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2型g-NET •常见于男女性比例相似 •约35%患者诊断过程中已发生转移,23-29% 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1 型(MEN1)。 •临床表现:卓艾综合征,烧心反酸,胃痛,腹 泻,应用PPI药物后症状缓解,停药后复发 •常因消化不良、大细胞或缺铁性贫血就诊
•胃泌素瘤常见于胰腺和十二指肠,胰腺胃泌素瘤常为 MEN1患者。
Ting-Ting Li, Classifcation,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1)118-125.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
NO.2 NO.1 NO.3
NO.4
Hale Waihona Puke 异型增生-类 癌(高分化)
神经内分泌 癌(低分化)
存在着组织学由高到低,生物学行为由良到恶的各个阶段。
影响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因素
目录
CONTENTS 概念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病理 治疗
g-NENs 可分为 4个亚 型:
• 1 型 g-NENs 是由萎缩性胃底炎继发胃酸缺乏引起, 复发率高。 •2型 g-NENs 则是由于胃泌素瘤分泌大量激素导致高胃 泌素血症(卓艾综合征) 引起, 绝大部分患者合并多发性 内分泌腺瘤病 1 型(MEN1)。 •3 型 g-NENs 散发神经内分泌肿瘤(与高胃泌素血症 无关) •4型g-NENs即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
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urs
患者,男性,71岁, 因“反复腹部不适2 月余”入院。我院 胃镜提示:胃体粘 膜病变,胃体息肉。 病理:胃体粘膜慢 性炎伴中度肠化伴 中度异型增生。我 科住院行ESD术。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进展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进展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进展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一类较为罕见的肿瘤,占恶性肿瘤的2%,它是起源于不同神经内分泌器官的一组异质性肿瘤,其中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NETs的74%。

在临床上,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其中约15%-36%为无功能性肿瘤,无典型的临床特点或者掩盖了临床特点。

另外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相对较为缓慢,早期表现常无特异性或者根本无明显的症状,临床上易与功能性的疾病产生混淆。

致使延误诊断,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本综述主要对其近年来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总结。

1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的分类2010年WHO在组织形态上将消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四大类:(1)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包含了NET1级(类癌)和NET2级;(2)神经内分泌癌,其中包含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3)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4)部位特异性和功能特异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2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的诊断2.1临床表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T)早期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如腹胀,上腹痛,腹部不适、呕血、黑便、消瘦纳差等。

它按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某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异常分泌,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功能性症状表现;另一类是与功能性症状表现无关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功能性GNET多表现为过量分泌肿瘤相关物质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无功能性的GNET常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致使早期难以发现。

大多数患者由于肿瘤较大,可在腹部扪及肿块,以及肿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或者出现远处肝脏转移引起的黄疸等症状前来就诊。

2.2生化检查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大部分具有内分泌功能,故可通过检测血、尿中的激素及其代谢产物进行GNET的初步筛查。

2.3肿瘤标志物我们最常用的肿瘤标记检测物质是血清或血浆的嗜铬黏多肽A(CgA)和突触素(Syn)。

CgA是一种直径大于80 nm的大分泌颗粒基质中的蛋白,其在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方面有明显优势,它与肿瘤的体积及肿瘤侵及范围有关,对于监测肿瘤和判断其预后有很大价值。

现阶段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方向

现阶段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方向

现阶段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方向目录:一、介绍神经内分泌肿瘤1.1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义与分类1.2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机制1.3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现状2.1 临床现状2.2 分子机制研究2.3 影像学技术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三、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的现状和进展3.1 药物治疗3.2 手术治疗3.3 放射治疗3.4 介入治疗四、神经内分泌肿瘤未来的研究方向4.1 分子靶向治疗研究4.2 分子影像学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中的应用4.3 遗传因素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研究4.4 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五、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的意义5.1 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5.2 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5.3 为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和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介绍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临床现状和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影像学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

此外,本文也探讨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方向,包括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分子影像学的应用、遗传因素研究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动力。

-------------------------------正文:一、介绍神经内分泌肿瘤1.1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定义与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s)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

