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仙洞石室的简要介绍
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巩固练习-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巩固练习-高三历史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747f20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4.png)
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时期,“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
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后交由中央的司徒进行复核,再由吏部尚书根据需要和人才的条件,授以不同的官职。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监察体系基本确立B.选官程序趋于严密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D.统治基础逐渐扩大2.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
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3.据如表能够推断出魏晋南朝( )记述出处“自今远近荐献,务存节俭,不得出界营求,相高奢丽”《南齐书·武帝纪》“蕃牧守宰,或有荐献,事非任土,严加禁断”《南齐书·明帝纪》“断诸郡县献奉二宫。
惟诸州及会稽,职惟岳牧,许荐任土,若非地产,亦不得贡”《梁书·武帝纪》“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萧)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南史·萧景传萧劢附传》B.禁止地方官员进献特产C.地方官员皆中饱私囊D.提倡地方官员廉洁奉公4.魏、晋时期地方骚乱,交通阻塞,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此可知,此举表明( ) A.政府意图稳定社会秩序B.地方操控舆论推荐人才C.国家旨在加强中央集权D.察举制重视门第出身5.首先是魏晋时期文人向往清静无为、回归自然;另一方面是汉末形成的“处士横议”之风,在魏晋之际演变为清议,并内化为文士的一种生活方式。
影响魏晋士人言行的主要因素是( )A.儒学地位的动摇B.民族交融的加强C.社会动荡的刺激D.世家大族的提倡6.魏晋时,史传赞人多“风神夷简”“雅有远韵”之词。
嘎仙洞石室祝文的书法价值
![嘎仙洞石室祝文的书法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fff0f3b3169a4517723a3b5.png)
气呵成 ,布 白合理 ,疏密得 当,有 透气 感。文章 结尾每 3 - 6字为一列 ,下面留白 , 左 下角用落款
填补 ,非常圆满 。另正数第 四列 ,刻写至 “ 昭告
由于北魏推行汉化政策 , 胡汉文化相互交融 ,
打 破 了汉 人 传 统 的 书 法 风格 ,出 现 了浑 朴雄 强 为
主的 、特别能表现北方 民族强悍性格又适合 石刻 的新书体 。尽管嘎仙 洞祝文还处在隶转楷 的过渡
语 的差异形成起 到了初步 、直接有效 的影 响。
( 四 )社 会原 因
得多且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总之 , 男女在选词方面的差异较大 , 了解其存 在的原因 ( 生理 、心理 、 家庭和社会原因 ) 不仅可 以深化人对词汇使用与社会相互关联的认识 , 从而
影响不 同性 别的思 想状 态 及动作行 为 , 还 能不 断加
伯都与鲜卑谐音) 。原鲜卑与汉之间始终有乌桓相
隔 ,现在 “ 不为文字”的鲜卑可直接与汉地接触 , 并使用汉字。当公元 4 3 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时 , 汉字正处在隶转楷的变化时期 ,公元 4 9 3年魏孝
演 变 ,即隶 转楷 。
四 、有 娴熟 的 石刻 刀 法
因是 皇 家祝 文 ,又 是 皇 帝指 派 ,石 刻 祝 文 可
书体 的形成 ,不仅仅 是书写者的功绩 ,这里 面还 有刻工们对书法作 品的再创造 ,他们可能文化不 高 ,但刻字水平很高。书法作品中古拙的意味多
数应是刻工们的创造 , 有了他们的参与和再创造 ,
才有 了如此 美妙 的 中国汉 字 书法艺 术 。
五 、有 雄 浑独 特 的魏 碑特 点
祝 文全 文 共计 阴刻 l 9行 ,2 0 1 字 ,竖 写有 列
发现嘎仙洞石刻的历史意义
![发现嘎仙洞石刻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c3acd7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9.png)
发现嘎仙洞石刻的历史意义在大兴安岭的深处,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叫嘎仙洞。
这个洞可不简单,就像一个藏着无数秘密的宝盒,一旦被打开,就散发出耀眼的历史光芒。
嘎仙洞石刻的发现啊,那意义可大了去了。
你看啊,这就好比在一片茫茫的历史沙漠里,突然发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以前,很多关于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就像一团迷雾,模模糊糊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可是这嘎仙洞石刻一出现,就像一阵大风,吹散了好多迷雾。
这石刻就像是一部古老的史书,静静地躺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它让我们知道,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鲜卑族就在这片土地上活动、生活了。
这就像我们突然发现了自己家族很久之前的老照片,上面的人虽然陌生,但是又有着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它让我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鲜卑族的存在,不是那种模模糊糊的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实。
再说说文化方面吧。
嘎仙洞石刻就像是一颗文化的种子,虽然它被深埋在岁月的泥土里很长时间,但是一旦被发现,就开始生根发芽。
它让我们看到了鲜卑族独特的文化印记。
这文化啊,就像一条大河,有无数的支流汇聚而成。
鲜卑族的文化就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支流,而这石刻就是这条支流上的一座灯塔。
它照亮了鲜卑族文化的许多角落,像他们的信仰、习俗,还有艺术创作等等。
从民族认同的角度来看,这石刻简直就是一个强大的纽带。
如果把一个民族比作一个大家庭,那这石刻就像是家里祖传的宝贝。
它让鲜卑族的后人,甚至是所有中华儿女,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家族的历史脉络。
就像你突然知道了自己的爷爷的爷爷是从哪里来的,做过什么伟大的事情,那种自豪感和归属感就会油然而生。
而且啊,这对于整个中国的历史研究来说,就像是拼图游戏里找到了一块关键的拼图块。
以前我们对于古代北方民族和中原地区的关系、文化交流之类的问题,总是有很多的猜测和推断。
