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脑与心理
脑神经
12对,按顺序分别为:1 嗅神经;2 视神 经;3 动眼神经;4 滑车神经;5 三叉神 经;6 外展神经;7 面神经; 8 听神经;9 舌咽神经;10 迷走神经;11 副神经;12 舌下神经。
可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1,2,8); 运动神经(3,4,6,11,12) 混合神经(5,7,9,10)
相当于成人 脑重的比例 20% 25% 50% 60% 80%
95%
2. 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 人类胚胎发育反映了动物种系发生的演化过
程,在种系发生中比较古老的结构先发育 ,在进化中出现较晚的结构后发育。
6、7个月的胎儿,脑的基本结构已经具备, 出生后,大脑各区域逐渐分化
3岁左右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 6岁左右完成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第二章 脑与心理
问题: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哪里?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而不是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章 脑与心理
内容概览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第四节 脑功能开发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心理是神经系 统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作为神经传入和传 出的中间站; 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 的反射活动。
反射弧
反射弧是通过五个 环节而实现的。即 感受器→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效 应器。
晚期猿人与现代人完全一样。 (2)皮层相对大小及结构的变化 人类皮层的增长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也表现为
第二章心理和脑(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二节脑的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
一、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神经通路或神经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
(以上内容见图29、30、做“火烫手的实验”图31)
二、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以上内容见图22)
分化抑制具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它使有机体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确的分析,作出完善的反应,在学习中,对外语发音的细微区别,书写上错误的纠正,历史相似事件的区分等均通过分化抑制来实现。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兴奋和抑制无时不在进行着有规律性的运动,基本神经过程运动的规律有二。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在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主要功能:信息的整合加工。与一些高级心理活动有关。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
1.2 中枢神经系统
2.脑干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它是深藏在大脑下面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 结构。延脑在脑的最下方,与脊髓相连,它支配着呼吸、心跳、吞咽、肠胃等 活动,被称为“生命中枢”。桥脑在延脑上方,是周围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信 息的必经之路,它调节和控制人的睡眠。中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与桥脑之间。 从横切面看,中脑可以分为中央灰质、中脑四叠体和大脑脚三个部分。
网状系统分布在脑干各段的广大区域,它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组成,主要包 括延髓的中央部位、桥脑的被盖、中脑部分。网状结构按功能划分为上行系统 和下行系统的两部分。
1.2 中枢神经系统
3.间脑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中继站,其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听神经和视神经传入的信
息。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除嗅觉外,均通过丘脑再传向大脑皮层, 从而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丘脑也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对控 制睡眠和觉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丘脑与机体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下丘脑可 以调节机体的情绪,控制机体的体温、摄食、饮水、内分泌等,是内脏活动的 调节中心。下丘脑、一部分丘脑和大脑内侧的一些皮质结构组成机体的边缘系 统,包括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等,与机体的记忆、动机、行为、情绪等有 关。
3.1 脑与认知
1.编码 编码是将外界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接受和处理的信息。在感受到的信息
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大脑真正获得,并进一步地加工处理。注意对外界信息的 获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注意对外界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便没有大脑的记忆。如果目标 和对象没有引起人脑的注意,听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信息将无法在 大脑中留下印象,也无法产生记忆,古人所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注意在记忆的编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1891年,瓦尔岱耶(waldeyer)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一般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在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许多侧枝。
哺乳动物脑神经元的数量大概在100亿个以上。
胞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成内导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二)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为数10倍于神经元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就像葡萄架引导着葡萄的生长一样。