这些肿瘤具有分泌激素和生物胺的能力,可引起多种功能性综合征和非功能性症状。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舒尼替尼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历程
舒尼替尼
舒尼替尼是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点包括VEGFR-1, -2 和 -3,PDGFR-a 和 b, KIT, FLT3, CSF-1R 和RET
非临床研究
在RIP1-Tag2胰腺岛细胞癌转基因小鼠模型中, 舒尼替尼:减低肿瘤负荷并提高生存减少内皮细胞群 (抑制VEGFR)减少周细胞覆盖 (抑制PDGFR)
生 物 治 疗
Oberg, Ann Oncol. 2010 May;21 Suppl 5:v223-7
PROMID研究:长效奥曲肽VS安慰剂
评价奥曲肽LAR的抗肿瘤作用随机、双盲、前瞻、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2001-2008年,在德国18个研究中心开展计划入组162例患者,有85例接受了治疗(n=42 奥曲肽LAR; n=43 placebo)
胃NETs
胰腺 NETs
回肠 NETs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肿瘤组织
病理学诊断
手术标本其他肿瘤信息HE发现具有内分泌特征必选检测和可选检测
TNM分期
ENETS 的TNM分期系统AJCC/UICC的TNM分期系统
NANETS/ENETS共识:GEP-NEN诊断流程
提示NENs的临床表现
II期研究: 至肿瘤进展时间
类癌(n = 41)中位TTP: 10.2 月95% CI: 9.2 to 17.4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 = 66)中位TTP: 7.7 月95% CI: 6.5 to 12.5
时间(月)
0
2
4
10
12
14
20
100
90
80
70
60
50403020100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7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7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7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原发性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进行深入探讨,重点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预后。

通过对该疾病综合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这种肿瘤病理学特征,探讨目前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并评估患者生存预后情况。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某院的GI-NEN病例,共计174例。

这些病例发生时间,均为某院2019年1月份之后以及2023年8月份之前。

此外,这174例病例中,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和例肠NEN患者分别为40例和134例。

研究使用Kaplan-Meier法创建了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了胃NEN和肠NEN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

此外,还深入分析了辅助化疗对高级别NEN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通过对胃、肠低级别NEN和高级别NEN患者生存时间的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低级别NEN预后明显优于高级别NEN(P<0.01)。

然而,并没有观察到胃、肠高级别NEN生存曲线之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

此外,术后是否接受化疗对胃、肠高级别NEN的5年总生存率均没有显著影响。

对于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发现胃低级别NEN预后受淋巴结转移影响并不显著,而肠低级别NEN若发生淋巴结转移则预后较差。

结论:目前临床指南推荐的化疗方案对高级别NEN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高级别NEN患者预后。

关键词: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74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例肠NEN引言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来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主要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T)和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C)。

这些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激素,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NEN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其中胃肠道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之一。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均 出现 快 速 耐 受现 象 , 能 与 细 胞 表 面 的 S T失 去 敏 感 性 、 可 S
受 体( S R) ST 高表达 , 年来应 用核 素标记 的 ST类 药物作 近 S
为转移性 的神经 内分 泌靶 向治疗取得 了一定的进展 , 放射性 核素靶 向治疗 ( R r 已成 为 G PN T PT ) E - E s的重要 手段 J 目 。
山东 医药 2 1 00年第 5 0卷第 3 4期
・综述 与 讲座 ・ 胃肠 胰 神 经 内分 泌肿 瘤 的治 疗 研 究 进 展
王 白石 刘 洪一 贾宝庆 , 。
( 1凌 源 市钢城 中心 医院 , 宁凌 源 120 2 中国人 民解放 军总 医院 ) 辽 254;
关键词 : 神经 内分泌肿瘤 ; 肠 ; 胃; 胰腺 ; 类癌 ; 放射疗法
国家癌 症 中心 已大 幅提 高 G PN T E —E s的研 究经 费 , 以促进 G PN T 的基础 和临床诊治 的研究 … 。我 国 G P N T 发 E —E s E —E s 病率也逐年增加 , 但其治疗效果 一直不甚理想 。现将近年来
G PN T E — E s的治疗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多 药联 合 化 疗 效 果 可 能更 好 。
K uaai ovr 等 采用链脲霉 素 、 k 多柔 比星及 氟尿 嘧 啶联合 化 疗治疗胰腺神经 内分 泌 肿瘤 8 4例 , 总体 有效 率达 3 % , 9 中 位无进展期 9 3个月 。但化疗 对小肠 神经 内分泌 肿瘤 的疗 . 效较差 , 1 近 0项 临床 实验研 究 ( 99—20 17 0 5年 ) 显示 , 化 其
关 的临 床 症 状 和 降 低 血 清 肿 瘤 标 记 物 如 嗜 铬 粒 蛋 白 A