这石刻一出现,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就好比你在黑暗中摸索,突然有了一盏灯,能让你看清楚周围的环境一样。
再从旅游的角度来讲,嘎仙洞因为这石刻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了。
从石刻形象改变看鲜卑拓跋的汉化
![从石刻形象改变看鲜卑拓跋的汉化](https://img.taocdn.com/s3/m/766a6fda28ea81c758f578fb.png)
从石刻形象改变看鲜卑拓跋的汉化化学与化工学院靳朝辉 201200112013鲜卑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
而拓跋鲜卑,习惯上往往仅指北部鲜卑,即建立北魏政权的拓跋氏一族。
从游牧于大兴安岭到公元386年建立北魏政权,再到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氏,拓跋鲜卑从东北一路南迁进入中原并最终汉化,充分展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情形。
而拓跋鲜卑在各个时期的活动中心都留下了石刻艺术,通过这些石刻形象风格的变化,我们可以依稀分辨出拓跋鲜卑汉化的进程。
拓跋氏初是鲜卑地处最东北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
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1980年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的嘎仙洞中,发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拓跋焘派李敞祭祖先时刊刻于石壁之上的祝文,全文19行,201字,内容与《魏书·礼志》一所载大致相同。
但在石刻祝文中则保留了“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七月二十日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傅”、“如闻旧墟爰在彼方”、“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等文句。
证实了可汗、可敦出于鲜卑,柔然称可汗、可贺敦源于拓跋部,其后突厥、回纥、蒙古等的称呼略同。
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拓跋鲜卑的发祥地“大鲜卑山”就是在今阿里河附近的大兴安岭北段。
鲜卑的地方在汉魏时期处于匈奴的势力范围,鲜卑人也一直依附于匈奴,随同匈奴南下侵扰中原,开始和中原地区有所关联,部族开始逐渐汉化。
同时随着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北匈奴西迁而南匈奴归附中原王朝,鲜卑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在公元295年(晋元廉五年),力微少子禄官统领部落时,将部族活动中心迁至盛乐。
398年,道武帝拓跋珪正是建立魏国,并迁都到平城(今山西大同),493年(太和十七年),北魏孝文帝以南伐名义,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到洛阳后,他声言继续南下,群臣跪在马前劝阻。
家乡古迹嘎仙洞(外一篇)
![家乡古迹嘎仙洞(外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19b68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f.png)
成了夫妻。
可好景不长,月亮仙子的母亲知道女儿犯下天规,十分恼火,派雷公传月亮仙子回天宫。
雷公来到月亮仙子与小伙子的家传令:“月亮仙子必须回天宫。
”月亮仙子知道母亲不同意自己的婚事,便对雷公说:“我已和鄂伦春人结为夫妻,决不回去。
”雷公回到天宫将此事禀报王母娘娘,娘娘听后大怒,下令派天兵和雷公抓月亮仙子。
眼看妻子要被抓回到天宫去,小伙子急忙上前拦救,却被雷公一掌击到嘎仙洞的石壁上。
石壁被击开一条长长的石缝,小伙子被击在了石缝里。
月亮仙子悲痛欲绝,扯掉自己衣裙上的黄飘带,让飘带落盖在丈夫身上,死去的丈夫顿时化作了一棵黄菠萝树,傲然挺立在石缝隙里,留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
第一次目睹嘎仙洞的真面目还是在小学毕业组织的郊游。
那天刚好赶上天降暴雨,雨水冲刷着石壁从山顶垂洞口直泄下来,犹如一门帘挂在洞口。
这让我想起了吴承恩笔下的水帘洞。
片刻,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横跨其中。
洞内吐着薄雾,洞外白云缭绕,烟树云海,气象万千。
一进到里面,看到最宽广的部分就是中间大厅,大厅里有一块很大的天然石板,周围是一些不规则的石块。
这大概是首领族长用来聚会或议事的场所。
石板很大,两边几乎贴近洞壁,游人只能扶着洞壁慢慢向里走。
继续往里走,洞里面是倾斜着往上的,漆黑一片,用手电照明无济于事,唯有点起火把,方能隐约可见。
斜洞的底部、东西各有一耳室。
这个斜洞可能是当时部落首领居住之地。
大洞东壁上部还有处小洞,或许是部落存放猎品等物的仓库。
站在洞中,真是难以想象两千年前,鲜卑人是怎样居住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的。
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外敌作斗争,顽强地生存下来。
鲜卑是我国古代民族鲜卑族的拓跋部。
是我国古代居住在东北的鲜卑族的一部分。
其先主的原始部落,就在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洞一带的洞穴居住。
大约东汉时期,由于茂密的森林不能适应游牧发展的需求,于是,拓跋鲜卑原始部落便从大兴安岭崇山密林中走出来,从这里南下,越过长城,扫平群雄,问鼎中原。
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室是古代什么民族的发源地
![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室是古代什么民族的发源地](https://img.taocdn.com/s3/m/519de80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4.png)
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室是古代什么民族的发源地
鲜卑族。
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室,是古代鲜卑族的发源地“嘎仙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
地理位置:
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约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
其地峰峦层叠,树木参天,松桦蔽日。
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相传为仙人洞府。
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
遗址历史:
嘎仙洞遗址据《魏书》载,乌洛侯国世祖太平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
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
洞内堆积有较丰富的文化层,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鲜卑人发源地鲜卑山在哪里?拓跋鲜卑祖居地鲜卑石室在嘎仙洞吗?
