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通用11篇)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b9509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f.png)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篇1鲁迅被毛泽东称为“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可以说是闻名中外的人物之一。
前几天,我们便学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鲁迅先生》。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
其中一件事使我现在记忆犹新——“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当我读完这段时,我想:公园离鲁迅先生家那么近,他为什么不游公园呢?我在书本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原来他把节约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那么这句话不正说明鲁迅先生热爱时间,珍惜时间吗?没错,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热爱时间人,他的这种热爱时间,珍惜时间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爱时间可以说是如同爱自己的生命。
这时,我突然想到美国著名的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一句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的确,只有热爱时间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
这难道不是吗?现在社会中浪费时间的人这么多,他们只知道现在享受,浪费时间,而不设想一下自己以后的生活,等到老了才后悔,那时已经晚了。
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是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父母争光,为祖国争光。
这篇文章使我收益非浅,当我反复读时,我对时间的理解越深了。
我觉得“时间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
但要得到这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秒秒。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杰出人物像鲁迅先生一样珍惜时间,我国杰出的学者李大钊便是之一。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10篇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017e4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d.png)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10篇回忆鲁迅先生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
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明确:笑声步伐品评衣着真诚待友(四处)与青年们交往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明确:笑声明朗(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步伐轻捷“刚”“一”“同时”(行为描写)品评衣着(细致随和善解人意)“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七下语文回忆鲁迅课文笔记
![七下语文回忆鲁迅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b51d55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1.png)
七下语文回忆鲁迅课文笔记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是萧红。
在这篇课文中,萧红通过描述她与鲁迅先生的一些交往经历,展现了鲁迅先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富有情趣的一面。
1. 鲁迅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萧红描述了鲁迅先生每天的工作安排,他从早上开始工作,一直到深夜,期间只有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
此外,萧红还提到鲁迅先生在生活中非常节俭,穿着简单,饮食也很普通。
2. 鲁迅的言谈举止:萧红回忆了鲁迅先生的言谈举止,他善于言谈,思维敏捷,对待朋友非常真诚和热情。
在谈话中,鲁迅先生常常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使得谈话非常有趣。
3. 鲁迅的家庭生活:萧红还描述了鲁迅先生的家庭生活,他和妻子许广平非常恩爱,对儿子周海婴也非常关爱和严格要求。
在家庭中,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温暖和可亲的人。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人的多面性。
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通过萧红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富有情趣的一面,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
回忆鲁迅先生 和鲁迅的人物形象
![回忆鲁迅先生 和鲁迅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64fe2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3.png)
回忆鲁迅先生和鲁迅的人物形象《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写的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
文中描述了鲁迅先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及他幽默、乐观、勤奋和爱花等特点。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记叙鲁迅先生家里吃西瓜、逗小动物、送小动物、笑着打盹、生病时吃素、不愿麻烦别人等生活琐事,描写了鲁迅的亲切态度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展现出鲁迅温和的一面。
鲁迅虽然是大文豪,胸中充满了正义的火焰,但十分温和谦虚,是个极好的模范。
他关心下层百姓,有着极大的热情去救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和平常人无异,对小动物和花的喜爱也展现了他慈祥和热爱生活的一面。
在人物形象方面,鲁迅先生是一个亲切和蔼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勤奋、热爱生活、正义勇敢的人。
鲁迅先生关心下层人民的疾苦,有着救死扶伤的热情,他勇敢地拿起笔,控诉旧社会的罪恶。
他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总之,鲁迅先生是一个亲切、幽默、热爱生活、勇敢正直的人,他不仅在生活上平易近人,同时在思想上也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灵魂。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优秀5篇)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0fca4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f.png)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优秀5篇)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篇一这篇《回忆鲁迅先生》里,她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对于鲁迅先生的深深的崇敬与感激。
