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自闭症与亚斯伯格症者之教育问题(学校篇)
爱斯伯格综合症和高功能自闭症 (1)
爱斯伯格综合症和高功能自闭症06特心朱芳英一般而言,爱斯博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很小,通常被称为自闭症的延续或是变异的自闭症。
因此有些爱斯博格症儿童,也常被误认为是自闭症,但其和自闭症之间仍存在着差异性。
爱斯伯格综合症和高功能自闭症向四处艾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与高功能自闭儿童抽象思考能力差,斤斤计较于文字表面的意义,不易了解笑话、成语或暗喻。
他们也都有执行功能障碍,也一样会有眼神回避、很少启动沟通(对话)、仪式性行为(坚持生活常规)(Trevarthen, Titken, Papoudi, Robarts,)。
智商的范围约在正常及高于正常的范围。
艾斯伯格综合症候群的语言智商高于操作智商,刚好与自闭症相反。
艾斯伯格综合症候群儿童比高功能自闭症智商上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
在魏氏量表语文方面,艾斯伯格综合症候群儿童比高功能自闭症高25点;在操作智商方面,艾斯伯格综合症候群儿童比高功能自闭症低4.5点。
艾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可能有不寻常的死记(rote memory)能力,称之为照相式记忆力爱斯伯格综合症和高功能自闭症相异处一、判断标准——语文智商是判断的标准一般在定义亚斯博格症和高功能自闭症,通常以智商七十以上来作为范围。
一九九八年,调查三百三十个个案研究中发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语文智商方面,普遍低于亚斯博格症儿童。
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文智商平均为七十七,亚斯博格症儿童则为九十八;在操作智商方面,亚斯博格症儿童为九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为八十六。
由此可见,他们的非语文智商和一般同龄孩子差不多,并且或多或少会用语言和别人沟通(大约只有一半的自闭症儿童会发展出可沟通的语言)。
研究显示,语文智商是可以作为诊断爱斯博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标准。
二、社会交往方面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视线接触、依恋关系、求助方面及与同伴建立关系方面存在缺陷,在情感与社会互动方面也很大困难。
总之,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理论缺损,有关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等言语能力的正常儿童自闭症患者确实从未真正发现过他人的心理,从未真正探知他人的心理世界。
高功能孤独症和亚斯博格症的差异录
高功能孤独症和亚斯博格症的差异录一般而言,亚斯博格症儿童和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差异性很小,通常被称为孤独症的延续或是变异的孤独症因此有些亚斯博格症儿童,也常被误认为是孤独症,但其和孤独症之间仍存在着差异性。
语文智商是判断的标准一般在定义亚斯博格症和高功能孤独症,通常以智商七十以上来作为范围。
一九九八年,调查三百三十个个案研究发现,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语文智商方面,普遍低于亚斯博格症儿童,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语文智商平均为七十七,亚斯博格症儿童则为九十八;在操作智商方面,亚斯博格症儿童为九十,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为八十六。
研究结论显示,语文智商是可以做为诊断亚斯博格症儿童和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标准。
孤独症儿童对于某些事情大多有特殊的兴趣或特殊的天赋,例如机械性计数的能力、机械性音乐的能力、机械性的判断能力,比较不属于思考性能力,而亚斯博格症儿童则不同,亚斯博格症儿童可能一直会思考诸如「美国应该有一州是没有空气的」。
国内有个典型的亚斯博格症儿童,他就是一直在专研印度橡树,连叶脉偏向几度时受风会比较大的问题都会去思考。
另外,在语言的流畅性方面,对亚斯博格症儿童没有困难,两岁前即会出现单字,三岁就会说整个句子,但四岁前,你、我、他还是会混淆,而且会有反复和重复对方话语的情况。
相对于高功能孤独症所特有的机械性特殊能力,亚斯博格症儿童在特殊能力方面则属思考性的,例如曾有个国外知名的心脏科专家,即是亚斯博格症患者,他就是对于心脏特别感兴趣。
亚斯博格症者的鉴定方法在语言方面,亚斯博格症和高功能孤独症最大的差异在,高功能孤独症的自发性语言非常少,不会流畅的表达,亚斯博格症儿童则在自发性语言和对谈上并没有问题,问题则在于对谈时,亚斯博格症儿童会有「冗长的对谈」,不管对方有没有兴趣,会和对话者一直谈同一件事情(例如印度橡树),而引起对方的反感,进而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互动。
在动作方面,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大肌肉动作没有问题,亚斯博格症儿童则动作非常笨拙,他们一般的标准有四项:一、模仿肢体动作有困难,二、无法顺利的接球,三、单脚站立有困难,四、两手无名指弯曲有困难。
阿斯伯格症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阿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又称亚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特征为社交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重复。
阿斯伯格症患者通常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但社交技能相对较弱,常表现为社交尴尬、情绪控制困难等。
在我国,阿斯伯格症患者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案例以一名阿斯伯格症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为例,探讨如何针对阿斯伯格症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育。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基本情况小明(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出生时一切正常,但在成长过程中,家人发现他在社交、兴趣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常。
