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解读
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
![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5817c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7.png)
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1.引言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中,叙事空间的构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叙事空间是通过空间的布局、形式、材料等元素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并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记忆理论为视角,探讨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的设计与人们的记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研究。
2.记忆理论与叙事空间设计记忆是人类认知和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叙事空间设计中,记忆理论起到了引导观者的注意力和激发情感共鸣的作用。
设计师通过对文化建筑的历史、社会背景进行研究和理解,将相关的信息融入到建筑的叙事空间中,让观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够与建筑产生情感的共鸣。
3.叙事空间设计的表征方式在叙事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表征方式来传递特定的信息。
其中,符号表征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通过在建筑中运用特定的符号或象征物,观者能够在感知建筑的过程中联想到相关的故事和记忆。
此外,空间的序列性也是叙事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通过设计具有一定秩序和连贯性的空间序列,设计师能够引导观者在空间中产生相应的记忆和情感体验。
4.记忆与文化建筑的关系叙事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文化建筑的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
不同的文化建筑所承载的记忆和情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设计师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文化建筑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将相关的信息融入到叙事空间中。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师才能够设计出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度的叙事空间。
5.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的设计,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是布加勒斯特国家图书馆,该建筑通过传统和现代元素的结合,在空间中展现了罗马尼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其次是悉尼歌剧院,在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中都融入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元素,以展示本土文化的丰富性。
最后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通过展品的陈列和空间的布局,让观者能够在感受艺术的同时体验到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记忆。
建筑空间叙事手法
![建筑空间叙事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09cd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6.png)
建筑空间叙事手法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内涵,它不仅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所,更是一种沟通和表达的媒介。
在建筑设计中,空间叙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对空间的布局、形态、材料等方面的处理,设计师可以借助建筑的语言来传达特定的主题、情感或故事。
本文将从建筑空间叙事的概念出发,探讨建筑空间叙事手法的运用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一、建筑空间叙事的概念建筑空间叙事是指通过建筑空间本身的布局和形态来传达特定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或情感体验。
与传统建筑设计强调形式美学和功能性不同,空间叙事更注重在空间中营造一种具有深度和情感的体验,让人们在其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建筑空间叙事可以是明确的叙事,也可以是隐喻性的叙事,通过对空间中的元素和关系的组织和处理,来触发观者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其对空间的理解和感知。
二、建筑空间叙事手法的运用1.序列式叙事:通过设置一系列有机连接的空间序列,引导人们逐步延展故事情节,营造出一种悬念和戏剧性的空间体验。
例如,法国凡尔赛宫的宫廷序列,让人们逐步领略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庄严。
2.节奏感叙事:通过空间的节奏顺序和变化,创造出一种动态变化和情节展开的感觉。
例如,弧线形的走廊设计会使人们在行走过程中产生一种律动感和情绪体验。
3.对比冲突叙事:通过对空间元素的对比和冲突,产生一种张力和对立,引发观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融合的设计手法,展现出历史与现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和交融。
4.空间象征叙事:通过空间元素的象征性意义和符号性呈现,表达出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园林构造和景观元素都蕴含着寓意和象征意义。
三、建筑空间叙事手法的意义1.丰富空间体验:建筑空间叙事可以使空间不再仅仅是形式和功能的堆砌,而变得具有情感、文化和思想内涵,丰富人们的空间体验。
2.提升空间价值:通过空间叙事的打破和延展,使得建筑空间具有更多的意义和价值,超越其物质层面,使人们在其中找到共鸣和启发。
叙事性空间在传统建筑中的可行性研究
![叙事性空间在传统建筑中的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5d555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f.png)
10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程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建筑师们创造传统建筑以及那些具有标志性或更好地体现在传统空间中的例子不胜枚举。
通过使用不同的设计风格在空间里制造情感共鸣来创建一个富有创意、有意义的对话空间。
建筑必须与其他元素结合起来以产生最大的积极影响。
一个有趣的公共空间,是由传统建筑和其他视觉元素融合而成,而不是孤立的空间。
例如,建筑师们把一个美丽的屋顶设计成一座建筑,并在一个巨大的落地玻璃天花板上设置了天窗。
人们会看到从屋顶延伸出来一片巨大的区域,这些玻璃周围有一圈圆形的光环。
整个空间看起来仿佛在向我们展示建筑物的新角度和其空间结构。
这些都是由一个复杂或抽象的图形相互连接、融合、相互补充并形成一个整体。
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关系,但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这个建筑实际上是由圆形结构组成,然后在顶部和侧面都有一个大天窗。
它可以非常好地吸引人们的它看起来像是这样。
这对圆形和多边形可以互相重叠起来。
这些效果构成一个有趣的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元素、技术和风格。
从建筑物中获得更多是一种满足感。
制来看,主要分为围合空间、斗拱空间等。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结构形式有三大类,即国传统建筑中有着不同时期背景、不同地域文化及不同时代特征。
围合空间是以围护为整个建筑空间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单体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结构中重要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是建筑主体之间彼此联系与沟通的空间单元。
