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生物采集与测定
北黄海夏、冬两季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北黄海夏、冬两季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大型底栖生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北黄海是中国黄海最北部的海域,是中国海洋渔业的一个重要捕
捞区,其丰富的底栖生物资源给当地的渔民带来了很多经济收益。
然而,由于人类的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北黄海底栖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
因此,为了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北黄海夏、冬两季大型底栖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北黄海夏、冬两季大型底栖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分布规律,评估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程度,为北黄海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选择样本点和采样方法
通过对北黄海海域环境和底栖生物分布的了解,选择10个样本点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三网同步调查的方法,使用底拖网、多层固定网和底栖生物采样器进行采样。
2.测定样本指标
对采集到的底栖生物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数量统计、体型测量、性别鉴定、生殖器官检测等指标测定。
3.分析样本数据
根据采集和测量结果,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
通过比较夏、冬两季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态位分布等指标,分析它们的生态学特征和分布规律。
四、研究意义
1.为北黄海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探究夏、冬两季大型底栖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对于增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提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北黄海夏、冬两季大型底栖生物的生态学特征,能够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拓展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河流生物栖息地调查及评估方法
图 $" 河流生物栖息地调查范围及采样点密度 %&’( $" D$’./ (#: ,(9.) :/#,&%0 ’! %*/ ,"6B/0/: 6&B/6 *(+&%(%1
H 期! ! ! ! ! ! ! ! ! ! ! ! ! ! ! ! ! 石瑞花等: 河流生物栖息地调查及评估方法! ! ! ! ! !
河流生物栖息地调查及评估方法2083国内一般在每个监测点采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采样方法水深不超过112主要采集毛翅目蜉蝣目和广翅目等昆虫集中在堤岸边根垫和大型水生植物基部采样总采集长度约10主要采集摇蚊寡毛类蜻蜓泥蛉和甲壳类周丛生物样洗刷1015块有固着生物部分浸在水体的石块和圆木主要采集摇蚊等个体较小的底栖动物采样频率约10主要采集附着在大石块和大圆木上的毛翅目翅目摇蚊和软体动物等
3FE3
应H 用H 生H 态H 学H 报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2G 卷
将栖息地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生态学家定义的栖 息地单元— — —功能性栖息地 ( !"#$%&’#() *(+&%(%, ) ; 另 一类是地貌学家定义的河道内物理栖息地单元— — — 水流 生 境 ( !)’- +&’%’./, ) 或物理栖息地 ( .*0,&$() *(+&%(%) 1 功能性栖息地以河流中的介质为研究对象, 由 底质和植被类型组成1 常见的功能性栖息地种类有 无机类 ( 岩 石、 卵 石、 砾 石、 砂、 粉 砂 等) 和植物类 ( 根、 蔓生植物、 边缘植物、 落叶、 木头碎屑、 挺水植 物、 浮叶植物、 阔叶植物、 苔藓、 海藻等)
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四: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游泳动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三部分:底栖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四部分: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五部分:鱼类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六部分:潮间带生物物种资源调查—184—第一部分:总 则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1部分 总则》GB/T 12763.1—19913 调查任务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海洋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海洋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 调查的基本程序4.1调查准备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
