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特点

合集下载

先秦文学的特点及教学漫谈

先秦文学的特点及教学漫谈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特点在于:
1 政治性强:先秦文学反映的是先秦时代的政治生活,其中有许多
的政治批判和政治讽刺。

2 哲学性强:先秦文学中有许多关于人生、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
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艺术性强:先秦文学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这些作品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教学方面,建议在讲授先秦文学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然后通过讲述一些典型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先秦文学的特点。

此外,可以通过分析先秦文学中出现的许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秦文学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一些图片或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秦文学的内容。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图片来展示先秦时期的历史场景,或者使用视频来演示先秦文学中的一些代表作品的朗读。

此外,可以通过一些小组讨论或模拟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决一些关于先秦文学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在教学完先秦文学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篇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或者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篇关于先秦文学的文章。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先秦文学的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其中《诗经》、《楚辞》等作品代表了先秦文学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先秦文学的特点并以《诗经》、《楚辞》为例进行论述。

一、先秦文学的特点1. 反映封建制度和贵族生活:先秦社会以封建制度为主导,文学作品往往以君王、贵族和官员的生活为题材,描写了他们的功绩、荣耀以及悲剧性命运。

这种写作倾向使得文学作品充满了封建主义的思想和价值观。

2. 注重表达情感和个体感受:早期的先秦诗歌以感情表达为主要特点,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这种情感表达的形式多样,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也有对悲伤和忧愁的抒发。

3. 运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先秦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比拟、隐喻等手段进行表达。

这样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富有内涵,读者需要通过对典故和象征的理解来领悟作品的意义。

4. 以形式简洁、音乐性强为特点:先秦文学作品多采用平仄对偶的形式,这种写作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有助于传承和记忆。

并且,这些作品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使得读者阅读起来更加流畅。

二、《诗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0多首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

它在先秦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特点如下:1. 原始朴实:《诗经》中的诗歌多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原始朴素的农耕生活,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这些歌颂了季节变化、耕种劳动等内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 音乐性强:《诗经》每首诗都有特定的音乐曲调,配合仪式舞蹈进行演唱。

这种音乐性强的特点使得《诗经》成为古代音乐的重要遗产,也为后世音乐发展提供了启示。

3. 聚焦于人情世故:《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聚焦于人情世故,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的甜蜜与痛苦等。

讨论中国古代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

讨论中国古代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

讨论中国古代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灿烂的文化中,文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经历了三千年多年的历史长河的洗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感染力的内容之一,同时也以其丰硕的文学成果、独特的文学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这时期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两汉文学中以汉赋乐府诗及长篇巨著《史记》等成就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光辉的一页。

关键字:一、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期。

先秦文学的成就包括神话、诗歌、散文三大部分。

、神话。

神话是原始居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中国神话包括创世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战争神话等等。

早在公元前的先秦古籍中,如《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以及《吕氏春秋》等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已得到记载。

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也都有许多古典神话的记录。

这中间,《山海经》保存的神话最为丰富,而且接近古代神话的原貌,它最具有神话学价值。

它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神话作为原始居民意识形态的体现在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中默默传承着,它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后世的创作。

它对于后世文学不仅有素材的意义,更具有原型的意义。

古代神话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创造,使文学作品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

《诗经》与《楚辞》是先秦诗歌的代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而“颂”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和舞曲。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详细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一、秦汉文学的特点1.1 诗歌的崛起秦汉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之前,诗歌主要表现为民间歌谣,而在汉代,诗歌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并开始呈现出丰富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逐渐固定,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散文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尤其是在诸子百家中表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和文学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散文在形式上更加规范,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1.3 辞赋的繁荣辞赋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融合了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汉代辞赋达到了顶峰,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1.4 小说和戏剧的萌芽虽然秦汉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学体系,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小说和戏剧特征的作品。

如《汉书》中的“志怪”篇,就已经具备了小说的雏形。

而汉代的一些戏剧作品,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也为后世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2.1 诗歌代表作品•《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浪漫主义精神。