![鲜卑人发源地鲜卑山在哪里?拓跋鲜卑祖居地鲜卑石室在嘎仙洞吗?](https://img.taocdn.com/s3/m/39d6587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d.png)
鲜卑人发源地鲜卑山在哪里?拓跋鲜卑祖居地鲜卑石室在嘎仙洞吗?东胡人鲜卑属于中国先秦史籍中的东胡的一支,因此我们先从东胡说起。
“胡”指的是匈奴,聚集在今日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为中心的广大草原上,“东胡”族群,顾名思义,在匈奴以东的另一支游牧民族。
“东胡”一词出现在战国末期。
而根据其聚居地以及史书记载的一些史实,也可大概追溯其渊源。
简而言之,夏商时期的土方、西周时期的屠何、春秋时期的山戎应该都是东胡的前身。
在先秦时期,匈奴势力不强,东有东胡,西有月氏,都远胜匈奴。
秦时东胡直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而自立才改变了这种形势。
冒顿单于继位之初,东胡对他很是轻视。
先向冒顿讨要千里马,再向冒顿讨要阏氏,冒顿都一一依从了。
此后,东胡认为冒顿不值一提,便不加防备了。
前206年,冒顿趁机突袭东胡,东胡王被杀,东胡部落联盟崩溃,残部分为两批向东逃亡,一部逃往乌桓山,称“乌桓”,另一部逃往鲜卑山,称“鲜卑”。
两者都以山名作族名,也有可能是先命族名,再命山名。
如“乌桓”有聪明之义,“鲜卑”有瑞兽皮带之名。
汉初匈奴和鲜卑、乌桓下面先来谈一谈乌桓。
乌桓族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
乌桓山为今日何山?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西北140里有一座乌辽山,应该就是昔日乌桓人迁驻之地乌桓山。
自匈奴击破东胡后,乌桓听命于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将霍去病大破匈奴,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塞外,在幽州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乌桓。
公元49年,汉光武帝刘秀又把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到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
并在上谷宁城置乌桓校尉对乌桓各部加以管辖。
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桓,两军相遇于柳城境内的白狼山。
张辽率军突击,大破乌桓,胡、汉降者达二十余万口,乌桓单于蹋顿也在此战中被张辽临阵斩杀。
乌桓自此散落,分别被汉、鲜卑、铁勒等族同化。
曹操征乌桓谈完乌桓再来谈鲜卑。
就地理位置而言,在西汉初期的鲜卑逃得更远,已至大兴安岭一带,因为有乌桓相隔,所以一直没有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全部重要知识点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全部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60bf2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6.png)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春秋时期楚国贵族伍子胥被迫奔吴“而耕于鄙”,吴国贵族寿梦子季札拒不从政“而耕于野”,楚国贵族狂人接舆“躬耕以食”。
据此可知当时A.贵族阶层基本没落B.新生产关系在滋长C.井田制度完全瓦解D.土地私有制被确认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封建依附关系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不但有一部分奴隶和平民自己垦荒种地,获得了小块土地的所有权,成为自耕农,还要部分贵族由于种种原因也转化为自耕农,如材料所述,这种自耕农,随着奴隶制的瓦解数量不断增加,说明新的生产关系在滋长,B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到土地私有制被确认,排除D项。
故选B项。
2、商鞅以医国圣手自居,在他看来,普通人不配参与商议决策,而且还不能议论变法,只能遵照执行。
如果秦国百姓敢私下议论商鞅变法,不管是夸还是骂,马上发配边疆。
由此可知,商鞅主张A.隆礼重法B.愚民之治C.是古非今D.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时,出于政治层面的考量,同时为树立绝对权威以全面贯彻实行新法,商鞅采取了愚民政策。
规定秦国百姓只能遵照执行法律,不准私下议论变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隆礼”,排除A项;“是古非今”指的是对古代的事物采取肯定的态度,对现代事物采取否定的态度,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小提示:3、《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会的解体B.私有制的产生C.王位世袭制的出现D.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联系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现的“天下为家”的主要原因是私有制产生,B项正确;《礼记•礼运》记载的现象,已不是原始社会的现象,与原始社会无关,排除A项;私有制的产生才有“天下为家”,王位世袭制是国家形成的一个特征,不能说王位世袭制是“天下为家”出现的原因,排除C 项;先有私有制产生才有国家的建立,而不是先有国家的建立,排除D项。
史地知识竞赛
![史地知识竞赛](https://img.taocdn.com/s3/m/bb8d6f6225c52cc58bd6bef9.png)
史地知识竞赛历史题目★世界史:1、世界上最大的坟墓是:【金字塔】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的四川】境内。
3、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氧气的人是中国隋代的学者【马和】。
公元586年,马和在《平龙认》一书中写道:"……有许多方法可以分开气的组成部分,并可取出其中阴的部分,……","阴气是永不纯净的,但以火热之。
可从青石、火硝、黑炭石中提取"。
这里所说的"气",就是指空气;"阴"就是指氧气。
这一发现比英国的普利斯特利和瑞典的社勒也早了一千多年。
4、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书:中国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丛书【《四库全书》】共8部,三十一万二千册。
如果将书摊开来逐页相接,可绕地球一又三分之一圈。
5、"自由女神像”是哪个国家送给美国的礼物?【法国】6、一般认为篮球起源于:【美国】7、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是:【故宫】8、"和平鸽”的形象由谁所创?【毕加索】9、“天才出于勤奋”是【高尔基】说的。
10、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英国】11、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中的“美人鱼”现座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2、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使用的历法又叫:【格里高利历】13、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在:【印度】14、月亮金字塔坐落在哪里?【墨西哥】15、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巴黎】16、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1863年建于:【伦敦】17、世界天文学史上最早的关于流星雨的记录,是在我国的:【夏朝】18、世界上最早提出人口论的思想家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19、法国的国庆日是:【7.14】20、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21、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国家是:【前苏联】22、“给我一个稳固的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的科学家是:【阿基米德】23、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是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24、著名的自由女神像坐落在美国的那个城市?【纽约】25、二战中最早发明并广泛使用雷达的国家是:【英国】2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机器人的国家。