消化道内分泌肿瘤诊治进展

消化道内分泌肿瘤诊治进展

像 、I V P受体显 像 、 织病 理 学诊 断 等。随 着 医学科 学 的进 组 步, 各种先进的诊断方式将继 续不 断面世 。
3 治 疗
3 24 生物治疗及 其他治疗 ..
() 1 干扰 素 (ne eo ,IN) i r rn F tf
治疗 : 最近提 出的 G P—N T 治疗 指南 指 出 ,F E Es IN可使 内 为消化系统神 经 内分 泌肿瘤 的首选 治胰高血糖 素测 定 、 胰泌 素激 发试 验 、 础血 基
浆生长抑素测定等 。 2 影像学定位诊断
定疗效 , 但不 良反 应多 , 无证 据表 明其 可显 著延 长患 者 的
生存 时 间 。化 疗对 G P—N T 无 确切 的治疗 作用 , E Es 且不 同类 型内分泌 肿瘤对 化疗反 应不一 。有 报道显 示 , 长抑素 生 受体 显像 阴性 、 低分 化或未 分化 G P—N T 对 联合化 疗 的 E Es 反应 率超过 7 % , 0 但持 续 时 问较 短 ( 8—1 0个 月 ) 高分 化 ;
G P— E s E N T 的化 疗 疗 效 则 较 差 J 。
2 1 影像 学检查 .
() 1 B超 、 T及 MR 是 常规 的影像 学检 C I
查 手 段 ;2 正 电子 发 射 断 层 扫 描 ( oio m si o ue () psrne i o cmptd t sn
tm gah , E ) C o or y P T / T作为一种新 的影像 技术 近年越来 越多 p 的用 于肿 瘤的定性 和定 位诊 断。对 消化 系统 神经 内分 泌肿 瘤的诊断尚处 于 早期 研 究 阶段 , 样 本 的研 究 提示 诊 出率 小
以得 到组 织病 理资料 , 原发灶 的检 出率约 7 % 。 4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和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和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 NENs) 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器官,其次为肺。

NENs包括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tumours,NETs)以及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s,NECs)。

该指南主要关注点为散发性小肠NENs (smallintestinal NENs, SI-NENs) 和胰腺NENs (pancreaticNENs, 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胃肠胰(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 而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

肿瘤的增殖活性、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receptor , SSTR) 的表达水平、肿瘤的生长速度以及肿瘤负荷均为临床治疗决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诊断与病理/分子生物学2020版指南采用了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GEP-NENs的分类标准(表1)。

病理诊断报告中需要包括形态学、肿瘤分级、嗜铬蛋白A (CgA)和突触素(Syn) 等免疫组化染色。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行SSTR或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清素等) 的特异性染色。

分期和风险评估TNM(tumour, node and metastasis) 分期和肿瘤分级是两项主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应持续进行评估。

CT及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

而对于CT或MRI均无法明确的肝脏病灶,超声造影有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

内镜超声是目前诊断Pan-NETs的最佳成像方法,且可进行胰腺病灶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SSTR功能显像是NENs重要的检查手段。

68Ga、64Cu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analogues,SSA) PET-CT可以分辨出绝大多数的NET病灶,并可用于疾病分期、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疾病再分期。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诊疗知识】神经内分泌肿瘤一、神经内分泌肿瘤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细胞遍布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可以产生和分泌常见的激素。

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为消化系统和支气管-肺区域。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美国为仅次于大肠癌的第二大胃肠道肿瘤。

大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难以发现,通常都是在已经发生转移之后才诊断出来,淋巴结和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有:潮红、腹泻、腹痛、消化不良、脂肪泻、气喘、溃疡、低血糖、风疹、糙皮病、咖啡牛奶斑等。

原发灶的完全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因未明。

多为散发,少数可见家族聚集性。

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岛细胞、胃肠组织(来源于整个肠道的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分布在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这类肿瘤被称为甲状腺髓样癌)。

三、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解剖神经内分泌肿瘤镜下特点肿瘤细胞较小,呈多边形、卵圆形,胞浆中等量,核圆较深染,染色质分布较均匀,无明显核仁。

