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课堂实效
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的重要性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思维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它能帮
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心理学的知识
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握传授知识的方法,以期达到教学目的,实现
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
受益。
例如,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指导方式,使学生有效地吸收所学的知识。
如果老师能掌握不同学生的心理
学知识,就可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其次,心理学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有力武器。
教师应当关注每个
学生的情绪、思想和学习状态,并与学生进行有趣的互动和对话,及
时调整教学状态,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受益良多。
再次,心理学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而
不是局限于教学技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习惯,量身定
制教学方案,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心理学对教学显然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心理学知
识的学习,更好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运用心理学知识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心理学知识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作者:王立合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8期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课堂教学的策略,特别是将心理学有关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一、利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来组织。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感知觉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它虽属于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一切复杂的认识过程都来源于感知觉,没有感知觉,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学生的感知,以提高感知的效率。
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
根据这个规律,教学中,讲述的音量不要过低,板书字迹要清晰,直观教具等大小要适宜,讲课要突出重点,使学生容易感知。
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或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而为我们所清晰地感知。
如教师讲课或朗读课文,假使句读清楚,顿挫适当,那么,每一个完整的句子就成为知觉的对象,间歇和停顿即成为背景。
比如,有时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如,板书要求从空间距离上进行合理的组合,应注意位置、顺序排列,式样等要妥善设计,使重点突出。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觉就越完善。
按照这个原理,讲解具体的课文时,如果能适当地联系学生已积累的知识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就可更好地帮助他们完善地、迅速地产生知觉。
在直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有意识地唤起和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温故而知新。
有资料表明,视觉的效率要比听觉的效率高百分之十以上,这就说明在教学中如果一节课都是一讲到底,完全把学生当“听众”,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会好的。
语文教师必须由“演员”变为“导演”。
教师重在点拨,学生才练得活,学得主动。
教师“举一隅”,学生就能“反出三隅”来。
要多让“演员”通过多种感官活动,不断地变换练习方式,使学生眼、耳、手、脑、嘴一齐开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提 高 课 堂 教学 效 率 , 是全 面 提 高教 育 教 学 质量 的基本 要 求 , 它是衡量 课堂效 率 的重 要指标 之一 。心理 学将注意 分为无 意注 意 、 是实 施 素质 教育 的一个 重要 目标 , 是减 轻学 生 学 习 负担 的一个 有意注 意和有意 后注意 。无意注 意是事先 没有预定 目的、 需要 做 也 不 根本 举 措 。那么 , 如何 有 效 地 提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 成 为 了每 个 任何 意志努 力的注意 , 易 引起大 脑 疲劳 ; 就 不 有意 注意 是事 先 有 目的 教 育工 作者 思考 的问 题 。 的、 要作 出意志努 力的 注意 , 能 多 , 引起 大脑 疲 劳 ; 意后 注 需 耗 易 有
( 安全需要 一)Fra bibliotek是, 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不 断提高 , 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给学生提 根据 记 忆 的“ 列位 置 曲线 ” 它呈 一个 u形 , 系 , 即在记 忆 的 开 供 一个 安全 的学 习环 境 。 始和结束位置 的内容记忆效果较中间内容要好 , 以在课堂教学 所
中 , 以将一 节课 的重 点 放在 开 始 和 结束 时 间 , 堂 中每 一个 阶 可 课 “ 没有爱 , 就不 能 称 之 为教 育 ” 让 学生 在班 级 、 学 校 段 的学 习时 间不 宜过 长 , 教育 。 在 否则 , 中间 内容 相应 增 多 , 忆效 果 就 不 记 产 生 归属感 , 认识 到 自己也 是 这 个 大 集 体 的 一份 子 , 能 为 班 级 够 理想 。其 次 , 理学研 究 发现 , 记 忆 的容 量 为 5— 也 心 短时 7个 单 位
上 世纪 印 年 代 以来 , 知心 理学 与 教 育学 的结 合 , 生 了一 意 是在有意 注意 的基 础上 产生 的 , 不在 需要 做意 志 努力 , 通 认 产 却 学生 门专 门研究 课 堂教学 的学科 —— 教育 心 理 学 , 为科 学 教 学 提供 了 过 有意注意 学 习了解 某些 知识 , 喜欢 与兴 趣 等 的共 同作用 , 由于 沉 理 论 上 的依据 。然 而 , 中数 学 课 堂依 然让 老 师 和 学 生 头 疼 , 高 本 浸 于该知识 的学 习 , 从而达 到不再需 要有意注 意的境界 。 文将从 心 理学 相关 知 识 人 手 , 结合 数 学 教 学 的实 际情 况 , 讨 高 探 因此 , 数学 课堂 上 , 充分 利用 学 生 的无 意 注 意 , 在 要 结合 不 同 中数 学课 堂 中 , 如何 利用 心理学 知识 , 善 课 堂 环境 , 轻 学 习负 的教 学 内容 , 用灵活 多 样 的教 学方 法 , 动形 象 的 教学 语 言 , 改 减 采 生 组 担. 提高 课堂 教学效 率 。 合 运 用激发 兴趣 、 好 奇心 等情绪 理 论 , 增强 引起 学 生 的 无意 注 意 , 满足 学生 的需 要 带 动 有意 注意 和有 意后注 意 。设 置 思 考问 题及 思 维 矛 盾 , 课 堂 把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者:孙丽娜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第04期摘要:随着全国新课改的全面推行,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求更高,教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更为迫切。
