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
重点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办法范本
重点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办法范本一、总则为加强对重点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涉及重点危险场所的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三、安全管理责任1. 重点危险场所的责任人负责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场所安全,并对发生的事故负主要责任。
2. 负责人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职责、任务,并组织实施。
3. 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应当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帮助负责人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四、安全设施和装备1. 重点危险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灭火设备、防爆设备等,确保防灭火、防爆破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设备设施应当定期检修、更新,确保正常运行。
五、人员培训1. 重点危险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岗前培训和安全培训,了解相关安全事项和紧急处置措施。
2. 持证上岗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并保持证书的有效性。
六、安全演练1. 重点危险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包括灭火演练、疏散演练等,提高工作人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2. 安全演练应当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并定期评估演练效果,及时改进完善。
七、日常检查和巡视1. 负责人应当定期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巡视,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
八、事故应急处置1. 发生事故时,负责人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处置。
2. 工作人员应当迅速疏散人员,报警并协助消防人员救火。
九、责任追究对于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可能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惩罚措施。
十、附则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作为重点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
十一、补充说明本办法的解释权归相关部门所有。
以上为重点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办法范本,只供参考使用。
具体实施时,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重点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控十条规定动火作业十不准管理规定
重点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控十条规定为进一步强化重点场所动火作业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3)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油气化工码头、石油库区、危险货物堆场(仓库)等重点场所,其它单位的重点部位动火作业参照本规定。
一、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动火作业内部审批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固定动火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二、动火作业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
作业审批人应在作业现场完成审批工作;应核查动火作业票审批级别与单位管理制度中规定级别一致情况,各项审批环节符合单位管理要求情况;应核查动火作业票中各项风险识别及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三、动火作业期间应设监护人,监护人应由具有生产(作业)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并经专项培训考试合格,佩戴明显标识,持培训合格证上岗。
遇节假日、公休日、夜间或其他特殊情况,现场监护人不应少于2人。
监护人履行如下工作职责:(一)作业前检查动火作业票。
作业票应与作业内容相符并在有效期内;核查作业票中各项安全措施已得到落实。
(二)确认相关作业人员持有效资格证书上岗。
(三)核查作业人员配备和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满足作业要求。
(四)对作业人员的行为和现场安全作业条件进行检查与监督,负责作业现场的安全协调与联系。
(五)当作业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中止作业,并采取安全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当作业人员违章时,应及时制止违章,情节严重时,应收回动火作业票、中止作业。
(六)作业期间,监护人不得擅自离开作业现场且不得从事与监护无关的事。
确需离开作业现场时,应收回动火作业票,中止作业。
四、遇节假日、公休日、夜间或特殊情况,动火作业升级管理。
遇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确需动火,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动火作业升级管理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要加强作业现场的督导检查。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保障人身、财产和环境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实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装置、存储设施、输送系统等。
第三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管理、依法管理、主动防御。
第四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应遵循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全面考量、风险评估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第五条本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安全管理岗位,负责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本单位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作,共同推进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安全管理程序第七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编制安全管理手册,明确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措施和流程。
第八条安全管理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安全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析、安全控制措施、事故应急预案等。
第九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定期组织安全学习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制定安全管理计划,明确安全目标和管理措施,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第十一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巡查设备设施、安全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并制定整改计划和落实整改措施。
第十三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措施,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章安全管理要求第十四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改造。
第十五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
第十六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检验。
第十七条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责任和操作流程,严禁违规操作。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程序一、背景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程序是为了保障人员在作业场所的安全,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
此工作程序主要针对那些工作风险较大、需要特殊或高度规范化管理的场所,例如石化、冶金、煤炭等行业的生产现场。
二、目标1.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2.确保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3.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4.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三、职责1. 生产单位生产单位应当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负责制度;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事故应急演练;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搭建安全管理的框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组织安全培训和检查和隐患排查,并对作业场所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和评估;同时,责令改正存在的安全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