发现嘎仙洞
![发现嘎仙洞](https://img.taocdn.com/s3/m/e96acef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4.png)
发现嘎仙洞北方,这是一片令许多史学家、考古学家神往的地方。
水草丰足的草原哺育了彪悍的游牧民族,而这些民族又屡屡南迁,统一中原,与中原汉民通婚、融合,建立强盛的国家。
嘎仙洞太平真君四年祝文拓本(选自殷宪先生著《北魏平城书迹》)游寿师研究上古史,同时对北魏史、北魏文学史更是倾注着热心,因为她写魏碑、看墓志,此中对正史的补充不可低估。
正是这种对于北魏史精深的研究,促使着她想要捕捉到北魏祖先拓跋鲜卑族的发祥地,先生说:“我来到黑龙江后,首先要实现的考古目标,就是要弄清各族的原始。
”嘎仙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十公里大兴安岭顶巅。
作为一个天然的山洞,或许它只带给人们一种威严的神奇。
但在山洞石壁上刊刻着十九行二百零一个古茂雄浑的魏书,却揭开了一个拓跋鲜卑民族神秘的起源,一条多少学人未能确定的山脉位置——嘎仙洞所在地:大鲜卑山。
居住在大鲜卑山的拓跋鲜卑由山林而逐草原大泽,世代演化,强壮的体魄以铁骑长矛征服了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
米文平先生当年在这张照片背面写的注释为:1980年7月30日午后四时,王成(呼盟文化站)拍摄。
嘎仙洞内发现北魏石刻祝文,现场共九人:彭绍普(旗文化科)、曹永年(内蒙师大)、米文平、孟昭庆、孟广耀(蒙古史研究所)、莫日根(司机)、张一均(供销社股长)、陈凤山(呼盟文物站)。
人物排序由右至左。
照片由王国栋先生提供。
北魏真君四年(443),北方难水旁的臣国乌洛侯国派使臣到北魏京城平城进贡。
《魏书·礼志》记载:“魏先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自后南迁,其地隔远。
真君中,乌洛侯国遣使朝献,云石庙如故,民常祈请,有神验焉。
”乌洛侯国的使臣说:我们乌洛侯国的西北部有北魏先祖居住的石庙,周围的人民经常在石庙祈请老祖宗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兴盛。
而且据说这些祭祈都很灵验。
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与鲜卑族的血脉相连,或许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或许是让先祖的神灵庇佑国家的昌盛,北魏皇帝拓跋焘命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率人长途跋涉来到北方的大山中,在祖先居住的山洞前进行祭祀,又在山洞石壁上刻下祝文,以记录此事。
拓跋鲜卑先祖“石室”——嘎仙洞遗址
![拓跋鲜卑先祖“石室”——嘎仙洞遗址](https://img.taocdn.com/s3/m/ef8f23e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7.png)
拓跋鲜卑先祖“石室”——嘎仙洞遗址作者:长海来源:《大众考古》2021年第06期嘎仙洞遗址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麓、嫩江支流甘河上源嘎仙沟左岸山崖上,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
嘎仙沟宽0.5—2千米,水流清澈,伏日甚冷,周围林海苍茫,峰峦层叠,古木参天,松樺蔽日。
嘎仙洞高悬在离地面25米的半山腰中,在《魏书》中称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或“石庙”、“石室”。
1988年1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拓跋鲜卑旧墟石室”,最早见于《魏书》,但是石室位置究竟在何处?中外学者诸说纷纭,争论不休。
《呼伦贝尔志略》一书认为呼伦贝尔迆西北一带有“魏先帝石室”。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在《东胡民族考》中提出:“乌洛侯西北部之拓氏先祖之石室,亦必在嫩江流域之中,而当在兴安岭之近旁。
”1949年以后,考古工作为寻找鲜卑石室提供了线索。
特别是1959以来,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在呼伦贝尔扎赉诺尔发现了鲜卑墓群,认为该墓群可能是拓跋鲜卑南迁后的遗存。
20世纪60年代,马长寿教授出版了《乌桓与鲜卑》一书,他认为:“乌洛侯国在今黑龙江省之嫩江流域甚明。
嫩江流域的西北为额尔古纳河,魏之祖先的石室当在二河的大兴安岭山脉之内。
”20世纪70年代,宿白先生发表《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一文,推定扎赉诺尔墓群为拓跋鲜卑文化遗存,进而论述了拓跋鲜卑的起源及其南迁和进入中原的经过,并绘图指出其迁徙路线。
1979年,呼伦贝尔盟文物站站长米文平先生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寻找鲜卑旧墟石室。
在鄂伦春同胞的帮助下,他多次寻访嘎仙洞,并在实地考察基础上撰写了《拓跋鲜卑先祖石室考》一文。
他的观点引起内蒙古考古学界的关注,汪宇平、孟广耀、曹永年等学者来到嘎仙洞,与米文平共同进行调查,其间历经周折,终于在1980年7月30日下午找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祝文刻辞。
与《魏书》中乌洛侯国遣使“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的记载基本相符。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dbf358aaea998fcc220e84.png)
优选资料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研真题( 20**-20**年,20**年缺)20**年一、名词解释(10x5)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夏商周年表克孜尔石窟海兽葡萄镜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二、简答题(5x10)1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2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3 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4 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5 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三、论述题(2x25)1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2 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20**年缺)20**年一、名词解释(10x5)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二、简答(4x10)1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2 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 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3x20)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 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 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20**年一、名词解释(10x5)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佣公墓铭《金石录》二、简答(4x10)1 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2 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3 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 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三、论述(3x20)1 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 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20**年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 3一.