2.2 散文代表作品•《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3 辞赋代表作品•《子虚赋》: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两都赋》:东汉文学家班固所作,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描绘了洛阳和长安的繁华景象。

2.4 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品•《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先秦两汉文学史讲稿

先秦两汉文学史讲稿

先秦两汉文学史讲稿第一编先秦文学史 (3)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3)第二章上古神话 (4)第三章《诗经》 (5)第一节《诗经》的体制和性质 (5)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8)第三节《诗经》的艺术及对后世的影响 (9)第四章先秦历史散文 (10)第一节从卜辞到《春秋》 (10)第二节《左传》 (12)第三节《国语》 (13)第四节《战国策》 (14)第五章先秦诸子散文 (16)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寓言体——专题论文 (16)第一节《论语》《墨子》《老子》 (16)第二节《孟子》 (18)第三节《庄子》 (19)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 (20)第六章屈原与楚辞 (21)第一节楚辞的产生及其特色 (21)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22)第三节《离骚》 (23)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23)第五节楚辞的后劲 (25)第二编秦汉文学史 (25)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说 (25)第二章两汉散文 (26)第一节西汉的政论文 (26)第二节东汉的散文 (27)第三章两汉辞赋 (27)第一节赋的来源和特征 (27)第二节汉赋的发生 (28)第三节汉初赋家 (29)第五节东汉辞赋 (30)第四章《史记》与两汉史传文学 (30)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 (30)第二节《史记》的修撰 (31)第三节《史记》的叙事 (32)第四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34)第五节《汉书》与杂传的萌芽 (34)第五章汉代诗歌 (35)第一节汉乐府 (35)第二节五言诗的兴起 (37)第一编先秦文学史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本段之上下限1、无法确定上限,一般以有文字之初开始(甲骨文、金文)。

2、下限一般定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一、文学的发生口头——文字从传说到写定(短歌和故事;荷马神话)韵文——散文出于天然,便于传播实用——审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娱宾遣兴纪实——虚构二、先秦文学的特征1、学科属性不独立无所谓“纯文学”。

“文史哲合一”,除楚辞外,后世多以入经、史、子三部。

两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特点剖析

两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特点剖析

两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特点剖析一、历史背景两汉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汉和东汉时期,这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这些变革对两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政治环境西汉时期,刘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使得政治稳定并且有利于文化发展。

东汉时期,王莽篡位后不久恢复传统政权,并将专制体制推向极端。

这种政治环境对文化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社会变革两汉时期是一个社会变革频繁的时代。

土地改革和农民起义等事件使得社会阶层动荡不安,而这种动荡也反映在了当时的文学作品中。

二、特点分析两汉文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在风格、题材和思想内容等方面体现出独特性。

1. 风格多样化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文体和风格。

从简练明快的《陈涉世家》到精巧细腻的《红楼梦》,两汉文学呈现了多种风貌。

2. 题材广泛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题材,包括宫廷诗歌、乐府民歌、历史传记、道家哲学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题材展示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状况。

3. 思想内容丰富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还探讨了普遍人性和人生的意义。

例如,司马迁的《史记》就对中国历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三、影响与价值两汉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价值。

1. 文化传承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作家和经典著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文化遗产。

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被广泛传播,并延续至今日,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文学创作技巧两汉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现代文学作家仍然从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 历史研究价值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通过研究当时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

因此,两汉文学也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两汉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和特点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与思想。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先秦时期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

先秦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由口头传统逐步走向文字表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和基石。

本文将从先秦文学常识的角度探讨先秦文学的重要特点和代表作品,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的特点包括:1. 口头传统和文字记载相结合;2. 文学体裁的多样性;3.文学内容的多元化;4. 文学风格的独特性。

先秦文学表现了口头传统和文字记载相结合的特点。

在先秦时期,文字的运用并不普遍,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的。

也有一些重要文学作品被记录在各种材料上,比如竹简、青铜器、匾额等。

这些文献的出现,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先秦文学具有多样性的文学体裁。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赋、乐府、文章等多种体裁。

最有代表性的是《诗经》,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风貌。

先秦文学的内容多元化。

在先秦时期,文学作品的内容涉及了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治、军事、风土人情、爱情、家国情怀等。