她还运用了自己善于机敏地捕捉细节的特长,充分地施展出了女性作者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
萧红当时经常出入于鲁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笔,把读者轻轻地领进了鲁迅家敞开的大门,让读者看到了鲁迅家庭的和谐、生活的朴素。
她细腻地描绘了鲁迅、许广平、海婴一家生活起居的习惯,鲁迅先生饮食的爱好、衣着的怪癖、工作的劳累、临终前的病容,以及许广平先生的操劳、海婴的顽皮,甚至描绘了两位年老保姆与日本医生的面影,她还细致地描绘了客厅、卧室的陈设,一草一木的姿态,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
在萧红的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萧红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非常富有女性作家的特点,比起其他一些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来,特别具有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篇二行动呐喊,思想彷徨,运交华盖,寂如野草,后人朝花夕拾。
这是鲁迅。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到现在仍然是经典。
她从一个女学生的角度,用清丽自然的笔触刻画了日常的鲁迅先生的样子。
萧红是一位心思细腻,对生活充满无限美好想象的女作家,但身在那样一个时代,包办婚姻,远离家庭,她的遭遇是不幸的。
在她心灰意冷,被这个时代的悲剧包围着的时候,调皮的海婴公子、温柔的许先生,以及最令她敬爱的鲁迅先生出现了,鲁迅一家对萧红的欣赏与呵护给了她悲凉人生中最难得的温暖。
鲁迅去世后,萧红写了《回忆鲁迅先生》来怀念他。
他们二人之间的情谊,一直是文坛里的一段佳话。
可以说,没有鲁迅,就没有萧红。
在萧红的笔下,鲁迅先生似乎不再是我心中那个“横眉冷对”、严肃冷峻的革命家的形象了,伟人超脱于常人,却也有平实的一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f64fb69eae009591bec65.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姿态、待人接物、读书写作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情趣、气质以及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
”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儿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
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回忆鲁迅先生文章主旨
![回忆鲁迅先生文章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cba758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e.png)
《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主要写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 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如喜好、性格特点等。
2. 鲁迅先生与友人的交往。
3. 鲁迅先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
4. 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全文通过对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朴素、幽默、勤奋和无私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形象。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更深层次来看,《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不仅是对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回忆,更是对鲁迅精神、思想和人格的赞美和传承。
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真理的追求、对文学的贡献等,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同时,文章也反映了鲁迅先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展示了他在家庭中的慈祥和关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
他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着身边的人,也影响着整个社会。
这进一步表达了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回忆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对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鲁迅精神、思想和人格的伟大之处,以及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鲁迅先生的缅怀和纪念,也是对文学、思想和革命事业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afb35f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5.png)
回忆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也对中国社会文化有着重大贡献。
回忆鲁迅先生,无论是他的文学作品,还是他的思想观点,都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一、社会主义理念鲁迅先生从小就接受过受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影响,他在《爱国者档案》中刻画了一个爱国的青年,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的憧憬。
在《朝花夕拾》中,他提出了关于社会改革的美好想法,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观念的渴望。
此外,他在《史记》中,准确地描述了他所处的时代,并以伟大的勇气与无私的热情,为推动历史发展而努力。
二、讽刺乌托邦鲁迅先生在《豆蔻年华》和《药》中,通过猛烈的讽刺揭露了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即乌托邦式的社会结构,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给这一社会制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催生了人们的改革精神。
三、强烈的反对意识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一直充满了强烈的反对意识,他以一种尖锐的反社会讽刺把握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充满活力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他的小说《在那遥远的地方》通过叙述揭露了当时社会中贫困阶层的苦难,激发了社会主义变革的热情,也让我们来感受鲁迅先生强烈的反对意识。
四、爱国精神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他的爱国精神的是《呐喊》,其中,爱国的情怀深深地渗透于文字之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
同时,他也通过叙述历史,激发了爱国热情,让我们不忘这一精神,让我们学会去珍惜我们自己的国家。
总之,回忆鲁迅先生,无论是他的文学作品,还是他的思想观点,都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理念的渴望,对乌托邦式社会结构的反对意识,以及对爱国精神的深情致敬。