3. 生产作业人员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参加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配合检查和隐患排查,积极参与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改进,并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和隐患。
四、具体工作流程1. 确立重点作业场所生产单位的管理部门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风险等级,针对涉及到特定作业的场所和工序,确定重点作业场所。
2. 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生产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重点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措施,及时调整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3. 分级管理生产单位应对不同等级的重点作业场所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采取逐级逐层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4. 风险评估生产单位应对重点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项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符合最高标准。
5. 安全培训和演练生产单位应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针对重点作业场所的不同情况和情形制定全面、具体、实际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方案。
作业安全管理程序模版(3篇)
作业安全管理程序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作业、维修作业、清洁作业等。
第三条本程序的实施要求以及责任和权限划分适用于所有参与作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
第二章责任第四条公司全体职工都有义务参与作业安全管理,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五条作业安全管理委员会是本公司作业安全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相关安全制度和管理措施,监督和检查作业过程的安全细节,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第六条作业负责人是各个作业岗位上的职工,负责自己所从事的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包括作业条件、作业环境、作业流程、作业设备等相关管理。
第七条作业指导员是负责指导和监督作业过程的职工,负责核查作业人员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提醒和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
第八条安全监控员是负责安全监控和报警的职工,负责及时监控作业现场的安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向作业负责人和作业指导员汇报。
第九条物资保管员是负责作业所需物资的管理和保管的职工,负责确保作业所需物资的质量合格、数量足够,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条司机是负责运输作业所需物资和人员的职工,负责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要求。
第三章作业安全管理流程第十一条作业安全管理流程采取“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包括预先准备、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作业结束和事故处理五个阶段。
第十二条预先准备阶段,作业负责人应当制定作业计划,明确作业目标和要求,确定所需的作业设备、物资和人员,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三条作业前准备阶段,作业负责人应当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作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同时检查作业设备和物资的安全状况,确保其符合要求。
第十四条作业过程阶段,作业负责人应当组织作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确保作业设备的正常运行。
2024年危险作业场所动火安全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危险作业场所动火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危险环境动火作业是指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等危险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动火作业过程。
⑴危险环境包括:火灾爆炸环境,可燃或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
⑵动火作业包括:①各种气焊、电焊、铅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气割、等离子切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
②使用喷灯、液化气炉、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
③烧(烤、煨)管线、熬沥青、炒砂子、铁锤击(产生火花)物件,喷砂和产生火花的其他作业。
④联接临时电源并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
第二条危险环境动火作业,应办理“危险环境动火作业票”第三条危险环境动火作业前,作业票申办单位与作业施工单位进行作业风险识别,制定作业程序、安全措施及施工方案。
第四条危险环境动火作业票审批程序:1、动火作业前必须清理动火作业点周围____米内所有的易燃、可燃物质。
2、动火作业区域所属单位的专兼职安全员确认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区域环境符动火作业条件后,填写“动火作业票”,签名后交经单位负责人审查,确认合格后签名。
⑷单位审签后,报安全管理人员确认审签。
⑸安全管理人员审签后,最后由总经理审批。
第五条动火作业人职责:⑴动火作业人员持有效的特种作业证上岗,持有效的“动火作业票”作业。
⑵动火作业人员严格执行“三不动火”的原则,拒绝违章指挥,杜绝违章动火作业。
⑶动火作业前确认动火作业条件符合后开始动火作业。
⑷动火作业过程中出现不符合动火作业条件的环境、因素、事件等,立即停业作业。
第六条动火监护人职责⑴动火监护人经动火监护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监护。
⑵动火监护人应有动火作业区域岗位操作合格证,熟悉动火区域环境和生产过程、设备状况,能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及突发事故。
⑶在接到“动火作业票”后,在单位领导或安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逐项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⑷动火作业前,确认动火人无误及其它动火条件都落实后,将“____动火作业票”发给动火作业人,开始动火作业。
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场所内人员、财产及公共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场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场所所有工作人员、使用者及外来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设立场所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场所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第五条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各岗位应明确安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制。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分析安全形势,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第八条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九条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第十一条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对危险作业进行严格审批和监管,确保作业安全。
第十二条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对危险物品进行严格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对重点要害部位加强安全防护,确保安全。
第十四条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和管理。
第十五条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加强用电安全管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对临时用电进行严格审批和管理。
第十七条装修改造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对装修改造及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监管。
第十八条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第十九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预防职业病发生。
第二十条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奖惩,激发员工安全意识。
第四章安全操作规程第二十一条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操作规程。
第二十二条操作前的准备及安全确认:操作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认设备、环境等处于安全状态。