本文从师生关系、课堂氛围、记忆规律、注意力规律、期望效应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心理学课堂教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素养,把“情感交流”与“知识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经过系统学习,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对我日常教学中常用的心理学知识浅谈如下:一、营造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是出自《学记》中的一句古训,其意为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一语道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当前教育形势下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对高中生而言,学生喜欢老师才会愿意接受他(她)的教育。
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习的前提,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我们可以说它既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环境。
高效的课堂教学对高中生更是至关重要,所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便凸显它的重要性。
这让我想到了心理学里讲到的从众效应,它是指大家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前提下会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标准,作出判断、形成决定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上了高中以后,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上课时,大多数学生不太喜欢课堂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可以从一些积极的同学入手培养他们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进而影响到性格内向的同学。
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 学生 的好 奇心 和学 习兴 趣 ,
提高学生 的课 堂学习注意力 ,从 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
通 过 以上 三 个 方 面 从 心 理 学 的 角 度 分 析 了 影 响 课 堂 教 学 、有
学生 的情绪调 整到适 宜的水平才 能有效提高课 堂效 率。建立 民主 和谐的师生关 系是创建 良好 心理 气氛的首要条件 ,教师要尊重学 生 ,以诚恳 的态度对 待学生 ,善 于用科学的方法 引导学 生 ,能站
课 堂 良好的心理气氛才 能创 建起
来。
[] 《 2 教学理论 研究》 ( 中国人民教 育
出版 社 )
二 、增加情感 投入 ,创建愉
悦 的学 习氛 围
三 、适度掌握学生 的各种心
理情绪 ,打造 良好 的课 堂教学氛
巴荷夏 ,刘 少兵 ,新疆 农业职 业技 术学院教师 。
根据心理 学理 论 ,愉快 足一
虑 、好 奇 、兴趣 等情 绪组 成 的 , 课堂上 只有整合这些 情绪 ,才 能 有好 的教学 效果 。对 教师 而 言 , 在课 堂教学 中的关键 是控 制适度 的愉快情绪 ,还要运 用一定的手 段保持适度 的学 习焦 虑水平 ,才 能有 效提高课堂学 习效率 。根据 心理学原理 ,焦虑程度 和工作效 种正性情绪 ,是人 或事物符合个
生共 同营造一 个愉快而融洽 的人 际氛 围和课 堂教学环境 。从 心理
学 角 度 应 做 到 以下 几 点 :
一
体当前优势需要 时的一种主观体
验 ,也是幸福 的主要因素。在愉 快情绪下学 习效果 明显 比悲伤情 绪下好得 多,因此在课 堂教学 中 应 尽可能体现观 “ 愉快 教育”的 理念 ,但也要 注意控制 愉快 的强 度。教学 中要创建 民主轻松 的气 氛和情境 ,让学生在欢乐 的氛围 中学习 ,在愉快 中求得 发展 。现 代 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不 仅是 传授 知识的过程 ,也足师生 在理 性 、情 感方面的互动过程 。学 生 是 否乐 于 接 受 教师 所 传 授 的 信 息 ,关键 在于这信息能 否满 足学 生 的情感 需要。因此 ,在课 堂上 教师 要 激 发 学 生强 烈 的求 知 欲 望 ,必需 增加 情感投入 ,创设愉 悦 的学 习氛围 ,让学生伴随着 丰
心理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学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从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了心理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将心理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将心理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
二、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等心理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心理学知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意志、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心理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1. 教学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1)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应用(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运用心理学技巧,提高课堂管理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技巧,如非言语沟通、激励、反馈等,提高课堂管理效果。
3. 教学评价中的心理学应用(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运用心理学知识组织课堂教学
谐的教育”和6 年代以来国外外语教学法发 充满信心.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处事耐 学生 有可 实现的 目标 ,每堂 曝都学 有 所得。 0
展 的 情 感倾 向 ,都 是 为 了 适 应 安 全 感 的需 心 、 人 公 平 不迁 怒 、 急 躁 从 而给 学 对 不 要 。② 认识 活 动 以积 极 的智 力活 动 为前 提 , 积极 的 智力 活 动来 自 造 性 的思 维 .要 进行 创 境。 l 绪 引 导 。教 师 要善 于 透过 学 生 的言 情 生 以 良好投 射起 点 。
运用心理学知识组织课堂教学
口江 西省 南 昌市 八 一 中学 刘 雪 花
随着我国应试教育向索质教育 的转轨 .