他的作品激发了中国社会的新的改革精神,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向前迈步,勇敢地构建一个新的中国。
《回忆鲁迅先生》完整版
![《回忆鲁迅先生》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a2630c6529647d2628522a.png)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 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 好久不见,好就不见。” 幽默风趣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可爱可亲
“我”、海婴、许广平
作用: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作用不一样:“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述 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 量。 海婴,主要通过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 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许广平,是典型的侧面烘托。
六、品味语句
灵动传神的细节,质朴浅白的语言
鲁迅先生
的笑声是明朗 的,是从心里 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 笑的话,鲁迅 先生笑得连烟 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咳 嗽起来。
6.会心一笑:突出鲁迅先生对我的理解
7.鲁迅读青年的信:突出他的爱憎分明、认真负责的精神。
8.处理校样随意:突出鲁迅先生淡泊功利的精神。 9.写许先生的忙:侧面突出鲁迅先生的忙碌。 10.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简朴的生活作风和先人后己的精神。
11.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12.工作时间:突出了他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了他抓紧一 切时间工作,珍惜时间的精神。 13.吃鱼丸:表现了鲁迅先生尊重孩子,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精 神。 14.亲自打包要寄的书:表现了鲁迅先生一丝不苟、细心认真的作 风。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 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作文题目: X X其人 要求: 1、写身边熟悉的人,选取 生活琐事,写得有血有肉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字数不少于700
回忆鲁迅先生14件事概括
![回忆鲁迅先生14件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2b589ad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5.png)
回忆鲁迅先生14件事概括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启迪。
让我们回忆一下他的14件事。
1.七岁时母亲去世。
鲁迅虽然年幼,但却深深感受到母爱的重要性,这也直接影响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曾经在英国留学。
这段经历教给鲁迅许多知识和见识,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加深了他的文化自觉。
3.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鲁迅一直坚持自由、民主的立场,为此甚至放弃了医生的职业,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
4.《狂人日记》出版。
这部小说开创了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也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
5.《阿Q正传》问世。
这部小说通过阿Q这个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社会百姓的尴尬和虚伪,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6.《呐喊》的创作。
这部小说集成了鲁迅的多篇短篇小说,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再次震撼了读者。
7.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
鲁迅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8.病重期间的写作。
尽管身体不堪重负,鲁迅先生仍然坚持写作,不断探索新的思想和文学方式,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9.《中国小说史略》的著作。
这部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国小说的发展史和特点,成为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10.支持反法西斯战争。
鲁迅先生意识到了法西斯主义的威胁,积极呼吁人民抵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11.1956年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被追授中国共产党名誉党员。
这个荣誉也证明了鲁迅先生一生不断探索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12.《中国文学理论史纲》的著作。
这部巨著详尽记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史和主流思潮,成为中国文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
13.鲁迅文学奖的设立。
这个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和推广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励新一代文学人才追求卓越。
14.鲁迅先生的遗产。
鲁迅先生留下的文学遗产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前行。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概括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0a2cfc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7.png)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概括《回忆鲁迅先生(一)》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鲁迅先生的故事。
鲁迅先生啊,他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
他总是穿着简单,但看起来特别精神。
他工作起来可认真啦,写文章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一点儿也不马虎。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既认真工作,又特别亲切的人。
《回忆鲁迅先生(二)》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继续来讲鲁迅先生的事儿。
你们知道吗?鲁迅先生特别喜欢抽烟,他常常一边思考问题,一边抽烟。
不过,他对自己的身体也很在意,有时候会提醒自己少抽一点。
他的笑声也很特别,爽朗又响亮。
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有说有笑,让大家都觉得很开心。
他还很关心身边的人,有个朋友生病了,他忙前忙后地帮忙照顾。