第二十三条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操作人员应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程序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是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持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下面是一个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程序。
一、制定安全管理制度1. 公司领导层应制定适应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的目标、原则和要求。
2. 制度内容包括生产过程的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维护、安全培训等。
3. 公司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配套制度,包括安全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二、设立安全管理机构1. 公司应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安全生产工作。
2. 安全管理机构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和专业背景。
三、制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1. 公司领导层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权力。
2. 各级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1. 公司要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安全生产政策、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
2. 培训对象包括全体员工,特别是从事重点作业的员工。
五、开展安全检查评估1.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排查隐患,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 对重点作业场所进行专项安全评估,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建设安全设施1. 建设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防护设备、紧急疏散通道等。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完善事故应急预案1.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责任和措施。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八、建立事故报告制度1. 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2. 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九、加强安全宣传1. 公司要加强安全宣传,通过张贴安全提示、举办安全讲座等形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 建立员工安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通过以上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可以有效地提高重点作业场所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一、背景为了保障重点作业场所的安全,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企业生产秩序,必须制定和落实一套完善的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确保管理措施得到切实执行和有效实施。
二、管理目的该安全管理程序的目的是为了:1.保障在重点作业场所工作的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避免意外伤害或疾病的发生;2.保护重点作业场所的安全资源,防止物质损失和财产损失的发生;3.实现重点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4.防范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为员工和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三、管理原则为了实现以上管理目的,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公司领导亲自抓重点作业区域的安全管理;2.职责明确、落实到位、履职有为;3.安全生产要落实到经营生产的各个方面,成为日常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4.以预防为主,控制风险,不断改进、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和措施;5.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持续不断的,可操作性强,覆盖面广,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四、管理措施为了实现以上管理目的和管理原则,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应该总结出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包括:1. 安全规章制度制订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紧急处理程序、安全警示标志及安全提示语、明确相应岗位应遵守的某些安全操作标准和其他约定。
2. 安全生产档案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档案,包括重点作业环节的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排查报告、安全事故处理和调查报告等资料档案。
3. 安全培训教育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增强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4. 安全生产检查定期对重点作业区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
5. 安全保障措施加强物资、电气等安全设施的维护保障,确保相关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稳定,降低生产事故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五、管理要求为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应遵循以下管理要求:1.公司华章领导应切实履行重点作业区域安全管理职责,并由专人负责实施、监督、检查及评估;2.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日常的防范和管理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3.防范工作的三重要素(设施、人员、制度)都要妥善保管,强化日常维护和管理;4.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促进全员员工安全意识的提升;六、结论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是保障员工安全和企业生产稳定的重要保证,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流程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流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济宁长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一、动火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动火证办理和使用,落实动火证中的安全措施程序,确保动火作业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一切动火作业。
3.职责3.1安环部负责动火证的办理,以及监督检查动火单位在动火作业中对动火证上要求的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3.2动火单位负责在动火前对作业证上的安全措施进行落实,确保动火安全。
4.工作程序4.1禁火区的划分公司安环部登记审批划定“固定动火区”,固定动火区以外,一律为禁火区。
在禁火区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制度。
4.2动火许可证的办理、使用“动火证”。
4.2.7“动火证”由动火人随身携带,不得转让,不得涂改或转移动火地点。
“动火证”。
4.3动火中落实的安全措施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受限空间内作业安全管理,确保进入受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发生中毒、窒息、着火和爆炸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进人生产区域内的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阴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
3.职责3.1安全环保科负责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2进入受限空间单位负责在动火前对作业证上的安全措施进行落实,确保动火安全。
4.工作程序4.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为:4.1.4安全管理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后,报厂安全环保部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4.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4.3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做一次全面检查,凡是取样分析不合格、无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实和工具行灯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均不准进入内部作业。
