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基层规范诊疗与管理(全文)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基层规范诊疗与管理(全文)在我国,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血尿酸水平增高也日益成为人们健康体检中常见的异常发现。
痛风不仅仅是晶体沉积导致的关节炎,更是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有报道发现慢性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可达20%~70%[1]。
随着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高尿酸血症已日益成为基层医生工作中常见的慢性疾病,这就要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掌握典型痛风的诊疗、熟悉高尿酸血症病因的判断并掌握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技能。
痛风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病等多种基层常见慢性病密切相关,因此类似的,改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综合管理控制危险因素是控制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核心。
在欧美一些以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为医疗卫生体系“看门人”的国家,更多的痛风患者由基层而非风湿免疫专科医生首诊。
2016版、2018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专家建议[2, 3]以及最新的2020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痛风诊疗指南[4]中均强调筛查并管理痛风伴发疾病的重要性,在这些慢性病的管理和评估中,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中华医学会的支持和组织下,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及全科医学科专家,从基层医生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联合制订了《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5](简称《指南》)。
现就《指南》以及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诊疗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供基层医生在实践中参考。
一、痛风的诊断目前基层医生对痛风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度较高,但对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认知、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在患者管理方面与指南推荐仍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更好地应用指南,提高基层医生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综合管理能力,《指南》专家组按照基层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评估-分类-处理(SOAP),即首先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subjective),通过详细问诊、全面查体获得客观结果(objective),以此评估病情、判断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或专科转诊,并将患者分为四大类(assessment),帮助基层医生采取不同的处理路径,其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处理是基层常见处理的重要环节,而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管理是基层进行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管理的核心。
(完整版)内二科痛风临床路径(新)2016

痹症(痛风)中医临床路径一、痹症(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痹症(痛风)(TCD编码为:BN Q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 编码为:M19.99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参照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2)间歇期(3)慢性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
痹症(痛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肝肾虚痹证气血虚痹症(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痹症(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痹症(痛风)(TCD 编码:BNQ010、ICD-10 编码:M19.99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3)类风湿因子、抗“O”(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5)心电图(6)胸部X线片、受累关节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 CP 抗体、24 小时尿尿酸、HLA-B27 等。
(八)治疗方法1. 内科基础治疗: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促进尿酸排泄、碱化尿液等。
卫生部办公厅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卫生部办公厅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目录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2)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8)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15)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22)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 (28)肾结石临床路径 (34)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40)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48)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 (56)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路径 (65)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2)疝修补术;(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临床路径清单(1)

