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平均数》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平均数》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但求平均数的方法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求法及其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求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学具:为学生准备纸张、笔等学习用具,方便他们记录和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篮球比赛、体重测量等,引导学生关注平均数。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均数吗?为什么需要平均数?2.呈现(10分钟)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学会如何求平均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资源等。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3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教学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这些大数目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方法,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数值。
教材的安排是用计数器分别呈现了万级和个级都不含0、万级和个级末尾含0、万级和个级其他数位含0的三个数。
以这样的三种类型的数为代表,教学这类数的组成和读、写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0的读法。
我在教学时,是让学生自己先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三个数的,没有采用书中直接呈现的方法。
我是想让学生在拨的过程中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另外,在教学时,我提前讲了分级的方法,所以学生在认识组成时问题不大。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把重点放在0的不同读法的教学上的。
把三个数分级以后,让学生反复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到读法的不同和区别。
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的不同之处,重点放在0的位置区别上。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感觉到学生掌握的要好一些。
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体会和发现的,而不是老师告诉他的。
数的读、写尤其是大数目的数的读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练习中错误较多。
所以在这节课我尝试这样做,不知是否可行。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二《直线、射线和角》一课,认识射线、直线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认知,并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
通过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1、把学生带进生活中去认知。
本节课我利用了日常生活用品手电筒来让学生演示线段和直线。
再让学生试着能不能演示直线,这时,学生恍然大悟,直观的理解了。
因为直线两端都可以无限延伸的神奇,所以难以找到生活中近似直线的物体。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直线和射线,还对它们的特征有了较深的理解,初步感知了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
2、让学生带着发现走进生活去应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6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1.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2.投影出示例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5。
(1)指名读题。
像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写出算式。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共同点。
(3)教师归纳后向学生说明:①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②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就是汽车的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4)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
2.巩固练习: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写一写,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1.教材“练习九”第5题。
(1)小组中说一说,议一议。
(2)指名说一说,教师指正。
2.教材“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点名说一说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3.教材“练习九”第9题。
(1)先指名读题,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2)议一议:怎样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JP3〗使学生明确: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返回时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来解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角》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角》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学情分析】:《画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学生基本掌握了角的分类,并且已经学会如何使用量角器去正确的量角。
本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同时养成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教材中是直接呈现画角的三个基本步骤: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最后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现画一条射线。
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觉得直接教学生按这些步骤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不容易掌握。
思量再三觉得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画角的步骤。
但怎样确保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就能正确画角呢?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体会到画角实际上就是从一个顶点画两条射线,这也正是角的定义,问题是怎样保证两条射线构成的度数符合要求,那就要用到量角器或三角尺这些能量角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来确定第二条射线所在的位置。
想到这儿,我立刻有了主意,那就是先用学具或手势摆出指定度数的角,再在量角器上摆出相应度数的角,最后才是依据所摆的角,想办法画出相应度数的角。
这种教法,既将画角同量角进行了有机整合,又为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搭设了梯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画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2、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3、初步学会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4、经历用量角器画角的过程,在探索中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学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准备】:PPT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量角器)展示量角器,指导学生说出量角器的组成部分,尤其注意中心点、0刻度线。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设计(7篇)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3、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4、第四题(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小组合作,可画一画。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
2. 乘法口诀:让学生熟练记忆乘法口诀,提高乘法运算速度。
3. 解决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2. 重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乘法口诀的记忆。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教学软件:数学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教学软件。