名词解释(10x5)绝对年代,蒙特留斯,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三棱尖状器,干栏式建筑,人殉与人牲,黄肠题凑,唐三彩,邢窑,开元通宝二.简答(5x10)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三.论述(2x25)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20**年一、名词解释(11x5)1三棱大尖状器2中石器时代3清凉寺4利簋5釭器6三体石经7唐三彩8钧窑9三叠层10安特生11苏秉琦三体石经: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的刻石,碑文相传是蔡邕所书。
团支部风采大赛知识竞赛题库
![团支部风采大赛知识竞赛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a20063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6.png)
滁州学院第五届团支部风采大赛知识竞赛题库1、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2、《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吐鲁番盆地3、评剧起源于:北京农村流行的“对口莲花落”4、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浮游生物5、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1946年6、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室,是古代哪个民族的发源地?鲜卑7、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壮族8、中东哪一城市是三个宗教的圣地? 伊斯坦布尔9、宋代的代表性刑罚是?刺配10、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由许多块布补缀而成11、"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原诗《题临安邸》中的下句是:西湖歌舞几时休12、薄公英靠什么传播种子?风力13、现在的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奖杯定名为什么?大力神杯14、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是:羊八井15、被称作"法国号"的乐器是:圆号16、发生“日食”的原因:月亮挡在地球与太阳之间17、我国宋代邢窑出白釉瓷、越窑出青釉瓷,所以有:“南青北白”之称18、普利策奖是什么方面的大奖?新闻、文化19、许多人都喜欢到低于海平面410公尺的死海去做日光浴是因为:紫外线最弱20、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与美神21、世界最重要的IT高科技产业基地硅谷位于美国的哪个州?加利弗尼亚州22、眉毛的生长周期有多久?二个月23、快攻型乒乓球运动员一般都选用什么胶皮结合海绵的球拍?正贴24、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是:小肠25、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中国人26、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什么?《黄帝内经》27、"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水清,渭水浊28、钢是由什么组成的?铁、碳29、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是:滑石30、《全唐诗》共收录多少首唐诗:4万8千多首诗31、"芭蕾舞”是从哪国传进的外来语?法国32、四大名茶之一的龙井茶产地是:浙江杭州33、近视是较远物体的平行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的前还是后?前面34、摄影中用得最多的是:可见光35、"建元”是我国哪一个皇帝使用的年号?汉武帝36、人体中最先衰老的器官是:胸腺37、欧元什么时候正式诞生?1999年1月1日38、"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睛雯39、"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语出:雪莱40、除夏威夷之外,哪个州也是美国本土以外的州?阿拉斯加州41、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级需要是什么?自我实现需要42、“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与"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是什么关系?父子43、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颜色,生长在大草原的蒙古族喜爱:白色44、为了便于让望远镜观测天体,天文台的房子屋顶被设计成:圆顶45、传说中的斑竹是怎样形成的?舜的妃子的眼泪染成46、《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诸侯王47、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升华48、国际马拉松跑的赛程是:42195米49、"三过家门而不人”是哪一历史人物的故事?禹50、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51、"七月流火”指天气:转凉52、最早的血压计用于测量谁的血压?马53、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是:哈佛大学54、"桂林山水甲天下”,什么山水“甲桂林”?阳朔55、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中国唐朝56、"印象派”一词源于:莫奈《日出·印象》57、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谷氨酸钠58、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59、学习绘画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次序应是:静物、风景、人物60、"欧·亨利式的结尾"是指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结局:出乎意料、耐人寻味61、引起人体休克的原因很多,但都具有一个共同原因是什么?有效循环血量减少62、蕨类植物比苔藓类植物进化的根据是:有维管组织63、月亮老是一面朝着地球的原因是:月亮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同64、地球的年龄约有:46亿年65、玉米受潮后产生的致癌物质是:黄曲霉毒素66、《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庞统67、在亚洲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军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是:张自忠(注:时任国民党军上将集团军司令)68、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76年69、坏血病是因缺什么而造成的?