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数学优质课一等奖作品: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王加平)
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函数的概念4
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课题名称:《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化”之意偏重初中数学描述性定义,而“包含”则更多蕴含高中数学对应思想。
(《说文解字》中的“函”字,原意匣、盒子。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
[1]“新课标”内容标准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从学生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
[1]据此,本节课教学内容内涵应为函数基于集合与对应语言的概念之理解和运用,教学内容反映了对应思想、函数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中,函数三要素属于事实性知识、函数的定义属于概念性知识、求定义域及判断函数相等属于程序性知识、认识到自己的认知需要不断发展并激励自己不断求知属于元认知知识。
为此本节课设定的教学重点是“函数定义的形成”。
函数知识的学习和函数概念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为初中数学已经学习的函数概念及具体函数形式;下位知识则是函数表示法、指数及对数函数等知识。
本节课教学中,需要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基于集合及对应语言的函数概念形成过程,然后利用这一概念分析具体函数形式,体会概念应用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这一过程体现了数学研究“特殊——一般——特殊”之路径及数学知识应用之价值。
二、学生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生活中函数实例的基本经验,能简单运算有关一次、二次和反比例函数模型的问题,初步体会了归纳能力及基于变量关系认知的函数思想,通过“集合”知识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清晰。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 函数的概念-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第1课时变量与函数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意义,会举出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2.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出现的常量,变量与自变量和函数.(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常量、变量、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思考问题;2.通过例题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意识的灌输,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劝导身边的亲人一起来遵守交规;3.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事物是互相联系和有规律变化着的.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1.教学重点:是在了解函数、常量、变量的基础上,能指出实例中的常量、变量,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因为函数关系式是画函数图象的基础.2.教学难点:是对函数意义的正确理解.因为它是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函数的依据.3.教学疑点:①常量中写不写1;②常量的数值包不包括“-”号;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本章将学习有关一种量随另一种量变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这其实是函数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函数.(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先看两个实际问题:(出示幻灯)问题1 如图,用热气球探测高空气象问题2 下图是我市某日自动测量仪记下的用电负荷曲线。
这两个问题请男女生PK完成讲解,老师点拨。
问题3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仍将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车距离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畅言系统展示题目,分析这里的常量。
告诫学生上学放学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的。
在上面三个问题中,每个变化过程都只涉及两个变量,当给定其中一个变量(这个量叫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这个量叫因变量)的值。
请同学抢答:问题1、问题2、问题3中,什么量是自变量,什么量是函数问题1中,热气球上升高度h是自变量时间t的函数;问题2中用电负荷y是自变量时间t的函数;问题3中刹车距离s是自变量车速v的函数。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定义及概念。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3. 能够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4. 理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及概念。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3. 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4.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及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函数的图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
2. 讲解函数的定义及概念,解释函数的基本要素:自变量、因变量、对应关系。
3. 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展示。
4. 讲解如何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讲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并通过图象进行展示。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习题,巩固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清晰地传达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函数。
八、拓展与延伸1. 鼓励学生探索更复杂的函数性质,如周期性、连续性等。
全国第八届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教学设计函数的概念1教学设计
1.2.1 函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 王加平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1.2.1函数的概念》 ,是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函数及其表示》的第一课.函数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它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把函数看成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最初的函数概念几乎等同于解析式.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定义域与值域的重要性,而要说清楚变量以及两个变量间变化的依赖关系,往往先要弄清各个变量的物理意义,这就使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只根据变量观点,那么有些函数就很难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对这个函数,如果用变量观点来解释,会显得十分勉强,也说不出x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但用集合、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函数思想也是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而函数概念是函数思想的基础,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它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二、学情分析:在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虽然函数比较抽象,但是函数现象大量存在于学生的周围,教科书选用了运动、自然界、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分析,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定义函数概念,对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要求比较高,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定义,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实例共性的分析到函数概念的形成,再对三个实例进行拓展,让学生对函数概念进行辨析,体现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渗透了归纳推理,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美.