儿科 儿科 内科 内科 口腔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骨科 急诊科 内科 眼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内科 内科 内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眼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骨科 妇产折 类风湿性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 颅骨骨折(手术) 慢性鼻窦炎 慢性扁桃腺炎(手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结肠炎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支气管炎(县医院适用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脑出血 脑出血后遗症 脑梗塞 脑梗死后遗症 脓胸 帕金森症 疱疹性咽炎(小儿) 脾破裂 剖宫产 前列腺增生症(手术) 鞘膜积液 去除骨折内固定装置 缺血性心肌病(县医院适用版) 乳腺脓肿(手术) 乳腺纤维瘤1(手术) 乳腺纤维瘤2(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 烧伤(一度、浅二度) 神经官能症 肾结石(含体外碎石)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输尿管结石 水痘 四肢骨折 锁骨骨折 糖尿病 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突发性耳聋 退行性脊柱炎 胃溃疡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膝关节置换术(单侧) 膝关节置换术(双侧)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先兆早产 小儿肠炎 心力衰竭(县医院适用版)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起搏除外) 新生儿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牙龈炎 咽峡炎(小儿) 腰椎骨折(县医院适用版) 腰椎管狭窄(非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 一氧化碳中毒 医院获得性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婴幼儿腹泻病 营养不良性贫血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晕厥(心源性除外) 早产儿(不含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合并症的) 掌腱膜挛缩症 掌指骨骨折 真菌性角膜溃疡(县医院适用) 正常分娩 支气管肺炎(儿科) 支气管哮喘 脂肪瘤(体表) 直肠息肉 跖趾骨骨折 子宫肌瘤(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 子宫内膜炎 子宫脱垂(手术) 自发性气胸(呼吸内科)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住院患者。
适用对象包括中医诊断为痛风病和西医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
诊断依据包括疾病诊断和证候诊断,参照相应的标准。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参照XXX印发的“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标准住院日应≤14天。
进入路径标准的患者需要满足急性发作期的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的第一诊断,且不能有继发性痛风、痛风间歇期、慢性期和肾脏病变期,同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也可以进入本路径。
中医证候学观察需要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并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必需的检查项目和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论治,其中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低嘌呤饮食、饮足够的水、碱化尿液、避免受凉、劳累、外伤等措施。
辨证论治需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等治疗方法。
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路径

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路径一高尿酸血症诊断:1: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大于420umol/L。
成年人,不分男性,女性。
2:分型:建议年轻起病或有家族史痛风患者根据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UUE)和肾脏尿酸排泄分数(FEUA)综合判断:(1)肾脏排泄不良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UUE)小于等于600mg.d-1.(1.73m2)-1且肾脏尿酸排泄分数(FEUA)小于5.5%。
(2)肾脏负荷过多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UUE)大于600mg.d-1.(1.73m2)-1且肾脏尿酸排泄分数(FEUA)大于等于5.5%。
(3)混合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大于(UUE)600mg.-1.(1.73m2)-1.且肾脏尿酸排泄分数(FEUA)小于5.5%。
(4)其他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小于等于(UUE)600mg.-1.(1.73m2)-1.且肾脏尿酸排泄分数(FEUA)大于等于5.5%。
3:建议在低嘌呤饮食状态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和肾脏尿酸排泄分数两个指标,分型更加准确.二痛风诊断:2015年美国风湿学会(ACR)/欧洲风湿联合会议(EULAR)痛风分类标准1亚临床痛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双能CT,或X线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或痛风石侵蚀.2难治性痛风:指具备以下三条中的一条:(1) 单用或联用常规降尿酸药物足量,足疗程,血尿酸仍大于等于360umoI/L.(2) 接受规范化治疗,痛风仍发作大于等于2次/年.(3) 存在多发性或进展性痛风石.3新版痛风分类标准:(1) 必备条件:至少发生1次关节肿胀,疼痛或触痛.(2) 充分条件:在关节或滑膜液中发现尿酸盐结晶或痛风石.(3) 若不符合此项充分条件,则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累计积分,大于等于8分可诊断痛风.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1) 控制体重,规律运动.(2) 限制酒精及高嘌呤,高果糖饮食的摄入.(3) 鼓励奶制品和新鲜蔬菜摄入及适量饮水.(4) 不推荐不鼓励豆制品(豆腐)摄入.(5) 痛风是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与长期高热量饮食和大量酒精摄入密切有关.四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影响因素;(1) 始终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240-420umol/L.(2)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及相关合并症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血尿酸水平升高.(3) 血尿酸长期达标:A可减少痛风发作频率,B预防痛风石形成C防止骨破坏,D降低死亡率,E改善患者生活质量,F是预防痛风及其相关合并症的关键.(4) 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尿酸药物.五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可能出现危害:(1) 定期筛查和监测靶器官损害和控制相关合并症.(2) 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多个靶器官损伤可影响预期寿命.(3) 与肾结石和慢性肾病有明显因果关系.(4) 血尿酸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 合并肾损害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治疗可明显改善其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6) 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治疗时机和控制目标:治疗时机:(1) 血尿酸水平大于等于540umol/L.(2) 血尿酸水平大于等于480umoi/L.且有合并症之一;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代谢紊乱,肥胖,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2期)控制目标:(1) 无合并症者,血尿酸控制在小于420umol/L.范围540-420umol/L(2) 有合并症者,血尿酸控制范围480-360umol/L七痛风治疗时机和控制目标:治疗时机:(1) 血尿酸大于等于480umol/L(2) 血尿酸大于等于420umol/L有合并症之一:痛风发作次数大于等于2次/年,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和发病年龄小于40岁。