在发育的后期,它们为成熟的神经元提供了支架,并在脑细胞受到损伤时,帮助其恢复,起着支持作用。
胶质细胞的另一作用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这种绝缘层叫髓鞘,由某些特异化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髓鞘有绝缘的作用,能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轴突扩散到另一轴突。
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
胶质细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之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比如由胶质细胞构成的脑血管屏障就可以有效防止有毒物质侵入脑组织。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一)神经冲动的含义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差,致使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内负于外),这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6. 泛脑网络论
泛脑网络论认为,机能定位既可以是相对隔离的结构, 又可以是动态联系的体现。人的大脑和脊髓可从宏观到微观分 为回路、神经元群、神经元和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
泛脑网络论主张从不同层次研究人的大脑,在相互联系 中看待大脑。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一、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二、脑与认知 三、脑与情绪 四、脑与行为 五、脑与人格
大脑皮层不同脑区的位置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与特定功能相连
大脑皮质感觉机能和运动机能定位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二、脑的功能
(一)大脑的功能
一般认为: 左半球(控制我们的右半身):负责语言运用、数字运
算、思考分析、抽象与逻辑能力的发展 右半球(控制我们的左半身):负责空间关系知觉、情
研究发现,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是与不同的脑区域相联 系的。与外显记忆相联系的脑区主要有内侧颞叶,与内隐 记忆有关的则是杏仁核和小脑。
遗忘症既可以产生于颞叶中央系统的受伤,也可以产生 于间脑的受伤。这两个区域通过由海马分化出来的一个特 殊结构而密切相连。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二)脑与创造 1. 打破心理定势 2. 超越线性思维 3. 相信直觉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三)脑与心身健康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脑结构与功能正常与否
直接影响到人的心身活动能否正常运转。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五、脑与人格
(一)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
气质特征与人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由三个标准来衡量:强度、平衡性与灵活性。
❖前苏联学者鲁利亚提出“三个机能系统”,思维过程始 终是在三个系统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要点
12.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见大纲
第四章 认知过程
1. 注意的含义: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 无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间对比,活动与变化);人的主观状态。
4. 突触的功能:传导神经信号;神经元间相互联系的突触存在间隙,神经冲动不能被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于是,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改变韦化学方式来进行。
5. 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大脑皮层从前到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四个区域。
6. 布洛卡区和温尔尼克区的位置及其功能:布洛卡区位与颞叶的后下部,又叫运动性言语中枢,可以理解言语,却影响表达;温尔尼克区位于颞叶的后下部,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讲话流离却不能理解言语。
第三章 行为动力
1.需要的含义及其功能: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有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等特征。其功能表现在:人类行为一切动力有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动力的源泉。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见书。各个层次出现的顺序有低到高:各个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层次可概括为两水平,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
7.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8.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观察法:简单易行,直接观察;b,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效率高但是研究结果会有主客观干扰,真实性不足;c,个案研究法:加深对个人了解但搜集资料缺乏可靠性;d,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精确度高但脱离实际情景难将结果脱光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章 脑
3、两种信号系统
在条件反射中,条件刺激成了无条件刺激 的信号,条件反射实际是一种信号的活动。由 条件反射组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也叫信号系 统。 客观环境中的所有刺激分成两种信号刺激 物,即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条件反射系统存 在两种信号系统,即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 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第 一信号系统受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两 者协同作用,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大脑的容量有大?
人脑细胞有140——160亿条,被开发利用 的仅占1/10。人脑子里储存的各种信息,可相 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即5亿本书的知 识。 吉尼斯世界纪录中记纸牌记得最多的是一 名英国人,他只需看一眼就能记住54副洗过的 扑克牌(共计2808张牌!)。 上世纪二十年代,亚历山大.艾特肯 (Alexander Aitken) 能记住圆周率 小数点后 1,000位数字,但这一纪录在1981年被一位印 度记忆大师打破,他能记住小数点后31,811位 数字;这一纪录后来又被一位日本记忆大师打 破,他能记住小数点后42,905位数字!