维生素C70、辽宁曾被称为:奉天71、黄山分为前海,天海,北海,东海,西海等五大景区,所谓的“海”指的是什么?云海72、六弦琴是什么乐器的别称:吉他73、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李冰父子74、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道是:马六甲海峡75、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南极洲76、围棋的产生与什么有关?与古代战争有关77、云南的“普洱茶”缘于什么?地名78、在狗的眼睛里世界是什么颜色的?黑、白、灰79、"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赞美的是:悬空寺80、人们最初发明滑冰,是把它作为:交通工具81、"自由女神像”是哪个国家送给美国的礼物?法国82、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是:勃朗峰83、有“植物熊猫”之称的是:银杉84、有记录的世界上飞翔距离最远的是什么鸟?北极燕鸥85、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中的“美人鱼”现座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86、为什么会发生月食?月亮转到了地球阴影里87、下半旗是把旗子下降到:距离杆顶的1/3处88、古书中男子手里常握有“三尺”,请问它指什么?剑89、大气中起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作用的是哪种成分?臭氧90、京剧《群英会》中“周瑜”的行当是:小生91、茶叶的含水量高于8%会导致什么后果?发生霉变92、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使用的历法又叫:格里高利历93、依照西方习俗, 订婚戒指戴在左手哪根手指上?无名指94、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95、地球上出现的潮汐是由于:地月吸引力96、“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琵琶97、"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98、有“无烟城市”之称的是:雷克雅末克99、"司空见惯”是说司空见惯了:美女100、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101、围棋棋盘共有几个交叉点?361102、被称为我国最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103、"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中的"杏坛"指的是:孔子讲学的地方104、被称为“国际会议之都”的城市是:日内瓦10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106、哪个国家是钻石的最大产出国?扎伊尔107、中国象棋盘上“米”字形的方框称什么?九宫108、沙漠之舟--骆驼的驼峰的作用是什么?贮脂肪109、参加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国家有:三个110、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世界观的译著是:《天演论》111、UNESCO是什么国际组织的简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12、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为谁所杀?曹操113、中国民间的“冬九九”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冬至114、金饰品中,12K的含义是:金饰含纯金50%115、马头琴是我国哪一民族的拉弦乐器?蒙古族116、码头一般建在河流的:凹岸117、我国最著名的热水湖是哪一个?西藏羊八井118、中国无声影片的最高峰《神女》是谁的代表作?阮玲玉119、"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心脏120、在远古跳远是为了:逃避猛兽121、甘肃酒泉因何得名?汉代大将军霍去病将御赐美酒倒入泉中,与士兵共饮122、人体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眼球123、谷类食品含量最高的是:碳水化合物124、中国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个?南京条约125、反映波兰作曲家肖邦生平的美国影片是:《一曲难忘》126、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127、内蒙古人所说的“风季”是哪个季节?春季128、可以全面确切地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统计核心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29、“五岳“指的是什么?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130、俗称“四不象”的动物是:麋鹿131、黄河在潼关折向东流,又穿行在峡谷中,其中什么景观最有名?三门峡132、"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风水勘探133、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李清照134、馒头是谁发明的?诸葛亮135、《三国演义》中有“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鲁肃136、哪个火山的爆发毁灭了古罗马帝国的庞贝城?维苏威火山137、新石器与旧石器的差别是:材料的区别138、古时,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面南为尊,面北为卑139、欧洲最大的岛屿是:大不列颠岛140、中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指的是:李白和杜甫141、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142、茶叶依发酵程度不同分为三种,是:绿茶、乌龙茶和红茶143、古代的死刑在什么季节行刑?秋季144、按风俗,“腊八粥”应在阴历哪一天喝?十二月初八145、一般金婚是纪念结婚:50周年146、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青铜147、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有多:6300公里148、"茅盾”是一位作家的笔名,这位作家的原名是:沈雁冰149、南北朝时,北方民歌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敕勒歌150、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庐山151、"龟纹”在哪种工艺品中出现?蜡染152、先秦时,龙的形象和图案被普遍地比喻为:君子153、北京圆明园由哪三园构成?圆明、长春和万春154、诗人陈子昂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d1668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7.png)
……○…………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2022-2023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的生活化特征突出,风格活泼愉快;青铜时代,以饕餮纹为代表的青铜纹饰凶猛庄严,凸显出神秘和威严。
这从侧面反映了( )A. 纹饰的用途发生根本转变B. 统治权威的加强成为需求C. 民众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D. 古代手工业技术不断提高2. 如图是反映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观点的一幅漫画。
与该漫画主旨最相符的观点是( )A. “无为而治’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隆礼重法”D. “为政以德”3. 西汉农学经典《氾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