—185—4.1.2 确立调查区域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
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
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
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定性定量和生物量的监测技术(浮游、底栖、着生)
定性定量和生物量的监测技术(浮游、底栖、着生)(1)水样的沉淀浓缩将己固定的水样,放入1 000 ml沉淀器(沉淀器可用1 000 ml广口瓶或分液漏斗)中静置24 h,使其充分沉淀。
然后缓慢吸出上层清液,将剩下的20 ml左右的沉淀物转入30 ml定量瓶中,再用吸出的清液冲洗沉淀器3次,每次的冲洗液仍转入定量瓶中,并使终于容量为30 ml。
假如标本需长时光保存,应加入2~3 ml。
(2)定性调查将新奇或固定的水样,置于显微镜下举行属种鉴定。
对于优势种应当鉴定到种,普通种类可鉴定到属。
鉴定结束后,应将鉴定的种类列有名录。
假如鉴定到种属有困难,可按蓝藻、裸藻、绿藻、金藻、黄藻、硅藻、甲藻、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类举行鉴定。
(3)定量调查视野法计数:将定量瓶中的样品充分摇匀,采纳合适体积的计数框举行总数计数或分类计数。
每个样品计数2片,取其平均值;同一样品的两次计数之差超过±15%,需举行第3片计数,取两个近似的平均数作为计数结果(见表9.3)。
藻类、原生动物计数取0.1 ml,在l0x40~10x60倍显微镜下用0.1 ml的计数框举行藻类计数,计数50~300个视野,原生生物全片计数。
轮虫取1 ml,在10x10~10x20倍显微镜下用1 ml计数框举行全片计数。
甲壳动物取5 ml或8 ml,在10x10~10x20倍显微镜下用5 ml或8 ml计数框举行全片计数。
每升水中浮游植物的个体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N—1L水中浮游生物的个体数; Cs—计数框面积,mm2 ; Fs—每个视野的面积,mm2 ; Fn—计数过的视野数; V—1L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 U—计数框的体积,ml; Pn—每片计数出的浮游生物个体数。
单位体积浮游动物的数量,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N—1L水样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个/L; V—采样的体积,L; Vs—样品浓缩后的体积,ml; Va—计数样品体积,ml; n—计数所获得的个体数,个。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
若有余渣带回,切勿遗忘将其中标本
拣出归入所属样方号。
分离的标本经初步鉴定,以样方号为
单位分装,并及时加入固定液。
除海绵、苔藓虫等含钙质动物改用
75%酒精固定外,其余用5%左右的 中性福尔马林保存。
按序号分别将定量和定性标本登记于
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定量分析记录表 和定性分析记录表。
小潮高潮 平均水面
小潮高潮 最低水面
滨 螺
白 脊 藤 壶
约6.5 m Ⅰ1
约5.6 m Ⅰ2
约4.6 m
Ⅱ1
约3.7 m
Ⅱ2
小潮低潮 最高水面
小潮低潮 平均水面
大潮低潮 平均水面
大潮低潮 最低水面
鳞
牡 蛎
笠 藤
苔 藓
约2.5 m Ⅱ3
壶
海 胆石 、花
约1.6 m Ⅲ1
海虫
约0.7 m
星
Ⅲ2
约0.1 m
5. 采样过程
5.1 大型底栖生物样品采集
岩石岸每个潮带取5个样方。样方位置的确定可用标志绳索
(每隔2m有一标志)于站位两侧水平拉直,各样方位置要 求严格取在标志绳索所标位置,无论该位置上生物多寡, 均不能移位。
泥滩、沙滩每个潮带取5个样方。样方位置的确定可用标志
绳索(每隔5m有一标志)于站位两侧水平拉直。
亚潮带或潮下带。
厦门港潮间带水文特征(正规半日潮型)
厦门港属正规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5.66米,平均低潮位
1.74米,平均潮差3.96米。
正规半日潮是指在一个太阴日(约24时50分)内,有两次
高潮和两次低潮,从高潮到低潮和从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几 乎相等,而涨退历时也很相近(约6小时12分)的潮汐。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
—
√
—
√
—
√
—
√
√
√
√
√
√
√
√
浅水
√ √ √ √ √ √ — √
采样类型 定性 半定量 定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分样、拣选
标签
固定、保存
四、标本室内鉴定和数据输入
鉴定
➢ 优势种或常见物种(如软体动物)应鉴定到种 ➢ 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外)至少鉴定到科 ➢ 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属 ➢ 摇蚊的幼虫和蛹以及寡毛类个体,需要封片观察
D型网:30cm×30cm;适用于多种生境
浅滩采集
砂质底质采集
索博网:30cm×30cm;适用于水深< 0.3m溪流
索博网 – 刷洗石块,操作10-15min
Hess 采样器
Hess 采样器:采样类似于索伯网,水深 <0.5m
改良 Hess 采样器
分样筛:500μm,直径25-30cm
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工具
溪流及浅河
✓踢网 ✓D型网 ✓索伯网 ✓Hess 采样器
大型河流、湖泊、水库
