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件:第一单元视野拓展(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为什么说“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大诸侯国兼并小诸侯国,最终形成 战国七雄的局面,实现了区域性统一,故“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2)史料二为什么说“不获统一……惨状将伊于胡底”? 答案 长期战乱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经济遭受破坏。 (3)史料三体现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经过商鞅变法,秦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风气有较大改进,为统一天下 创造了条件。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答案
归纳总结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 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 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古代国家的兴亡
本单元教学目标
- 了解古代国家的兴亡原因和过程;
- 掌握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兴亡历程;
- 能够分析古代国家兴衰因素。
教学内容
1. 古代国家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国家兴亡概述
- 古代国家兴亡的一般原因
- 不同时期的兴亡原因比较分析
2. 秦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秦朝的崛起
-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原因
-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汉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汉朝的建立
- 汉朝的兴盛与衰落原因
-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4. 唐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唐朝的建立与兴盛
- 唐朝的衰落及原因
- 唐朝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贡献
教学方法
- 复述课堂内容并加以总结
- 分组讨论和小组报告
- PowerPoint演示
- 视频资源辅助教学
教学评价
- 课堂讨论的质量与积极性
- 小组报告的准备和表达能力- 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
- 期末考试的成绩
教学资源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教材
- PowerPoint课件
- 相关视频资源
教学进度安排
- 第一课时:古代国家的兴亡概述
- 第二课时:秦朝的兴亡及影响
- 第三课时:汉朝的兴亡及影响
- 第四课时:唐朝的兴亡及影响
教学反思和改进
- 加强教学资源的准备,提供更多案例和实证材料
-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的简要概述,具体教案内容请参考教材和教学资源。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共50张PPT)
•
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 大权。周郑双方反目成仇,郑军打败周军,周桓 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 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 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 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
材料三: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 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 (法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章太炎《訄书·哀焚书》
材料四:“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 始” ---贾谊《新书·过秦论》
材料五:“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卷八
第一单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一)根本标准: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 的发展. 历史潮流(国家从分裂到统一、社会阶段的向前发展)
是否符合人民愿望。
(二)方法: 1.知世论人 --把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去分析 2.就事论人 --依据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分析 3.评估标准 --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结合;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1(共25张PPT)
(1)根据材料,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用人标准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指出其调整的主观动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用人标准 的调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思路解析:解答第(1)问,要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形势,从齐桓公、晋 文公、秦穆公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举措入手,说明春秋时期各诸侯 国对用人标准的调整及建立新的人才机制的主观动机。解答第(2) 问,要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度着手,说明新的人才机制对该制度的 冲击,对旧势力的瓦解以及对社会转型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调整:不再依据身份,重用贤才。主观动机:适应诸侯争 霸的实际需要,实现富国强兵。
2.申不害改革 三家分晋后,韩国最为弱小。公元前4世纪,韩昭侯任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开始了以“修术行道”为指导思想的改革,强调君子以权术驾 驭群臣。具体措施有二:一是改组、整顿官吏队伍,对各级官吏的 职权、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并以此为标准衡量、选拔人才。二是对 官吏加强考核、监督,实行“操契以责其实”。韩国改革最大的局限 在于,以权术之变代替制度变革,所以尽管改革使韩国政治一度清 明,但毕竟无法像其他诸侯国的改革那样,迎来国富兵强的大发展。
(2)齐国等诸侯国新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实行,冲击了世卿世禄 制度,有利于各诸侯国的富国强兵,进一步加速了分封宗法制度的 瓦解。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思路解析:解答第(1)问,注意材料中“‘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 象出现”等信息,进而归纳出王莽改革的目的。解答第(2)问,要对王 莽历次改革的内容进行归纳,从其改革措施及后果中归纳改革失败 的原因。 参考答案:(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件:第四单元视野拓展(共19张PPT)
-1-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全国卷中多涉及的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在学习本单元内容 的同时,要给予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适当的关注。
1.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涌现出了很多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人物,如林则徐、 魏源和洋务派代表人物等。他们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推动中国进入了“器 物变革”的时期。 2.资产阶级各种政治、思想活动的代表人物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 化运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进中国向西方学习层次的不断提高,推进中国社会制度 的变化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黄兴、章炳麟、宋 教仁、陈独秀、鲁迅等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
刘已铭经传 堕的落奏为事折保分皇:1析党.中的镇肯上层,压再资加太产上阶已平级有的津军代沽表铁、康路有捻修为筑,军主在张先等,“国立内;2宪形.”势在。已“非师7年夷前可长比,因技此,以刘铭制传此夷次所”请思获得想清的廷批指准,“导旨准下其,开创办”办。了近代军用和民用 他(2)聘捍请卫教近员代企不中拘国业一统格;一3,和不.坚领问土思决完想整流抵;派推,动抗只中问外国学近问侮代能化力,捍的。先卫驱之国一。家领土完整,出兵收复新疆,并在东南抗法。回顾几十年来对 他评充议分 会肯由定评左了议张员宗謇组“成棠实,校的业长救是评国当”然价取的得议,因的长巨,评时大议成员代效包,利不括于各同解科决学,民长观生、问点主题任各,教引员领异和了各中,往科国教的往授近。代是化,所起以伏说他不是“定英雄,高”。低有别: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 材—料—摘蔡编元自政培陈在九治德如国《气留刘候学铭期传的间与台,发影湾现铁德响路国近大,思代学化校想》长和方各法科学的长都片是每面年更,左迭一宗次,由棠教被授会视公选为。 “刽子手”和法国在华的“代理人”;2.20世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编视野拓展课件人民版选修4
一二