细胞排列方式可呈实心巢状、结节状、菊形团状等。

核分裂像少见。

小细胞NEC镜下特点小或中等大小癌细胞,像淋巴细胞,大小约十成熟淋巴细胞的2倍,胞浆少,弥漫性或呈巢状生长。

核分裂像常见,坏死比较常见,1/4的病例混杂少量(<30%)腺癌或鳞癌成分。

典型的小细胞癌HE即可判断。

大细胞NEC镜下特点肿瘤由大细胞组成,大细胞可呈巢状、小梁状、菊团形状和栅栏状排列。

与小细胞癌相比,LCNECs细胞的胞质丰富,核空泡化明显,核仁突出,常可见到局部的坏死。

必须有两个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CD56)阳性才能诊断为LCNEC.四、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分型神经内分泌肿瘤按组培起源分类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中肠)-胃泌素瘤-胰岛素瘤-胰高血糖素瘤-VIP瘤-生长抑素瘤-胰多肽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场肿瘤肺胃十二指肠起始部-中肠肿瘤十二指肠降段空肠回肠右半结肠-后肠肿瘤横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NCCN指南中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类分为8个类别(每类均有各自的治疗推荐)-类癌(非胰腺NEN)-胰岛细胞瘤(胰腺内分泌瘤)-原发部位不明的神经内分泌瘤-肾上腺肿瘤(包括肾上腺皮质瘤和肾上腺偶发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分化差(高分级或恶性)/小细胞肿瘤-多发性神经内分泌瘤I型(MEN1)-多发性神经内分泌瘤II型(MEN2)五、神经内分泌肿瘤按症状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大体被分为有临床症状和无临床症状2类,术语描述为有功能型和无功能型。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进展(10.29)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进展(10.29)
Pape UF et al. Cancer. 2008;113:256-265.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阶梯诊断方法
3) TNM分期 I-II-III-IV 大小& 侵袭性
2) 1-2-3 分类 有丝分裂 & Ki67
1) NET vs NEC 结构 +分级
0) NEN vs nonNEN 形态学 & NE 标记物
疗效
• pNET; RR 24% • GI NET; RR 0% • PFS; 8.6 个月
• pNET; RR 31% • GI NET; RR 0%
• pNET; PR 70% (RECIST)
• PFS; 18 个月
RR = 缓解率;GI = 胃肠道;PFS = 无进展生存;RECIST =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阶梯诊断方法
3) TNM分期 I-II-III-IV 大小& 侵袭性
2) 1-2-3 分类 有丝分裂 & Ki67
1) NET vs NEC 结构 +分级
0) NEN vs nonNEN 形态学 & NE 标记物
ENETS/WHO/AJCC,GEP-NENs分级
诊断NET的平均时间是3-7年
计算机断层 (CT) 成像
生长抑素受体 闪烁扫描
诊断 工具*
磁共振成像 (MRI)
大小 :通常NET都非常小,有些甚至小于1cm 位置 : 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难以定位 症状 : 症状差异巨大,有些患者没有症状 检测 :NET种类繁多,缺少特一定检测手段
超声检查 内镜
活检、病理学是诊断的标准
▪ 在高分化晚期胰腺NET患者中,可选择化疗(与链脲霉素联合应用) ▪ 在高分化晚期胃肠道 (GI) NET中的疗效有限 ▪ 链脲霉素尽管广泛地用于NET治疗,但尚未明确详细作用原理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进展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进展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进展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肠内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黏膜下层。

这种类型的癌症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形成,这些细胞会产生激素,并可以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腹泻、腹痛、红斑疼痛综合征等。

由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复杂,因此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诊疗进展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诊断方面,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肠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来进行诊断。

在活检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组织形态和染色,以明确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

还可以通过血清中某些激素的检测来帮助诊断。

近年来,影像学诊断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CT、MRI和PET-CT等技术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治疗方面,手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手段。

对于局部进展的病例,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转移的患者,手术仍然是可以考虑的选择,特别是对于肝转移灶的切除,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除手术外,化疗、放疗、肝动脉介入栓塞术等治疗手段也常常与手术结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阿法替尼等,可以通过干扰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等途径,达到治疗效果。

而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系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这些新型治疗手段的应用,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除了传统的诊断治疗手段,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癌细胞中的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等信息,对不同患者进行精准的治疗方案制定。

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毒副作用。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进展主要体现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上。

临床医生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综合使用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同时结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进展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进展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进展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起源于结肠和直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通常由肿瘤形成的充满异型细胞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瘤(NET)演变而来。

由于其病理学和临床特点的复杂性,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日益发展,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机会。

一、诊断进展目前,临床上对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生化学指标和组织学检查等综合手段。

影像学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浸润范围;生化学指标包括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EA(癌胚抗原)和CA19-9(糖类抗原19-9),可作为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监测指标;组织学检查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类型和分化程度。

近年来基因检测和体液生物标记物的应用也逐渐得到重视,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准确诊断率和治疗预测性。