关 注 重视 、研 究与 探讨 。 就课 堂学 习 来说 .
学 生 出现 的心 理 问题 主要有 :
2人 人参 与 。教 师 要 成为 课 堂 的一 员 . 生 在课 堂里 有归 属感 。 3适 当 改错 。教 师 要 从教 学 实 际出 发 , 可 以根 据不 同 阶段 的 要求 .有重 点 地改 错 , 避 免因 改错 频 繁 ,而使 学 生 有排 斥 感 ,丧 失
、
的情感筛选.即将白己喜爱的东西按照自己 而 产生 成就 感 之后 ,就 会兴 致盎 然 ,干 劲 十
1 因材 施教 根 据教 材 的需 要 和学 生 水平 .教学 目标
安全感 指 保 证学 生 上课 时 不胆 怯 .不感 的 方 法去 加 以认 识 .它 的机 制 在 于把 属于 自 足,情不 自禁地要求更t一层楼。
Hale Waihona Puke (I)由 于认 知水 平 和认 知能 力 欠缺 . 导致 学习 态度 不端 正 (2)和教 师 间的 矛盾 误会 使 之 产生 对抗 心 理 ,从 而不 专心
运用心理学规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运用心理学规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利用感知觉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学习金字塔效率图(平均学习保持率:学习者在两周后还能记住内容,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显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
启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做到:转换扮演角色,让学生当先生,先生扮演学生,尽可能多地把话语权和实践权还给学生,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降低讲授和演示的比重,多采用讨论、操作实践练习、小组互助等高效方式,不能一味地为了赶进度而剥夺学生的课堂权利,应让进度服从效果。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中山大学附中三水实验学校倡导的“五高”理想课堂和“三学”模式:“五高”是指高参与、高协同、高生成、高愉悦、高共鸣,它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多一些恍然大悟,多一些好奇、愉悦与高峰体验,使课堂成为动态的生命对话。
“三学”是指独学——讲给自己听;对学——讲给同伴听;群学——讲给大家听,“三学”体现的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把本应该属于学生的课堂权利还给了学生,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二、利用注意力规律提高课堂效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试验已经在美国进行过,研究证实,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只能维持20分钟不出错,然后就会出现错误。
这个规律对于中小学生同样适用。
启示:高效课堂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决克服“满堂灌”现象,单一内容和形式持续不能超过15分钟,应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交替转换,使学生减少疲劳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注意从详略、动静、快慢、抑扬、讲练等方面把握教学节奏,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学节奏要注意变化,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和情感持续时间较短,高年级学生有了较强的注意力,教学节奏稳定一些。
在教学中怎么运用心理学知识
在教学中怎么运用心理学知识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现代教师除了扮演唐朝韩愈《师说》里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同时扮演着各种角色,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还必须是心理医生,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合理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如果在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对本学科的教学将会不无裨益。
本人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和思考如下:(一)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
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
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
”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
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实现以知识为本位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人本主义观念。
强调教育要面对人的全面生活,重在提高人的精神面貌,而绝非知识的简单堆积。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人的理性发展,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精神启迪和个性陶冶,提倡创造,反对一味模仿重复,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过程。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对传统的“填鸭式说教”、“被动式接受”都持否定态度,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念、基本知识等,并积极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探索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机;交流沟通;教学互动;个别指导;效果在目前的教学当中存在着:教师教法单一刻板,缺少灵活性;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积极主动性不高,对学习具有厌倦情绪;师生之间互动少,课堂气氛萧条的现象。
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更累,学习效率较低。
如何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让学生的学习变得高效。