痛风(急性发作型)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痛风(急性发作型)临床护理路径表单背景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在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关节疼痛、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需要提供适当的临床护理和照顾,以帮助病人缓解疼痛,减少病情恶化。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时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并促进他们的康复。
患者评估与监测1. 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发作频率、病史以及症状的持续时间等。
记录得出的信息,以备后续参考。
2. 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病情表现,评估疼痛程度和影响,使用标准化的疼痛评估工具。
4. 进行关节触诊,注意痛风患者典型的关节疼痛、红肿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急性发作期护理措施1. 提供疼痛缓解: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如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可待因和布洛芬等。
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2. 减轻炎症:如有关节红肿和热痛,可采用冷敷物理疗法,如冰袋或冷湿敷布。
注意适当保护患者的皮肤,避免低温烫伤。
3. 促进排尿:通过大量饮水,促进尿酸在尿液中的排泄。
饮水量的适宜程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保持关节功能: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以保持关节功能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避免过激活动,以免加重疼痛和关节受损。
5. 提供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痛风的相关知识,以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并提供相关生活方式的建议,如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戒烟等。
随访与康复1. 随访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持续观察和记录相关症状和体征,随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2. 康复指导:提供康复计划和指导,包括饮食建议、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等。
帮助患者理解病情和治疗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急性发作时临床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指导,我们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减缓病情发展,并最终实现病情的好转与康复。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

增加饮水量:每天至 少喝2000毫升水,促
进尿酸排泄
减轻体重:通过饮食 控制和运动,减轻体
重,降低尿酸水平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 的睡眠,避免熬夜,
降低尿酸水平
戒烟限酒:戒烟,限 制酒精摄入,降低尿
酸水平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 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如快走、游 泳等,降低尿酸水平
05
02
高尿酸血症:血 液中尿酸水平升 高,可引起肾结 石、肾功能损害 等
04
06
慢性痛风性关节 炎:关节持续疼 痛、肿胀、僵硬, 影响日常生活
代谢综合征:高 尿酸血症与肥胖、 糖尿病、高血脂 等代谢综合征密 切相关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诊断
诊断标准
血尿酸水平:男性 >420μmol/L,女性
>360μmol/L
关节穿刺:关节液中 尿酸盐结晶阳性
关节疼痛:急性关节 炎发作,关节红肿热
痛
影像学检查:关节X线 片显示关节软骨破坏、
关节腔积液
痛风石:皮肤下出现 痛风石,可触及
家族史:家族中有痛 风或高尿酸血症病史
辅助检查
01
血尿酸检测:了 解血尿酸水平, 判断病情严重程
度
02
关节超声检查: 观察关节内部结 构,判断是否有
中年男性
03
年龄:40岁以 上人群发病率较
高
04
饮食:长期高嘌 呤饮食的人群
05
体重:肥胖人群 发病率较高
06
疾病: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
等疾病患者
07
药物:长期服用 利尿剂、阿司匹 林等药物的人群
08
09
10
饮酒:长期饮酒 的人群
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1. 痛风症概述痛风症,也称作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引发的关节炎疾病。
它常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临床路径在治疗痛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将介绍中医的治疗方案。
2.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痛风症的策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痛风症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 首要原则:清热祛湿、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痛风症的发生与湿热之邪阻滞、瘀血凝滞有关。
因此,治疗痛风症的首要原则是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 药物治疗:中医常选用草药制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罂粟壳、秦艽、桃仁等,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通络的功效,可有效缓解痛风症状。
3. 饮食疗法:中医强调调整饮食惯对治疗痛风症非常重要。
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内脏、海鲜、啤酒等,同时适量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以帮助清除体内的尿酸。
4. 调整生活方式:中医推崇合理锻炼和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患者应适度运动,注意保暖,避免过度疲劳,以提高免疫力和缓解症状。
5.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痛风症与体内气血循环不畅有关,因此可以采用针灸疗法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循环,改善病情。
3. 总结中医临床路径在治疗痛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草药治疗,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和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缓解痛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病人在接受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最新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最新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定义及流行病学(一)定义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嘌呤核苷酸80%由人体细胞代谢产生,20%从食物中获得。
嘌呤经肝脏氧化代谢变成尿酸,后者由肾脏和肠道排出。
体温37 ℃时,血清中单钠尿酸盐(MSU)的饱和溶解度为404.5 μmol/L(6.8 mg/dl),通常定义当血清尿酸水平>420 μmol/L(约7 mg/dl)时,为高尿酸血症[1]。
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能够排出尿酸而维持尿酸在血液中的正常浓度水平,而高尿酸血症则常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
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异质性较强,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
(二)流行病学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显著增高,根据最新研究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已占总人口13.3%,而痛风患病率在1%~3%[2,3],且逐年上升。
