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线量计算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f6e4cf777232f60ddcca1ab.png)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ddfae569dc5022aaea0079.png)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fcc669f78a6529647d536f.png)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ab4f4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d.png)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综合布线是指在建筑物内部为各类用户提供电力、通信、数据等各种类别信号的传输服务的系统建设工程。
在进行综合布线计算时,一般需要考虑布线长度、电压降、通信速率等因素,以保证正常有效的信号传输。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1.布线长度计算公式:布线长度=直线长度+弯曲长度直线长度为综合布线的总长,可以通过测量或者建筑平面图等方式获得。
弯曲长度根据拐弯的次数和拐弯的角度来计算,常见的弯曲长度计算公式如下:弯曲长度=拐弯的次数(转角)×弯曲系数弯曲系数根据布线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水平布线一般取0.04,垂直布线取0.062.电压降计算公式:电压降=(电流×电阻×长度)/导线截面积电流为通过综合布线的电流值,单位为安培。
电阻为综合布线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长度为综合布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导线截面积为综合布线的导线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
3.通信速率计算公式:通信速率=传输距离/传输时间传输距离为综合布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传输时间可以根据综合布线所使用的传输协议和设备性能来确定,单位为秒。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信号衰减、干扰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确保所采用的参数和公式的准确性,并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证。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和通信服务。
同时,计算结果也可以作为综合布线工程的参考依据,用于确定所需的材料规格和数量,以及制定施工方案和预算等。
因此,在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合理和准确地应用计算公式是十分重要的。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64c60c700abb68a882fb52.png)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量方法和公式(适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默算就能够达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量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 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均匀长度 = (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 +近来信息点水平距离) /2+2H ( H -楼层高)实质电缆均匀长度 =电缆均匀长度×1.1+( 端接容限,往常取 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 =每箱电缆长度/实质电缆均匀长度电缆需要箱数 =信息点总数 /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近来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 )到信息点的水平实质距离,包括水平实质路由的距离,假如多层设置一个 IDF 则还应包括相应楼层高度。
上边的“电缆均匀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 IDF )的情况。
1.2 骨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均匀长度 =(最远 IDF 距离 +近来 IDF 距离) /2 实质电缆均匀长度 = 电缆均匀长度× 1+(. 端接容限,往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 /实质电缆均匀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 的总数 /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 IDF 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 IDF )到网中心主配线架( MDF )的实质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施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依据1:2(即 1 个语音点配置2 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 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 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骨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均匀长度=(最远 IDF 距离+ 近来 IDF 距离) /2 实质光缆均匀长度=光缆均匀长度×1.1+( 端接容限,往常取 6) 光缆需要总量 =IDF 的总数×实质光缆均匀长度注:最远、近来 IDF 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 IDF )到网中心主配线架( MDF )的实质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 MDF 的水平距离。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4b2ab8883d049649b6658b5.png)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
一、楼层用线量计算公式
C=[(F+N)/2+6]*n
其中 F---最远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F+N)/2---平均电缆长度;
6---端接容差(一般取值6~10米);
n---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
二、整座楼电缆长度计算公式
W=∑MC
其中 M---楼层数;
C---每个楼层用线量。
三、总电缆长度计算公式
L=[(F+N)/2](1+10%)+6
其中 F,N,6注释同上,助记:
总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备用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的10%)+端接容差(取值6~10间)
四、电缆箱数
计算出以上数字,再根据电缆生产商每箱电缆标准长度(90m~5km不等,分卷盘和卷筒两种装箱形式)计算出需要多少箱电缆了。
X=L/k
其中 L注释同上;k为特定电缆生产商每箱电缆标准长度。