这就是可爱又温暖的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三)》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说说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写作的时候可专注啦!有时候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连饭都忘了吃。
他的书房里堆满了书,他就像一个在知识海洋里畅游的小鱼。
他也很喜欢和年轻人交流,会给他们很多有用的建议,鼓励他们勇敢追求梦想。
有一回,一个年轻人写了一篇文章给他看,他认真地看了,还仔细地修改,让那个年轻人学到了好多东西。
鲁迅先生真是大家的好榜样!《回忆鲁迅先生(四)》小朋友们,今天还要给你们讲讲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吃饭可有意思了,他不挑食,什么都吃,但吃得不多。
他总是说,时间宝贵,不能在吃饭上浪费太多时间。
他也很爱散步,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会有新的灵感,然后赶紧跑回家写下来。
他对朋友特别真诚,朋友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这样的鲁迅先生,是不是很棒呀?《回忆鲁迅先生(五)》小朋友们,再和你们聊聊鲁迅先生。
他还喜欢看电影,看的时候特别投入,会跟着电影里的情节一起喜怒哀乐。
他虽然是个大作家,但一点儿也不骄傲,总是那么谦虚,不断学习新知识。
这就是让我们敬佩和喜欢的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4c6da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3.png)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内容一、鲁迅先生的生平与成就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的重要人物。
他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短暂的一生却留下了丰富而深远的文学遗产。
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接受了现代科学、医学和文学的知识。
回国后,他投身于文学创作和社会改革的事业。
他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以犀利的笔触和鲜明的形象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独特,他以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直击社会弊端和人性的丑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二、鲁迅先生的思想影响鲁迅先生的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后来的文化与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困境和矛盾。
他深刻地分析了帝制时代的封建压迫和民族危机,指出了中国社会需要现代化改革的紧迫性。
他倡导了民主、科学、人权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也为后来的社会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鲁迅先生的思想对后来的文化与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文化的自觉性和批判性,反对崇洋媚外和盲目模仿。
他主张文化的独立性和创新性,鼓励人们以自己的眼光审视世界,不受任何偏见和束缚。
鲁迅先生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来的文化思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回忆鲁迅先生,我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我所知道的,只是我无知的一角。
”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的谦虚和求知精神。
他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精神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的思想成就的基石。
回忆鲁迅先生,我还想起他的一篇文章《狂人日记》。
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了一个疯子的内心世界,通过疯子的视角,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荒谬和黑暗。
这篇文章以鲁迅先生独特的幽默和讽刺手法,深刻地刺破了人性的伪善和社会的虚伪。
回忆鲁迅先生,我还想起他的一句名言:“立即行动,不要空谈。
回忆鲁迅先生的好句
![回忆鲁迅先生的好句](https://img.taocdn.com/s3/m/cb1cc6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7.png)
回忆鲁迅先生的好句回忆鲁迅先生的好句:1.鲁迅先生的身影,仿佛一幅深邃的画卷,从历史的深处缓缓走来。
他的面庞,虽有些憔悴,但却带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他的眼神,如同明灯般照亮着我们的道路,为我们指明方向。
2.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人的身影,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历史的黑暗,鲁迅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位。
3.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在七年级的回忆里,我深感这个道理。
只有真正理解并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4.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许多精彩的比喻,如他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月亮出来了,小鸟叫,蝴蝶飞,我在这黑夜中,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5.鲁迅先生的文字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如“未来是我们的,我们要把握好每一个今天。
”6.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7.鲁迅说:“我常常沉醉于回忆之中,因为我觉得,那些过去的瞬间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8.所为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却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挂着以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9.鲁迅曾写道:“回忆是甜蜜的,但对于我来说,它却像是一条幽暗的河流,无法逆流而上。
”10.鲁迅在回忆藤野先生时曾写到:“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1.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我常常在回忆过去,但我知道,这些记忆只会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价值。
”12.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尖锐批判是他作品的重要特点。
他在《呐喊》中写道:“封建礼教吃人的本性,注定了要走上灭亡之路。
”。
回忆鲁迅先生14件事概括
![回忆鲁迅先生14件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9b3e06c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5.png)
回忆鲁迅先生14件事概括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对于近代中国社会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对于中国文化和精神传统的批判和思辨,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可以使我们深刻地了解他的人生轨迹和他的思想观点。