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应从学生心理入手,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启动机制。
将动机运用于学习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它还决定着学生从活动和接受的信息中学到知识的数量。
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而学习和记忆更多的内容,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更加有效深刻。
而在这过程中,教师也同样能够较轻松地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深入研究的。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分为三个特征:第一,原因是内部的(个体本身)还是外部的;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原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能力、努力、任务难度与运气。
能力和努力是个体内部的原因,而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外部原因。
由此推论,学生对学业成绩好坏的归因对其学习动机的影响很大。
要提高学生对能力的自信心,就必须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如果把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原因,而把失败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原因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学习行为,即使在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坚持学习。
科学运用心理学规律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森塔 尔教授得 到了启发 。他想这种效应能不 能也 发生在人 的身上 呢?于是 ,他来到 了一所普通 中 学, 在一个班里 随便地走 了一趟 , 在学生名单上 圈 了几个名字 , 告诉他们 的教师说 , 那几个学生智商
限效 应 。
超限效应在课堂教学 中时常发生 。如 当学生
犯错 时 , 教 师会 一 次 、 两次 、 三次 , 甚 至四次 、 五 次
l l 0
广 东职业 技术教 育与研 究
2 0 1 3 年 第 5期
可见 , 教 师 对 学 生 的批 评 不 能 超 过 限度 . 应 对 学 生“ 犯一 次 错 , 只批 评一 次 ” 。教 师 如果 非 要 再 次
在课 堂教 学 中 , 学 生 难 免 有 困惑 或 者 不 满 , 但 又 不 能充 分 地 表 达 出来 。作 为教 师 , 要尽 量 挤 出课 余 时 间与 学 生 谈 心 , 并且在谈的过程 中, 要 耐 心 地 引导 学 生 尽 情 地 说 , 说 出 自己学 习 中的 困惑 , 说出 自己对 学 校 、 教师 、 同 学 等 的不 满 。学 生 在 “ 说” 过 之后, 会有一种发 泄式 的满足 , 他们 会感到 轻松 、 舒 畅 。 如此 , 他 们 在 课 堂 学 习 中就 会 更 加 努 力 , 更
一
2 超 限效应
美 国著名作 家马克 ・ 吐 温 有 一 次 在 教 堂 里 听
牧师演讲 ,最初 ,他觉得 牧师讲得很好 ,使 人感 动, 准备捐款 。过了 1 0分钟 , 牧师还没有讲 完 , 他 有些不耐烦 了. 决 定 只捐 一 些 零 钱 。又 过 了 1 O分 钟, 牧 师还没有讲完 , 于是 他决定 1 分 钱也不捐 。 等 到牧师终 于结束 了冗 长的演讲开始募 捐时 , 马 克・ 吐 温 由于气 愤 , 不仅 没捐钱 , 还 从 盘 子 里 偷 了
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提升中职课堂教学效果
个 理 想 状 态 。但 如 何 互 动 并 非 易 事 ,这 就要 求 作 为
主 导 者 的老 师 要 了解 每 个 学 生 的心 理 状 态 。 走 入 其 内
心 ,引 发 共 鸣 ,激 起 他 们 的 内 在 的 动 力 和 兴 趣 。现 在
一
不 听 讲 、爱 捣 乱 等 不 良习 惯 非 常 多 。殊 不 知 .这 些 所
谓的 “ 差 生 ”就 是 因为 得 不 到 教 师 的关 爱 和 同 学 的尊 重 才 变 得 自暴 自弃 .然后 以扰 乱 纪 律 和 次 序 来 引 起 别
人 的关 注
新 时期 教 师 专 业 化 应 具 备 三 个 要 素 :学 科 专 业 知 识 ( 技能 ) 、讲 演 专 业技 能 、心理 专 业 素 养 。但 就 目前 来 看 ,教 师 心 理 专 业 素 养 的 欠 缺 有 时 甚 至 是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的瓶 颈 。我 们 的 教 学 多 数 是 自然 学 习 和 传 统 课 堂
中 图分 类 号 :G7 1 2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号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3 ) 0 2 — 0 1 7 2 — 0 2
一
、
中 职 课 堂 教 学 现 状
术 ,在激 发 大脑 潜 能 、促 发 心 理 能 量 方 面 的 巨 大 作 用 正 越 来 越 受 学 术 界 重视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运 用 这
的 中职 学 生 大 多 没 有 养 成 好 的学 习习 惯 .在 教 师 眼 里 是 差 生 或 坏 学 生 , 内心 充 满 着 悲 观 和 极 度 的不 自信 。 如果 教 师 能放 弃 这 种 偏 见 .多 与 他 们 真 诚 沟 通 ,纠 正
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杏坛沙龙2013-02我一直在农村中学担任班主任及语文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深感农村孩子在学习中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材料有一定的困难,其表现为:(1)同学们的知识面相对较窄,而课本的选文却有相当的内容与农村孩子见识有一定的差距;(2)农村中学的学生囿于经济条件,没有能力拥有配套的资料书,导致自主学习中对有些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3)农村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在班级综合性活动开展中很难有精彩的表现。
我认为,充分发挥小组优势,合理地、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一点尝试。
首先,我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及教学中的定位。
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助理导演,放下过去主导学生一切的工作意识,甘心做学生的助手,协助学习合作小组的班干部完成小组建设。
