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训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答案(一)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篇目第五单元:1、与朱元思书2、五柳先生传※3、马说※4、送东阳马生序

一、《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都,全)净,天山共.(相同、一样)色。从.(顺着)流飘荡,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自.(从)富阳至.(到)桐庐,一百许.(左右)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妙绝)。

水皆缥碧

..(青白色),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使人看了产生寒意)树。负.(凭借)势竞上,互相轩邈

..(高、远,这里指争高、争远);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筹划)世务者,窥.(看到)谷忘反.(通“返”,返回)。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翻译文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加点的为关键字,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1)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7)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结构特点:总分式

4.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之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水异:水之色,水之清,水之静,水之急

山奇:山之高,山之势和山上的其它景物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情感

二、《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

..(以之为,把它作为)

..(不知道)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对书中内容有所体会),便欣然忘食。性

嗜.(喜欢)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亲戚、朋友)知其如此,或.(有时)置.(摆)酒而招之。造.(到)

饮辄.(总是、就)尽,期.(希望)在必醉。既.(已经)醉而退,曾不

..(空

..(竟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寂的样子),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安然自若的样子)也!常著

..(指衣服上有破洞),簟瓢屡空,晏如

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过完一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

..(心情急切地样子)于富贵。’其

..(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

言兹若人之俦.(同类)乎?衔觞.(酒杯)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 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加点的为关键字,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1)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2)不戚戚

..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于贫贱,不汲汲

3、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这是一个虽然贫困,但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三、马说※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所以)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两马并列)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因为)千里称.(著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顿)或.(有时)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这)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且.(况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鞭策)之不以.(按照)其道.(正确的方法),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拿)策.(鞭子)而临.(面对)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语气助词,这里表示反诘,可以翻译为“难道”)真无吗邪?其.(语气助词,这里表示推测,可以翻译为“大概是”)真不知马也。

1.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的《杂说》,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__韩愈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并给文中加横线的词注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