4.4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应打开设备的所有手孔、人孔、风门、烟门,保持设备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向设备内通风;对于通风不良、容积较小的设备,作业人员要进行间歇作业,不准强行连续作业。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程序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程序一、引言重点作业场所是指那些存在较高风险的工作场所,如石油化工企业、电力企业、建筑工地等。
这些场所常常需要进行特别的安全管理,以保护工人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国家标准和行业实践的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程序,以帮忙相关企业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程序概述本程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 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2.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3. 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4. 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和检查5. 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下面分别介绍各个步骤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三、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作业场所进行现场勘察和安全评估,确定重点作业环节和不安全源,并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后续的安全管理措施供给依据。
实在实施方法如下:1. 现场勘察。
由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勘察小组,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现场勘察,了解作业环节、设备、工艺流程等情况,并记录全部发觉的安全隐患。
2. 安全评估。
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实践,对作业场所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并编制安全评估报告。
3. 风险分析。
依据安全评估报告和勘察记录,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重点作业环节和不安全源,并分析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后果。
四、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的紧要依据。
订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有利于防范事故的发生,提高作业场所的安全水平。
实在实施方法如下:1. 订立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的结果,编制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方针、目标、要求、责任、检查等内容。
2. 安全管理岗位职责确定。
依据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位。
3. 稽核和改进制度。
建立稽核和改进制度,适时发觉和矫正安全管理制度的不足和缺陷,确保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
作业安全管理程序范本
作业安全管理程序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保证生产、施工等作业的顺利进行,制定本作业安全管理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生产、施工、加工等环境。
第三条本程序的目标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
第四条作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防范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连续改进。
第五条作业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是作业场所的管理人员。
第二章作业安全管理职责第六条作业场所的管理人员应当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
第七条作业场所的管理人员应当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八条作业场所的管理人员应当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地处置。
第九条作业场所的管理人员应当组织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条作业场所的管理人员应当建立作业记录,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措施。
第三章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一条作业场所应当制定详细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措施。
第十二条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包括新员工的安全培训、定期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等;(二)作业规程制度:包括具体作业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安全要求、紧急处理措施等;(三)安全检查制度:包括定期的安全检查、安全巡查、随机抽查等;(四)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包括事故报告、事故处置流程、紧急救援等;(五)责任追究制度:包括责任追究的程序和措施。
第四章作业安全培训第十三条作业场所应当根据职工的工作内容和风险程度,制定不同层次的安全培训计划。
第十四条作业场所应当定期组织新员工的入职安全培训,确保新员工了解作业场所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
第十五条作业场所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六条作业场所应当组织职工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五章作业安全检查第十七条作业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1 为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加强管理,消除跑、冒、滴、漏,避免易燃、易爆物质渗漏或挥发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
3 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工具、照明,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爆设备,避免因接触不良、绝缘不良、超过负荷或过热而产生火花。
正确铺设避雷装置,检修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避免机械撞击产生火花。
4 易燃易爆炸作业场所内工作人员应穿棉质工作服,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服。
以防止衣服产生静电而造成危险,所有作业人员不得穿打有铁钉的皮鞋,以预防产生火花。
5 严禁带火种入厂区范围,作业区严禁吸烟、打手机,严禁明火取暖和焚烧可燃物,严禁在作业区内装设电热设备。
6 易燃、易爆物质分类堆放,妥善保存。
不得靠近火源,堆放区保持整洁、干净、保持通风透气。
7 完善配套消防设施,作业区内按规定配置消防砂箱、消防栓、消防水源,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所有消防器材要经常检查,定期更换、保养,使器材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8 开展群众性消防活动,建立群众性灭火义务消防队伍,并通过学习和实地演习,提高灭火技能。
9 健全安全生产教育,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从思想、法规和安全技术方面对员工进行教育,特别是刚进厂的新工人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工作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10 健全安全检查制度,由安全主任负责各项安全检查工作,检查的内容如下:10.1查在布置生产任务时是否布置安全工作。
10.2查有无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10.3 查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公开张挂,从业人员是否全部理解。
10.4查消防器材是否完备良好。
10.5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备及正确使用。
10.6 查事故隐患是否存在,能否及时排除。
10.7查安全计划是否落实和实施。
11 分管厂领导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下列的安全监督及指导责任:11.1指导安全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
本单位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本单位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管理目标1. 维护物资和设施的安全性,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2. 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3. 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安全责任制度1. 领导责任- 上级领导要亲自关心、指导和督促重点部位的安全工作。
- 领导要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和难题。
- 领导要对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对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2. 部门责任- 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工作职责。
- 部门主管要定期检查部门的安全工作,并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 部门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标识和标识牌- 在重点部位的入口和出口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指示人员保持安全距离。