小组建设中,相对优秀的学生很容易找到小组,他们不愁自己没有合作伙伴,但我发现一些学习能力差,不善言辞的学生往往找不到伙伴,这就需要我去做工作,帮助他们找到小组,以使小组建设顺利进行。
如,今年我新接了一个班,在小组建设时,有一个十分内向的男生,几个小组长都不接受他,我通过做学习委员这组成员的工作,使这位同学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的“小窝”,使他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还有老师在关注他,于是他以最大的热情很快地投入到该小组的学习生活中。
所以,我认为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就是一个合格的为班级小组建设服务的统战干部。
其次,虽说小组构建老师只作为协调者,但对全班小组建设还是要有一定的调控,对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在什么样的小组,要有全盘的考虑。
我在任教班级构建小组时,会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作出指导性的意见,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搭配,便于教学活动及与教学相关的主题活动的开展。
具体做法是:小组建设时注重各种潜质的学生搭配,兴趣爱好搭配、男女生搭配、甚至学生的家庭条件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有利于小组和谐健康发展。
在2013年的元旦晚会节小组合作建设之我见文\沈英华现在的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耐挫折能力差,自我调解能力差等诸多缺点,这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心理素质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生心理特点,为教师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分析其积极影响。
二、认知学派与课堂教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
其核心理论包括信息加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
教师可以借鉴这些理论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学习动力。
(2)激发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结构的构建: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4)多种学习策略的使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效果。
三、社会学派与课堂教学1. 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扮演着重要角色。
2.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共同建构知识。
(2)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他们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尊重。
(3)教师鼓励: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4)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
四、发展心理学与课堂教学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幼儿到成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堂活动。
2.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个体差异的重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效益
如何提高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效益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常年学习和自身的教学经历,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以心理学教学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学生及教师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心理教育在中职教育阶段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认识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实质、规律和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效益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进行职业教学并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人才,这将是关系到未来中职学生发展的大事。
那么怎样才能满足这些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里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但是,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职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就业等问题上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中职生的心理困扰现状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不同心理健康类型的中职生,教师该如何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又该怎样进行合理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益呢?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教师拥有一颗爱心,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是教学效益提高的动力源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是,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心灵的职业,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发展,教师首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水平。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者、组织者、指导者,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发生危急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排解。