单体空间又可封闭单体建筑之中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建筑空间单元;后者是在开放单体建筑之间形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结构中各类型空间形式有着不同的使用目的及使用功能定位,但是基础所构成各种空间形式所构成的各种空间结构体系;而通过建筑内部来对不同空间后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丰富与独特的建筑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所,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场所,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性、时代性以及社会性。
而要的美学意义,所以是很多空间设计方案中的必要存在。
建筑的叙事通过建筑讲述故事的力量
![建筑的叙事通过建筑讲述故事的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8a39b6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1.png)
建筑的叙事通过建筑讲述故事的力量建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叙事能力。
通过建筑的形式、结构和空间布局,建筑师可以讲述故事、传递情感,并且与观者产生共鸣。
建筑的叙事力量超越了纯粹的功能性,它使建筑成为一个可以被人们理解和体验的艺术作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建筑的叙事力量,并通过几个案例来展示不同类型建筑背后的故事。
一、建筑风格的叙事建筑风格是建筑师通过设计和选择材料所展现的一种叙事手法。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们代表了一种特定的时代和价值观。
例如,古典主义建筑以其华丽的柱廊和正统的对称布局,讲述着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叙事。
高度抽象的现代主义建筑则通过简洁的线条和装饰来表达现代科技和功能主义的思想。
不同的建筑风格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它们可以使人们回想起过去的时代,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或者追溯到远古的起源。
建筑通过其外观、材料和纹理,以及空间的组织和功能来传达这些叙事要素,激发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二、建筑的功能性叙事建筑作为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其功能性也可以成为一种叙事形式。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方便和舒适,同时反映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模式。
例如,古代的宫殿建筑通过其庞大的规模和细致的装饰,向人们展示了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
现代的商业中心通过高楼大厦和繁忙的街道,传递着都市生活的活力和竞争力。
建筑的功能性还可以与环境和可持续性相关联,从而讲述关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故事。
许多现代建筑强调可再生能源、节能和可持续材料的使用,以回应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这些设计选择不仅提供实用性,而且传达了对自然的关注和珍惜。
三、空间布局的叙事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序列也可以成为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
建筑师通过不同的空间形式、尺度和连接方式,引导人们在空间中产生情绪和体验。
例如,教堂的建筑采用高大的拱顶和长长的通道,使人们感受到庄严和肃穆的氛围。
博物馆和美术馆则通常通过良好的展陈设计和动线规划,引导观众在不同的展区之间流动,讲述艺术品和文化的故事。
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解读
![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1c3e33f49649b6649d74730.png)
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Space-scale & Narrative of Cultural Architecture■ 艾侠■ Ai Xia[摘要] 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当代文化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
在建筑创作中,从空间尺度与体验的互动角度来理解建筑的叙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思维方式。
本文以四个设计作品为例,从空间尺度与叙事空间关系的视角来进行学术探讨。
[关键词] 文化建筑叙事性空间尺度现象学[Abstract] One of the main trends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architecture is to create narrative space in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f the building. Narrative can also be comprehended as the conversa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scale and individual experience. CCDI, one of the bigg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s on china, researched on this topic and reveals some design-philosophy through four different works.[Key words] Cultural architecture, Narrative, Space-scale, Phenomenology一、叙事性:对现代建筑的反思叙事性空间可以理解为一种与体验密切关联的建筑空间。
虽然建筑叙事性是近年流行的学术语汇,但关于叙事空间的存在,自古以来不乏先例。
仅就中国建筑而言,不论北京故宫的宏大空间序列,或是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皆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一种叙事的可能—“在环境空间中,人的移动及其。
建筑知识:建筑设计的场所分析和叙事能力
![建筑知识:建筑设计的场所分析和叙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c407f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b.png)
建筑知识:建筑设计的场所分析和叙事能力建筑设计是建筑师在空间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构思并落实实际的构建设计。
设计的场所分析和叙事能力是建筑设计的两项重要技能。
场所分析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场所分析是指对建筑场所的分析和研究,从空间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角度,为建筑的设计奠定基础。
场所分析可以包括多个层面,比如建筑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氛围、人口组成等,这些信息都能对建筑的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
以建筑的地理位置为例,对于建筑的方向、采光等设计都有深远的影响。
建筑的周边环境也需充分分析,包括交通情况、绿化情况等,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对建筑的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历史文化背景也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对于保护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除了场所分析之外,叙事能力也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技能。
建筑设计需要通过设计来传达相应的信息,造福于人们的生活。
叙事能力是将设计与之相结合,传达设计的意图和生活的价值。
通过良好的叙事设计,建筑师可以将信息转化为真正的建筑。
建筑师可以通过建筑的材料和形式进行叙事。
如古建筑的设计,常常使用传统材料和形式传递人们的精神世界、历史遗留等,如北京同和里传递了传统建筑文化和社交文化。
另外一些设计如艺术馆、博物馆等,通过它们的设计表达对文化艺术的推广和升华,如山东博物馆传达出山东文化及历史。
同时,叙事设计也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如大型商业空间的设计,要通过设计,展现出繁华、奢侈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
家庭住宅的设计也是通过叙事来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例如一个舒适的家庭空间,能够根据家庭成员的需求,展现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通过场所分析和叙事能力的运用,建筑师可以将设计与场所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建筑的品质。