- 在危险区域设置红色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危险。
2. 安全巡查- 安全巡查人员要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巡查,记录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 巡查人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巡查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
3. 安全培训- 对进入重点部位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危险源的识别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4. 安全设施- 在重点部位设置消防设备和应急设备,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及时采取措施。
- 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部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和工作任务。
- 严禁违规操作和不安全行为,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
6.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人员。
- 定期组织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安全管理评估1. 定期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建立安全管理档案,记录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和安全事故发生情况。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1. 管理程序介绍在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和对人员和设备的损害。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重点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程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工作场所安全管理组织结构2.工作场所安全任务分工3.工作场所安全控制措施4.工作场所安全检查5.工作场所安全前后评估2. 工作场所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组织结构,在重点作业场所,要由总监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总监下设副总监及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工程师、检查员等职务,分别负责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工作场所安全任务分工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各个工作职务都有其具体的任务分工。
安全管理部门的职工应当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配合总监要求开展下列职责:1.负责编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制定管理程序和作业程序;3.评价职工个人安全素质和安全教育培训;4.安排现场检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现场检查;5.处理安全事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每位职工都有责任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 工作场所安全控制措施在重点作业场所,要加强安全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具体的控制措施如下:4.1 设立安全操作规程针对各种不同的作业情形,制定相对应的操作规程,规定本作业删除的人员、机器和设备、安全防护措施、作业步骤、操作方法等。
4.2 安全操作人员安全操作人员负责对作业现场的安全控制,监督和检查现场作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4.3 安全生产培训开展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包括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应急预案培训等,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维护安全的能力。
4.4 安全设施安全设施是保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有关设施包括:1.警示牌:在作业场所的易受伤害处和安全出入口处张贴警示牌;2.防护装置:在易受伤害处、危险机器和设备处、高处和深坑等危险地点设立防护装置;3.安全设备:如消防器材、报警器材、紧急按钮等。
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施工现场等。
第三条本规定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章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和指导全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决策部署;(二)制定本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三)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四)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五)组织事故调查处理,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六)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车间、班组应设立安全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贯彻执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决策部署;(二)制定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的安全管理制度;(三)组织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四)开展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五)组织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的事故调查处理,落实事故责任追究。
第三章安全教育培训第八条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确保职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第九条新员工入职前,单位应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条在职员工应每年参加至少一次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一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
本单位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本单位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本单位的重点部位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和威胁。
为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本单位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责任1. 本单位设立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2. 重点部位管理人员应负责制定并实施适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和设施的安全。
3.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安全管理措施1. 安全防范措施a. 制定详细的重点部位安全防范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b. 安装并运行合适的安全设备,如监控摄像头、报警系统等。
c. 设立安全警戒区域,对非授权人员进行限制和监控。
d. 制定安全巡查制度,确保重点部位的安全状况。
2. 应急预案a. 制定全面的重点部位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自然灾害等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b. 完善应急通讯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警报和求助。
c. 定期组织应急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3. 人员管理a. 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重点部位的安全规定、预防措施等内容。
b. 设立合适的出入管理制度,对进入重点部位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和登记。
c. 建立安全文化,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4. 设施设备管理a. 定期对重点部位的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b. 制定设备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并进行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使用设备。
c. 对设施和设备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和整改。
四、风险评估和改进1. 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的安全风险评估,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
2. 建立事故和事件的汇报和记录制度,及时了解和处理重点部位的安全问题。
3. 设立安全管理意见箱,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监督与检查1. 本单位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重点不安全源及不安全作业场合检测、监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订立本制度。