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真正内涵并不只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
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
试论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
后 以提 问的方式对相关 文学语句 的含 义进行提 问, 使学生充分表 达 自己的理解 , 尽可 能让学生 自由发挥 , 不 限制学生在其 中举 出 其他 典型例子作为补充 , 对于表现较 出色 的同学要表扬 , 提 高学 生 的成就感 。 3 培养学生学 习兴趣 “ 兴趣是 最好 的老 师 。 ” 兴趣 也是 激发学 生学 习 的最大 动 机 。学生对所学 内容产 生兴趣 , 就会一 门心思想把它学好 , 激 发 较强 的求知欲 , 会表现 出一种必须 要把所 学内容理解 透彻且必须 要将其掌握 的心理倾 向, 因而在学 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积极 主动 的态 度, 就会取得较好 的课堂成效 。在培 养学生学习兴趣上 , 课 堂 的引入是基础 , 教学是关键环 节。较好 的引入能够马上将学生 的注 意力集 中到课堂教学 中去。在教学 中, 教师可以将较为抽象 的概念进行 直观 的讲解 , 使学生在 课堂上将课本里的知识 不知不 觉地记住 , 学生变被动为 主动 , 变消极为积极 , 方能收到较好 的教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重视的内容是对学生要保持一定的尊重要发自内心地给予爱护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个性以及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及环境
塑 N O. 1 T I 皿 E 埘: 『 C 棚 O N J I m
中 图分 类 号 : G4 4 文献 标 识 码 : c
教 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 教育教学情景 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 规律 的科 学。研究 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教学 情景中师生教与学相 互作 用的心理过程 以及 教与学过程 中的心 理现象。本文就如何 将教育心理学较好地应用 到教育教学 中去展开研究 , 为教 师的教 学提供可参考依据 。 1 树立“ 以学生为中心” 的 教 育 理 念 人 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 人的潜能是通过 自我实现的 , 而并非 教育作用使然 。因此 , 教育学家认为教育 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 个 相对 较安全 、 充满人 情味与 自由的学 习环 境, 使学生能够在 这种环境 中使原有 的潜能得 以激发 与实现 。 “ 以学生为 中心 ” 的理 念就是 在这种思想 的影 响下被提 出的。启 发式教学主要运用 了 “ 以学生为 中心 ” 的思想作为教学指 导, 而教 师在这种教学过程 中 作为 学生思维 的开发者 。人本主义强调教 学的 目的是促进学生 学 习上 的提 高, 因此启发式 的教学强调 的是教 师要利用学生 的好 奇心 , 使其在好奇心 的驱使下 去学 习与消化学生认为 的一切有趣 的、 需要 的知识 。也要启发学生将其启发性和 主动性作为学 习的 动力 , 有 机地将 自身学 习愿望、 目的、 兴趣等 相结合 , 促进学生 的 自身发展 。 启发式 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 的开放性 , 学 习中主要 以学生为 主体 , 教师只是引导者 、 协作者及促进者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 重 视的 内容是 对学生 要保持一定 的尊重 , 要发 自内心地给予爱 护, 将学生 的主动性 、 创新能力 以及创造能力充分地发挥 出来 , 在 教学过程 中要注重 与学生之 间的互动 , 积极做好 与学生之 间的沟 通交 流, 了解学生个性 以及 心理特点 , 为 学生创 造一个较为和谐 的课堂学 习氛 围及环境 。在课堂上 , 教 师要 以饱满 的热情调动学 生 学习积极 性 , 在课堂 内容 的讲解 上 , 尽量 将语言生 动化 、 有趣 化 。有教育学家认为 , 丰富有趣 、 具有较强 的逻辑性 、 系统性 的内 容能 够让学生学有所得 , 学生能够通过学 习获 取精 神上 的满足 , 这样 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 习动机。教师要尽 量在课堂教授知识过 程 中调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在课堂结束后学 生还意犹未尽 , 此 时可 以适 时提 出一些需 要解 决的问题 , 让学生 课下寻求答案 , 让 学生在 主动解决 问题 的过程 中体会 到知识 的力量 , 进一步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能 力 。 2 培 养 学 生 的 成 就 感 子 日: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当人们对某 个 问题 产生兴趣后 , 就会 被这个问题牢牢地 吸引, 不知不觉便 给 予 高度的关注 , 想方设法 寻求答案 。心理学家 指出 , 在学习 中没 有愉 快的心情 , 学习对于 学生来讲就是沉重 的负担。因此 , 要使 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保持愉悦 的心情 。 在教学过程 中, 让学生能 随处得 到成就感 。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得 到成就感就会建立起 学习的信心 , 觉得学 习是 一种乐趣 , 也 会对教 师所教 的科 目产生兴趣 。如语 文教学 中, 教 师单一讲解课 文中的内容可能会使学 生感到枯燥 , 时日 一长 , 学生会对该 门课 程产 生厌 倦感 , 认为 中国人都 会汉语 , 懂 不懂文章内涵没有多大 影 响。这样一来 , 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以及艺术美 , 学生便无法 体会 , 另一方 面也会影 响到学生 的语 文成绩 。教 师可 以在课 文讲 授过程 中, 穿插一些 与此相关 的文学故事或者作者事迹等作为 吸 引学 生的手段 , 丰富学生 的文学储备 , 提 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育 教 学 中 的运 用