这些作品既有描绘自然山水的田园诗,也有表达社会现实的政治讽刺。

这些多元化的内容丰富了先秦文学的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

先秦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

在先秦文学作品中,不同的创作风格体现了各个时期的风尚与特色。

比如《诗经》中的诗歌大多以古朴、豪放的形式出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期许;而《楚辞》则以浪漫主义的风格展现了楚国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情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点外,先秦文学还有其他方面的特点,比如古代文学的民族融合性、传统文化的积淀性、文学思想的多元性等。

这些特点为先秦文学赋予了更加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先秦文学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中,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古代文学风格特色分析

古代文学风格特色分析

古代文学风格特色分析在中国文学历史中,古代文学是一个重要的艺术体系。

古代文学包括了先秦文学、汉唐文学、宋元明清文学等各个时期的文学,分别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学风格特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学的风格特色,以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

一、先秦文学风格特色先秦时期,古代文学起步,文学体裁也相对单一。

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主要是诗歌和诸子百家的文本,其中又以两汉时期出现的《诗经》和《楚辞》为代表。

《诗经》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歌谣和诗歌形式记录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政治生态等内容。

而《楚辞》则引入了散文的写作方式,内容涉及了爱情、哲学、道德、历史、抒情等多个方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而言,先秦文学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 文学语言简练明了,表现力强。

先秦文学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意境,富有表现力。

如《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诗句,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了自然界的美好和人们的情感。

《楚辞》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诗句则更加富有感情色彩的描绘了爱情和美好的自然风景,可谓是先秦文学表现力的最佳诠释。

2. 原本性强,反映社会现实。

先秦文学常常以描述社会现实为前提,体现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文化面向,并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例如,《诗经》的《小雅》和《大雅》分别记载了周代君臣聚会和隆重的宴会、大典等场合的礼仪和典章,反映了当时高度文明和秩序井然的局面。

二、汉唐文学风格特色汉唐文学是中国文学演变过程中比较辉煌的阶段之一。

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涌现了很多杰出的诗人、文人、书法家和文化名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诗歌成为主流,形式多样。

在汉唐时期,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从形式上看,除了五言、七言绝句外,还出现了律诗、绝句、律诗、词等多种诗歌形式。

从内容上看,唐诗尤其是李白和杜甫的作品,不仅表现了一定的个人情感,而且也融入了当时的宏大时代热情和战争气氛,如李白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杜甫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等诗句,充满了浪漫情怀和伟大激情。

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特点与风貌。

一、先秦文学的开端在先秦时期,古代文学呈现出了初步的雏形。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了大量描述各个时代生活的民间诗歌。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观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和风貌。

《诗经》的出现为以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两汉文学的繁荣两汉时期,古代文学迈入了一个繁荣期。

儒家思想的兴起使得文学更加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和道德伦理的思考。

贾谊的《新书》、司马迁的《史记》等著作开创了史传体的文学形式,将历史和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汉赋也开始兴起,以辞章华丽、富有抒情的表达形式受到广泛赞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风格各异。

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渐渐摆脱了古代文学的束缚,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自由与多样性。

此时的文学作品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而非只是描写现实的客观形象。

代表作品如《世说新语》等,以真实、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一批古代风流人物的生活和心态。

此外,佛教的传入也为古代文学带来了新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描写佛教思想的作品。

四、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杰出成就唐宋元明清时期是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作品。

唐代的诗词达到了巅峰,有着不朽的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

宋代的词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

元代的杂剧在古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例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明清时期的小说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开始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展现,作品如《水浒传》、《金瓶梅》等。

五、古代文学的共同特点古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珍视儿女情长和友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其次,古代文学重视情感表达,注重诗意和抒情,通过丰富的形象描写和鲜明的语言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秦汉文学基础知识浅说800字

秦汉文学基础知识浅说800字

秦汉文学基础知识浅说800字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浅谈秦汉文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秦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政治性和实用性。