4. 教学卡片:用于乘法口诀的教学。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激活学生的前知。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策略。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教学软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新知识。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八、作业布置1. 完成教学软件中的练习题。
2.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反思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分析一、教学设想: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以及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以后,教材编排了认识直角。
教科书上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是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及用三角板画直角。
尤于在认识角的时候,学生就是先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而其中就有直角,所以本课我改变了这一模式,在学生介绍了角后,直接引入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认识直角标注符号。
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并将抽象出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使学生正确感知直角。
而后通过“折一折”指导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直角,并通过比较折出的多个直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来地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一判其他角是不是直角。
经历画一画、猜一猜、数一数等多种操作、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直角。
整节课教师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特别注重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操作体验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力求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发展的无限空间。
二、教学目标: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多种操作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四、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不同方向的直角。
五、教学准备:一副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纸各一张; 不规则纸和白纸若干张。
六、教学环节分析: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教案与反思第【1】篇〗《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70页《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二、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2、在莫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三、活动准备:每位学生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固体胶(胶带纸)、水彩笔(蜡笔)四、活动过程:活动一:探究什么是莫比乌斯带活动任务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自己探究,建立对莫比乌斯带的认识。
活动内容问题提出什么样的带子是莫比乌斯带?设计方案此活动中,分两步进行探究:第一步: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把带子直接首尾相连,然后想要一次连续不断地摸到带子的两个面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先捏着带子的一端,将另一端扭转180°,再首尾粘贴起来,就能连续不断地摸到带子的两个面了。
第三步:让学生了解有关莫比乌斯带知识。
结论验证通过认真观察,使学生知道先捏着带子的一端,将另一端扭转180°,再首尾粘贴起来的带子就是莫比乌斯带。
让学生初步体验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链接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Mobius,1790~1868)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
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
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
活动二:探究沿莫比乌斯带的中间剪开会是什么样活动任务让学生结合具体活动,在不断辨析的过程中,继续深入了解和认识莫比乌斯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反思(优秀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反思(优秀7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反思篇1教材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
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
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
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
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表示( )“_”表示(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填相同还是相反}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福州( )表示—--------------------------------------------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和小数等。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能力有待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和小数等基本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和小数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合理,教学设施齐全。
3.学生准备:提前预习,了解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通过讲解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引出四则运算。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
如:讲解分数、小数的定义和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5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5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展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进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力量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究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展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预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23年奥运会中国运发动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2023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23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竞赛运发动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竞赛中的完善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熟悉画面中的人物吗?今日,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忆中国跳水竞赛运发动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竞赛中的精彩表现。
预备好了吗?动身!连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竞赛中的完善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头了,第一轮竞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其次轮竞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局部是58,小数局部非常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随着学生的答复,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 画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画角》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画角的方法,能够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2. 理解角的组成,能够正确认识角。