(2)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柴荣病 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 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大军出征后不久,于京城汴 梁东北二十千米的陈桥驿发生哗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 变”。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 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 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 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 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 重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 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一二
(2)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朱厚熜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果决,做了很 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 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 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 嘉靖帝为人聪明,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同时也特 别敏感,他十分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虽然清人编纂 的《明史》说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但是他却始终牢牢 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一二
4.辽宋夏金元 (1)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872—926),复姓耶律,名亿,乳名啜里只,辽朝开国君 主,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卿耶律弥里人,辽德祖耶律撒剌的长子, 生母为宣简皇后萧氏。耶律阿保机善于骑射,明达世务。他任用汉 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 916年,群臣及诸属国上尊号曰“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建元神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三、流亡中的贫困生活
1.流亡生活:政治上受迫害和驱逐、大半生的流亡、 贫困的生活、子女的夭折。
2.流亡路线: 法国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3.恪守信念:恪守崇高的革命信念,始终以革命事业 为第一生命。
四、第一国际的灵魂
1、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1864年) ——政治活动的又一个高峰。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 中国现代 主义革命 化建设
在过去的千年(1000-2000)中, 谁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最大?
千年最伟大世界领袖: 千年最伟大艺术家: 千年最伟大运动员:
谁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 授们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盟”。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内容节选
“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 用……它产生了它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马克思揭示了阶级社会发展怎样的客观规律?
……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 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 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 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 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4: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0年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远交近攻”
1、秦军为什么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2、秦国为什么能顺利统一六国?
(1◆)客阅观读条与件思:考(:历史趋势;秦国实力) ①●争社地会以经战济,发杀展人,盈各野民;族争、城各以地战区,间杀联人系加盈强城,”
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贾础谊。《过秦论》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②长期频繁的战乱,……人民-渴---望--统《论一衡。·书解》 ③★商你鞅从变两法则…材…料,中为得秦到统哪一些奠有定关基秦础统。一六国的历 (2)主史观信条息件?:(嬴政的雄才大略)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你所了解的秦始皇——
•扫灭六国? •焚书坑儒? •孟姜女哭长城?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兵马俑? •三千童男童女? •修建灵渠、郑国渠? ……
◆秦始皇的个人简历
姓名:嬴政 别名:赵政、秦王政
秦政、祖龙 出生年月:公元前259年 登基年月:公元前246年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 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 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2、提示: ①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分散性所决定 ②政治基础: 封建地主阶级要求加强对人民统治 ③理论基础: 战国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
2、军事上:南征百北越到、长城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多 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秦统一六国
▪ 结合所学与材料,分析秦统一六国的条件 材料一:秦实行“军功爵”制,“以功劳行田宅”,激励士殊 死奋战,故秦军“勇于公战”,战斗力很强。“齐之技击不可 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秦史》) 材料二:
郑国渠
▪ 结合所学与材料,分析秦统一六国的条件
材料三:“关中土地约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不过十分之三, 财富却占十分之六。”(《史记·食货志》)
对外来干涉
入侵爱尔兰、苏格兰;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
局限
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治;后期发动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概括《拿破仑法典》颁布的目的、内容和影响
《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掌握法国政权时期法制建设的最突出成就。 1.目的:确保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把资产阶级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内容 (1)全力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制。 (2)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及特权,否认人身依附关系,肯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确认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不准封建势力反攻倒算。 (4)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5)保证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 3.影响 (1)法典的颁布调动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他们成为拿破 仑政权的主要支柱。 (2)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编纂新法典时所参 考的蓝本。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课件:视野拓展
1
2
3
4
5
6
规律总结
拓展训N练o Image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了解和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等时 代背景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回答第(2)问时,要结合对黄宗羲思想的认识,说明文化传承 的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1)继承:主张民本;主张实行君主制。新特征: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 (2)黄宗羲的思想,是在继承儒家思想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 芽等时代需要而进行的新发展,它既继承了古代中国儒家民本等思想的精华,又提出了反 对君主专制的新思想。在继承中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创新,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般规 律。
——张华《浅谈荀子的法治思想》
1
2
3
4
5
6