脊髓的结构
灰质
白质
后根
脊 神 经 节
前根
从横切面来看,脊 髓中央是“H”形的灰质, 灰质外面是白质。灰质两 侧前端成角状膨大,称前 角,含有大量的运动神经 元,其轴突组合成脊神经 的前根,直接支配骨骼肌 的运动。灰质两侧后端狭 长突出,称为后角,内含 感觉细胞,主要接受脊神 经后根传入的感觉冲动, 再由此传至中枢。
大脑半球表面由灰质覆盖,称大脑皮质或 皮层。 皮质分为旧皮质和新皮质,其中96%为新 皮质。新皮质细胞从外到内分为6层:分子层、 外颗粒层、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节细胞层 和多型细胞层,其中颗粒细胞接受感觉信号, 锥体细胞传出运动信息。
第二章 脑与心理
二、脑与认知
三、脑与情绪
四、脑与行为
五、脑与人格
图2- 盖吉的头骨 (现存哈佛大学医学院)
第四节 脑功能开发
一、脑的分工与协调
(2)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就心理的产生 方式而言) ■反射(reflex):动物机体的中枢神经 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 射弧,它是反射活动的基础。反射弧包括5个基 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环
人类的发展
一、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图2- 个体大脑的演化
图2- 个体大脑的进化
◆ 头大聪明吗? 象脑比人脑大两倍,但人脑占人体重的1/40;而 象脑只占象体重的1/440 鲸鱼脑=鲸鱼体重的1/10000;狮子脑=狮子体重的 1/550;猴脑=猴子体重的1/90
▲法兰西科学家巴隆·乔治·居维叶的头颅重1830 克!比人的平均脑量重400克……1907年,科学家施皮 茨克已经掌握了115名著名人物脑量的资料…… 在上限 部分,1883年去世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脑量终于超 过了居维叶,达到了2012克。在下限部分,获诺贝尔 奖的法国作家法朗士的脑量差不多只有屠格涅夫的一 半:1017克!结论:“脑的物质结构肯定以某种方式 记录着智力,但是粗略的大小和外在的形状不可能反 映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社会因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 反映 (3)人的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与发展的 基础
第二章
脑与心理
要点: ★ 了解神经基本结构 ★ 了解神经系统的发生与进化过程 ★ 正确理解脑与认知、情绪、人格、行 为之间的关系 重点: ★正确理解脑与认知、情绪、人格、行为 之间的关系源自 第一节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第二章 脑与心理
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 Ⅰ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Ⅷ 前庭耳蜗神经:平衡-听觉 运动神经
Ⅲ 动眼神经:眼球 Ⅳ 滑车神经:眼球 Ⅵ 外展神经:眼球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Ⅶ 面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2016/6/24 39 1嗅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 面8听9舌咽,10迷11副12舌下 11
神经系统的划分:
脑(位于颅腔) 中枢神经
神 经 系 统
脊髓(位于椎管)
脑神经
周围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2016/6/24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一、脊神经 二、脑神经 三、植物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
脊神经发自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 依脊柱走向,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 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神经中有二种神经元,一种是感觉神经元,与 感受器相连,功能是将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 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送至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 脑与心理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脑的结构与功能 脑与心理活动 脑功能开发
主要目标:
• 基本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清楚脑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密切关系 • 明确大脑活动对人的认知、情绪、行为和 人格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 领悟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1、脊髓(spinal cord) 椎管内,呈背、腹稍扁的圆柱状 前:与延髓相连。 后:延伸至骶骨中部。
2016/6/24
39
17
背侧柱联络神经元上行纤维束 大脑、脑干中间神经元下行纤维束
脑与心理活动
1.1 脑与认知
1.编码 编码是将外界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接受和处理的信息。在感受到的信息
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大脑真正获得,并进一步地加工处理。注意对外界信息的 获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注意对外界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便没有大脑的记忆。如果目标 和对象没有引起人脑的注意,听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信息将无法在 大脑中留下印象,也无法产生记忆,古人所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注意在记忆的编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物质根源的地方——大脑。
心理学
心理学
1.1 脑与认知
(一)脑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忆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脑能够储存1 000万个信息单 位,相当于5亿本书的知识量。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 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脑感知过的事 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感情等,都会在人脑 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在一定条 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记忆。
1.1 脑与认知
3.提取 提取是指存储于大脑中的信息,在必要时再现于意识之中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回
忆过程。 某些信号来自于大脑皮层整合区,它们触动了那些已经发生联系的感觉信息片段,
使它们处于活跃状态,形成一次回忆活动。
1.1 脑与认知
(二)脑与想象
想象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拓宽大脑的空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 脑与行为
(二)脑与智力 大脑是智力的物质基础,智力的产生离不开大脑。同时,智力也会促进大脑的发展。
✓ 爱因斯坦的大脑在某些方面确实与常人不同。例如,他的脑左侧后下顶叶的神经胶 质细胞比常人多,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的比率比常人要低。
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 脑与心理.ppt学生
2012- 102008.3.23 2012-4-102008.3.23