⎩⎨⎧=.01)(是无理数时,当是有理数时,,当x x x f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并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二)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及符号“)(x f y ”的含义.五、教学策略:首先,通过魔术表演,体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的积极性;其次,在学生习惯用解析式表示函数的基础上借助教科书实例,从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等不同的方式,结合函数的数与形两个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认识,为学生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打下感性基础;再次,分析讲解函数概念中的关键点时,对于对应关系f 、函数关系中多对一的情况、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等较为抽象问题的理解采取放乒乓球的实验,让抽象问题具体化;最后,通过对三个实例进行拓展让学生抛开物理运动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分析函数并强调函数关系中对应关系的方向.六、教学基本流程:七、教学情景设计:对教科书中的实例3,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用集合描述变量r和t 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②仿照实例1、2,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r 和t的关系. 从案例3中找出函数可以用列表来刻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函数的概念和图像获奖教案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集合与对应关系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2)了解函数的定义域及对应法则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函数概念的发生过程,并归纳函数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函数本质的过程中,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一类运动变化规律的模型,使学生养成运用无限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习惯.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集合与对应关系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2.教学难点对应法则f 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其变化.请大家看下面的实例:(1)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炮弹距地面高度h (米)随时间t (秒)的变化而变化,其规律是21305h t t =-.(2)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情况.(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从下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时间(年)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恩格尔系数(%)53.852.850.149.949.948.646.444.541.939.237.9二、讲解新课问题1:在上面的每一个变化过程中,存在哪些变化的量?这些变化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问题2:在上面的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 问题3: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概念?每一个问题均涉及两个非空数集A 、B 的关系.存在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A 中的某个元素x ,B 中总有一个元素y 与之对应.问题4:如何理解对应法则f问题5.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初中函数的定义: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
高中数学优质课《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共4套
分析函数关系
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成本与产量 的关系等,提高运用函数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函数运算实践
学生进行函数运算实践,如函数的 四则运算、复合运算等,通过具体 操作加深对函数运算规则的理解。
展示评价:展示成果,互相学习
学生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绘 制的函数图像、分析的实际问题 等,通过互相观摩和学习,拓宽
高中数学优质课《函数的概 念》教学设计共4套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开发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 性和奇偶性等性质,理解复合函数 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 隐函数的概念。
分享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02
学生分享生活中与函数相关的实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
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探讨函数性质
03
学生探讨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通过对比分析不
同函数的性质,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动手实践:操作练习,巩固知识
绘制函数图像
学生动手绘制不同函数的图像, 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回 应和解答,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来评价学 生的理解程度。
随堂测试 通过简短的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 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01
02
03
学生反馈
在课后向学生收集对本节 课的反馈意见,包括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 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解析函数是现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描述客观世界中变量关系和规律的最为基本的数学语言和工具.在高中阶段,函数不仅贯穿数学课程的始终,而且是学习方程、不等式、数列、导数等内容的工具和基础.在初中,函数定义采用“变量说”,高中阶段要建立函数的“对应关系说”,与初中的“变量说”相比,高中用集合语言与对应关系表述函数概念,明确了定义域、值域,引入抽象符号f(x).函数概念的核心是“对应关系”:两个非空数集A、B间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即对于数集A中每一个x,数集B中都有唯一一个确定的y和它对应.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二、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用集合语言与对应关系建立函数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2.教学难点: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函数要素,并由此抽象出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f.三、教学目标分析1.