由于秦朝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文学作品往往与政治紧密相关。

如《尚书》、《乐府诗集》等,都是为了政治目的而创作的。

同时,由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文化受到了严重破坏,汉朝时期文人们重视文化恢复和传承,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实用性,以教化人民、宣扬道德为主要目的。

其次,秦汉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文体多样化。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体裁,包括散文、诗歌、辞章等。

其中,散文的发展较为突出,主要有史书、杂记、传记等。

《史记》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史书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巅峰之作。

此外,汉赋也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以其华丽辞藻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

第三,秦汉文学还表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这个时期,汉族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文学作品也开始以汉族文化为主导。

例如,《楚辞》是秦汉时期楚地文化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汉赋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民族特色,表达了汉族人民对家国、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秦汉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启示,也对后世的文学风格和主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汉赋的华丽辞藻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楚辞》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也对后来的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综上所述,秦汉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特点包括政治性和实用性、文体多样化、民族特色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这些特点使得秦汉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秦朝与汉朝文人的创作特点与风格对比

秦朝与汉朝文人的创作特点与风格对比

秦朝与汉朝文人的创作特点与风格对比1. 背景介绍秦朝和汉朝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其间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学者和文人。

本文将从创作特点和风格两个方面对秦朝与汉朝文人进行对比分析。

2. 秦代文人的创作特点与风格2.1 创作特点•实用性:秦代文人注重实用主义,他们的作品以政治、军事和实际生活为主题,强调解决现实问题。

•简练明确:秦代文人追求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强调言简意赅。

•冷峻坚硬:由于社会环境以及孕育该时期的战国思潮,秦代文人的作品常带有一种冷峻坚硬之感。

2.2 风格•政治味道浓厚:秦代文人通常涉足政治领域,并在他们的诗歌、文章中反映出自己对政治权力、统一大业等议题的热情和思考。

•倡导实用主义:秦代文人追求实际效用,他们的作品中包含了很多实用性的知识、智慧和技巧。

•着重抒发情怀:虽然秦代文人主要关注实际问题,但他们在写作中仍不乏对自然美、人情之感的表达。

3. 汉代文人的创作特点与风格3.1 创作特点•文化继承与创新:汉代文人延续了秦代文学传统,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并以此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

•唯美思想:汉代文人倾向于追求唯美主义,对自然景色、温暖情感等方面有着深入的展示和描绘。

•抒发个体感受:相较于秦代注重社会实用性,汉代文人更加关注个体内心感受,并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2 风格•唐突闲适:汉代文人风格较为随意活泼,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抒情与哲理并存:汉代诗歌常常兼具抒情和哲理两方面的内容,既能表达个人情感,又融入了对时代思潮的思考。

4. 总结秦朝与汉朝文人的创作特点和风格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注重现实问题、对政治权力的关注等。

然而,汉代文人更倾向于追求唯美和个体感受,并在作品中更加灵活地抒发情感和思想。

这种变化反映出了社会环境和时代思潮的转变,也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注意:以上内容为小助手自行撰写,请核对并适当调整以符合您的需求。

秦汉古代文学常识

秦汉古代文学常识

秦汉古代文学常识1. 背景介绍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和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

在这两个时期,古代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秦汉古代文学的常识,包括文学特点、代表作品和主要作家等内容。

2. 文学特点秦汉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如下:2.1 内容丰富多样秦汉时期的文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哲学、诗歌、散文、戏曲等多个领域。

从历史上看,当时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对于哲学、文学和艺术的追求也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重要课题。

2.2 形式多样化古代汉文学作品的形式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和戏曲。

其中,诗歌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形式,以五言绝句为主流,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散文以骈文和赋为代表,形式较为复杂,意境丰富多变。

而戏曲则以汉赋正义剧本为主,曲调独特,表演形式多样。

3. 代表作品秦汉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以下是其中几部著名作品的介绍:3.1 《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辞章之一。

这篇作品以屈原的个人遭遇和离散之苦为背景,通过咏史抒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离骚》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3.2 《论衡》《论衡》是汉代文学家刘向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集杂家思想和各种知识于一体的著作。