经过专业评估,小明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症。
小明在学习上表现良好,成绩优异,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他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常常独自一人。
在课堂上,小明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对老师提问的回答往往缺乏条理。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2. 培养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3. 帮助小明建立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世界;4. 提高小明的学习能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育策略(一)个性化教学1. 课堂调整:针对小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课堂节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2. 作业布置:根据小明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关注其完成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家庭作业:鼓励家长与学校教师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进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社交技能训练1. 社交技能课程:开设社交技能课程,教授小明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方法,如眼神交流、倾听他人、表达感受等。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明在模拟情境中学习社交技巧,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3. 家庭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明与人交往,鼓励其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其社交能力。
高功能自闭症亚斯伯格症的身心特质与辅导
教规则、规范的时候
-给多一点空间。 -给多一点策略。 -多一些正负例子。 -多几次的教导。 -避免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教学。
4、能理解简单的情绪,对复杂情绪的理解与 表达较有困难。
5、对批评过于敏感。
6、为引起同学的注意或互动,常出现不适当 的行为。(打人或怪叫等)
沟通方面
语言发展的问题 无口语 语言发展迟缓 鹦鹉式语言 代名词反转 隐喻式语言 不断问问题
AS较无此部分的问题
会话的问题
*开启话题 * 轮流对话 *维持话题
-不需要刻意避开玩笑话、幽默、委婉的话,但要用他能理解的话重新表达。
-常在某领域有较佳的表现:如空 -不会做笔记,抓不到重点。
-常在某领域有较佳的表现:如空 间知觉、美术、音乐、文史或数学等。 -通过实际练习、同学的示范、口头的说明协助建立。
间知觉、美术、音乐、文史或数学 6、为引起同学的注意或互动,常出现不适当的行为。
情绪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同学。 不善于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 不容易了解别人的复杂、隐蔽的情绪。 很容易突然间就发脾气、且容易失去控制。 情绪表现较怪异,如:遇到难以适应的环境时会莫名 其妙地笑。 容易紧张、焦虑。 容易有负向思考。
动作方面 精细动作较笨拙. 粗大动作协调较困难.
感官知觉方面
-听觉过敏:如怕嘈杂、怕尖锐的声音等。
情绪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同学。
-在情境下教导通俗的俚语和口语。
等。 -较注意细节而忽略整体(日常生活也常出现此状况)
高功能自闭症亚斯伯格症的身心特质与辅导
*说话内容与情景不符合 -期待能在未来成为专业人士。 3、对不成文及模棱两可的规则、规范、规定的理解有困难。 -不喜欢作文,作文内容贫乏、缺乏组织、情感。
不容易了解别人的复杂、隐蔽的情绪。
自闭症与亚斯伯格症之辨识与辅导策略
溝通(1/4)
口語發展 會話
刻板語言 假裝性遊戲
行為興趣(1/4)
特殊興趣 儀式堅持 刻板動作 沉迷東西
(認知、好奇心等)
亞斯柏格症
(三歲以前出現症狀?)
社會性(2/4)
非口語行為 同儕互動 主動分享 相互關係
?
二歲以前有單字 三歲以前有短句
行為興趣(1/4)
狹窄興趣 儀式堅持 刻板動作 沉迷東西
1.仔細選增強物,務必確定此增強 物為其所喜愛,並且配合口頭讚賞。
2.仔細建立日常教室常規,課程變動 不宜過大。
3.教室佈置小心更換,可以從小部分 慢慢更換,避免其因佈置更換而產生 對環境的陌生感及排斥感。
4.溝通時,需配合手勢、動作,以加 強其注意力。
□ ADD & ADHD的教導原則
1.需要較固定的環境,以便學習原 則較能確定,以及更能訓練兒童 的自我控制。
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 之辨識與輔導策略
嘉義大學特教系系主任 江秋樺講解
第一條
為使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之國民, 均有接受適性教育之權利,充分發 展身心潛能,培養健全人格,增進 服務社會能力,特制定本法(身心障 礙法);本法未規定者,依其他有 關法律之規定。
第三條
本法所稱身心障礙,係指因生理 或心理之顯著障礙,致需特殊教 育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措施之協 助者。本法所稱身心障礙,指具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
且容易造成與他人、社會的衝突 •行為形成的原因多不同在病因、家庭特質與個人
特質如:過度的父母壓力容易造成焦慮症狀,但 行為問題的產生常是由於父母的忽略與無能或學 習到的偏差行為模式所造成
病態焦慮與畏懼狀況
•“焦慮”並不盡然一定是病態的,常是一種保護與 適應的模式,比如對於新奇、危險與害怕的情境
浅谈自闭症与雅斯伯格学生
情緒篇
他們都是情緒理解與表達較薄弱的一群,
自閉症:突然抓狂?自傷?攻擊別人? 亞斯伯格(情緒控制能力差,容易產生負面情 緒):暴力語言或行為、崩潰、鬱鬱寡歡的背 後是?