二、治疗进展在治疗方面,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肿瘤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方式,对于早期病变和局部进展的患者,手术切除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病例,也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或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以减轻肿瘤的症状和控制病情的进展。

而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可用于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基因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三、预后评估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评估是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时间。

预后评估主要依靠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生化指标等因素,从而确定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生存率。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和影像学评估等新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提高了对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准确性和预测性,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和监测疾病进展。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现状及预后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现状及预后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现状及预后李治荣【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18)12【摘要】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rrine Tumors(GE-NETs )are a genetically diverse group oi malignancies which originate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peptide neurons and neuroendorrine rells that sometimes produce peptides causing characteristic hormonal syndromes, while only a iew patients present speciiic syndromes. The primary treatment goal is cure,with symptom control and the limitation oi tumor progression as secondary goals. Surgery is the traditional first-line therapy and the only possible curative approach. But,as metastases already happened at the first diagnosis oi NETs in most cases, curative surgery is generally not possible. Therefore,these patients need chronic postoperative related treatment with the aim oi relieving symptoms, suppressing tumor growth and spread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i patients. Somatostatin analogues, such as octieotide long-acting repeat able, can relieve the hormonal symptoms, slow down the tumour growth, and has shown synergistic antipioliferative activity in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biological agent eveiolimus. Systemic peptide receptor-targeted radiotherapy is also a new treatment option for NETs.%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E-NETs)是一组起源于消化道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能产生多种肽类激素而引起特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但仅少数患者出现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治愈是治疗的首要目标,其次是控制症状及延缓肿瘤进展.手术是传统的一线治疗方案和唯一可达到治愈目的的有效方法.但是,多数患者因在初次诊断NETs时即已出现转移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这部分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术后相关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抑制肿瘤生长转移、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长效奥曲肽能缓解肿瘤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并延缓其进展,且与生物靶向制剂如依维莫司联合应用对抑制肿瘤增殖具有协同作用.全身肽受体靶向放射治疗也是未来治疗NETs的新途径.【总页数】4页(P1848-1851)【作者】李治荣【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重庆,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相关文献】1.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38例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J], 薛翠娥;张丽莉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 [J], 赵伟;亓玲玲3.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56例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J], 王俊伟;金心富;张发强;周业江4.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药物治疗进展 [J], 裴效瑞;张权;卢德宝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评估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J], 罗小庆;刘飞;王舟一;孔梦娟;周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进展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进展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进展李旸;季峰【摘要】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NEN)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EN 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很大,多数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有效的治疗方式也颇有争论,而内镜治疗对于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NEN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价值.【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年(卷),期】2014(034)003【总页数】4页(P176-178,210)【关键词】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临床病理;内镜治疗【作者】李旸;季峰【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NEN)起源于主要分布于胃肠道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其命名和分类经历了诸多演变,曾长期使用“类癌(Carcinoid)”一词。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分为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瘤(WDET)、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WDEC)、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PDEC)3种基本类型以及混合性外分泌-内分泌癌(MEEC)和瘤样病变(TLL)。

2010年WHO对GEP-NEN的命名和分类重新进行了修订,将其分成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T)和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NEC)。

NET又根据其细胞增殖活性分为G1及G2,NEC视为G3(见表1),包括大细胞型及小细胞型[1]。

若肿瘤的内分泌细胞(至少占所有肿瘤细胞的30%)中有非内分泌成分(常为腺癌结构),则称为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

研究发现近30年来NEN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Yao等[2]回顾性分析了美国1973年至2004年间NEN的发病率,发现NEN的年龄调整发病率由1.09/10万上升为5.25/10万,英国等也有类似报道[3]。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Journal of Colorectal &Anal Surgery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年4月第26卷第2期高显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中心”和“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中心”副主任,《医学参考报-肿瘤医学频道》学术发展部主任,上海市浦江人才,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遗传性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结直肠肿瘤学院造口伤口治疗联盟委员等学术职务。

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 论文25篇,累计影响因子86分。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编、参编专著7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332、81572358);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9PJD052)△通信作者,E-mail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 ,NET )是一类起源于胚胎神经内分泌细胞并具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的肿瘤。

在2000年前曾称之为“类癌”,2010年WHO 将这类肿瘤统称为NET 。

直肠是胃肠道NET 最高发的部位,且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 ,RNET )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1-2]。

RNET 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在85%以上[1],但它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 )和远处转移。