下面是回忆鲁迅先生14件事的概述,这些事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鲁迅先生的生动形象与深远影响。
第一件事:1892年,鲁迅先生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
这为他的未来的文学创作和社会观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件事:鲁迅先生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现代思想与文化,如社会达尔文主义、近代文学等。
这些新思潮对他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件事:1918年,鲁迅先生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一篇极具深度和冲击力的小说。
它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旧思想,揭示了一个被战乱和落后深深困扰的中国社会,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第四件事:鲁迅先生的散文创作革命性的方法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以《故乡》为代表的多篇散文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与丑恶,激发了人们阶级觉醒和社会改革的呼声。
第五件事:鲁迅先生热爱传播现代文化,编辑了《新青年》杂志,为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思潮。
他坚信,文化的传播与振兴是中国走向复兴的关键。
第六件事:鲁迅先生的翻译工作非常广泛,他将许多西方文学名著翻译成中文。
这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第七件事:1920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现代美术学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培养中国艺术家和推动现代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八件事: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之余,也为社会和民众尽力奔走。
他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宣讲和宣传新思潮,致力于帮助人民消除文盲和贫困,为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第九件事:鲁迅先生的作品受到当时政府的审查与限制,但他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用笔墨歌唱正义和自由,一直与封建社会和腐败政权进行斗争,成为了中国民主进步思想的一面旗帜。
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d346d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4.png)
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内容鲁迅先生,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影响深远,思想深刻,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忆鲁迅先生,就像是回顾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也是对一位伟大文学家的致敬和纪念。
首先,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是我们回忆他的重要载体。
《呐喊》、《彷徨》、《野草》等作品,无不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以鲜明的文字风格,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呐喊着对不公正的抗议,彷徨于道德与人性的挣扎,野草般顽强地生长在压抑的土地上。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经典,更是对时代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回忆鲁迅先生,就是回忆他那些震撼人心的文字。
其次,鲁迅先生作为一位思想家,他的思想观念也是我们回忆他的重要内容。
他深刻地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愚昧和愚弄,呼吁民众觉醒,追求真理和自由。
他对民族精神的探讨,对现代文化的抨击,对人性的思考,都是他思想的精华所在。
回忆鲁迅先生,就是回忆他那颗为民族复兴而燃烧的火炬,那份对真理不屈不挠的追求。
最后,鲁迅先生作为一位爱国者,他的爱国情怀也是我们回忆他的重要内容。
他深爱着中国,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充满忧虑和期盼。
他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民族的责任感,他的爱国情怀贯穿于他的一生,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回忆鲁迅先生,就是回忆他那份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那份对国家兴旺和人民幸福的殷切期盼。
总之,回忆鲁迅先生,就是回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爱国者。
他的作品、思想和情怀,都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宝贵财富。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激励着我们追求真理、追求自由,激励着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愿我们永远怀念鲁迅先生,永远传承他的文学、思想和爱国精神,让他的光芒永远照耀在中华大地上。
回忆鲁迅先生的写作特点
![回忆鲁迅先生的写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21dc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f.png)
回忆鲁迅先生的写作特点:
《回忆鲁迅先生》的写作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作者通过一系列具体而生动的细节,如鲁迅的笑声、走路姿势、
生活习惯等,展现出鲁迅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刻画出了鲁迅的个性特征,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2.情感表达真挚自然:作者通过回忆与鲁迅先生的交往过程,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敬
爱和怀念之情。
这种情感表达真挚自然,不做作,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感情。
3.语言质朴而不做作: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朴实无华的语言,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
饰,却能够让读者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文章更具有亲和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4.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文章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鲁迅先生的
形象。
作者通过叙述鲁迅先生的生活琐事,展现出他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5.主题突出思考深入:文章的主题突出,围绕着鲁迅先生的人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展开。