✓Allen 采泥器 ✓Kelle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Peterson 采泥器 ✓Ponar 采泥器 ✓柱状采泥器 ✓人工基质
踢网:1m×1m;两人操作,适用于 多种生境
踢网
挑取样品
目标设计方案 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专项调查,一般采用目标设计方案, 基于已知的问题或事件选择监测站位,可提供某一位点 或河段的状态评估
底栖动物的测定(B)
底栖动物的测定(B)底栖动物,指栖息生活在水体底部淤泥内或石块、砾石的表面或其间隙中,以及附着在水生植物之间的肉眼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普通认为体长超过2mm,不能通过40目分样筛的种类,所以亦称为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它们广泛分布在江、河、湖、水库、海洋和其它各种小水体中。
它包括许多动物门类。
主要包括水生昆虫(aquatic insecta),大型甲壳类(macrocrus taceans),软体动物(mollusks)、环节动物(annelids)、圆形动物(roundworms)、扁形动物(flatworms)以及其它无脊椎动物(aquatic invertebrates)。
底栖动物不同于浮游生物,它们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本身移动能力差。
在未受到干扰的状况下,底栖动物的种群和群落结构是比较稳定的。
但因为生活周期的不同,某些种类(如水生昆虫的羽化)的生物量会有较大的变动。
在正常环境下比较稳定的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比较多,每个种的个体数量适当,群落结构稳定,多样性指数高。
某些河口区则是少数种类占优势。
另外,瀑布下及山区或丘陵区急流中,则主要是几种适应急湍流水的种类,它们多栖息于砾石或乱石之下。
水体受到污染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幻,而底栖动物可以稳定地反应这种变幻。
可以应用其群落结构的变幻来侦察和评价污染。
有机物(农药、城市生活排水)污染和重金属等无机有毒物质的污染都能造成底栖动物结构组成的变幻。
严峻的有机污染影响时,水中溶解氧将大幅度降低,以致多数较为敏感的种类和不适应缺氧的种类逐渐消逝,而仅保留耐污染的种类。
这些种类的密度增强,成为优势种类。
另一方面,重金属及其各种盐类在水体中的严峻污染,也会影响底栖动物区系组成,乃至底栖动物所有消逝。
例如化工或冶炼厂的废水挺直排入江河,长年累月,底质中重金属含量极高,在相当一段废水流经区域内的底栖动物将濒于绝迹。
应用底栖动物对污染水体举行监测和评价,已被各国广泛应用,尤其在底部基质相像的河流或湖泊。
水生生物采集方法详尽含采样器样品保存等
V=1/2bh
所以细胞体积就相当于细胞重量以μm3计算 109μm3=1mg鲜重=1 mm3 *用个体表示:个体大小不一致,就不易表现出饵料的
丰欠。
计算体积(ml);n——计算个数 枝角类、桡足类:N=n/v=100÷10=2个
(3)生物量计算 A.体积计算 轮虫体重:最小0.06μg,最大为0.702-16.74μg
1μg=10-6mm3 例如:萼花臂尾轮虫:一般椭圆形,V=0.25abc或
V=0.13a3 当b=0.65a;c=0.37a,体长a=233.19μm时,体重
改良彼得生采泥器:(开口面积为1/16或1/20 m2),昆虫、寡毛类、软体动物
埃克曼采泥器:面积1/40m2,昆虫、寡毛类
分样铜筛(40目/寸)、塑料水桶、白色解剖盘、 小镊子、解剖针、脸盆、毛笔。
广口瓶(30-50ml,250ml),塑料袋。
药品:甲醛液、乙醇75-80%
2.标本采集、整理、称重、固定
水生生物采集方法详尽含采 样器样品保存等
学习重点
各类水生生物的采集方法,固定、计数,生 物量换算
一、采样点的选择:
采样点在平面分布上必须要有代表性,除湖 心、库心、河心以外,湖湾、库湾、上中下 游、进出水口等必须设点。
垂直分层设点
二、记录:
天气、日期、时间、风向、表底层水温、气 温、理化因子、标本号等
400/0.093=4301个视野。 Ac——计数面积(mm2) Vs——1L水样浓缩后的体积——30ml。 Va——计数框的体积——0.1ml。 K值=(400÷0.093÷100视野)×30÷0.1=12900
底栖动物在生物监测上的应用
一、底栖动物的基本概念 二、底栖动物的习见类群 三、底栖动物的生活型 四、底栖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大型底栖动物在水质生物监测中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六、底栖动物研究工作程序 七、底栖动物水质评价过程中常用的生物参数
一、底栖动物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底栖动物(zoobenthos或benthic animal) 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水生动物。
2、分类
2.1 起源: 原生底牺动物(primary,zoobenthos) 次生底牺动物(secondary zoobenthos) 2.2 筛网孔径的大小 大型底牺动物(macrofauna) 小型底牺动物(meiofauna)
微型底栖动物(nanofauna)
原生底栖动物:直接利用水中溶解氧。
5.1 优越性
1)分布广,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水质栖境改变等的影响。 2)种类多样性高,对感染的反应范围广,耐污值多样性高。 3)许多种类的活动能力差,生活场所固定,因此可以对干 扰后的影响进行空间分析。 4)有较长的生活周期,能综合反应较长时间段内的水体质 量状况。 5)已具有完善的半定量野外采样法。数据分析和评价指数。 6)易采集,工具简单;许多类群易鉴定,鉴定资料相对完 备。
4、钻蚀动物boring benthos
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在叫坚硬的物体上钻蚀洞穴
如船蛆
四、底栖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海洋生物讲义-近海海洋生物主要类群及其样品采集整理和分析的注意事项
