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汉英文化对比与翻译解析
汉英对比与翻译之文化与翻译
与翻译的相关因素
文化与翻译 逻辑与翻译 风格与翻译 文体与翻译
WHAT IS CULTURE?
"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intellectual,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morals,laws,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every society,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 (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 )
Shakespeare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A translation is taken to be any target-language utterance which is presented or regarded as such within the target culture, on whatever grounds. —Gideon Toury
英汉翻译 中英文化对比与翻译PPT课件
is such a bad teacher that the children are completely in a fog about their school work.
他是个十分糟糕的老师,他教的孩子对学校的功课一无 所知。
I haven’t the foggiest idea why he left so suddenly.
In short, everything that humans learn is culture. Culture can also pertain to the various materials and objects that people learn to use. (简言之,人类所有习得的东西都 是文化。文化也指人们学会使用的各种实物。) ――Rodney Stark (1994: 43)
在我们家乡他算得上是最精明的生意人,但与全国的 工业巨头比起来,他只不过是一条小池塘里的大鱼罢了。
At 70, old Mac is still alive and kicking.
老迈克70岁了,可身体还挺健壮。 注:原来形容鱼儿活蹦乱跳的情景,现在形容“生气勃勃”。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教鱼儿 游泳。)
3 .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3.1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E. Sapir) 和沃 尔夫(B. L. Whorf)提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真 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地建立在该民族的 语言习惯之上的。” 语言决定论的倾向: “We think the way we think because we talk the way we talk”. (反例:聋哑人。)
论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论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关系。
在翻译时,认识到文化差异对翻译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再现原文的文字信息与文化因素。
标签:文化差异;翻译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人类的共性决定各民族语言文化间的共性,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
这里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地理环境的差异与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词和牛有关。
英国虽然是一个岛国,但古时主要以马为耕作工具。
牛和马在两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很清楚地表现出来。
例如汉语中说“吹牛”,翻译成英语就成了“talk horse”;汉语中的“牛饮”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drink like a horse”。
由于我国西依高山、东临大海的地理环境,故素有“东风送暖”、“ 西风凛冽” 之辞。
与此相反,在英国,east wind 是指从欧洲大陆北部袭来的寒冷的风,给英国人带来的是不愉快的感觉。
英国西临大西洋,在春天,凉爽惬意,西风从海上徐徐吹来,带来万物复苏,恰似我国的东风使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在西方文化中,西风是和春天、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东方文化中的东风。
此外,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 历史上航海业一度领先世界;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 大手大脚, 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 而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 如to rest on one’s oars (暂时歇一歇) ,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 , all at sea (不知所措)等等。
第二讲-汉英文化对比与翻译
Ecology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Social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Linguistic Culture
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
Lecture 2 Chinese vs English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汉英文化对比与翻译
Homework-checking:
1. a wide/broad/range of choices/interest/possibilities/circumstances/phenomena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fully, we may wonder whether they are applicable over a wide range of circumstance.
为了充分评估结果,我们也许会问它们是否适用于各种各样 的情况
2. a wide variety of reasons/subjects/interests/opinions/foods/professions
Shi Ji/ Historical Records
18.《世纪新说》New sayings of the World
19.《西厢记》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20. 《本草纲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21. 《资治通鉴》 History as a Mirror
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教学内容:
1. 文化概论 2. 中西文化对比 3. 汉英思维方式对比 4. 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5. 文化的可译性限度 6. 文化与翻译 7. 语篇翻译练习与讲解
论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
不断实践与反思
实践: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积累经验,提高翻译水平
反思: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找出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
学习:通过学习翻译理论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交流: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翻译水 平
Part 07
结论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
Part 05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语义理解与表达
英汉词汇差异:英汉词汇在语义、词性、搭配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翻译 准确性 英汉语法差异:英汉语法结构不同,影响翻译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英汉文化差异:英汉文化背景不同,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的传递
英汉思维差异:英汉思维方式不同,影响翻译的逻辑性和表达效果