这折射出两汉时期( )A. 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B. 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C. 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D. 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4. 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A. 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B. 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C. 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D. 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5. 有一本著作,记录了我国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畜牧业等。
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e6590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1.png)
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3.0分)1. 一定程度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自身迁徙的历史。
迁徙中的人们,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层面的碰撞与交融中,留下了他们的印记。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了关于“公元3-6世纪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的探究学习,从四个主题中寻求他们的印记。
主题一:时空的印记(1) 按时间先后,将上述四幅地图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2) 观察图片,将②③两幅地图的标题补充完整。
(1)图②是形势图(2)图③是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示意图。
主题二:活动的印记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的石壁上,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文字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
(3) 如图图文所呈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4) 嘎仙洞遗址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意义是。
(双选)A.证明了嘎仙洞是鲜卑人的发源地B.可以明晰拓跋鲜卑部的迁徙路线C.有助于研究鲜卑族早期历史文化D.为破解鲜卑人的文字提供了帮助主题三:文化的印记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
母曰李夫人。
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
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
……史臣曰:……(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纪》(5) 根据主题三的材料,制作一张介绍主人公的人物卡片。
姓名:拓跋宏民族:鲜卑父母:拓跋弘、李夫人即位时间:改元年号:延兴谥号:庙号:概括功绩:,推动文教兴盛。
主题四:碰撞的印记(6) 公元3到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使得一些国家灭亡,也让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下列史实能论证此结论的是。
浅谈北魏兴起的“鲜卑旧墟石室”
![浅谈北魏兴起的“鲜卑旧墟石室”](https://img.taocdn.com/s3/m/8060ba2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d.png)
【作者简介】赵彦嵩,男,汉族,专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和修复。
至于宏观保护则是指从整体上,从历史长河的纵向和 地理环境的横向来考虑保护方案,这是全社会的问题。石 刻为什么历过1500多年还保存得如此完好?这与其所在的 地理位置有关。大兴安岭的绿色植被使这里的环境温和, 温差相对减少,空气湿润使裸露岩石风化的速度放慢, 洞内石壁长年湿润,阳光不能直射洞口,覆盖着石洞有 七八十米厚的岩石,岩石上有一层厚厚的腐质土,长满了 各种树木,使风化土层和岩石保持着稳定的水分和温度, 也使这个山洞冬暖夏凉,这样一个温度相对稳定、湿度适 宜、光线适度等有利条件的山洞,对石室和石刻的保护十 分有利。
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七月廿五日,天子臣焘使谒 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傅雀用骏足,一元大武,柔 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
启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 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 后胤。延及冲人,阐扬玄风。增构崇堂、克翦凶刃,威暨 四荒,幽人忘遐。稽首来王,始闻旧墟,爰在彼方。悠悠 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瓜瓞,时惟
关键词:鲜卑;石室;北魏;嘎仙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支小小的民族在各路英豪群 星璀璨交相辉映之际,从东北边陲挥师跨过长城,跃马挽 弓,统一了北中国,建立了北魏王朝,前后共统治了148 年,随后淡出了历史舞台。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王朝就像 是眼前的一团迷雾,等待着人们将其拨开,还原历史给人 们以启迪。
嘎仙洞石室的简要介绍五篇范文
![嘎仙洞石室的简要介绍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9639e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9.png)
嘎仙洞石室的简要介绍五篇范文第一篇:嘎仙洞石室的简要介绍嘎仙洞石室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室,是古代鲜卑族的发源地“嘎仙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
是古代鲜卑族人的发源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今鄂伦春自治旗的嗄仙洞即为著名的“鲜卑石室”,即拓跋鲜卑的祖庙所在之地!嘎仙洞为一天然山洞,洞口在高出平地约25米的峭壁上。
方向南偏西30°。
主洞长92米,宽28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最高处达20多米。
西北有一向上的斜洞,坡度约20°,斜洞长22米,宽9米高7米。
主洞中部放置一块约3米见方的天然石板,下用大石块支撑洞壁平整,地下堆积较厚的青苔。
洞内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铭文在地表以下1.3米的黄色粘沙土层中,出土有打制的石器,表明这里可能存在着更早的文化遗存。
鲜卑族世居中国北方,并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当考古工作者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的嘎仙洞石壁拂去1500多年历史和尘埃后,201字隶书《祝文》难以置信的出现了,这一发现正好和《魏书》相印证,《魏书》说:凿石为祖宗之庙。