这本书包含了众多的短文、议论和杂记,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历史、哲学和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3.3 汉赋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在前代文化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今注》中孔坚撰写的《义疏》记载:“武库之文、名曰赋。

”,这说明汉代赋是用武库(刺史、太守等官府内的图书馆)供称之。

汉赋以形容文章中讲求具体描绘,文字较为精美,情感和思想抒发深厚。

4. 主要作家秦汉古代文学中,有一批杰出的作家对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主要作家:4.1 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大人物,他是《离骚》的作者,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史书体裁、体例的差别及先秦两汉史传文学体裁特点-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史书体裁、体例的差别及先秦两汉史传文学体裁特点-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史书体裁、体例的差别及先秦两汉史传文学体裁特点-古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把传解释为: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载之冠冕也。

由此我们可知,刘勰是把史传界定为虞夏至东晋的各体史书。

那么,史传与史传文学两者概念能否等同呢?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的体裁、体例上又各有怎么样的特点呢?一、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史传主要指的是史书,其范围包括了史传文学。

一部在整体意义上有较强文学性的历史着作才能称之为史传文学。

用郭丹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史传文学的文学性使得它不是简单枯燥地排比历史史实或机械地阐述历史变化规律,而是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解绎历史。

文学性是史传文学的内容表现的一个载体、一种方式而已。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这一点,才能真正来探讨史传文学。

中国的史传文学产生于先秦,发展于两汉,之后就进入了一个较为长时间的不活跃状态。

上古时期人们并没有严格地划分出文学、历史与哲学等相近学科的界线,这样的文史哲不分成就了史传文学的出现与繁盛。

人们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发展,在秦汉之后的魏晋时期,人们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期,有意识地将文学、历史等学科分离开来。

所以,先秦两汉时期是史传文学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二、史书的体裁、体例之别史传文学的本质是历史着作,所以史传文学的体裁指的是史书的体裁。

史书体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史体,指的是史着的外部表现形式。

它侧重的是史着编写形式的外在形式。

从历史上来看,在先秦时期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中就产生出了两种史书体裁:记言、记事。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体裁。

唐代的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阙体。

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

然则班、荀二体,角力争先,废其一,固亦难矣。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摘要:一、引言二、先秦史传文学的发展1.诗经和楚辞2.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三、秦汉史传文学的演变1.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学变化2.汉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四、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特点1.社会背景的影响2.文学主题和表现手法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史传文学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发展、演变、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风貌。

二、先秦史传文学的发展先秦时期,史传文学主要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存在。

其中,诗经和楚辞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成果。

1.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文化的结晶,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楚辞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形式多样,情感丰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先秦时期,散文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散文的代表。

史传散文主要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诸子散文主要以《论语》、《孟子》、《庄子》为代表。

这些散文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变革。

三、秦汉史传文学的演变秦汉时期,史传文学在继承先秦文学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学变化秦统一六国后,文学创作受到了政治统一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歌颂统一、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

同时,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对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2.汉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汉代是史传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有《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巨著。

汉代文学以历史为背景,以人物为中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特点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背景的影响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背景密切相关。

两汉文学研究

两汉文学研究

两汉文学研究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被划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在这些时期内,产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传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

本文将探讨两汉文学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内容。

一、历史背景在西汉时期,由于秦朝的统治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而东汉时期,则因为天灾战乱等原因,社会动荡不安,文学作品呈现出较为压抑的色彩。

二、文学特点1. 诗歌两汉时期的诗歌,多以“乐府”、“风雅”等为代表。

其特点是抒发情感真挚,讲究音韵和律诗格律。

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离骚》、《陌上桑》等。

2. 散文两汉时期的散文,多以“赋”、“志”等为代表。

其特点是描写细致入微,气势磅礴。

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汉书》、《后汉书》等。

3. 小说两汉时期的小说,多以神话传说为主题。

其特点是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白蛇传》、《搜神记》等。

三、代表作品1. 《离骚》《离骚》是西汉时期楚国儒生屈原所写的一篇长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顶峰之作”。