结论: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是翻译的核心任务,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实现翻 译的目的。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翻译的重要目标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传递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 能力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感谢您的观看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
Part 01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02
英汉文化差异概述
文化背景的差异
历史背景:英国和汉语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价值观念:英国和汉语国家在价值观念上有所不同,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语言特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特点上有所不同,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文学传统:英国和汉语国家在文学传统上有所不同,如英国文学注重现实主义,汉语文学注重 浪漫主义
T-汉英文化对比与翻译
Hearing the hubbub at his gate, Feng Su hurried out to see what the messengers wanted. “Ask Mr. Zhen to come out,” they bawled. “Be quick about it.” “My name is Feng, not Zhen,” he answered with an ingratiating smile. “My son-in-law‟s name is Zhen, but he left home a year or two ago to become a priest. Is he the man you want?” “How would we know? We‟re here on the prefect‟s orders. If you‟re his father-in-law, you must come and clear this up with His Honour to save us another trip.” Giving Feng Su no chance to protest they dragged him off, while his whole household trembled, not knowing what this portend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second watch he returned in the highest of spirits. Asked what had happened, he told them: “This new prefect, Jia Hua, is a native of Huzhou and an old friend of my son-in-law. When he passed our gate and saw our Jiaoxing buying thread, he supposed that Shiyin had moved his household here. He seemed very upset when I explained all that had happened. He asked after my granddaughter too and I told him she was lost on the Feast of Lanterns. „Never mind,‟ said His Honour. „I‟ll have a search made and I‟m certain we shall find her.‟ At the end of our conversation, as I was leaving, he gave me two taels of silver.” Zhen‟s wife was very moved by this. And so the night passed. (Yang)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方法技巧(课堂PPT)
1.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即直接翻译,是既保 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 译可以完全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特色。但直译必 须具有可读性 ,也就是说 ,译品不会引起读者的 误解 ,并且也不违反目标语言的规范。
2. 意译(free translation)也称为自由翻译 ,它是 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意译注重意义的准确传达,如果必要,可以不 顾及原文的结构成分和意义的某些隐含成分。
谈判期间,各国的利益变化不定,好象 万花筒似的,这就使人难以分辨出究竟 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15
3. 英汉句法对比
英汉语序的对比
英语从思维习惯上看,英语句子一般先 总提后分述,即先有判断和结论,后提 供事实和具体描述;先陈述结果后追叙 具体经过。
汉语造句突出动词,往往按时间顺序和逻 辑顺序来排列句子的结构成分,一般说来, 按照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 由事实到结论这样的顺序排列。
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 新进行这次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18
翻译方法和策略
19
一些翻译术语
直译和意译 (literal translation & free translation) 异化和归化 (foreignization & domestication)
20
直译与意译
21
异化:他们向安理会提出这一控 诉是以此为红鲱鱼来掩饰其罪行。
归化:他们向安理会提出这一控 诉是为了混淆视听,掩饰罪行。
36
那个出租车司机黑着呢,他经 常宰顾客。
归化:This taxi driver is an old screw. He often overcharges.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翻译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语言文化差异 (3)1、词汇本身的意义 (3)2、词汇的文化差异 (3)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4)1、文化行为差异 (4)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4)三、语言的理解与分析 (4)1、结构分析 (5)2、语义分析 (6)结束语 (6)参考文献...................................................。
.. (6)[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对英汉语言在语言自身、价值观、成语谚语文化、语用理解等跨文化差异方面作了简要探讨。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心理过程即对两种语言的分析理解过程。
这一理解过程是汉英翻译的关键。
只有理解判断正确,做到表达自然地道,再现原文风格。
[关键词]文化差异分析翻译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汉英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表面上看,汉英翻译只是把汉语原文的表层结构直接转化为英语的表层结构,但是这并不能正确刻画出译者所经历的语言心理过程,即理解过程。
汉英翻译的过程不是汉语(原文)一字词对应一英语(译文),而应该是汉语(原文)一理解、分析 +对比、选择一表达一英语(译文 )。
汉英翻译不是“对号入座”,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
汉英翻译必须采取英文的句法来表达汉文的意念。
如照汉语逐词硬译则译出来的只不过是一堆让人费解的英语拼凑罢了。
从语言心理的运作上看,译者须先将汉语语法结构和语义两个层面的深层结构了解清楚,并分析成若干语法与语义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一一转化成英语的语法及语义单位,最后经过重整组合才能成为译作。
以下即是对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的分析。
一、语言文化差异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
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汉文化内涵词比较与翻译-最新文档资料
英汉文化内涵词比较与翻译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特定的语言就是特定的文化符号。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最能体现文化差异。
词汇本身具有的语言意义就是概念意义,而词汇的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就构成了词汇的文化意义。