情緒篇
環境─刺激太多,例如:吵雜。 生理─肚子餓或不舒服。 溝通─無法準確理解他人或是被理解。 挫折感─一再嘗試互動卻不得其門而入。 或是無法解決問題。 遭受欺凌 偽裝動作
班級經營篇
環境的結構化─ 可使用標籤、顏色去標示明確位置、公共物 品等,協助自閉症學生對環境的理解。 座位安排─ 盡量避免外在干擾、教師方便注意給予提 醒、附近座位同學能適時接納。 作息時間表(可加上檢核表)─ 讓學生知道一日作息或是該做的事情。(事先預告與 彈性空間)
班級經營篇
班級輔導:是否需要對班上學生說明學生狀況? 答:可以,但不要一開口尌是障礙名稱,應該把重心 放在人格特質與相處方式。 (1)觀察。 (班級生態、哪些學生個性和善能幫助、同儕的觀感) (2)教導學生都有其擅長之處、限制之處。 (3)將重點放在人格特質與可能遭遇的狀況。 (4)告知或是討論如何協助與應變。 (5)安排協助者。 記住!教師的態度是會影響同學對學生的觀感。 注意: 若是沒有準備好請勿直接說障礙名稱,貿然說出,學生未必 能搞懂,卻會一知半解的加以誤用!(分享)
你看得出來嗎? 他們對於在解讀我們許多社會訊號、非語 言線索,尌像我們看這個外星人,有一定 的困難在。
他們都有這些問題
1社會互動 2溝通 3行為、興趣的同一性、無彈性、刻板及重複
自閉症
(又稱為肯納症,是由一位名為肯納的醫師發現。) 1.社會互動方面出現質上的障礙,明顯表現出至 少下列兩項行為: (1)使用多種非語言行為的能力有缺顯著損,譬如 目光接觸、臉部表情、身體姿勢及社會互動的 手勢等。 (2)無法建立與自己發展階段相當的同儕關係。 (3)缺乏自發尋求與他人共享歡樂、興趣或成尌的 能力。 (4)缺乏社交或情緒交流的能力。
在学校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症状有亚斯柏格症ADHD自闭症妥瑞
在學校比較常見的情緒障礙症狀有:亞斯柏格症、ADHD、自閉症、妥瑞氏症等,這些疾病並不是現在才發生,而是以往大家對這些症狀並不瞭解,忽略了它的存在,誤認為是學生不聽話、搗蛋‥等總總負面行為表現,以致於產生溝通或認知上的誤解,甚而造成一些無心的過常或遺憾,這些情況可以透過我們對同學的進一步觀察、關注、瞭解,及透過對這些症狀的認識來提供更好的教學策略和輔導。
這些孩子需要大家的瞭解、關懷和協助,但他們一樣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般正常的學習、成長,以下一些相關的訊息提供參閱,希望我們的這些孩子更瞭解且提供更好的協助和服務,達到更好的教學品質。
亞斯柏格症亞斯伯格症的定義基本上,亞斯柏格症有很多特徵和自閉症雷同,唯一不同的是,亞斯柏格症者並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
如果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現象,又符合其他類似自閉症的各種社會互動性或特殊行為模式特徵的,則可以歸類為亞斯柏格症。
也有學者以比較寬鬆的方式來界定:自閉症兒童如果到了五歲有發展出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其歸類為亞斯柏格症。
而在追蹤亞斯柏格症兒童長大成人後的狀況發現,有些輕微、高功能的自閉症患者在學業、社會適應、工作能力、社交關係上和亞斯柏格症者並沒有明顯的差異性,這或許可以作為亞斯柏格症其實是一種比較輕微的高功能自閉症的說法。
亞斯伯格症的診斷標準國際精神醫學會的鑑定標準,亞斯柏格症兒童鑑定的標準有:1.語言發展問題2.社會互動3.行為問題4.非精神症狀況的行為問題。
前三項和自閉症的鑑定標準是相同的,主要是以第四項來作為兩者判別的不同。
亞斯伯格症的特徵至於很多人關心亞斯伯格症者是否有攻擊行為或暴力傾向?其實大整體而言,對亞斯柏格症者,在醫療方面雖可以提供基本協助,但重要的還是必須靠整個大環境的支持和協助。
例如,在求學階段,學校的教師、行政人員和同學,對這些孩子的接納、包容和了解,避免用不當標籤看待他。
將來在工作上雖然某些障礙可能會隨長大而減少或有其他能力可以替代,但是應變的能力還是比較弱,仍需要旁人協助指導。
正面管教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学生融合教育的适用性研究
正面管教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学生融合教育的适用性研究作者:方莹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70期摘要:融合教育满足教育公平的要求,然而对普通学校来说,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往往造成教师、学生、家长的困扰。
在普通学校就读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殊孩子有所增加,而往往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没有智力问题,会让老师、学生、家长忽视了其特殊性,从而在教育方法上采取传统方式对待,进而造成非常尴尬的教育困境。
本文运用正面管教的基本理论及常用工具,例如“改变私人逻辑”“鼓励”“反射式倾听”“启发式提问”等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殊学生进行教育,通过个案分析,探讨正面管教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融合教育;阿斯伯格综合征;正面管教为了维护教育公平,提高公共教育的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融合教育,即最大可能地在普通学校接受适合普通教育的残疾学生。
融合教育的理念不仅强调残疾儿童身体上的融入,更强调他们心理上的融入,有同等参与同伴交融的权利和机会,体现的是内在的、实质性的教育公平。
特殊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传统教育环境下,容易造成各种矛盾,引起其他学生及家长的不满,对老师尤其班主任来说是极其巨大的教育教学挑战。
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往往没有很严重的智力问题,会让老师、其他学生及家长忽视了其特殊性。
加之社会上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误解,让此类学生遭遇成长的困境,其结果恰恰与融合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
正面管教是美国简·尼尔森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學创建的有效教育方法。
讲究的是不惩罚、不娇纵,和善而坚定的有效教育,既要和孩子有比较好的情感联结,又要树立一定的界限。
正面管教为普通学校对待阿斯伯格综合征学生提供了积极有效、可操作的教育工具。
一、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核心缺陷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缺陷,且无法避免这一核心缺陷。
这类孩子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他们愿意与他人交往,喜欢与同龄人一起玩耍,但缺乏沟通技巧,不了解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非语言信息,无法灵活地应对不同的情况,因此很难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友谊,常常被同伴孤立。
孩子患亚斯伯格怎么办?