5、模块说(Module theroy) 、模块说(Module theroy)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理论。由Gazzaniga(1976) 提出。 1 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 功能模块组成的。 2 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着认知 功能的完成。
进化特点之一: 脑重占体重的比例增加
2012- 102008.3.23 2012-4-102008.3.23 第二章脑与心理 301 301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大脑的发展初期与动物嗅觉机能的发展有关, 大脑的发展初期与动物嗅觉机能的发展有关,与嗅 觉有关的皮层称为旧皮层。 觉有关的皮层称为旧皮层。 后来发展起来的称为新皮层。 后来发展起来的称为新皮层。 新皮层到了哺乳动物才得到巨大发展。 新皮层到了哺乳动物才得到巨大发展。
自主神经:交感.. 交感
(植物性神经系统)副交感 副交感.. 副交感
2012- 102008.3.23 2012-4-102008.3.23
第二章脑与心理
51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神经12 神经
外 周 神
神经31 神经 神经系统
经 系 统
神经 神经系统
能
神经 能
2012- 102008.3.23 2012-4-102008.3.23 第二章脑与心理 61
第二章脑与心理
211 211
3、整体说 (Wholistic theory)
脑的各种机能是由大脑整体负责。
–19世纪中叶,弗罗伦斯发现,切除动物一部分皮层 导致的行为损伤,能恢复。 –动物行为损伤的程度与切除大脑皮层的大小有关。 感觉、知觉在脑中占共同位置。 –20世纪中叶,拉什利的研究支持整体说。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第二章 脑与心理1.布洛卡的失语症研究1861年,布洛卡在Bicetre医院注意到一个失语症患者Lebourgne,他从儿童时代开始就患有癫痫病,到30岁时他几乎丧失了全部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语言障碍之外,该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能听懂别人的语言并且能做出适当的反应,而且听力极佳,还可以通过非语言交际方式设法使人知道自己的要求。
布洛卡对这位患者进行检查,发现该患者大脑的左前叶出现损伤。
碰巧在检查过后三天,Lebourgne去世,布洛卡马上对尸体进行解剖,并在此解剖结果的基础上撰写了他第一篇著名的论文《通过对一例失语症患者的观察看言语产生的部位》。
该论文描述了布洛卡对死者大脑解剖的发现,死者大脑的左前部额叶有损伤。
Lebourgne的口语障碍以及相应的大脑左前部额叶的第三前回的损伤使布洛卡得出结论:左前部额叶的第三前回控制着人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到1863年,布洛卡已经研究了20个与Lebourgne相似的病例,其中的19位患者的大脑损伤部位都在大脑左前部额叶的第三前回,这进一步为布洛卡的语言功能的大脑定位学说提供了证据。
1865年,布洛卡发表了他的第二篇关于语言障碍的重要论文《论言语产生的部位》。
在该论文中,布洛卡通过对八例失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语言功能在大脑中的定位学说。
资料来源:崔刚,张伟. 布洛卡的失语症研究及其对神经语言学的贡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1).2.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故事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
据他自己说这来自于一个梦。
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
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
他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
对此,凯库勒说:“先生们,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第二章脑与心理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
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
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
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
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
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第一节需要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
第二动力性。
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的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
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
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
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
《心理学基础》第二章脑与心理讲稿
第二章脑与心理导入:大家还记不记得“心理”的概念?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些许疑惑:既然是大脑在对外界作出反应,怎么不叫“脑理”呢?既然是大脑在作用,为什么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心花怒放”,着急的时候会“心急火燎”,经历惊险恐怖场面会“心惊胆战”,伤心的时候会“痛心疾首”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知识——关于大脑与心理的关系。
从古至今,不管是谁,都会体会到当我们喜怒哀乐、忧思俱愁的时候,我们的心脏都会有特殊的反应。
所以在科技还不发达古代,人们就简单的认为心脏是我们心理活动的器官。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
意思是说,心脏的机能在于思考。
汉字中,凡和心理活动有关的字都带“心” 字旁或竖“心”旁,如思、想、念、怨、情、恨、悦等。
由于心脏在胸腔中,于是古人认为智慧就来自胸中,因此产生了“胸有成竹”、“计上心来”、“心中有数”、“满腹经论”等词语。
再比如“用心想一想”的意思是让你专注地思考;“扪心自问”意思是让你反省自己的所为;“铭记在心”的意思是让你永不忘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却而已。
随着事实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活动不是与心而是与脑联系着的。
如人们观察到,人在睡眠和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而精神状态却大不相同。
一些精神病人心跳正常,但却神智不清。
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脑受了损伤,心理活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有的耳目完好而变聋变盲,有的记忆丧失,有的言语、思维或随意运动出现了障碍。
因此人们认识到心理现象是脑的产物。
如我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曾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但是脑是怎样活动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由于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复杂性,很长时间人们并不清楚。
到了十九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和生理解剖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脑的知识。
我国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于1830年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脑髓说”,他从解剖学上弄清了脊髓和脑的中枢神经联系的“经络周身,内外贯通”的道理。
第二章 脑与心理.