建筑师通过这两项技能,才能够充分了解建筑场所的特色,传达出信息,达成建筑设计的意图和价值。
与此同时,建筑师也要不断学习,更新思维,以创新的设计反映出当下时代的文化特点及需求,不断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
文化建筑与公共空间:大叙事与地方叙事
![文化建筑与公共空间:大叙事与地方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a66f3d1252ea551810a68788.png)
1 9 世纪民族 国家 兴起以后的欧洲 , 文 化建 筑和公共建筑 、意识形态与政治结合在一 起 , 往往是作 为一个新兴 国家的形象宣 言 ,意图叙述一 个国家的文 化与空 间故 事 ,我把它们 叫做 国家的空 间叙 事 。我们 可以提 出很 多世界各 国的首都空间与文 化建筑的例子 ,其中也包 括北 京首都空间所代表 的中国文化建筑 。 而我今 天更想谈的其实是作 为一个公共空间的文化建筑 。 我们也有 城市的空 间叙 事在书写 市民的故事 ,尤其是有丰 富的社区和村 落空间的叙事 传统 。 今天我想 就我在香 港参与的几 个设计规划 ,谈谈香港城 市与 社区的空 间叙 述 ,特别是社 区公 共空间跟文化建 筑的塑造 ,其 中也包 括我之前在台湾 口 现 在浙江参与的村落公 共空间 。 在中世纪到文 艺复兴的 欧洲城市 中 ,市政厅与教堂 的广场跟王权 、宗教和新兴 中产阶级 商人 家族的政治 有着密切的 关系 ( 图1 )。这种 空间传统在 1 7世纪 以后产生了很 大的变化 : 从启 蒙运动以后 的巴黎城市绿 地 ,到柏林 的中央公 园和 伦敦的海德 公园 ,一直到 美国首都华 盛顿 的大 草地 柏 林的城市公 园从勃兰登堡门开始 , 歌剧院 、 博物馆 沿首 都轴线一路排 序 ( 图
王维 仁 .香港 大学 建 筑系 教 授 、系 主任 及 王维 仁 建筑 研 究室 主 持人 :美国 建 筑师学 会及 香 港建 筑 师学 会 会员 ;/ j  ̄ J , H 大学 分校 伯克 利 建筑 硕 士 :台 湾大 学土 木 系硕 士及 地 质 系学 士 。 曾任 2 0 0 7年香 港 建 筑双 年 展 首 席 策 展人 、2 0 0 8年 美 国麻 省 理 工 学 院和 2 O 1 4年 加 拿大 蒙 特 利尔 大 学 客座 教 授 、以 及 1 9 8 9  ̄1 9 9 4年 美 国 TAC 建 筑 事 务所 协 同 主持 人 。研 究领 域 为台 院建 筑 形 态 演变 ,中国 建筑 与城 市 。
叙事空间视角下的博物馆空间创意布展陈设分析
![叙事空间视角下的博物馆空间创意布展陈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86b1e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5.png)
叙事空间视角下的博物馆空间创意布展陈设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博物馆的需要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进行博物馆空间创意布展陈设时,可以通过叙事空间的视角来优化其中的组成部分,并且利用全新的视角来完成空间的设计,协调好其中的影响因素,搭建更加动态化的展示空间,从而符合人们的观赏需要。
本文论述了舒适空间视角下博物馆空间创意布展陈设的策略。
关键词:叙事空间;博物馆;空间创意;布展陈设一、建筑中叙事空间视角的概述为了使叙事空间视角下博物馆空间创意布展陈设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建筑中叙述空间视角的特点,从而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
在新时期下,在建筑设计工作中需要转变以往理性主义的支配地位,根据人们的文化和精神认知来提高实际的设计效果,从而使得博物馆设计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协调好居住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融入哲学基础以及理论实现空间环境的再次创造,并提高空间环境的感知能力,以此来完成信息的重要构造。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宏观性的角度了解建筑叙事方面的内涵,界定主要的范畴,朝着空间维度的方向而不断的转变,在叙事维度的背景下传递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
小说和电影通过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进行叙事,而建筑叙事要整合空间中的信息,例如材料和色彩等等并且完整的完成故事的表达,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协调好虚拟图像和空间语言之间的关系,完成相互的交互以及实践,同时还需要对提供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以及解释,满足人们在观赏方面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充分的利用不同载体的功能勾勒出完整的交流情境,通过虚拟图像空间与语言语言传递重要的信息并体验者,要接受相关的信息,完成空间的实现,在此工作中需要通过传递信息和记录信息来构建更加完整的叙事交流过程,提供更加丰富的交流情境图,不仅仅要完成单向的交流,还需要实现双向的互动。
空间语言是建筑叙事的主体,虚拟图像在建筑叙事中要完成场景的表达,并且回归于建筑,叙事的标准通过空间尺寸以及尺度整合出特定的空间,营造不同的氛围,帮助建筑完成具体的舒适。
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
![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b0e82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b.png)
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当今社会,文化建筑已经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体现着城市的发展进步,还承载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而这些文化建筑中的叙事空间设计,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记忆理论视角下,对当代的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其历史衍变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首先,记忆理论视角强调了历史和记忆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中,往往会融入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建筑形式、材质、色彩等方式,将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展现出来。
通过建筑的形象和氛围,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多样性,进而对文化传承有更深的认识。
其次,记忆理论视角突出了情感共鸣的重要性。
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历史和文化,更是为了触动人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和空间布局,文化建筑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回忆。
例如,在一座博物馆中,通过展示历史照片、文物等,搭配音效和灯光的运用,让人们仿佛回到了过去,体验历史的沧桑变迁,感受到过去时光的美好和悲哀,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最后,记忆理论视角还强调了观众的主动参与和思考的重要性。
在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中,观众不仅被动地接受展示的信息,而是积极参与其中,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和展示手法,观众可以自主选择参与的方式,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一座纪念馆中,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展示、数字互动游戏等方式,与展览内容进行互动,体验到更丰富的观赏方式和思考空间。
综上所述,记忆理论视角对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将历史和记忆的要素融入设计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可以更好地展示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
同时,观众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也使得文化建筑的叙事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具有更大的教育和艺术价值。
因此,在当代文化建筑设计中,记忆理论视角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研究角度,有助于提升设计的品质和意义。
基于空间叙事性的地域建筑创作解析——烟台市牟平文化中心设计策略
![基于空间叙事性的地域建筑创作解析——烟台市牟平文化中心设计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5bc7f25eefdc8d376ee32ac.png)
接受色彩所传达的信息、 创造出具有亲切感的色彩环境 , 体现其个性和商业