随着人们对RNET 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内镜技术的创新发展,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变化,同时也给临床医师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式?内镜下切除后切缘阳性的病例该如何处理?该如何进行随访监测?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将RNET 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述评如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一、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二、神经内分泌肿瘤特点三、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特征
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1、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

神经内分泌细胞是机体内具有神经内分泌表型,可以产生多种激素的一大类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遍布全身各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左右。

欧美人群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大在2.5~5人/10万人,在过去30年内发病率增加了5倍,相比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的发病率的增加更加迅速。

2、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
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和有无出现激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将神经内分泌瘤分为非功能性(约占80%)和功能性(约占20%)两大类。

非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或肿瘤局部占位症状,如进行性吞咽困难、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黄疸或黑便等;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表现为肿瘤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激素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如皮肤潮红、出汗、哮喘、腹泻、低血糖、难治性消化道溃疡、糖尿病等。

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居多,包括胰岛素瘤、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胃泌素瘤等。

3、早期神经内分泌肿瘤可手术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发展迅速。

目前临床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一。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作者:曹乐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10期【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发生在体内的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部位为胃肠道,在胃肠道中,直肠又为最好发部位。

近年来其发病率也不断上升。

本文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对直肠NEN作一综述。

【关键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0..02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发生在体内的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部位为胃肠道,在胃肠道中,直肠又为最好发部位。

近年来随着肠镜检查的普及和人们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其检出率在逐渐增加。

直肠NEN多呈惰性缓慢生长,却有潜在的恶性,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

1 命名的演变最早在1907年,德国病理学家Oberndorfer发现了一种位于胃肠道的结构单一且侵袭性较低的上皮性肿瘤,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癌的胃肠道良性肿瘤,故称之为“类癌”。

但后来的许多研究证实类癌并非良性肿瘤,它可以缓慢生长,并且具有低度的恶性,甚至还有高度的转移性。

所以,2000年WHO认为“类癌”这一概念并不能说明肿瘤的各种的生物学行为。

因此将此类肿瘤重新命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进行了分类。

2 流行病学特点根据美国SEER研究的数据统计,NEN的年发病率由1973年的1.09/10万上升到了2004年的5.25/10万,其中胃肠道是最好发部位,最新的研究资料显示,在胃肠道中,直肠的发病率最高[1]。

并且该病的发病率存在着人种的差异,有资料显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裔人的直肠NEN发病率是非亚裔人的4.99倍[2]。

最近日本的一项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直肠为胃肠道NEN最好发部位,约占全部胃肠道NEN的60%~89%[3]。

胃神经内分泌癌的研究进展

胃神经内分泌癌的研究进展

胃神经内分泌癌的研究进展
周凯;王安强;吴艳;李忠武;步召德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24(51)2
【摘要】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发病率极低。

患者确诊时多数已处于晚期,且通常比胃腺癌更具侵袭性,更易发生脉管癌栓、
神经侵犯及术后肝转移。

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方案,导致患
者预后较差。

随着人类G-NEC的基因组图谱的构建,识别出MYC作为疾病的关键驱动因子,开发小鼠模型来研究其分子和细胞特征,通过大规模的遗传和药理筛选,为理解G-NEC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对于G-NEC的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仍缺乏足够的认识,为进一步提升对该疾病
的系统认知,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G-NEC的大样本临床基础转
化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总页数】5页(P81-85)
【作者】周凯;王安强;吴艳;李忠武;步召德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北京大学
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在胃神经内分泌癌与胃间质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2.胃神经内分泌癌与胃神经内分泌瘤及胃腺癌的CT特征及鉴别
3.新辅助化疗栓塞术治疗胃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4.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5.多层螺旋CT在胃间质瘤与胃神经内分泌癌中的价值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展【摘要】神经分泌肿瘤(NENs )为源自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分泌细胞,同时存在神经分泌标记物以及能够形成多肽激素的异质性肿瘤,并且神经分泌肿瘤最普遍的发病位置就是在胃肠道。

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较多,并且治疗方案具有多种,但是当前国外针对此疾病的治疗尚缺少统一认识,一些治疗举措还存在争议性。

所以,本文详细的观察以及分析国外的权威研究资料,探究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进展,对于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胃肠肿瘤;神经分泌肿瘤;临床特点;治疗进展;分析及探究引言神经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NENs )为源于神经分泌系统的异质性肿瘤,在身体的多个组织器官均能够发生,并且消化系统是常发部位。

根据有关的数据资料统计结果显示,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GI-NENs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发病率具有超过五倍的增长情况。