注:以上公式不仅仅适用于综合布线工程电缆用料计算,也可参考应用于其它适合电缆布放作业。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2af8c1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1.png)
弱电⼯程项⽬综合布线估算⽅法和公式弱电⼯程项⽬综合布线估算⽅法和公式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些基本⽅法和公式来套⽤。
⼀、综合布线系统1.1 ⽔平⼦系统,线缆⽤量计算⽅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平距离+最近信息点⽔平距离)/2+2H(H-楼层⾼)?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 (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平实际距离,包含⽔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度。
上⾯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层或三层设置⼀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系统,铜线缆⽤量计算⽅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中⼼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平距离。
⼤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合理设计。
100对⼤对数电缆⼀般不要选择,因施⼯较困难。
1.3 主⼲⼦系统,光缆⽤量计算⽅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中⼼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度和弱电井到MDF的⽔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综合布线线材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线材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f1c7c340b4c2e3f57276303.png)
做工程的朋友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线缆的时候,比如工程设计的时候,审计的时候,需要有说服力,下面我把搜集的一些常见的线缆计算公式介绍给大家。
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楼层用线量L=[0.55(F+N)+6 ]×nn楼层信息点数总用线量L= L i i=1,….,m m为总楼层数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则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3、计算实例a) 例题(错误计算)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24 ×140 = 3360m3360÷305 = 11 箱需要11箱电缆b) 例题(正确计算)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305 ÷24 = 12.7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140 ÷12 = 11.6 舍入得12需要12箱线以上例题仅供参考...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1 PVC槽(型号)20*10 24*14 39*19 59*22 99*27 99*402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3 PVC管(型号)ф16 ф20 ф25 ф32 ф40 ф504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5 245 度锌线槽(型号)25*25 25*50 25*75 50*50 50*100 100*1006 五类线(根数)7 15 22 30 60 120容量公式:管槽容量=INT(管槽面积*K)对CAT5 UTP来说K=0.012例如:100*100的桥架算法:100*100*0.012结果:120根另一种算法100*100*0.4/28.6=139根,100*100为桥架的尺寸,0.4是因为桥架线缆敷设时的容量,28.6为线缆的横切面积注:规范要求弱电的槽满率是40%,强电的槽满率是50%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1、根据图纸或现场勘测结果,确定线缆实际走线路由。
(完整word版)综合布线线量计算公式
![(完整word版)综合布线线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6b13092650e52ea5418987b.png)
综合布线线缆量一般的计算方法:
整幢楼的用线量=∑NC
N:楼层数
C: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
L: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插座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水平线缆长度计算公式:c=[0.55(f+n)+6]*n(m)
式中: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最远的信息插座(io)离配线间的距离
n-最近的信息插座(io)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
(f+n)也可称为平均距离
平均线缆长度:l=(l(min)+l(max))÷2 ×1.1 +2倍楼高
每箱线敷设的根数:n =305米÷l (取整)
所需线缆箱数:m =信息点数÷n (取整)
需要多少箱线:C÷305=箱数
还有这种计算方法,我也只是看到过,并没有用过。
其实计算方法都是大同小异,都是先计算出平均距离,然后计算出总量,在核算要多少箱,记住计算平均距离的时候是以每个配线点为范围的,就是说这里所说的平均距离是一个配线间所管理的信息点的平均距离。
网络综合布线垂直干缆用量
垂直主干线缆的计算方法:
垂直线缆长度(单位:米)=(距MDF层数×层高+电缆井至MDF距离+端接容限)×(每层需要根数)。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ccbe0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f.png)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 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二、有线电视系统2.1 星型布线计算法: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
综合布线常用的公式大全
![综合布线常用的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0aedf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1.png)
综合布线常⽤的公式⼤全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办公室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将所有语⾳、数据等系统进⾏统⼀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办公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持将来语⾳、数据、图⽂、多媒体等综合应⽤。
本⽂为⼤家分享综合布线的⼀些常⽤公式,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信息点的总量 n*3%:表⽰富余量 每层楼⽤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积=⽔平线缆⾯积×3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数)+2箱=总箱数 +的数量也可⾃⼰定,第⼀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