不过人们任为,此话之意是在天然洞底后15米处凿的3个小洞,因3小洞的排列,高度,大小有明显的设计痕迹,而大洞洞口丑陋,无碎石现象。
且工程极大,非人工所为。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西10公里处的嘎仙山。
嘎仙洞本是该山一个天然成形的山洞,很早就存在,当地鄂伦春人都知道,并流传着许多有关嘎仙的神话。
“嘎仙洞”不仅有美丽动人的传说,而且是拓拔鲜卑祖最初居住的石室旧墟,洞内石壁上当年北魏皇帝拓拔焘勒石祭祖的碑文清晰可辩。
从这里南迁建立北魏王朝的鲜卑人,为民族大融合与祖国统一作出了不朽的业绩。
嘎仙洞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和深邃莫测的人文历史吸引着海内外游人来此探古访幽。
石室东部简介
![石室东部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59420e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8.png)
石室东部简介石室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部地区尤为引人注目。
石室东部地区位于中国的某个省份,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石室东部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
这里有雄伟壮观的山脉和峡谷,清澈见底的河流和湖泊,以及茂密的森林和植被。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东部地区最高峰,海拔超过3000米。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石室东部地区的壮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此外,石室东部地区还有许多瀑布和温泉,为游客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石室东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庙宇,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东部地区的古城墙,这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城墙保存完好,展示了古代建筑工艺和城市规划的精髓。
此外,石室东部地区还有许多寺庙和庙宇,供奉着古代的神灵和圣人。
这些寺庙和庙宇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是人们学习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石室东部地区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当地居民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例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除了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石室东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美食文化。
当地的特色菜肴口味独特,风味各异。
其中最著名的菜肴之一是东部地区的石室烤鸭,这是一道传统的烤鸭菜肴,色香味俱佳,深受游客的喜爱。
此外,石室东部地区还有许多当地特色小吃,例如石室炸酱面和石室豆腐脑等。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是一种对当地文化的体验和了解。
石室东部地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文化遗产、多样的民俗文化和美味的美食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无论是追寻自然之美,还是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石室东部地区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里是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地方,值得一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嘎仙洞石室
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室,是古代鲜卑族的发源地
“嘎仙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
是古代鲜卑族人的发源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今鄂伦春自治旗的嗄仙洞即为著名的“鲜卑石室”,即拓跋鲜卑的祖庙所在之地!
嘎仙洞为一天然山洞,洞口在高出平地约25米的峭壁上。
方向南偏西30°。
主洞长92米,宽28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最高处达20多米。
西北有一向上的斜洞,坡度约20°,斜洞长22米,宽9米高7米。
主洞中部放置一块约3米见方的天然石板,下用大石块支撑洞壁平整,地下堆积较厚的青苔。
洞内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铭文在地表以下1.3米的黄色粘沙土层中,出土有打制的石器,表明这里可能存在着更早的文化遗存。
鲜卑族世居中国北方,并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当考古工作者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的嘎仙洞石壁拂去1500多年历史和尘埃后,201字隶书《祝文》难以置信的出现了,这一发现正好和《魏书》相印证,《魏书》说:凿石为祖宗之庙。
不过人们任为,此话之意是在天然洞底后15米处凿的3个小洞,因3小洞的排列,高度,大小有明显的设计痕迹,而大洞洞口丑陋,无碎石现象。
且工程极大,非人工所为。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西10公里处的嘎仙山。
嘎仙洞本是该山一个天然成形的山洞,很早就存在,当地鄂伦春人都知道,并流传着许多有关嘎仙的神话。
“嘎仙洞”不仅有美丽动人的传说,而且是拓拔鲜卑祖最初居住的石室旧墟,洞内石壁上当年北魏皇帝拓拔焘勒石祭祖的碑文清晰可辩。
从这里南迁建立北魏王朝的鲜卑人,为民族大融合与祖国统一作出了不朽的业绩。
嘎仙洞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和深邃莫测的人文历史吸引着海内外游人来此探古访幽。
能骑善射的鄂伦春族是鲜卑人没有南迁的一支,他们的民族歌舞、民俗风情国内外闻名。
在嘎仙洞下,在篝火旁,游人可以和鄂伦春人跳民族舞,吃手把肉,住一宿“撮罗子”,尽情领略鄂伦春族纯朴厚重的民族风情。
拓拔鲜卑祖居大兴安岭,从嘎仙洞走出,历经3次南迁,是我国第一个统一黄河流域,成就北魏王朝的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大同云岗和洛阳龙门石窟不朽的历史文化遗迹。
在嘎仙山南侧25米的陡坡悬崖上,赫然一个大洞,洞口张作菱形。
洞内宏伟宽阔,穹顶浑然天成,高20多米,有如大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米,足可容纳数千人。
洞内幽暗深邃,神秘莫测,使人感到一种威严肃穆的恐怖气氛。
这个神秘的大洞,就是“千古之迷”的鲜卑石室。
《魏书》有石室规模“南北90步,南西40步,高70尺”的记载,但不知它在何处,找不到“石刻祝文”的实证,确定不了石室之所在。
而揭不开这一谜底,鲜卑史的难题无法解决,不知有多少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为此付出多少艰辛和心血,却终成憾事。
1980年7月30日,深有研究、颇有抱负和毅力的考古者米文平,在自己论证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历四探嘎仙洞,终于发现了刻于公元443年的石刻祝文,确定了嘎仙洞就是鲜卑石室。
石刻祝文的刻词为竖行,通高70厘米,宽120厘米,共19行,12个整行,每行12至16字不等,余为半行,为抬头别行与题名。
汉字魏书,隶意浓重,古朴雄健,全文201字。
这一考古成就,成为历史性的贡献,意义重大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