同时也有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当前已是消化道恶性肿。

所以研究此疾病的重要性凸显,其诊治举措[1]瘤第二常见肿瘤类型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度,通过分析及探究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的方式,能够让医学界对于此疾病完善认知,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进行治疗,进而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提升其生命质量,实践价值巨大。

由于当前国外的学者对于GI-NENs 的相关治疗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所以本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于GI-NENs 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治疗方式进展展开详尽的综述。

1、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分类以及发病率情况1.1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分类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主要是在胃肠道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神经分泌细胞进行分布。

对于命名以及分类而言,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存在多次的演变,并且“类癌”是其曾经普遍应用过的名称。

在2000年,WHO 以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作为基础依据,把胃肠胰神经分泌肿瘤分成包括高分化的神经分泌瘤、高分化的神经分泌癌以及低分化的神经分。

到了[2]分泌癌、瘤样病变-泌癌在的三种主要类型,和混合性外分泌2010年,WHO 对于胃肠胰神经分泌肿瘤展开重新修订命名以及分类两项,具体分为了具有良好分化的神经分泌瘤以及低分化的神经分泌癌。

同时神经分泌瘤以细胞增殖活性情况又分成了G1和G2,并且神瘤。

如果肿[3],涵盖大细胞型、小细胞型两种形式G3经分泌癌视为了的分泌细胞存在非分泌成分,则将其称之混合性腺-神经分泌癌。

1.2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发病率通过诸多的研究资料结果表明,最近的三十多年来,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不断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

有学者针对1973年至2004年期间美国产生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发病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患者年龄调整发病率从1.09/10万增加至,同时英国也存在相似的研究报道。

这也充分显示出了,[4]万5.25/10人们对于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认知度以及重视度在不断提升。

并且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可以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因此在过去的三十五年里,此疾病总体的五年生存率能够具有将。

[5]的提升20%近 2、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2.1发病位置消化系统的神经分泌肿瘤分成了胃肠道的NEN 以及胰腺的NEN 。

通常普遍认为胃肠道的NEN 是在阑尾部位发生率最高,但是在胃以及结肠上的发病率也在逐渐的上升。

调查结果显示,此病的发病位置,。

例如,欧美地区多发为空[6]同种族、性别之间均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回肠、肺以及直肠位置处,而亚太地区多发为直肠、肺以及胰腺、胃。

女性患者在胃部、阑尾以及肺部常引发此病,而男性在小肠、直[7]肠以及胰腺上是常发病部位。

2.2临床表现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具有多种形式的临床表现,通常分成功能性表现以及无功能性表现两种形式。

前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多同原发部位分泌的肽类物质、激素存在紧密的联系性,主要的表现分成了以下的几种:肿瘤分泌过量的5-羟色胺表现为类癌综合征;胃泌素瘤分泌过量的胃泌素表现为卓-艾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分泌血管活性肠肽,弗-莫综合征也就是胰性霍乱综合征为典型的表现。

而后者无显著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所以早期发现较难,通常平均的诊断时间在6年左右,进而也会导致增加转移的风险。

临床的表现症状诸多,一般是肿瘤致使的局部症状,诸如胃肠道出血、腹部包块以及肠梗阻、吞咽困难等,如果在肝脏转移的情况下,还会导致黄疸以及食欲不振等情。

[8]况 3、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案3.1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期间,选取的手术举措以及切除的围要依据肿瘤的大小以及类型和浸润的深度、生物学行为等展开。

如果NET 的直径在2cm ;如[9]之,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行为,则采取局部切除的方式为主果产生远处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明确诊断为NEC 患者的情况,需要实施根治性手术联合淋巴结清扫策略,手术以后展开综合治疗。

3.2镜治疗镜治疗涵盖了镜下息肉电切治疗、镜下黏膜剥离术以及镜下黏膜切除术。

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于胃肠道神经分泌。

并且镜下黏膜剥离术[10]肿瘤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并且安全性更高对于在1cm 及以下的高分化直肠NENs 存在近乎于100%的切除率,能以下的拥有1cm 。

同时针对于[11]够减少手术时间并且降低并发症情况5个以的病灶个数,并且未突破黏膜下层的I 型NENs ,采取镜下黏膜。

此外,针对直肠小类癌采取结扎技术展开镜[12]剥离术也是最佳选择黏膜下切除术,能够将病变进行完全的切除掉,同时获得完整病理学诊断资料,最终达到同外科手术一致的疗效。