经 营的 共性 , 营 造 出宜人 舒 适 的办 公 空间
四、 办公 空间 的环保 、 舒 适性
9 O 年代 以来 , 绿 色浪潮风 起云 涌 , 席 卷全球 , 绿色环 保成为 一个世 陛话题 , 俄 国画 家 与教 育 家康 定斯 基 曾 说过 : “ 即使 不 画 出某 些 色彩 的 形状 , 也 能 并且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据统计, 现代 ^ ( 除了特殊行业从业人员外) 约 创造出有意义的真实来” , 而现代建筑旗手勒 ・ 柯布西耶也曾明确指出: “ 色彩 有 8 0 %以上 的时间是在建 筑物 内部度过 的 ,因此建 筑物 内部环 境是 影 响生理 及 不是 用 来描 述 什么 的 , 而是 用来 唤 起某 种 感觉 的 ” 。上 述 观点 表 明 , 色 彩拥 有 特别 的 认知 价 值及 其 实用 功 能 。因此 色彩是 一种 能够 唤 起无 限感 觉 的媒 介 , 它所 特 有 的力 量可 以激起 人们 显 著 而又 直接 的心 理反 应 , 是 自然 界 和 人造 世
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非常的重要。
4 . 1自然通 风
在提倡能源节约的今天 , 利用 自然通风显的由为重要 。充分利用大楼有 界的象征性语言。 此种特性使色彩成为空间环境信息表达中当仁不让的优 良 限 的窗户 面 积 , 增 加室 内 的空 气流 通量 , 减少 “ 空调 病 ” 等 病 的发生 。 以 开放式 载体 。 而 特定 含 义 的颜 色对 象 , 如红 色或 者 黑 色 , 其语 境 特 征在 一定 的 时间 与 办 公 空 间 为 例 , 能开 启 式 窗 户 , 尽 量 设置 在 公 共 区 域 , 在 必须 设 置 隔 断 的房 空间背景下拥有某种共通性。 这种共通性不只是体现在人们对色彩的 自然物 间 , 尽量 不设 置 到顶 。或 者 在顶 部设 置 百 叶 , 增 加 小 空间 的空 气流 动 。 理属 性 认知 上 , 而更 重要 的是反 映 在 色彩 的群 体 意识 上 。 这是 人类 长 期 观察 、 4 . 2机械 通 风 思 考 和应 用 色 彩特 性 的必 然成 果 , 也是 不 以人 的 意志 为转 移 的 客观 存 在。 近 几年 全 封 闭式 的五 星写 字楼 升 温迅 速 。 写字 楼 的配置 很 高 , 很豪 华 , 看 以 中 国工 商银 行 为 例 ( 见 图2 ) , 传 统 的工 行 给人 的印 象 是 阴冷 的 , 本 设 计 起 来很 舒适 , 但是 走 进这 样 的写 字楼 , 特别 是在 冬 天 , 没 过 多久 就 会 出现 感觉 打破 了原有的灰色体系, 在高端客户区引人 了鲜艳 的颜色 , 大面积 的暖色调 到燥热的感觉 , 特别是在会议期间 , 犯困情况尤其严重 。 很多领导会埋怨员工 的使用 , 宁静的黄色壁纸墙面, 配以浅灰色的地毯, 使得整个客户区平静而优 不 认真 工作 , 甚至 怀 疑他 们 的工 作态 度 有问题 。但是 造 成 这样 的 很重 要 的原 雅, 局部的绿色植物点缀 , 又使得整个空间倍显活力有生命。
景观构筑物与人的叙事性设计在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景观构筑物与人的叙事性设计在空间中的运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cae51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2.png)
文化探索108摘要:本文以景观叙事性设计手法研究为切入点,主要围绕纪念性等景观空间中的构筑物展开分析,试图探讨其与人之间的一种叙事线索在空间中的体现,并以相关国内案例为研究对象,揭示其设计的本质内涵。
对景观构筑物的设计研究也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这对于传达某些社会性、地方性、人文性景观带来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景观构筑物;人;叙事性设计一、相关概念论述所谓“叙事”,就是一种人类本能的表达方式。
最早起源于拉丁文gnarus 和to know,暗示着一种通过行为和体验的偶然性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在文学中,叙事的语言性到景观叙事的非语言性的运用,其借助的叙事媒介变得更加多元化,如图画(视觉)、声音(听觉)、材质(触觉)等。
而最早提出景观空间中的叙事性设计手法的是简•赛特斯怀特,他认为可以通过设置纪念馆、保护历史街区等让人对过去的事物产生回忆。
因此,叙事性设计手法在景观空间中的应用就是通过序列、揭示、隐藏、命名、聚集和开启等策略来实现空间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情感联系。
比如序列一词,简单来讲,就是按顺序排成一列的对象,在运用序列策略设计空间时,指的是将一系列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或因果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组成整个景观空间中的不同小空间,也就是线性叙事。
例如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设计的罗斯福总统纪念园(The FDR Memorial),通过石墙、水景、植物等景观元素的运用,按照其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打造出一个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故事序列的四个连续性空间,串联起主要人流的游览路径,在述说故事同时鼓励人们参与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感受。
二、景观构筑物与人的叙事性设计景观构筑物通常泛指供人们观赏休憩娱乐的各种建筑物体或设施,如廊架、景墙、亭台、座椅、艺术小品等,主要包括人文景观构筑物和自然景观构筑物两大类。
在整个景观空间中,一个独特的构筑物就是场地的核心,是塑造地方文化特色和场所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叙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6b690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d.png)
叙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引言: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对建筑物的形式和功能进行规划和设计,更是通过建筑物与人的互动来创造舒适、美观的空间。
在建筑设计中,叙事法作为一种强大的表达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空间。
一、叙事法在概念设计中的应用概念设计是建筑设计的起点,是确定建筑物整体风格和主题的阶段。
在概念设计中,叙事法可以帮助建筑师将建筑物与其所在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联系起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故事性的设计。
例如,在设计一座博物馆时,可以通过建筑的形态、材料和空间布局等来呈现博物馆所展示内容的故事,使建筑物本身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性的载体。
二、叙事法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空间规划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功能性和流线性。
在空间规划中,叙事法可以帮助建筑师创造出引人入胜的空间序列和体验。
例如,在设计一个展览空间时,可以通过设置具有不同主题的展厅、引人注目的展示墙面、错落有致的布局等手法,使参观者在空间中有如在一场精彩的故事中徜徉。
三、叙事法在立面设计中的应用立面设计是建筑物外观的设计,它需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建筑的形象表达等因素。
在立面设计中,叙事法可以帮助建筑师赋予建筑物以独特的个性和表达特定的意义。
例如,在设计一座办公大楼的立面时,可以通过立面的形态、材料的选择和装饰等来表达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使建筑物成为企业形象的重要代表。
四、叙事法在细部设计中的应用细部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到建筑物的整体质感和细节品质。
在细部设计中,叙事法可以帮助建筑师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视觉效果。
例如,在设计一个室内空间时,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光线、色彩和材质等元素,打造出具有温馨、舒适氛围的空间,为用户讲述一个关于舒适生活的故事。
五、叙事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叙事论文
![建筑叙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74d8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1.png)
建筑叙事论文引言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需求而存在,更重要的是通过其独特的语言和叙事能力来传达信息和触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本论文将探讨建筑叙事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解释建筑如何通过形式、空间、材料等元素来构建叙事性。