它以楚国被秦灭亡为背景,表达了屈原对士人理想和国家前途的思考,同时也是对自己经历的苦难的宣泄。

2. 《后汉书》《后汉书》是东汉班固所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它记录了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3.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描绘了一幅丰富而细致的官场、贵族社会的图画,并富有深邃的人生哲理。

四、总结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时期,其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先秦两汉文学的认识

对先秦两汉文学的认识

对先秦两汉文学的认识对先秦两汉文学的认识按照传统意义的分法,常常把中国的文学史分为上古期、中古期和近古期。

所谓上古期,又包含两个阶段——即先秦文学和两汉文学。

从先秦到两汉的这段历史,虽说距离我们很是久远,但却是一个文学发展取得初步进展、甚至创造了辉煌与灿烂成就的时期。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个阶段,具有一定的源头性和标志性意义。

在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对先秦文学有着这样一个界定:“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要说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是符合文学作为活动的文学特征的。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文学产生于劳动,这一时期文学的初步繁盛,与人民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密不可分。

此外,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征也逐步彰显,尤其以《诗经》为典型,其格式上的押韵,其手法上采用的“赋比兴”,无不体现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典型特征,文学开始具有审美功效更多地也体现为人们对于这种美的形式的追求。

除了所谓的文学活动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还应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应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这一点上,或许先秦文学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有所差别所在。

且不说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早已逐步产业化,起码其早已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生产的特殊精神生产模式是显而易见的。

而先秦文学,其实并未从社会生产中完全独立出来,更为确切地说,它并未从当时的文化中完全独立出来。

先秦的文学作品有些是通过史学或哲学著作表现出来的,很多作品的产生可能与当时的祭祀等活动有关。

其实,直至汉代这个问题或许也没有被完全突破,比如关于《史记》更应作为史学著作还是文学著作的问题,也是各有说法。

不管怎样,无论其是否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先秦文学的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是不可否认的。

先秦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非《诗经》莫属。

《论语》中记述了孔子这样一句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所谓“思无邪”,较为普遍的解释是“真情自然流露”。

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特点

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特点

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特点1、创始性: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文学伴随着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周代而蔚为大观。

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一应俱全,散文中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应用散文已有明确的分界。

史传散文的记言记事由分离到融合,产生了文诰、编年、国别、谱牒等多种体例。

诸子散文由简短的语录体发展为论辩文,进而形成专题论文,完成了论说文的体制。

应用文中包括典、谟、训、诰、誓、命以及书信、盟誓、祝文、祝辞、箴、诔、铭文等各种文体。

先秦散文的记言、叙事、写人以及议论、抒情等,由自然到自觉,手法逐渐成熟。

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经学角度来说,先秦时代是出产“元典”的时代,儒、道及其他各种思想流派的原始经典都出自这一时代;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各个方面来看,先秦文学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

这种创始性充分体现了先秦时代的作家所特有的开拓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注重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恰与后世辗转模拟、东施效颦的风气形成强烈的对比。

2、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

《论语·先进》说孔门弟子子游和子夏长于文学,“文学”便是泛指古代文献。

《诗经》和《楚辞》本是文学创作,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价值和思辨色彩。

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文学等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都是如此。

《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有舞蹈道具和动作的描述,乐章的章名概括了诗歌的内容,显然是诗乐舞的综合表演。

《诗经》作品大多重章叠句,原本是适应音乐和舞蹈反复表演的需要。

秦论汉赋每个朝代的特色文学

秦论汉赋每个朝代的特色文学

秦论汉赋每个朝代的特色文学
所谓秦汉文学,其实主要是两汉文学。

秦朝历时短暂,且又实行了严酷的文化专制朝历时短暂,且又实行了严酷的文化专制(法家排斥文学),导致了文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导致了文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可言。

秦代文学
吕不韦招集门客所著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成书成书于秦灭六国之前,仍属战国散文的范畴。

于秦灭六国之前,仍属战国散文的范畴。

汉代文学
汉朝盛世与文学大一统特点。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到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两汉历时四百余年(其中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

汉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汉朝以辽阔的疆域,雄张的国力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基础。