2、每个服务需⼀条4对⾮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作区的数量)*(每⼀⼯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作区⽔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箱 3、C=[0.55(F+N)+6]*n(m) C每个楼层的⽤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03ca4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9.png)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1.计算电缆长度在综合布线过程中,需要计算各个区域所需电缆的长度,这主要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缆长度:电缆长度=(区域长度+区域宽度)*2+(楼层高度+楼层厚度)*楼层数*22.电源电流计算在综合布线中,为了保证设备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合理地计算电源电流。
一般可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电源电流=设备功耗/电源电压3.孔洞数量计算在综合布线过程中,为了放置电缆和电线,需要钻孔和开槽等工作。
为了减少布线工作量,需要合理计算孔洞数量。
一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孔洞数量=电缆长度/平均孔洞间隔4.柱子安装数量计算综合布线中,为了支撑电缆和电线,需要安装柱子。
为了合理分布柱子位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柱子数量:柱子数量=电缆长度/平均柱子间隔5.网络总线长度计算在办公场所中,为了提供数据通信功能,通常需要安装网络线缆。
为了合理布局网络线缆的长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网络总线长度=(工作站数量*工作站距离)/网线长度6.机房面积计算综合布线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机房来放置网络设备等。
为了合理规划机房的面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机房面积=机房设备数量*设备平均占地面积7.系统断路器容量计算综合布线中,需要为设备提供电力供应,为了确保供电正常,需要合理计算系统断路器容量。
一般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断路器容量=电源电流*系统设备数量以上是综合布线计算中的一些基本公式,不同工程项目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91834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6.png)
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综合布线是指基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的网络布线系统,包括电缆、传输设备和配线设备等。
在进行综合布线的设计和规划时,需要考虑传输媒介、传输距离、传输速率、网络容量等因素。
下面是一些综合布线常用的计算公式。
1.传输距离计算: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需要计算各种传输媒介的传输距离,以确定信号是否能够正常传输。
1.1电缆传输距离计算:电缆传输距离取决于电缆类型和传输速率。
常见的计算公式如下:传输距离=(速率×系统容差)/[(延迟值/长度)+驱动器和接收器的延迟]其中,速率为设备传输速率,系统容差为一个经验修正系数(通常取0.8到0.9之间),延迟值为电缆的延迟时间,长度为电缆的总长度,驱动器和接收器的延迟为设备的延迟时间。
1.2光纤传输距离计算:光纤传输距离取决于光纤类型、传输速率以及使用的光模块的类型。
常见的计算公式如下:传输距离=光纤损耗预算-光模块损耗光纤损耗预算为根据光纤类型和传输速率计算得出的最大允许损耗值,光模块损耗为光纤模块的传输损耗。
2.传输速率计算:传输速率是指数据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传输的速度,常用的单位为bps (位/秒)。
需要根据网络需求和设备要求来计算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信号速率×信号传输位数信号速率为数据信号传输的速率,一般由设备决定,单位为Hz(赫兹);信号传输位数为每个数据信号需要传输的位数。
3.网络容量计算:网络容量是指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承载的最大数据量,通常以带宽衡量。
需要通过计算每个设备的带宽需求来确定网络容量。
网络容量=Σ设备带宽需求其中,Σ为求和符号,设备带宽需求为每个设备在网络中所需的带宽。
4.总线长度计算:在综合布线中,总线长度是指综合布线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
总线长度=Σ(设备间距离+设备长度+输入端功率+输出端功率)其中,设备间距离为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设备长度为设备的长度,输入端功率为设备输入端的功耗,输出端功率为设备输出端的功耗。
楼层综合布线用线量计算
![楼层综合布线用线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c80e8f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d.png)
楼层综合布线⽤线量计算教你快速准确的计算综合布线⽤线量(1)确定线缆的类型要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所包含的应⽤系统来确定线缆的类型。
对于计算机⽹络和电话语⾳系统可以优先选择4对双绞线电缆,对于屏蔽要求较⾼的场合,可选择4对屏蔽双绞线;对于屏蔽要求不⾼的场合应尽量选择4对⾮屏蔽双绞线电缆。
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选择75Ω的同轴电缆。
对于要求传输速⾼或保密性⾼的场合,应选择光缆作为⽔平布线线缆。
(2)确定电缆的长度要计算整座楼宇的⽔平布线⽤线量,⾸先要计算出每个楼层的⽤线量,然后对各楼层⽤线量进⾏汇总即可。
每个楼层⽤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C=[0.55(F+N)+6]×M其中,C为每个楼层⽤线量,F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M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6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到施⼯时线缆的损耗、线缆布设长度误差等因素)。
整座楼的⽤线量:S=ΣMC ,M为楼层数,C为每个楼层⽤线量。
应⽤⽰例:已知某⼀楼宇共有6层,每层信息点数为20个,每个楼层的最远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60⽶,每个楼层的最近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10⽶,请估算出整座楼宇的⽤线量。
解答:根据题⽬要求知道:楼层信息点数M=20最远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F=60m最近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N=10m因此,每层楼⽤线量C=[0.55(60+10)+6]×20=890m整座楼共6层,因此整座楼的⽤线量S=890×6=5340m(3).订购电缆⽬前市场上的双绞线电缆⼀般都以箱为单位进⾏订购。
常见装箱形式为:305m(1000ft) WE TOTE包装形式。