孩子患亚斯伯格怎么办?亚斯伯格是一种泛自闭症障碍,但相较于自闭症,仍有语言及认知发展,其重要特征是社交困难。
亚斯伯格孩子无法察言观色、感同身受,学习社会技巧需要更多的时间、引导与练习。
如果孩子是亚斯伯格该怎么办呢?充分了解亚斯伯格孩子的特质,才能对症下药。
一般对亚斯伯格孩子常见的错误认知有:一、有暴力攻击倾向;二、不听话;三、讲出刻薄恶毒的话;四、非常自我中心。
亚斯伯格的孩子在校常因情绪问题而出现攻击行为,但核心问题源自于他们无法理解社会规则,如“为什么要排队?”、“他怎么可以作弊!”。
跟同学起冲突之后,老师愈想制止孩子的行为,他们愈会本能地挥拳乱踢。
但其实他们只是用原始的方式反应情绪,并不是有暴力倾向,亚斯伯格孩子长大后反而是常被霸凌的对象。
面对大人的指令,亚斯伯格孩子会斩钉截铁地说“不要”、见长辈不打招呼、上课不听话、玩游戏不排队,完全不给大人面子,其实是因为那些事情对他们毫无意义,会有抗拒行为。
曾有个孩子对爷爷怀有敌意,常说出“我要杀死你”等恐怖话语,但其实他不是那个意思,只是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也许曾听过这句话,以为生气时就是要这样说。
亚斯伯格的孩子无法察言观色、感同身受,因此同学伤心的哭泣,他们可能还自顾自的哈哈笑,让人以为他们没同情心。
在孩子刚诊断的初期,父母难免会有许多担心,如果能对亚斯博格孩子所涉及的发展、就学、就业等各个层面有较多认识,这些焦虑可以降低很多。
例如,多参加特教研习,学习如何教导亚斯伯格孩子的方法。
孩子的问题有其复杂度,很难单独用一、两种方式来解决所有的问题,用对策略可以避免在教导孩子时经常遭遇挫折,这些学习也需要慢慢累积,不要急于一时学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压力。
当别人不了解或误解亚斯博格孩子时,父母最好先放下气愤、不甘心、不公平等情绪,试着去体谅他人,因为家中没有这样孩子,或从未接触而不了解,交换立场易地处之,就能谅解他们的反应。
家长间的经验分享,也是重要的情绪支持和信息来源。
高功能自闭症亚斯伯格症(AS)的身心特质与辅导
既定的规则、规范、规矩
-不轻易更改、毁约。
-尽可能预告可能的变化。
-利用小幅、渐进、局部的方式变动。
-转移注意力。
-提供适时的协助。
-给予支持。
当他滔滔不绝、独占话题时
-事先约定谈话的规则。
-订立契约。
-给他信号,提醒他换人。
-团体情境中,可使用发言牌的策略(拿到的人才可 以说话)。
-利用讨论他喜欢的事物,当作他的奖励。 -当他没有谈论固定主题的时候,给予奖励及注意力。 -鼓励他用其他方式表达想说的话。
自闭症 的主要特质: 以轻症为主(含高功能自闭症\亚斯 伯格症)
主要特质
社会 性
沟通
兴趣\行为\情绪
感官知觉\动作
学习及其 他
一
社会性
1 、有与人互动的动机,但不善于表现与阅读社 会性线索,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
2、交友意愿高,但技能不佳及怪异,常抱怨 没有好朋友。
3、对不成文及模棱两可的规则、规范、规定 的理解有困难。 4、能理解简单的情绪,对复杂情绪的理解与 表达较有困难。 5、对批评过于敏感。
情绪表现较怪异,如:遇到难以适应的环境时会莫名 其妙地笑。 容易紧张、焦虑。 容易有负向思考。
动作方面 精细动作较笨拙.
粗大动作协调较困难.