近海海洋生物主要类群及其样品采集整理和分析的注意事项(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林茂)前言海洋生态系统由水层和底层两大子系统组成。
水层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浮游生物,底层生态系统的大型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是我近海海洋生物监测的主要对象。
本讲义简要说明了上述监测对象的样品采集、处理和信息整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海洋生物的种类鉴别是海洋生物监测的核心问题,讲义扼要介绍了我们近海水层和底层生物的主要类群和常见物种,目的是促进大家对我国近海水层和底层主要生物类群的种类多样性的了解和认识,为进行监测对象的种类鉴别提供参考。
上篇样品采集整理1 术语和定义1.1 浮游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很弱,只能随水流移动,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
1.2 鱼类浮游生物营阶段性浮游生活的鱼卵和仔、稚鱼的总称。
1.3 底栖生物生活于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生物的总称。
根据与底质的关系,底栖生物可划分三种生活类型,即底表生活型、底内生活型和底游生活型。
1.4 大型底栖生物凡被孔宽为0.5mm套筛网目所阻留的生物,称为大型底栖生物。
1.5 小型底栖生物凡能通过孔宽为0.5mm套筛网目,而被孔宽为0.042mm所阻留的生物,称为小型底栖生物。
1.7 潮间带潮区最高高潮线到最低低潮线之间的海岸带。
该地带在涨潮时淹没在海水中,退潮时又暴露在空气中,受到陆、海双重复杂的影响。
1.8 潮间带的划分根据潮汐水位参数或岸滩生物的垂直分布,将潮间带划分为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
1.9 潮间带生物在潮间带营附着、固着、底埋和匍匐活动的一类动、植物的总称,这其中不包括鸟类。
2 调查方式2.1 大面观测2.2 断面观测2.3 连续观测3 采样方法3.1 采水适用于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微生物、浮游植物等项采样。
3.2 拖网适用于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等项采样。
3.3 采泥适用于微生物、底栖生物采样。
4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浮游生物样品采集4.1 网型选用当进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浮游生物样品拖网采集时,应注意到网型的选用,在30m以浅海域,应采用浅水І型、Ⅱ型浮游生网采集大、中型浮游生物,采用浅水III型浮游生网采集小型浮游生物;在30m以深海域应采用大型、中型游生物网采集大、中型浮游生物,采用小型浮游生物网采集小型浮游生物。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定 PPT
筛网
31
3.2 采样操作
3.2.1 采泥
a) 面积为0.05m2的采泥器,每站需采集 4-5个样品;0.1m2的采泥器,每站 需采 24 个样品。
b) 泥样淘洗 采用漩涡分选装置淘洗时,将泥样分批倒入筒体,并将分流龙头开关 调节至较大颗粒沉积物不致搅起溢出筒体。
c) 所有生物样品,包括生物残渣,均应收集并计入定量分析。
(2)底内生活型
a)管栖动物 这类动物主要包括一些能分泌管子埋栖于沙泥中的种类。如沙 蚕。 b)底埋动物 栖息于泥沙中的一类动物,也包括挖洞穴居的动物。 有多毛类环节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部分甲壳动物、棘皮动 物等。 c) 钻蚀生物 通过机械的或化学的方式,钻蚀坚硬的岩石或木材等物体,生 活在自己所钻蚀的管道中,所以称为钻蚀生物。包括一些等足类甲 壳动物和双壳类软体动物。
2 调查要素
包括调查种类数量、组成类别、优势种类、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等。
3. 样品采集
3.1 采样仪器设备 3.1.1 定量采泥仪器设备
a) 抓斗式采泥器 b) 弹簧采泥器 c) 箱式取样器
采泥
抓斗式采泥器
21
Van Veen 采泥器
22
箱式采泥器
23
Lenz 采泥器
柱式采泥器 24
3.1.2 定性拖网仪器 设备
调查,一般采用网口宽度为2.5m3.0m
三角拖网:网口大小及网衣结构同阿氏拖网。适合于沿岸水域 和底质较复杂的海区采样
桁拖网:一般适用于水深100m以内的海区,特别是底质松软的 海区
双刃拖网:适于底质为岩礁、碎石或砂砾的海区
26
阿氏拖网
三角拖网 双刃拖网 27
调查船航速在2kn左右,航向稳定后投网。拖 网绳长一般为水深的三倍,近岸浅水区应为水深 三倍以上,拖网时间为15min;水深1000m以上的 深海,拖网绳长为水深的1.5倍2.0倍,拖网时间 30 min1h。
水生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及调查方法
淡水生物地理 分布的调查方 法包括现场调 查和实验室分 析,其中现场 调查包括水样 采集和水生生
物观察等。
了解淡水生物 地理分布有助 于评估水域生 态系统的健康 状况,为环境 保护和资源利 用提供科学依
据。
海水生物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全 球各大洋、南 有不同的 分布区域和栖 息环境,如珊 瑚礁生物、深
THANK YOU
汇报人:XX
水生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及调 查方法
汇报人:XX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水生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水生生物的调查方法
添加章节标题