目标(1)在“变量说”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说”;(2)经历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3)从数学模型构成要素的角度认识具体函数,并通过函数的表示,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认识.2.目标达成(1)学生从具体实例出发,能在初中“变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对应关系、定义域与值域等三个要素,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2)学生能在确定变量变化范围的基础上,通过解析式、图象、表格等形式表示对应关系,理解函数对应关系的本质,体会引入符号f表示对应关系的必要性;(3)学生能在不同实例的比较、分析基础上,归纳共性进而抽象出函数概念,体验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发展数学抽象素养.四、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函数的概念是“变量说”定义,学生对这种定义已经很熟悉,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受先入为主思想的影响对“对应关系说”定义引入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函数的“对应关系说”定义接受起来多少有一种排斥心理;学生初中对函数的理解仅停留在一些具体函数的层面上,更确切的说是局限于对函数具体解析式的理解,初中数学学习学生重计算、重例题,对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不过,学生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函数的实例素材,这为函数教学做好了准备.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上看,学生初入高中自主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还不够,知识的接受基本在课堂,有的学生甚至还不会听课.所以高中数学教学还肩负着教会学生学习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前预习、引导发现、学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五、教学方法归纳法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计划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阶段:(一)引入1.回顾初中学过的函数及其表示(1)一次函数y=ax+b(a ≠0)(2)二次函数y=ax 2+bx+c(a ≠0)(3)反比例函数y=xk (k ≠0) 提问:这些函数的共性是什么?如何描述?2.初中函数的概念(变量说)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则称y 是x 的函数.[师生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设计意图] 让学生再次归纳,复习巩固“变量说”.3.思考:正方形的周长l 与边长x 的对应关系是l=4x ,l 是x 的函数吗?若是,它与正比例函数y=4x 相同吗?你能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判断y=x 与y=x x 2是否相同吗?[师生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疑惑.[设计意图] 说明学习函数概念的“对应关系说”的必要性.(二)函数概念的构建问题1 阅读教材中的实例1,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时间内,列车行进的路程S (单位:km )与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关系如何表示?这是一个函数吗?为什么?(2)有人说:“根据对应关系S=350t ,这趟列车加速到350km/h 后运行1h 就前进了350km.”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什么?(4)能根据现有条件回答0.6h 时对应的距离是多少吗?(5)你认为如何描述才能准确反映问题情境?[师生活动] 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先思考并将问题的要点写出,然后小组交流,收集并归纳问题的回答要点,教师点评.[设计意图] 问题(1)是为了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用“是否满足定义要求”来回答问题;问题(2)(3)(4)是要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发现其中的不严谨;问题(5)是为了让学生关注到t 的变化范围,并尝试用精确的语言表述.问题2 阅读教材中的实例2,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该怎样确定一个工人的每周所得?(2)一个工人的工资w 是他工作天数d 的函数吗?(3)你以仿照问题1对S 与t 的对应关系的精确表示,给出这个问题中w 与d 的对应关系的精确表示吗?(4)问题1和问题2中的函数有相同的对应关系,你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为什么?[师生活动] 学生阅读题目后,自主回答.[设计意图] 问题(1)是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问题(3)是让学生模仿问题1的方法给出描述,既让他们熟悉表述方法,又训练抽象概括能力;问题(4)是使学生进一步关注到对于函数而言,解析式与自变量的变化范围都是确定函数的要素.问题3 阅读教材中的实例3,回答下列问题:(1)I是t的函数吗?为什么?①给定t的值,怎么给?(在0~24小时内给定一个时该t)②通过图形能确定唯一的I与t0对应,怎么找?(在横轴上,过t作垂线交曲线于点(t0,I),I就是与t对应的值.)(2)从所给的图中能回答11月24日8:00的AQI值吗?为什么?(3)11月23日这一天AQI的值的变化范围是什么?(4)这是一个函数,有解析式吗?如果让你表示出这个函数,你会怎么做?(5)模仿问题1,你能用准确的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描述这个问题情境吗?[师生活动]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阅读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上述问题,并归纳出结果.[设计意图] 问题(1)是让学生认可图象表示一个函数;问题(2)再次强调自变量的取值集合;问题(3)让学生意识到函数值构成集合;问题(4)(5)通过教师讲解,给出对应,关系的描述方法,化解难点. 问题4阅读教材中的实例4,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表格中,时间的变化范围是什么?能不能用[2006,2015]表示?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范围是什么?(2)由这个表格,恩格尔系数是不是年份的函数?你能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对应的吗?(3)由这个表格,能得到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吗?(4)这个函数有解析式吗?如果让你表示出这个函数,你会怎么做?(5)模仿问题1,你能用准确的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描述这个问题情境吗?[师生活动]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师生一起归纳结果.[设计意图] 与问题3的情况类似,学生对用表格表示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关系的判断存在疑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再作适当讲解,从而使学生接受.问题5上述问题1~问题4中的函数有哪些共同特征?由此你能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吗?[师生活动] (1)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重新回顾用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函数的过程,小组合作完成上述表格.(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①都包含两个非空实数集;②都有一个对应关系;③尽管对应关系的表示方法不同,但它们都有如下特征: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x,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3)归纳得出,除解析式、图象、表格外,还有其他表示对应关系的方法,为了表示方便,引入符号f统一表示对应关系,进而给出函数的一般性定义.教师解释函数记号y=f(x),x∈A.[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归纳四个实例中的函数的共同特征,体会数学抽象过程,概括出用集合对应语言刻画的一般性函数概念.在此过程中,要突破“如何在四个实例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归纳、概括、抽象函数的概念,并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这一难点,突出“在学生初中已有函数的认识基础上,通过实例归纳概括出函数的基本特征(要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建立函数的概念”这一教学重点.(三)函数概念的理解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函数,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 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2.