洛克雕刻有时是建筑的一部份,代表作有贝尼尼的《圣泰雷莎之幻觉》(罗马圣马利亚教堂),是宗教性和官能性的结合。这种风格也影响西欧各地。其它名作如《四河喷泉》、《大卫》。法国巴洛克雕刻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柯塞沃克的《勒布兰半身像》,《路易十四半身像》。
宏伟壮观,充满动感,精湛的透视变奏,戏剧性构图,起伏波动,体现无限的空间,加理想光的对比,使画面生统一协调如舞台效果是巴洛克绘画特色。代表作有意大利卡拉瓦乔的《在以马杵斯吃晚餐》《埋葬基督》、《水果篮》、《酒神》、卡拉契的《圣母哀悼基督之死》。
哥特艺术﹑拜占庭艺术和巴洛克艺术的相同处:都大量运用宗教题材或和宗教有关的题材,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强调神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宗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反应,都为维护宗教的统治服务。这三种艺术的作品集中于宗教题材,被用于装饰教堂,体现了宗教在当时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统治地位。此外,这些艺术作品题材也涉及到了宫廷﹑王权及贵族,是艺术被用于维护王权和贵族统治的一种体现。都成为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利用艺术在思想上对民众进行统治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