一、建筑叙事的概念和意义1.1 建筑叙事的定义建筑叙事是指建筑通过其形式、材料、空间布局等元素,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传递信息或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通过建筑叙事,观者可以在建筑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与建筑师传递的意图产生共鸣。
1.2 建筑叙事的意义建筑叙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手法将建筑与人类活动、文化、历史等相结合,使建筑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载体。
建筑叙事能够让观者与建筑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深他们对建筑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推动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建筑叙事的实现手法2.1 形式和外观建筑的形式和外观是最容易引起观者共鸣的方面之一。
通过建筑的外观设计,建筑师可以通过线条、比例、材料等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并引导观者在建筑中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
2.2 空间和布局建筑的空间和布局也是构建建筑叙事的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设计不同的空间组织方式,建筑师可以引导观者在建筑中进行有序的移动,从而逐步揭示建筑的内核信息或故事情节。
2.3 材料和质感建筑使用的材料和质感也可以直接影响到观者的感受和情感共鸣。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处理方式,建筑师可以在观者心中构建出特定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增强建筑的叙事效果。
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分析3.1 同济大学白塔同济大学白塔是一座位于中国上海的建筑,其外观采用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通过塔楼的纤细曲线和巨大的玻璃幕墙,白塔向观者传递一种开放、自由和现代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建筑内部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创新精神。
3.2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教堂建筑,其古老而庄严的外观给人一种肃穆和崇高的感觉。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文化及形态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文化及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4767974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3.png)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文化及形态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
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特点,用发展创新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获取对当今设计有价值的内容,在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标签:空间形态;中国传统建筑;建筑文化;封闭空间;榫卯结构1.前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上千年的发展,特有的木构架体系及建筑群体的组合变化在其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造就了美轮美奂的建筑空间艺术,演化出中国建筑丰富的空间内涵, 造就了动静统一、内外交流、含蓄变化的空间形式,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古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组群布局”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
所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需要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进行,而不能割裂成单个的个体空间而导致片面的理解。
2.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元素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伴随着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发展而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大体上都是由门、堂、廊及其延伸的“灰空间”所构成所有的建筑平面上,都可以归纳为门、堂、廊3个组成部分,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各种空间、院落。
从皇家宫殿到民间住宅以及园林、庙宇莫不如此。
中国传统古建筑历经数千年漫长的发展,到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性。
西周代表性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已是一个严整的四合院实例,由二进院落组成。
前堂与后堂之间用廊子联接,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院落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
自周以后,门堂分立基本上成为建筑的一种标准形式,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门堂之制。
有堂必立门,门与堂之间,堂与堂之间以院落或门、廊相连。
门的形式从只是简单的功能入口发展到表现思想、文化等精神意义的复杂空间形式,种类、形式多至不可胜数。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决不可忽视中国古建筑中“门”的艺术,“门”空间是建筑整体空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建筑论文: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表达伦理叙事功能分析
![文化建筑论文: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表达伦理叙事功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193303192e45361066f565.png)
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表达伦理叙事功能分析从上世纪末开始,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县有意识地利用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对县域范围内的公共建筑进行装饰,以此突出民族特色。
进入新世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更加频繁,纷纷在原有的公共建筑上通过“穿靴戴帽”饰以传统文化符号,在新修的建筑上更加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应用与呈现,因此建筑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成为少数民族进行民族身份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从少数民族所借用的传统文化符号资源来看,其中隐含着民族传统伦理价值,具有伦理叙事功能。
本文主要展现这些建筑叙事蕴含的伦理价值观和伦理教化功能,从而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伦理应用提供借鉴。
一、建筑的伦理叙事功能人类的建筑活动并非单纯的建筑活动,建筑凝结了一个社会政治的、宗教的、文化的和精神的诸多特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神意义和价值尺度,尤其内含丰富的伦理道德成分[1]。
从叙事的角度说,建筑通过象征手段和空间元素等媒介把诸多文化形象与精神观念表现在人们面前,使建筑具有“载道”、“言志”,甚至“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2]。
一直以来,营造具有伦理性叙事的建造空间是古今中外建筑艺术体现其精神功能的重要手段[2]。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建筑不仅仅只发挥居住功能,它还是秩序、权力、道德的体现,《黄帝宅经》就提到:“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
”[3]在孔子的观念中,建筑的平面格局应当具有别内外、序尊卑的规范[3],有研究者就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方面渗透着儒家伦理的种种特征,儒家文化中的“礼”与“中和”观念影响和制约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思想、形制、审美等多方面的内容[4]。