感官知觉方面
-听觉过敏:如怕嘈杂、怕尖锐的声音等。 -触觉过敏:如怕被触碰、不穿新衣、穿鞋 袜等。
-味觉方面:如过度偏食。
-嗅觉方面对某种气味过度反应,有灵敏的 嗅觉。
接纳与尊重的环境
-老师以身作则,示范相处之道:耐心、尊重、 诚信、友善。 -告知同学其障碍特性与相处、互动的方式。 学习尊重、容忍与欣赏。 -避免孩子受到欺压与戏弄。 1、设定明确规范。 2、建立联防系统。 3、教导防范技巧。
自闭症研究-亚斯伯格症的定义
亚斯伯格症的定义亚斯伯格症的定义基本上,亚斯博格症儿童有很多特征和孤独症儿童雷同,唯一不同的是,亚斯博格症儿童并没有明显的语言发展迟缓的现象。
如果没有明显的语言发展迟缓现象,又符合其它类似孤独症的各种社会互动性或特殊行为模式特征的,则可以归类为亚斯博格症。
也有学者以比较宽松的方式来界定:孤独症儿童如果到了五岁有发展出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其归类为亚斯博格症。
而在追踪亚斯博格症儿童长大成人后的状况发现,有些轻微、高功能的孤独症患者在学业、社会适应、工作能力、社交关系上和亚斯博格症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这或许可以作为亚斯博格症其实是一种比较轻微的高功能孤独症的说法。
亚斯伯格症的诊断标准国际精神医学会的鉴定标准,亚斯博格症儿童鉴定的标准有:1.语言发展问题2.社会互动3.行为问题4.非精神症状况的行为问题。
前三项和孤独症的鉴定标准是相同的,主要是以第四项来作为两者判别的不同。
亚斯伯格症的特征至于很多人关心亚斯伯格症儿童是否有攻击行为或暴力倾向?其实大整体而言,对亚斯博格症儿童,在医疗方面虽可以提供基本协助,但重要的还是必须靠整个大环境的支持和协助。
例如,在求学阶段,学校的教师、行政人员和同学,对这些孩子的接纳、包容和了解,避免用不当标签看待他。
将来在工作上虽然某些障碍可能会随长大而减少或有其它能力可以替代,但是应变的能力还是比较弱,仍需要旁人协助指导。
雇主在工作上有所变动时,宜给予适当的准备过程,避免突然的变动造成其难以适应(节录自国语日报89年11月13日13版)。
以下将分几点来说明:社会与互动关系方面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方面想象力及弹性思考的缺乏其它的困难易病发的症状暴力及攻击问题社会与互动的关系:一些亚斯伯格症状的儿童似乎比较喜欢自己独处。
他们可能对个人空间有强烈的意识感,如果其它人靠太近,会表现出不舒服的感觉。
这些儿童中,有很多人很努力试着社会化,但当他们接近别人时,他们的社交又似乎很笨拙,眼睛可能不看正走向他们的人,或者无意给人的"错误讯息"。
关心阿斯伯格孩子,让阿斯伯格孩子不孤单!
关心阿斯伯格孩子,让阿斯伯格孩子不孤单!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在家里表现可能会看不出有什么不好,但是,一到了学校或者是幼儿园当中,就会表现出和同龄孩子的“不一样”,而且这些“不一样”非常影响孩子融入集体和适应新环境。
比如,不会社交。
在学校没有朋友……在班集体中格格不入……在家里也不爱说话……有的家长觉得这是孩子“内向”,但其实遇到这种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应该警惕,因为孩子可能是阿斯伯格。
相较于其他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而言,阿斯伯格孩子比较特殊,他们能正常的去学习或者去表达,所以孩子的很多问题就被忽略了。
甚至家长和老师以及周围的人会认为他们是天才儿童,认为他们融入不了学校的情况是他们智商高、与众不同,但其实这是错误了,这部分孩子真的很需要关心和帮助。
在这里也呼吁大家关心自闭症孩子,关心阿斯伯格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校中。
-01-阿斯伯格儿童在学校会遇到哪些困扰?阿斯伯格是属于自闭谱系的一种类型,也是属于自闭谱系里面功能比较高的,但是这部分儿童还存在着很多的与普通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在情商能力上会比普通的孩子要更低,比如阿斯伯格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上也许存在着困难,兴趣范围狭窄,而且他们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上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注意力也会有问题。
一、同伴交往非常困难首先,孩子在同伴交往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困扰,在学校里面会特别的紧张,不敢跟小朋友去交流,每天就坐在座位上,看起来孩子很遵守纪律,但是孩子内心是非常紧张的。
他不敢去和同学说话也不知道该怎样去说话。
而且他也无法参与到同学们聊天玩耍当中。
阿斯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已经表现出来难以合群,难以和同伴建立友谊的情况。
这种情绪特别紧张的孩子,如果他的紧张不能缓解,又交不到好朋友,对学校的恐惧情绪也会不断增加。
还有一种类型的孩子是属于情绪不稳定型,这种孩子会出现情绪突然爆发的情况。
比如其他的孩子都已经能够玩儿相对复杂一点的互动的游戏,交流的内容也更复杂,但是阿斯的孩子还是喜欢玩非常简单的追跑打闹,他就感觉到同学们好像不愿意跟他玩儿,情绪就会爆发。
亚斯伯格症儿童在幼儿园中融合教育案例
亚斯伯格症儿童在幼儿园中融合教育案例【摘要】儿童在幼儿时期患有亚斯伯格症,对其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本文通过展示实际的案例,例证在幼儿园的成长环境里,对此类特殊儿童实施融合教育,通过多种有效的融合策略,可以明显地改善此类症状,让其健康开心地成长。
【关键词】亚斯伯格症;儿童;融合教育一、个案基本情况及问题概述杰杰就读于幼儿园中班,他不会主动与教师及同伴打招呼,在问答上,他无法理解对方所问的意思,只能简单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在社交方面,他大多数自己玩耍,跑步时经常冲撞他人,并对此感到兴奋,而且难以体察到他人的不开心。
另外,在认知方面,他对指令性的语言有反应,但会选择忽略;对数字比较敏感,特别是数数。
他会好奇身边的一些事物,主动用手去碰,但不怎么问,也不怎么清楚规则,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自己的标准。
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下,家长带着孩子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经检测,杰杰被评估为亚斯伯格轻度。
二、融合教育策略的应用(一)观察交流,加强家园合作开学后,班级教师观察到杰杰存在行为偏差,先向幼儿园办公室反馈。
接到反馈后,办公室黄莉燕主任立即联合医务室医生到班级观察孩子,连续观察一周后,协同班级教师和家长沟通,耐心地反馈孩子的偏差行为,邀请家长来园跟班观察。
家长十分重视,来园跟班3天后,听从园方建议,立即前往带孩子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
当杰杰被确诊为亚斯伯格轻度后,家长马上让孩子在专业机构进行训练,并对教师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和感激,谢谢教师的细心观察和建议,医生说亚斯伯格症的孩子越早得到干预,康复的效果就会越好。
确诊后,班级教师也十分关心杰杰,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陪同杰杰一起参加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增进与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在孩子训练的过程中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可以观察医生是怎么进行康复训练的,以便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也能帮助到杰杰。
同时为了进一步帮助杰杰,幼儿园也购买了一批感统器材投放在活动区内。
平时午饭后,教师会带领杰杰走蒙氏线;户外活动也有意识地增加感统游戏的项目,以便让杰杰得到更多的练习。
对阿斯伯格孩子的辅导方案
对阿斯伯格孩子的辅导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阿斯伯格孩子和其辅导方案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