翻译活动不单纯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它还涉及到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翻译与文化在实质上有着更为本质和深层的关系。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移植,翻译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英汉对译时,要把语言的翻译放到跨文化交际的大环境中加以观察、思考。
意义的转换必须包括文化信息所包含的尽可能完整的内容和特色。
因此,只有提高文化意识,了解比较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探索文化内涵词的翻译途径,才能有效地传递原语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二词语文化意义的差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赖以存在的支柱。
词汇的意义由文化决定。
英汉词语的文化意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非对应性和词汇的不同联想两个方面。
1 词汇的非对应性:有两种情况,第一,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语言里没有对应词。
例如,汉语中的一句谚语“夏炼三伏,冬炼三九”,在英语中就没有“三伏”、“三九”,因此译成英文要说“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而英语中motel,指汽车旅馆(设在公路旁,供自驾汽车的旅客住宿,通常附有车库和停车场),在中文中找不到对应词,所以只好给予中文注释,才能让中国人明白。
第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大不相同。
例如,汉语中的“知识分子”,英文是intellectual。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医生、工程师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在农村甚至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在美国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指范围小得多。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跨文化交际—浅谈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映像。
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只有对文化有了的充分了解之后,了解到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实现对原文的原貌再现。
英汉文化差异主要在于受价值观念、文化心理与象征、审美取向、宗教意识等特征的影响,因此译者必须十分熟悉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完整地传递文化信息。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翻译《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有记:大洪水过后,诺亚的子孙在示拿地安下身在,其时人们言语相同,口音相通,然而安身并非意味着立命,为了给自己扬名,以免被驱散于地之四级,众人便决定建造一座城,城中竖起一座塔,塔顶高耸入云,名曰通天塔(the Babel,或译为“巴别塔”);忤逆之举一出,耶和华大为震怒,于是上帝变乱了人类的语言,并将其遣散于地之四方,以示惩戒。
至此,上帝借以命名万物的纯语言(pure language)不复存在,人类再也无法以同样的言语相互交流,而要实现彼此间的沟通,就只有借助于翻译来重建那传说中的通天塔了。
然而又谈何容易,翻译从来就不是以举手之劳所能成就的事情或事业,谓翻译之难,难于上青天,此言并非空穴来风,亦无些微渲染之嫌,如其不然,英国学界之执牛耳者瑞查兹(I.A.Richards)当年概不至于作如下感发:在宇宙演化过程中,翻译堪称最为复杂之事件,亦未可知。
语言是意义的载体,因此要完整的把一国语言翻译为另一国语言,译者则必须了解这两国的双语文化知识。
不同的语言转换必须服从特定的文化要求,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
因此,要更深刻,更贴切地传递原文的内在信息,译者必须探明英汉双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将双语的文化内涵适当对接,真实地再现原文的面貌。
由此可见,译者的双语文化知识在其成功的翻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英文化与翻译的差异课件
v Don’t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不要倒贩槟榔 到广东。(二者虽然都表示“勿多此一举”之义,但 各自的背景不同: Newcastle是英国靠近产煤地的一 个煤港,而广东则为中国南方热带省份,盛产槟榔)
v而在中国,狗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 西,如
v “狗娘养的” ,“狗东西” ,“狗腿子” ,“狗改不了 吃屎, “狐朋狗党” 、“狗急跳墙”等。
7、历史文化的差异:
v 中国是一个具有漫长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 在这悠悠岁月中沉积了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 封建时代的文化产物,例如, “大人不计小人 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自古衙门八字开,有 理无钱莫进来”等等 英汉谚语中,有些词汇或说法与其历史文化 息息相关。
v 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
v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流深。 v 海面平静,人人都可当
舵手。 v 小洞不堵要沉大船。
3.联想的差异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 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v Men leap over where the hedge is lowest. 雷公 打豆腐,专拣软的欺。(前者来源于生活,后者却 来源于神话)
v Don’t be a dog in the manger. 别占着茅坑不拉 屎。(前者来源于 《伊索寓言》故事,后者却是来 源于实际生活)
v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顶 个诸葛亮. (前者是从实际生活出发,而后者却是来 源于历史传说)
英汉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
然而,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如何通过它来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异同呢?本论文用对比的方法,对英汉基本颜色的语义及象征意义进行比较,并剖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英美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从而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标签:英汉文化;文化差异;翻译策略1 英汉颜色差异的表现1.1 历史传统的差异在英国人心目中白色是上帝、天使、幸福、纯洁的象征。
“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纱,这源自于英国国家的宗教故事magi和draids在基督复活时穿着白色的衣服。
因此白色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地用在婚礼上。
而白色在中国则是丧色。
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
红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心里中是一种喜庆色,它象征着吉祥、如意,使人联想到幸福与健康。
过新年时贴上红对联、举行婚礼时新娘都要穿上红色喜服,墙上、门上、窗上都贴上红喜字,客人送的礼金或长辈给的红包,都要用红纸包着,以示喜庆。
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民族眼中,红色则意味着流血、恐怖和危险。
1.2 民族心理的差异民族心理就像一条幽暗的地下长流,涌动在一个民族意识的岩层里,流贯在该民族的血脉中。
中西方人们的心理因素及看待问题的方式,又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英汉民族中,不同的颜色词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种物质的客观表象。
英语说“black tea”,汉语说“红茶”,因为英国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称其为“黑”。
而中国人却着眼于茶水的颜色,称其为“红”,这是由于两民族之间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
我们都知道英语中black and white的意思是白紙黑字,深入分析这个词组的意义深远。
白色代表着轻的颜色,而黑色是代表重的颜色。
中国人喜欢将轻的放在前面,重的放在后面,稳当,踏实。
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本文围绕英汉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体现, 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