3. 培养学生对角的探索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画角的方法,理解角的组成。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画出不同度数的角,以及角的器量。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画角工具(直尺、圆规、铅笔、量角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准备:画角工具,每人一份草稿纸、彩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提问:同砚们,你们知道角都有哪些特征吗?2. 演示课件,让学生找出图形中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角的特征,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课件演示,再次直观感受角,进一步稳固角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1. 初步认识角的组成(1)教师出示一个角,提问:你知道角由哪两部分组成?请同砚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画角并回答。
教师出示一个活动角,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画图活动,直观地认识角,并通过观察教师手中的活动角,深化对角的两边的理解。
)2. 尝试画角(1)你们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请同砚们打开课本,看课本上的图,想一想画角的步骤是什么?(2)学生讨论后回答。
(3)教师示范画角。
(4)学生独立画角。
(5)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画错的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总结画角的步骤,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示范画角,可规范学生的画图习惯,避免学生误用三角尺等工具。
)3. 找到工具盒中的直尺、三角板等画角的工具。
提问:如果要画一个很精确的角或者用三角板在纸上画出一些特殊的角,你会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三)稳固练习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习惯。
)(四)教室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含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四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节课:算数
•数学四则运算的综合运用。
•异项同类的加减法。
•含括号的算式计算。
2. 第二节课:几何
•认识平行线与垂直线。
•认识常见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第三节课:分数
•认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之间的比较和化简。
三、教学方法
1.示例讲解: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际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快较为困难,下一次教学我会增加更多的实例讲解,以及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
另外,在分数运算部分,一些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分数四则运算的掌握。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教学课程,学生对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我也发现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
本文将从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出发,分析教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反思1. 教材重视知识点,忽略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小学数学教材普遍重视知识点的传递,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过分依赖书本知识,不能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2.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多以讲述和演示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影响。
3. 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小学数学教案中的评估方式大多是考试,而且评价依据多半以数学维度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在考查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改进建议1.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对于基础知识点的传递,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通过在课堂上安排小组活动、独立思考时间等形式促进学生关注问题本质,避免走形式,重思考。
2. 融入实践环节,提高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3. 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多样化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说通过演示、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4. 多元化评估方式,全面考察学生能力教师应该在评估方面采用多元化和全面化的评估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全面化的评估方式,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13篇)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13篇)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1、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适宜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2、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才能,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难点:1、简便算法的算理。
2、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适宜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图学生准备: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质疑〔出示主题图及题目:王教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王教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师:在昨天的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难题?生1:“12×25”中,我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数进展改写。
生2:我想知道数的改写有什么好的方法?……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是了不起!二、解疑师:计算“12×25”时,谁有妙招教给大家?谁能帮助解决刚刚同学们遇到的难题?〔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小组1:我们组能帮助解决第一个难题。
只要记住以下几组常见凑整的数就容易了:5×2=10,25×4 =100,25×8=200,125×8=1000……计算“12×25”时可以为25找朋友4凑整,就是把12改写成3×4,即:12×25=〔3×4〕×25=3×〔4×25〕=3×100=300师:集体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难题解决了。
真羡慕你们的小集体!小组2:也可以把25改写成100÷4,就是:12×25=12×〔100÷4〕=12×100÷4=1200÷4=300师:这种方法也很巧妙!小组3:我们组把12改写成60÷5:12×25=25×〔60÷5〕=25×60÷5=1500÷5=300师:你们的答复同样精彩!小组4:我们组把25改写成5×5:12×25=12×〔5×5〕=12×5×5=60×5=300师:真不错!小组5:我们组把25改写成50÷2:12×25=12×〔50÷2〕=12×50÷2=600÷2=300师:有自己的见解,很好!小组6:我们组把12改写成2×6:12×25=〔2×6〕×25=2×25×6=50×6=300师:独具匠心,好!小组7:我们组把12改写成6+6:12×25=〔6+6〕×25=150+150=300师:妙极了!小组8:我们组把12改写成4+8:12×25=〔4+8〕×25=4×25+8×25=100+200=300师:真是绝了!小组9:我们组把25改写成20+5:12×25=12×〔20+5〕=12×20+12×5=240+60=300师:真行啊!小组10:我们组把12改写成10+2:12×25=〔10+2〕×25=250+50=300师:了不起!小组1: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把12改写成4+4+4:12×25=〔4+4+4〕×25=4×25+4×25+4×25=100+100+100=300师:多么富有创造性的考虑,你们真行!小组3:我们组也还有一种方法,把25改写成5+5+5+5+5:12×25=12×〔5+5+5+5+5〕=12×5+12×5+12×5+12×5+12×5=60+60+60+60+60=300师:你们组的想法很独特,教师佩服你们!……师: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同学们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打倒了学习上的“拦路虎”,个个都是好样的!三、拓展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1: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生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同桌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列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4.4平均数》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4.4 平均数》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的《平均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从而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其本质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用于展示和讲解。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上讨论和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运动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平均数。