规律总结
拓展训N练o Image
材料二 在古希腊,法律被视做城邦安全的基础,具有女神般的尊严,可以说是城邦真正的 保护神。在此神灵的保护下,古希腊的城邦按法律治理,任何人的地位都不得高于法律。 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法律是公民们一致制定的协议,应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只有遵守法 律,才能使人们同心协力,使城邦强大无比,严守法律是人们幸福、城邦强大的根本保证,他 的价值远远高于个人的生命。
(2)内容: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富国强兵;儒家思想在其学术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安民”
和“济民”。地位:是北宋改革的先行者;著名的思想家,思想系统而有条理;学术探索同社会
实践相结合;为后来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社会问题具有敏锐的洞
察力。
规律总结
拓展训N练o Image
1
2
3
4
5
第二单元视野拓展
-1-
(人民版)高中选修4历史:视野拓展(1)ppt精品课件-(高二)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4.(2017课标全国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 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 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895年《马关条约》签 订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大大促进了近代中国经 济结构的变动,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A项错 误。材料中所说的企业并不一定是官督商办性质的,故B项错误。 19世纪末,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 答案:D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3.(2017课标全国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 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 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信息看,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 免费供各省使用到由使用方付费“协造”,这种变化表明原来的方式 使造船方经费压力大,而“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故选B项。洋务 运动时期的军用工业没有转为商办,也不可能面向市场,故排除A、 C两项;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故排除D项。 答案:B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1.(2017课标全国Ⅰ)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 140 175 360 数额(百万英镑)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1755 1797 1835 年份 42.74 42.48 78.69 指数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下节课预告
主题概述
简要介绍下节课的主题和内容,概括其重要性和意义。
预习指导
提供预习下节课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学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影响和意义,培养历史 思维能力。
03
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 够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 意识。
04
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 习惯和思维方式。
02 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概述
描述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所涉 及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 、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目 录
• 引言 • 历史背景 • 课程内容 • 课程总结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课程性质
选修课程,属于历史学科领域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 养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01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人 物和概念,了解历史发 展的脉络和规律。
等。
分析这些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他们如何推动
03
历史进程。
重点回顾
重点事件
1
2
掌握本课讲述的历史事件,了解事件的发生、发 展和结局等。
3
分析这些事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探究它 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收获
知识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选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的详细内容,拓展了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事件二:影响和意义
历史事件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一、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戏院的演说》1903年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 和国
理念论、理想国、 思想
哲学王、强调法治
批判理念论,逻辑学、 法治优于人治、“中庸 “仁”“礼”、中庸之道 之道”
建立阿卡德米学园, 建立吕克昂学园,教学 兴办私学,收徒讲学,提
教育 非常重视自然科学 方法别具一格,形成 出“有教无类”“因材施
知识
“逍遥学派”
教”的教育思想
著作 《理想国》 《形而上学》《物理学》
民生主 义
平均地权 ≠平分土 地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 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 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 政治的发
分配问题
展
二、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 反映了 推动了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视野拓展2(共28张PPT)
四、对应现实热点的改革 1.币制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为加强其政权统治,发展经济,稳定金融, 曾实行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有:(1)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 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 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2)实行白银国 有。禁止白银流通;(3)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这些币制 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有些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起到过促进经济繁 荣和稳定金融、安定社会的作用;有些则违背和阻碍了历史进程, 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并最终导致了其统治政权的灭亡。
7
(2)加富尔改革 1852年,加富尔正式出任撒丁王国财政大臣,他的改革措施主要 是:与各大国签订贸易和航运协定,逐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发行公 债消灭预算赤字;根据宪法改组财政和国家核算部门的中央管理机 构。改革税收制度,增设房产税、营业执照税、继承财产税等。对 来自殖民地的商品、工业品和谷物等降低关税,甚至免征关税。这 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撒丁王国的财政状况,促进了经济发展。出任 首相后,他除继续在财政方面实行改革外,还大力扩大公共工程,特 别是修筑铁路;强迫外交人员严格执行政府的指示;颁布了一些关 于经济活动的法律,特别是1853年的期票和支票法,1855年的工业 垄断法等。他的改革促进了意大利经济的发展。
视野拓展
1
一、早期西欧社会转型时期的改革
1.茨温利改革
茨温利在瑞士以苏黎世为中心展开的宗教改革活动。他反对天
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行为,并公开抨击雇佣军制度。他强调一切均
应以《圣经》为依据,否认罗马教会的权威,主张得救唯靠信心;废
除教士独身制;取消主教制,教会牧师由信徒选举。他反对敬拜圣
像,提出简化崇拜仪式,反对斋戒、将弥撒改为圣餐礼。茨温利的