水生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淡水生物地理分布
淡水生物地理 分布是指水生 生物在淡水环 境中的分布情 况,包括河流、 湖泊、水库等
水域。
淡水生物地理 分布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 如气候、地形、
显微镜观察:使 用显微镜观察水 样中的生物种类 和数量。
计数与分类:对 观察到的生物进 行计数和分类, 记录数据。
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生生物调查 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遥感技术在水生生物分布 调查中的应用案例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收集:采集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整理后的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便于理解和展示
河流类型:淡水河流、咸水河流、半咸水河流 生物种类:鱼类、虾类、贝类、两栖动物、水生植物等 分布特点:不同生物在河流中的分布区域和数量不同,受到河流流速、水温、水质等因素的影响 调查方法:采样、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特征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定
底栖生物的生态作用
生态平衡
底栖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平衡作用,通过 食物链和分解作用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物质循环
底栖生物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将死亡的有机物 转化为无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底栖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碳 循环、氮循环等。
底栖生物的分布与多样性
生态修复
根据底栖生物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 的生态修复方案,如恢复水生植被、 改善水质等,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恢 复和平衡。
水质监测与解氧、重金 属含量等,为水质监测与评价提
供依据。
污染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区域底栖生物的种类 和数量,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污 染物类型,为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分类鉴 定
目录
• 底栖生物概述 • 底栖生物调查方法 • 底栖生物分类鉴定 • 底栖生物调查的应用 • 底栖生物调查的挑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底栖生物概述
底栖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底栖生物是指在海洋或淡水水域底部 生活的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底栖动 物和底栖微生物。
特点
底栖生物通常具有适应水底环境的特 殊生理和形态特征,如扁平的体型、 发达的附着器官和耐低氧、低光照的 生存能力。
底栖生物调查的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底栖生物调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遥感、GIS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底 栖生物调查提供更多可能性。
标准化和规范化
随着底栖生物调查的普及和深入,调查方法和流程将逐渐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调查结 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综合研究
未来底栖生物调查将更加注重综合研究,结合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多个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探究底栖生物的生态功能和环境适应性。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水产饵料生物学
底栖动物是指在水地区栖息的动物总称, 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调查的 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 成,分布以及对水体单位面积上底栖动 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作出比较可靠的 估计,从而为水体中底层鱼类的放养指 标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用这些调查数 据评述水体的污染程度。
一、调查所用的工具及药品
底栖动物的采集工具种类很多,目前国内在采集方法和采集用具 上,还没有统一规范,但基本的方法用具是一样的。 采集定性定量过程中需要下列器具及药品: 水体地形图 深水温度计 彼得生采泥器 一般温度计 带网夹尼器 扭力天平 三角拖网 托盘天平 脸盆 解剖镜 水桶 显微镜 标签 培养皿 铅笔 指管瓶30~50ml 记录本 试剂瓶1000ml 毛巾 广口瓶250ml 纱布 量筒 胶布 抄网 解剖针 分样筛40目 放大镜 酸度计 塑料带 甲醛 解剖盘 酒精 小镊子 吸管 绳索 毛笔 盘称 滤纸