理解:(1)集合A,B及对应关系f是一个整体,函数是两个集合的元素间的一种对应关系;(2)y=f(x)的意义:把对应关系f作用到x就得到一个y;(3)f可以是一个解析式,也可以是一个图象,还可以是一个表格.从图表中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师生活动]师生一起归纳出函数的概念,教师再逐一解读.[设计意图]理解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四)函数概念的初步应用问题6如果让你用函数的定义重新认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那么你会怎样表述这些函数?随堂练习:教材63页练习1,练习3[师生活动] 在学生思考后,教师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进行示范,学生用反比例函数进行练习,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上述表格,最后让学生完成教材63页练习1,练习3,教师进行点评.[设计意图] 用函数定义重新认识已学函数,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定义域,对应关系与值域是函数的三个要素.问题7试构建一个问题情境,使其中的变量关系可以用解析式y=x(10-x)来描述.随堂练习:教材64页练习4[师生活动] 在学生思考后,教师以例1进行示范,学生完成教材64页练习4.[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完成例1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函数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什么是函数?其三要素是什么?(2)对于对应关系f,你有哪些认识?(3)与初中学习过的函数概念相比,你对函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4)本节课我们是怎样得到函数概念的?结合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如何学习数学又有什么体会?[师生活动] 教师出示问题后,先由学生思考,再由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要强调如下几点:(1)函数的定义是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不是函数的标准;(2)要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函数的对应关系f 的特征,特别是对于“A 中任意一个数”“B 中都有唯一 确定的数”等关键词含义要认真体会;(3)对应关系f 的表示形式可以是解析式、图象、表格等多种形式,但它们的实质相同.[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函数概念的内涵、要素的归纳过程,关键词的理解角度进行小结,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六)布置作业1.复习巩固设集合A={x|0≤x ≤6},B={y|0≤y ≤2},下列对应关系f:A →B 上从A 到B 的函数的是( )A. f:x →y=21xB.f:x →y=31x C.f:x →y=x D.f:x →y=x+1[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巩固函数概念.2.综合运用(1)教材73页习题3.1第8题和第11题;(2)试构建一个问题情境,使其中的变量关系可以用解析式22⎪⎭⎫ ⎝⎛⋅=ππx y 来描述.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运用函数概念刻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设计意图] 强调函数的概念集合对应说中的关键词八、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初中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函数从集合对应说这个角度做了一个诠释,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归纳总结出函数的概念,并会用函数的集合对应说解释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对4个实例的分析,通过对这4个实例的一步步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函数、了解函数、掌握函数;而败笔之处是对对应关系的解读不够清楚,学生仍然带有疑惑,对符号y=f(x)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加以重视,多次讲解.。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A 版)》第一章概述:《函数的概念》的教学需要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一节函数的概念课.如何上好一节概念课,概念不是由老师讲出,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并归纳概括出概念呢?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熟练的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函数的概念是人教版数学必修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不仅对前面研究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个要素,研究了本小节后,为以后研究其他类型的函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于函数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它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2.学情分析在学生研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且比较惯的用解析式表示函数,但这是对函数很不全面的认识。
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并结合学生的研究心理和认知结构,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部分进行说明:知识与技能:1、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动身,加深对函数观点的理解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3、理解函数符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实例中,通过关键词的强调和引导,使学生发现、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再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
《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能够正确运用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2)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函数图像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2)函数图像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出函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讲授法:(1)讲解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3. 讨论法:(1)分组讨论函数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2)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利用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函数图像,理解函数性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出函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讲解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1)讲解函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2)介绍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3. 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1)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理解函数的性质;(2)引导学生学会解读函数图像,掌握函数图像的特点。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利用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函数图像,理解函数性质。
5. 课堂小结:(2)强调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 运用函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三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函数的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等。
