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PPT课件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0c9089cc1755270622087a.png)
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 入静脉官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
考虑外渗的情况:
病人主诉注射时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 注射部位有肿胀 静脉推注时有阻力 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护士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观察注射部位 有无肿胀是否出现隆起或输液不通畅。
2.对肥胖患者用水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 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钙剂
4.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 5.25%的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
的功效。 6.神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
液,活血化瘀等作用。
.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氯化钾
1.早期处理:发现外渗时根据药物特性及局部组织 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回抽残 留药物,更换输液部位,抬高患肢、制动。
2.局部封闭:常用0.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或 1%普鲁卡因皮下环形注射,可减少药物与组织结 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轻疼痛,也可以应用静 脉应用硫酸镁,从而有效地预防静脉反应和疼痛 。
热敷只能改善早期缺血情况,不能用于已经发生严重缺血的 外渗。
可以用药血管收缩剂外渗: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 胺
糖尿病患者慎用热敷。
.
• 用法:外敷、封闭、涂药 • 方剂:溶液、针剂、霜剂、中药等
.
• 50%硫酸镁湿敷:用于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 钾、 20%甘露醇外渗,每次30min, 3~4次/d ,注 意去甲肾上腺素外渗不能使用50%硫酸镁湿敷(因 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
药物外渗的分期及具体表现
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具体表现: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
考虑外渗的情况:
病人主诉注射时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 注射部位有肿胀 静脉推注时有阻力 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护士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观察注射部位 有无肿胀是否出现隆起或输液不通畅。
2.对肥胖患者用水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 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钙剂
4.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 5.25%的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
的功效。 6.神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
液,活血化瘀等作用。
.
非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氯化钾
1.早期处理:发现外渗时根据药物特性及局部组织 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回抽残 留药物,更换输液部位,抬高患肢、制动。
2.局部封闭:常用0.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或 1%普鲁卡因皮下环形注射,可减少药物与组织结 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轻疼痛,也可以应用静 脉应用硫酸镁,从而有效地预防静脉反应和疼痛 。
热敷只能改善早期缺血情况,不能用于已经发生严重缺血的 外渗。
可以用药血管收缩剂外渗: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 胺
糖尿病患者慎用热敷。
.
• 用法:外敷、封闭、涂药 • 方剂:溶液、针剂、霜剂、中药等
.
• 50%硫酸镁湿敷:用于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 钾、 20%甘露醇外渗,每次30min, 3~4次/d ,注 意去甲肾上腺素外渗不能使用50%硫酸镁湿敷(因 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
药物外渗的分期及具体表现
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具体表现: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0471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f.png)
3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输液外渗的处理及预防 PPT
![输液外渗的处理及预防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e7fe8876a20029bd642dc4.png)
皮肤苍白,伴皮肤紧绷,渗出,变色,淤瘢,或 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 疼痛,任何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药物的渗出。
V级 包括所有四级的表现和范围较大的伤口;包括大
部分肢体或者伤口非常深
➢ 静脉损伤液体药物外渗,引起血管四周大量结缔组织增生, 致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或堵塞。
➢ 促进液体重吸收。 ➢ 使用拮抗剂药物效应。 ➢ 灭活外渗药物的毒性。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
停止注射,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 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 左右。
➢ 硫酸镁湿敷:常用于静脉外渗局部湿敷的药物是25 %
硫酸镁,分别用于多巴胺、化疗药物、高渗液、脑垂体后叶 素、氯化钙、氯化钾等药物外渗。硫酸镁遇冷后容易结晶, 对高渗性液体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因此只能用于血管通 透性高引起的外渗。
➢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 发生外渗。
4. 技术因素
➢ 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 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 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 ➢ 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 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 ➢ 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
➢ 局部组织损伤局部组织肿胀,轻者引起酸、麻、胀、痛等 刺激症状,重者由于药物毒性作用,如:化疗药、钙剂等 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如处置不当,还可造成疤痕挛缩关 节僵直,功能障碍等。
➢ 骨筋膜间隔综合症由于大量液体外渗,超过皮肤扩张限度, 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神经、肌肉组 织缺血缺氧,从而使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入骨筋膜间造成缺血水肿,最终造 成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V级 包括所有四级的表现和范围较大的伤口;包括大
部分肢体或者伤口非常深
➢ 静脉损伤液体药物外渗,引起血管四周大量结缔组织增生, 致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或堵塞。
➢ 促进液体重吸收。 ➢ 使用拮抗剂药物效应。 ➢ 灭活外渗药物的毒性。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
停止注射,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 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 左右。
➢ 硫酸镁湿敷:常用于静脉外渗局部湿敷的药物是25 %
硫酸镁,分别用于多巴胺、化疗药物、高渗液、脑垂体后叶 素、氯化钙、氯化钾等药物外渗。硫酸镁遇冷后容易结晶, 对高渗性液体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因此只能用于血管通 透性高引起的外渗。
➢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 发生外渗。
4. 技术因素
➢ 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 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 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 ➢ 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 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 ➢ 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
➢ 局部组织损伤局部组织肿胀,轻者引起酸、麻、胀、痛等 刺激症状,重者由于药物毒性作用,如:化疗药、钙剂等 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如处置不当,还可造成疤痕挛缩关 节僵直,功能障碍等。