以下是对概述部分的一个可能的写作思路:阿斯伯格(Asperger)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思维方式和社交交往能力。
阿斯伯格孩子在情感和语言发展上可能存在困难,较强的刻板行为和重复性行为也是其特点之一。
这些困难可能导致阿斯伯格孩子在面对学习和人际交往时遇到难题。
为了帮助阿斯伯格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习环境,制定和实施适当的辅导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辅导方案应该基于理解阿斯伯格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对阿斯伯格孩子的辅导方案,并介绍几种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与阿斯伯格孩子进行沟通和理解,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情感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详细介绍阿斯伯格孩子的特点和困难,并提出三种辅导方案,分别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进行具体指导。
此外,还将总结这些辅导方案的效果和对阿斯伯格孩子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阿斯伯格孩子的需求和挑战,以及如何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辅导。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大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了解阿斯伯格孩子在开始讨论针对阿斯伯格孩子的辅导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 syndrome)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个体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对特定兴趣的专注。
这些孩子通常表现出社交困难、非常规的行为模式和语言/非语言交流障碍。
因此,开展针对他们的辅导方案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实施。
2.2 辅导方案一针对阿斯伯格孩子的辅导方案之一是建立一个可信赖和稳定的支持系统。
这包括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与之相关的活动。
阿斯伯格综合症学生的教育(一)
; 阿斯伯格综合症处于自闭症这一连续统的高端。
范·Kelvelen指出,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是“生活在其自己的世界里”,而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但却是以其自己的方式生活”。
自然,并非所有的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是一样的。
正如每一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具有其独特的人格,“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在每一个体身上的表现也是独特的。
因此,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每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的精确的课堂策略,正如没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于所有没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一样。
下面描述阿斯伯格综合症所具有的七个主要特征,然后提出一些在课堂如何处理这些症状的策略和建议。
(课堂干预的策略以我本人在密歇根大学儿童和成人精神病医疗学校的教学经验为例子来进行解释)。
这些建议只是广泛意义上的,要调整这些建议,使之适合于每一个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特殊需要。
一、坚持同一性极小的变化也会使具有AS综合症的儿童受不了。
他们对环境中的应激物高度敏感,有时会有仪式化行为。
他们在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时,就会很焦虑,并有强迫性的担忧。
应激、疲劳、和感觉超负荷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平衡。
提出的建议: 1、提供一个可预期的、安全的环境。
2、使过渡最小化。
3、提供一个前后一致的日常的例行程序。
为了能够集中于手边的任务,具有AS综合症的儿童必须得理解每天的常规,理解所期望的事。
4、避免意外的事:在进行特定的活动之前、在改变日程之前、或者在对日常例行程序进行任何变化之前,必须为儿童作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一变化小到什么程度。
5、事先使孩子暴露于新的活动、新的教师、班级、学校、营地,以此来减轻孩子对未知之物的恐惧,并在其得知这一变化之后,尽可能防止其过分担忧。
(例如,在具有AS的孩子转学时,应该让其在实际转学之前会见新老师,游览新学校,并告知例行的常规。
在转学的最初几天,原来的学校应该继续为其布置作业,以便其能够熟悉新环境中的孩子。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教育策略探讨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教育策略探讨概要:阿斯伯格儿童虽然有天生的缺陷,但他们有明显的个性特质,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宽容和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遵守社会规范,不断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应该了解和认识阿斯伯格综合征学生的生理特点,通过改善学习环境、减轻焦虑情绪等途径,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使其逐步学会交往,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其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播下希望的种子。
一、认识阿斯伯格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以社交困难和局限、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与自闭症属于同一系列的发展性障碍。
这种病症通常会在三岁之前发生并影响终身,目前暂无法根治,但有效的辅导策略能帮助阿斯伯格儿童过上比较正常的生活。
二、个案基本情况及特质描述小天,男,小学五年级学生,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
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晚育,小天的父母对小天的教育一般以引导说教为主,家庭氛围和谐。
在学业方面,小天基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喜欢跷起腿玩弄桌面的书本、文具,或者低声自言自语,有时侯遇到他感兴趣的问题就会突然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记忆力特别好,英语单词和课文能倒背如流,但由于思维模式刻板、直接,对于考查理解能力的题目基本无法完成。
在人际交往方面,希望与他人交流但不懂得交流的方法,总是对别人重复地说一些无意义的话语。
同学与他交流时,小天总是答非所问,也不顾忌别人对他所说的内容是否感兴趣,不懂得关注同学的反应。
在情绪方面,小天遇到突发情况会不知所措,生活中的一些细微变化都会引起小天的不安,容易出现焦虑、担忧的情绪。
与同学起争执的时侯不懂得调整情绪,有时心情烦躁起来会大声呼叫甚至对同学动手。
三、个案表现一天课间,小天冲到我跟前大声地对我说:“老师,5班的同学把我淋湿了。
”看着小天全身湿漉漉的样子,我大吃一惊:“天啊,怎么会湿成这个样子?发生了什么事?”我当时完全没有把这件事和窗外的大雨联系在一起。
高功能自闭症健康教育PPT课件
如何识别高功能自闭症?