近年研究认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和肾脏疾病等,因此已被多学科认识和重视[4,5]。
二、病因与分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1]。
(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1.特发性尿酸增多症: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仅1%左右患者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如家族性幼年高尿酸性肾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缺陷、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活性增高、Ⅰ型糖原累积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尿酸产生过多:与高嘌呤饮食、酒精过多摄入、高糖饮食、核酸代谢增强相关,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或疾病。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1.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实体肿瘤化疗时,由于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
县级医院内科治疗痛风病经验

县级医院内科治疗痛风病经验【摘要】目的对县级医院治疗痛风疾病经验总结,探讨疾病治疗的最佳方法。
方法将5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平均的随机分配,28例为治疗组,另28例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西医疗法结合饮食治疗,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在县级医院通过西医结合饮食法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饮食疗法;治疗经验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7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34-02痛风属于嘌呤代谢紊乱或是尿酸排泄量降低引发以高尿酸血症为特征的晶体性关节炎中的一种,可将其分成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是高尿酸血症或是尿酸盐形成结晶沉积所引发的特征性关节炎[1]。
痛风石不仅会在关节、肌腱以及其周围处沉积,也会在肾脏部位沉积,并导致尿酸盐肾病或是尿酸性结石等疾病,甚至肾功能衰竭[2]。
痛风在中医角度属于“痹症”,中老年人,男性属于易发生群体,但是逐渐向年轻化发展,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县级医院采用西结合饮食疗法对2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患有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均来自于2009年——2012年在我院就诊和治疗的患者,大多是在发病2-3天到院就诊,属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发,主要症状表现为红肿热痛,经检查其血尿酸增高。
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28例中,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5.3岁。
对照组28例中,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为53.7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按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颁布的诊断标准:①急性关节炎病发超过1天;②1天之内关节炎症达到高峰;③单一关节炎病发;④关节红肿;⑤第一跖趾关节肿胀、疼痛;⑥第一跖趾关节炎单侧病发;⑦跗骨关节炎单侧病发;⑧怀疑或确诊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⑩影像学验证为痛风石,关节炎发作能够完全缓解。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路径分析,探讨该疾病的特点、诊断、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医疗机构的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医护人员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引言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进而导致关节炎和石蜡样结晶沉积的关节炎。
该疾病常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剧烈的关节疼痛,常见于大脚趾关节,但也可能累及脚踝、膝盖等其他关节,且受到刺激可导致疼痛加剧。
炎症引起的关节红肿、活动受限也是常见的表现。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酸性肾结石、尿酸性肾病等并发症。
3. 诊断要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疑似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应该进行尿酸水平检测,以确定其是否患有高尿酸血症。
此外,关节穿刺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关节腔液中是否存在尿酸结晶。
4. 治疗方法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期的止痛治疗和长期的降尿酸治疗。
急性关节炎发作时,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的松等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对于长期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食物摄入、促进尿酸排泄等措施降低尿酸水平。
5. 护理干预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动受限状况;提供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关于病情、饮食等的知识,帮助患者控制疾病;注重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6. 临床路径分析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路径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包括急诊科、内科、放射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的合作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患者的诊疗流程,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
肾病科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肾病科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尿酸性肾病CKD 1-3期的住院患者。
一、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肾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酸性肾病(ICD-10编码:N28.9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肾脏病学》(沈庆法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年)(2)西医诊断:参照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以本虚为主或兼有标实证,临床常见证候:本证(1)脾肾气虚证(2)脾肾阳虚证(3)气阴两虚证(4)阴阳两虚证标证(1)湿热内蕴证(2)瘀血阻络证(3)寒湿痹阻证(4)痰浊内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尿酸性肾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尿液分析及尿沉渣、24h尿蛋白定量;(2)血尿酸;(3)肾功能、血脂;(4)24小时尿尿酸测定;(5)泌尿系统超声;(6)尿?2微球蛋白;(7)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eGFR。