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
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性质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物体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些实际问题中的关系。
2. 教师给出函数的定义,并解释函数的概念。
3. 教师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等。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并学会如何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性质。
作业设计:1. 请用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各表示一个函数。
答案:列表法:y = 2x图象法:过原点,斜率为2的直线解析法:y = f(x) = 2x2. 请解释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y = √(x+1),y = |x|。
答案:y = √(x+1)的定义域为x≥1,值域为y≥0。
y = |x|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值域为y≥0。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内涵。
在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时,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函数的表示方式。
在讲解函数的性质时,通过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于运动学的函数定 义且具备一定运算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自我表现欲望强。
3.理解符号 f ( x ) 的含义,能解释 y f (x)与 y f (a) 的区别与联系。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三、教学目标设置
函数定义的形成。通过具体实例的引
重 点 导,借助初中函数定义,探寻集合间的对
应关系,总结函数定义。
难
1.理解函数符号,
点
2.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
3.理解值域和集合B的关系。
6.对比两种定义,升华提高。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回顾初中定义,提供基础。
1.个别回答
2.总结凝练
复习初中函数定义
总结“对应”和“依赖”特征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二:实例引导思考,认知冲突。
1.引例一 (代数式)
2.引例二 (图像)
3.引例三 (表格)
引出“集合”、 “对应”
引出 “f”
引出“f(x)”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三:归纳函数要点,凝练定义。
1.归纳要点
2.凝练定义
总结三个引例的共同
归纳要点,串联得出定义。
特点:集合、对应。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四:提供正反辨析,深化认知。
2016秋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函数的概念Word精
课题:§1.2.1函数的概念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转变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时期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托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时期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教学目的:(1)通过丰硕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托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概念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利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概念域;教学重点:明白得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概念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教学进程:一、引入课题1.温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阅读讲义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转变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刻的转变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刻的转变关系问题;(3)“八五”打算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刻的转变关系问题备用实例:我国2003年4月份非典疫情统计:3.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托关系;4.依照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定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不是是函数关系.二、新课教学(一)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若是依照某个确信的对应关系f,使关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信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概念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注意:○1“y=f(x)”是函数符号,能够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组成函数的三要素:概念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4.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域和值域讨论(由学生完成,师生一起分析讲评)(二)典型例题1.求函数概念域讲义P20例1解:(略)说明:○1函数的概念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信,若是课前三个实例;○2若是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概念域,那么函数的概念域即是指能使那个式子成心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概念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巩固练习:讲义P22第1题2.判定两个函数是不是为同一函数讲义P21例2解:(略)说明:○1 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概念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概念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因此,若是两个函数的概念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 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概念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第一篇:《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
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对函数的概念加入“对应”,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从感性到理性,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概念,;(2)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身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了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建模等方面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以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相互合作学习,增强其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法:启发探究为主,讨论法为辅学法: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对于x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此时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二、概念情景引入:思考1:(本P1)给出三个实例:A.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变化规律是。