专业评估
高功能自闭症的诊断通常需要专业的心理评估, 包括标准化问卷和临床访谈。
评估过程应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进行,以确保 准确性。
如何识别高功能自闭症?
持续观察
一旦诊断,持续观察和评估儿童的发展进程是非 常重要的。
研究还在探索其他环境因素对自闭症的影响,如 空气污染和营养不良等。
高功能自闭症的成因是什么? 多因素交互作用
高功能自闭症的成因通常涉及遗传与环境因素的 复杂交互作用。
这表明,单一因素难以解释自闭症的发病机制。
如何识别高功能自闭症?
如何识别高功能自闭症?
早期迹象
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及 行为模式,早期识别可能的症状。
根据研究,男孩的发病率大约是女孩的四倍。
高功能自闭症的成因是什么?
高功能自闭症的成因是什么?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高功能自闭症的发生中起 着重要作用,家族中有自闭症患者的风险更高。
某些基因突变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这些基因 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
高功能自闭症的成因是什么?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孕期接触某些药物、病毒感染等也可 能与自闭症的发病相关。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干预策略,以满足孩子不断变 化的需求。
高功能自闭症的干预措施有哪 些?
高功能自闭症的干预措施有哪些?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措施,针对社交技能 、沟通能力和行为问题进行系统训练。
应用行为分析(ABA)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已被 广泛应用于自闭症干预中。
高功能自闭症的干预措施有哪些? 社交技能训练
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个人在社会、学业和职业生 活中的表现。
阿斯伯格孩子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 Syndrome)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其特点是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的行为。
这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阿斯伯格孩子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帮助这类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二、案例介绍小杰(化名),12岁,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社交能力较弱。
在学校里,小杰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喜欢独自研究科学知识。
在家中,他经常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沉迷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由于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小杰与父母、同学的关系都比较紧张。
三、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家长要给予小杰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关注小杰的情绪变化,耐心倾听他的想法,尊重他的兴趣爱好。
同时,家长要为小杰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2. 培养社交能力针对小杰社交能力较弱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角色扮演:家长可以和小杰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各种社交场景,帮助他学习如何与人交流。
(2)社交技能训练:通过参加社交技能培训班,让小杰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
(3)同伴互助:鼓励小杰与同龄人结伴学习、玩耍,让他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3. 激发学习兴趣针对小杰对科学知识的热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家长可以为小杰购买相关的书籍、订阅科普杂志,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科学知识。
(2)参加科学实践活动:鼓励小杰参加科技竞赛、参观科技馆等活动,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与老师沟通:家长要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杰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为他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4.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帮助小杰更好地融入社会,家长要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时间管理:教给小杰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D和AS的診斷基準與核心症狀
AD
1.同時具備: (1)社會互動有質的缺陷 (2)溝通有質的缺陷 (3)行為、興趣、活動方面有 侷限、刻板、重覆型式 2.症狀在三歲以前出現 3.此障礙無法以雷特症候群或 兒童期解離障礙說明之
AS
1.同時具備: (1)在社會性互動方面有質的缺陷 (2)行為、興趣、活動方面有侷限 刻板、重覆型式 2.此障礙造成社會、職業、或其他 重要領域的功能臨床上重大損害 3.無臨床明顯一般性的語言遲緩 (如:到兩歲能使用單字、三歲 HFA = AD+ 能使用短句) 智力、語言、社會性表現大於 4.認知發展或與年齡相稱的自我協 等於標準化測驗平均數負二 助技能、適應性行為(有關社會 個標準差以上 互動則除外)、及兒童期對環境 大約只有25-30%智力在此範圍 的好奇心等發展,臨床上並無明 顯遲緩 AS:通常很晚被診斷確定且 有較迂迴的診斷史 5.不符合其他特定的廣泛性發展疾 患或精神分裂病的診斷準則。
Inertia
*不知如何起始活動
–不知如何開始打球、打架…
阿 倫 某個晚上,在一個停車站被幾名少年圍毆 他有學空手道,可是不知如何開始格鬪 他用道場的規矩:「你先」向其中1少年說 …這是他第一次被揍,他被嚇壞了!
老師認為他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他人的威脅 非自動化的視覺覺知行為(覺察度不敏銳),不會預 知次個可能發生的行為,無法執行動作計畫
IQ 無顯著差異 有:較有動機、較能客觀實際且單純化的解決問題 自我像和他人形象看法較正向 青少年期較不煩惱自己與他人的差別 對人的關心且有建立有較好的人際關係
社會支持
* 家長與教師的社會支持網絡建立 包含醫療與心理諮商網絡之連結
社會支持
*親師教養與輔導策略之訓練
溫馨的鼓勵、行為的支持與引導 改變學習與適應問題的特殊策略應用
4.特殊才
我對數字和事件的記憶 特別好。如果媽忘了電 話號碼就會問我,我總 世紀得很清楚。
*不同天賦不同專業 -古今名人:Albert Einstein… Temple Grandin…… *個別差異大(高智商與一般智商) *特殊才能因人而異 有的精於天文、語文藝術或街道空間位置 但需練習每一個動作 *不均衡的技能 *特定興趣或嗜好 *阻礙天賦發展的學習與適應困擾
*HFA和AS 的讀寫 有良好閱讀能力 能辨識許多國字 有閱讀理解困難 人們常不知為何而笑,看電影、看電視 無法理解書寫或口語語言問題 會笑,在學校、在餐廳也會笑。我有天
也試著跟他們 一起笑,但是他們嫌我笑 太大聲了!