简述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莫基作用和影响。

简述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莫基作用和影响。

简述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莫基作用和影响。

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在先秦时期,诗歌是主要的文学表达方式。

《诗经》是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诗歌集,以其简洁而富有内涵的文学风格而著名。

2.注重修辞和韵律:先秦文学中有着高度注重修辞和韵律的特点。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采用了双句或是多句的韵律形式,通过押韵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3.偏向于表达情感和思想:先秦文学强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在《离骚》、《九歌》等作品中,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了对人生、命运、道德等深刻的思考。

4.反映社会和人民生活:先秦文学对社会和人民生活有着较为丰富的反映。

《左传》和《史记》等史书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宗教、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展现出人民的生活和社会风貌。

先秦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基础性和开创性影响。

它奠定了古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和文学艺术的传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先秦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经》和《左传》等,成为后世文人的范本和参照,影响了后来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

在文学风格方面,先秦文学的美学追求和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诗经》的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左传》和《史记》的叙事方式和思想深度则为后来历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先秦文学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基础性和开创性的影响。

它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先秦时期文学的特点与精神(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院 2009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袁建锋学号:2009010500)摘要:先秦是中国文化的萌芽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时期的第一段,其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了秦朝迅速覆灭的历史教训,在文化政策上做了较大的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措施,从而使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不论是作家的文学素养,还是文学作品的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先秦文学特点精神一、先秦文学特点所谓“先秦”,指的是中国秦王朝(前221-前206)以前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是:由于当时先民的“文学”观念模糊,还与历史、哲学、政治等学术文化含混在一起,笼统地称为“文”,因此论述文学、批评文学的著作也较为模糊和宽泛。

即使是专门论述“诗”的资料,也和后世特别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诗论不尽相同,那时的人们对于“诗”,更多地还是从大文化特别是政治伦理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的。

因此可以说,所谓先秦文论,往往都是广义的文论。

但是,我们切不可因此就忽视和否定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后世两千多年中国文学思想的源头。

我们都知道,不论研究什么事物,历时性的溯源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即常说的必须弄清楚该事物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中国古代社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连续性的封建社会历史很长,而它的思想文化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就大体上奠定了,其中主要是儒家的思想文化,还有与之相反相成的道家思想文化,以及其他诸子文化。

具体到文学理论批评上来也是如此,先秦时期各家各派的文艺思想,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艺观念,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1.上古神话的产生中国古代神话分为:创世神话、世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神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所产生的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及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也引起惊奇和恐慌,由此人们幻想出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对原始人很重要,它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也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

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散见于经、史、子、集中。

《诗经》、《楚辞》是两部诗歌总集,其中含有大量取材于神话的诗篇,《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就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后稷诞生的神奇经历。

《楚辞》中保留的神话较多,尤其在《天问》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作为素材。

此外《左传》、《国语》、《逸周书》、《穆天子传》、《庄子》、《韩非子》等都有大量的神话存在。

诸子中《庄子》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寓言指的就是神话,一些则是对神话的改造,如鲲鹏之变、黄帝失玄珠等。

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之中,以《山海经》最具神话价值,其保留的神话相当古老。

《山海经》中有大量的对山神形貌的描述,或为奇形怪状的动物,或兼具人和动物的特征,如龙首鸟身或人面马身等,这些都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

海经、大荒经的神话色彩是全书最浓的,其中有不少想象奇特的神话。

《山海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的神话传播和研究就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时代的镜子——《诗经》如果说“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成为后代作家的学习典范。

《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的发展,现成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此外,《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

后世的简、铭、颂、赞等文体的四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

(1)《诗经》是反映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歌总集,其中一部分是司乐大师所保存的祭歌和乐歌,另一部分是经过采集并书写成文的民歌。

《诗经》三百零五篇,其中民歌(国风)就有一百六十篇,几乎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劳动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这些诗歌真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情绪和愿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反射我国奴隶制时代的一面镜子,也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幽风》中的《七月》,是一首具有典型意义的“奴隶之歌”,逼真地描述了奴隶们一年四季的艰苦劳动和牛马不如的生活,充分表达了奴隶们悲惨和愤怒的思想情感,有力地控诉了奴隶主压迫与剥削奴隶的罪恶事实,深刻地揭露了奴隶制社会的反动本质。