➢ 骨筋膜间隔综合症由于大量液体外渗,超过皮肤扩张限度, 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神经、肌肉组 织缺血缺氧,从而使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入骨筋膜间造成缺血水肿,最终造 成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静脉的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静脉的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f1c3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9.png)
皮下。
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
根据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调节输液速 度,若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或高渗性液体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 度。
在输入发疱剂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前, 应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并在穿刺成功后,先输入等渗盐水, 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后再输入药物。
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
向患者解释输液外渗的原因、 后果及处理方法,取得患者的 理解和配合。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1 2 3
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静脉输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渗的定 义、原因、危害、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
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分享
部分学员分享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静脉输液外渗 的情况,并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处理的。
学员对课程的建议
学员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增加实际操作 演示、提供更多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大家更好地 掌握相关知识。
局部外敷药物促进吸收
外敷药物
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和量,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外敷,如硫酸镁、喜辽妥等,以 促进液体的吸收。
注意事项
在外敷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温度和使用时间等,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或 损伤。
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等
01
02
03
冷敷
对于某些刺激性强的药物 外渗,可采用冷敷的方法, 收缩血管,减少药物的吸 收和扩散。
术后处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 治疗和处理,促进伤口的 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04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要点
皮肤坏死及溃疡形成
皮肤颜色变化
观察输液部位皮肤颜色,如出现苍白、 发红或紫绀等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液 并报告医生。
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
根据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调节输液速 度,若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或高渗性液体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 度。
在输入发疱剂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前, 应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并在穿刺成功后,先输入等渗盐水, 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后再输入药物。
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
向患者解释输液外渗的原因、 后果及处理方法,取得患者的 理解和配合。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1 2 3
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静脉输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渗的定 义、原因、危害、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
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分享
部分学员分享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静脉输液外渗 的情况,并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处理的。
学员对课程的建议
学员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增加实际操作 演示、提供更多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大家更好地 掌握相关知识。
局部外敷药物促进吸收
外敷药物
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和量,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外敷,如硫酸镁、喜辽妥等,以 促进液体的吸收。
注意事项
在外敷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温度和使用时间等,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或 损伤。
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等
01
02
03
冷敷
对于某些刺激性强的药物 外渗,可采用冷敷的方法, 收缩血管,减少药物的吸 收和扩散。
术后处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 治疗和处理,促进伤口的 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04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要点
皮肤坏死及溃疡形成
皮肤颜色变化
观察输液部位皮肤颜色,如出现苍白、 发红或紫绀等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液 并报告医生。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450b5f172ded630a1cb632.png)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一、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 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 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 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 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
一、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1. 1.1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
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 射针头移位 ;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 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了外渗的可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对血管充盈度好的病人,可加大 进针角度,以 35度快速刺入皮下后 稍放平针头,针尖压住血管时,针 体角度再抬高 25度快稳入血管,见 回血后放平针体徐徐进入少许,用 胶布固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 技术操作水平,争取静脉穿刺一针 见血。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2、合理有计划地使用静脉 一 般由肢体远端到近端,从小静脉到 大静脉,交替更换使用静脉,切忌 连续多次使用同一静脉。
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 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 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 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 功率 穿刺时避开关节部位,选择合适 型号的静脉穿刺针头,进针前对比针 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 时病人不用握拳,采取自然放松法, 操作者以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 管下端,减少血管滑动,
一、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3. 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 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 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 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 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一、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 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 容易发生外渗。