二、检测及监控目标1.重点不安全源:指可能对企业人员、设备、环境造成重点威逼或潜在风险的因素;2.不安全作业场合: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区域。
三、责任与义务1.企业负责人:负责订立和实施重点不安全源及不安全作业场合检测、监控管理制度;2.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不安全源检测及监控,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3.员工:必需遵守本制度,搭配进行检测及监控工作。
四、检测与监控内容及方法1.重点不安全源的检测与监控:–全面排查企业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重点不安全源;–运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潜在不安全源进行定期检测;–检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压力、温度、有毒气体、火灾隐患等;–检测结果必需认真记录,形成检测报告,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2.不安全作业场合的检测与监控:–对不安全作业场合进行分类划分,明确各区域的不安全程度和风险因素;–订立不安全作业场合监控计划,确定监控设备的配置和布局;–安装必需的监控设备,包含但不限于视频监控、声光报警等;–定期进行作业场合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应的处理结果;–监控设备必需保持正常运行和灵敏度,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五、预警与应急处理1.建立预警机制:–依据不安全源及作业场合的监测数据,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包含但不限于温度、压力、浓度等关键参数;–设定预警阈值,一旦指标超出阈值,应立刻触发预警。
2.应急处理:–预警触发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必需立刻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包含但不限于疏散人员、关闭相关设备、切断电源等;–依照应急预案执行,确保人员安全和事故扩散的防止。
六、记录与报告1.对重点不安全源及不安全作业场合的检测结果必需认真记录,包含检测时间、地方、参数值等;2.形成检测报告,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复核签字确认;3.检测报告应及时通报企业负责人,确保其了解企业安全情形;4.检测报告必需保管备查,便于后续追溯和分析。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
关键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
1客观的
为了保障设备、设施及人员的安全,规范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重点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
3责任
3.1 安全技术部负责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3.2 陕柴公安所负责公司范围内工作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
3.3 机械动力部负责公司内设备安全的监督检查。
3.4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范围内工作场所安全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
3.5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范围内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为了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环境保护,在各单位的作业范围内各负其责。
4.2 消防安全管理
4.2.1 陕柴公安处依据公司《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确定公司重点防火单位。
a) 公司重点单位动火作业,应填写一级动火证;
b) 在火灾风险较高的地方进行动火作业,应填写二级动火证;
c) 非重点单位和低火灾风险场所的动火作业,应应填写三级动火证,由动火单位内部审批;
4.2.2重点作业场所动火管理,执行公司《防火防爆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审批后方可动火。
a) 动火单位填写动火证,请在重点单位进行动火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程序
1目的为了保障设备、设施及人员的安全,规范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 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 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重点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
3职责
3.1技术安全处负责对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生产安全的监督检查
3.2陕柴公安处负责对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
3.3机械动力处负责对公司范围内设备安全的监督检查。
3.4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范围内作业场所安全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
3.5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范围内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4工作程
序
4.1为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和设备的安全操作及对环境的保护,在各单位的作业范围内各负其责。
4.2消防安全管理
4.2.1陕柴公安处依据公司《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确定公司防火重点要害单位部位。
a)在公司重点单位部位动火,应填写一级动火证;
b)在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大的场所动火,应填写二级动火证;
c)在非重点单位部位以及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位动火,应应填写三级动火证,由动火单位内部审批;
4.2.2重点作业场所的动火管理,执行公司《防火防爆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审批后方可动火。
a)动火单位填写动火证,审请在重点要害单位动火作业;b)明确动火
部位、时间、动火人、监护人、动火班组负责人;
c)确定在动火场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d)动火单位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审查后签名同意动火;
e)陕柴公安处消防队接到动火审请后,对动火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f)符合安全动火条件后,签署同意动火的意见;
g)公司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签名,同意在该重点要害部位实施动火作业。
4.2.3二级单位消防管理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作业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的完整好用和清洁。
4.2.4因作业需要使用灭火器材及其它消防设施,使用后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联系及时更换和维护。
4.2.5非重点单位作业动火,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依据动火制度负责检查清理易燃易爆物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4.2.6作业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4.2.7重点作业场所的动火人员,必须达到“三懂、三会”的标准(即:懂得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得火灾预防措施、懂得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会报警、会使用各种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
4.3 危险场所安全管理
4.3.1危险作业场所的划分
公司危险作业场所主要包括:易燃、易爆区域;人员密集场所、
重要财务管理部、重要资料和信息管理部门、特种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资储存区域、高温高压管线和压力容器的运行场所、高空作业场所、高压电线、高速运转设备等。
4.3.2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
4.3.2.1各危险作业场所所在单位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4.3.2.2明确本单位危险作业场所的数量和清单。
4.3.2.3危险作业场所的用火,应执行公司《防火防爆管理制
度》。
4.3.2.4危险作业场所的用电,应执行公司《危险作业审批办法》和《临时用能管理办法》。
4.3.2.5易燃易爆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资储存区域、高压管线和压力容器运行场所,执行《危点划分标准及管理办法》。
4.4 作业场所设备的管理
按《特种设备管理控制程序》、《设备管理考核办法》执行
4.4 作业场所人员的管理
4.4.1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培训,执行《培训管理程序》
4.4.2为员工个人配备防护用品,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
序》。
4.4.3安全防护用品护具所需的材料的采购,执行《物资管理规
定》和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合格产品。
5 相关文件
《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危险点标准及管理办法》
《危险作业审批办法》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培训管理程序》
《物资管理规定》
《临时用能管理办法》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
6 记录
《动火证》《危险场所作业“安全工作任务书”》。