2023高中历史选修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2023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晚清时期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早期政治发展2. 遭受列强侵略的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及其后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原因和特点第二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提出的新思潮-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2. 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的形成- 北洋政府的建立与政治动荡-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国共合作- 工农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逐渐崛起第三章: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1.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抗战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八年抗战的艰苦与牺牲- 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2. 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国共内战的起因和发展- 解放战争与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与早期建设第四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内容- 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成就-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 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和影响力结语: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在近代历史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发展的道路。
以晚清时期国家的衰败,到民主革命的崛起,再到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带来的巨大变革,最终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中国历史的进程令人瞩目。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新角色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三、杰出的改革家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曾出现了第一次改革的浪潮。涌现出管仲、李悝、吴起、商鞅等 众多的改革家,他们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对推动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性变革的实现发挥了 重要作用。在封建社会时期,曾涌现出了许多改革家,如王莽、刘晏、王安石、张居正等, 他们的改革都曾触及过时代发展的主题,其经验与教训都是中国宝贵的历史财富。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1.(2017课标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 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 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 他们眼界一开。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四、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其文明是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中,涌现出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治家,他 们或对本民族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如匈奴的首领冒顿、呼韩邪单于,鲜卑族的首领拓 跋珪,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契丹的首领耶律阿保机,蒙古的首领成吉思汗,女真的首领努尔 哈赤等;或对加强与汉族的联系,稳定边疆秩序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如呼韩邪单于与汉政权 的和平、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接受唐政权的册封、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等;或推 行适合时代潮流的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辽太宗的南北面官制 改革等。同时,在关注少数民族改革家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自古以来,为加强民族联系做 出不懈努力的汉族代表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为和亲而出塞的王昭君等。
——据《史记》等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1
2
3
4
5
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名人季札。题目材料反映了季札的文化观和守信、拒绝王位等信息。
第(1)问要求说明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比较儒家思想与季札行为的
契合点,因此,从儒家思想的“礼”“信”“义”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围绕季札出使的“文化
意义”设问,材料中以吴国代表江南文化,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方面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
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
域的文化认同。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1
2
3
5
6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民之食大抵菽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餍糟糠。
地不过九百里,无二岁之食。
——《史记》
材料二 韩昭侯、申不害在韩国所施行的“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循功劳视次第”,使
得韩国“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我”,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与此同时,韩昭侯亦重视农业
1
2
3
4
5
6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 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 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 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 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生产的发展,动用国家物力给农民以资助。
材料三 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托万乘之劲韩,七十年而
不至于霸王者,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
——《韩非子》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1
2
3
4
5
6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改革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韩昭侯的改革。 解析:回答第(1)问时,根据材料一,从作物品种、粮食产量等方面进行回答。回答第(2)问时, 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韩昭侯改革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参考答案:(1)粮食作物品种单一;粮食产量低,难以满足需要。 (2)韩昭侯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勇于改革,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其 改革使吏治清明,农业发展,收到了富国强兵等明显的效果。但是,他在改革中玩弄阴谋权 术,重术轻法,结果只能是难以维系改革成果。
第一单元视野拓展
-1-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教材仅选取了中国历史上三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即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除封 建帝王以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
一、统治集团内部的杰出政治谋略家
在古代中国的统治集团内部,有许多对历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政治谋略家。如秦代 的李斯等,汉代的陆贾、贾谊、晁错、刘安、桑弘羊、霍光等,三国魏晋时代的袁绍、诸 葛亮、周瑜、司马懿等,隋代的高颎等,唐代的魏征、房玄龄、刘晏等,宋代的赵普、范仲 淹、包拯、富弼等,元代的耶律楚材、赵世延等,明代的刘基、宋濂、解缙等,清代的多尔 衮、范文程、索额图等,他们提出的策略或采取的举措,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五、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曾出现了多次农民起义。在这些起义 中,出现了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黄巢、王仙芝、方腊、宋江、李自成等众多的农 民起义领袖,他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封建政治的完善起了一定 的作用。
1
2
3
4
5
6
规律总结
拓展训练
二、杰出的军事家 古代中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先秦时期的姜尚、孙武、孙膑等,秦汉时期的 白起、曹参、张良、韩信、卫青、霍去病、曹操等,三国魏晋时期的祖逖等,隋唐时期的 秦琼、尉迟恭、李靖、薛仁贵等,宋元时期的石守信、杨业、岳飞等,明清时期的徐达、 常遇春、戚继光、余大猷、郑成功等。这些军事家或对建立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或对稳 定政权和边疆秩序做出突出贡献,或对军事建设有过杰出创造,他们都在其特定历史时期 中发挥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