天 的 天
天 天 天 天 天
哈 哈 哈 哈 和
呵 呵 呵 呵 呵 呵 哈 哈 哈 哈
444
矿馒桅峎苀箥緓姵覎胘蝰垇嘅 駀辩佢克炉网们塈弯歒芏踠逻 厞悮
嘎嘎嘎
嘎嘎嘎
嘎嘎嘎嘎嘎嘎搞个
1222222222222223211
21111122222222222 能密密麻麻密密麻麻
坿葚珝蒕牙泻瑸狁骝臣諬諝髜 弢碽孍虰废匒慨芨勊绢粼助鄻 竵悖
快快快快快歼击机
4444444444444444 4
斤斤计较就就
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方法
优势种或常见物种(如软体动物)应鉴定到种 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外)至少鉴定到科 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属 摇蚊的幼虫和蛹以及寡毛类个体,需要封片观察
计数
易断的环节动物等按头部计数 软体动物的死壳不计数 数量较多、无法全部计数时,可使用标准网格托盘,
随机抽取其中一部分计数,再进行换算
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工具
溪流及浅河
大型河流、湖泊、水库
Allen 采泥器
踢网 D型网 索伯网 Hess 采样器
Kelle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Peterson 采泥器
Ponar Biblioteka 泥器柱状采泥器 人工基质踢网:1m×1m;两人操作,适用于 多种生境
踢网
挑取样品
国外河流水生生物评价调查方案
以多参数法为基础
• 美国
– RBP (快速生物评价方案) – LR-BP【大型(深水型)河 流生物评价方案】 – EMAP(环境监测与评价项 目)
以多变量法为基础
英国
RIVPACS(河流无脊椎动物预
测及分类系统)
澳大利亚
AusRivAS(澳大利亚河流评价
筛洗底泥
河道、湖泊、水库采样工具
• • • • • • • Allen 采泥器 Kelle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Peterson 采泥器 Ponar 采泥器 柱状采泥器 人工基质
Eckman 采泥器
Eckman 采泥器
倒出底泥
筛洗底泥
改良 Peterson 采泥器
改良 Peterson 采泥器
D型网:30cm×30cm;适用于多种生境
浅滩采集
砂质底质采集
索博网:30cm×30cm;适用于水深< 0.3m溪流
《海洋底栖生物学》概述
《海洋底栖生物学》概述《海洋底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在海洋底栖环境中的生态、生理和进化等方面的特点。
海洋底栖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为生活在海洋底部或沉积物中的各类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藻类、植物和微生物等。
海洋生物的分布和形态繁多,它们适应了海洋底栖环境中的各种生理和环境条件。
首先,海洋底栖环境处于深水、缺氧、高盐度和低温等特殊条件下,生物需要适应这些环境因素才能生存和繁衍。
其次,海洋底栖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底栖沉积物,底栖生物需要适应和利用这些沉积物作为庇护和生长的场所。
此外,海洋底栖生物还受到水流、氧气、食物和天敌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与环境之间互为依存,形成了一个底栖生物系统。
在海洋底栖生物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采集底栖生物样本并进行分类和鉴定。
通过对底栖生物的样本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了解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状况和生态习性等信息。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基因测序、蛋白质分析和显微观察等,来研究底栖生物的遗传背景和分子组成。
海洋底栖生物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者关注底栖生物的种类和分布规律,通过对不同海域进行取样和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区域的底栖生物组成和生态特点。
其次,研究者还关注底栖生物的生理和生态习性,如其对底栖沉积物的适应能力、摄食习性和繁殖行为等。
此外,海洋底栖生物学还研究底栖生物和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底栖生物与底栖植物、底栖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最后,研究者还关注底栖生物的进化和演变,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和形态特征,可以揭示底栖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海洋底栖生物学的研究对于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底栖生物的生态特点和分布规律,可以预测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生态影响。
此外,底栖生物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等领域,可以作为判断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
总的来说,海洋底栖生物学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领域,它研究了海洋底栖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进化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章(一) 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底栖动物漩涡分选装置 专供淘洗泥样及分选标本。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套筛