在2013年,于《中国胃提出了具有较小的体积以及浸润围较[13]肠胰神经分泌肿瘤专家共识》小的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建议采取镜治疗举措的容。

3.3化学治疗常应用到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氟尿嘧啶、达卡巴嗪、链脲菌素以及阿霉素等。

采取化疗药物治疗,通常是作用在转移性NETs (G2)或者任何部位的G3患者。

化疗的效果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核分裂象、细胞增殖活性几项指标之间存在紧密性的联系,如果为低分化以及高增殖的NEC 患者,即使是在早期出现远处转移,则也会对于化疗具有,对于化疗的敏感性NET 较好、低增殖的。

通常分化[14]一定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所以为提升疗效,可以针对NEC 患者采取细胞毒药物实施化疗。

3.4生物治疗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生物治疗通常含有干扰素治疗以及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靶向治疗等几种形式。

在20世纪80年代时,变广泛的采取干扰素治疗神经分泌肿瘤患者中,拥有大概60%的症状控制。

同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15]11%率,但是通常肿瘤的控制率仅为以不将其作为常规的治疗药物,但是对于生长抑素类似物耐药后的相关治疗具有理想的效果。

具有相关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生长抑素类似物同分子靶向药物之间存在抗肿瘤协同效应,同时将两者结合应用,能够将抗肿瘤的效果显著提升。

当前已具有两项III 期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分子靶向药物依维莫司以及舒尼替尼而言,能够将高、中分化NENs 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进行有效延长。

3.5放射性核素治疗作为新型的治疗举措,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通过把放射性示踪剂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在体引入,同肿瘤表面相应的生长抑素受体特异性进行结合,进而使得大剂量的放射性核素在肿瘤位置处进行导入,最终达到定向治疗的目标。

当下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患者存在15%至35%的客观缓解率请款,同时于无进 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的治疗评价,同生长抑素类似物以及化疗或。

[16]新的靶向药物等治疗评价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总结:综上所述,神经分泌肿瘤为拥有神经分泌分化功能以及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特点。

所以针对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治疗,应该采取联合多种方案的举措,进行多中心以及多学科的紧密合作。

同时,做到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科学统一分类以及分级,针对制定标准的治疗策略以及良好的判断预后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虽然当前对于此疾病的治疗还不尽理想,很多研究需要不断的改进并完善,但是伴随此病的高发病率和不断深入的生物学行为研究,未来必定会拥有更加理想的突破。

【参考文献】[1]庄惠军,许德,进忠,礼庆,虹,雷天霞,炜琳,吴建海,永胜,秀梅,丽云,世群.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镜杂志,2016,(12):90-93.[2]牛露伟,浩,王凯,付海啸,符炜.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74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04):467-471.[3]周方芳,常登峰,程,王畅.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治疗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12):1751-1755.[4]Oberg K.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s): historical overview and epidemiology[J]. Tumori, 2010, 96(5):797-801.[5]Schimmack S, Svejda B, Lawrence B, et al. The diversity and commonalities of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J]. Langenbecks Arch Surg, 2011,396(3):273-298.[6]La Rosa S, Sessa F. High-grade poorly differentiated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 of the gastroenteropancreatic system: from morphology to proliferation and back[J]. Endocr Pathol, 2014, 25(2):193-198.[7]柏建安,胡有力,汤琪云.胃肠胰神经分泌肿瘤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现状及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18):2913-2919.[8]旸,季峰.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镜治疗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03):176-178+210.[9]Bosman FT, Carneiro F, Hruban RH, et a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tumou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M]. Lyon: IARC Press, 2010:259.[10]Kumar AS, Sidani SM, Kolli K, et al. Transanal endoscopicmicrosurgery for rectal carcinoids: the largest reportedUnited States experience[J]. Colorectal Dis, 2012,14(5):562-566.[11]Suzuki S, Ishii N, Uemura M, et a1.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for gastrointestinal carcinoid tumors[J]. Surg Endosc, 2012, 26(3):759-763. [12]壮凤,力.消化道神经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75-4277.[13]会荣,加美,王强修.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分析[J].医学综述,2012,(19):3295-3297.[14]会荣,王强修,加美,田相国.胃肠道神经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2,(11):1672-1674.[15]Rindi G, Bordi C, La Rosa S, et al. 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 endocrine neoplasms: the histology report[J]. Dig Liver Dis, 2011, 43(Suppl4):S356-360.[16]Fendrich V, Bartsch DK.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tumors[J]. Langenbecks Arch Surg, 2011, 396(3):299-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