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基础实验大纲
农学基础实验
Experiment of the Foundation of Agronomy
1、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01600003j
适用专业:植保(植)、植保(农药)
理论课总学时:4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学时(4学时/周)
学分:0.5学分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6 个;综合实验0 个;设计实验0 个;创新性实验0个)应开实验学期:第5学期
2、实验课程简介
农学基础实验课是针对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作物的形态特征观察、产量构成以及产品品质等内容。共6个实验:(一)作物分类与识别;(二)禾谷类作物形态特征观察;(三)豆类作物形态特征观察与大豆性状演化;(四)马铃薯形态特征观察与淀粉含量测定;(五)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六)种子检验。其中(一)、(二)、(五)、(六)分别为4学时,(三)、(四)分别为2学时。该课程所有的实验类型均为验证实验,教师讲解相关理论内容,由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结合感官观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
3、实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来验证和补充课堂理论知识,使得教学内容系统化,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讲授的有关知识,感性认识结合理性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基本要求
①通过实验(一)、(二)、(三)、(四),学生应掌握作物的分类和识别的方法,能够根据形态特征区分作物,结合课堂教授内容,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功能及形态上的变化。
②通过实验(五)掌握作物产量构成因子的概念,能够区分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影响因子,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栽培技术措施是如何对产量构成因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产量。掌握产量计算方法。
③通过实验(六)掌握种子检验的目的、检验指标以及指标的测定方法。了解室内检验和室外检验指标的区别。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自编教材
5、考核方法
实验报告、平时操作及口试相结合。
6.实验大纲主撰人:刘丽君
(一)实验项目1 作物分类与识别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学时每组人数:3人,首开日期:9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作物分类方法及依据,掌握各作物的名称,各作物种子的形态特征、植株的外部形
态特征能将常见的栽培作物进行归类。
4、实验内容提要
在实验室内观察作物的种子、植株标本;标本圃观察作物的成株。
5、实验操作要点
(1)实验室内观察作物种子,掌握各作物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内部构造。
(2)实验室内观察成熟植株标本,掌握各作物植株的外部形态特征。
(2)标本圃内观察各作物生育期间的植株标本,注意观察各作物各器官的形态特征。
(3)对所观察的作物进行归类。
(4)根据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6、注意事项
有些作物田间长相形似,应注意观察识别。
(二)实验项目2 禾谷类作物一般形态特征观察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学时每组人数:3人,首开日期:9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识别禾谷类作物一般形态特征,并初步掌握禾谷类作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名称,能从形态特征上区分第一禾谷类作物与第二禾谷类作物,辨认常见禾谷类作物,尤其小麦、燕麦、大麦和黑麦的区别。
禾谷类作物是人类栽培最多以收获籽实为主的禾本科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几种麦类作物有许多共同构造与禾谷类其他属不同,在生物学方面也有类似情况。因此,禾谷类被分为第一禾谷类和第二禾谷类作物。第一禾谷类作物包括小麦属、大麦属、燕麦属和黑麦属。第二禾谷类包括稻属、玉米属、粟属等。本次实验主要从根、茎、叶三部位来观察禾谷类作物幼苗的形态特征,并能根据特征将之区分;观察禾谷类作物成熟植株的特征,尤其穗部特征;观察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外部特征及内部结构。
5、实验操作要点
(1)观察禾谷类作物幼苗的形态特征,主要观察根、茎、叶三个部位的特征,凭借放大镜观察茎和叶片上茸毛的有无、浓密程度以及一些细微结构。
(2)观察禾谷类作物成熟植株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穗部特征、地上茎与地下茎的区别。
(3)观察禾谷类作物种子、果实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
(4)根据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6、注意事项
注意分清第一禾谷类和第二禾谷类作物形态特征上的区别;有的禾谷类作物幼苗较小,有些形态特征可能会被忽视,尤其叶结构当中的叶舌、叶耳,应认真观察,可选择相对较大的幼苗来观察。注意观察各作物种子的背部和腹部,认真观察胚和胚乳的位置。
(三)实验项目3豆类作物形态观察及大豆性状演化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3人,首开日期:9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观察了解豆类作物各器官的一般形态特征,并能根据形态特征对几种主要豆类作物幼苗进行区别,通过对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了解作物进化过程中性状的演化规律。
4、实验内容提要
主要是对豆类作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了解豆类作物各器官特征上的差别,正确区分几种主要豆类作物的幼苗。测量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株高、茎粗、直立程度、节数、荚数,种子大小,通过所获得的数据描述大豆性状演化趋势。
5、实验操作要点
(1)观察豆类作物幼苗的形态特征,主要观察根、茎、叶三个部位的特征,凭借放大镜观察茎和叶片上茸毛的有无、浓密程度以及一些细微结构。
(2)观察豆类作物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及内部结构特征。
(3)观察比较豆类作物花的构造、荚果形状和着生部位。
(4)取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成熟植株各5株。
(5)对所取样株进行株高、茎粗、直立程度、节数、荚数、种子大小(百粒重)的测量。
(6)根据以上测量的结构描述大豆性状的演化规律。
(7)完成实验报告。
6、注意事项
注意豆类作物子叶出土情况,豆类作物叶有子叶,真叶和复叶,有些作物的第一对真叶也是复叶,观察时应认真。大豆性状演化部分所的数据应当是5株的平均值,百粒重应当是三次称量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