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2020完整版)

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2020完整版)摘要高尿酸血症/痛风是我国日趋递增的常见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该病诊断的规范性及临床治疗达标率均有待提高,其中还欠缺针对患者对该病专家临床指南的理解、疾病知识普及和配合医生执行规范诊疗的重要性的教育。
为此,从患者最关切的问题出发,成立多学科专家和患者共同参与的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相关原则,按照国际规范流程,提出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的意见17条,旨在提高患者诊治的依从性,提高该病健康管理水平。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3],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亦不断提高,针对该病的临床专家共识或指南不断更新,但临床上该病诊治的规范性及达标率的实质性提高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中患者对指南的理解和执行是重要环节,为此依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病友会,从患者关切的问题出发,组成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的相关原则,提出如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实践指南意见17条。
指南形成方法1.指南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指南由广东省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病友会共同发起,指南首席专家古洁若,首席方法学家杨克虎。
启动时间为2019年1月20日,定稿时间为2020年4月11日。
2.指南工作组:工作组由多学科专家和病友会成员组成,多学科专家涵盖风湿免疫科、影像科、内分泌科、伦理学及循证医学等学科专家。
证据的检索和评价由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GRADE中国中心杨克虎教授团队指导,古洁若教授团队等专家工作组成员协同完成。
所有工作组成员均填写了利益声明表,不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
3.指南注册与计划书撰写: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Intern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gistry Platform,/)注册(注册号为IPGRP-2018CN0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
一、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M10.991)和高尿酸血症。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痛风诊断:参照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
(2)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疾病分型
(1)痛风分期:
参照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2)间歇期3)慢性期
(2)高尿酸血症分型:
参照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1)尿酸排泄不良型2)尿酸生成过多型3)混合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诊断或分类诊断明确
根据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或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痛风诊治指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ICD10:M10.991)或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或高尿酸血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需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不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
(3)类风湿因子、抗“O”
(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等)
(6)心电图
(7)胸部X 线片、受累关节X 线片
(8)腹部超声(包括双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CP抗体、HLA-B27、24小时尿尿酸、关节穿刺检查、关节双源CT和超声检查。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
1.非药物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应遵循下述原则:(1)限酒;(2)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3)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5)大量饮水(每日2 000 ml以上);(6)控制体重;(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8)规律饮食和作息;(9)规律运动;(10)禁烟2.药物治疗
(1)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及早(一般应在24 h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推荐首先使用NSAIDs缓解症状;对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可选择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短期
糖皮质激素(包括口服短效或静脉或肌注用长效的的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NSAIDs类似。
(2)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推荐进行降尿酸治疗。
(3)痛风患者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建议使用别嘌醇(2B)或非布司他(2B);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建议使用苯溴马隆。
(4)对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建议先评估肾功能,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的降尿酸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5)痛风患者在降尿酸治疗初期,建议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
(6)适当碱化尿液,当尿pH 6.0以下时,需碱化尿液。
常用药物,如枸橼酸钾或碳酸氢钠。
(7)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及心血管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肥胖、MS、T2DM、高血压、高脂血症、CHD 或卒中、慢性肾病等。
(8)病情需要时,可用康复和中药治疗,严重病例可考虑血浆置换或外科手术治疗等。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
2.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等相关指标较入院时好转,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根据临床医师的综合判断患者可以出院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或有影响疾病预后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治疗出现合并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等,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3.周末、节假日
4.患者有其它原因不同意出院
二、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ICD10:M10.99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