细胞体
与其他神经元合作
神 经
轴突
接受并传导神经冲动
元
树突
突触的功能
把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它 把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这些信号可以在突触 间隙游动,到达另一个神经元
脊髓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脑
灰质 白质
大脑 小脑 脑干
间脑 边缘系统
“司令部”
延脑
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 与协调动作
桥脑
“生命中枢”
中脑 丘脑
神经通路“中转站”
下丘脑
调节情绪与内脏活动
与记忆、动机、行为、情绪等有关
大脑结构
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 能
布洛卡区——额叶的 后下部
运动性言语中枢,具 有表达功能
温尔尼克区-颞叶的 后下部
听觉性言语中枢,具 有理解功能
第四节 脑功能开发
脑的分工与协调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裂脑人:画出(右脑)与说出(左脑)的不同
大脑的四次革命
左脑革命 计算机革命 右脑革命 全脑革命
脑的功能
左右半球有不同分工
左半球负责阅读,言语,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活动
右半球负责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
大脑可以重新调整和补偿
训练可以促使脑损伤个体得到补偿性发展
脑潜能的开发途径
保护和利用大脑
锻炼:体育锻炼使人更聪明 睡眠:6-8小时最长寿,7小时最健康 营养:早期营养对胎儿的影响 烟酒 疾病:失忆症与大脑损伤有关 学习、记忆:用进废退
开发脑潜能
脑潜能无限-4幅扑克牌,你能记住每一张牌在每幅牌 中的位置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脑与心理内容概览一、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二、脑的结构与功能三、脑与心理活动四、脑功能开发•导入正题:•心理是怎样产生的?•以前人们误以为心脏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但脑并不能独立地产生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神经系统的结构第一节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1)脊神经:发自脊髓,共31对,联结中枢神经系统与外部世界(2)脑神经:由脑发出,共12对(3)植物神经系统:由分布在内脏器官、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构成。
a.交感神经:唤醒时活动b.副交感神经:安静时活动第二节脑的结构与功能•脑的结构(1)脑细胞(2)中枢神经系统(3)大脑结构脑的功能(1)大脑的功能(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脑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大脑的结构大脑的结构•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相联•额叶的后下部“布洛卡区” 运动性言语中枢颞叶的后下部,温尔尼克区听觉性言语中枢枕叶,视觉中枢,图像的接受和解释一般来说,大脑皮层的左右两侧分管相对侧的感觉,但嗅觉除外。
脑的功能•大脑的功能大脑左右半球分管不同的活动: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开发右脑”脑功能的各种学说•颅相说•定位说•整体说•技能系统说•模块说•泛脑网络论颅相说•颅相说是关于颅骨外形特征与性格相关的一种学说。
•19世纪德国医生加尔提出,其弟子施普茨海姆采用颅相说一词。
•加尔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与内部脑的结构有关,并且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也有一定相关。
颅相说•加尔通过观察周围熟悉人的心理与颅骨外形特征,确定了27个功能区,后施普茨海姆修订为35个。
•曾一度受到人们关注,但仅是主观推断,未得到实证研究支持。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各有其功能,并呈现出不同等级。
最高等级是大脑皮层,以下依次为:基底节、间脑、小脑、脑干、脊髓•18-19世纪,随着布洛卡言语中枢、温尔尼克区、运动中枢与感觉中枢相继发现,启示人们:大脑不同部位各司其职。
•20世纪加拿大神经学家潘菲尔德用微弱的电刺激病人的颞叶,病人会回忆起以前经历事情的详尽细节,说明记忆与颞叶有关。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确实发现脑有机能定位,但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各区域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整体说•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19世纪中叶对动物的脑采用部分毁除法,发现不同部位却有特殊机能,但又发现神经系统具有统一性,任何部分的消除都可减少其它部分的能力,还发现一种机能损伤后,还可复得。