由此说明文化差异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
本文对中英的文化、社会风俗与礼仪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在翻译中弥补这一差异的例子,以及在翻译英语里面的习惯词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字] 文化差异一般风俗翻译、影响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我们平时能更好的使用英语有很大的帮助。
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专业知识会有助于翻译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训练,才能在翻译中做到游刃有余。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
“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
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
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
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
英汉文化对比分析
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作用 于政治和经济。
语言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生活中借以交流思想 语言 内容的工具。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 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脱离语言的文化;同时 文化又制约着语言形式,并在语言中不断积 淀,成为语言的基本内容。两者密不可分, 犹如果皮与果肉的关系。
b.字面意思相同,感情色彩各异
Individualism VS 个人主义 Propaganda VS 宣传
c. 表面指称相同,联想意义相异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等 方面的诸多差异,同一个词所承载的联想意 义却可能不尽相同。这种现象在表示动、植 物及颜色概念的词中最为突出。具体见图表:
第一章中,我们将翻译的定义厘定为:翻译 是把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 息用另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表达出来 的创造性文化活动,它包括语际翻译、语内 翻译和符际翻译。简言之,翻译的过程就是 不同语言之间机制转换的过程。语言与文化 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下面我们将从英汉语言文化特征对照、翻译 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因素的汉译三方面来探 讨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Aunt Jemima—杰迈玛大婶,原为美国商业 广告中的黑人厨娘,指对白人俯首帖耳的黑 人妇女。 White elephant—指大而不当的东西。传说 过去国王为了限制臣子的权利,便送之以大 象。一方面,白象昂贵无比,另一方面,养 活它又要耗费巨大的财力。
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 知识文化 2.观念文化 3.文化负载词
She herself had never done anything more illegal than driving at seventy miles an hour. 译文:她一生中除了开车有时超速达每小时 70英里外从没做过犯法的事。 I know a man who, when he parks his car at a parking meter, always puts change in the meter even if there is time left on it. 译文:我认识一个人,他每次在停车计时器 旁停车,即使前面的人没有用完停车时间, 他也总是把硬币投入计时器。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方法技巧
3. 英汉句法对比
We had been dismayed at home while reading of the natural calamities that followed one another for three years after we left China in 1959.
我们于1959年离开中国。此后,中国连续 三年遭受到自然灾害。当我们在国内读到 这方面的消息时,心情颇为低沉。
Red Butler Scarletto’ Hara 哈拉 Ashley Wilkes Melanie Hamilton 雷特· 巴特勒 斯卡利特· 奥
阿什礼· 威尔克斯 梅拉尼· 汉密尔顿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异化:条条大路通罗马。 归化:殊途同归。
“My dear Mr. Bennet,” replied his wife, “…”. 异化:“亲爱的贝内特先生,” 太太答到 ……
第二讲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及翻译方法和技巧
英汉语言的对比
1. 综合语和分析语
英语属于综合语,而综合语的特征是运 用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来表达 语法关系的。 汉语属于分析语,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 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 系。
1. 综合语和分析语
He moved astonishingly fast. He moved with astonishing rapidity. His movements were astonishingly rapid. His movements astonished us by their rapidity. His rapid movements astonished us. The rapidity with which he moved astonished us. 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s was astonishing. He astonished us by moving rapidly. He astonished us by his rapid movements. He astonished us by the rapidity of his movements.
汉英生态文化对比与翻译
汉英生态文化对比与翻译翻译不仅仅是语码的转换,更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在翻译的同时,难免会遇到文化不通的现象。
所以,掌握汉英文化差异,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熟练、恰当地进行文化含义的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汉英生态文化差异方面展开讨论,将汉英生态文化按类划分,并且通过列举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标签:生态;文化;对比;翻译一.汉英文化概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语言是文化环境的产物,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基础,文化要靠语言来保存、传播和继承,而文化的发展又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汉英翻译既是汉英语言的转换,也是汉英双语文化的交流。
汉英文化的差异给汉英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正如王佐良先生指出的“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郭建忠,2003)。
英语词culture,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与“耕种”、“栽培”有关。
文化的定义多达160余种。
最权威的是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类:生态学,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
本文将针对生态文化作简要分析。
二.生态文化对比1. 地理方面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是个大陆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汉语中的“黔驴技穷”,“人心齐,泰山移”,“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挥金如土”等都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地域色彩。
相比之下,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比较发达,反映在语言中就出现了许多与海洋、船和水有关的短语。
如:“all at sea”, “burn one’s boats”, “sail before the wind”, “spend money like wat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