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平均数的性质,如总数、份数和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默比乌斯带教案与反思第【1】篇〗《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探索和认识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动手操作、对比探索中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3、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在课前对莫比乌斯有初步的了解,例如名字和如何制作,但没进行过更深层次的研究。
本课带领学生由纸条到普通纸环,再到莫比乌斯带的过程中,经历由熟悉到陌生,由普通到神奇的知识积累过程。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莫比乌斯带的特点。
难点: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魔术师: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先来表演个小魔术好吗(师拿出扑克牌表演)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变的吗(可能2张扑克牌中间有一段皮筋,才能让第三张牌跳出来。
) 师:是这样的吗(展示给学生看)你们都猜对了。
我的魔术变完了,你们喜欢我的魔术吗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变魔术师:今天我们一起用纸条来变魔术,看看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你又能不能试着弄清楚其中的道理。
(用新颖的魔术导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想要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活动】纸条-普通纸环师:请同学们观察我手中的纸条,它是什么形状的有几条边几个面(长方形。
它有4条边,2个面。
)师:下面老师要请你们来变魔术了,你能把它变成2条边和2个面的图形吗请拿出一张纸条来试一试。
生拿出纸条来做尝试师:你们变出来了吗怎么做的(把纸条的两头粘到一起,做成一个纸环。
)师:纸环的2条边和2个面在哪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上面1条边,下面1条边。
)(外面1个面,里面1个面。
)活动3【活动】纸条-莫比乌斯带师:你们还想变魔术吗你能不能把纸条变成一个只有1条边和1个面的图形呢生继续做尝试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制作情况,请会做的学生到前面演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开展运用意识。
2、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初步培养符号感和归纳、推理的才能。
3、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运算律,并进展运算。
教学方法:主动探究法教学用具:挂图、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玩什么?〔师生做游戏进入新课〕2、出示情景图,仔细看图,读懂图中的信息。
〔1〕同桌间说信息,提加法问题。
〔2〕展示学习成果〔师相机贴出问题卡〕〔3〕老师小结进入课题并板书:加法运算律二、探究加法交换律1、解决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1〕学生自练,展示学习成果。
〔指两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展示〕〔2〕说说自己的发现。
〔同桌交流,展示〕〔3〕师小结并板书28+17=17+28〔4〕让学生举例〔自练〕展示老师相机板书2、讨论交流:A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的异同。
B这几组算式是不是都具有这样的特点?C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用自己的话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D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师生交流总结并板书〕Ea+b=b+a〔说说字母各表示什么?〕3、练习357+218〔计算并验算〕三、探究加法结合律〔1〕出示问题二“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己练习,师巡视指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上台板演〕〔2〕让学生观察比拟得出结果,师板书:〔28+17〕+23=28+〔17+23〕交流自己的发现〔3〕出示两组算式,观察并探究其中的规律。
用学习例1的方法总结出加法结合律,说说其中的字母及识字的含义。
四、稳固理解运算律卡片出示课后“想想做做”中的练习题〔自练,指名说〕〔同桌交流,展示〕五、总结进步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两个运算律?说说自己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已经能直观认识四边形,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分析四边形内在的关系。
2、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注意到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给每个班都安装了白板,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现有教学用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观察、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想一想中,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1、要求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画出来,读一读。
2、出示 P7Biblioteka 第3题一、课件出示小测试:根据下面图形的特征完成表格:
1、平行四边形 2、长方形 3、正方形 4、梯形 5、等腰梯形 6、直角梯形
(表格略)
二、教师评价。
展示练习题:
1、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2、火眼金睛——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的思考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表中的 “课堂表现”、“小测试”、“自评”和“综合成绩”都是按 “优、良、中、差”来评价,小测试完先由同桌互评、自评,最后的综合成绩由老师评,评完表扬优秀的同学。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3、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
教学难点: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 校园情景图,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
1、每桌发放两张图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验证小结,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各部分名称。归纳概括定义。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引导学生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3、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四边形的表象,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推理等手段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四年级(2)班
课时:1课时
执教老师:何朝美
单位:织金县猫场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剪一剪,P73 第3题
1、认真填表格。
2、同桌互评、自评。
1、同桌讨论,剪一剪。
2、认真观察,找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复习旧知识,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现有教学用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2、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
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1、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要求,让学生思维有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创新,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仔细观察情景图,找出不同的四边形。
1、同桌一起观察图形,
用上手中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学具比一比,量一量,讨论它们有什么特征
2、交流小结。
(1)、学生代表说自己的发现。
(2)、概括定义。
3、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给四边形分类。
4、量一量,画一画,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1、动手画一画,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