B.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见本P1图).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全国“XX杯”说课大赛数学类优秀作品:《函数的概念》上课课件 (一)
全国“XX杯”说课大赛数学类优秀作品:《函数的概念》上课课件 (一)全国“XX杯”说课大赛数学类优秀作品:《函数的概念》上课课件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高中数学中被广泛使用。
本次“XX杯”说课大赛数学类优秀作品:《函数的概念》上课课件,通过清晰明了的示例和详细全面的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函数的概念。
一、引入课件开始时,通过图片和有趣的问题引入了函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定义在说明函数的定义时,课件中用图示法和实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学生可以通过图像和实际例子直观地感受函数的概念,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概念。
例如,课件通过画图和实际例子展示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入地解释了函数的定义。
三、种类课件对函数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常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等,通过相应的图像和解释,让学生理解不同种类的函数的特点和应用。
四、性质课件中对函数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连续性等,通过图像和实例展示了函数性质的各种特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五、应用最后,课件阐述了函数的应用,包括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在数学中的应用。
此部分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应用价值。
总体来说,这份“XX杯”说课大赛数学类优秀作品《函数的概念》上课课件,通过清晰明了的示例和详细全面的解释,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了函数的概念、种类和性质等知识,并且应用了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函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 王加平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1.2.1函数的概念》 ,是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函数及其表示》的第一课.函数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它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把函数看成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最初的函数概念几乎等同于解析式.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定义域与值域的重要性,而要说清楚变量以及两个变量间变化的依赖关系,往往先要弄清各个变量的物理意义,这就使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只根据变量观点,那么有些函数就很难进行深入研究.例如:
对这个函数,如果用变量观点来解释,会显得十分勉强,也说不出x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但用集合、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函数思想也是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而函数概念是函数思想的基础,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它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虽然函数比较抽象,但是函数现象大量存在于学生的周围,教科书选用了运动、自然界、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分析,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定义函数概念,对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要求比较高,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定义,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个实例共性的分析到函数概念的形成,再对三个实例进行拓展,让学生对函数概念进行辨析,体现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渗透了归纳推理,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并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二)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及符号“)(x f y =”的含义.
⎩⎨
⎧=.01)(是无理数时,当是有理数时,
,当x x x f
五、教学策略:
首先,通过魔术表演,体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的积极性;其次,在学生习惯用解析式表示函数的基础上借助教科书实例,从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等不同的方式,结合函数的数与形两个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认识,为学生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
打下感性基础;再次,分析讲解函数概念中的关键点时,对于对应关系f、函数关系中多对一的
情况、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等较为抽象问题的理解采取放乒乓球的实验,让抽象问题具体化;最后,通过对三个实例进行拓展让学生抛开物理运动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分析函数并强调函数关系中对应关系的方向.
六、教学基本流程:
七、教学情景设计:
三、探索新知研讨探究:
分析、归纳三个实例中,
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点.
概括出函数的定义
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三个
实例中,变量之间关系的
共同点.
生:概括出三个实例中,
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点.
四、新课讲解
一般地,设A,B是
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
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
对于集合A中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
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
那么就称B
A
f→
:为从
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
数,记作.
),
(A
x
x
f
y∈
=
其中,x叫做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
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
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
数值的集合}
)
(
{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
通过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
画初中已学函数,使学生加深
理解函数的本质及构成函数
的基本要素.
师:强调、分析概念中的
关键点.
①A,B是非空的数集;
②对应关系f可以通过
解析式、图象、列表来表
示;
③任意、存在、唯一;
④符号“)
(x
f
y=”的含
义;
⑤函数三要素:定义域A、
值域、对应关系.
五、实验操作动一动:
请将A盒子中的所有乒乓
球放入B盒子中.
思考:A中的乒乓球和B
中的格子都标有数字,可
以把A,B看成两个非空数
集,那么每一种放法是从
A到B的一个函数吗?若
是,它的值域是什么?
通过放乒乓球的实验,将函数
概念中:
①对应关系f;
②函数关系中多对一的情况;
③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等较为抽象的问题题具体化,
生活化.
师:启发学生思考每一种
方法实质就是一个对应
关系,通过对应关系,可
以出现多对一,但不可一
对多,同时,通过实验结
果理解值域是集合B的一
个子集.
生:小组合作讨论每一种
放法是否为从集合A到集
合B的一个函数.若是,
则求它的值域.
师:强调初、高中对函数
定义本质是一样的,只是
出发点不同,用集合与对
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可
以摆脱物理运动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