国内著名建筑伦理学研究者者秦红岭则认为建筑最深刻的伦理意涵在于:建筑是一种存在方式和精神秩序,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在大地上真实的“存在的立足点”,使人类孤独无依的心灵有所安顿[1]。
建筑反映社会的伦理文化和价值观念,因而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
浅析建筑空间中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的运用
![浅析建筑空间中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27a4f42cc58bd63186bd85.png)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2):208-211,218VOL.49NO.22018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oi:10.3969/j.issn.1000-2324.2018.02.005数字优先出版:2018-04-04浅析建筑空间中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的运用胡安娜,徐达,王学勇*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摘要:本文基于对建筑的空间属性及戏剧性叙事的研究,探讨了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与建筑空间的关联。
结合案例解析,阐述了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应当如何运用于建筑空间氛围的营造,归纳总结了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未来建筑空间设计的戏剧性叙事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关键词:精神空间;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中图法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4(2018)02-0208-04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sign Technique of Dramatic Narrative in Architectural SpaceHU An-na,XU Da,WANG Xue-yong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we have explo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sign technique of dramatic narrative and architectural spa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attribute of architecture and dramatic bined with case studies,we expounded how to apply the design technique of dramatic narrative to build space atmosphere.W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design technique of dramatic narrative in architectural space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lev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s to the dramatic narrative of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in the future.Keywords:Spiritual space;dramatic narrative;design technique随着当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设量不断增加,但设计者却极少注重建筑精神空间戏剧性叙事这一特质。
常用的建筑空间叙事手法总结,如何优雅地在设计作品中加入叙事性
![常用的建筑空间叙事手法总结,如何优雅地在设计作品中加入叙事性](https://img.taocdn.com/s3/m/d173f69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c.png)
常用的建筑空间叙事手法总结,如何优雅地在设计作品中加入叙事性叙事性一直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构成因素,建筑因由人的参与而呈现复杂与多变的特质。
建筑不仅是空间与空间的关系,更应讲求人与空间的关联,即体现建筑的叙事性。
人作为主体,在空间中参与不同活动而发生不同事件,建筑空间氛围便可迥异不同。
建筑是由空间、事件与活动组织而成的叙事载体,而非仅是围绕建筑空间本身。
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将建筑定义为一种叙事方式。
“进入一幢建筑,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故事里。
而有序地经过建筑的各个部分,就像是电影里的连续情节,这些部分一起组成了一个故事。
” 空间中人的不同活动被诠释为不同的故事情节,对于建筑本体的理解不仅包含空间,同时也注重人参与的事件,空间是一种“诱发事件”——即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
建筑与叙事因由人作为纽带而产生关联。
常见的空间叙事手法有如下三种:1.片段化场景叙事片段化叙事之于建筑中,表现为特定场合的特定叙事,并维持叙事事件的相对独立性。
建筑师划分特定的区域,赋予不同的功能,营建特殊的场景事件。
各个场景所发生的事件独立而同步,单个场所的事件也因时间而变化,人仅能参与其一,而不能循序经历全部。
事件本身相对独立,但因人的流动而产生随机的联系性。
对于事件的参与者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联系事件,从而形成参与体验的独特与整体性。
比如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中,屈米规则划分场地而建立相对独立的场景叙事区域,并以建筑为叙事载体呈现不同的场景事件。
朴素的公园原貌中,赫然出现的红色建筑形象激发起人的探索兴致,提高人们参与事件的可能性。
公园被有序划分为10个主题:风园、镜园、少年园、恐怖童话园等。
不同的分支公园中,红色的建筑单体因适应不同的主题,呈现风格迥异的建筑造型,预示着场景事件的各异。
人们可以自由挑选并参与事件,从而获得不同的参与体验。
2.关联性情节叙事关联性叙事,强调建筑本身叙事的完整性,体现事件情节的紧密关联。
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表达伦理叙事功能
![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表达伦理叙事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56931a8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3.png)
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表达伦理叙事功能提纲:1.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表达功能2.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伦理功能3.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叙事功能4.建筑专家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建筑中的作用5.民族传统文化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1.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表达功能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表达功能,体现在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等方面。
在风格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如蒙古族的包钢房、土家族的“三坊一照壁”、壮族的钟楼等。
在形式上,可以通过建筑的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来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如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呈现出的高度垂直的空间层次和富有个性的装饰。
在材料上,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材料选取也具有独特性,如木、土、石等材料的运用。
2.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伦理功能伦理功能是指民族传统文化建筑所传达的精神、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功能,它体现了建筑的人文性和价值性。
如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中,体现了雄浑、神秘和崇高的伦理情感。