它为我们研究西周初期的阶级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硕鼠》和《伐檀》则把现实的真实和奴隶们斗争的思想真实作了统一的反映。

尽管这些思想是当时奴隶自发反抗斗争的萌芽,但随着阶级觉悟的提高, 会导向英勇的斗争,这是奴隶们的良好愿望的集中表现。

《国风》中的诗篇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歌颂劳动,表现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的,有描写纯洁的爱情生活的,有表达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有表现劳动人民遭受痛苦与折磨的摇役、兵役的,有揭露和讽刺奴隶主的残暴与荒淫无耻生活的。

民歌(国风),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现实, 而且描绘了一幅珍贵的民俗画卷。

3.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代一些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

编成《楚辞》一书,这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在诗歌史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汉书•艺文志》中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一般认为,《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

在《离骚》前一部分中,有不少“系心怀王”的诗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等。

这些诗句可以解释为屈原的忠君。

屈原的爱国之情,是和宗族感情连在一起的。

如他对祖先的深情追认,就是一种宗族感情的流露。

屈原的爱国感情更表现在对楚国现实的关切之上,从希望楚国富强出发,屈原反复劝戒楚王向先代的圣贤学习,吸取历代君王荒淫误国的教训,不要只图眼前的享乐,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如“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以及引后数句,列举了夏启、羿等由于“康娱自忘”而遭到“颠陨”的命运,向楚王提出了警告。

君昏臣佞使得楚国处境岌岌可危。

对宗国命运的担忧,发而为一种严正的批判精神,这是《离骚》中非常值得珍视的地方。

鲁迅先生评价诗人屈原的《离骚》时指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意甚幻,甚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屈原的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而且也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屈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其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后世文人如贾谊、司马迁等均受其影响。

此外,稍后于屈原的宋玉,是屈原的直接继承者,在先秦文学史上是仅次与屈原的著名辞赋家。

其代表作《九辩》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的现实政治。

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对秋景的描写,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

屈原对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样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

就句式来说,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

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复,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这种精神气质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

楚辞中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副副雄伟壮丽的图景。

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有重大影响。

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4.先秦散文以及《庄子》中的寓言成就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的哲理散文,是列国纷争,奴隶制崩溃与封建制兴起,奴隶主与新兴地主阶级残酷搏斗的纪实。

历史散文的作者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和政治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复杂的矛盾斗争。

历史家总结了历史上政治的、军事的斗争经验, 为统治阶级巩固政权,提供了借鉴。

哲理散文的作者针对当时社会大变革,围绕着旧制度的崩溃后, 如何建立新制度来适应新的社会要求;如何结束列国纷争,谋求中国的统一;如何促使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使技术经验进一步提高,为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发展服务等问题进行思索,提出解决这些间题的意见和主张,设计了一些理想社会的蓝图。

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具有它的历史作用。

重要的寓言作家为战国中期的庄周( 约前369 -约前286)。

《庄子》中寓言不仅数量多, 而且形式多样,想象奇特,充满浪漫色彩,用拟人化手法表现的寓言故事很多。

当然,《庄子》一书非尽庄周所作,一般认为《外篇》、《杂篇》为门生后学的作品, 但这些作品中也存在大量的寓言,反映出庄周对其学生、后学的影响,有的可能就是流传下来的庄周的讲述。

《庄子》中的寓言在《墨子》之后又形成一个特色显著的流派,《列子》中的寓言明显受其影响。

《庄子》一书在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命名与功用界定方面也做出了有意义的新的探索。

《庄子﹒寓言》中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郭象注: “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

”唐成玄英于篇首“寓言十九”郭象注下疏云:“寓,寄也。

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

”王先谦《集解》云:“意在此, 而寄于彼。

”所谓“藉外论之”, 即借别的事来说明道理。

这实际上便是对寓言的一种界定。

又《天下》篇云: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角奇见之也。

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厄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