同时,作者在文中还深入思考了鲁迅先生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使得文章更具有思想性和启示性。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8db5ac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43.png)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本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书。
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本书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原文及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回忆鲁迅先生》原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
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记忆力非常之强,他的东西从不随便散置在任何地方。
正说着那矮胖胖的保姆走下楼梯来了,和我们打了个迎面。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许先生从早晨忙到晚上,在楼下陪客人,一边还手里打着毛线。
回忆鲁迅先生14件事概括
![回忆鲁迅先生14件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2f05a9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f.png)
回忆鲁迅先生14件事概括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作品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文化界。
下面是回忆鲁迅先生的14件事。
1. 鲁迅先生的出生和成长背景:鲁迅先生于1881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绍兴的一个知识家庭。
他在一个传统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这为他后来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2. 自由思想家的身份:鲁迅先生是一位自由思想家,他积极追求真理,勇敢地挑战了封建社会和旧文化的枷锁。
3. 《狂人日记》的创作: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批评。
这部作品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4. 对民众的关怀:鲁迅先生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他揭露了社会不公和封建迷信,为民众发声。
5. 文艺革命的推动者:鲁迅先生是文艺革命的积极推动者之一。
他主张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反映现实,并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这一主张。
6. 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以他的散文作品闻名。
他的散文风格简练而有力,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
7. 对传统文化的挑战:鲁迅先生大胆地挑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偏见和束缚,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观点,为中国思想解放做出了贡献。
8. 文学评论的重要性:鲁迅先生的文学评论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对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促进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
9. 翻译工作:鲁迅先生还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
他的翻译作品开拓了中国读者的视野。
10. 对革命的支持:鲁迅先生坚定地支持中国革命,他通过他的文章和言论激励人们为实现社会变革而奋斗。
11. 教育改革的倡导者:鲁迅先生主张教育改革,他批评了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陈规旧制,提出了现代教育的理念。
12. 文字改革:鲁迅先生还积极参与了汉字文字的改革运动,提出了简化汉字的主张,推动了中国文字改革的进程。
13. 文坛领袖的职责:作为文坛领袖,鲁迅先生为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众多青年作家的楷模。
14. 长久的影响力: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鲁迅的著作可以感知作为怃 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 过《回忆鲁迅先生》,展现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 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 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 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 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 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 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 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 豪杰,怜子如何丌丈夫。”
谢 谢 ~
【动作】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 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 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作 者描写鲁迅先生走路时的样子,表现出鲁 迅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的精神。没有仔细 的观察,没有对对象特殊的情感,这样的 动作是难以被人发现的,就是发现了也是 难以把它作为“选择”描写下来的。
思考
• 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标好小结,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 文中描写了鲁迅的那些生活片段? •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个细节?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谈) • 请大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最好是四个字概括,以加小标题的方式)
•
请大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小标题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问题4:文中主要描写了有关先生的哪些细节?为什么用 那么多的细节描写来刻画鲁迅先生呢? 走路的姿势 戴眼镜看字迹潦草的书信 亲自校对瞿秋白《海上述林》文稿 … (作者从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方面全方位展现鲁迅先生 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这样写可以以小见大,再现鲜活生动 、可亲可敬的鲁迅形象。) 问题5:在作者萧红的眼中,鲁迅先生胜过恩师慈父。可 是为什么作者在鲁迅先生逝世三年后才写下这篇文章呢? 鲁迅先生的离世,令作者万分悲痛。三年后,心情才渐渐 平静下来,写下此文,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景仰、怃念之 情融于娓娓的倾诉中。
• 本文题目《回忆鲁迅先生》,通过阅读,你认为作者萧红 回忆鲁迅,对她来说是一个怎样的人?(D),为什么?