民居建筑中,蕴含先民智慧和生命力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追求。
在伦理方面,民族传统文化建筑呈现出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念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3.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叙事功能叙事功能是指民族传统文化建筑所传达的历史、传说、神话等方面的功能。
它是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的一种体现。
如各地传说中的龙,成为了龙穴、龙宫等建筑的主题,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各地的历史和名人也在建筑中得到了表现,如故宫的历史和孔子文化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体现。
4.建筑专家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建筑中的作用建筑专家是民族传统文化建筑传承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建筑的保护、修缮、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保护方面,建筑专家通过多种手段,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维修工艺、技术机制、传统材料等,使建筑保持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并再现出历史的面貌。
在修缮方面,建筑专家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等对建筑进行高度还原,保证建筑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传承性。
在传承方面,建筑专家通过教育、研究、推广等方式,强化民族传统文化建筑的意识和认识,使其得到更好的呈现和传承。
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
![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https://img.taocdn.com/s3/m/39ee9e4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2.png)
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
艾侠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当代文化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在建筑创作中,从空间尺度与体验的互动角度来理解建筑的叙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思维方式.本文以四个设计作品为例,从空间尺度与叙事空间关系的视角来进行学术探讨.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艾侠
【作者单位】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20023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形态尺度文化内涵:三组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比较 [J], 刘宇波
2.探及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 [J], 何伟
3.基于包容性理念的公共建筑空间叙事性研究 [J], 吴雨琦
4.纪念性建筑空间的叙事性表达 [J], 左光之;周柯伊
5.基于空间叙事性理论的秦岭地质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探讨 [J], 郁畏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博物馆建筑空间的叙事性设计研究
![博物馆建筑空间的叙事性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00091ead51f01dc381f12b.png)
博物馆建筑空间的叙事性设计研究摘要:博物馆是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展现,其空间形态的设计,直接影响了每一位观众的感官和心理。
从走近博物馆的场所开始,外部环境与建筑空间就开始了叙事的氛围铺垫。
本文重点研究其空间形态的叙事性设计,其中包括了主题构思、节奏安排和情景体验,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空间的叙事性设计和情景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前言:博物馆建筑的展示空间形态会随着展示的类型和呈现的内容而变化,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理念的指导下也会做不同的设计,追求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鉴于此前没有详细的博物馆空间设计阐述,本文将对博物馆空间的叙事性设计进行初步的解析,希望给阅读者清晰、明确的理解。
1.博物馆建筑空间的叙事性博物馆建筑的展示空间设计承载着展品的风采和理念。
而展示空间的本质,是物与人的交流场所。
它的叙事性以体验、传达、沟通为目的,以一定的表达形式演绎情景故事的变化。
它可能是物品、文本或者是其它的形式存在。
“展示活动的实质是人类生活方式通过空间形式而展现的社会文化形态并已建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为目的,其设计手法是将展示空间构成的特定主题的集约化环境加以显示”。
所以,无论是从策展计划、建筑构思还是观展体验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建筑空间的叙事性表达。
空间创作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是自身艺术理念的展示,设计师通过对空间的组织、关联,进行美学主题的构建,观众再用观察、体验的方式去感受这些存在的美学,并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接收。
2.博物馆建筑空间的叙事性特征博物馆建筑没有固定的外在形式,也没固定的内部空间,建设场地、文化背景,就影响的建筑形象。
不同的展物就需要不同的主题和空间,成为新的语义、语境的载体。
建筑空间叙事性呈现出明显的两大特征:1空间组织的序列性;2空间元素的多意性。
空间组织的序列性不是个新的命题,所有的布展都要考虑故事的情节与参观者的动线组织。
回顾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其从单一的收藏空间到为公众提供教育、体验场所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叙事性Space-scale & Narrative of Cultural Architecture■ 艾侠■ Ai Xia[摘要] 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当代文化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
在建筑创作中,从空间尺度与体验的互动角度来理解建筑的叙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思维方式。
本文以四个设计作品为例,从空间尺度与叙事空间关系的视角来进行学术探讨。
[关键词] 文化建筑叙事性空间尺度现象学[Abstract] One of the main trends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architecture is to create narrative space in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f the building. Narrative can also be comprehended as the conversa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scale and individual experience. CCDI, one of the bigg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s on china, researched on this topic and reveals some design-philosophy through four different works.[Key words] Cultural architecture, Narrative, Space-scale, Phenomenology一、叙事性:对现代建筑的反思叙事性空间可以理解为一种与体验密切关联的建筑空间。
虽然建筑叙事性是近年流行的学术语汇,但关于叙事空间的存在,自古以来不乏先例。
仅就中国建筑而言,不论北京故宫的宏大空间序列,或是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皆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一种叙事的可能—“在环境空间中,人的移动及其。
路径和场知觉经验可以赋予其更多的环境意义①”地也由此超越了单纯的功能流线的设定,转而上升到“叙事化”的境界。
然而,回顾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的变迁,建筑体验曾一度被置于极其边缘化的位置。