机能系统说前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在治疗二战期间脑损伤病人时发现,闹特定部位的损伤,不仅导致单一心理机能的丧失,而是导致一系列过程的障碍。
得出:脑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机能系统。
分三部分:1、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2、心理接受、加工、储存的系统3、行为调节系统他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各系统有发挥着不同作用。
模块说•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加查尼加提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和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模块间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模块是一种快速、特异的信息过程。
•同定位说相比它揭示的是人脑的整体性。
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一证明了这一点。
•如:猴子的视觉是颜色、运动、形状、知觉的合成,与31个脑区、多个模块有关,它们间的精细分工与合作是视觉的神经基础。
泛脑网络论•此说吧大脑看成是一个具有层次的巨大的网络系统,个定位既相对隔离,又动态联系,主张从不同层次研究大脑,在相互联系中看待大脑。
第三节:脑与心理活动•脑发展与心理发展•脑与认知•脑与情绪•脑与行为•脑与人格脑发展与心理发展•脑的进化多细胞动物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随动物进化,神经系统也在不断进化。
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区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出现真正的脑。
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更为完善。
灵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发展的高级阶段,类人猿的脑与人脑有396个相同点。
•人脑的进化(1)脑量的变化从猕猴到黑猩猩到猿人再到人,脑容积不断增长,晚期猿人与现代人完全一样。
(2)皮层相对大小及结构的变化人类皮层的增长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也表现为功能的增加(3)新机能区的出现例如语言中枢脑的个体发展•脑的重量增加从胎儿期到出生六个月脑细胞数量的增长最为迅速第一次脑激增在妊娠10-18周第二次脑激增在出生后开始7岁前儿童脑重的变化2. 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人类胚胎发育反映了动物种系发生的演化过程,在种系发生中比较古老的结构先发育,在进化中出现较晚的结构后发育。
6、7个月的胎儿,脑的基本结构已经具备,出生后,大脑各区域逐渐分化3岁左右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6岁左右完成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脑与认知(一)脑与记忆记忆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现象,指获得的信息或经验在大脑中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分三个阶段:信息的登录、巩固和再现。
1.登录(registration)感知外界事物或接受外界信息的阶段,即信息输入大脑。
注意力影响所获信息的多少。
2. 巩固(consolidation)获得的信息在脑内编码、贮存和保持的阶段。
大脑皮层各脑叶在信息加工、贮存和提取中起不同的作用。
3.再现(reproduction)指将贮存于大脑的信息提取出来的过程,即回忆•遗忘(1)遗忘症或失忆症严重的记忆障碍或记忆丧失(2)生理性遗忘,即正常遗忘正常的遗忘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心理现象,也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减轻人们记忆负担。
(二)脑与创造1.打破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一种反应的准备状态,指人们在头脑中以一种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认识事物或解决问题的现象。
心理定势往往阻碍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
拿破仑与象棋2. 超越线性思维线性思维追求连续性和逻辑性,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创造性发挥。
人类大脑可以多种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活动。
例如,发散思维训练"灵感"3. 相信直觉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直觉与顿悟。