运用心理学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运用心理学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心理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处于波动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尊重学生的感受,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点,有些学生是视觉型的,有些学生是听觉型的,有些学生是动手型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能力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焦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范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和趣味性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和激励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心理学认为,学习环境应该是积极、和谐、安全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通过心理疏导和情感关怀,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学习幸福感。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成就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认为,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全面性的,有助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浅谈《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途径
浅谈《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途径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引入《学前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幼儿的心理,并让幼儿正确认识亲情、友情,培养幼儿的性格,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因此如何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吸收《学前教育心理学》中的知识,成为幼教面临的难题。
本文主要基于现有的工作经验,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实效,以期为其他学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学;实效性;途径引言:幼儿是特殊的教育群体,由于幼儿的认知薄弱,因此幼教很难运用过多的理论知识给幼儿讲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再加上部分幼儿没有完全适应课堂生活,在幼教讲课过程中出现哭闹现象,因此《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较差。
所以幼教要以幼儿的心理和学习习惯为基础,创新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比较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接受心理教育。
一、营造课堂氛围幼儿比较好动,不喜欢呆板的教学方式,严肃的课堂氛围。
因此幼教在教授《学前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时,要给幼儿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很快的融入学习之中。
比如在讲解《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时,幼教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幼儿播放《哈皮父子》或者《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相关动画片的片段,让幼儿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感受本章节的学习主题[1]。
其次,幼教在做完课前引入工作后,要给幼儿讲解什么是亲子关系、如何正确的对待和处理亲子关系。
同时在讲课过程中为了避免幼儿出现“走神”问题,幼教要一边讲课一边提问。
比如可以问幼儿“你们平时都是怎么和爸爸妈妈相处的?”、“如何爸爸妈妈不让你们看动画片,你们应该怎么做?”。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能够引发幼儿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去处理亲子关系。
最后,幼教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以及课堂提问的方式能营造课堂氛围,扫除幼儿上课时的紧张心情。
同时幼教通过营造课堂氛围,让幼儿积极地配合讲课进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学前教育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幼教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接受教材内容。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通讯( 教师版 )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罗 丽
西藏 自治 区 日喀 则地 区第一 高级 中学
870 500
姗 鬣 私撑 灿 缄 怫
全 提 期 一
面 高 望 0
正学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 全 面 提 高 减 轧 嘛生 的发 展. 是 教 值得 欣慰 的 是 . 着 教 师 队 随
育 教 学 质 量 的基 本 要 求 . 实 施 素质 教 是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目标 . 是 减 轻 学 生 学 习 也
巨大 技 巧 在 于 集 中 与 保 持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学 生 也 只 有 在 注 意 力 集 中 的 情 况 ”
伍 综 合 素 质 的 不 断 提 高 . 大 多 数 教 师 绝
一
重 的 需 要 和 自我 实 现 的 需 要.学 生作 为
活 生生 的个 体 .当然 也 离 不 开 这 些需 要
的 实 现.随着 社 会 的进 步 .物 质 条 件 的 不断丰富. 生理 需 要 基 本 满 足 的情 况 下 . 教 师更 应 该 关 注学 生 其 他方 面的 需要 .