由三层不同孔径的筛子和支架组成,
上层 2.0mm5.0mm,中层 1.0mm,下层0.5mm。 必须与漩涡分选装置配合使用。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2
海上采样
(1)采泥
选择采泥器
面积为0.05m2的采泥器,每站采5个样品; 0.1m2的采泥器,每站采2个4个平行样品; 0.25m2的采泥器,每站采1个或2个(平行)样品。 保证采样面积应大于0.2m2 泥样淘洗 采用漩涡分选装置 泥样分批倒入筒体,调节分流龙头开关至较大颗粒沉积 物不致搅起溢出筒体。
数和包数。 记事栏记录该站工作情况。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大型底栖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
共 页第 页 海区 船名 航次 站号 编号 经度 纬度 水深 m 放绳长度 m 底质 底温 ℃ 底盐 采泥器 m2 采泥次数 样品厚度 cm 网型 网宽 m 拖网距离 m 采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拖网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计 分 采泥样品总数 拖网样品总数 优 势种类记录 序号 种 名 总个数ind 取回个数ind 记事: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举例:第1站第1个样品号为M1A1,第1站第2个样品号为 M1A2,依次类推。 拖网样品编号MXBZ M、X如上
B—拖网样品代号(代号固定不变);
Z—拖网样品序号(Z=1、2、3……) C 样品登记 返航后,及时处理采泥和拖网样品。 按分类系统排列编号,并分别记录。 每瓶样品(包括样品桶内的样品)应换以新编号的标签, 并同时核对。
1.5m2.0m; 0.7m1.0m; 2.5m3.0m。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于采集泥砂和淤泥等松软底质,可采集定性样和定量样 人工基质篮式采样器 主要应用于河流及溪流中,可采集定性样和定量样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其他工具
铁铲、手抄网、三角拖网
适于采集采集定性样品
筛选工具 40目分样筛、白色磁盘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二、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洗净 拣选 固定 保存
固定液:
蚌斗式采泥器
式样多种,携带较方便。采集面积为1/16m2 或1/20m2。如图所示,1为一对蚌斗式铁勺, 上部较重,以绳挂于活钩2上,然后将采集器 迅速沉入水底,当铁勺与水底接触后,放松拉 绳,活钩即形脱落,当向上提拉屎,绳子即将 铁勺拉紧,铁勺自然夹拢,将底泥样夹在其中, 多余的水,自每半铁勺的方孔4中流出,提高 水面后倾入盒中,即采的泥样。用来采集昆虫 幼虫和寡毛类及小型软体动物。
1.螺、蚌:用70%的酒精固定,4~5天后再换一次酒精即可 2.昆虫幼虫及甲壳动物:可放入小瓶中用50%酒精固定,再转入70~80%的 酒精中封存。 3.环节动物的水蚯蚓、蛭类:应先麻醉,使其呈舒展状态后用10%的甲醛液精。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采集工具
盒式采泥器及蚌斗式采泥器(即改良彼 得生采泥器)。其原理是利用采集工具 本身具有的重量,沉入水底,取出一定 面积的底泥,从而推算某一水体中底栖 生物的数量。此外还简介带网夹泥器。
盒式采泥器
这种采泥器呈长方形,适于在水深7米以内的 水库或湖泊中作业。作业时垂直切割底泥,采 集面积为192㎝2,深度可达10~15米。采集时, 打开阀门,接上竹竿(或铁管等,闭锁阀门的 拉升附于其上),然后放入水底,接触底泥时 用力往下捺压,使采泥器切入底泥,随即提拉 闭锁阀门的绳子,使其关闭阀门,然后将采泥 器提出水面,打开阀门,底泥就坠落于一定的 容器中,即采的样品。盒式采泥器携带轻便, 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在池塘等小水体采样时, 人立于池埂即可操作。
五、定性定量
对采得的标本,必须进行正确的鉴定,分门别类,尽可能鉴定到 种,然后分别计数和称重,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测定一般采用称重 法和排水体积法。称重法较常用,称重前,先把样品放在吸水纸 上,轻轻翻滚,以吸去体外附着水分,然后称其重量。大型种类 应吸至吸水纸上没有潮斑为止,小型种类在滤纸上放约一分钟即 可。大型双壳类称重前,应细心将贝壳分开,取出其内水分。软 体动物可用托盘天平或盘秤称,蚯蚓和昆虫用扭力天平称,最后 重量都换算成克。一般情况下干重比湿重更能说明问题,所以, 有条件的话,尽量测其干重。 鉴定计数,称重的数值需随时计入记录本中。注意勿将样品混淆, 称重后把样品放回原来的样瓶中妥善保存。 最后,把所得的数据换算成一平方米面积上的个数(密度)和重 量(生物量g/m2)。可按下表记录采集、计数、称量、换算结果。 这样,采样水体该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及生物量就 一目了然了。