A、亲切的朋友 B、尊敬的老师 C、慈爱的长辈 D、可亲可敬的师长 • 回忆所学过的课文,你印象中的鲁迅和萧红印象中的鲁迅 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看待这些不同? 这些丌同正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一方面他在 社会中富有责任感,大胆批评勇于揭示的中国伟大的怃想 家和文学家。而在生活中又是情感丰富、真实可爱的师长 丈夫、父亲的形象。这样的鲁迅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 血肉丰满的人,而丌是一个只是让人敬畏的“神”。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关于萧红 关于鲁迅 课文背景 课文理解
关亍萧红
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 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 “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 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萧红小说的特点: 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 ;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 的刻画;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
【语言】
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 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 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 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他自己就从来不注重穿着,但他却从不缺乏审美观, 那些对美学的见解足见他独到的眼光,那根“桃红色” 的束发的“绸条”引来鲁迅的严正反对“不要那样装 她„„”如此推断,自然朴素、庄重严肃是鲁迅追求 的美学境界。
萧 红 (1911—1942)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 传》、《小城三月》。
关亍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 字豫山,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 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 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 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 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孔乙己》
• •
• • •
问题3:萧红从先生的饮食起居写到待人接物等许多日常 小事,为什么单单从笑写起? 表现鲁迅先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让人觉得他亲切、可亲,拉近了伟人不读者的距离。 问题4:文中“贩卖精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直接点 明冯雪峰的身份? 是隐晦的说法,生活在国统区,丌便公开说。 说明鲁迅先生不共产党人关系密切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鲁迅先生说话风趣、幽默。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萧红速写了鲁迅特有的神态,及生活 中的互训和鲁迅的生活,看似琐碎、简单却真实,让人印象 深刻。萧红的写这篇散文,从旁人的角度,回忆鲁迅给她留 下的印象深刻的点点滴滴。 一件件小事的回忆,鲁迅先生特有的神态的再现,这些都是 铭刻在作者心中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和由衷爱戴。 这种于琐细中见深刻,由小处见大情感,刻画突出,情感真 切的写法,对于我们如何表现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物,怂样 达到写作上的琐而丌繁、琐而丌浅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内容范围 第1节 第2节 第3~33节 第34~44节 第45~48节 第49~58节 第59~67节 第68~70节
笑声明朗 步履轻捷 鉴赏服饰 待人饮食 调侃玩笑 感染快乐 接待商人 回复来信
回 忆 鲁 迅 先 生
笑声爽朗
步履轻捷
真诚待友(4处)
鉴赏服饰 认真读信
由相 八 随叠 个 意加 生 ,活 布片 局段 自互
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 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 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 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 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 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 •
• •
问题1:鲁迅先生既然看过美学书,对着装有自己独到的 见解,为什么文章开头说他不太注意人的衣裳,“谁穿什 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说明他比较尊重别人,他的注意力丌在这些方面。 也表现除了鲁迅的人情味。 问题2:为什么写海婴喜欢拉我的小辫子?这似乎跟写鲁 迅先生没有多大关系?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位慈父 说明鲁迅先生很懂儿童心理,丰富了他的慈父形象
【 笑 声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 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 得咳嗽起来。 这是直接的说明性描写,描写中显露出作者的细心观察, 也渗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寥 寥一句,一个乐观爽朗、自由率性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去观察、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 ¥ 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触摸的可亲的鲁迅。 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 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 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这是直接的叙述性描写,“笑声”是“冲”下来的, 这“笑声”有力度,有速度,有作者融入的情感,可见鲁迅 先生绝不是一个严肃有余的人。
鲁迅 (1881~1936)
写作背景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 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 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 和发表了《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鲁 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 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 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 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 不凋谢的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