一、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 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 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 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 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
一、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1. 1.1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
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 射针头移位 ;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 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了外渗的可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对血管充盈度好的病人,可加大 进针角度,以 35度快速刺入皮下后 稍放平针头,针尖压住血管时,针 体角度再抬高 25度快稳入血管,见 回血后放平针体徐徐进入少许,用 胶布固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 技术操作水平,争取静脉穿刺一针 见血。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2、合理有计划地使用静脉 一 般由肢体远端到近端,从小静脉到 大静脉,交替更换使用静脉,切忌 连续多次使用同一静脉。
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 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 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 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 功率 穿刺时避开关节部位,选择合适 型号的静脉穿刺针头,进针前对比针 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 时病人不用握拳,采取自然放松法, 操作者以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 管下端,减少血管滑动,
一、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3. 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 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 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 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 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一、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 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 容易发生外渗。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3bb235caaedd3382c4d310.png)
1、药物因素 (1)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2) 速度过快 (3)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 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
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 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3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 葡萄糖注射液、20% 甘露醇、 10%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右旋 糖酐
10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①给药期间刺激 或毒性药物刺激 静脉内壁造成静 脉炎。(变-渗增)
11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②药物由脉管系统渗 出扩散至周围组织, 致局部炎症反应可 形成红肿硬结形成 脓肿,称化学性蜂 窝组织。
12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③局部炎症进一步发 展、药物毒性作用 过强或致局部血管 严重收缩均可造成 局部组织糜烂坏死, 称为渗出性坏死。
20
预防措施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 刺破血管。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观察 加强告知 *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陪护,让其了解、
认识静脉输液基本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知识, 做到相互 配合,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其他:造影剂、静脉高营养药物、血液制品、某 些抗生素等。如:乐凡命、脂肪乳、氨基酸、柔 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5
容易外渗人群
1、不会表达的婴幼儿, 2、感觉迟钝的老年人, 3、麻醉未清醒者 4、应用镇静剂的人,躁动患者等。
6
2、机械损伤:
原因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 刺, 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 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 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 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拔针后按压针 眼不正确 (凝血不正常)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 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 次数。
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 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3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 葡萄糖注射液、20% 甘露醇、 10%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右旋 糖酐
10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①给药期间刺激 或毒性药物刺激 静脉内壁造成静 脉炎。(变-渗增)
11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②药物由脉管系统渗 出扩散至周围组织, 致局部炎症反应可 形成红肿硬结形成 脓肿,称化学性蜂 窝组织。
12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③局部炎症进一步发 展、药物毒性作用 过强或致局部血管 严重收缩均可造成 局部组织糜烂坏死, 称为渗出性坏死。
20
预防措施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 刺破血管。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观察 加强告知 *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陪护,让其了解、
认识静脉输液基本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知识, 做到相互 配合,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其他:造影剂、静脉高营养药物、血液制品、某 些抗生素等。如:乐凡命、脂肪乳、氨基酸、柔 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5
容易外渗人群
1、不会表达的婴幼儿, 2、感觉迟钝的老年人, 3、麻醉未清醒者 4、应用镇静剂的人,躁动患者等。
6
2、机械损伤:
原因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 刺, 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 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 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 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拔针后按压针 眼不正确 (凝血不正常)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 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 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 药液外渗的定义 ? 药液外渗的原因 ? 药液外渗的预防 ? 药液外渗的处理
药液外渗的定义
u 药液外渗(INS):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 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 正常的血管通路。
u 药液渗出(INS):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 腐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 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药液外渗的原因
输液外渗的原因
患者方面
新生儿
老年人
疾病因素: 癌症、糖尿 病、右心衰 、低蛋白血 症
年作并发症
u 发热反应 u 静脉炎 u 血栓栓塞 u 败血症 u 静脉穿刺失败 u 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u 急性肺水肿 u 空气栓塞 u 疼痛 u 神经损伤 u 导管堵塞 u 药液外渗性损伤
统计数据
? 2011年公布:我国总输液量 100亿瓶(袋)以 上,13亿人口人均输液 8瓶,远高于国际人均 2.5-3.3 瓶的水平。
药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u 早期:红、肿、热、痛 u 晚期(据缺血程度):
1.灰白期 2.青紫早期 3.青紫晚期 4.坏死期
药液外渗的临床分级 INS
u 0级:没有临床表现。 u 1级 u 2级 u 3级 u 4级
钙剂外渗
多
巴
胺
去甲肾上腺素外渗
外 渗
导
致
肌
肉
坏
死
甘露醇外渗
化疗药外渗
伤口情况:呈黑紫色 散在水泡,红肿明显 皮温高,20㎝×16㎝大 小 渗出液:大量淡黄色渗 液,恶臭味 疼痛评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