用短句不代表語言發展沒問題
2.語言溝通
*AD和AS社交溝通的語用困難
有維持會話困難或重複話語問題 有聽覺理解的困難 非口語訊息的理解困難
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 者之教育問題(學校篇)
1.社交 2.語言溝通 輔英科大
3.想像與創意 4.情緒困擾
5.特殊才 6.社會支持
曹純瓊
tmt035@
1.社交
* AD和AS的診斷基準與核心症狀
* 其實也想與別人交往 * 不知如何起始活動
下課、午餐、或放學的時候,我經常獨自一人;爸爸說我是孤獨俠。 即使有很多人在身旁,我還是感到很孤單。 我想要有朋友,但是不知道如何交朋友。
-AD和AS有抽象/概念學習困難 -AD有/AS無語言溝通問題+人際互動問題 (過分熱絡或格格不入) -AS動作協調:合併有大動作或肌腱動作協調困難 -容易被誤為過動、學障、智障而問診
.main/html
他需要
早期療育/特殊教育服務
有無獲得早療者的追蹤調查
某晚我們一家人去餐廳吃飯,我看到有個告示:「No Shirt, No Shoes, No Service.」我又看到一個小孩脫著鞋子,坐在高椅上。我很高興我有穿鞋子和襯 衫。我告訴家人和服務生『那個小孩需要穿鞋』,但是他們沒有任何反應,我就去 告訴經理,經理竟然笑我;我就更大聲的叫著..我們被請出餐廳,我覺得很不公平, 我們明明有穿鞋子和襯衫
、
他就是這麼獨特
*預後指標-智商 AS>HFA HFA 未必總是PIQ>VIQ (AD有顯著差異)
優勢:圖形設計、圖畫補充 弱勢:理解、符號
AS 未必自幼語言發展平順 未必總是IQ>AD
智測優勢:語文 弱勢:理解、符號
就是有這麼大的個別差異、不均衡能力
AS = HFA?!
*AS
&
HFA
= NVLD?
5.情緒困擾
× 堅守固定作息與習慣 ×動作協調或感覺覺知異常 而有怪異的行為反應 × 有的有適應困難, 併有焦慮、強迫症或憂慮症
我不懂事情為什麼變來變去。有時 我很生氣,可以感覺到心跳很快, 我會走來走去。有時我會尖叫。
一年到頭不論春夏秋冬我就只穿這一套
Welcome! My name is Wendy 4.特殊才 Lawson and I am autistic.
George T. Lynn(1999). Five Survival Strategies To Help Children With Asperger’s Syndrome vercome Inertia.
2.語言溝通
* AD和AS 的語言
AD多有口語發展遲緩現象, 平均始語5歲 AS語言發展並非都正常的, 有的語言發展遲緩 有的兩歲前能用單字、三歲前使
優勢能力或天賦的發現與栽培
附件 亞斯伯格症小學童常見行為檢核
THE AUSTRALIAN SCALE FOR ASPERGER'S SYNDROME
(Garnett & Attwood)
A. SOCIAL AND EMOTIONAL ABILITIES 1. Does the child lack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play with other children? For example, unaware of the unwritten rules of social play? 2.When free to play with other children, such as school lunchtime, does the child avoid social contact with them? For example, finds a secluded place or goes to the library. 3. Does the child appear unaware of social conventions or codes of conduct and make inappropriate actions and comments? For example, making a personal comment to someone but the child seems unaware of how the comment could offend. 4. Does the child lack empathy, ie. the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another person's feelings? For example, not realising an apology would help the other person feel better. 5. Does the child seem to expect other people to know their thoughts,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For example, not realising you could not know about something because you were not with the child at the time. 6. Does the child need an excessive amount of reassurance, especially if things are changed or go wrong? 7. Does the child lack subtlety in their expression of emotion? For example, the child shows distress or affection out of proportion to the situation. 8. Does the child lack precision in their expression of emotion? For example, not understanding the levels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appropriate for different people. 9. Is the child not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ve sports, games and activities. 0 means the child enjoys competitive sports. 10. Is the child indifferent to peer pressure? 0 means the child follows crazes. For example, does not follow the latest craze in toys or clothes.
有時我跟同學玩,他們不按規矩玩 會令我很鬱足;他們會笑、跑開, 反而讓我很抓狂到去打踢他們
他一直敲筆使我沒法專心。我要他別敲筆;他 只是看看我,又繼續敲筆。我無法忍受就站起 來折斷他的筆…不應該只有我在受苦!
5.情緒困擾
× 常想到就做,或對有興趣的事相當執著投 入,但因社會認知不同而可能傷人 ×嚴己律人的道德捍衛人士 ×常要求別人配合,被拒則易情緒激烈 × 不擅於描述自己的情緒、感受 × 不容易了解他人情緒、想法 × 很容易突然發脾氣,且易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