建筑师和学者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一种近于“二元论”的哲学所牵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处在一种相互博弈的“二元”状态—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甚至更为古老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可以追溯出这样一种哲学的思想渊源。
工业革命之后的“技术”情结,使许多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身心置于征服自然的自信之上,大量具备直接功能目的的建筑类型(如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办公建筑)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而相对含混多义的建筑(如宗教和文化建筑)风光不再。
经过20世纪下半叶的阵痛和反思之后,当代建筑思想呈现出从“二元”到“多元”的回归,判断文化建筑的优劣标准也不再是纯粹理性的演绎,而逐渐增加“置身其中”的实地感受—不论是建筑师还是文化学者,都意识到功能与理性并不能代替模糊的感性表达。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建筑现象学的反反复复的讨论,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一种反思的延续。
从现象学意义上说,强调空间体验成为建筑设计最为本质的东西,只有体验才能产生场所精神②,这对文化建筑尤其重要。
能够表现人文精神的文化建筑,其真正有趣之处不在于建筑的功能本体,而在“文化”二字之下蕴含着的变幻莫测、尺度各异的“叙事”空间,它们将建筑与人的关系带入到更为体验化的表达之中。
国外一些建筑师率先尝试了大量亦繁亦简的手法,探索和丰富建筑与个人意识的内外联系,将建筑重新带到宽广的叙事境界;而近年来,中国本土的一些先锋建筑人物也不断创作出惊人的实例。
当然,文化建筑也是最具包容性的建筑类型,有一千个文化建筑,就有一千种叙事空间的表达方式。
本文拟结合四个建筑实例,诠释我们对文化建筑的反思。
在先锋与主流的界限交接处,我们似乎乐意选择一种中间状态—不断尝试建筑和空间的原创思考,也尽力让设计成果被社会公众所体验和感知。
二、尺度之下:收敛式的叙事空间回顾2005年建成的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图1~图6),建筑师较好地解决新建筑了与城市轴线以及相邻建筑关系,并且深入探讨剧场的声学问题。
但这些仅仅是前提,从建成环境看,真正打动来访者的是一系列建筑尺度和材质方面的精心构思,这些构思使得参观者接近这座建筑的过程成为美好的空间体验。
建筑由一座4层的演艺中心和一座5层的培训中心组成,其中演艺中心又包含了一个1 350座的大剧场和一个500座的多功能小剧场。
集中式的布局容易产生压迫感,设计尽量以柔和曲面来减小建筑的尺度感,并在局部营造情绪化的空间节奏。
每个参观者可能驻足的位置,不论是入口、等候、过渡、转折处,皆有相对应的设计表达和尺度控制,并在视觉上与相邻的孙文纪念广场形成呼应关系,也形成了一种恰当的文化主题。
建筑表皮和材质的细节变化(石材与铝合金半透明幕墙及点式透明玻璃幕墙的结合),也同样迎合尺度与体验的需求。
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意味着我们在文化建筑领域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这里开始,建筑师试图探求一种更为关乎人本体验的设计手法。
建筑并非由“叙事”而起,但一系列对空间尺度的营造和控制,非常自然地产生了叙事化的结果。
正在建设的盐城文化中心(图7~图11)延续了这样一种探索,其尺度处理也更为微妙。
与中山项目类似,建筑本身依然是多个功能集中的综合体,包含了大小剧场、影视观演、艺术创作、商业消费等混合区域。
考虑盐城所特有的苏北地域文化和建筑临近人工水域的外部条件,设计将“水”的意境定义为建筑叙事的主题,一系列空间布局也由此展开。
一条从入口到人工湖的“水街”贯穿于整个建筑,灵动地维系着各个功能主题,创造出许多作者单位: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 · 200235)收稿日期:2009-07-23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Feature-Theme半开敞、互相交织的空间,有效柔化了内部尺度。
建筑表皮的三维曲面和错缝肌理在外部层面上呼应了“水”的主题,却也对整体界面产生了一种“放大”在探效应—四层的体量被异化成十多层的错觉。
访这座建筑的过程中,人们由远及近、由外至内,可以感受到建筑的尺度不断收缩、不断贴近人的尺度,对建筑的认知也更加强烈。
盐城文化中心将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
我们期待它跻身中国当代文化建筑的精品行列。
从前面两个实例可以看出,通过控制建筑尺度可以增强文化建筑的体验表达,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建筑手法,但也仅仅是一种比较收敛的方法。
换个角度说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反其道而行之,通过突破尺度上的限定,也能表达强烈的叙事之意。
三、尺度之上:突破式的叙事空间2008年,我们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竞赛(图12~图15)。
设计中,建筑师不但要解决中国馆与周边交通和环境条件的衔接,还要梳理复杂的流线,满足超大量的参观人流需求,并充分展示文化内涵。
方案放弃了惯用的“精致收敛”的思路,转而采用“超越尺度限制”的巨型构件,加上对中国文化精髓的异化,最终营造出质感强烈而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虽然后来这个方案没有被选中,但体现出的探索和思考却值得研究。
从概念构思上看,这个中国馆尝试将龙舞、烟火等传统意象凝聚在“天人合一”的深邃哲学之中,进而对传统意象和造型元素进行分解、异构、整合,而不是迎合“他者”对中国元素的理解。
从空间上看,参观流线采用最适合大量人流的坡道,既有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又能较圆满地解决复杂情况下的垂直和水平交通问题。
内部空间的多变和大尺度,出乎意料地形成“强意向性”的叙事空间,既符合“世博盛会”的事件主题,也放大了人们对中国元素的想象。
设计的遗憾之处在于没有对结构形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只要建筑空间能够超越单纯的功能性审美要求,就有可能凝聚在某种叙事化的表达之中。
由于叙事性是对体验而不是对行动和事件本身的符号再现,这样看来,探寻和捕捉场所固有的特定逻辑,将其放大成某种特定的空间尺度,就能够出现更具8 盐城文化中心近景7 盐城文化中心全景透视张力的设计效果。
这是“中国馆”给我们带来的收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后续一些作品的成功。
2009年,我们在深圳观澜版画美术基地的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图16~图18),这个看似唐突、极端的建筑造型,实则紧扣场所自身的内在逻辑,并在空间尺度上形成足够的放大效应。
作品的好评和争议也验证了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些思索。
观澜版画美术基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建成后将是全国最大的版画博览和交易中心。
分析基地自身的各条线索:两座隆起的山丘和一山之隔的高尔夫球场是非常重要的地貌条件,山丘制高点连线的垂直线,形成一条具有某种空间递进关系的轴线;而场地的人文线索在于基地内有一条客家古街和一组旧厂房,形成另一条贯穿基地南北的轴线。
旧建筑前的月牙形水塘代表了客家文化的特征。
参赛各家方案都关注到上述两条线索,但建筑造型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很多方案水准甚高,但多在试图营造一些“尺度适宜”的内部空间,或是追求某种贴合感和审美的图案化,却淡化了场所可被更大程度发掘的潜在信号。
我们的方案则是将美术馆主体抬高架设于两个山丘之间,建筑恰好与山体形成一种连接关系;美术馆形体折起,形成虚空的体量,让出客家古街的轴线使之延续和山体相连。
当两条线索都被戏剧性地放大到极致时,建筑造型以大尺度加以应对,不仅合乎情理,更是创造出独特的场所体验:当人们从窄小的客家老街步步行近架空而生的新美术馆,可以感受到“时空穿梭”般的心境。
这次的方案既是出奇制胜,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对结构体系等技术环节的考虑也比较到位。
可见,当建筑“超越”尺度时,也能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叙事效果。
四、结语建筑空间的叙事性是当代建筑,尤其是文化建筑最为迷人的话题之一,也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角度引发人们对空间的理解和营造。
前文的四个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现出空间尺度对建筑体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论是放大还是收敛,繁复或是简略,清晰直接或是真假莫辨,都可以成为行之有效的空间策略。
这些作品之间的传承和变异的关系,反映了CCDI对这类设计策略的反复实践。
本文只求作为一种尚不成熟的分享和回顾,对于设计方法以及作为哲学理论基础的现象学,还是值得建筑师们再做更深入的思辨。
■参考文献1 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 郑时龄.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时代建筑,2008(06)3 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