因此在⽔平⼦系统设计中,计算出所有⽔平电缆⽤线总量后,应换算为箱数,然后进⾏电缆的订购⼯作。
订购电缆箱数的公式应如下:订购电缆箱数=INT(总⽤线量/305) ,INT()为向上取整函数。
例如,已知计算出整座楼的⽤线量为5340m,则要求订购的电缆箱数为:INT(5340/305)=INT(17.5)=18(箱)什么是综合布线?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简称PDS)是⼀种集成化通⽤传输系统,在楼宇和园区范围内,利⽤双绞线或光缆来传输信息,可以连接电话、计算机、会议电视和监视电视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
综合布线网线度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网线度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def903b011ca300a7c39034.png)
计算需要多少线的公式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不按公式的算法: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那么一般情况下最短的线应该在十米左右,最长的线在九十米左右(留十米的余量)平均一下,每根线在五十米左右如果穿越楼层的话,每根再加个楼层高度就可以了误差不会太大最关键还是要看现场情况,以及要熟练看懂图纸,这个是要时间和磨练的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78206faaef8941ea76e0582.png)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弱电学院---文章分类: 综合布线→技术专栏∧上一篇∨下一篇◎最新发布列表...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弱电网发布时间:2010-11-18 22:16:00 来源:互联网总阅读:242次本周阅读:36次今日阅读:4次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及用量算法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及用量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e3798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4.png)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及用量算法综合布线是指为建筑物或办公室等场所提供网络和通信连接的一种工程活动。
在进行综合布线时,需要考虑到电缆的长度、数量和类型,以及计算建筑物的需求和预算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综合布线常用的公式和用量算法。
1.电缆长度计算公式电缆长度是指从配线架到具体使用点的长度。
在计算电缆长度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电缆长度=实际线路长度+余量其中,实际线路长度是指从配线架到具体使用点的实际距离,余量是为了考虑到电缆安装时可能需要的额外长度。
2.电缆数量计算算法电缆数量是指在综合布线中需要使用的电缆的总数。
在计算电缆数量时,可以使用以下算法:电缆数量=(总长度*电缆使用的密度)/电缆长度其中,总长度是指从配线架到所有使用点的总长度,电缆使用的密度是指每个使用点需要使用的电缆数量(一般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设计规范确定),电缆长度是指每根电缆的长度。
3.线缆容量计算公式线缆容量是指电缆可以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信号量。
在计算线缆容量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线缆容量=(电缆的带宽*电缆的传输速率)/8其中,电缆的带宽是指电缆可以传输的最大频率范围,电缆的传输速率是指电缆传输数据的速度。
4.网络用量计算公式网络用量是指在综合布线中需要用到的网络设备的数量。
在计算网络用量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网络用量=(总长度*设备的使用密度)/设备的覆盖范围其中,总长度是指从配线架到所有使用点的总长度,设备的使用密度是指每个使用点需要使用的网络设备的数量,设备的覆盖范围是指每个设备可以覆盖的最大距离。
综合布线的公式和用量算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设计规范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合理计算和计划,可以确保布线工程的高效和节约。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b6224150029bd64793e2c62.png)
一直有朋友问到我们综合布线的线缆用量怎么定,其实这个是在施工当中的普遍问题,大部分的施工人员会遇到,趁着五一,本期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这方面计算的公式,供大家参考,主要有这三类公式。
一、RJ-45头与信息模块的需求量R 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 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二、每层楼用线量1、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当然,每层楼的用线量还有第二种算法,是根据信息插座的数量来计算,这个在项目中可以灵活运用,可以看下面公式。
2、C=[0.55(F+N)+6]*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m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三、用线箱数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备注:+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后悔。
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各层电缆长总和=每层电缆长度*楼高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我们在布线的项目中比较常用的就是这三类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布线线缆量一般的计算方法:整幢楼的用线量=刀NC
N :楼层数
C: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 n 。
L :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插座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水平线缆长度计算公式: c=[0.55(f+n)+6]*n(m)
式中: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最远的信息插座(io )离配线间的距离n—
最近的信息插座(io )离配线间的距离n —为
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f+n)也可称
为平均距离
平均线缆长度:I =(l(min)+l(max))* 2 x 1.1 +2倍楼高
每箱线敷设的根数:n= 305米十I (取整)
所需线缆箱数:m =信息点数十n (取
整)
需要多少箱线:C-305=箱数
还有这种计算方法,我也只是看到过,并没有用过。
其实计算方法都是大同小异,都是先计算出平均距离,然后计算出总量,在核算要多少箱,记住计算平均距离的时候是以每个配线点为范围的,就是说这里所说的平均距离是一个配线间所管理的信息点的平均距离。
网络综合布线垂直干缆用量垂直主干线缆的计算方法:
垂直线缆长度(单位:米)=(距MDF层数x层高+电缆井至MDF距离+端接容限)x (每层需要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