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见案例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单侧听力损失
案例:听力筛查显示单耳未通过,听力诊断为单侧重度听力损失。但是这种孩子对声音是有反应的。所以,有一些家长往往会忽视这一结果,甚至选择放弃听力诊断和随访。
分析:家长之所以做出以上选择,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相关听力知识以及听力筛查缺乏认识,没有认识到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单侧听力损失的严重性。
据美国的一份研究显示:无论孩子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如何,单侧听力损失的小孩,在语言综合测验和口头表达的分数都比正常听力的孩子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这种言语表达上的缺陷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对策:对于筛查结果显示是“单侧未通过”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配合进一步的诊断,确定产生听力损失的原因,确定听力损失类型,然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随访和早期干预(如接受语言方面的培训)。
案例二:听力检测结果显示“低频好,高频不好”
案例:有些孩子听力筛查未通过,听力确诊为高频听力下降,而对低频声音有反应。这一测试结果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孩子只是对一些比较低的、粗的声音有反应,而对于一些比较尖、细的声音没有反应。遇到这一情况的家长,往往不会认为孩子的听力有问题,而是认为这种问题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消退。
分析:显然,孩子是存在听力损伤的,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出现说话时口齿不清楚,或不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等问题。另外,案例中提到的家长显然是缺乏对相关听力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孩子听力发展状况的细致观察。
对策:家长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早期干预措施,配戴助听器并接受语言方面的训练。
案例三: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也可能存在听力损伤
案例:临床显示:有些孩子在做听力筛查时显示“通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听力水平会出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甚至会出现明显的听力障碍。
分析:当前,大部分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的是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这两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听力检测应该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如听力筛查耳声发射显示“通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显示“未通过”时,不能完全排除听神经病的可能性。如果单纯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即使检查结果显示“通过”,也要警惕听神经病的存在,因为这时有可能漏诊了听神经病。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听神经病中听性脑干反应最大输出无反应,60%-70%可记录到耳声发射,也就是说,耳声发射筛查可显示“通过”。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遗传性耳聋都发生在出生时,其中一部分在儿童期甚至在成人才出现耳聋,所以,某些婴幼儿虽然已经通过了听力筛查,但是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如有耳聋家族史、出生时有缺氧、黄疸等等,这类婴幼儿可能会发生迟发型听力损失,只有随访才能早期发现。
对策: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有着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了筛查仍应结合听力行为观察,3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做连续的听力学和医学观察,以及交往技能发育学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小儿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
案例四: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不一定表示有听力障碍
案例:临床显示:有些孩子经过初筛甚至是复筛都显示未通过。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有时是由于听力筛查的仪器比较敏感,一些外在因素会影响到测试结果,并不是新生儿真正有听力问题,如新生儿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检查时新生儿动得比较厉害,新生儿因为鼻堵而呼吸不畅,周围环境有噪声等,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听力筛查通不过。
措施:在等待接受复筛和听力诊断期间,家长不用过于心焦,这段时间最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新生儿的感冒发热和呛奶,减少鼻堵,以减少中耳积液的机会。
同时,对于有中耳积液的孩子,听力诊断时可能显示有听力损伤,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中耳积液会被吸收或者排掉,这时,孩子的听力就会好转。所以,对于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更要进行专业诊断,同时做好后期的随访工作,以便尽早采取措施。
案例五:确诊后家长没有及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案例:在临床中会发现,即便有的新生儿被确认患有听力损失,家长也不会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分析:这与家长的观念和对耳聋的认识有关。一方面,家长寄希望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听力会好起来,另一方面,家长往往不能接受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配戴助听设备这一现实,在家长的观念中,孩子配戴助听器是不被社会认同的。所以,有一部分家长会选择孩子年龄大后再进行干预。而这时,往往就错过了最佳干预年龄。
措施:应该加强防聋治聋概念在家长中的宣传,让家长意识到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因为家长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