2 世 纪 6 年 代 以 来 . 知 心 理 学 与 O 0 认
对
高 文 哟 到 自己 也 是 这 个 大 集 体 的 一 分 子 . 识 也
相
需 要 做 任 何 意 志 努 力 的 注 意 . 易 引 起 不
大 脑 疲 劳 :有 意 注 意 是 事 先 有 日 的 的 、 需 要 作 出 意志 努 力 的 注 意 .耗 能 多 . 易 引 起 大 脑 疲 劳 : 意 后 注 意 是 在 有 意 注 有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体差异,以实现有效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例如对知识的渴望、对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等;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因素驱动的,如奖励、表扬、考试压力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内部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对于外部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奖励机制,如表扬、小奖品等,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和增强内部动机。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写作比赛、发表作品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而对于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考试成绩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同时引导他们体会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乐趣,逐渐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二、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和自我中心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直观教学法,如通过图片、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讲解加法运算时,可以使用小棒、苹果等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量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课堂实效
20世纪心理学研究发生了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的转向,与此相应,教学所依赖的心理学基础、教学观也经历了从行为观向认知观发展的过程。
在行为观指导下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的强化来实现的,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行为的变化,教学的方式是灌输式的。
与此相反,在认知观指导下的学习,被视为一个知识的自我建构和理解过程,学习导致认知结构的变化而非外部行为的变化,因此,教学方式是建构知识以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从教学目标来看认知教学观,教学应辅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教学不是灌输,而是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形成对知识深刻的个性化的理解。
从教学环境来看认知教学观,教学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充分沟通,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发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从教学方法来看认知教学观,更多的采用发现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做教学领域中知识建构的主人。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认知式教学观,运用好资源,巧妙设问,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激发,知识得以建构,从而更加有效地让每一个学生得以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认知式教学观,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为了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需要以及
符合
《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深入实践,大胆探索,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数学,得到了不少感悟,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强度,即情感准备状态,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变量。
学习的情感准备状态与学习效果是相关的,它决定了学生为完成该学习任务准备付出必要努力的程度,同时还部分决定了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试图克服它们的程度。
为了帮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达到积极的情感准备状态,老师应努力激发出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并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调整到放松与愉快的状态。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课前设问,用一些生活中实际的有趣的问题引出课程的主题,帮助学生排除畏难的思想,使他们直观的体会到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设问以提出与本节课要讲授的知识有关的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准备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或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为课堂学习研讨作好必要的心
理准备。
学生带着课前自学的喜悦与成功、问题与疑点走进课堂,可以有准备、有策略地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知识难点及其疑问之处。
此外,课前自学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多与少,因人而宜,尤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课前自学到位,能够有效地改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例如,我在讲授新课“勾股定理”时,就安排了如下的导学设问内容:1、操作过程:动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3厘米和4厘米,然后量一量它的斜边等于多少再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5厘米和12厘米,然后量一量它的斜边又等于多少2、发现过程:设问,从中你可以发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之间有什么规律3、论证过程:能否论证你的结论对于第3个部分,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为课内交流做准备。
4、总结过程: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一结论。
从定理的发现、论证到总结,这一完整的过程全部要求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教师课前的引导、设问,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
通过课前的查找,翻阅,思考,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了课前导学设问,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同时学生对课前预习的理解不再是空的无法操作的,而是有了具体的可实际操作的依据。
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愿意进步
的。
一旦他真正看到自己的潜力,他完全有能力去做出选择,去自我改善。
学生不去改善自己,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看清自己的潜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有了疑问,才能唤起认知的冲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问题的活动过程。
心理学家加涅认为,问题解决属于学习的较高层次,问题解决涉及言语知识、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综合应用,它在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曾把问题解决看成是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人为地制造一些问题,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景。
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设问,制造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幂的乘方这节课时,一上课我先叫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学生马上表现出很兴奋,不知道我要干什么,这时,我要求学生把这张纸进行对折,连续对折二十次,然后问对折二十次后应该有多高(如设每张纸的厚度是8×3
10 cm)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回答一人多高的,有回答和教室一样高的,有回答与教学楼差不多高的。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一下子就像炸开了锅,这时我才揭露谜底:其实都不对,只要我们计算一下,就知道实际上约有84米,24层楼那么高。
听到这个结果,学生马上又来了兴趣,一再追问我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这时我并不马上回答,而是故作神秘地说:“下面的学习就能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从一个问题引入新课,
点燃了学生探索的火焰,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可以将新的知识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发展和联结点上,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设疑置难,使学生心理产生冲突,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其逐渐达到“乐学”的境地。
从人生的历程来说,教师给予学生的,最有价值的应该不是一个好的成绩,最有价值的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学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
教师给学生的最大的财富就是把他们带入知识的果园,教给学生种植、培育、采集果实的技能,并与他们一起分享品尝果实的乐趣。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的果园中,自由的采撷,他们可以选择苹果树、梨树,也可以选择橘子树,桃树;他们可以选择高的,粗的树,也可以选择矮的,细的树。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经过一天的劳动,走在回家的路上,脸上虽然沾有灰尘与汗水,但却洋溢着健康的红色,呈现着自信的光芒。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坐在苹果树下,聆听苹果从树上落在地上的声音,将来站在诺贝耳奖的领奖台上,成为国家与民族的荣耀。
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都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心中也充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腾飞则国腾飞”,为我们的少年插上腾飞的翅膀,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