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浴时发现了浮力;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三)脑与想象想象指的是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为新的形象的思维方法。
想象是头脑中的实验,使我们可以制造新奇的产品,拓宽大脑的空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凯库勒---苯分子结构詹.塔季尼-----<魔鬼之歌>三、脑与情绪1.脑调控人的情绪•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多部分涉及到情绪。
•以海马为核心的神经环路,是一个负责情绪的神经框架,以后扩展为边缘系统。
•以杏仁核为中心的杏仁复合体与攻击行为、恐惧感相关。
2. 情绪对脑的反作用在极端、强烈情绪下的“大脑空白”快乐中枢与痛苦中枢1954年欧兹与米勒在老鼠丘脑下部的不同区域进行一系列实验。
微电极的一端接下丘脑背部,另一端连接杠杆,老鼠只要压杠杆电源就接通,脑部就会受到微弱的电刺激。
结果发现,老鼠不仅学会了按杠杆获得电流刺激,并且压杠杆的频率每小时达8000多次,并能连续按压杠杆20多小时,直到筋疲力尽、昏昏欲睡为止。
•三、脑与情绪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快乐中枢,同样也存在痛苦中枢。
心理学家把微电极插入其他一些脑部位,同时把开关装置改装一下,使老鼠按压横杆时能截断电流刺激。
实验时,先对老鼠的这些脑部位进行电流刺激,老鼠会很不舒服,并学会按压横杆,截断电流。
这些部位可能就是老鼠的痛苦中枢。
三、脑与情绪•人的下丘脑中是否也有快乐与痛苦中枢?•20世纪60年代,美国医生扎克布森和汤尔可逊大胆地进行了尝试,用电极刺激病人下丘脑的有关部位。
人们惊讶地看到被刺激病人面带微笑,表示感觉良好。
四、脑与行为•脑与性别差异•脑与智商•脑与心理健康脑与性别差异•性别差异的基础是脑结构与功能上的不同•表现在四个方面:1. 男性和女性在成熟时间上存在差异。
女性成熟、发育得更早2. 男女两性在脑结构上存在差异胼胝体还未成熟时,女性大脑两半球的语言功能已得到了发展,且一侧化程度低,因此语言能力强、空间思维能力弱,但在各领域较少出现天才型人物。
男性对于解决高水平的创造性问题具有很大优势。
3. 男性和女性在智力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男性优势领域:空间能力、抽象记忆、数学逻辑推理等女性优势领域:言语能力、形象记忆,在感知觉速度、算术计算、精细动作等,以及第六感觉能力。
4.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更少出现语言技能损失或障碍。
且女孩中发生读字困难、孤独症的更少。
脑与智商天才的科学巨匠和艺术家们是否具有非同常人的脑结构?•爱因斯坦的神经胶质细胞比常人更多•音乐家颞横回的左边非常明显地大于右边•12岁开始练琴的小提琴手比13岁的神经网络更为复杂。
结论:天才与常人在脑的先天结构上存在差异,这是基础和前提,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造和形成了天才的独特脑结构。
•“头越大的人越聪明”目前还没有得到研究证实。
脑与心身健康•大脑受损(外伤、脑震荡、脑溢血、脑萎缩)后,人的心理活动会受到严重破坏。
•很多疾病是与脑的畸形有关:例如,儿童孤独症、自闭症;智力低下者;注意力缺陷或多动障碍患者;老年痴呆。
五、脑与人格(一)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气质的体液说A.胆汁质:精力旺盛、刚强勇猛,但易于感情用事,脾气暴躁,如:李逵、张飞B.多血质: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适应力强,缺乏耐心,稳定性差,如:王熙凤。
C.粘液质:情绪平稳、细致从容,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性高、但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如:薛宝钗。
D.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细腻,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自制力强,但行为举止缓慢,优柔寡断。
代表人物:林黛玉。
气质特征与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由三个标准衡量:(1)强度: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2)平衡性: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力量对比(3)灵活性:神经细胞在兴奋与抑制之间的转换速度因此,人的脾气、禀性可以由脑的活动来解释。
•五、脑与人格(二)脑与人格研究表明:右额叶电活动较多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害羞、忧郁等抑制性特点;左额叶电活动较多的人更容易表现出高兴、好奇等非抑制的特点。
罪犯大脑皮层的某些部位(双侧前额叶、顶叶后部、胼胝体;左半球的杏仁核、丘脑和海马)活动水平低于常人。
•五、脑与人格脑与人格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1)大脑内的额叶与人格的关系最为密切(2)额叶受损伤之后,病人一般无法做出计划和安排,难以完成有组织的复杂任务,表现为固执己见和行为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