三、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间视调查任务而定。鉴于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速度比浮游动物 较慢,所以,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 样一次。如水库,需在水库最大蓄水时和最小蓄水时进行。 采样时,应事先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表层、底层)、透明度、 水深,然后进行采样,在记录底质及水生植物情况。 采样时每个采样点上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各采2次样品。带网夹泥器采 得样品后,连网在水中剧烈洗涤摇荡,洗去污泥,网口要保持禁闭,然 后提到船上打开,拣出全部螺、蚌、蚬,放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蚌斗式采泥器采得的 泥样,先倒入40目/寸的铜丝分样筛中,然后将筛底放在水中轻轻摇荡, 洗去样品中的污泥(若样品量大可分几次洗涤),最后将筛中的渣滓倒 入所料袋中,并放入标签,将袋口缚紧带回实验室分检。这一过程也可 将采的泥样倾入脸盆中,到岸边筛选,以免采样时间过长。 定量样品采完后,分别在各采样点上采一定数量泥样作定性标本用,还 可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用抄网捞取一些定性样品。来不 及分检的样品,应放入冰箱内保存,以免虫体腐烂不利于分析。
一、调查所用的工具及药品
底栖动物的采集工具种类很多,目前国内在采集方法和采集用具 上,还没有统一规范,但基本的方法用具是一样的。 采集定性定量过程中需要下列器具及药品: 水体地形图 深水温度计 彼得生采泥器 一般温度计 带网夹尼器 扭力天平 三角拖网 托盘天平 脸盆 解剖镜 水桶 显微镜 标签 培养皿 铅笔 指管瓶30~50ml 记录本 试剂瓶1000ml 毛巾 广口瓶250ml 纱布 量筒 胶布 抄网 解剖针 分样筛40目 放大镜 酸度计 塑料带 甲醛 解剖盘 酒精 小镊子 吸管 绳索 毛笔 盘称 滤纸
双翅目-摇蚊幼虫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五、用底栖动物监测水质的优点
1.种类多,分布广,代表性强 2.有较长的生活周期 3.活动范围小 4.个体大,变形小,异采集,易观察 5.能对各种污染物产生不同的反应,是一种很好的指示生物
第三章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水产饵料生物学
底栖动物是指在水地区栖息的动物总称, 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调查的 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 成,分布以及对水体单位面积上底栖动 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作出比较可靠的 估计,从而为水体中底层鱼类的放养指 标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用这些调查数 据评述水体的污染程度。
四、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将上述采得的样品当场或带回室内进行分检。将塑料袋内的样品倒入分 样筛内,在自来水中冲洗(或在岸边水中筛洗),直至污泥完全洗净, 然后将渣滓倒入白色解剖盘内,加入清水,检出水蚯蚓和昆虫幼体,放 入之广口瓶中固定保存。直至检完为止。对于水蚯蚓,可利用其对温度 的敏感性,在装有样品的解剖盘上,放一纱布,覆盖样品,然后倒入 40℃左右的热水,水蚯蚓及钻到纱布上面来,这样就一网打尽,效果较 好。 标本需用小镊子、解剖针或习惯检选,柔软较小的动物也可用毛笔分检。 此时,要避免损伤虫体。 每一塑料袋的样品检完后,需将袋内的标签放进指管瓶内,并在每瓶外 面贴上一个同样的标签。 检选出的底栖动物分别固定分装在样瓶中,水蚯蚓应先麻醉,使其舒展 再固定,一般把水蚯蚓放在培养皿中,加少量水,然后每隔10分钟滴加 95%酒精,直至虫体全部伸直。然后用4~10%甲醛液固定,或固定1~ 2日后,移入70%酒精中封存。 软体动物的螺蚌可保存于70~80%的酒精中,4~5天再换一次酒精即可。 也可用甲醛液固定,但务必加入少量苏打或硼砂中和酸性甲醛,不然, 软体动物的钙质壳,会被酸性甲醛腐蚀。此外,软体动物亦可群诶葬后, 将壳干燥保存。 昆虫及甲壳动物,可放入养萍中用75%酒精固定。昆虫成虫亦可制成干 标本保存。
底栖动物采集记录表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底栖动物:指生活在水体底部,不能通过40目(每孔 0.793mm)分样筛的大型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 水蚯蚓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螺类、蚌类
水生昆虫
项目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
一、采样
1.采样点及采样频率
2.采样工具及采样方法
(1)采样工具 彼德逊采泥器: 每次采集面积为1/16米2或1/40米2
三、样品的鉴定和计数
1.样品的鉴定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水蚯蚓 螺类、蚌类 水生昆虫
2.样品的计数:换算成个/m2 四、结果报告
点缀瓢体虫
苏氏尾鳃蚓 霍甫水丝蚓
环棱螺 背角无齿蚌
耳萝卜螺 泉膀胱螺 何蚬
圆田螺
浮游目-四节蜉 襀翅目-石蝇 襀翅目-纹石蝇
毛 翅 目 — 石 蚕 类
带网夹泥器
采集面积为1/16m2,这是一种大型底 栖动物夹网,用来采集大型软体动物的 定量标本。
二、采样点的选择
采样的代表性要强,因此应选择那些水域特性的地区和地 带,如水库、江河流域内的库湾部分,水库的近坝区,消 落区,沉入水下的旧河床地段等。采样点要反映整个水体 的基本状况,因此在选点之前,要根据水体的详细地形图, 对其形态及环境进行了解,从而根据不同环境特点(如水 深、底质、水生植物等等)设置断面和采样点。断面上设 置的点是直线的,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采样点。断面上采样 点的多寡使环境而酌情增减,通常设断面必须考虑几个因 素:如底质、水深、水生高等植物的组成、如水口、出水 口、湖湾,以及受污染地区等。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多少, 是具体情况而定。每一段面积断面上的每一采样点的位置 都需标在地图上,采集时可按图上编号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